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矿井地质构造有什么和什么两大类

矿井地质构造有什么和什么两大类

发布时间: 2021-01-18 19:51:31

❶ 安阳矿区典型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5.4.2.1 龙山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龙山井田位于安阳矿区南端,主体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断裂褶皱,井田被龙山向斜、谢家庄向斜、尖兵岗南向斜和冯家洞背斜4个紧闭褶皱构造控制,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和剪切变形,Ⅲ,Ⅳ,Ⅴ类构造煤普遍发育,厚度占煤层厚度一半以上,局部成层发育,是该矿区中最为复杂的地段(图5.20)。

龙山井田范围受龙山向斜、谢家庄向斜、尖兵岗南向斜和冯家洞背斜四个紧闭褶皱构造控制,突出主要发生在褶皱转折端和翼部。如龙山向斜主要位于井田东部,控制了井田范围一半以上,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该向斜的转折端和向斜的西翼,向斜东翼受落差大于20m的正断层F301、F304、F303切割,释放了一部分瓦斯,使得煤与瓦斯突出没有西翼严重,并且涌出量也低于西翼。井田内北北东向构造现代构造应力场表现为压扭作用,落差10m左右以下的断层部位易于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表 5.3 安阳矿区瓦斯地质特征图

图5.20 龙山井田地质构造纲要图

煤层煤层倾角影响瓦斯赋存,龙山向斜东翼倾角大于西翼,瓦斯涌出量小于西翼。尖兵岗南向斜,由于褶皱紧闭,两翼煤层成为高角度,有利于瓦斯释放,瓦斯涌出量变低。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构造、煤层倾角、煤层顶底板岩性等地质因素影响局部变化(图5.21)。

5.4.2.2 大众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井田内煤层走向在13勘探线以南大致为北北东向,13勘探线以北大致为近东西向。井田南部为一宽缓向斜,中部为一南翼较缓,北翼较陡的背斜,都伴有次一级的褶皱与断裂,北部为一较陡向斜。本区构造以褶皱为主,轴向近东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大多为高角度的正断层,见图5.22。

大众煤矿开采中发现有大量的中小型褶皱和断层,对煤层瓦斯含量有较大影响。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为致密的泥岩、砂质泥岩、透气性差,顶底板为屏障岩层,阻碍了瓦斯的运移和扩散,使得井田范围内的瓦斯含量比较大。

图5.21 瓦斯含量与煤层底板标高回归趋势线

图5.22 大众煤矿构造纲要图

大众井田范围受铜冶向斜、铜冶背斜、和井田南部的一宽缓向斜3个紧闭褶皱构造和F101、F22等断层控制。铜冶背斜控制了井田范围一半左右,主要位于中部,由于褶皱宽缓,在褶皱转折端和煤层倾角急剧变化的部位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铜冶向斜较陡,褶皱紧闭,两翼煤层成为高角度,有利于瓦斯释放,瓦斯涌出量变低。井田内主体构造是北北东向、北东向展布的向、背斜褶皱及与东西等方向构造的复合;向斜及构造复合部位控制了高瓦斯赋存带,北北东向的断裂挤压、剪切活动在深部将会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的分布。

5.4.2.3 红岭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井田构造以北北东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全为正断层,褶曲不发育(图5.23),全井田落差大于50m的断层有8条,落差最大达到330m,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和标高-400m以浅,它们成组出现时则呈雁行展布,以及有其控制的次一级断层,构成了交叉状的瓦斯输导通道,为瓦斯逸散创造了条件,井田浅部及大中型断层发育区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相对较小,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图5.24)。

图5.23 红岭井田构造纲要图

图5.24 瓦斯含量与煤层底板标高回归趋势线

❷ 鹤壁二矿山西组二<sub>1</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鹤壁二矿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矿位于鹤壁矿区中北部,南距鹤壁市区约6km,东距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约22km,有鹤壁至新市区的主干公路与107国道相连,通过矿区铁路专用线与京广铁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井田平均走向长5.4km,平均倾斜宽1.0km,井田面积5.4098km2。1955年10月开始建井,1958年6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104t/a,设计服务年限42年,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70×104t/a,采用立井、暗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中央对角混合式通风,走向长壁采煤法。生产分三个水平,一水平标高±0m 以上,二水平标高±0~-180m,三水平标高-180~-320m。

