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什么叫野外地质露头

什么叫野外地质露头

发布时间: 2021-03-10 06:00:40

A. 岩层的出露特征

( 一) 水平岩层的出露特征

岩层层面保持近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都基本相同,具这样产状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 horizontal stratum) ( 图 2 -22) ,也叫水平构造。水平岩层是未经构造运动的岩层,保留着原始状态。

沉积岩层形成时由于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倾斜状态叫原始倾斜。原始倾斜一般在古隆起的周围或在沉积盆地的边缘发育。

水平岩层的特征是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认识和分析水平岩层的依据。在空间上表现出以下特征:

图 2 -23 水平岩层分布特征

( 1) 在地形地质图上,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 岩层层面在地表面上的出露线) 和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 图 2 -23) ,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因此,地质界线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真实地反映等高线的弯曲形态。在河谷、冲沟中,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延伸呈 “V”字形,其 “V”字尖端指向上游 ( 图 2 - 23) 。这是水平岩层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我们在地形地质图上判别水平岩层的准则。因为水平岩层层面上的各点都具有相同的海拔高度,所以只要测定出水平岩层层面在某一出露点的高程,就可沿着或平行于同高度等高线勾绘出该岩层面的界线。另外,同一个水平岩层层面必定具有相同高度,若具有不同高度,则是由于岩层局部弯曲变形或是其间断裂错动所致。

( 2) 水平岩层的成层顺序 ( 正常) 为上新、下老,也即时代较新的岩层位于较老的地层之上。如果水平岩层地区未被河流切割或只受轻微剥蚀而没有下蚀到上覆岩层的底面时,则地面只出露最新地层,在地质图上反映的全部是最上面地层 ( 图 2 -24) 。随着侵蚀、剥蚀的加宽、加深,地面出露的地层时代越来越老,上覆较新地层出露的面积也越小,地质图上地层关系变得越复杂 ( 图 2 - 25) ,而且较老的岩层总是出露于地形低处( 如河谷、冲沟等) ,最新的岩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即地层越老出露位置越低,越新出露位置越高 ( 图 2 -23,图 2 -25) 。

图 2 -24 切割轻微时水平岩层立体图和平面图

图 2 -25 切割强烈时水平岩层立体图和平面图

( 3) 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的标高差。因此,在地形地质图上求水平岩层厚度的方法较简单,只要知道岩层顶面和底面的高程,两者相减即得。

( 4) 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和岩层厚度 ( 图 2 - 26) 。这里的露头宽度是指岩层在野外露头宽度的水平投影宽度,即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当地面的坡度相同时,厚度大的岩层露头宽度就大; 当岩层厚度相等时,地面坡度缓,露头宽度就大 ( 图 2 -26) 。在直立的陡崖处,岩层上、下界线的投影线重合为一条线,亦即露头宽度为零,从而在地质图上呈现出岩层尖灭的假象。因此,在地质图上分析岩层尖灭时需要特别注意。

图 2 -26 水平岩层露头宽度与厚度、地形之间的关系

( 二) 倾斜岩层出露特征

由于地壳运动,原始水平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 inclined stratum) 。单斜岩层可以是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也可以是区域性不均匀沉隆或上升引起的区域性倾斜。

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露头宽度是指野外岩层出露宽度的水平投影,即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反映的宽度。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 ( 坡向和坡角) 、岩层产状 ( 倾向和倾角) 和该岩层的厚度。这些可变参数的排列组合决定了不同情况和条件下的岩层露头宽度的大小:

( 1) 当地形和岩层产状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岩层厚者露头宽,岩层薄者露度窄 ( 图 2 -27a) 。

( 2) 当地形和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倾角。倾角越小,露头宽度越大;倾角越大,露头宽度越小 ( 图 2 -27b) 。若是直立岩层,则露头宽度最小,近于或等于岩层的真厚度时受地形的影响 ( 图 2 -28) 。

图 2 -27 地形不变时露头宽度与厚度、倾角的关系

( 3) 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地形、坡度和坡向。地形越缓,露头越宽; 地形越陡,露头越窄。在陡峭的山崖上,露头宽度为零,即为一条线,造成岩层在平面上 “尖灭”的假象 ( 图 2 - 29)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在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 顺向坡) 且倾角大于坡角的情况下,坡角越大 ( 但不能大于倾角) ,则露头宽度越大( 图 2 - 30) 。

