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原因怎么回答

地质原因怎么回答

发布时间: 2021-01-19 10:25:09

A. 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 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原理
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
其特点是:
(1)地质构造属板内构造,构造的主体为薄皮构造。
(2)变形不十分强烈,在贵州发育最完整、最广泛的构造样式是侏罗山式褶皱带。
都匀运动:原地矿部第八普查大队(1980)命名,系指发生在贵州中部及南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初之间的一次地壳运动。
该运动的表现是:
在毕节-遵义-湄潭-铜仁连线与贵阳-施秉联线之间的贵州中部地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中上部,下志留统中上部与下伏奥陶系不同层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区如贵阳乌当附近可见到志留系底部的砾岩层或含砾粘土岩嵌覆于呈数米起伏的间断面上。在黔南地区下志留统中部超覆于奥陶系的不同层位之上,其间缺失地层达数百米,志留系底部常见底砾岩,部分地区见风化壳。这是一次大面积的抬升运动。
独山抬升:王约1994年命名,系指独山地区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与下伏宋家桥段之间的抬升运动。在该区独山组鸡窝寨段之底有风化残积的褐铁矿层,其上为底砾岩。另外,根据遗迹化石组合在区域上的对比,可以确认独山组宋家桥段上部受到不同程度风化剥蚀。鸡窝寨段底部直覆在凸凹不平的基底上。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独山组宋家桥段沉积之后,地壳有一次极为广泛而明显的上升运动。
黔桂运动:赵金科等(1959)年命名,原指广西栖霞组与马坪组之间的假整合。在贵州除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马坪组与其上覆的梁山组、栖霞组为假整合,故沿用此名。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地质年表,这次运动发生在中、下二叠统之间。
碧痕运动:林树基(1994)命名。命名地点在晴隆碧痕营。在那里早更新世早期地层(如坪地组)发生了明显的褶曲和断层,地层倾角局部达50°~70°,但上覆的早更新世中晚期沉积没有变形。林树基将使早更新世中晚期及其以前的晚新生代沉积发生变形的构造运动称为碧痕运动。从已有资料分析,它大致发生在距今约150~120万年前。是贵州地区晚新生代时期发生最激烈的构造运动,大致与云南的"元谋运动"对比。这场运动开始了贵州地壳大幅度整体性自西向东掀斜隆升的新时期。
侏罗山式褶皱带:侏罗山式褶皱带的特点是背斜和向斜的变形强度不同,较紧闭的褶皱和较开阔的褶皱相间并列,代表性的构造是隔挡式与隔槽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带占据了贵州扬子陆块的大部份,卷入褶皱带的地层从中元古界至中生界。虽褶皱样式多样,但以隔槽式褶皱最为发育和典型。它是由一系列的紧密向斜和平缓背斜相间平行排列而成,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呈雁形排列。在广大范围内,普遍发育有与褶皱轴(主要是背斜轴)平行的冲断层,与上述褶皱一起构成褶皱-推覆构造。冲断面产状一般较为平缓,有时出现飞来峰或构造窗;有的则形成双重构造或叠瓦状冲断岩片。另外,区内另一类重要断层是与上述褶皱和冲断层斜交的走滑(平移)断层,它与前述的冲断层构成复杂的断裂网络。此外,在侏罗山式褶皱带的一些大断裂傍侧,还发育了小型拉伸构造-箕状断裂,常表现为半地堑盆地,其中堆积的晚白垩世磨拉石已发生轻微变形,这显然是喜山运动的表现。四川盆地边缘平缓开阔褶皱带:属四川盆地南部边缘,涉及范围仅限于我省赤水和习水两市(县)。区内构造变形较微弱,地层产状一般平缓,有的甚至水平,褶皱作用极其缓慢,主要由晚三叠世晚期至晚白垩世陆相碎屑地层组成的褶皱一般开阔,其型式以横弯顶薄者为主,仅有一些规模不大的舒缓的背斜和向斜,主要呈近东西向分布。断裂构造亦不发育,仅有一些小型的正断层。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述构造变形显然是稳定克拉通上部的盖层褶皱,属前陆盆地的类日尔曼型褶皱。南盘江造山褶皱带:南盘江地区属华南活动带的西南段。卷入这个带的地层为上古生界至中生界,其中以中上三叠统的陆源碎屑复理式最引人注目。主期构造线呈NW-NWW向,为紧密的褶皱和冲断层。分布最广的中上三叠统陆源碎屑岩,构造变形强烈。