二矿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其中山西组的二1煤层,赋存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目前,该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二矿位于鹤壁矿区中北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其中以断层为主,褶曲较少,其中F1、F104和F21-1断层为西北部边界,F3、F100断层组成东南部边界,区内断层以NE、NNE向压扭性正断层为主,多呈平行斜列展布,整个井田受其控制。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地质构造的性质和特征不同,对煤层瓦斯保存条件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封闭型构造有利于瓦斯的保存,开放性构造有利于瓦斯释放。规模较大断裂带能起到逸散瓦斯通道的作用,大中型断层附近瓦斯含量一般比较低,如南翼二、三下山地区受F3、F22、F25等大中型断层的影响,构造裂隙比较发育,给瓦斯逸散创造了良好条件,该区瓦斯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地区。扭性、压扭性断层有利于瓦斯保存:在北翼二水平113工作面回采时揭露FN Ⅲ1断层时,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在-225m 岩巷钻探F104分支断层时,也曾发生大量瓦斯涌出。

瓦斯含量沿煤层倾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井田西南的煤层露头地区,上覆盖层薄,埋藏浅,同时有大片老窑采空区的存在,瓦斯通过裂缝和采动塌陷移动泄出,瓦斯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地区,向东北发展,随着埋藏深度增加,上覆盖层增厚,逸散条件变差,瓦斯含量明显增高。

四、矿井瓦斯含量分布

根据鹤壁二矿地勘瓦斯含量资料和生产测定的瓦斯含量数据,二1煤层瓦斯含量在瓦斯带内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加的整体分布规律,二水平的瓦斯含量梯度为2.16m3/t·100m,三水平瓦斯含量梯度为4.35m3/t·100m(图4-1),局部受构造、顶底板岩性的影响,具有变大或变小的现象。

图4-1 三水平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的关系图

五、瓦斯涌出特征

在现有的开采条件和开采强度下,瓦斯含量是瓦斯涌出大小的决定因素,鹤壁二矿瓦斯涌出量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见下表。瓦斯地质图中绝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为回采工作面日产量1440t情况下绘制的。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六、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分布

因二矿资源已枯竭,所以未对二矿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❸ 矿井地质构造包括井田范围有哪些

矿井地质构造包括井田范围有:

中型构造 )中型构造:分布在井田范围内,影响水平、采区划分和巷道布置的次一级构造。勘探阶段尚未查明,对生产影响极大,是研究的重点。

❹ 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煤矿勘查类型划分为哪四类

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煤矿勘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1.简单构造
区内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 火成岩的影响。主要包括
(1)煤(岩)层倾角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
(2)呈现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构造;
(3)只有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2.中等构造
区内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 受火成岩的一定影响。主要包括:
(1)煤(岩)层倾角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 数量的断层;
(2)发育有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 的褶曲或地层倒转;
(3)发育急倾斜或倒转的单斜、向斜或背斜构造,或为形态简单的褶皱, 伴有稀少断层。
3. 复杂构造
区内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火成岩 的严重影响。主要包括:
(1)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
(2)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
(3)为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4.极复杂构造
区内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火成岩的严重破 坏。主要包括:
(1)紧密褶皱,断层密集;
(2)为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
(3)断层发育,受火成岩的严重破坏。

❺ 石壕矿井山西组二<sub>1</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石壕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壕矿井位于河南省陕县观音堂镇境内。井田南北走向长4.54km,东西倾斜宽2.5km,面积约11.35km2

1971年开始建矿,1984年底投产。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分区上、下山开拓方式。开采方法为炮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的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即主、副两个立井进风,一、二区和三区分别用两个风井回风。其中一风井负责一、二两个采区的回风,二风井单独负责三采区回风。矿井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部风机压入式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用“U”形全负压通风。

