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活动中有哪些危险因素
❶ 野外测量活动涉及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有哪些
规避EHS是环境 Environment,然后做出相对应的方案或措施进行应对,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回因素在三种时态答和三种状态下对相关方的影响.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的就是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安全Safety的缩写,当然要对管理的对象进行识别和评价。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健康Health
❷ 户外活动有哪些危险
户外运动危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 2、环境 3、气候 4、混合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的危机处理
一、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
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
1、 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
2 、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3、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编者:不建议采取);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 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4、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二、迷失方向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三、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变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点灯继续前进。
(2)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调理用餐。
(3)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四、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无意中踩到蛇;抓树枝触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
这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险,不要轻易尝试)
五、遭遇猛兽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眼看着它保持微笑后退着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六、蚊叮虫咬、蚂蟥骚扰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七、高空落石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八、暴雨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九、雷击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躲避雷击的方法:
(1)、观测天象判断天气变化情况,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雨场所。野外有山洞的话可以到山洞里躲避。严禁躲在铁皮屋里,岩石下比较较好。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边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在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且半径与这些隐蔽物同高的圆圈内蹲下来避险。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五分之一及以下时,避雷效果最为显著。
(2)、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最好踏在塑胶布上或背包及其他绝缘物上。同时要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湿。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要寻找低洼地蹲下来,不要躺下。如果是在海岸线,很所小石头,实在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了,找低洼地蹲下来,切勿打手机,可以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不能坐地下或者小石头上)。
(3)、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属物。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是带有金属的眼镜框、皮带扣头、登山杖等一定要拿下来。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避免集体受灾。
(4)、 打雷闪电的时候,切勿在任何避雷设备下躲避。
注意:在高山被子雷云笼罩时,雷电也会从侧面来袭。因而,要特别注意;山脊很危险,躲在山脊下方的平垣地区较安全,不可大伙儿挤在一起,要尽量采取低姿势,所有的金属类都要拿下来,放在背包里。在打雷时,海岸线穿越躲在有许多小石头的地方半蹲下也是好办法。如果有大石头,可躲在与大石同高的距离内,但记得不要贴着大石头了;如果是在森林,躲在与树林高度同距离内的地方也可以,但是,大树正下方不可以,切切!注意一点水是容易传电,所以有积水的地方很危险,严禁站在水里,站在垫板上或踏在背包上都比较安全。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时送医院。
十、洪水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十一、沼泽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 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十二、森林火灾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
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
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十三、地震
地震发生时,马上熄灭营火,尽快逃往空旷地或大树底下,而在山的斜坡则非常危险,地震可有引发泥石流。绝对不可进入洞穴中。
十四、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十五、滑坡
根据速度分四类
高速滑坡——最危险,每秒形成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特点: 多出现在暴雨与冰雪融化的季节,且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特点。
十六、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十七、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十八、失温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严重,意识模糊。
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
28度——死亡
危机处理:
[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十九、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
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
