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区域地质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⑴ 地质特征是什么
就是某一区域的地质特点,大到盆地小到某一区块,一般包括:
区域概况:回构造演化史、沉积发育史答、地表地貌等
地质特征:
1.构造特征:包括断层、圈闭等
2.地层,包括岩性、物性、储层分布等
3.含油气特征
4.油藏特征:包括油气层分布、温度、压力系统等
5. 资源量
⑵ 区域地质特征概述
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大都与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抬升及断裂活动有关。地壳抬升使地层暴露地表造成风化剥蚀形成风化壳,断裂活动形成断层和裂缝。大气淋滤作用容易沿着裂缝进行使地层发育溶蚀缝或溶洞,地层溶蚀发育的地方又容易形成裂缝,这样溶蚀与裂缝相互匹配的结果就使得原来比较致密的碳酸盐岩变成了良好的储油气层。因此,在此有必要简述一下研究实例——义和庄区块的构造特征。
义和庄凸起位于济阳坳陷北部,其东、南两面与沾化凹陷相邻,北、西两面与车镇凹陷接壤(图2-1)。
义和庄潜山带的石油勘探始于1955年,1961年5月开始钻探。1972年10月沾11井奥陶系灰岩发现油气显示,试油获得日产油935 t高产,成为华北地区第一口潜山高产油井,由此拉开了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的序幕。
以盆地基地地层作为储集层形成的潜山油气藏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中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受盆地内不同次级构造带控制,它们可以成带出现,形成“潜山油气藏体系”。与我国东部其他断陷盆地相似,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大的潜山油气藏潜力。
2.1.1 区域构造发展简史
古生代以后研究区的地质构造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存在有挤压、拉张等构造应力场作用,这些作用必然要对地层中的裂缝和溶蚀产生影响。
根据钻井资料,本区地层发育情况如表2-1所示。
太古宇:为一套巨厚的花岗片麻岩,成分以斜长石、钾长石为主,石英次之,含角闪石。太古宇顶面为不整合面。
古生界:包括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及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的石炭-二叠系碎屑岩沉积。上下古生界之间为假整合接触,中间缺失上奥陶统—下石炭统。下古生界顶面为长期风化剥蚀面,溶蚀缝洞发育,成为很好的潜山储层。由于风化剥蚀作用,顶部地层残余厚度不等。
⑶ 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综上所述,各种地质记录表明,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实际上是在大陆裂谷体制(〓)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古板块构造体系(O—S)的体现(图1-8)。其间经历了自陆裂拉张形成洋盆,而后经洋盆扩张、俯冲—消减,直至海盆闭合碰撞造山的全过程。
1.大陆裂谷体制海相火山活动
以中寒武统下部钙碱质酸性火山岩和上部基性火山岩的双峰式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为特征。据火山岩岩浆学研究(夏林圻等,1991、1996),北祁连山东段白银地区及研究区面碱沟—清水沟—尕大坂地区所测剖面均为“双峰式”特征。其Sr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基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之“穗齿状”特征(见图1-9、1-10)。火山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及Sr同位素的初始比值均具双峰式或双端员特征。代表源岩浆具有幔源与陆壳部分熔融的二元混合成因,为大陆裂谷环境。
2.古板块构造体制海相火山活动
北祁连山的古板块构造体制是在大陆裂谷体制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从目前保存的北祁连山“三分构造格局”(邬介人等,1997、1998),即中间复背斜(
1)奥陶纪洋脊(洋岛)型火山活动
图1-8祁连山板块构造体制大洋盆地构造演化模式(据冯益民等,1996)
A—西段;B东段;SS—陆棚浅海;FS裂陷槽;OCEAN—大洋盆地;IA—岛弧;IAB—弧间盆地;BAB—弧后盆地;RF—裂谷;R•OCEAN—残留洋盆;R•SEA残留海盆;C•M•SEA陆表海;MC—岩浆房;SC—俯冲杂岩(含高压变质岩岩块及岩片);M—地幔
作为存在加里东古洋壳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带主要分布于托勒山北坡的玉石沟—川刺沟一带,以残存的蛇绿岩洋壳为特征。该蛇绿岩的组成自下而上为超基性岩、辉长-辉绿岩、枕状熔岩、硅质岩和凝灰岩。并在其蛇绿岩序列底部变质橄榄岩层中发现有交代型金云母(夏林圻、夏祖春等,1995),表明此古洋壳火山岩组合源于交代型富集地幔。
