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项目预算方案怎么写
㈠ 地质项目设计
地质项目设计是根据地质工作目标和各类规范、规程要求,对地质项目的具体体现,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各项目的依据,是地质勘查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勘查工作的所有投入都是依据地质项目设计所确定的任务及工程量来安排的,因此地质项目设计的优劣在地质勘查经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质项目设计由地质设计(勘查方案)、施工设计和设计预算组成。地质设计、施工设计是其技术部分,设计预算是其经济部分。勘查方案是编制地质设计、设计概算的基础;地质设计是编制施工设计和设计预算的依据。
一、勘查方案
(1)为编制技术经济合理的勘查方案,首先要对已有的各种地质资料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其可靠性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然后进行多方案对比,选择最优的勘查方案。
(2)勘查方案应根据勘查项目的实际情况,如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明确提出各种勘探手段的具体任务,对各项勘探工程的布置、实物工作量作出相应的安排,并编制方案概算。
(3)方案概算:依据勘查方案确定的各项工程量和有关收费标准(或定额)进行编制。方案概算是勘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地质主管部门安排地质工作费用、控制设计概算及勘查方案招标的依据。
二、地质设计
(1)地质设计的编制应根据已批准的勘查方案,从实际出发,布置各种勘探工程,做到目的明确,部署恰当,经济合理。
(2)地质设计中所布置的各项实物工作量的位置、数量、要求等,都应当分别具体落实,并明确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3)地质设计中所规定的各项勘探工程质量指标,既要符合有关规定,满足地质任务的需要,又要注意经济技术合理。
(4)地质设计中必须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要结合勘查工作开展有关地质问题的专题研究,以提高地质报告的研究程度。
三、施工设计
(1)施工设计是为达到地质设计目的,保证地质设计任务实现,而采用各种手段的技术、工艺选择和为施工全过程部署的技术文件,它是在遵循地质规律和地质勘查工作规律的基础上,为完成一个地质勘查项目任务应采取的技术方案。它是根据批准的地质设计,结合工作区内施工条件(包括地质条件),按照不同的勘查手段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确定优化的施工部署,以保证各项勘查工程设计的地质目的、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达到地质设计要求。各种勘查手段的施工设计可分别编制、统一汇总。
(2)施工设计的编制依据是经过优化并获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的地质设计。
(3)施工设计的编制应在现场踏勘和认真分析以往勘查施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较后择优编制,施工设计应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措施上具体,确保勘查项目设计中地质任务的完成。
(4)施工设计一般由勘查项目的施工单位组织编制,报经主管单位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批准。
四、设计预算
(1)设计预算是按照经济规律要求,根据技术设计和预算标准及有关基础定额反映同一地质勘查项目任务所需要的人、财、物的经济方案,它是编制项目计划和确定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项目招投标、签订项目合同并对项目进行监督的依据。
(2)设计预算的编制依据是下达的项目任务书、批准的地质设计、施工设计和上级有关政策性文件、权威部门颁布的预算标准和有关基础性定额资料、其他相关资料(如地形等级、岩石级别、地质复杂程度等)。
(3)勘查项目设计预算包括自立项其至汇交地质报告止的全部工作内容。按工作项目(手段)包括:①地形测绘;②地质测量;③物化遥;④槽井探;⑤坑探;⑥钻探;⑦岩矿测试;⑧工地建筑;⑨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⑩其他地质工作。
(4)设计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①符合现行政策、法规、办法;②实事求是、依据充分、公平合理;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④不漏项、不重项。
(5)设计预算应报项目主管单位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进行评审和确认。审查确认后的设计预算一般不得调整和变更,但遇下列情况准予调整:
① 由于设计地质任务变动或因地质条件与原设计发生重大变化,地质设计需作重大修改,勘查项目预算总额增减5%以上;
② 因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经济损失超过项目预算总额3%以上;
③ 国家政策有重大调整;
④ 其他影响设计预算难以执行的重大因素。
(6)不同资金来源的地质项目,其预算包含的内容不完全一致,如预算内财政资金项目一般不包含利润、税金和管理费用;而社会资金项目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考虑合法利润(社会或行业平均水平)、税金及合理分摊的管理费用。
五、设计优化
对于一个完整的地质勘查项目,投入资金的多少首先取决于设计,因此设计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设计的优化不仅是对客观地质体或地质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地质成果不可忽视的环节。
(1)地质设计的优化是在一定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分析研究、合理推断,在对客观地质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对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作出总的合理布置。在勘查过程中,随着地质资料的不断积累,认识的不断深化,地质设计也应不断地加以调整,因此,地质设计的优化,应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全过程。