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编者:有多名山友反应,控制负重问题很重要。)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
❸ 在野外活动中 需要防范哪些危险
在野外活动中 需要注意:
1.时刻要有危险意识。初入户外运动者必须认真对待,从学会“害怕”开始,尊重生命。
2.户外运动要储备个人体能。在户外一旦遇到恶劣的环境,身体里的潜在病症可能会被激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3.要具备基本、必要的救生和自救技能,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等定位工具。户外运动,绝对不能仅凭一腔热情。 4.选择安全、专业的户外装备。户外运动是一项对装备有专业要求的运动,前期需投入一定经费。同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场地,如果不是专业的驴友,不要轻易尝试高山、悬崖等专业运动场地。 5.建议新手尽量选择正规户外团体。专业户外俱乐部一般会有活动预案,具备完善后勤保障和联络系统。相比之下,自发团体活动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很大,出现问题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❹ 野外活动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野炊的话,一般最好吃一些煎烤之类的东西,如果要做汤的话,最好自己带水。因为现在污染很严重,即使是在风景区的水源也常常受到污染。即使没有污染,水里也常常有一些城里人难以抵抗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所以如果是要在野外洗东西,最好用高压锅煮熟了再吃。当然,如果是到人迹罕至的雪山边缘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至于吃的东西,时间短的话,就不要考虑太多,随便吃些什么就行了。当然荤素还是要搭配的,肉吃的太多,容易便秘。时间长的话,要多准备一些蔬菜,如果附近可以买到,就不需考虑了,买不到的话,最好带脱水蔬菜。另外,不要随便吃野菜和野蘑菇,很容易中毒的。肉类最好自己带,野生动物大多有寄生虫,吃了有危险。
装备么,起码要带上高压锅和小铁锹。工兵铲不错,用来挖坑很好用,也不太大。也可以带上三合一的工兵铲,里面有斧头,可以用来劈柴。肉类可以烤着吃,蔬菜全部用水煮。野营的话,还要带上睡袋和帐篷,有河或湖的话,最好在带上充气皮筏。
至于用什么燃料,那要看你到什么地方。一般森林和草原是不让点火的,当然很多地方为了吸引游人,还是专门开辟了一块地方供人们烧烤的。如果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就地采集树枝和野草生火。也可以自己带一些固体酒精,三个人的一顿饭你准备300克就差不多了。不管有没有人看管,记住一件事,做完饭以后,一定要记住把火堆全部用土埋起来,并且踩实。
除了野炊,还可以划船,钓鱼,采蘑菇(不要随便吃),观光等等,到了野外你就会发现很多可以干的事,不用担心没事干,你会忙得团团转的。
安全注意事项可以简单的归纳为:
不要随便吃,很多野生的东西有毒;
不要随便摸,很多野生植物和小动物有毒或有刺;
不要随便踩,很多岩石不稳定,有些地方有隐蔽的洞穴;
不要随便采,有些植物皮肤接触以后会过敏;
不要随便游,不少湖滨水里有危险的水生动物,比如血吸虫和蚂蝗,水里的水草也容易缠住游泳的人发生危险。
不要随便爬,山上的石头一般都是松动的,很容易因为扰动而向下滚动,这就十分危险了。
❺ 户外活动有哪些危险
应针对某一种类的户外活动来区别对待。
一、水面运动及航海类:
二、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
三、山地运动及地下活动:
四、野营活动及猎捕饮食:
五、机动车船及航空运动:
❻ 野外活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野外活动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 2、环境 3、气候 4、混合因素
一、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
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
1、 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
2 、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3、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编者:不建议采取);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 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4、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二、迷失方向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三、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变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点灯继续前进。
(2)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调理用餐。
(3)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四、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无意中踩到蛇;抓树枝触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
这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险,不要轻易尝试)
五、遭遇猛兽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眼看着它保持微笑后退着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六、蚊叮虫咬、蚂蟥骚扰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七、高空落石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八、暴雨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九、雷击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时送医院。
十、洪水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十一、沼泽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 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十二、森林火灾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
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
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十三、地震
地震发生时,马上熄灭营火,尽快逃往空旷地或大树底下,而在山的斜坡则非常危险,地震可有引发泥石流。绝对不可进入洞穴中。
十四、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十五、滑坡
根据速度分四类
高速滑坡——最危险,每秒形成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特点: 多出现在暴雨与冰雪融化的季节,且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特点。
十六、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十七、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十八、失温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严重,意识模糊。
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
28度——死亡
危机处理:
[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十九、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
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
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编者:有多名山友反应,控制负重问题很重要。)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
❼ 简述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1.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应当进行体检,确认身体合格后方可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癫痫、消化道溃疡病、胃肠炎、严重的神经衰弱和患有肝脾、肾、内分泌等疾病的人员,严禁进入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患有明显心、肺、肝、肾等疾病和高血压病Ⅱ期、严重贫血者,严禁进入高山、高原低气压地区做作业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2.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防护、自救、互救应急基本技能。
3.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穿戴好劳动防护服装和用具。
4.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作业组应当配备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通讯装备,明确联络事宜。 5.在疫源地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当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当注射有关预防针剂,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途经疟疾流行区,必须在出发前两周服用抗疟疾药片,在回归后一月内仍需继续服用。
6.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每日出发前,应当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行进路线及路况、作业区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7.在山谷、河沟、地势低洼地区或雨季作业应当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雷雨时,应当尽量避开山脊或者开阔地、峭壁和高树。雨雪刚停止时,严禁立即在滑坡、狭隘的山道、悬崖、雪坡、冰川坡以及其它危险地段作业和行走。
8.气温38℃以上时,应当采取降温措施或者避开高温期,选择在清晨、傍晚作业。 9.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当气温低于-30℃时应采取防冻措施或停止作业。
10.水上作业,应当配备救生工具。救生工具应放在明显、易取处。
11.需骑马(或其它牲畜)时,应当熟悉所乘牲畜的脾气和特性,并经过一定的适应性训练。
12.在悬崖、陡坡下作业时,应当清除上部浮石。在坡的上下不能同时作业。
13.在林区、草原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应当遵守防火规定,及时清除现场周围的小树杂草,并开辟防火道。
14.进入危险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并制定安全保障措施。
15.野外作业途中,不论何种情况,不能单独外出作业。
16.每天天黑以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应当按约定时间返回指定营地。 警告:在野外地质调查作业期间,严禁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等。
❽ 野外地质调查中,作业人员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说说我自己遇到的吧 不一定正确
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水,地调的在野外回时间多,这些都可答能遇上 ;
各个地方到处跑,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车祸;
大野怪遇不上,但是偏僻地区遇到毒蛇是很正常的事;
当地村民为了防范野猪啊、熊啊之类设置的捕兽夹,不清楚当地情况的可能会遇上;
疾病,地调去的地区可能气候异常,长期体力活可能身体吃不消;
当地的村民见你是外地人,不了解你的工作,以为你是骗子,小偷或者是偷猎的,他们可能对你有恶意;
其他可能就是自身的因素,长期在外面跑,思乡,压力大,心理素质不好的话也很危险。
暂时就想到这些
❾ 地勘单位野外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
对于野外钻探施工这么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其系统危险实施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掌握大量的有关系统危险状况信息,否则控制管理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进行野外钻探工程项目中危害因素的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之前,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客观因素等四个主要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在具体开展危险辨识时,应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系统危险辨识方法。进行危险辨识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考虑,全面分析主要事故模式:系统了解各评价单元固有危险状况信息:确定各危险因素被触发造成事故的危险严重度,并估计其发生频度:确定各评价单元的管理级别。常用危险辨识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度分析法:故障模式影响及严重度分析(FMECA):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
事故树分析是典型的逻辑分析法之一,它能对系统的危险性予以辨识和评价,并按照故障事件的逆过程,以演绎的方法探讨其直接和间接原因,研究各事件间的逻辑关系,把研究结果制成事故树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生产使用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以便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为了深入分析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几种重大危险的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关系,本文特别对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的几种事故进行了事故树分析,为系统危险辨识及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当然事故树分析不是必须和唯一的事故分析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系统发掘是危险辨识的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各种事故发生模式,本质安全化水平,设备、设施、工艺缺陷,作业环境缺陷,危险暴露程度等。实际操作中综合采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向有关人员询
❿ 地质野外作业中常见的事故伤害因素有哪些
地质员本身素质问题,地形问题,野外存在的不定因素,自然性因素,生产版性因素(交通事故,高空权坠落,物体打击,触电,雷电,机械伤害,炸药爆炸,淹溺,疾病(如传染病)、外伤、动物咬伤、食物中毒,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