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质怎么样
⑴ 数字地质调查路线的布设
调查路线的布设是通过在室内设计路线实现的。首先进入工作图幅,打开图幅 PRB库,版在 “PRB 操作”菜单下权选择 “室内 PRB 数据入录(野外手图)”菜单,在弹出的级联菜单中选择 “设计路线”,然后遵照布设原则进行路线设计并以右键结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属性数据,完成路线布设任务。
⑵ 数字地质调查路线的布设原则
在确定野外数字采集区域后,首先应根据项目要求,布设该区域的地质调查路线,调查路线的布设一般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路线布设一般要以垂直各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如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掌握区域地质情况,也可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线。
第二,地质路线必须全面控制测区所有地质体和重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及其分布规律,这就要求在野外地质调查、验证阶段,找出图幅内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并选择关键性路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验证,野外地质调查路线应选择在露头出露较好、填图单位较多、地质现象较丰富,并能较好地解决测区内存在的重大地质问题部位,要求图幅内出现的每一个填图单位都必须有两条以上野外主干填图路线控制,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对地质结构复杂地区,地质路线控制密度应较大,反之则可适当放稀。有实测剖面控制的地段,实测剖面可以代替相应地段的地质路线。
第三,路线布设应在数字填图系统的平台上进行,为了在屏幕上能清楚看到地层、构造、植被、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提高布置观察路线的目的性,在具体布置路线时要将数字地形图、与数字地形图配准的 DEM 图以及遥感图像和遥感解译地质图三者结合起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图件进行叠加,自由组合使用,以取长补短,提高布置路线的目的性和填图时的预见性,明确该路线要解决的地质课题。
⑶ 为什么只有吉林大学有数字地质专业
冷门专业 国家目前对这方面的重视还是不够 更应该说是市场需求还不旺盛 毕业生更多是去参加国家的地质方面的测绘 勘探工作 就业方面较窄
所以只有吉林大学有这门专业就很正常了
⑷ 数字地质矿产图
地质矿产图是在同比例尺地质图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物探异常(点)、自然重回砂异常、化答探单元素异常和矿产信息完成。本次评价涉及的矿产为铜、金、钨、铅、锌、银和锡等7种矿产,根据《区域地质图图例》补充了目标矿种的矿产符号,并以符号的大小来表示矿产规模。
⑸ 有没有数字地质调查2.0使用手册
2010年,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团队经过一年的努力,把原数字填图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剖面系统、固体矿产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矿产资源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子系统、资源量估算系统和矿体三维显示系统等6大系统整合集成为一体化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2010)”。该软件系统由四大子系统构成:
(1) 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 (Reg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System);
(2) 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Data documentation System);
(3) 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Digital Geological Survery Information System);
(4) 资源储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建模信息系统,REInfo (Reserve Estimate & 3D Modeling Information System)。
为了便于学习、掌握和应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团队编著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操作指南》,该书由上、中、下册组成,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册由RGMap数字填图系统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和PEData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操作指南组成;
中册为DGSInfo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操作指南;
下册为REInfo资源储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建模信息系统操作指南。
本书适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地质科学研究的地学工作者和相关科技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地学类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团队不再提供本版本及升级版软件的电子版《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操作指南》,请用户自行到地质出版社或各地新华书店购买。
出版时间:2011年2月底到2011年3月初。
⑹ 数字地质图