常见连续线性紧密褶皱,区域性板劈理发育,并有复杂的中小型构造,如大型平卧褶皱、同斜褶皱、扇形褶皱和尖楞褶皱也屡见不鲜,且十分壮观。值得指出的是,本区三叠系的变形不同于一般简单的劈理直立褶皱。由于这套地层的岩性较为复杂,从而形成复合的褶皱样式,不仅包括无劈理和少劈理的同心-等厚-箱状褶皱,而且还有同劈理的尖棱褶皱,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伴随褶皱劈理、板劈理还出现折射劈理;褶皱纽扭的倾伏角在不同部位也是有变化的、这些表明南盘江地区的褶皱虽属造山型褶皱,但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江南基底褶皱-冲断带:镇远-凯里-三都连线东南的黔东南地区是雪峰山区的一部分,在那里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大面积成片出露。传统观点认为:这里是一个前寒武纪以来长期存在的古陆,称为"雪峰古陆"(即江古陆的西南段)。研究表明:"雪峰古陆"在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并不存在。加里东运动,使该区褶皱成山并与扬子陆块焊接在一起。并上升成陆(正因为如此,部分地质学家把雪峰山区视为加里东期江南造山带的一部份),但当时该区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古陆,而是整个上扬子古陆的一部份。很快海水再次进入本区,晚古生代及中生代早期的大部份时间仍位于海水之下,但不时的露出地表。三叠纪末期的印支动动,使雪峰地区成为陆地,结束了该区的海相沉积。燕山期朝向北西叠瓦逆冲作用,使该带前寒武系大面积成片出露,带内以基底卷入变形、广泛发育劈理、出现双冲构造等较深层次变形为特征。本带的西缘为一系列倾向南东向北西凸出的弧形逆冲断层。在凯里以南的舟溪,下江群推掩到二叠系之上,使整个向斜的东南翼被盖住。同一前缘断层在玉屏见到由下寒武统组成的飞来峰。与此相类似,在带的内部与前者平行排列的革东断层也被以寒武系为核部的三穗向斜掩覆。这些材料表明本带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平收缩。野外观察表明,叠瓦状逆冲活动发生在晚白恶世以前。根据不同时代内部沉积相带分布及与周围的对比和隆起带前缘主干断裂逆冲量的估算,雪峰隆起是一个淮原地体,其位移距离不超过几十公里。总的看来,本带是一个被燕山期叠瓦逆冲作用破坏和改造了加里东期的造山带。六盘水断陷盆地:系指在晚古生代期间,在峨眉地裂的影响下,沿现今的威宁、水城、六枝、镇宁等地,呈北向展布的一个槽形断陷盆地。盆地的两侧分别受紫云一垭都同沉积断裂及威宁-水城同沉积断裂控制,在盆地内,泥盆系、石炭系及中下二叠统为深水沉积的暗色碳酸盐岩、泥岩和硅质岩,以含浮游生物为主。盆地两侧的相应地层由富含底栖生物化石的浅色碳酸盐岩组成。该槽形盆地夭折于晚二叠世,据物探资料,沿该北西向的槽形盆地分布区内有隐伏的火山岩体分布。断陷盆地的边缘不仅控制着泥盆系、石炭系的铅锌矿及热液菱铁矿的分布,而且还控制着燕山期形成的北西向变形带的分布。贵州西部北西向变形带(又称水城-紫云变形带):系指展布在威宁、水城、六枝、镇宁等地,呈北西向延伸的大型变形带。该带长约250km,宽约20~50km,总体走向北50°西-南50°东。它由上古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组成的一系列倒转褶皱及逆冲断层构成,但在不同的地段其组合方式不同。如在沙子沟-六马段,褶皱倒向及逆冲方向一律向南西;在黄果树-小尖段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对冲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北西向变形带除具挤压特征外,还显示出左行走滑的特点。雷公山过渡性剪切带:系指在台江、雷山、三都等地发育的地壳中深层次(10-15km)的脆韧性或韧脆性的强变形带,带内以剪切变形为主。据朱艾林等(1998)研究,该过渡性剪切带在宏观上表现为一系列呈NE30°-50°延伸,相互平行雁形排列的劈理密集带,并发育有剪切褶皱、剪切透镜体、S-C构造、拉伸线理、顺层掩卧褶皱、无根状褶皱、鞘褶皱等。在微观上以剪切变形为主,矿物成分发生相应变化,产生糜棱岩化岩石。另外,剪切带与围岩彼此过渡,二者之间无明显界线。该区的剪切带主要发育在绿片岩相的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凝灰质板岩为主的岩石中。原岩的泥质、凝灰质成分较重,矿物粒度较小,经较强的挤压剪切作用,虽有塑性变形现象,但并无明显的研磨作用和变细作用。这种保存较好原岩特征,无粒度明显减小,出现在狭窄地带内具劈理密集和流动构造的岩石称糜棱岩化岩石。据有关测试资料,该过渡性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期,形成深度在14Km以上,温度>350°C,形成的围压在364-390Mpa之间。

