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水文地质对路基有什么影响

水文地质对路基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3-14 03:11:24

㈠ 影响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是路基横断面两侧与地面连接的斜面。有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之分,是影响路基稳定的重要因素。

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地质构造(路堑)及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在陡坡或填挖较大的路段,边坡坡度不仅影响到土石方工程量和施工的难易,而且是路基整体稳定性的关键。

(1)水文地质对路基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特殊路基类型

1、软土地区路基。以饱水的软弱粘土沉积为主的地区称为软土地区。软土包括饱水的软弱黏土和淤泥。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等问题。我国沿海、沿湖、沿河地带都有广泛的软土分布。

2、滑坡地段路基。滑坡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由于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影响,山坡的不稳定土(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作整体、缓慢、间歇性的滑动变形现象。滑坡有时也具有急剧下滑现象。

3、岩坍与岩堆地段路基。岩坍是岩崩与岩塌的统称,包括错落、坍塌、落石、危岩。岩堆则是陡峻山坡上岩体崩塌物质经重力搬运在山坡脚或平缓山坡上堆积的松散堆积体。

4、泥石流地区路基。泥石流是指地区由于地形陡峻,松散堆积物丰富,特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流出时,突然爆发的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有时每年发生,有时多年发生一次,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5、岩溶地区地基。岩溶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在流水的长期溶解和剥蚀作用下,产生特除的地貌形态和水文地质现象的统称。

㈡ 简述土质路基压实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 含水量:有些土在一定的压实功能作用下,只有当其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版才能获得最权大干容重。因此土的含水量是影响土压实重要因素,土的压实控制在按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

2. 土质:土类不同,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重不同,液限和粘性较高的土,最佳含水量较高,最大密实度较低,砂性土的压实效果优于粘性土,最佳含水量对砂土则没有实际意义。

