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野外采样怎么处理

地质野外采样怎么处理

发布时间: 2021-03-09 13:31:12

1. 野外采集化石是地质锤该如何使用(专业人回答,外行走开)

第一,你的地质锤必须是沉积岩区工作时使用的地质锤,就是有一个鸭嘴一样的尖头,另一端是比较钝的一个平头(岩浆岩区的地质锤,尖头是比较尖的,略呈锥状)。
第二,采集化石的时候要看化石的围岩是什么类型,如果是产于板状的页岩、铝土岩等岩层当中,采集的时候需要先利用地质锤的大头进行敲击,注意用力不可过猛,用力过猛会造成岩石严重破碎(破碎是不可控的),轻轻敲击,多么小心都不为过。如果围岩的层理缝内已经比较疏松,允许的情况下(能采下比较大的一层)就可以用尖头把它撬下来。
第三,采集的围岩需要有一定的大小,如果你能看到化石,那么比较容易确定采下围岩的大小,如果是看不到化石的(比如怀疑含有鱼化石的薄板状页岩),那么要多采一些围岩。
第四,采集下来的含化石围岩,如果板状的层理之间比较疏松,可以用平口螺丝刀,或者用金属片,或者用一把钥匙,撬开两层围岩,如果层理之间不够疏松,可以试着用地质锤大头沿层理方向轻轻敲打,但是千万小心不能砸坏,力度自己掌握。
第五,如果化石产出在块状的碳酸盐岩、泥岩等岩石当中,要尽可能将大块的围岩连化石一起采集下来(必要的时候要使用小型的岩石切割机,这是地质锤的局限性),室内工作的时候再进行围岩的清理。

2. 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

尽管变质作用研究的大量工作是在室内完成,但系统的野外观察和样品的采取则是变质作用研究的关键,这是因为:

(1)如果要确定区内变质条件(程度)的空间分布,往往需要对区内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系统取样,采取不同类型岩石的代表性样品,这些工作需要在详细地地质填图或者在有一份详细地构造-岩性图的基础上进行。

(2)对于高级变质杂岩而言,能够反映其变质作用历史的矿物组合、矿物转化和变质反应结构不可能完整地保存在所有的岩石中。通常情况下,变质表壳岩和变质前的变质深成侵入岩及岩脉可能包含了更多的能够反映变质地体变质作用历史的矿物组合、矿物转化和变质反应结构,而变质作用过程中或变质作用历史的某一阶段侵位的变质深成侵入岩和岩脉(岩墙、岩席)只包含了其侵位之后的变质作用记载。而且,进变质阶段的变质反应结构和变质矿物组合可能仅有少量保存,并保留在一些弱应变的构造域中,或者被其他矿物所包含而保留下来;后期退变质阶段变形构造的强烈变形部位,如石香肠的颈部或韧性变形带,由于整个变质地体的退变质作用或者动力变质作用、流体的加入(剪切带是流体的重要通道)之类的原因,可以形成十分发育的退变矿物组合和退变质反应结构,包括含水矿物的形成,但同时也抹掉了进变质阶段的绝大部分记录。要查明高级变质杂岩的变质作用历史,针对性野外采样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3)在物质组成和演化历史十分复杂的高级变质地体中,所采集样品代表性如何?代表什么类型的地质体:表壳岩、变质深成岩还是岩脉?有多大程度的代表性?或者可以代表多大的范围?这些问题往往需要野外亲自观察取样才能得到解答。而这些问题通常涉及对区域变质作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的讨论,例如,石榴二辉麻粒岩通常含有较多的变质反应结构,利用这些结构可以确定其变质作用的P-T轨迹,如果其原岩为变质表壳岩或者是变质前的岩墙,那么,石榴二辉麻粒岩的P-T轨迹可以代表变质地体的变质作用演化历史;但如果是同变质或变质作用后期侵位的岩墙或岩席,其P-T轨迹只能反映变质地体变质作用历史的某一片断。

(4)所采集样品反映的变质作用条件(或程度)及变质作用演化历史与变形事件和岩浆事件的关系对研究变质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些关系在薄片下通常难以确定,往往需要结合野外观察所获得的信息(Passchier et al.,1990)。