制作数字地质图必须具备翔实的空间数据基础,包括地层、侵入岩、脉岩、围岩蚀变、构造和地理部分等等。其中地质部分经1:5万地质图和其他近期的地质、矿产勘查、专题科研报告的修编,包含了更大比例尺的地质信息,大大提高了空间数据库的精度,丰富了地质内容,为制作最新的数字地质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数字地质图用色标准
数字地质图的用色采用国家行业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DZ/T0179-1997),该标准规定了使用MapGIS制作数字地质图的岩石地层、岩石谱系单位的用色范围。安徽东南地区出露的岩石地层从中元古代到第四纪不同时代的各类地层,相应的用色也划分了14个组,MapGIS的颜色编号从601~1102。侵入岩按侵入时代划分了酸性、中酸性到碱性岩类。安徽东南地区出露的酸性、中酸性侵入岩从元古宙到第三纪跨越了6个时代段,对应的6个颜色组颜色编号从1154~1272。
2.数字地质图系统子库
MapGIS为用户制作数字地质图提供了丰富的系统子库,诸如花纹、线型、符号,但具体使用起来仍感到不能满足数字地质图的需求。为此,根据《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99)补充增添了一些背景花纹、线型和符号。具体增加的是:图案花纹编号从181~296,线型编号从67~85,符号编号从514~615,1257~1349。
有了上述的基础,在MAPGIS平台下制作数字地质图就变得非常方便和快捷,而且精度因空间数据库中的高质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区调等资料对原地质图的修编而得到大大提高,色彩因层次丰富而艳丽,成为当前安徽东南地区最新的数字地质图。
⑺ 数字地质资料的管理与利用
吴家琦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广州510080)
摘要本文对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自主开发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中发现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地质资料数字化系统开发
为了满足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要求,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在数字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提供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自主开发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以电子信息技术管理馆藏地质资料和以电子阅览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本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汇交管理、目录检索、审批筛选、图文查阅、复制利用、资料追踪、统计汇总等。现将系统开发的思路及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系统开发的基础
此系统开发必须建立在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建成的基础上。早在2001年,国土资源部就以《关于开展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和地质资料数字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7号),要求全国各省的国土资源部门及馆藏机构开展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的建库工作。这项工作开展十年来,各省的两库建设进展不一,进展快的省已全部完成两库建设,多数省份也基本建成或即将完成两库建设,只有个别省因各种原因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虽然两库建设是一项数量大、投资大、工期长的工作,但对从事地质资料的管理机构来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又利己的工作,是一项惠及后人的工程。两库建成后所发挥出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2 系统开发的思路和目的
开发的思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简单、高效、智能地替代原收、管、用的手工地质资料管理模式,提供查阅利用的工作流程,改变以往查阅利用地质资料靠手写、脑记、复印的传统操作方式,用现代技术手段满足社会的需求。开发的目的是实现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和利用,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减轻管理者的劳动强度,方便用户查阅,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为国土资源信息集群化服务增添一个层面,保护纸质资料。
3 系统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已于2002年底和2009年底,完成了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在地质资料两库建成的基础上,如何管理好这些海量数字化成果是我们内部工作必须考虑的事情。由于数据存储受到保存介质、设备故障、保管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特别是数据资料更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地质资料的两库建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如果被破坏或丢失,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所以,作为馆藏机构,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确保数据成果的安全。目前的最佳办法是以多种介质,多种形式进行多套备份,防患于未然。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采取的办法是,磁盘阵列存储一套(使用库)、磁带库备份一套、光盘刻录备份一套(异地保存)。另外,还必须由专人负责维护管理这些数据库,同时做好每年新汇交数据资料的入库更新备份工作。