(2)地质设计的优化,应以国家颁布的各类专业规范、规程为准则,结合勘查工作区的具体条件,为完成勘查工作的地质任务,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地质科学理论进行合理的推断,适时调整地质勘查工作。
(3)地质设计优化的重点是研究勘探手段的合理使用和各种工程量的合理布置。要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处理好各种手段的有效配合,合理安排各种手段和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不断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最佳地质成果。
㈡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
项目预算是项目设计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质调查项目目标任务的资金保证,是衡量工作单位项目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项目预算是根据技术方案所确定的工作任务与技术要求,按照预算标准和预算编制要求,对地质调查项目经费进行的分配和使用作出的预先安排的经济方案。
项目预算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部门颁布的预算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地质调查项目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进行的组织、协调、监督与检查等管理活动。预算管理活动贯穿于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工作中的全过程。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的内容是指对项目预算的编制、审查、认定、执行、调整、监督检查和竣工决算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预算编制是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的起始点;预算执行是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最终体现项目预算的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决算是对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正确的决算可以全面反映预算执行的结果,是进行项目绩效考核和追踪问效的重要依据。
预算管理在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地质调查项目各项经济管理工作都是紧紧围绕着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而开展工作。预算管理是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的关键。
一、预算标准
预算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人、财、物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包括预算标准的名称、工作内容、施工条件划分依据、计量单位、技术指标与要求、施工条件、预算标准指标、注释和说明等。
2000年4月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颁布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该标准包括工程手段预算标准、地区调整系数、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预算标准、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预算标准、项目设计预算综合费率标准。其中,工程手段价格是预算标准的主体。
工程手段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实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预算标准。
地区调整系数:影响地区调整系数的因素很多,预算标准确定的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野外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地区调整系数适用范围是: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野外工程手段预算标准的调整以及其他地质工作中的野外工作,如矿点检查、地质勘查工作测量、地质编录、采样、岩心保管等工作要进行地区系数调整。其他地质工作中的综合研究报告编写及印刷出版工作等工作项目预算标准,均不适用本区调整系数。
调整工程手段预算标准的计算公式为: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1.预算标准的费用构成
预算标准的费用构成分为两大系列。一是地质调查工程系列,如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化探、探矿工程和其他地质工作等,按照“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规定的全成本费用项目制定;二是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按照“地矿部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费用项目分别制定了全成本和单位预算费用标准。
(1)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预算标准费用的构成
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预算标准均为全成本,即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和管理费三大部分(图5-1)。
图5-1 地质调查预算标准工作项目费用的构成
(2)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预算标准费用项目的构成
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预算标准费用构成分成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全成本,即人年预算标准中的合计数,如基础地质研究人年4.0万元,综合找矿研究人年4.1万元等;第二个层次是各单项费用预算标准,即劳务费、设备使用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业务费、公务费、其他费用和管理费用的预算标准;第三个层次是劳务费中工资及津贴、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劳务酬金的预算标准(图5-2)。