3. 压实厚度:相同压实条件下,密度随土层深度递减,不同压实工具的有效压实深度有差异。

4. 压实功能:同一种土的最佳含水量随功能的增加而减少,最大干容重随功能的增加而提高,在相同含水量条件下,功能越高,土基密实度越高。

㈢ 路基干湿类型对路基有何影响

一、路基的常见病害及成因(一)路基的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不均匀下陷,造成的局部路段损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路基的沉落,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等;二是地基的沉陷,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原地面为较弱土层填筑前未经换土等。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另外,现阶段大吨位车辆比重不断增大,超载显现有曾无减,也可能导致路基沉陷。(二)路基边坡的坍方是指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的坍方,是公路常见的病害,也是水毁造成的普遍现象。其坍方长度由几米到几十米,严重地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按照破坏的原因和规模不同,路基边坡坍方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及崩坍、坍塌等类型。这些损坏表现的形式有的规模较小,有的则可能是大量土方的整体下滑或崩落,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病害。产生路基边坡坍方的原因较多,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水文、温度等的作用。如不良的土质,大量降雨雪,水的侵蚀、冲刷及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反复冻融作等。人为因素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在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排水、防护与加固设计不合理等。在施工方面如填筑顺序不当,填方不密实,土基压实不足等。(三)路基沿山坡滑动通常是指路基整体或局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地面向下滑动,失去其基本的稳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为边坡过陡、原地面较光滑未经人工处理、土壤过于潮湿、路基下的地基为不稳定的天然滑动体、未进行必要的支撑与加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土基压实不足等。(四)路基翻浆主要是指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水分产生聚集,引起路基冻胀,春季融化时,将造成路基湿软,形成弹簧状态,并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会发生泥浆被挤压到路面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时节,以及盐渍土、泥沼、水网、软土等地区。路基翻浆根据导致其发生的水类来源和翻浆时路面的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五种类型和三个等级。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可分为地下水类、地表水类、土体水类、气态水类、混合水类。按翻浆等级和路面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指路面龟裂、潮湿、车辆行驶时有轻微弹簧;中度是指大片裂纹、路面松散、局部鼓包、车辙较浅;重度是指严重变形、翻浆冒泥、车辙很深。其产生的原因为采用粉性土质做路基、地面排水困难、地下水位较高、季节性冰冻地区、不及时排积水、不及时弥补裂缝等。二、预防、防治及养护措施(一)设计方面1、在设计之前,要做全面的调查工作。必须对沿线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震等进行全面详细的探查,尤其要对不良地段应做更加详细的勘探。如为公路改建,还应收集历年路况资料及当地路基的翻浆、坍方、沉降等病害的防治经验。2、在设计时必须保证路基最小填筑高度不因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筑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时,应对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进行处理,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处理后的土基回弹模量不应小于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3、明确各级公路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施工图设计中,按照设计规范的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要求,来确定填筑材料的选择。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路床填料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角砾)类土,填料的粒径最大应小于150MM。4、在路基排水设计中要本着防重于治,防止结合的方针,遵循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环境保护的原则。要做到防、排、疏相结合,针对排水困难的地段,可采取渗沟、渗水隧洞、渗井等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或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强度。对排水设施的进、出水口,坡度陡的沟渠,做好防护与加固。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流、淤积、冲刷和冻结等现象发生,以免对路基造成危害。5、在路基防护的设计中要应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可采用种草籽、铺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对于易风化的软岩石或破碎岩石路堑边坡,常受侵蚀而脱落,又不能用植物防护时,可采用抹面、喷浆、勾缝、灌浆和嵌补等防护措施。对于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及受水冲刷的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抛石、石笼等防护措施。(二)施工方面1、路基开工前,一是要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施工调查,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二是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周密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应用并推广先进的技术,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等。2、填筑路基前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对已有积水应挖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对于地下渗水,可设盲沟引出。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应设置横向盲沟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顶。3、淤泥、种植土、腐殖土、沼泽土、有机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必须予以清除。此外,用于路基填筑土质的含水量应均匀,保证土质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另外,捣碎后的种植土可用于路堤边表层。路基原地面翻浆,根据情况必须用灰土或换填片石、砂砾处理,稳定性满足要求时,才能向上填土。4、要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分层碾压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种碾压工艺,按照合理的碾压方法和碾压遍数能得到均衡的压实度,严禁滚填。对于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施工法,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0.5M.5、路基施工首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并要保证各施工层表面没有积水,经常处于干燥状态。填方路堤还要根据土质及气候情况,做成2%-4%的排水横坡。(三)路基养护路基养护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维修措施,公路路基养护应符合如下要求:1、路肩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保持平整、坚实,横坡适顺,排水顺畅。并保持规定的排水横坡,边坡要保持规定坡度,要拍压密实,防止冲刷和坍塌阻塞边沟,造成积水。2、排水设施无淤塞、无损坏,排水畅通。如有冲刷、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修复或加固。尤其加强对暗沟、渗沟等隐蔽性排水设施的检查,防止淤塞,如有淤塞,要及时修理、疏通。3、应保持挡土墙护坡及防雪防沙等设施完整无损坏,砌筑伸缩缝填料完好,泄水孔无堵塞等。4、加强对不良地质中期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病)害的巡查、防治工作。5、及时治理翻浆路段,针对不同的季节,选择确定不同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㈣ 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有哪些

一、土质路基压实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
1、土质:不同类型土的压实内性能是不容一样的,就填土压实而言,最适宜的是砂砾土、砂土和砂性土,粘土压实效果最差;
2、含水率:土的压实效果同压实时的含水率有关,存在一最佳含水率w。,在此含水率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压实功能可以达到最大密实度 ;
3、压实功能:同一类土,其最佳含水量随压实功能的加大而减小,而最大干容重则随压实功能的加大而增大;
4、压实工具:不同的压实工具,其压力传播的有效深度也不同。夯击式机具传播最深,振动式次之,碾压式最浅;
5、压实层厚度:压实厚度对压实效果具有明显影响。碾压应有适当的厚度,碾压层过厚,非但下层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而且碾压层上层的压实度也要受到不利的影响 。
二、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条件,路基土类别,植被发育情况等。
2、人为因素:荷载作用,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方法,养护措施等。