(2)由于大多数省的馆藏资料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各省之间相互交流的资料和一小部分价值不大、无需数字化的资料外,还因各种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无资料的空档号,因此,给电子文档编号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将所有的电子文档重新排序编号呢?还是在原档号的基础上编号?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重新排序编号的方法,是将所有电子文档资料脱离原来馆藏资料的编号组织,重新另组成为一个整体,整个电子文档库变得档号连续,资料也连续。缺点是电子文档号与原馆藏资料档号不对应,两个不同档号是否是同一宗资料容易出现疑义,在目录数据库中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在原档号基础上编号的方法(譬如原纸质资料档号为:8972,电子文档号则编为:DZ008972),则是一种纸质资料档号与电子文档号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清楚知道馆藏中哪一档资料已经数字化,哪一档资料没有数字化,也可以为今后用新入库纸质和电子文档填补原有空号和销毁无用资料后空出来的档号提供依据,在目录数据库中也能一目了然确定某档资料有没有电子文件。缺点是图文数据库中的电子文档编号不是连续的。我们馆根据本馆空号多的情况,采用的是后一种编号方法。
(3)两库建成后,如何很好地将两库数字化成果向社会提供利用,是摆在每个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面前的任务。建立电子阅览室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手段,而电子阅览室如何成为用户想用、爱用的浏览查阅工具,是系统开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开发软件时①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用户的情况,尽可能地将使用方法简单化,减少用户在机上的操作步骤,譬如可预先建立频繁查阅利用资料用户或已办理了涉密证用户的信息库,当用户在机上提交申请填写用户信息时,只要在下拉菜单中点击自己单位的名称或自己单位的涉密证号就可以一次完成用户信息填写;用户提交申请的相关证件扫描工作则由管理员统一完成,不需要用户自己动手;用户在提交完申请后,只需将管理员打印出的“查阅清单”中的账号和密码输入电脑即可进入资料查阅。②要将屏幕页面设计得美观大方、有条理、清晰、易懂,字体设置要比一般网页字体要大些。③要充分考虑屏幕页面浏览的速度和最佳显示,尤其是在浏览大幅面图件时,最好将浏览软件设置在“自动调整图像大小”的默认状态下(如使用ACDSee时,在工具条中点击“工具”→“选项”→“查看窗口”→“自动调整图像大小”下面两个复选框打上“√”),这样可以提高刷新速度,刷新速度应控制在2秒钟之内,超过2秒就会给人一种慢的感觉。④要配置大小合适的显示屏,过大或过小都会给浏览造成不佳的效果,过大会造成页面刷新速度缓慢,过小会造成显示内容不清。
(4)如何解决一档资料中多种资料并存提供查阅利用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各个时期地质资料的组档标准不统一,有的组档分得很细,一种资料组一档;有的组档很粗,将多种资料组成一档(如一档资料里包含有:地质、矿产、特矿、水工环资料等等)。为了便于资料提供利用管理,适应用户指定查阅一宗资料中的某部分内容的要求,我们在系统审批模块中设置有筛选屏蔽功能,由此可根据用户的涉密证、身份证、介绍信、任务书等证件,确定用户查阅资料的资格、权限、范围,然后对其申请的资料进行筛选或删除,筛选的过程主要是屏蔽或删除掉申请人无权查阅或者不需要查阅利用的资料,系统对文字类资料可以筛选到章节,对图件可以筛选到张。该功能对涉密资料管理同样有用。
(5)关于大幅面.eps图件浏览速度慢的问题。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中,明确允许汇交人以.eps格式汇交存档电子文件,由于我们目前没有找到更好的.eps文件浏览软件,所以在系统中还是引用了GSview软件。在使用中发现浏览小图件时正常,但在浏览大图件时速度特别慢,无法进行正常的查阅浏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两个办法:①对已汇交入库的.eps图件集中在Photoshop中重新保存,将.eps格式转换成.JPG格式,这种方法虽然要浪费一些时间,但与显示速度比较起来还是值得的。②对新汇交来的资料,要求汇交人在汇交前将.eps格式转换成.JPG格式,如果汇交人不同意转换,则由本馆负责接收资料的工作人员完成格式转换,避免后续出现问题。图1为用户使用本系统流程图。
图1 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使用流程
4 系统的不足之处
根据本馆现有条件,本系统开发偏重于实用性。通过短时间的使用,基本达到了需求设计,但还发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复制利用模块中仅实现了提供光盘刻录功能,缺少了打印功能。另外在浏览扫描资料时,虽然解决了资料中插页的问题,但效果不是最优的方法,不能一气呵成完成浏览。
5 结束语
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数字化服务是大势所趋,所以现在许多兄弟省馆都在自行开发自己的地质资料数字化服务系统。虽然同样是从事着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但毕竟各省情况不同,经费状况也不一样,所侧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也不一样,所以开发出来的管理系统着重点也不一样。各省开发的地质资料数字化服务系统虽不乏比较好的作品,但都是各有所长,优缺点各异。因此,建议由全国地质资料馆牵头,组织强有力的技术开发小组,开发一套简洁的,从收、管、用到统计汇总一系列全国通用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系统,这样可以做到在统一标准下规范全国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⑻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主要成果
(1)创建了PRB(地质点POINT、路线地质观察ROUTE与地质界线BOUNDARY是数字填图理论中的核心要素,简称PRB)数字地质调查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国际上30多年以来在地质调查中难以实现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全程化和难以满足不同学科地学者对野外数据采集的需求问题,建立了地质填图全过程的数字模式。