图5-2 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预算标准费用项目的构成图
在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费用构成中不含利润和税金;不含应由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中列支的社会上缴费用包括住房公积金、各种社会劳动保险等费用;不含应由项目工作单位承担的设备购置费用。
二、预算的编制
编制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对于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经费合理使用,确保地质调查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维护项目工作单位的经济利益,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确保地质调查项目预期成果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预算的编制要求
编制预算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编制预算执行下列文件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的编制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
(2)项目设计的预算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组成 预算编制说明是项目预算文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工作地区的基本条件、预算编制依据、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等。预算编制人员应根据要求认真编写预算编制说明。项目设计预算表分甲、乙类表式。甲类包括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项目设计预算表、单项工程手段费用标准构成表。单项工程手段费用标准构成表包括地形测量、地质测量、物化探、探矿工程。乙类包括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项目设计预算表和项目外协工程量表。
(3)正确地选择预算标准 按照工作项目、工作方法、技术要求、施工条件等,选择相应的预算标准,不得高套或降低预算标准。预算标准中缺项的,采用其他预算标准或根据有关定额确定的费用标准,要做详细的说明。
(4)数据计算要准确 编制预算时每项费用预算的计算要准确无误。
(5)钩稽关系要正确 钩稽关系是指项目预算文件的自身结构和预算文件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项目预算表中的工作项目、费用项目、应按照预算编制办法规定排序;各预算表的相关数据应对应一致;单项工程手段费用标准构成表(项目外协工程量表)中合计数、费用标准,应与项目预算表中对应的工作项目(费用项目)总预算一致。
(6)预算不得重复和遗漏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严格按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办法中的工作项目目录(甲类)、费用项目目录(乙类)进行编写。尤其要注意每项工作内容的逻辑关系和费用预算,不得重复和遗漏。如钻探要按照钻探进尺预算经费,其他地质工作中的地质编录、采样和岩心保管都要预算费用,地区调整系数不仅要调整主体工程手段的预算标准,也要调整其他地质工作中的野外工作预算标准等。重复或遗漏在项目设计预算编制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将影响项目设计预算的质量。
(7)其他有关规定和要求 项目预算书为项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技术设计方案装订在一起,不能作为设计的附件处理;项目设计预算的编制与地质技术方案的编写同时进行;项目设计预算要由取得资格证书的预算人员进行编制;预算人员要在预算书上签字或盖章。
2.预算的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前,认真审阅项目任务书、设计书、了解工作区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以往地质工作情况、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收集与设计预算有关资料如基础定额、工资水平、材料价格等,确定项目的工作性质,选择适用的项目预算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分为甲、乙两类预算:甲类预算表适用于基础地质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中的地质调查项目;乙类表适用于数字化国土工程项目、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项目以及基础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中的独立科研项目。
以甲类项目设计预算表为例,其预算编制步骤如下:
(1)根据项目设计书填写技术指标
填列工作项目:根据设计投入的工程手段,按照预算编制办法中规定的目录顺序依次填写。
在一个工作项目中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比例尺,应一一填写清楚。特别是物探,往往要采用几种方法和不同比例尺的网度,应依次填写,不要漏项。
填列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是指网度、密度、点距、AB距、地形等级、岩石级别、地质复杂程度、钻孔深度、坑探深度、槽探的地层分类等。
填列计量单位:面积性的地质工作计量单位一般为平方千米,线性的(地质剖面和地化剖面)地质工作计量单位一般为千米,物探工作有的计量单位为点。岩矿实验计量单位一般为项或件。总之,要与预算标准中的计量单位相一致。
填列工作量:工作量应按照工作项目中所列的方法、比例尺、网度以及各种岩矿实验样品逐项填写。在填写工作量时,预算人员一定要阅读设计安排的工作手段和技术要求,准确地把握各工作阶段安排部署实物工作量,同时,还要落实以往项目安排的工作量和经费的使用情况,防止技术方案提交的实物工作量不全面。因此,要认真审阅项目设计方案,才能编制高质量的项目预算。
(2)选择预算标准
选择预算标准要参考地形等级、地质复杂程度、岩石级别、孔深、孔径、断面等因素,按规定适当选择预算标准。
(3)选择地区调整系数和工地建筑费率