2)沟-弧-盆的火山活动
在北祁连山沟-弧-盆体系中,出露完整、分布连续性好的单元属岛弧和弧后盆地及代表
图1-9郭米寺—下沟细碧岩类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分配型式(据夏林圻等,1995)
1—郭米寺—下沟细碧岩类;2—Rio Grande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
图 1-10白银厂细碧岩类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分配型式(据夏林圻等,1995)
1—白银厂细碧岩类;2—Rio Grande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
这两种环境的相应沉积物,而代表古海沟环境的地质体则是由大洋板块俯冲、刨铲,不断在弧前增生而形成的以蓝闪片岩带,基性—超基性岩块、火山岩岩片、混杂堆积岩、放射虫硅质岩残片、滑塌堆积、浊流沉积和复理石等组成的俯冲杂岩为特征(许志琴等,1994)。目前已发现的有两条:一条规模较大,西起昌马,向东经石油河—边麻沟—清水沟—百经寺,直至景阳岭(吴汉泉,1982、1991);第二条仅出露于白泉门以西九个泉一带,规模较小。据蓝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的同位素年龄388~459Ma(吴汉泉,1987;肖序常等,1988),以及岛弧和弧后盆地型火山岩的Sm-Nd及Rb-Sr等时线年龄486~445Ma(夏林圻、夏祖春等,1996)来看,该俯冲杂岩带的俯冲作用几乎贯穿了整个奥陶纪。
岛弧火山岩发育于古海沟俯冲带的北东侧,沿走廊南山分布,以早中奥陶世的岛弧火山杂岩为主,部分地区与原大陆裂谷系双峰式海相火山岩或含矿岩系相伴出露(白银地区、清水沟—尕大坂一带等),表明从寒武纪到奥陶纪,海相火山岩是由裂谷类型到岛弧类型演化而成的。其中研究程度较高,被视为成熟岛弧的岩石学标志为甘肃永登石灰沟的岛弧火山岩岩石组合(夏林圻等,1991、1996),即下部拉斑玄武岩、中部钙碱性岩、上部碱性岩的岩石组合。反映其岛弧火山作用,由早至晚,随着距离海沟俯冲消减带由近而远,呈现非常特征的递进式演变。
弧后盆地火山岩带发育于岛弧火山岩带的北东侧,沿走廊南山北坡分布。不仅可以见到来自岛弧的直接沉积形成的火山物质,还包括极特征的,未经固结成岩而再搬运沉积的火山碎屑复理石建造和少量火山熔岩,在少数地段还发现其中尚有源自弧后强力拉张导致洋壳型蛇绿岩在板后侵位而形成的类扩张脊型火山岩(张瑞林等,1997),此类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种火山岩具有十分清晰的岛弧和洋脊火山岩双重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如TiO2含量一部分大于1%,一部分小于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部分类似于地幔柱型洋脊玄武岩,另一部分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这些地球化学的复杂多重性,表明其源区物质组成应当具有多种组分混合的特点。具有来自深部幔源和来自浅部消减带壳源的不同物质来源不均匀混熔的特色。
到晚奥陶世,大洋扩张脊已不再活动,岛弧扩张及弧后扩张不再出现,火山作用的规模和强度急剧收敛,然而大洋板块通过海沟的俯冲消减仍在进行。其结果导致整个北祁连大洋由扩张状态转入收缩状态。取代火山作用的是由砂岩、千枚岩、板岩夹灰岩和少量火山碎屑岩组成的陆源碎屑岩沉积。仅在门源红沟一带发育具双峰式特征的细碧角斑岩系火山岩类,据前人研究结果(冯益民等,1996;夏林圻等,1996、1998)属弧-陆碰撞作用产生的被动陆缘裂谷建造类型。这种被动型裂谷火山作用比较短暂,到志留纪已经夭折。志留纪火山活动十分微弱,主要表现为残留海盆碎屑岩建造。
⑷ 区域地质特征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面积约13×104km2,盆地四周被褶皱山系所围限,西北边界为扎伊尔山和哈拉阿拉特山,东北边界为阿尔泰山、青格里底山和克拉麦里山,南界为伊连黑比尔根山和博格达山,总体形状为三角形,东西长,南北窄。
一、构造特征
准噶尔盆地是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北邻西伯利亚板块,西接哈萨克斯坦板块,南依天山造山带。区域构造位于阿尔泰褶皱带、西准噶尔褶皱带和北天山褶皱带所夹持的三角地带。盆地内发育较全的上古生界至新生界地层,其中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构成了盆地内主要含油气勘探目的层,在盆地南部其累计厚度最大达18000m,盆地内的一般厚度也在10000m左右。准噶尔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不整合面与构造层。断裂发育主要有三期,即海西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目前三叠系及以下地层中主要为逆断层,侏罗系和白垩系中发育正断层,盆地南缘则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