(5)一些含有特征性矿物(如石榴子石、紫苏辉石、矽线石、蓝晶石、堇青石、假蓝宝石等)的岩石通常含有较多期的变质矿物组合和相对丰富的变质反应结构,这些矿物组合和变质反应结构对查明某一特定地区的变质作用历史和P-T轨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包含这些特征性矿物的岩石如以堇青矽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含紫苏堇青石榴黑云片麻岩为特征的富铝片麻岩;富含钙铝榴石、硅灰石、方柱石的钙硅酸盐岩;复矿物大理岩;石榴二辉麻粒岩、石榴斜长角闪岩等镁铁质岩石应是野外观察和取样的重点。

(6)深熔作用对变质作用产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深熔作用形成的熔体在变质地体抬升、剥蚀期间或退变质作用期间固结,所产生的游离水能使围岩中的矿物发生水化,从而使大量的含水矿物形成(Passchier et al.,1990;Thompson,2001)。

3.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识读地质图

一般来说,有概查、普查、详查、勘查等。细分的话还有很多。

4. 举例说明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工作内容,注意事项。

首先要根据你的专业来设计野外地质工作重点,尤其由你负责的时候,需要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设计好每一条路线,明确每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每天晚上要看地质图地形图很晚的为了准备下一天的工作。如果是没有信号人烟的工作区准备住在山里的,更是绝对不能马虎松懈。
后勤工作还要全面到位,准备水、干粮啦,询问司机师傅汽油情况了等等。

如果只是跟着别人跑野外,那么从基础地质野外工作的角度来说
1 看地质图查阅资料,做到心里有底,了解区域背景,不可以稀里糊涂的跟着人家跑下来,结果什么都没学到
2 尽量把基本的工具带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样品带、记号笔、野簿、电池、卷尺、照相机、GPS……)
3 到一个地方要多听老师的讲解,做笔记,用罗盘打方向量产状,查看岩性,用地质锤敲开岩石新鲜断面,有时可以用放大镜做辅助观察,好的现象要用照相机照下来,照的不清楚要素描画下来。采样品要尽量新鲜没风化,根据不同的样品用途采适当的大小,每采一块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 回来后认真整理野外第一手资料

5 一定要主意安全,起码要培养意识,地质包里必须带的,a地质锤(工作防身两用),b矿泉水(有时背石头可能矿泉水是累赘,那也要至少带一瓶),c如果没有防雨的冲锋衣就在地质包里藏一把伞,d创可贴要随身带,e一定穿长袖长裤(防日晒防刮擦)f可以带口哨

野外工作不容易,搞地质的不容易,一定要认真对待

5. 野外标本、测试样品的采集和整理

(一)标本、测试样品的采集

在变质岩区野外填图过程和测制剖面阶段中,采集的标本数量及品种都比较多。

采集标本、样品的要求、标准及有关内容,可参见采样规范或第三章第一节标本样品采集的有关内容。

现按种类与用途、意义及采集数量多少为序,摘要叙述如下:

1.陈列标本

采集的数量最多,包括图幅内主要变质岩石的各种类型。所采集的标本,在野外可供图幅填图、各路线实物对照;验收时可供专家组鉴定与参观指导;验收后,作为实物保留于陈列室中存档。

2.岩矿鉴定标本

采集数量多。主要用于岩矿薄片鉴定与岩石定名和对变质显微构造(变余结构与变质结构构造)的研究。研究变余结构构造,主要用于恢复原岩;研究变质结构构造,探讨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状态和划分变质带、变质相、变质系(特征矿物鉴定)。薄片域的变质显微构造与野外大构造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有几何学、动力学上的相似性。为此,常需采集一些构造定向标本进行组构分析。

3.硅酸岩分析样品

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为研究岩石建造、原岩恢复提供分析资料。

4.岩石光谱分析样品

分岩石光谱全定量分析与半定量分析两种,用于检测岩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5.古孢粉鉴定样品