地区调整系数:预算标准是全国的平均水平,为适应各地区项目预算的需要而制定了地区调整系数。由于地区调整系数是根据外业施工条件确定的,因此,只对野外工作费用进行调整,室内工作所发生的费用不进行调整。如果一个较大项目跨两个或几个地区,应分别选择地区调整系数。
工地建筑费率:工地建筑是指外业工作的修建临时住房、简易公路等发生的费用。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费率10%。其提取费用的范围是指外业工作项目的费用。内业工作不提取工地建筑费。
(4)计算和汇总
采用的方法是逐项计算,分级汇总。逐项计算即对工作项目中所列的各项任务和工作量,按规定的方法和公式计算总预算和本年度预算。计算公式: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分级汇总即先按照工作项目进行汇总,然后计算项目总预算。工作项目费用预算等于工作项目中各单项预算之和。即: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项目费用总预算等于各工作项目预算之和,即: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5)填制各类预算表
3.预算的审查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的审查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办法”,规定了项目设计预算的审查组织原则、审查形式、审查程序、审查方法、审查要求、审查内容和预算的综合评价标准。
三、预算的认定、执行、监督与检查
1.认定
为了保证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项目管理部门要对预算工作进行复核、把关和最终确认。审核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监审专家审查的预算方案是否合理、准确;对于经费的安排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预算管理要求;项目工作单位是否按照审查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修改等。只有经过审查认定的设计预算才具有法律效力,项目工作单位才能执行项目设计预算。
2.执行
执行环节是对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支出过程,是项目工作单位为实现设计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而提供的资金支出保证,执行环节最能体现预算的约束作用。
预算执行环节的主要内容有:
(1)国家财政部门应及时、足额和合理地拨付项目预算资金,保证用款单位的工作需要。目前,国家财政采取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地质调查项目资金的拨付大部分采取直接支付。
(2)促进项目工作单位管好用好预算资金,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地质调查项目资金是国家的财政资金,一定要保证资金支出的使用安全和合理安排,避免国家预算资金的截流、挪用、挤占、违规使用资金和乱摊费用的现象发生。
(3)对变动地质项目设计方案,要及时地申请调整项目经费预算。项目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刚性。在执行过程中体现着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保证预算方案的贯彻执行。但是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探索性、风险性和高投入的特点,在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地质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当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要相应地调整经费预算。因此,预算单位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履行报批手续,批准备案后才能调整项目预算。
3.监督与检查
(1)项目设计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为了使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掌握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建立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制度,定期以报表和文字的形式反映项目预算资金的拨付和预算执行情况,保证项目预算执行信息的畅通无阻。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的监控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抽查。
(2)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 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是保证设计预算任务的实现、加强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促进预算单位项目资金的分配和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是项目管理部门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国家预算资金的拨付、分配和使用的活动情况进行的检查和分析。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政策的实施情况,如项目预算标准的水平,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经济政策的影响;项目国家预算资金的拨款和预算单位项目资金支出使用情况等。预算执行检查分析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比较分析法;二是因素分析法。检查形式有定期检查分析、专题检查分析和典型检查分析。
㈢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电子版
在网络上可找
㈣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定额工作回顾与建议
此文原载《国土资源经济参考》2002年第期