B. 帮我回答几个地质问题呗

1简述什么是褶皱构造,褶皱的基本类型及其识别特征。并简单说明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
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识别特征:(1) 确定新老地层层序(2) 沿垂直地面走向进行观察,沿倾斜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地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3) 进一步比较两翼岩层及倾角确定褶皱的形态、分类名称。(4) 了解枢纽是否倾伏。(5) 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工程地质评价:
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有拉张裂隙,聚集地下水;公路,隧道工程或桥梁工程在此易遇到不良地质问题。
翼部:易造成顺层滑动,利于开挖,有不良地质问题。
谷得振理论(不同褶皱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
(1) 复式流动褶皱:工程地质特性良好。
(2) 线性挤压紧闭褶皱:易造成工程地质问题。
(3) 舒缓波状褶皱:不会发生非常困难的工程地质问题。
(4) 断裂牵引褶皱:工程地质条件差。
(5) 盖层被牵动引起的褶皱:可能发育成断层和引起顺层滑动。

2什么是节理?它对工程有什么影响?
节理: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为节理。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裂隙的存在,破坏了岩体的总体性,加速岩体的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软化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当主要发育方向与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产状如何,边坡都将失稳滑移。裂隙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所以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就应当对裂隙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裂隙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3 什么是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层如何分类?简单说明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断层:沿破碎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分类: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位移。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不连续的断层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断层对工程建设十分不利,特别是道路工程建设中,选择线路、桥址和隧道位置时,应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

4简述什么是活断层?它对工程建筑有什么影响?
未来可能发震、错动或蠕动的断层。具有危害作用。

5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它们有哪些不同?

地下水按其埋酪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1.上层滞水:是指埋藏在地表浅处,局部隔水透镜体的L郎, 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它的分布范围有限,其来源主要是由大气降水补给。因此,它的动态变化与气候.隔水透镜体厚度及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潜水。
潜水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沉积层及基岩的风比层中。
潜水直接受雨水渗透或河流渗入土中而得到补给,同时也直接由于蒸发或流入河流而排泄,它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因此,潜水水位变化, 直接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
3、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在地面打井至承压水层时,水便在井中上升甚至喷出地表, 形成所谓自流井。由于承压水的上面存在隔水顶板的作用,它的埋藏区与地表补给区不—·致。田此,承压水的动态变化,受局部气候因素影响不明显。

6达西定律适用的范围是什么?其渗流速度是真实流速吗?为什么

就是个反应水在岩层中渗透速度的定律,使用条件是,岩层的渗透能力系数必须是已知的固定参数,能用于测量环境中地下水的渗透状态。不同。土中水的实际流速远比根据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流速。因为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流速是把某个整个渗流断面看成没有土壤骨架的纯过水断面计算出来假想断面平均流速,而土中水的实际流速是指水在土壤孔隙中的实际流速。

A

C. 回答对地质学感兴趣,应该如何学起

有了兴趣,就可以学好。我从小就喜欢在河边捡石头,后来读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专业,现在做石油地质。祝你好运!

D. 地形地貌形成原因

造成现今地质地貌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专动力地质作用。前者主要属指的是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来源于地球内部的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等。后者主要指这些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外部,如太阳,月球等。这类作用主要有海洋、地面流水、湖泊、冰川、风、冰川等的地质作用。内动力作用主要使得地球表面凹凸不平,而外动力地质作用趋向于削高填低,使地壳达到均衡的状态。我们现在的地貌就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等。

E. 地震的地质原因一般有哪些

由于地球在不断复运动和变化,逐制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构造地震是指在构

F.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 (1)从地质构造上看,D地属于______构造,分析其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______.(2)A

(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图中的D是背斜构造,此时形成的谷地,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
(2)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根据图中的岩层的错位分析图中的A是断层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 B是断层下降的一侧,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3)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其中隧道应优先选择在背斜构造中.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图中的D是背斜构造,所以在图中的D处找矿,建隧道.
故答案为:
(1)背斜 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
(2)断块山 泰山 谷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D D

