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黄山地质有哪些

黄山地质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1-19 07:44:34

⑴ 黄山从地质构造上来看属于: A.背斜 B.向斜 C.褶皱山 D.断块

D
黄山从地质构造上来看是由于断裂上升形成的山脉。

⑵ 黄山是怎么形成的

从距今约8亿年的震旦纪开始,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陆,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黄山一带被淹没在海水之下。
在距今6亿年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处于引张的高潮时期,导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长达1.6亿年的时期里,黄山地区基本稳定,但仍是一片汪洋。
到距今约4.05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地壳活动加剧,晚加里东运动使黄山地区上升而成为陆地,海水 全部退去,这是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首次露出海面。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又引海水卷土重来,黄山地区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地质专家曾在黄山脚下谭家桥等地发现三叶虫化石,证明黄山地区4亿年前确为海洋。
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漫长的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从而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侏罗纪以后,影响遍及我国的燕山运动,以强烈频繁的活动,不断地改造、雕塑着黄山地壳的地貌。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北部的太平花岗闪长岩体,就是晚侏罗纪岩浆侵入的产物。到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江南大地,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这便是距今约1.25亿年时期形成的“地下黄山”。在黄山花岗岩体侵入地壳形成之际,也就是黄山山体雏形孕育铸就之时,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脉动上侵定位和结晶固结之后,黄山岩体的雏形终于形成。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
在深部地壳不断被熔成岩浆,并被挤压而向中央上侵的过程中,黄山山体也被自行拔高,但此时的黄山花岗岩体仍然埋藏在地下,上面还覆盖着数千米的沉积盖层。在经历了多次的间歇抬升之后,覆盖在岩体上的巨厚盖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到了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这些沉积盖层随着山体的抬升而逐渐被剥蚀殆尽,黄山终于露出了地表,形成了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等花岗岩山峰,但当时尚无今日如此巍峨伟丽的风姿。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黄山也相应不断升起,同时经受剥蚀,逐渐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
在第四纪时期,黄山曾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冰川的搬运、刨蚀和侵蚀作用,在花岗岩体上留下了很多冰川遗迹,形成了遍布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再加上出露地表以后,受到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天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

⑶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试述我国主要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以黄山为例,分别介绍黄山“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分为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水文地理景观 生物景观 类型 我国主要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丹霞地貌.风沙地貌.花岗岩地貌.火山地貌,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秀丽,奇松(生物景观)、怪石(地质地貌景观)、云海(气象气候景观)、温泉(水文地理景观)素称黄山“四绝” 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靠着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玉屏楼上举世闻名的迎客松,独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气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询云海的探海松——黄山之松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黄山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炭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

⑷ 黄山的地质形成是什么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专特有的峰林结构属。黄山群峰林立,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一起,雄踞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在第四纪时期,黄山曾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冰川的搬运、刨蚀和侵蚀作用,在花岗岩体上留下了很多冰川遗迹,形成了遍布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再加上出露地表以后,受到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天然雕琢,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

⑸ 黄山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黄山花岗岩体主要包括______ 和______两部分

黄山的主体部分为花岗岩类所组成,仅在逍遥溪断裂以南,为晚元古代沉内积生成的砂岩、容石英砂岩、火山岩、变质火山岩;前山称黄山岩体,芙蓉岭以北,为太平岩体。太平岩体与黄山岩体成南北向椭圆形展布,但二者地貌截然不同。太平岩体为丘陵低岗,土壤复盖;黄山岩体峻峭突兀,蔚为壮观。

黄山花岗岩体主要包括黄山岩体 太平岩体两部分

⑹ 黄山市地质队在哪

332地质队建于1959年9月,现有职工800余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其中高、中内级职称200余人。持有甲级资容质: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乙级资质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质钻(坑)探;地质实验测试(岩矿鉴定、岩矿测试);测绘;工程勘察。丙级资质有:液体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等,属综合型的地质勘查单位。

⑺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黄山属于

1、好像是 凹陷褶断带 ,因此个人感觉 选择 D
2、黄山的确实 是 花岗岩地貌 A
3. C 欧洲 ,他们发展旅游业比较早,所以也就是发达

⑻ 求黄山地质资料

从距今约8亿年的震旦纪开始,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陆,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黄山一带被淹没在海水之下。
在距今6亿年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处于引张的高潮时期,导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长达1.6亿年的时期里,黄山地区基本稳定,但仍是一片汪洋。
到距今约4.05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地壳活动加剧,晚加里东运动使黄山地区上升而成为陆地,海水 全部退去,这是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首次露出海面。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又引海水卷土重来,黄山地区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地质专家曾在黄山脚下谭家桥等地发现三叶虫化石,证明黄山地区4亿年前确为海洋。
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漫长的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从而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侏罗纪以后,影响遍及我国的燕山运动,以强烈频繁的活动,不断地改造、雕塑着黄山地壳的地貌。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北部的太平花岗闪长岩体,就是晚侏罗纪岩浆侵入的产物。到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江南大地,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这便是距今约1.25亿年时期形成的“地下黄山”。在黄山花岗岩体侵入地壳形成之际,也就是黄山山体雏形孕育铸就之时,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脉动上侵定位和结晶固结之后,黄山岩体的雏形终于形成。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
在深部地壳不断被熔成岩浆,并被挤压而向中央上侵的过程中,黄山山体也被自行拔高,但此时的黄山花岗岩体仍然埋藏在地下,上面还覆盖着数千米的沉积盖层。在经历了多次的间歇抬升之后,覆盖在岩体上的巨厚盖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到了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这些沉积盖层随着山体的抬升而逐渐被剥蚀殆尽,黄山终于露出了地表,形成了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等花岗岩山峰,但当时尚无今日如此巍峨伟丽的风姿。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黄山也相应不断升起,同时经受剥蚀,逐渐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
在第四纪时期,黄山曾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冰川的搬运、刨蚀和侵蚀作用,在花岗岩体上留下了很多冰川遗迹,形成了遍布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再加上出露地表以后,受到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天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
【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o处、岩22处、 7处、关2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刀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⑼ 黄山的地质构造

黄山是世界著名风景名山地质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其形成以地质构造为基础.第四回纪冰期时黄山为季风型冰缘答环境,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在流水、风力、生物等外营力作用下 , 形成了山峰林立,怪石嶙峋 千变万化的地貌旅游资源,以花岗岩山岳旅游地貌景观为特色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