(2)突破了多项集成技术,开发了适合多比例尺的数字地质调查软件,涵盖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矿体模拟、品位估计、资源量估算、矿山开采系统优化等内容,实现了地质填图、固体矿产勘查的全过程数字化。
集成建立了数字地质调查硬件体系,包括掌上机、GPS+数字化罗盘、便携式计算机、数码相机、摄像机、语音录音笔等,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具有智能化的野外数据采集器;基于集GPS+ECOMPASS、RS、GIS一体技术,创建了嵌入式GIS空间数据模型、索引、压缩/解压缩以及影像数据的快速可视化等功能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地质调查数据与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数据整合;基于构件、中间件、数据建模与数据库、工作流等综合技术,开发了野外掌上机地质数据采集系统和数字填图桌面系统(地质路线和地质剖面),实现了不同平台间的无缝连接,解决了地质记录更新(批注)一致性(保证实测部分三级的一致性),提供了综合数据处理和数字填图技术流程与传统填图流程一致性(认识—提高—认识—再提高)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工具),为不同阶段地质填图产品制作提供了平台;创建了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继承和传递技术,建立了野外路线数据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及不同阶段数据库的互通,创建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模式,开发了空间数据库辅助检查工具。
(3)创新性地开发和集成了与野外数据采集系统一体化的世界上首个地质GPS数字罗盘,实现了地质产状测量与定位的数字化与自动化。获得外观设计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4)创建了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流程,编制了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规范。
⑼ 什么是数字地质啊它主要研究什么呢望各位介绍一下。
数字地质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矿产数字地质科学的专门知识。具有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 定量地质分析定量分析地质特征之间和地质特征及其成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地质演化规律。研究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自动地质分析与解释的方法及软件开发。主要包括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研究、岩石圈热结构分析、盆地构造定量分析、构造应力场分析、沉积相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自动分析等。
学术带头人:薛林福
2、地质建模、模拟与可视化研究盆地和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模型,模拟其构造、沉积、变质和岩浆作用过程。利用描述矿体空间产状的参数及矿体的其他属性参数,建立矿体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剖析控制矿体的地质因素、矿床成因等。
学术带头人:金巍、刘永江
3、资源环境信息与决策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资源环境信息与评价系统。
学术带头人:路来君
我对该专业就业不是很清楚,但鄙人根据自身经历,建议不要轻易报考生僻专业,有时对以后就业很不利。
⑽ 野外数字地质剖面测制的基本方法
1:25万玉林幅为修测图幅,根据项目主管部门和设计书评审专家的意见,本图幅应“充分挖掘利用以往资料,并输入到采集器中,强化对地质调查专业成果的再开发,在综合分析利用基础上进行修测……”。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以野外逐层综合分析、批注或修测基础上直接选用前人地质剖面为主。但测区内已完成的20.5个1:5万图幅中,前人工作的时间间隔较大(分别在20世纪70~90年代完成),加上这些图幅分别由不同省份、不同地勘单位独立完成,他们在认识上尚存在较大的分歧,因此,前人所测的一些填图单位的部分地质剖面已跟不上当前地质理论的发展趋势,也不太适合1:25万填图规范的精度要求,我们对于该类填图单位的地质剖面则以实测为主。在剖面布置时,要求每个填图单位至少有1~2条数字剖面控制,并且将剖面线布置在地质体出露完整、露头连续、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在区内具有代表性,并基本垂直地质体走向的部位。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当露头不连续时,则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并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
野外数字地质剖面测制可分为以下几个工作步骤:①剖面工程文件创建;②野外剖面数据采集;③剖面数据导入桌面系统;④数据整理与编图;⑤剖面数据入库。
(一)剖面工程文件创建
打开RGSection数字剖面程序,点击选择剖面编辑与计算菜单栏,在下拉菜单中点击选择“本图幅其他(新)剖面”,在“新建剖面名称”栏目填入新建的剖面号并点击“新建”和“打开”,即可新建一条数字剖面工程文件,这个剖面工程文件包含了12个已定义了数据格式的数据库表单,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录入。这些数据库表单包括剖面信息、导线、分层、采样、照片、素描、地质点、化石、分层描述、产状等。打开这个工程文件和剖面路线手图作初始化操作,在剖面起始位置作好记录,包括在剖面路线图上进行起始点定位,并将该点坐标值填入剖面信息库中。然后将其拷贝到掌上机上即可在野外使用。
(二)野外剖面数据采集
剖面起始点的初始化操作完成后就可进入具体的野外剖面数据采集阶段。
1.导线及分层数据采集