古老的变质岩层是“哑”地(岩)层。采集孢粉鉴定样品,进行微古(微体化石)研究,用于古环境探讨及时代对比。

6.同位素地质测年样

一般送铀-钍-铅(U-Th-Pb)法或铷-锶(Rb-Sr)法样品,测定地质体的地质年龄(时代),为建立层序或变质变形序列提供时代依据。

7.包体样品

用于探讨变质作用的成因和当时所处物理化学的状态(温度)。

(二)标本、测试样品的整理及技术要求

陈列标本要在标本左上方涂上宽1.0cm,长2.5cm的白漆,待干后再写上标本号,填写好标本签(每天要在室内完成)。

其余标本均按采样规范进行采取,填写送样单(一式三份),收队后及时交送到有资质证的实验室或研究院(所)检测(须签定鉴定合同书),以便尽快获取检测报告单。

章节要点

1.在经过野外踏勘和野外实测剖面以及设计书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开展野外地质填图工作。

2.地质填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填制地质图。

3.野外地质填图工作,包括了观测路线的选择和布置,观测点(线)的标定,各种地质现象的观测和描述,地质图的勾绘以及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等内容。

4.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路线布置的方法有:穿越法、追索法和全面踏勘法。

5.目估法在1:2.5万手图上标定观测点位置,图上的位置与实际的位置的误差不能大于25m。

6.在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取全各种地质要素、参数数据,工作中做到“五勤”(勤追、勤敲、勤察、勤测、勤记)。用地质思维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7.野外手图同野簿都是第一手实际资料,手图是图示化的野外记录。在手图上应表示各种地质界线、构造要素、地质点和路线等,凡是野外记录中的内容,在手图上都能找到其“身影”。

8.花岗岩类填图方法的核心是划分岩石谱系单位、建立等级体制。它是一种以岩浆同源性质及其演化为理论,以岩浆多次脉(涌)动上侵形成的岩石单位为基础,以岩体内部接触关系、年龄、成分为标志,划分侵入体,归并建立单元、超单元,并分析研究其定位机制的填图方法。

9.岩体内的主要山峰需要布置一定路线穿越控制,这是由于需要研究岩体的垂直变化和剥蚀深度。剥蚀浅的岩体,主要山峰或最高处尚保留有围岩的残留顶盖,或者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发现从上到下,亦是从早到晚几个单元的接触及其变化情况等方面的特征性资料。

10 变质岩区填图单位的划分应遵循的原则是:①可填性,②可分性。

11.变质岩区填图的组织宜精干,人员和填图小组不宜过多。能机动灵活和便于管理,更能增加填图人员的野外实践机会.对一个片区内的地质条件取得完整的感性认识,便于总结片区的地质规律。

12.变质岩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原岩建造在塑性环境下发生多期和“三态”(形态、位态、物态)的改造作用。改造强烈时,要通过对强改造域到弱改造域间的连续观察研究来解决。

13.变质岩区面理的置换形式有“W”型、“N”型和“I”型。

14.韧性变形带是深部地壳中一个构造薄弱带,通常表现为一个线形的热液蚀变带、退变质带、线形构造岩浆侵入带和成矿带。因此,研究它们是窥视地壳深部构造变形作用的重要窗口。

15.韧性变形带分浅部构造相(与变质相的绿片岩相的形成空间大体相同)、中部构造相(与角闪岩相的形成空间大体相同)和深部构造相(与麻粒岩相的形成空间大体相同)。

16.变质岩区野外填图观测记录要做到客观性、完整性、连续性、统一性和直观性。

17.古老的变质岩层是“哑”地(岩)层。需采集孢粉鉴定样品,进行微古(微体化石)研究,用于古环境探讨及时代对比。

18.宏观与微观观察研究相结合使“岩矿鉴定”工作成为“镜下地质填图”,使“岩矿鉴定”成果达到“薄片地质图”的境界。

思考复习题

*1.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展区域地质填图工作?

* 2.1:5万区域地质填图路线有几种布置方法?其优、缺点各是什么?

*3.1: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4.何谓主干路线与辅助路线?

*5.试述1:5万区域地质填图路线布置的网度(点距、线距)。

6.谈谈你在工作中最喜欢运用哪种标定观测点的方法。为什么?