预算定额工作是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项目的预算管理可以保证国家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国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定额工作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的建立时期、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期的弱化时期、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恢复时期和1998年至今的发展时期。
深化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工作的方向,一是加快预算定额人才培养和正规化队伍建设,二是深入开展地质调查预算定额业务工作,三是开展经常性的预算定额理论等基础研究工作。
预算,是对拟开展项目根据不同阶段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应取费用标准等资料,预先计算和确定项目所需投资额的经济文件。预算定额(标准)是编制项目预算的重要依据,预算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查、审批和监督、检查。通过项目的预算管理能够使项目管理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审计。
强化预算管理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需要。通过项目的预算管理可以从宏观上保证国家专项资金能较完整、准确地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及有关规定,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土资源大调查要求地质调查项目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创新。项目管理包括立项、设计编写与审查、签订项目合同、野外施工与年度检查、野外验收、报告编写与资料汇交、项目验收等8个环节,其中,与项目预算定额相关的包括根据地质调查项目指南编写的立项申请和初步审查论证离不开概算;根据批准的立项申请编写项目设计和审查必须有预算定额(标准);预算审批是项目审批的必备内容;项目审查和验收也要以预算标准为依据。另外,通过预算定额管理,可以促使项目实施单位优化组织、注重核算,依据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及大调查项目经费管理等要求,严格支出范围和质量管理,以期降低劳动消耗、材料消耗、机械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在未来的项目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 我国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定额工作回顾
历史地看,我国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定额工作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建立时期。在学习、借鉴原苏联地质勘查定额经验与方法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普查测量、钻探、山地工程等8种勘探手段的生产、人员、物化劳动等五大类定额,并在全国范围内用于编制矿区设计预算、年度地质勘探计划及核算计件工资等。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期的弱化时期。在“大跃进”、“破”字当头、“烦琐哲学”、“不算经济账,要算政治账”的错误思潮影响下,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工作被弱化;“文化大革命”更甚,将其说成是“管、卡、压”的工具被取消。地勘单位实行生产工效无考核、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等经济管理,结果是找了许多呆矿,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建设资金。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恢复时期。以1978年8月19日原国家地质总局《关于加强定额管理的几项规定的通知》为标志,各级地勘单位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人员配备定额、生产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设备配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并付诸实施。原地矿部重新重视定额管理,要求“继续推行设计预算制度。要继续试行分阶段的项目设计预算制度,实行节约全额留用,健全定额及有关各项基础工作”。1984年1月23日,温家宝同志在“关于1984年地质工作计划安排的说明”中肯定地指出,“经过三年多的试点,以设计预算包干、节约分成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说明这种形式是基本可行的”,此时期形成了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统一生产(劳动)定额》为代表的大量的基础定额。
1985~1995年,预算定额工作侧重于建立健全部、局、队三级定额体系,定额的表现形式逐步走上了综合化、价格化的道路。1985年初,为适应简化设计预算和计划,满足招标承包的需要,在掌握和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经验统计法将预算定额综合为费用标准。同年,地矿部出台有关制度,要求“计划体制改革方案的完善一是抓好基础工作,主要是地质设计、各种定额及费用标准、各种原始记录等,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地质工作的价格体系”。以此为指导,1987年地矿系统全面实施地质项目管理,1988年实行了地质勘探费预算限额管理,1989年以后,地质项目管理进一步转向成果指标管理。与此同时,围绕项目管理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不断完善,部分省局制定了内部项目价格体系。这种地质调查项目的预算管理一直延续到1998年。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的发展时期。1998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公益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原地矿部预算与价格中心于1999年5月,根据原有定额资料及地质调查项目的特点,推出了《地质调查概、预算应急标准及相应的地区调整系数》。同年底修订完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初稿,经审定于2000年2月印刷单行本,并以中地调函〔2000〕30号颁布实施,同时颁布了中地调函〔2000〕39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审查暂行办法》(2001年2月作了部分修改)。截至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已专门组织了5期预算编制培训班,结业人数达402人。