图 2 -28 直立岩层露头宽度示意图

图 2 -29 岩层产状与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与坡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 2 -30 顺向坡、倾角大于坡角时,露头宽度与坡度的关系

总之,影响岩层露头宽度变化的因素较复杂,而且诸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与制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上述三个因素 ( 或条件) 的变化,从而分析和总结出露头宽度的变化规律。

在一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倾斜岩层的分布规律如下:

( 1) 倾斜岩层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

( 2) 在没有发生倒转时,岩层的排列顺序为沿倾向方向逐渐变新。

( 3) 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宽度 ( 指露头宽度) 取决于产状、地形和岩层厚度。

( 4) 岩层的出露形态受岩层的产状和地形的影响。倾斜岩层在地表的出露线或地质界线,常以一定的规律展布,穿越沟谷和山脊的地质界线的平面投影均呈 “V”字形,这种规律叫 “V”字形法则。

“V”字形法则,一般包括如下 4 个方面内容: ①水平岩层出露形态真实地反映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地质界线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 图 2 -31Ⅰ) ; ②直立岩层出露形态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状 ( 图 2 -31Ⅱ) ; ③逆向坡时,同向弯曲,地质界线的曲率 ( 或弯曲度) 小于地形等高曲率,呈钝 “V”字形 ( 图2 -31Ⅲ,图2 -32) ; ④顺向坡、倾角大于坡角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简称反向弯曲 ( 图 2 - 33) ,顺向坡、

图 2 -31 不同产状岩层的露头形态及其在平面图上的表现

图 2 -32 倾斜岩层分布形态之一

图 2 -33 倾斜岩层分布形态之二

图 2 -34 倾斜岩层分布形态之三

在野外填大、中比例尺地形地质图或在室内分析地形地质图时,运用 “V”字形法则可以定性地分析不同地形上出露的各岩层的产状变化规律。“V”字形法则也可用于分析一切较平整的构造面,如断层面、不整合面等的露头界线的分布形态。

从图2 -32 ~ 图2 -34 中可知: 当岩层走向与沟谷或山脊延伸方向呈直交时,“V”字形大体对称; 当两者斜交时,“V”为不对称型。若岩层倾向与沟谷方向一致,倾角与坡角也相等,则露头界线沿沟谷两侧呈平行延伸 ( 图 2 - 35) ,只在上游沟谷坡度变陡处,岩层面或其他构造面横跨沟谷而出现 “V”字形的露头形态。

图 2 -35 倾角与河谷坡角相同时的岩层分布形态( 据 Ragan,1973)

B. 地质中露头是什么意思

地质学中露头指的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出露处,可以说明该构造的性质。

C. 露头孔是什么,地质勘查中用到的

工程地质勘察是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进行的地质测绘、勘探、室内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的统称。
可以问众成矿山的专家,而且是免费的诺。