准噶尔盆地可以划分出8个一级单元(图5-1),分别为乌伦古断陷、三个泉隆起、西北缘冲断带、玛湖-漠区坳陷、中央隆起带、北天山山前坳陷、博格达山前坳陷及沙-奇隆起区。
二、地层分布及沉积特征
准噶尔盆地的沉积盖层发育,在晚海西期褶皱带基底石炭系火山岩与变质岩之上的沉积层都是盆地的沉积盖层。自老至新依次为上古生界的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的古近系与新近系(图5-2)。
1.石炭系(C)
属于准噶尔沉积盆地基底岩性,下石炭统为变质凝灰岩及安山岩;中石炭统为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西北缘、陆梁隆起、克拉麦里山前;上石炭统为边缘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局限(仅分布于准东外围石钱滩凹陷)。
2.二叠系(P)
佳木河组下亚组(P1j1):为一套杂色砾岩、火山碎屑岩夹熔岩,最大厚度可达4000m。
佳木河组上亚组(P1j2):为一套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在中拐五区、八区为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及凝灰碎屑岩,未穿视厚度268~350m,风成城地区407m;陆梁地区为紫褐色、紫灰色杏仁状橄榄安山玄武岩及安山质熔结角砾岩夹棕红色砂质泥岩、细砂岩,未穿视厚度139m。
图5-1 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分区图(据郑和荣等,2007)
风城组(P1f):为一套暗色泥质、凝灰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夹砂岩、粉砂岩及薄层灰岩,为滞留海湾或湖沉积,其分布主要在玛湖-漠区坳陷的北段,以乌尔禾-黄羊泉一带最厚,厚700~900m。为玛湖-漠区坳陷内的主力生油层。
夏子街组(P2x):为棕褐色、杂色及灰绿色砾岩夹褐色薄层砂岩,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变质岩、火山岩和泥岩等,分选及磨圆度差,砂泥质胶结。夏子街地区变细,出现较多棕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未发现任何化石。属于一套山麓洪积扇体堆积。
下乌尔禾组(P2w):分布于克-乌断裂、夏红北断裂下盘,为灰色、灰绿色砾岩夹同色砾状砂岩及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属于山麓河流洪积-湖沼沉积。
上乌尔禾组(P3w):仅分布于乌尔禾-夏子街地区的构造低部位,为棕褐色砾岩夹砂质泥岩,为山麓洪积扇体堆积。
3.三叠系(T)
百口泉组(T1b):分布于百口泉-夏子街地区,沉积厚度80~200m,为一套灰绿-棕红色块状砾岩夹薄层透镜状砂岩和泥岩,为山麓辫状河沉积。
下克拉玛依组(T2k1):分布于百口泉-夏子街地区。岩性为一套灰绿色、棕褐色的厚层砾岩、含砾状巨-粗砂岩、中-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的正韵律组合,为洪积相沉积。
上克拉玛依组(T2k2):分布基本同T2k1,下部为灰白、灰褐色含砾粗砂岩,上部为灰白色中-细砂岩、泥质砂岩及粉砂岩,为洪积相与辫状河沉积。
图5-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藏分布略图据方朝亮等,2003)
稠油油藏的地层水类型与水动力条件、岩性条件以及油气藏的保存环境有关。侏罗系地层水水型以NaHCO3型为主,在车18井和车26井区为CaCl2水型,侏罗系地层水的矿化度表现为白碱滩地区最低,仅为5000mg/L,夏34井以西地区次之,为7000mg/L,车26井所在地区为最高,达21000mg/L,夏子街地区次高。三叠系地层水的矿化度在乌尔禾以南与克浅28井所在地区最低,仅5000mg/L,外拐和玛湖两地区较高。三叠系地层水水型主要为NaHCO3型,在红43-车002井地区为CaCl2型水(方朝亮等,2003)。
⑸ 杭州的区位特征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紧邻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给杭州带来了丰富的投资创业的机会。拟于2009年建成的沪杭快速轨道交通网将使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到40分钟之内,3条铁路以及4条高速公路与上海对接,将进一步增强沪杭的“同城效应”,有助于承接和放大上海的要素辐射,主动接受上海部分产业的嫁接和转移,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密切关系。首先,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杭州