正是因为地质调查项目组织部门对预算定额工作的重视,项目实施单位的积极配合,使得多年处于徘徊发展状态的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形成了重视预算定额、强化预算管理的局面。
2 深化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工作的建议
(1)预算定额人才培养和正规化队伍建设双管齐下。为此,必须加大地质调查预算人才培训工作力度,做到培训教材系统化、人员培训层次化、经常化。培训教材系统化是指既有满足初、中级预算人员培训需要的手册,也有适应培训“地质调查项目经理”需要的教材与参考书籍;层次化是既要广泛培养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员,满足基层设计预算的需要,同时要培养一批精干、负责的了解地质工作、懂得经济管理、精通项目预算的中、高级人才;人才培训经常化是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制度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准确落实,使从事预算工作的人员了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地质调查预算员正规化队伍建设。定额的科学性、权威性、强制性特点要求预算员队伍建设、管理必须有行政指导、制度约束。管理机构作为中介组织,挂靠政府机关或相对独立的事业单位成立专门组织负责本部门全国性定额的制定、修订及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地质调查预算定额的队伍管理层次,应根据“野战军”建设规划,逐步形成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地调中心——地调院三级体系。与此同时,现从事预算定额工作、研究的机构应积极协助,配合好项目组织单位的预算管理,争取做到在服务中锻炼预算员队伍、规范预算员队伍、发展预算员队伍。
(2)深入开展地质调查预算定额业务工作。首先是地质调查预算定额体系建设。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内容,需要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地质调查预算定额体系包括分类体系(总类和分类)、管理体系和标准层次。一般地,地质调查预算定额可分为生产类(甲类)定额(包括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环境调查)、研究类(乙类)定额(综合评价研究类、新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类、数字化信息分析处理等);管理体系上,分为局(地调局)管定额、大区管定额和地调院管定额;标准层次可分为,预算定额(基础定额)、概算定额、估算指标。
其次是预算定额数据库与项目预算工作现代化建设。预算标准量、价、费分离模式的建立,基础定额数据库的建设和项目设计预算编制自动化的实现,为项目预算编制、审查现代化打下了基础。项目预算编制自动化的目标至少是可以在基础定额的支持下,输入可变参数能够自动生成项目预算表和单项工程费用构成表;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是计算标底程序化、项目预算审查计算机化。实现地调局与各大区地调中心的远程联网,可以足不出户实现项目的立项、设计审查等。
第三,是在滚动修订、逐渐完善现有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综合评价研究类、数字化信息建设等的预算定额研制。
(3)开展预算定额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定额与价格理论研究,包括定额与价格理论、预算定额模式与方法、生产的组合与分解以及相关的效率、生产性消耗或流动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研究。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部署经济合理性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性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的生产组织、生产周期和矿产评价类项目单项工程手段经济规模和替代工程研究等。开展国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管理问题研究,适应“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的实施,制定走出去、引进来需要的矿业工程预算标准。
㈤ 地质调查报告怎么写
第一章 前言
1、项目来源
2、任务目标
第二章 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现状
3、项目组研究基础
方法研究项目应说明项目组已有成果及其先进性;
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应说明现有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
4、实验区概况
方法仪器的试验、示范区项目应说明所选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概况及特征,岩矿石物性等。 第三章 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
方法研究项目应先说明方法原理再阐述具体内容。
2、关键技术与技术创新
3、主要技术指标
方法研究项目应先说明所研究方法与原有方法相比较优越性体现在何处(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及软件功能;
仪器设备研制和方法仪器的试验、示范区项目应列明具体的技术指标或技术要求;
4、主要实物工作量
试验、示范区项目应说明方法仪器种类、测区面积、比例尺、剖面长度、测点数、采集样品数、测试样品数等。
第四章 技术路线
1、研究方案
2、试验方法
3、工作(工艺)流程图
第五章 预期成果
1、成果内容
拟提交报告、图件、数据、实物、软件的名称及数量。
2、提交时间
第六章 人员组成
1、项目负责人姓名、年龄、技术职称、所学专业、已取得主要成果(重点是与所承担项目相关的成果)
项目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称、所学专业、项目中分工
2、协作单位分工及协作关系
第七章 计划进度
说明项目的起止时间,阶段任务(或子课题)的起止时间。