*7.简述1:5万区域地质填图路线(点)的记录描述格式。

*8.为什么每条填图路线都要写路线小结?

*9.试述野外辨识各类断层的标志。

*10.何谓“V”字形法则?如何运用?

11.试述在野外判定有推覆构造存在的标志。

*12.何谓实际材料图?

*13.在一张地质图右侧图例的编排顺序怎样?

14.花岗岩区1:5万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15.野外如何辨识侵入体间的涌动、脉动、超动接触关系?结合野外所见,画图示之。

16.侵入岩体的形成时代如何判定?

17.野外如何判定侵入岩的剥蚀程度?有哪些标志?

18.试述花岗岩区地质观察点应布置在哪些位置上。

19.何谓a 型褶皱、β型褶皱、γ型褶皱?

20.野外识别叠加褶皱有哪些标志?

21.试述变质岩区构造观察的主要内容。

*22.简述在野外勾绘地质界线为何要充分运用各类遥感图像。

6. 我在地质队野外干了十几年采样和钻探壁样(工种山地工)到提前退休说:没有山地工工种不能退。

钻探属于纯粹的山地工程,如果是你属于钻机的话,他们没有理由说你不是山地工种。

7. 野外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

(一)标本、样品的采集种类

标本、样品的采集种类是由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所决定的,一般有岩石陈列标本、岩石薄片标本、光谱样、硅酸盐全分析样、人工重砂样、稀土分析样、同位素年龄样等。

(二)标本、样品采集及其结果应用的注意事项

(1)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方法与沉积岩区相同。

(2)样品的采集数量,要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每个单元须有些大样,如人工重砂样、硅酸盐全分析样等,在实测剖面中已经采集了的,则地质填图过程中可以少采或不采。

在路线上进行地质点观测时,每一个单元或侵入体至少要采3~5块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岩石标本,以作对比之用。有矿化时,运用捡块法采100~150g光谱分析样。

(3)有关的注意事项:岩浆岩类区填图中要采集的样品种类虽然比较多,但采样只是手段,利用其结果说明或解决地质问题才是目的。因此,采集样品目的要明确,样品应少而精,代表性强,同时要保证样品质量。为此,一般应注意下列几点:

1)必须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各种分析测试数据:全面收集区内前人已有的分析鉴定结果,对那些采样位置确切、样品物地质特征清楚、样品采集合乎要求、分析鉴定质量可靠或基本可靠或经过某项校正或换算即可应用的数据要尽量利用;对于那些分析鉴定可靠或基本可靠,但采样位置或样品物质特征不够准确或不清楚的,可在野外工作期间实地调查落实后予以利用。这样做,既减少了采样工作量,又节约了有限经费。

2)有针对性地采集不同类型的样品:每种类型的样品都具有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作用。例如:有些同位素年龄测定样品仅能解决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有些同位素年龄样品既能解决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也可以用来探讨花岗岩类的成因。因此,要根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采集哪一类型的同位素样品。不同花岗岩中的造岩矿物或副矿物,其岩性特征、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含量等均有一定差异,但有些差异并不大或相似。因此,采样时要考虑测定目的。

3)采样数量要得当:各种样品的数量,应视工作需要及经费情况而定。对于为了解花岗岩某些特征的区域性变化、达到某项统计规律且样品分析鉴定费用不很高时,此类样品如岩石薄片、岩石光谱等样品可稍微多采一些;而对于那些每个单元特征相同或大致相似,且样品分析费用较高或很高的(如同位素年龄样品),则应选择重点有代表性地采集。一般地,岩石薄片、岩石光谱等样品在每个侵入体均要采集,而岩石化学、人工重砂等样品每个单元各选择部分侵入体采集,但必须是单元中的典型侵入体,特别是命名单元的侵入体所在地必须采集。稀土元素分量分析选择在每个单元的命名所在地以及比较典型侵入体中采集1~2个。同位素年龄样品的采集以超单元为基础考虑,若该超单元包括的单元数较多,如5~6个单元,一般2~3个单元有同位素样控制即可,且最好采于最早次、最晚次和中间形成的单元中;若超单元所包括的单元较少,如2~3个单元,就一个单元有同位素年龄样品控制就行,并以采于最早次的单元为佳。

