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奇观怎么形成的
1. 九寨沟地质奇观大揭秘:美景是怎么形成的
九寨沟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很多人惊叹于海子的五光十色,瀑布的雄奇壮观,以及数量众多的海子,沉醉留连于景色之美时,却鲜少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就来给大家扫一扫盲,看看九寨沟的地质奇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扫盲1:水色成因
九寨沟的湖水五彩缤纷,主要是由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所致。
详解:在红橙黄绿青蓝紫单色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变短。由于九寨沟湖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透明度和洁净度极高,瑞利散射效应较为突出。根据瑞利散射效应,湖水中短波光的散射远大于长波光。因此,九寨沟的湖水呈艳丽的蓝绿色。湖水中常见的Ca2+、Mg2+、HCO3-等离子也有增强短波光散射的作用。同时,由于湖水透明度高,湖底的灰白色钙华、黄绿色藻类对透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增加了湖水色彩的层次和变化。另外,九寨沟的湖泊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切峡谷中,不同地段同一时间或同一地段不同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及入射量、湖水表面对光的反射状况和湖水的透明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而也造成了湖水色彩的更加变幻多姿。
扫盲2:瀑布成因
断层和生物岩溶作用;差异侵蚀和生物岩溶作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和生物岩溶作用。
详解:九寨沟主要的瀑布有珍珠滩瀑布、诺日朗瀑布、树正瀑布、熊猫海瀑布、火花海瀑布和箭竹海瀑布,具有声、色、形之美。其成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断层和生物岩溶作用。九寨沟内的河床因受新构造断裂的影响,在纵向上呈阶梯状,这一道道地形阶坎形成了瀑布的地貌基础。因钙华沉积的“气泡效应”和“薄水效应”,在地形阶坎处易于钙华沉积,助推瀑布跌水陡坎的形成,如诺日朗瀑布。
二是:差异侵蚀和生物岩溶作用。由于一些岩层有软硬之差,抗蚀性强的岩层往往突起于河床中,因此硬岩层突起处首先形成小跌水,喜水的藻类在这些地方首先着生,于是在这些流速相对较高,水流相对较浅的地方首先沉积钙华。由于第四系堆积物堰塞河谷形成凸堤,流水在其表面漫流时流速突然加快,有利于CO2逸出,加速钙华沉积。随着时间推移,钙华层层堆高。由于其前缘上部钙华生长速度大于下部,上部形成钙华的莲花状块体逐渐向前增长,当顶部钙华块体下延至坡脚时,就形成了直立的瀑布面,如珍珠滩瀑布。
三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和生物岩溶作用。瀑布是在崩塌、滑坡、泥石流松散堆积物的基础上叠加生物钙华作用形成,如树正瀑布。
扫盲3:海子的形成
海子是九寨沟湖泊的别名。九寨沟湖泊众多,成因比较复杂,其发育的首要条件是形成汇水储水的盆地,即湖盆,第二是要有充填湖盆的水源。
详解:九寨沟湖泊多属于堰塞湖,也有少数是冰蚀湖,如长海上游的园海子和绿海子、藏马龙里海等海子。这些堰塞湖的堰塞物主要来源于冰川堆积作用、生物钙华作用和重力作用。这些堰塞物堰塞河谷,形成九寨沟湖泊的湖盆。他们大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一是在第四纪古冰川侵蚀和侧碛、终碛的基础上叠加崩塌、滑坡等重力作用堆积物堰塞形成,如长海、五彩池、上季节海。二是由生物钙华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物共同堰塞形成,如天鹅海、箭竹海、熊猫海等;三是由生物钙华堰塞形成,如树正群海等;四是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物堰塞形成,如下季节海。
填充九寨沟湖盆的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但不同的湖泊水源补给形式不完全相同,主要有降雨、地表径流、冰雪融水及地下水等补给形式。湖水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向下游径流、地下入渗漏失。地下水补给和排泄主要通过地下岩溶裂隙、岩溶通道和由断层和向斜构成的汇水构造进行。断层、褶皱走向以及地势高低控制着湖水的补给和排泄,也控制着湖泊的发育方向。