第八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第九章 保证措施
按地调局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填写。
㈥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决算
决算是项目预算单位对已经竣工的地质调查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编制的,用于反映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决算报告由编表说明和决算报表两部分组成。
一、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
项目完成野外竣工验收,地质报告通过成果评审,按照规定的程序提交地质成果报告或成果资料,并取得资料汇交审查验收意见书的地质调查项目,然后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1.编制依据
依据以下几方面的资料,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1)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和经批准的设计及项目预算;
(2)会计核算资料;
(3)野外验收报告;
(4)地质成果报告和报告评审意见;
(5)国家和项目管理单位的有关管理规定。
2.竣工决算报告的组成
竣工决算报告由编表说明和竣工决算报表组成。编表说明包括: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工作内容成本节约或超支分析、成本费用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及其依据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竣工决算报表包括: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基本情况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经费支出情况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支出明细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成本费用构成表。
二、项目竣工决算审查
竣工决算的审查有自审和项目管理单位审查两种形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政策性审查。主要是从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等方面进行审查分析。二是技术性审查。主要是决算报表的数字关系方面进行审查。具体内容包括:
(1)竣工决算报告编制依据资料是否齐全,资料是否齐全完备。
(2)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要求。
(3)竣工决算报告提交单位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主要包括任务书、设计书、审查认定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地质成果报告、地质成果报告评审意见书、资料汇交验收意见书和其他审批手续。
(4)竣工决算报告中所列的设计工作量是否与批准的设计书中设计工作量一致;实际完成工作量是否与工作内容竣工验收报告、地质成果报告、野外验收报告一致。
(5)竣工决算附表中数据计算是否正确,有关数据是否与账表一致。
(6)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批准的设计进行,各项内容是否严格按批准的预算内容执行,有无预算外或提高(降低)工作标准,增加(减少)工作量的问题,有无重大经济损失。项目预算是否调整,变动设计工作量是否按照调整工作量要求,履行手续并应有相关资料。
(7)费用支出及结余是否与项目会计核算资料一致,是否有结余或超支原因说明。
三、项目经费结算
审查不合格的项目,经补报有关资料或重新编报决算报表仍不合格的,应建议取消其次年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的资格。
经审查认定的预算性经费结余(经批准同意中途终止工作的未完工作量、经确认变更工作项目不再施工的工作量、因质量原因扣减的质量保证金返还数、审查确定应调减结算数等形成的结余),工作单位应在竣工决算批复后10日内,将此类项目经费结余返还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于重新安排地质调查工作。
四、竣工决算报告的审查评价
在竣工决算报告审查后,经审专家要对项目的竣工决算报告进行综合评价,编写竣工决算审查报告,实施单位将审查通过的竣工决算报告及其审查报告送达中国地质调查局审批确认。
竣工决算报告的主要内容:
(1)项目工作的基本情况 对项目的来源、编码、工作周期、预算总经费、安排的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地质成果概括说明;对项目的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评审日期、级别、实际工作周期、实际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主要地质成果概况说明。
(2)竣工决算审查评价 送审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工作量的完成及变动情况评价、经费支出和会计核算情况评价;经费结余或超支情况评价;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说明及附表数据评价。
(3)存在问题及处理建议。
(4)审查结论。
㈦ 地质预算
[置顶]非洲矿产地质图抄
2009-10-18 08:42 阅读102 评论2文丰钢铁开拓非洲丰富矿产资源市场迈出可喜一步
2009-11-14 11:39 阅读13 评论1也门天然气概况
2009-10-26 20:32 阅读7 评论0也门矿产领域的投资机会分析
2009-10-26 05:22 阅读11 评论0喀麦隆掀起矿产合作勘探开发高潮
2009-10-26 04:06 阅读10 评论0中非矿业投资指南
2009-10-26 02:20 阅读15 评论0布基纳法索矿业投资指南
2009-10-26 02:17 阅读7 评论0非洲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机遇
2009-10-26 00:53 阅读18 评论0为什么中国会拒绝非洲几内亚的大铁矿
2009-10-25 18:38 阅读17 评论0莫桑比克矿业投资环境
我觉得只有做过的人才能回答你,去这个博客看一看,相关的资料有不少
㈧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
没有出,目前只有2010试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