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天堂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本是人才,而上海汇聚了无数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各专业各层次的人才,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和科研资源。在杭创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得以充分利用杭州和上海的科研资源,为自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现状看,杭州业已吸引了全国30%的软件产业,成为全国十大软件产业化基地之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推进信息化综合试点。杭州高新技术园区内建有国家级软件园和留学生创业园,已形成以微电子、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行业为主的格局,吸引了包括东芝笔记本电脑生产线、诺基亚全球研发中心等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的37家落户杭州,而且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其次,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杭州工业目前以加工工业为主,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和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初步具备向现代制造业基地迈进的条件,完全有可能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紧邻舟山、宁波、上海港的航运优势,利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航空优势,利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优势,以及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虽然杭州土地资源稀缺,但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却仍可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旅游休闲城市的明确定位下,杭州大力进行了城市内部和外部的路网建设,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内网与外网。市区道路33929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了复兴立交、文晖立交、望江立交和上塘路高架等一大批道路桥梁,连接城市东西部的德胜路快速通路也已经筹建,城区路网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全长100多公里的绕城高速公路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此外,杭州还进行了和周边县、市乃至安徽省的路网改造,掀起旅游西进的热潮。其中,杭千高速公路是杭州建设“一小时半交通圈”,打造“一小时半旅游圈”,构筑“一小时半经济圈”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它建建后,杭州将与周边县市都通上高速公路。同时,杭千高速公路与杭徽高速公路一起,把“三江两湖一山”旅游景点连为一体,形成一条快速旅游通道,大大缩短杭州东西部的距离。杭州旅游休闲资源和周边旅游资源互相捆绑的合作优势,配合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政府投入2000多亿元建造“健康、活力、文明、谐美”的生态城市的决心,共同营造了旅游业、会展业、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旅游、会展、休闲、文化产业以及相配套的服装、食品等都市工业都将在这个被联合国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的地方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杭州在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地位构成强有力竞争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兴建,该大桥使宁波等地不必绕道杭州,直接和上海联系,将分流一部分资源。但是杭州拥有深而广的经济发展的腹地空间,金华、衢州、建德、淳安,乃至皖南地区,均系杭州经济发展的更大腹地,随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的建造,杭州对这些城市的“向心力”不断增长,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次长三角地区各类资本来杭州投资创业。
资料来源于网络,非原创。
⑹ 杭州地质条件怎么样
杭州的地质条件是非常优越的。这里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存在有地震问题的。