㈤ 对路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路基、路面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路基路面应根据公路功能、公路等级、交通量内,结合沿容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
(2)路基设计应重视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的设计,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
(3)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因深挖高填对其造成不良影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浅挖、低填、缓边坡的路基断面形式。
(4)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必须查明其规模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程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增强公路防灾、抗灾能力。
(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不宜分期修建但位于软土高填方等工后沉降较的局部路段可按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实施。
(6)路基高度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度。
(7)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工后沉降。

㈥ 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标定罐深度、贮砂筒中砂面高度及砂的总重、砂的颗粒级配组成。

1、标定罐深度对量砂密度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结果发现标定罐深度每减2cm 砂密度大约降低1%,与《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 2007) 中标定罐每减2.5cm 砂的密度约降低1%基本相符。可见标定罐深度不同对砂密度影响较大。因此,现场试洞深度应尽量与室内标定罐深度一致。

2、贮砂筒中砂面高度及砂的总重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对贮砂筒内砂的高度和质量做了明确规定。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距离不超过15mm,原因是不同砂面高度的砂,其下落速度不同,因而灌进标定罐内砂的密实程度也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量砂的密度。

3、砂的颗粒级配组成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对砂的颗粒组成对试验的重现性有影响进行了说明,不同颗粒粒径组成的砂,其级配不同,密度也明显不同。

(6)水文地质对路基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对于路基、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因此路基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

路基压实度是填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先取压实前的土样送试验室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时的干密度,此为试样最大干密度。再取由压实后的试样测定其实际干密度,用实际干密度除以最大干密度即是土的实际压实度。用此数与标准规定的压实度比较,即可知道土的压实程度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

㈦ 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研究区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全区均为第四纪松散地层堆积,地下水就赋存在这些厚度巨大而分布广泛的地层孔隙中,松散岩类中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主要取决于含水层分布范围的大小、厚度、颗粒的粗细和结构的致密程度。一般来讲,含水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颗粒粗、结构疏松,赋存条件就好,反之就差。本区各时代含水层从上到下,时代由新到老重叠覆盖,孔隙率也由新到老逐渐变小,这是因为时代新的压密程度较低,较松散,时代老埋藏深,压密程度高,故地下水赋存条件由新到老逐渐变差。

黄河冲积平原浅层水由于古黄河多次改道古河道分布面积广大,砂层颗粒粗,厚度大,结构松散,孔隙大,这对地下水的赋存与分布是极为有利的条件。西部条形岗地浅层水由于含水砂层颗粒细,厚度小,或者无砂层,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

深层地下水在不同地区、不同深度都埋藏有较厚的中粗砂、中细砂含水层,给地下水的存在和富集形成了较大的空间,地下水缺少储存的空间,而在300m深度以下有厚层的中粗砂含水砾石,其赋存条件较好。

研究区含水层的岩性、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以及地下水的补径排对氟的迁移富集起很重要的作用,以下将分别进行阐述。

(一)含水层岩性的影响

研究区含水层岩性决定含水层的透水能力,而含水层的透水性好坏往往又决定地下水交替的快慢。如果含水层的透水性好,包气带的淋洗水进入含水层后,可及时被带走,有利于土壤的脱盐;另外由于径流条件好,地下水交替积极,潜水的矿化度往往也相对较低。反之,如果含水层的透水性差,来自包气带的淋洗水难以排走,导致土壤向积盐方向发展,造成土壤的盐渍化。例如,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潜水埋藏深度小于支持毛细带的最大上升高度,但潜水含水层(砂砾石层)透水性极佳,往往见不到盐分聚集现象。

另外,含水层由粒径较细的颗粒(如黏性土)组成时,这些细颗粒的物质可以吸附周围环境中的氟,使含水层中氟的背景值变大,这时在一定的水化学条件下进入地下水中的氟也会相应地增多,容易出现高氟地下水。