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512.20m,分七个煤组,煤层总厚10.94m,其中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普遍可采煤层。目前主要开采石炭—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厚度在0~34.8m 之间,平均厚度3.86m,煤种为主焦煤。煤层倾角一般12。左右,煤层松软易冒落,煤层厚度变化大,呈串珠状和鸡窝状赋存,薄煤层、无煤带呈不规则分布。

目前,矿井为低瓦斯矿井,2000~2006年矿井瓦斯涌出量统计见下表。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石壕井田位于陕渑煤田西部,处于EW 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处,两种构造体系相互影响,相互改造,使矿井地质构造变的较为复杂,区内地层为一宽缓的单斜,西北部地层平缓,走向N 40°~70°E,倾向SE,倾角10°~20°;而西南部地层起伏急剧变陡,走向N 30°~70°W,倾向NE,倾角20°~40°,以至增大直立及倒转。

区内构造形态以断层为主,褶曲次之,断层主要发育在渑池向斜的北翼,断层的延伸方向多与向斜轴方向垂直。断层发育近SN、NWW和N NW向三组,以近SN向为主。本区发育落差10~30m的断层10条,30~50m的断层1条,大于50m 断层5条,断层密度为1.6条/km2。落差小于10m的断层98条。总体来看,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井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小断层以N NW向和近SN 向为主,主要分布于F45断层以西,主井和副井以北,多为高角度正断层,一般倾角60°~70°,呈密集型出现,在剖面上形成较陡的阶梯状,一般落差小,延伸距离短。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井田总体为一向斜构造,张扭性断裂较为发育,且煤层埋深较浅,上覆有效地层厚度较薄,为煤层瓦斯逸散提供了条件,决定了本区煤层瓦斯易于逸散,瓦斯含量较低。二1煤层顶板岩性多为细—中粒砂岩,其中孔(裂)隙较为发育,利于煤层瓦斯逸散,也是本区二1煤层中瓦斯含量较低的原因之一。矿井涌水量较大,在地下水的活动过程中,由于水的循环,造成煤层瓦斯溶于水而被携带逸失,加之水分子占据煤的微孔隙空间,不仅排挤游离瓦斯,而且还降低了煤微孔隙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也使煤层瓦斯含量降低。

矿井向斜轴部有利于瓦斯保存,背斜轴部有利于瓦斯放散。一、二采区处于背斜顶部,除二区上部12051工作面之外,基本没有大的断层构造带,围岩受到应力的拉伸作用,煤体受到破坏,煤体裂隙增大,在加上围岩封闭条件差,有利于瓦斯沿背斜顶部的裂隙逸散,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明显小于三采区;在12051工作面附近,尽管也处于背斜顶部,但由于该处断层发育,该区先后受到南北F44、F317以及F41等正断层影响,在断层和褶曲构造叠加影响下,煤体破坏严重,透气性差,在加上该处煤厚高达35m,地处鸡窝顶部,有利于瓦斯富集。三采区处于向斜轴部,周围岩层由于受到强力挤压,围岩透气性变的更低,有利于瓦斯封存。另外,在该区域中,由于受到F10和F45两个大断层的影响,以及次一级断层发育,造成煤体破坏严重,煤层透气性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小断层断距小,延伸短,不容易与地表连通,形成了良好的瓦斯储存环境。

煤层厚度对瓦斯赋存具有重要影响,该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厚度超过8m 时,瓦斯含量将大大提高,如二采区的12051工作面和12081工作面,分别处于两个“鸡窝”顶部,煤层厚度均超过8m,在开采过程中,瓦斯经常处于临界值。

四、瓦斯含量分布

根据以往勘查钻孔采样测试结果:在205.99~635.16m 取样深度范围内,二1煤层瓦斯成分变化为:C H4成分占0~93.78%,CO2成分占2.24%~46.06%,N2成分占5.67%~97.76%。一般C H4成分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高,CO2和N2成分则相反,即其所占比例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减少。