D. 什么露头地质专业的回答

两个办学实体,教育部对外是一所大学,对内是两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古生物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创建于50年代,是中国第一个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16人,副教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0人,占80%;具有硕士者4人,占16%,8人具有博士后经历(以上均为2005年统计数据)。长期的合作研究造就了一个高质量、高层次、结构合理、多学科密切结合、能够解决一些复杂地质问题的学术研究梯队。几十年来一直是培育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毕业生中有一些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又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研究领域宽广,综合性强。除了多门类化石的分类学研究,还利用明显的人才和多学科支撑优势,开展了大量综合性研究。近年来负责和承担了许多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历史大地构造、生物古地理、古大陆再造、层序地层学和综合地层学、大陆边缘地质以及多层圈相互作用、古地理-古环境演变与沉积矿产资源的形成环境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方面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在长期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了明显的研究方向。 1、高分辨率综合地层和年代地层自然界线:以“地球发展阶段论”和“节律观”为指导,重视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充分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对地球演化突变期的地质记录进行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事件地层以及生态地层、磁性地层和同位素地层等多学科的高分辨率综合地层研究,揭示地层记录中各种特征演化的自然节律,重建地球演化突变期生物圈与沉积圈的协同演化和各种地质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证重要地层界线位置及其优化方案,使年代地层单元与地球发展演化的自然节律相对应,提高了年代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可操作性,建立高分辨和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格架,解决一些重要地层界线在不同沉积相区地层的高精度对比问题。把年代地层与地球演化的节律相结合,对现行的确定GSSP方法程序提出深化和改进方案,努力尝试建立反映地球演化自然节律的新一代地质年代表。在这个地球科学的根本问题上有所建树。以地球演化突变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为突破口,以带动学科的深入发展,侧重地球浅层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环境演变过程研究。 2、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以露头层序地层为主,对各种沉积相区进行深入细致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高分辨地层序列和地层格架与海平面变化旋回,在层序地层学及其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方面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层序地层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的可能联系,试图使年代地层系统反映地球和天体相互影响的自然周期。加速推广露头层序地层学在油气资源与沉积矿产勘探和区域地质制图方面的实际应用。从而在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实践等方面提出新的认识,努力建立中国层序-年代地层系统,充实和完善地质年表。使我国在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上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3、古地理和古大陆再造:以“全球构造活动论”的地球演化观为指导,以全球古大陆再造为重点,综合运用古地磁、生物古地理、沉积和古气候等资料,重视GIS和计算机自动成图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地球演化突变期沉积作用、地层格架、生物古地理、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研究大地构造分区和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演化关系。把古地理研究与地球动力学相结合,探讨地球表层的行为及其与深部作用之间的关系。把古地理研究与盆地分析、岩浆活动、火山作用与地球的深部过程联系起来,重建地史时期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揭示地球的整体演化规律。这项研究将推动相关学科,包括历史大地构造、沉积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古地磁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的综合发展。 4、微体古生物学:除了微体古生物系统分类研究外,主要致力于微体古生物学综合研究体系的建设,以微体古生物类群的系统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与古海洋环境、古全球变化研究相结合为特色,重点研究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等微体生物门类的生态学、地层学、气候学和海洋学意义,特别重视在能源勘查以及海洋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可能将在海洋生物壳体的微量元素(Cd/Ca、Sr/Ca)、同位素(44Ca/48Ca)特征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古厄尔尼诺(El Nino)的生物和生物化学信号识别、白垩/第三纪的界线事件和特提斯海的最高海相层层位研究等方向取得重要突破。 5、进化古生物学:在进化古生物学方面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体动物系统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及遗迹化石学、古植物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古人类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在系统古生物学、中生代生物地层学、华夏植物群和陆相遗迹化石与环境关系、热河动物群生态环境及埋藏、以及地史关键时期生物的绝灭-残存-复苏-辐射型式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在进化古生物学研究领域,除了要巩固我校的研究特色以外,还要在下列几个方面不断拓展:(1)古生物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方法的研究;(3)古生物学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3)古生物学研究与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的结合。 6、古海洋学:重点研究南海海域的生物化石记录、沉积地球化学记录与高频气候变化,西太平洋—北印度洋表层热传输及其对华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孟加拉湾古海洋学信号对青藏高原构造隆升的响应。将在15万年以来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温盐传输体系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降雨影晌、350万年以来孟加拉湾水域表层水团化学性质和营养度的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等方向可能取得重要突破。参考资料:中国地质大学主页: http://www.cugb.e.cn

E. 地质学野外识别露头接触关系的问题

你问题的这种接触关系为:1、(平行)角度不整合接触。2、断层接触。
所谓的接触关版系无非是权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及断层接触三种。不整合接触还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是地层缺失,但是地层的产状相当,角度不整合接触是地层缺失,地层产状的倾角相差比较大。平行角度不整合接触是地层缺失,地层走向(倾向)相当,但是地层倾角相差大。

F. 代表性 岩石露头是什么

代表性 岩石露头是什么?

---------------是露出!

G. 什么叫天然露头 人工露头

天然露头:
地下潜流大量汇聚,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促进了岩溶发育和水位抬高,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地带及第四系沉积层较薄弱处夺地而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
按照化学成分,水的温度和渗透压以及酸碱度可以分为下面种类:

冷泉:一般以水质清醇甘甜而供饮用或作为酿酒的水源。历史上曾经将镇江中冷泉、北京玉泉、济南趵突泉、江西庐山谷帘泉命名为天下第一泉。此外镇江金山泉、杭州虎跑泉等,也在名泉之类。济南号称有72泉,故有泉城美誉。