在研究区北部、东部以及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古河道主流带地区,含水层上游以含砾石、中粗砂为主,下游以中细砂为主,为黄河古河道河床相堆积。含水砂层顶板埋深上游10m左右,下游可达20m。覆盖层岩性为亚砂土夹亚黏土,局部为粉砂,与下层含水层构成上细、下粗的“二元结构”。在古河道主流相和泛流相沉积中易形成这种典型的二元结构,为黄河冲积平原分布面积最大的含水层类型。上部为亚砂土、亚黏土等组成的弱含水层,下部为稳定的含水砂层。主流相含水砂层,以细砂、中细砂、中粗砂为主,厚度一般为10~35m,以HCO3-Ca,HCO3-Ca·Mg,HCO3-Na·Mg,HCO3-Mg·Na型水为主,氟含量一般小于1mg/L。

中牟县芦岗、大马寨,开封县榆园、三里寨、半坡店,杞县城南—裴庄店,通许县城南—太康县杨庙,扶沟县吕潭—太康县、鄢陵板桥、县城—马栏,尉氏县朱曲及临近条形岗地的黄河冲积平原的边缘地带,属于泛流带和泛流边缘带沉积。含水层颗粒细,厚度比较薄,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因而水质也比主流带差,易形成高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型水,HCO3·Cl-Na·Mg·Ca型水,HCO3·SO4·Cl-Na·Mg型水,局部地区为SO4·Cl-Na·Mg型水,矿化度较高,一般为1~3g/L的微咸水。

(二)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影响

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影响潜水蒸发能力的大小,当地下水位埋深不大时,潜水的蒸发作用强烈,容易引起毛细上升,深层的地下水进入浅层,而潜水又被大量蒸发而浓缩,从而使氟离子含量升高。

地下水埋藏深度对高氟富集的影响在前文中已有阐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三)地下水补径排的影响

1.地下水的补给

研究区地下水的补给分为垂直补给和水平补给两种,而以垂直补给为主。垂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其次为河流、渠系及灌溉回渗补给。大气降水的补给与降水量大小、降水强度、包气带岩性、土壤含水量、地形条件、地下水位埋深及植物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大小,但在一般情况下,降水入渗补给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大而减少,包气带岩性越粗、地形越平坦、地下水径流越迟缓、土壤含水量越少、植被越密集则补给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本区广大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表径流迟缓,岩性以亚砂土为主,地下水位埋深为3~4m,部分为1~2m,少数为4~6m,这对降水补给十分有利。尉氏县西部条形岗地,起伏较大,地表径流较好,降水补给条件稍差。

本研究区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在雨季部分河流补给地下水,旱季则排泄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对降水补给十分有利。随着降水入渗,包气带中的含氟组分在溶滤作用下随之迁移到地下水中。

2.地下水的径流

地下水水平径流条件较好,有利于氟的迁移扩散,水氟含量较低;水平径流滞缓,则为氟的累积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研究区内的条形岗地,包括尉氏县西部岗地以及召陵岗地带,由于地形起伏大,地下水径流条件好,不利于氟的富集,故形成矿化度低的淡水;而东部广阔的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缓,地下水径流缓慢,尤其是岗间的带状洼地、槽形洼地、碟形洼地等微地形、地貌,地下水流动滞缓,又属于地下水的排泄汇聚点,故易形成高氟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径流受地形、补给来源和含水层岩性的控制,研究区西部岗地(主要分布在中牟县黄店和尉氏县大桥以西)地形起伏较大,水力坡度也较大,自西向东、东北、东南呈放射状缓慢向下游流动,水力坡度为1/200~1/1000,地下水的径流相对较强,有利于氟的迁移。其他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下水水力坡度上游为1/2000、下游为1/4000~1/6000,顺地面坡降由西北向东南流动,地下水的流动相当滞缓,容易造成氟的富集。

在平原区内,受微地貌和古地形的影响,往往形成局部的高氟和低氟地下水区。例如,在黄泛平原区,古河道分布较广,径流条件较好,形成局部的高渗透性透镜体,氟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就比较低。而在径流条件差的闭塞低洼区,经过长期的水-岩作用,矿化度较高,促使氟向该处集中。