在上述取样范围内,二1煤层甲烷含量变化为0~1.884m3/t,大致有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大的趋势。CO2含量为0.051~2.068m3/t,氮气含量为0~7.105m3/t。

矿井范围内煤层瓦斯含量普遍较低,一般小于3m3/t,除二采区和三区的深部之外均属于瓦斯风化带范围。

五、瓦斯涌出特征

根据历年矿井瓦斯及CO2涌出鉴定结果分析:矿井瓦斯涌出量普遍较低,矿井瓦斯涌出量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高,基本上是煤层深度每增加170m,瓦斯涌出增大0.1m3/t,但是在煤厚在10m 以上时,瓦斯涌出将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掘进过程中,局部瓦斯积聚现象频繁出现。如:11012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400m,瓦斯的涌出量为0.08m3/min;而同一采区的11021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320m,瓦斯的涌出量为0.1m3/min;二、三采区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并且断层构造发育,小断层较多,尤其在12081、13231 工作面掘进期间,瓦斯涌出极为不均衡,局部地点瓦斯浓度可达到3%左右。但是该两采区涌水量较大,由于地下水的循环,造成煤层瓦斯溶于水而被携带失散,加之水分子占据煤的微孔隙空间,不仅排挤游离瓦斯,而且还降低了煤微孔隙表面的吸附能力,回采工作面一旦形成,在回采期间瓦斯涌出基本稳定。

❻ 矿井地质构造划分依据有哪些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水平,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锚索支护,金属拱形支架支护,料石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当然还有各类支护之间的联合支护。采掘工作面就需要临时支护了,主要有打点柱,液压支柱支护,木支柱支护等方式。采煤一般都采用后退式采煤,边采边加强支护。采空区一般使用填充或者等它自己垮。
用判别分析方法对矿井地质构造类型进行预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已采区两个不同构造复杂程度的区域为背景,充分利用钻孔资料提供的信息,以不同抗压强度的岩层厚度、岩性组合等为依据,将主采煤层上下70m范围内的岩层以10m为间隔划分层段,确定地质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定量地给出了小断层存在的部位及其可靠程度,并得到了生产实践的验证。该方法突破了现有的仅用岩层底板标高研究断层的局限姓,得出了矿井构造复杂程度与岩性、岩层组合关系有关的结论,为预测矿井地质小构造开辟了新的途径。

❼ 大众矿井山西组二<sub>1</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大众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安阳大众煤矿位于安阳市北西处,南距水冶镇约7km,安(阳)—林(州)铁路于井田南部通过,该矿设有铁路专线与安(阳)—林(州)铁路接轨,安阳至积善公路在井田西部外围通过,井田内乡间公路纵横成网,交通便利。该井田走向长7.8km,倾斜宽2.5km,井田面积19.5km2。1974年开工建设,设计能力为30×104t/a,为立井多水平开拓。

大众煤矿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758.00m,总划分9个煤组段,其中山西组的二1煤层,赋存稳定,平均煤厚4.29m,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现主要生产地区-250m水平北翼,开采山西组的二1煤层,煤厚0.8m~7.86m,平均3.6m,煤层倾角5°~20°,煤质属贫煤。

大众井田瓦斯含量高,瓦斯涌出量大,历年瓦斯等级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见下表,共发生中小型突出7次,始突深度为304m。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井田内煤层走向在13号勘探线以南大致为NNE向,13号勘探线以北大致为近EW 向。井田南部为一宽缓向斜,中部为一南翼较缓,北翼较陡的背斜,都伴有次一级的褶皱与断裂,北部为一较陡向斜。井田内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构造较发育,整个井田范围受铜冶向斜、铜冶背斜和井田南部的一宽缓向斜三个紧闭褶皱构造和F101、F22等断层控制。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大众井田范围受铜冶向斜、铜冶背斜和井田南部的一宽缓向斜三个紧闭褶皱构造和F101、F22等断层控制。铜冶背斜占据井田范围较大,控制了井田范围一半左右,主要位于中部,由于褶皱紧闭,有利于瓦斯保存,在褶皱转折端和煤层倾角急剧变化的部位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铜冶向斜较陡,褶皱紧闭,两翼煤层成为高角度,有利于瓦斯释放,瓦斯涌出量变低。井田内北北东向构造现代构造应力场表现为压扭作用,落差10m 左右以下的断层部位和小型褶皱部位易于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