⑺ 地质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地质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简单的说,所有为找矿开的课程,都包括在地质特征的范畴内。
包括,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成矿机制,古生物,等都包括在地质特征范围。
⑻ 杭州地区主要地形是什么
丘陵来地区为主,杭州市西部自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过。
杭州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中国东南部的交通枢纽。河网密布,湖泊密布,产品丰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杭州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8)杭州区域地质特征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杭州历史文化: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萧山区跨湖大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余杭良渚文化在5000年前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秦始皇建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都在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元朝时,他们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豪华的城市”。
⑼ 西湖凹陷地质特征
1)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浙东坳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西依海礁凸起,东靠钓鱼岛隆褶带,北以虎皮礁断裂与福江坳陷相隔,南以鱼山凸起伸向东部凹陷带的高带与基隆凹陷相邻,面积约5.9×104km2,沉积盖层最厚约15000~18000m。
区内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33.7Ma以前)断坳阶段、渐新世-中新世(33.7~5.3Ma)热沉降坳陷以及挤压挠曲的构造反转阶段和上新世—第四纪(5.3Ma以来)区域沉降阶段。并在每个构造演化的转折时期都伴随有重要的构造运动,控制了西湖凹陷的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历程。以始新世末的玉泉运动、渐新世末的花港运动、中新世末的龙井运动和上新世末的冲绳海槽运动最为重要,对西湖凹陷演化进程、平湖组煤成烃的生成、运聚、保存都有重要影响(表10-38)。
玉泉运动使西湖凹陷从断陷阶段转化为坳陷阶段;花港运动使西湖凹陷整体升起,遭受强烈剥蚀,最大剥蚀量可达千米,并使盆地从坳陷阶段转化为构造反转阶段,使深凹陷区平湖组含煤岩系有机质开始生烃和开始运聚成藏;龙井运动为一次强烈的抬升、挤压与反转构造运动,全区整体抬升,遭受强烈剥蚀,形成了盆地内大量的反转背斜构造,是区内煤成油气藏最主要形成时期。
图10-105 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沉积分布略图
(据“75-54-01”天然气攻关报告)
2)西湖凹陷亦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带块交织”特点,不同构造部位含煤岩系烃源岩的发育特点不同,形成了多个次级生烃凹陷、3 套储盖组合和围绕生烃中心形成了类型众多的局部构造,决定了区内的油气分布格局及勘探前景。
3)区内自西向东分为保俶斜坡、三潭深凹、中央背斜构造带、白堤深凹、天竺低断阶等构造单元(图10-107),并进一步划分为10个次级构造带。其中,保俶斜坡有平湖构造带、木广迎构造带(迎翠轩、木香榭、广意亭)、初阳-宝石构造带;三潭深凹有柳浪构造带、月亭山构造带;中央背斜构造带有苏堤构造带、西泠构造带、龙井构造带;天竺低断阶有灵隐构造带和北高峰构造带。
4)保俶斜坡是西湖凹陷西部与虎皮礁、海礁、鱼山凸起相衔接的构造单元,勘探程度相对较高,发现了平湖、宝云亭、武云亭、孔雀亭等多个煤成气(油)田;三潭深凹位于保俶斜坡东面,是西湖凹陷沉积厚度最大的深凹,为两侧的保俶斜坡和中央背斜构造带提供油气源,是主要的沉降中心和生烃中心;中央背斜构造带上的背斜构造呈雁行排列,其中,苏堤构造带是目前已知的主要油气富集带,西泠构造带及龙井构造带也钻获良好气流;白堤深凹位于中央背斜构造带和天竺低断阶之间,古近系最大厚度超过万米,南厚北薄,凹陷南部断桥构造带上的断桥背斜为中型煤成气田。
-海底)和“二元”沉积充填阶段(始新统及其以前的断陷型沉积充填阶段、渐新统及其以后的坳陷型沉积充填阶段),为西湖凹陷形成以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岩、花港组为次要烃源岩含煤成气(油)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