在“剖面编辑与计算”菜单栏的下拉菜单中点击“剖面编辑与计算”子菜单,就进入剖面编辑,在“导线测量库”点击一下,再点击“AD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导线数据(包括序号、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角等);在“分层数据库”框内点击一下,再点击“DA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分层数据(包括导线号、分层号、分层位置等)和分层描述内容(包括该层的岩性定名、岩石结构构造、成分含量、分层依据、上下层接触关系等),点击“OK”即可完成导线及分层数据采集。
2.产状数据采集
点击剖面编辑左下角的“产状”菜单,就进入产状的编辑对话框,在产状数据库框内任意点击一下,再点击“ADD”菜单,进入产状数据录入对话框录入产状数据。进行产状数据的采集时,要注意产状性质的记录,如要标注是劈理、层理、片理、岩体接触面还是断层面、构造面理等,术语需规范统一,层理产状将用于剖面图的绘制。产状数据的采集要有一定的密度和代表性,这样才能反映出岩层的连续变化性质。
3.样品数据采集
在采样数据库或化石数据库框内任意点击一下,再点击“ADD”菜单,进入采样数据及化石数据的录入。每个采样记录信息都包括采样位置信息与描述信息,故在记录时要注意层号和采样位置的对应关系。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样品类型的记录,样品类型记录的是地质人员采样的目的,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样品类型字段进行搜索形成送样单。要注意采样的导线、分层及位置,如薄片样将直接影响剖面图的编绘。
4.地质点数据采集
在地质点框内任意点一下,再点击“ADD”菜单,就进入地质点的编辑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填入地质点的有关内容(除增加剖面编号、导线号和分层号外,其他内容基本同数字地质路线的地质点)后,点击“OK”即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输完描述内容后,要点击一下“保存文本”,否则其记录内容将不能保存下来。
5.素描及照片数据的采集
点击剖面编辑下边的“素描”及“照片”菜单,分别进入照片及素描编辑对话框,将照片及素描的数据录入对话框即可。在照片数据的采集时除了要准确记录照片位置、所属层号和一些说明外,特别要注意数码号的对应,因为系统将通过数码号与照片建立连接关系。
(三)剖面数据导入桌面系统
采集完当天的或单个剖面数据并经初步检查无误后,必须将掌上机上的数据转入桌面剖面数据库中,以便对数据进行编辑、厚度计算和作图等。
数据导入过程方法是:将掌上机与PC机相连,在数字剖面系统中执行:剖面数据编辑→剖面数据导入,选择野外剖面数据所在目录即可。在这一过程中系统要完成两个任务:①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包括素描图与信手剖面的解压还原等;②将数据拷入相应的工作目录下。
此外,还需进行照片的导入,其方法为:点击“剖面编辑与计算”菜单栏的下拉菜单中的“照片导入”子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目录浏览”选择,找到放置照片的文件夹即可开始拷贝,系统会自动将照片添加到剖面工程文件中。
(四)数据整理与编图
数字剖面系统室内数据整理包括:对各个库中记录的校对和完整性检查、分层的室内归并、真厚度计算并编写剖面小结等;图形编辑包括剖面图和柱状图编辑等。
1.数据校对和完整性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之间有无冲突、各记录项内容是否完整、术语是否统一规范、分层描述的编辑修改及批注等。
2.分层室内归并
野外主要是根据岩性、岩性组合来进行地层的分层的,在室内分析整理或对比时可能会发现这些野外分层出现不协调的情况,需要在室内进行分层归并或整理。在数字剖面系统中进行分层归并的方法为:在分层库中重新指定分层号即可。
3.真厚度计算
在地层剖面中还需对其真厚度进行计算,真厚度计算是根据分层的视厚度、岩层产状和剖面线方向来计算各层的真正厚度值。剖面线方向系统将自动按照导线方位值自动计算,视厚度系统将自动按分层起始位置和分层号自动进行累积计算,两者都不必用户进行干预。最主要的是岩层产状,我们在野外不可能为每一层都量一产状值,在默认状态下,系统在计算时将按就近原则选取产状值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用户指定值进行计算。系统提供了四种计算真厚度的方式:①默认计算厚度;②室内自选产状计算;③按产状分段分层计算;④按室内分层计算。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将自动形成一剖面计算表,用户可以对其打印输出,这一计算表将是系统自动成图的根据。因此,在作图的时候要用对应的计算表。对计算表我们也有必要进行检查,这一检查主要是地层真厚度值有无出现0或负值,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分层或导线方位可能有错,也可能是剖面上该层进行了回测。
4.剖面小结编写
剖面小结是指对所测剖面的一些认识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小结的编写要注意对所测剖面所取得的认识、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编写,并把它放在剖面小结信息框内保存。
5.图形编辑
剖面图与柱状图是实测剖面的一种直观表达形式,在数字剖面系统中程序可根据剖面计算表自动生成实测地层剖面图框架、导线平面图以及地层柱状图框架,但要完成符合实际要求的成果图还要通过系统提供的一些交互式编辑工具进行岩性花纹添加、美观整饰和修缮等操作才能完成。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所要的图件类型(如是实测的还是室内归并的)进行真厚度计算,并检查确保数据无误;
②执行: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生成剖面图,确定图件绘制比例尺和生成顺序(即由顶到底还是由底到顶)后,即可完成剖面图与柱状图框架的绘制:
③图件编辑(岩性花纹添加、美观整饰和修缮等)。
(五)剖面数据入库
在确保剖面数据完整性和准确输入了剖面的起点坐标的前提下,必须把剖面数据作为剖面路线投影到图幅PRB库中,然后转入到实际材料图库中。剖面入库的目的是对整个图幅剖面进行统一管理以及作为实际材料图地质界线勾绘的依据。
入库步骤为:在剖面信息对话框里执行导入图幅剖面库→运行数字填图桌面系统→选择剖面所在的图幅→打开图幅PRB库→选择剖面数据投影图幅PRB库→选择要投影的剖面目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