四、矿井瓦斯含量分布

井田煤层瓦斯含量大,深度在391.48~576.78m 范围内,瓦斯含量变化为11.61~34.77m3/t,daf。大众煤矿二1煤层瓦斯含量在瓦斯带内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分布特征。

五、瓦斯涌出特征

在现有的开采条件和开采强度下,瓦斯含量是瓦斯涌出大小的决定因素,通过统计分析,大众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Q 随埋深H的增加而变化,见式5-1,局部受构造、顶底板岩性的影响,具有变大或变小的现象;煤层底板标高H=-265m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m3/min,煤层底板标高H=-398m 时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min,煤层底板标高H=-530m 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5m3/min。

回归方程:Q=-0.0378H-5.0693(5-1)

R2=0.9026

式中:Q——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H——煤层底板标高,m;

R——相关系数。

六、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分布

大众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生多次煤与瓦斯突出,对各采区测定、并计算了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测得12采区突出危险性指标为:D=1.7,K=166,掘进工作面q最高达到12,Δh2最高达到380Pa,回采工作面q值最高达到9;14采区指标为:D=-0.34,K=67,掘进工作面q最高达到8,Δh2最高达到260Pa,回采工作面q值最高达到8;16采区指标为D=3.5,K=227,掘进工作面q最高达到15,Δh2最高达到450Pa,回采工作面q值最高达到15。比较而言,16采区突出危险指标最高,12采区突出危险指标次之,14采区为突出威胁区域,但经工作面预测该区域局部为突出危险区。

综合考虑瓦斯突出预测参数、已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情况,依据瓦斯地质统计法、综合指标法,标高-200m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标高-200m以深为突出危险区。

❽ 矿井地质简述

一、含煤地层

焦作煤田为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含可采煤层三层(图4-2)。

石炭系本溪组厚5.46~16.67m,一般厚10m左右,由泥岩、粘土岩和砂岩组成,底部含山西式铁矿,以假整合与奥灰接触。

太原组厚67.1~80.93m,一般厚75m,由粉砂岩、砂岩、灰岩和煤层组成。含灰岩6~10层,以L8、L2厚度大,分布稳定。含可采煤层二层(一2和一5煤)。

太原组地层岩性在走向方向上相变比较明显,以一二采区为中心,石灰岩层数增多,三、四、五、六、七层灰岩均较发育,厚度大,向西侧灰岩层数减小,厚度相对变薄。在南北倾斜方向上,北部因九里山断层的影响,煤系地层遭受剥蚀,奥灰大面积出露。在煤层露头以外,奥陶系和石炭系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这是演马庄—九里山井田与焦作矿区其他矿井在沉积上的最大不同之点,这也是造成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同于其他矿井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叠系山西组厚75m左右,由粉砂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二1煤层斌存于其底部,厚5~6m,分布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

1煤顶板岩性由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组成。局部地区伪顶〔炭质泥岩〕厚3m以上,主要分布在矿井西冀。直接顶大面积范围内为粉砂岩,砂岩顶板仅分布在一三采区西翼。老顶为厚层状砂岩,厚度变化较大,西部厚东部薄。距二1煤5~20m,西部小东部大。二1煤底板为炭质泥岩、粉砂岩,松软易破碎。

图4-2 可采煤层柱状图

二、地质构造

该井田总体为一单斜构造,煤(岩)层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10°~18°(图4-3)。