4)所采样品要一样多用:在同一个单元、同一个侵入体内所采的不同类型样品,特别是较高、精、尖样品,应在同一处尽量配套采集,而最好的方法是一样多用。例如,当确定某一个侵入体进行人工重砂、稀土元素、岩石化学、岩石薄片及岩石光谱等样品采集时,应将这些样品集中于同一地质位置采集,或在同一地质位置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回室内统一加工处理,分别作各种分析,鉴定之用。这样做,所得分析数据既可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又可避免出现矛盾时难以对照检查。

5)严格采样质量:野外采样中必须严格做到下列几点:

a.采样之前,必须先查清采样处的地质特征和地质环境及位置:

b.具体采样处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露头上,不能采于岩性的局部变化之处,防止混入或夹有包体(专门采包体者除外),并避开裂隙;

c.除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样品外,一般样品都要求特别新鲜,没有蚀变和矿化,剥去风化面:

d.样品的原始质量及采样方法,应依岩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分布的均匀程度不同而有所增减和改变。一般的原则是:若岩石内矿物的粒度较粗、分布不均匀或较不均匀,样品的原始质量相对要多一些,并需应用一定面积范围内多点采样聚合方法;若岩石内矿物的粒度较细、分布均匀或较均匀,样品的原始质量可相对少一些,并可考虑一块或2~3块岩石组合成一个样的采样方法;

e.除标本、薄片等样品外,为避免污染,绝不能在样品上涂漆、编号;

f.不同类型样品的采样时间:在地质填图中,样品采集时间要依样品的类型和测试周期长短而定。一般原则是:岩石薄片、岩石光谱样品等数量较多的样品,随同剖面测制或地质填图同步进行。在对区内岩石类型及露头等情况有一定了解后,再采集人工重砂、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等样品。待野外已基本将侵入体划分出来,能初步划分出单元和归并出超单元后,再视需要采集同位素测年样品:

g.在岩浆岩区采样分析一定要正确地选择测定物、测定方法和测定项目,它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检验人们认识水平的试金石。选择好了,既达到目的,又事半功倍;选择不好,劳而无功并浪费人力、物力。

h.检查鉴定分析结果:在获得各种分析、鉴定结果后,首先要检查其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如对化学分析.在分析项目较齐全的前提下,各氧化物及元素含量是否为100(±0.75)%;对岩石薄片鉴定结果,其造岩矿物总和是否为100%等;然后,对照检查同一地质位置所采不同样品分析结果间有无矛盾,如岩石薄片鉴定结果所得出的各种矿物含量与岩石化学分析所得各种氧化物的含量是否对应吻合等;若分析结果中有与野外所见不一致必须复查、查明原因并送副样外检,待分析结果鲜明后,才可应用。

8. 野外地质踏勘

野外地质踏勘是在前人资料分析研究和遥感影像单元图编制的基础上,对调查区进行全面的野外踏勘,具体内容包括:

(1)影像单元岩性特征、岩石类型组合、边界性质、形成的地质作用规律了解。

(2)宏观影像单元分区与三大岩类空间的对应关系。

(3)影像单元与地层单位、岩体单位、构造之间的对应关系。

(4)影像单元特征标志与地质体的关系。

(5)了解区域矿产概况,初步掌握矿产种类,矿源场类型,主要成矿类型和矿化标志。

(一)踏勘路线布置原则

野外地质踏勘方法采用影像单元-剖面法。踏勘路线及实测剖面线布置应遵循总体控制、重点突出的原则,具体要求为:

(1)剖面选择要求层序完整,露头连续,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岩性组合和厚度都在区内有代表性的地段。

(2)剖面线位置尽量选择影像单元种类齐全的地区。当受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可采取分段选线,以达到总体控制。