扫盲到这里,你以为你的疑问就解决地差不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下面的内容更有趣。
扫盲4:地质演化史
地壳运动。
详解:距今约2.3亿年前,九寨沟尚是一片汪洋。经印支和燕山运动,九寨沟形成大量褶皱和断裂,整个景区上升为陆地。后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再次对九寨沟地层造成重要影响,使其再次抬升和发生褶皱断裂,这些褶皱断裂控制了九寨沟的岩溶格局。
到了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冷,九寨沟先后经历了三次冰期,冰川分布广泛,主沟2900米以上均有分布。冰川作用形成的底冰碛、终碛垄在沟谷中形成隔档式微地貌地形骨架,构成了九寨沟海子雏形。冰川消融形成的终碛垄截断了则查洼沟的流水,形成了九寨沟面积最大的湖泊-长海,造就了九寨沟水体景观的基本格局。
全新世以来,地壳运动趋于稳定,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雪线退至5000米以上,其下地带以岩溶、重力崩塌、泥石流等地质作用为主,造就和延续着九寨沟独特的层湖叠瀑景观。
扫盲5:喀斯特地貌
九寨沟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岩石构成,地质构造运动,气候降水,生物作用。
详解:九寨沟气温常年低于我国南方地区,地表的溶蚀景观不甚突出,除上游地表有一些溶沟、石芽外,溶蚀主要在地下进行。相反,最引人注目的是地表大量钙华沉积,形成钙华堤、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布等。九寨沟蒸发作用较强、地下水溢出后压力减小、地形陡变处水流流速增大、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大量吸收,均有利于钙华的沉积,这种“反向”的喀斯特景观,成为大自然的一大杰作。
九寨沟内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厚达数千米;在地质构造运动的反复作用下网格状断裂系统十分发育,高原边缘的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巨大的地形反差,有利于岩溶水的循环运动;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较丰沛,森林茂密,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使地下水PH值降低,大大增强了水对岩石的侵蚀能力;生物作用也加快了钙华的沉积。
世界上,与九寨沟类似的喀斯特景观仅有克罗地亚的普里特维采国家公园(PLITVICE);而九寨沟的景观规模和生物多样性远超普里特维采国家公园。
扫盲6:独特的水循环系统
九寨沟碳酸盐岩的广泛分布和北西向构造的展布是九寨沟水循环的基础,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三水”循环构成了九寨沟水循环的主体,地下喀斯特通道在湖水的补给与排泄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长海是九寨沟最大的海子,但它没有地表出水口,长海下方的则查洼沟是一条干谷,仅有少量季节性湖泊。长海的水除一小部分通过海子前端的天然堤坝渗流补给到五彩池,更多的水通过北西向的地下喀斯特通道,向西排泄到日则沟湖泊中。
长海巨大的库容和它对日则沟内海子的补给,起到了一个调节水库的作用,即使枯水年份也以较稳定的补给量使日则沟的海子不至于干涸。九寨沟内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水量的盈亏根本上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和时空分配状况,从而导致上游直接接受降水补给的湖泊水位变化较大,景色随时而异(上下季节海),而由地下水补给的湖泊如五花海水位则较稳定。(来源:网络)
2. 地质层是怎么形成的
太空尘埃可没有那么多抄
水体中的沉积物是地层物质的主要来源,这些沉积物有很多来自陆地,也有海洋中,岩石/土壤/动植物受到风化剥蚀、搬运,从不同的地点汇集到一起,在河流/湖泊/海洋等环境中形成有一定层理的沉积物层,后来经过压实、脱水、成岩,形成沉积岩。
火山灰的沉降形成的凝灰岩,岩浆岩的层状分布形成的岩床,也都是可以以厚大的层理分布的。
太空尘埃在经过大气层的时候就基本被过滤掉了。
3. 地质构造中飞来峰怎么形成的
您好!