矿泉:有一定数量的化学成分、有机物或气体,或具有较高的水温,能影响人体生理作用的泉水。温泉水水温在34度以上。我国历史上原由和新年开发的温泉和矿泉旅游疗养胜地很多,如北京小汤山温泉,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西安郦山温泉,云南安宁温泉,广东从化温泉,广西陆川温泉,重庆南、北温泉,以及台湾北投温泉、阳明山温泉等。五大连池药泉以其独特的理疗效用成为我国著名的矿泉理疗康复旅游区。

观赏泉:有观赏价值的泉。如云南大理蝴蝶泉,每年农历4月25日有幸可以观赏到蝴蝶盛会,无数色彩斑斓的蝴蝶首尾相接,从蝴蝶树上只垂水面。此外,杭州和济南的珍珠泉、广西桂平乳泉、四川广元羞泉以及西藏爆炸泉等都是著名的观赏泉。
人工露头:
也就是指不是天然形成的。
还有一种解释:
地下岩体、地层和矿床等露出地表的部分。可分为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野外地质观察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岩石性质、地层产状、地壳变动及矿产蕴藏等情况。

H. 露头的地质学名词

露头(outcrop)是地层、岩体、矿体、地下水、天然气等出露于地表的部分。自内然出露地表的称天然露容头(natural outcrop);经各种工程揭露的,称人工露头(artificial outcrop)。氧化不深,仍保持原有成分 、结构构造等特点的,称原生露头(primary outcrop)或新鲜露头;遭受明显风化、氧化,其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均发生显著变化的,称风化露头或氧化露头(oxidized outcrop)。它们是地质观察和研究的重要对象。矿产露头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I. 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一)一般观察和描述

在实习中对于每条实习线路都要进行详细的观察,每天出发后,在野外记录本上记录日期、地点、观察路线号。到达观察点后,首先是明确观察点的位置,在记录簿上记录观察点的点位和构造部位,写明主要的实习任务。然后进行如下三方面的观察和描述。

(1)露头描述:主要描述观测点附近的露头的出露情况、露头性质(是天然露头还是人工采石场)、露头规模、延伸情况、风化程度和植被覆盖等情况。

(2)地貌特征:主要描述观测点附近的地形特征,如山坡、山脊、沟谷和陡崖等特殊地形地貌,组成的岩性,地貌成因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包括①地层岩性:主要是对地层和相关岩性的描述。首先应将观察点两侧的地层单元、产状、接触关系和时代略加说明,然后再分别描述其岩性特征。岩性描述应按照岩石学对各类岩石的描述要求进行。②构造特征:对发育有构造的地方,应描述各种构造的形迹、规模、性质、产状要素,并对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判断,以及照相、素描等。③接触关系:对观察点附近地层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一定要加以交代,分为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和断层接触。④产状:对有露头的观察点,一定要测量并记录产状。除了记明产状数据外,还必须注明是什么产状,如层理、片理、劈理、线理、节理、枢纽、断层面等。

(二)不同岩石地区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观测点上对岩石的描述,一般可以分为基本描述和补充描述。基本描述的内容主要有: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岩石的名称等。例如:浅灰色、厚层状、粗粒云母砂岩。再如:深灰色、化学结构、层理构造、厚层石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又如:粉红色、粗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黑云母。但是,基本描述对野外实习或地质工作来说显得简单,不足以完全描述岩石的特征。因此,一般还需要进行补充描述,补充描述和基本描述的项目相同,不过更详细,它要求把所见到的岩石特征都描述出来。

例如:深灰色、化学结构、层理构造、厚层石灰岩,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此系基本描述)。若再进行补充描述则可增加风化后的变化等,比如应记录“有时表面风化和经化学侵蚀呈灰褐色,层厚达50m,层面上有时有波痕等层面构造。矿物成分方解石在雨水的侵蚀下,在灰岩的缝隙中有时可以见到方解石的次生矿物文石”等内容。

在野外地质实习考察中,三大类岩石都会见到,它们的观察、描述应注意以下内容:

1.沉积岩野外观察和描述的内容

主要有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厚度和产状等。沉积岩的颜色,要注意观察区别原生色、继承色、次生色及颜色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沉积岩的成分主要观察描述碎屑物的矿物成分,还要观察描述胶结物的成分(钙质、铁质、硅质、泥质等胶结物等);沉积岩的结构、成分(碎屑物、胶结物)、粒度、岩石名称,区别沉积岩的结构,确定其是角砾状、砾状、砂质、粉砂质、泥质、化学或生物化学结构;对于碎屑结构还要进一步观察碎屑物的情况如粒度、磨圆度等;观察胶结方式(基底胶结、接触胶结、孔隙胶结);沉积岩的构造,详细观察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如:层理的类型、单层厚度、层面是否有波痕、雨痕、干裂、结核和化石等。如有化石还要进一步观察和描述化石的保存情况,并大致确定化石的类属;沉积岩体形状及其风化程度和风化时的变化,观察沉积岩体呈现的形状,如:层状、透镜状或透镜体,观察沉积岩的风化程度以及风化时出现了哪些变化;测定岩层厚度(或露头宽度)以及岩层的产状要素。

2.火成岩野外观察和描述的内容

火成岩的观察必须在露头的新鲜面上进行,主要观察和描述火成岩的颜色、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以及产状,然后确定火成岩的名称。

火成岩的颜色观察需要在新鲜面上进行。火成岩在地表极易风化,风化面上的颜色与新鲜面上的颜色有极大的差别。一般由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到酸性岩,其颜色由深到浅,超基性岩常呈黑色、黑绿色;基性岩常呈灰黑色、灰绿色;中性岩常呈灰、暗灰或灰白色;酸性岩常呈灰白、肉红色等。因此,根据岩石的颜色可以初步确定岩石的类别。火成岩的结构与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形态、晶粒大小等直接相关。观察火成岩的构造,观察并区别火成岩的块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流线构造和斑杂构造等,并根据岩石不同的结构和构造大致确定产状;火成岩的矿物成分观察时要区分火成岩的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注意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种类及其含量有无石英、橄榄石、长石等,注意火成岩风化后矿物成分的变化;确定火成岩的名称和产状,根据火成岩的主要矿物、次要矿物、暗色矿物等成分,以及岩浆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等情况可以确定火成岩的名称。

3.变质岩野外观察和描述的内容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变质岩一般遵循从矿物成分、构造、结构到综合分析定名的步骤。首先观察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注意观察是否含有变质矿物,常见的变质矿物有石榴子石、绢云母、绿泥石、滑石、硅灰石、石墨、蛇纹石等,除这些变质矿物之外,还要观察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磁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等常见矿物的含量;然后观察变质岩的结构,注意区别变晶结构(等粒、斑状、鳞片状)与变余结构;对于变质岩的构造进行观察时,要观察是否具有片理构造(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与变余构造;最后是命名和采集标本,根据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确定出变质岩的名称,并采集标本。

(三)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和描述方法

1.褶皱构造的观察和描述

确定岩层的岩性和时代,观察和确定褶曲核部和两翼岩层的岩性和时代;测量褶皱的产状,观察褶皱两翼岩层的倾斜方向、转折端的形态和顶角的大小,并测量或判断褶曲轴面及枢纽的产状,填写褶皱观测记录表(表7-4)确定褶皱构造类型并推断时代分析成因,根据褶曲的形态、两翼岩层和枢纽的产状确定出褶皱的类型,进一步分析推断褶皱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表7-4 褶皱观测记录表

2.断层的观察和描述

观察、搜集断层存在的标志(证据),在岩层露头上寻找断层的迹象,找到断层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断层滑动面、牵引褶曲、断层地形(断层崖、断层三角面)等;确定断层的产状,测量断层两盘岩层的产状、断层面的产状、两盘的断距等;确定断层两盘运动方向,根据擦痕、阶步、牵引褶曲、地层的重复和缺失现象确定两盘的运动方向,上盘、下盘;上升盘、下降盘等;确定断层的类型,根据断层两盘的运动方向,断层面的产状要素,断层面产状和岩层产状的关系确定出断层的类型,其是正断层、逆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直立断层、倾斜断层等。