褶皱构造在井田内虽然表现比较微弱,但发育普遍。按其轴向分为两组(类):一组是沿煤层走向方向上的波状起伏,其轴向300°~330°,即北西向褶皱构造。较明显的,西部以一二采区为背斜,东部一一采区为向斜,次一级的微型背向斜间替出现,特别是一二采区东翼背斜构造明显,幅度(k>h/L)较大(k>0.2);另一组是在大断层两盘因牵引作用形成的背向斜,表现比较明显的是马坊泉断层上盘的向斜构造和方庄断层下盘的背斜构造。

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井田内以小型断裂构造为主。

九里山断层,走向40°~70°,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落差350~550m。南盘强烈上升,使奥灰大面积出露形成残丘,煤系地层遭受剥蚀,形成山前洪积-冲积扇。

方庄—北碑村断层为矿井东部边界。为一组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的断层构成地堑构造。走向330°,方庄断层倾向北东,落差150m左右。北碑村断层,倾向南东,落差50~150m。该组断层构成井田东部隔水边界。

西仓上断层,为井田南部边界。走向55°,倾向北西,落差50~100m,因勘探程度低,对其控制不严。

马坊泉断层位于井田中部,为一水平与二水平分界。走向45°~70°,倾向北西,落差50~160m,在矿井西翼分岔2~3条断层组成。在井田西部,沿断层上盘(南盘),L8与对盘L2奥灰对接,形成高水位。

F1断层,位于一二采区西大巷,由3~5条小断层组成,走向60°,倾向南东,落差17m。

图4-3 九里山矿地质构造示意图

除上述几条较大断层外,生产中揭露的断裂构造落差均在5m以下。按其走向可分为近东西、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

近东西向断层井下揭露的最大落差为3.5m,多数在1m左右。一一采区最发育,条数多、落差大,一二和一三采区各2~3条。

北东向断层井下揭露的最大落差为2m,多数在1m以下,在一二和一一采区上部极为发育。

北西向断裂构造,未发现落差大于1m的断层,以裂隙为主。

矿井自投产以来,采掘面积已达5.2km2,揭露落差大于5m的断层1条,落差大于1m的断层15条。这说明九里山矿地质构造是比较简单的。

三、煤炭储量

截止1992年表内保有工业储量13455万吨,可采储量7042.3万吨,其中一水平保有工业储量7129.3万吨,可采储量3405.9万吨(表4-2)。

表4-2 矿井储量一览表

❾ 矿井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

断层 层理 褶皱 等

❿ 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过断层等地质构造有何规定

一般都是单侧留足20米。\r\n但是这是经验数字,不靠谱的,你必须根据断层性质,有无导水性、围岩强度,以及周边有无其他隐患。\r\n这个是要进行设计并签审的。\r\n煤矿防治水规定上面的计算公式也只能参考,可以使用,但是不是唯一依据。\r\n \r\n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根据相邻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以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确定。\r\n断层煤柱留设一样,都需要依照具体情况分别计算,设计后确定。\r\n \r\n如果无依据,没有进行设计,没有进行审批,胡乱定一个数字,一旦造成事故,追查下来,是要负法律责任的。\r\n\r\n煤矿安全规程\r\n第二百五十六条为:\\“当矿井井口附近或者开采塌陷波及区域的地表有水体时,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 \r\n\\“(一)严禁开采和破坏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 \\“(二)在地表容易积水的地点,修筑泄水沟渠,或者建排洪站专门排水,杜绝积水渗入井下。 \\“(三)当矿井受到河流、山洪威胁时,修筑堤坝和泄洪渠,有效防止洪水侵入。 \\“(四)对于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妥善疏导,避免渗入井下。 \\“(五)对于漏水的沟渠(包括农田水利的灌溉沟渠)和河床,及时堵漏或者改道。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及时填塞。进行填塞工作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六)当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煤矿安全时,及时撤出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并采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r\n第二百五十九条为:\\“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防隔水煤(岩)柱。矿井以断层分界的,应当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根据相邻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以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确定。 \\“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并通报相邻矿井。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