3.地下水的排泄

蒸发是研究区地下水排泄的主要形式,由于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埋深均不同,其蒸发强度也不相同。我国蒸降比为1的地带可以大致看作高低氟地下水的分界区,蒸降比越大,水氟的浓缩特征越明显,这种浓缩特征在以松散均质沉积物构成的平原区尤为显著。在地下水位埋深为1~2m的地区,蒸发量最大,地下水位埋深在4m以下的地区蒸发量微小。研究区蒸降比达到2,地下水位埋深一般2~4m,部分地区1~2m和4~6m,地表岩性尤以亚砂土为主,毛细管作用强烈,蒸发量大,十分有利于氟的浓缩富集。

综合各方面因素可以得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不同,对氟富集的影响不同。可归结为:补排类型为入渗-蒸发型的地区,有利于氟的浓缩富集,常为高氟地下水分布区。该地区主要分布在水位埋深小于2m的地区,面积较小,以降水入渗补给为主,其次为河渠水与灌溉水的补给;地下水水平径流滞缓,或岗间洼地地带的地下水汇聚点。开采水平极低,蒸发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位埋深浅、含水层岩性细,有利于地下水的蒸发,易形成高氟地下水。反之,则不易形成高氟地下水。

㈧ 排水不良会给路基带来哪些危害

表面现象:会影响地面水和地下水,路基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长期影响:影响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固性,造成路基受损。

㈨ 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影响有哪些

水文地质条件系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其动态等情况。
其中与场地设计最直接的就是地下水位,如果过高将不利于工程的地基处理及施工条件,必要时可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地下水常被选定为取水水源,但应注意水质污染等问题。地下水的盲目过量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漏斗的出现,甚至引发地面沉降、江、海水倒灌或地表积水等,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㈩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1、地理条件:

(1)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相差很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与公路建设密切相关,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和海拔高度不仅影响路线的选定,也影响到路基与路面的设计。平原、丘陵、山岭各区地势不同,路基的水温状况也不同。

(2)平原区地势平坦,排水困难,地表易积水,地下水位相应较高,因而路基需要保持一定的最小填土高度,路面结构应选择水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并采用一定的结构排水设施;丘陵区和山岭区,地势起伏较大,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至关重要,否则会导致稳定性下降,出现破坏现象,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性。

2、地质条件:

(1)各类公路用土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在选择路基填筑材料及修筑稳定土路面结构层时,应注意土的工程性质的差异,并采取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要根据公路沿线的地质条件,如岩石的种类、

(2)成因、纹理、风化程度和裂隙情况,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层理和岩层厚度,有关夹层或遇水软化的夹层,以及有无断层或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如:岩溶、冰川、泥石流、地震)等,都对路基路面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3、气候条件:

(1)气候条件如气温、降水、湿度、冰冻深度、日照、蒸发量、风向、风力等都会影响公路沿线和地下水的状况,并影响到路基路面的水温情况。特别是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与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

(2)一年之中,气候有季节性变化,因此路基的水温状况也随之变化,气候还受地形因素影响,地理位置有差别,气候也有很大差别,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4、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如公路沿线地表水的排泄、河流洪水位、常水位,有无地表积水和积水时期的长短,河岸的淤积情况。

(2)水文地质条件如地下水位,地下水移动的规律有无层间水、裂隙水、泉水等。所有这些地面水及地下水都会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如果处理不当,常会引地质灾害

(10)水文地质对路基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路基的防护:(稳定性的保持)

1、坡面防护设备:用来防护易受自然作用破坏而出现坡面变形的土质边坡,如铺草皮、喷浆、抹面、护墙、护坡以及为防护崩塌落实而修建的拦截和遮挡建筑物,如明洞、棚洞。

2、冲刷防护设备:用来防护水流或波浪对路基的冲刷和淘刷,如铺草皮、抛石、石笼、圬工护坡、挡土墙、顺坝、挑水坝等。

3、支撑加固设备:用来支撑加固路基本体,以保证其稳固性,如挡土墙、支挡墙、支柱等。

4、防沙、防雪设施:用来防止风沙、风雪流掩埋路基,如各种栅栏、防护林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