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四川飞来峰】
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就是“飞来峰”,园区“飞来峰”集中分布在彭州市境内。“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最早于19世纪80年代发现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我国地质学家于上世纪20年代末首次在彭州发现“飞来峰”,经众多中外地质学家研究确认,并录入地质教科书中。近年来国内部分专家在研究西藏大冰盖的同时,发现彭州境内的葛仙山--大垭口一带的石灰岩具有冰川漂砾的特征,认为该区石灰岩为罕见的特大型冰川漂砾,系西藏大冰盖时期的产物,提出了冰川漂砾说,使“飞来峰”更为神秘。但无论是构造说还是冰川漂砾说,彭州“飞来峰”是外来岩块,是独特的地质景观,比阿尔卑斯山“飞来峰”更具规模和特色,具有极高的科研教学和观赏价值,是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亮点和看点。
在彭州市境内主要与“飞来峰”相伴出现的溶蚀洼池、溶洞及石林等,其景观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对于地质科研和大众旅游都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配套地学景观主要有古生物化石产地、矿产地、与推覆构造相伴产生的多种构造现象、典型的高山峡谷、冰川遗迹、温泉、优质矿泉水、花岗岩奇峰、现代地震遗迹、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泥石流及流少等。
http://ke..com/pic/6/1185775454066511.jpg
4. <地理中国>中大漠地质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地质作用及风蚀、流水等外力因素作用
5. 世界自然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长白山就是世界奇观
6. 自然奇观是怎样形成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如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层部分溶解,使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CaCO3+CO2+H2O=Ca(HCO3)2
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淀
Ca(HCO3)2==== CaCO3↓+CO2↑+H2O
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如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肇庆的七星岩等。在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钟乳和石笋,它们是由碳酸氢钙分解后又沉积出来的碳酸钙形成的。
天然河水或井水中,常常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硫酸钙、硫酸镁等杂质,如果含量较大,则这种水叫做硬水。硬水不宜作工业用水,因它在锅炉中受热分解会形成锅后,造成导热不良,浪费燃料,甚至酿成事故。硬水也不宜饮用,如长期饮用,会患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用硬水洗涤衣物,洗涤效果差。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
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有这种地貌。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呈现的奇峰异洞就是这样形成的。
旧称喀斯特,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
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弯曲的沟壑、高高的冰蚀悬谷、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学侵蚀作用的写照。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斯拉夫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按其发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犸猛洞,位于肯塔基州境内,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连起来的总长度达250km。洞里宽的地方象广场,窄的地方象长廊,高的地方有30m高,整个洞平面上迂回曲折,垂向上可分出三层。雨季,整个洞内都有流水,成为地下河流在坡折处河水跌落,形成瀑布;旱季,局部地区有水,成地下湖泊,可能还有积水很深的潭,不妨称无底潭。
中国现知最长的溶洞是湖北利川县腾龙洞,长约40千米;最深的为贵州水城吴家大洞。深430米。
中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尤以广西境内的溶洞著称,如桂林的七星岩、芦迪岩等。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上方山云水洞,深612m,有七个“大厅”被一条窄长的“走廊”相连,洞的尽头是一个硕大的石笋,美名十八罗汉,石笋背后即是深不可及的落水洞,也有一定规模。周口店的龙骨洞,洞虽不大,却是我们老祖宗的栖身地。