(3)踏勘路线选择仍以控制所有影像单元为佳。

(4)路线可以不连续,但影像单元不能遗漏。对标志特征明显,延伸稳定的影像单元,必须单独安排一条控制路线,查明其地质特征。

(二)实测主干剖面的测制

实测主干剖面的测制之目的是通过剖面测量、分析研究,以了解各影像单元的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特征、变质类型及各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填图单元,为遥感初步解译的地质图编制服务。因其填图单位构成的复杂性,不同剖面的测制要点不尽相同。

1.沉积地层剖面测量

(1)分层。实测主干剖面以“层”作为基本描述单位。它可以是单一岩石层,也可是岩石复合层,内部基本连续,与上下相邻层宏观可分,影像特征基本一致。垂向上岩性和任何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但要求分层一定要与影像标志相吻合,保持影像与岩性的一致。

(2)岩性。分层的岩性,可用颜色、结构、成分综合命名方式予以概括。尤其是颜色,除描述新鲜面之外,风化面颜色也很重要,对影像岩石单元标志意义较大。结构描述应注意不同岩性的差别和变化,这样对分析岩性形成的环境、成因有利。

(3)沉积-成岩构造观察。注意层的形态、层理类型、单层厚度,各种交错层理、层顶面的波痕、冲蚀痕、干裂,层底面和各类印痕,印模等描述。

(4)化石。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不仅是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且还是沉积环境最灵敏的指示物。描述内容为化石门类组合特征、个体形态、保存状况,分析状态与岩性及沉积构造的关系,排列的优选方位。

(5)正常层序的识别和接触关系。识别岩层的顶、底方位是确定其新老顺序的关键。而许多沉积构造能够指示岩层的原始顶、底方向。如斜层理、冲蚀痕、干裂、遗迹化石等。

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可分为连续沉积、不连续沉积。对连续沉积的岩层,要注意岩性如何渐变过渡;不连续的沉积界面,应注意其形态,包括平整的,起伏的,有印痕或印模等,上、下岩层是否交切,有无底砾岩或古风化壳,是否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化及变质现象,并查清不连续沉积原因。对于不整合,应注意在临近界面上下寻找地层时代的依据。

(6)样品采集和系统采样是剖面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采样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地质情况和需要来定。通常采集岩矿鉴定、岩石化学、同位素样品等。

(7)野外记录和作图

它包括丈量记录和剖面描述部分。丈量记录包括导线号、长度、方位、坡度角等。剖面描述包括厚度、岩性、结构构造、倾向、倾角(真倾角)、取样位置及编号等。

2.变质岩地层剖面测量

变质岩地层剖面测制一般应在填图单位确定之后实施。具本内容包括岩石类型、变形变质特征、特征矿物、变质结构、单元接触关系等观察描述及样品采集记录。

3.火山岩地层剖面测量

火山岩地层剖面测制应依据火山喷发作用特点,结合影像特征显示,按火山盆地或火山机构分别布置实测剖面线。剖面测制要点为岩石类型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旋回特征及样品采集等。

4.剖面测制资料分析整理

主要根据不同影像单元剖面测制结果分析整理,建立填图单位,确定不同填图单位的影像标志及划分依据,为编制遥感初步解译地质图服务。

9. 野外调查与采样

水文地球化学法是建立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的找矿方法。因此,必须对调查区地质与第四系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下水露头、地表植被、油气苗、环境污染以及与地下水作用有关的自然地质现象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野外采样是水文地球化学找油工作的重要内容,采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地质成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取统一采样层位

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随机性比较强,一方面它随着地下水的流向,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发生规律性的区域变化;另一方面受地形、地貌、气候、岩性、地表水渗入等诸因素的影响发生局部性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时代的含水层内沿着各自的演变方向进行着,同时地下水的循环系统不尽一致,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亦不相同,因此,时代不同的含水层,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和区别。水文地球化学找油是根据区域上相对比较而存在的异常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的,如果所取水样本身的可比性很差,势必给地质解释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使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失真。因此,要求所取得的水样必须是区域上可以对比的同一流体系统内的地下水。这就是说,要选取同一地质时代的取样层位作为主要研究目的层,获得同一地球化学背景下的样品,使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2.缩短采样时间