G. 怎样回答一个地区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你该不会也是九中的,在做老刘布置的作业吧?

H. 高考地理问答题的各类问的答题模式,怎么答有什么套语或者从哪些方面答

我刚搜集整理了一些,还有点凌乱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方向和技巧

(一)特征描述。

(二)成因问题。

I. 张家界地质形成原因

张家界地质形成的原因:

在张家界市区境内,由于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观。从地势上来看,张家界市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连。其总的地势是:东南与中部低,四周高,沿澧水河流两岸,又有一块一块的冲积土平原。该市境内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的均汇集到澧水河,然后从西向东,一直流进八百里洞庭湖。湖内,沉积着几十米几百米厚的泥沙。与洞庭湖相反,从东向西,地势又逐渐升高,到市区中心地段,便出现了海拔高达1500余米的天门山、七星山等高山峻岭。有高山峻岭,又有低谷平原,这就是本区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 武陵源景区内的巨厚的石英砂岩,产状平缓,使岩层不能沿层面薄弱部位滑塌,覆盖在志留系柔性的页岩之上。重力作用,使得刚性的石英砂岩垂直节理发育,在水流强烈的侵蚀作用下,岩层不但解体、崩塌,流水搬运,残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险、秀、幽、旷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风景区的主体。慈利县五雷山风景胜地,同样也是由同一层位的石英砂岩组成,岩层产状也平缓。五台山顶部有黄绿色的页石、泥灰岩覆盖,它是隔水岩系,可以保护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地貌

在市域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来不及将河流拓宽,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窜成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张家界市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这种河谷地貌。

喀斯特地貌

近年来学术界也称岩溶地貌,也是张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点。约占全市面积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种类,不论地表、地干,其堆积物均发育齐全,是我国湘西北喀斯特地形发育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桑植县、慈利县大部,武陵源区、永定区东南部是这一地形发育的地区。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沟、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内各地可见,唯石林在市区少见,在天门山风景区能见到一些单个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区只有在自治州花垣县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称“石栏栅”,颇引人注意, 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学者观光考察。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积物形态。在张家界,更是堪称一绝。其溶洞规模,桑植县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学会会员洞,也真不愧为亚洲第一洞的响亮称号,可见不是一般。九天洞和位于武陵源区的黄龙洞,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们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为一体。其洞内喀斯特堆积物,石钟乳、石笋、石柱更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可以说,想什么,像什么,极大地拓展了游人想象的空间,往往使人很难找到恰当的词汇和语言来赞美她。

J. 一些地质学问题,看了你的很多解答,很可靠,快考试了,希望得到你的回答!

谢谢夸奖!
1、这个题很多书上都有啊,总结一下就行,自然地理学、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质灾害等等上都有。勤快有好处。
2、这个题以前我回答过,可惜提问者删除了那条问题。再说一遍真的有点那个。。。我就再说一下思路吧: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一是岩石鉴定,即砂岩鉴定,对砂岩的岩性进行描述,包括粒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等,然后对砂岩初步定名(如长石石英砂岩,还是石英砂岩,还是细砂岩、砂砾岩等等)。二是地质构造分析,在周围踏勘,看它与上下层接触关系,测岩层产状,确定这个砂岩层是否是褶皱构造的一部分,或者岩层内是否发育断层。三是层序划分,这属于地层分析内容,看砂岩层可以分成几个序列,据此初步对砂岩分层,确定沉积旋回,甚至判断沉积环境。本身这个问题问的是有问题(我认为),因为研究目的不明(研究砂岩层的目的如何),对象不清(砂岩是一层还是多层),上面我说的是一个大概的研究思路,供参考。
3、在地质时间上三者的共同点:在很大程度上时间相互吻合。不同点:有时时间界线不一致,相互穿越,具体来说生物地层单位会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与岩性地层单位会互相穿越。岩性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相互不会穿越,它们是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具有全球性,岩性地层单位是地方性的。
5、篇幅关系,我系统不了。简单说一下思路:从作用方式方面来回答,一是外动力作用发生的重要介质,比如作为沉积介质参与沉积作用、作为化学反应介质参与化学作用中;二是外动力作用发生的重要动力,比如流水的搬运能力、携带泥沙的侵蚀能力,又如水的溶解能力、结晶能力和作为化学反应物的化学能力等等;三是水对其它外动力地质作用因素的重要作用,比如水是生物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生物作用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一种。又如水的形态与分布对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而风力作用是仅次于流水的第二大外动力地质作用。
你也可以据此增加一些内容,也可以以另一种思路组织回答,其实就是对专业知识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归纳、总结而已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