对于破碎带也要进行详细的描述,测量断层破碎带的宽度,描述断层角砾岩、填充物质等情况。绘制素描图或照相,并采集标本。

表7-5 断层的野外识别

3.节理的观察和描述

对节理进行观察时首先要了解其地质背景,知道所在的地层及产状、岩性、构造部位等。将节理进行分类,划分主节理和一般节理,还可以根据节理之间的交切关系以及岩脉的切穿等关系分析其形成的先后顺序。观察节理的长度和密度,根据节理的产状和成因联系确定出节理系,然后,根据节理、断层和褶皱的伴生关系推断出节理类型,确定是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或斜向节理;纵节理、横节理或斜节理。确定节理的力学类型,根据节理的形态和组合关系推断节理的力学类型,确定是张节理或是剪节理。张节理比较稀疏、延伸不远,节理不能切断岩层中的砾石。节理面粗糙不平呈犬牙交错状,节理开口呈上宽下窄状。剪节理常密集成群出现,节理面平滑,延伸较远,节理口紧闭。剪节理常由两组垂直的节理面呈“X”型组合。观测后填写节理观测记录表(表7-6)。为了进一步研究节理的发育情况,可以进行节理产状要素的测量,多处测量的数据可以编制节理玫瑰图。

表7-6 节理观测记录表

4.接触关系的观察和描述

观察岩层的接触时要注意对岩层接触界线的观察,如果是沉积岩与沉积岩、沉积岩与变质岩相接触,观察有无沉积间断、底砾岩、剥蚀面、古风化壳存在;上下岩层产状是否一致;然后判断岩层的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主要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或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三种。

整合接触关系是一个地区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构造运动稳定的条件,沉积盆地处于缓慢下降状态,接受沉积物一层层的连续沉积,这些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整合接触关系。其特点是地层在时代上连续,在岩性和生物方面为渐变或递变关系,各地层的产状基本上一致。

平行不整合或称为假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岩性和生物方面为突变关系,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过程为: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抬升,遭受剥蚀,形成沉积间断,然后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是该地区构造运动的反映,代表的构造运动过程是下降—上升—下降,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沉积间断,沉积间断面成为不整合面,或者剥蚀面。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岩性和生物方面为突变关系,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过程为: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强烈的构造运动造成地壳抬升、褶皱、断裂等,遭受剥蚀,形成沉积间断,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沉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该地区构造运动的反映,代表的构造运动过程是下降—上升—下降,上升阶段的构造运动强烈,形成了褶皱、断裂等构造,地层的原始产状被改变,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沉积间断,沉积间断面成为不整合面。

如果是沉积岩和火成岩的侵入岩相接触,接触关系有两种情况:侵入接触关系和沉积接触关系。观察侵入岩中有无捕虏体、沉积岩中有无底砾岩、底砾岩的碎屑物有无侵入岩的成分,然后确定二者是沉积接触或侵入接触关系。

如果侵入岩中的捕虏体与上覆的地层一致,侵入岩与地层的接触面有起伏,存在烘烤现象,围岩在接触带存在接触变质现象;岩体有小分枝侵入围岩中,在岩体中存在与接触面大致平行的流动构造,在岩体边缘有明显的边缘相,边缘相的岩石结晶比中间相的要细小,则判断为侵入接触关系。侵入接触关系的形成过程是地壳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发生岩浆侵入作用—岩体侵入到沉积岩中。岩体的形成时间在沉积岩即围岩形成之后。

如果沉积岩的底部有底砾岩,而且底砾岩中有侵入岩碎屑成分,上覆沉积岩没有接触变质现象,岩体边缘没有边缘相,岩体顶部的岩脉、岩墙等被截断,则判断为沉积接触关系。沉积接触关系的形成过程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发生岩浆侵入作用—岩体侵入到沉积岩中—地壳抬升—遭受剥蚀—侵入岩出露地表—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上覆沉积岩。岩体的形成时间在上覆沉积岩形成之前。

J. 什么是岩层出露

地下岩层中露在地表的部分是岩层出露

(一)水平岩层的露头形态
l1)较新岩层出露在较高专处;
l2)在地形地属质图上水平岩层的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l(二)水平岩层的厚度和露头宽度
l1)水平岩层的厚度 (在野外可以直接测量)计算公式为:
l m=Lsinβ m为水平岩层的厚度;L为岩层顶底的斜长;β为地形的坡角。
l2)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 (地面上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l一般情况下,当坡度不变时,岩层厚度愈大,露头宽度愈宽,厚度越小,露头宽度越窄。当厚度相同时,坡度愈缓露头宽度愈宽,坡度愈陡,露头宽度愈窄,陡崖处,水平岩层的露头为0。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