前已述及,地下水化学成分、水位、水量等均随季节变化,为消除气候和季节诸因素的影响,应尽量缩短野外调查时间,选取当地最佳取样季节(一般在地下水的枯水期)集中采取样品,提高样品的可靠程度。如果调查区的面积较大,水文地球化学测量要跨年度进行,采取水样的季节必须前后一致。

3.取样注意事项

在采样现场要认真清洗取样瓶:为防止水中有机组分发生化学变化,应在采样后立即进行萃取;所用萃取试剂,必须预先进行处理;特殊分析项目要填加固定剂;现场分析项目如pH、Eh值等,应尽快测试;要采取经常循环或抽水后地下水位恢复正常的、新鲜水样。

4.野外基地样品分析与处理

为保证分析质量,应在采样的当日将样品送至在野外临时设置的分析基地。水中常量组分(K++Na+,Ca2+,Mg2+,Cl-

)应尽快(在12~72小时内)分析。水中可溶气态烃应在24小时内进行脱气,并保存在盛有饱和盐水的瓶中。其他分析项目的样品(如有机组分、微量元素等)要及时运回化验室进行分析测试。

根据野外调查获得的第一手实际资料和现有分析资料所发现的水化学异常,需要进行检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重复取样或加密取样,进一步验证异常的可靠性、稳定性及重现性。如发现异常不吻合,需要查明和分析原因。

10. 地质标本的采集方法

许多地质现象在野外难以进行详细地描述,需要用实物进行说明,因此在野外观察露头时常常需要采集标本和样品,以便在室内进行进一步分析、补充说明、研究剖面或进行地层对比。地质标本包括矿物、岩石、构造等,采集种类有岩石矿物陈列标本、岩石矿物鉴定标本(岩石薄片鉴定标本、矿物光片鉴定标本)、有用矿产标本、光谱分析样品、同位素年龄样品等。在野外,应对所见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矿物、构造等标本进行采集。

采集标本应根据用途进行采集,在地质野外实习中,采集标本需要采集新鲜部分(特殊用途的除外)。采集标本的目的要明确,明确采集此标本是说明、描述什么用的;要具有代表性和系统性,采集的标本要典型,特征要明显,能说明情况和问题,并且所采集的标本要系统;采集标本的规格要符合要求,如:岩矿鉴定标本要以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薄片、光片的需要为原则,一般的规格为2cm×5cm×8cm;岩石标本的规格通常为3cm×6cm×9cm;供陈列用的标本规格应为4cm×8cm×12cm,而且标本上必须有新鲜面,条件许可时可保留一部分风化面。矿物的标本大小不限,可根据其形态决定采集的规格,尽量保持晶形的完整,采集矿物含量较多的部分,以能反映矿物的特征为目的。

岩石薄片鉴定标本应该按岩层层序系统采集,对在不同构造带上的构造岩应采集各类构造岩标本,在实习中发现的具有地质意义、值得研究的岩石和矿物,也可采集薄片标本。矿石光片鉴定标本选择有代表性的矿石,能够反映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共生组合、矿脉穿插期次、矿石与围岩的关系等。

光谱分析样品要求岩石和矿石新鲜,质量大于200g,通常采用捡块法。采集岩矿光谱分析样品一般是为了研究岩石和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

标本采集后,编号整理,写好标签,记录采集的地层部位,标于野外手图上。标本采集后,要及时对其进行编号整理,其步骤如下:

首先,要对标本编号。标本的号码和观测点的号码,在野外应该编写清楚。如果从一个露头中采集多块标本,应按上下层序详细编号。标本号应与记录簿、地质图、野外手图上的号码一致。标本号码应用油漆或黑墨水标记,并立即填写标本签(表7-1)。

表7-1 标本签

然后,将已编号的标本和标签一起包装并装箱。最后,还需将标本登记在标本记录簿上(表7-2)。

表7-2 野外地质地貌标本采集登记簿

标本采集后要进行包装,以便运输和保管。包装时,标签与标本一起包装,特殊的或易磨损的标本用棉花或软纸包裹,易脱水或易潮解的标本密封包装,并在标本装箱时附标本清单。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