7. 世界十大地理奇观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地理奇观,每一处奇观的出现都如同大自然丢给人类的谜团。石拱门的出现似乎难以解释,但是一项最新研究或许已经解开了这些奇特天然奇观是如何形成的。 1、石拱门(美国)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科学家似乎已经通过实验解开了天然拱门的形成之谜,科学家解释称,这些令人困惑的石拱门形状似乎是为了让岩石承担来自上方的压力。 石拱门、石拱桥、石柱以及蘑菇形的柱顶石等神秘的岩石形态存在于世界各地,拱门国家公园 (Arches National Park) 位于美国犹他州东边,占地76,519英亩(309.7平方公里),每年约有85万访客。地质学家通常认为,这些形态是由风和水的侵蚀,以及盐和霜的气候影响形成的。 2、巴姆凯莉(土耳其) 它在土耳其语里的意思是“棉花城堡”,我们能够一目了然的看清楚它名字的来由。如梦似幻,又像是天然棉花铺就的白色城堡。 3、埃里波斯火山的冰塔(南极洲) 这就是传说中的冰火两重天。南极苦寒之地,时有火山喷发,正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川,冰火两重天,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4、黑岩沙漠间歇喷泉(美国,内华达州) 你在地球上看到了似乎只能在外形或者科幻大片中才能看到的情景,看着非常像梦幻画面,然而确实真实存在的场景,他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黑岩沙漠。 5、帐篷式山峰(美国,新墨西哥) 我们只能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所谓造化钟神秀,面对如此震撼壮美的自然奇迹,我们除了去赞叹,还能做什么呢 6、月亮谷(阿根廷) 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地处阿根廷中部的沙漠地带,其中湖泊和沼泽中有大量的植物化石,一部分已经成为煤层,其他化石则完好的保留了植物原本的形状、脉络和纹理,在其他地区这种保存形式并不多见。在沉积物中最常见的是火山岩灰层,伊斯奇瓜拉斯托土地干燥,表面崎岖不平,人们称之为“月亮谷”。 7、丹霞地貌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在中国丹霞地貌中比较典型,是该地区微红色的岩石被不断的侵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貌。 8、石林(中国) 石林是中国卡斯特地貌景观的另一个称谓,是石灰岩不断遭到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从明朝起,就已经以“世界第一奇观”闻名遐迩。 9、五陵岩,湖南(中国) 湖南地区有很多梦幻的地理奇观,五陵岩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地理奇观由卡斯特地貌的石灰岩组成,那儿还有壮阔的瀑布以及亚洲地区最大的石灰岩洞。 10、乌尤尼盐沼(玻利维亚) 它被称为的“天空之镜”。每年冬季,它被雨水注满,形成一个浅湖;而每年夏季,湖水则干涸,留下一层以盐为主的矿物硬壳,中部达6米厚。人们可以驾车驶越湖面。尤其是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丽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之境”。
8. 地理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奇观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外乎是地球的表面受了两种力,一是外力,二是内力.
何为外力?就是风霜雨雪回,河水冲答刷,地下水的作用,动植物的生化作用等地球外部力量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影响.
何为内力?通俗来说,内力就是地球内部的作用力(可以表现为火山,地震等激烈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稳定的上升下降,大陆的漂移等等)使地表产生断裂、形成山脉裂谷等等.
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地球的外力与内力的联合作用对地球表面进行改造的,再结合各地区不同的地层岩石特点,形成不同的地貌,不同的风景.
9. 世界上的自然景观是怎样形成的
原因:自从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以来,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域附近已经很少存在。因此,严格说来“自然景观”很难寻获,更不易鉴定。以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而言,一般人都可能称它自然景观,但是实际上却是人类造林的成果。
因此有“半自然景观”或“近自然景观”等名词的出现。这是指一切不具明显人类利用如建筑物、花园、农耕地等的景观。因此在野外观赏地形、森林等,都属于一般人称的自然景观。观赏的自然地形或生物,是否在历史上曾受过人类的影响,并不予考虑。
(9)地质奇观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天然赋存性
从发生学的角度上看,一切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造而成,具有天然赋存的特点,即天赋性,因而它是旅游的第一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天然赋存特点的介绍,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2.地域性
自然景观是由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如中国风景的“北雄南秀”的特征反映了南北自然景观的总的差异。
3.科学性
自然景观各个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各种复杂多样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特点,反映在自然景观的各个方面。因而自然景观的具体成因、特点和分布,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4.综合美
从旅游审美的角度上看,一切自然景观都具有自然属性特征的美。在自然景观美中,单一的自然景物,由于构景因素单调,一般来说,它的美是单调的;大多数自然景观美都是由多种构景因素组成的,它们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所以体现出综合美的特点。
5.吸引价值的差异性
自然景观虽是大自然本身的产物,然而“千座山脉难以尽奇,万条江河难以尽秀”,只有具备能引起人们美感属性的自然景观,只有能使观赏者获得美的那部分景观,才是自然美的代表,才具有自然景观美。
另一方面,自然景观之所以能成为人们审美的对象,是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综合素质分不开的。两个人同游一处美景,一个人能看到它的美,另一个人却看不到它的美,这是由于两个人的综合素质差异造成的。
10. 地质丘陵是怎么形成的
有一部分是地壳运动挤压断裂形成的,有一部分是板块挤压运动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