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地质大学是什么学校
⑴ 中国地质大学属于211工程大学吗
地大北京是211,还有985平台,111计划项目,大师云集,周边高校林立,文化氛围浓厚,地处中关村高教园区,学院路核心地段,每年的经费都比武汉地大的多!
[网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什么关系?
2007-03-22
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什么关系?类似的问题还有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两个办学实体,以两个独立法人方式实行独立办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也是类似的情况。但地矿油三校各自仍均为一所学校,学校名称为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有关办学整体情况数据统计、“211工程”建设及与部门行业共建等事宜,除必须按属地原则处理外,原则上均按一所学校对待。
来源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cn/
⑵ 武昌一所大学叫地大的,那全称是什么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中国地质大抄学。中袭国地质大学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地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机构和地学研究的基地,在国际地球科学界享有盛誉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中国的地球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2006年起,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和武汉的是平等的,没有谁是谁的分校。
⑶ 中国地质大学到底有几个 位置在哪
中国地质大学有两个,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3)秭归地质大学是什么学校扩展阅读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该校拥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涵盖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3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11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点。
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59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科建设
学校大力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积极发展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纳米、材料、生物、能源、环保等新兴交叉学科。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排名第三,海洋学科排名第五;另有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二十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⑷ 中国地质大学 为什么有两个校区,有什么历史来历
汉口校区当年是一家地质学院,后来合并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联系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唐山交通学院,北洋大学等校地质科系合并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学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刘型为学校首任院长。学校位于北京学院路,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文革开始后不久,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决定将北京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北京地质学院于1970年迁出北京,在湖北开始新的办学历程。学校南迁过程中历尽磨难,损失很大,一度散落在四个地区办学。在湖北兄弟高校的帮助下,于1975年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文革结束后,为解决学校部分知名学者因为工作需要仍然留在北京的问题,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复办学,成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分别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总部设在武汉。1988年,学校经批准设立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成立的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间,学校又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根据教育部文件,位于武汉的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独立办学,教育部仍然以一个中国地质大学整体进行建设。2006年,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签署文件宣布共同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同年,学校申报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成为国家“985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⑸ 中国地质大学
武昌鲁抄巷的是总部,在汉口(还是汉袭阳?)有个分校,北京的也是分校
总部最大,2000年毕业的时候环境还是一般,该有的设备设施一应俱全
研究生院那边可能看起来规划的好点
宿舍的话一般都是二室一厅16人口的带厕所
出门就是南望山,鲁巷那边是商业区,实习这些应该靠你自己
⑹ 中国地质大学前身是哪几个学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唐山交通学院,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等校地质科系。
⑺ 中国地质大学是211工程大学吗学校怎么样
是的,地大是北京、武汉2地办学的,不知你要问哪所?
总体来说的话教学水平还是武汉这边的好点,北京那边毕竟是后来迁过去的一些,不过北京地理位置好些。要具体情况的话,就看你要了解什么了
⑻ 中国地质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这个问的过于笼统,很难讲;
算是中规中矩的211吧,地处海淀五道口是优势,专业版以地质相关为主权是劣势;
想来北京,又恰恰能上地大的分数,就比较尴尬,大概只有农林地矿油可选;
不想学地质,又有选择的话,建议考虑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实惠一些。
⑼ 地质学最好的学校是什么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1975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50多年来,学校历经了创建、发展、搬迁、重建和振兴的曲折办学历程。历届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地大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地质专门人才,为新中国工业的起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在4万余名毕业生中,有24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学校现有16个院(系、部),47个本科专业,1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和教育8个学科门类;在职教职工1200人,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现任党委书记王鸿冰,校长吴淦国。
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校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而不懈奋斗!
⑽ 地质大学算名校吗
是名校。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10)秭归地质大学是什么学校扩展阅读: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24人,聘请校外教师245人,本科课程授课校内教师数1625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5人(长期项目7人、短期项目3人、青年项目15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9人(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0人(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5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
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1人(长期项目8人、青年项目3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讲座教授16人,楚天学子4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