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工作的分类包括哪些

地质工作的分类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3-09 02:25:35

Ⅰ 简述常见地质构造的分类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

(1)地质工作的分类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

其特点是:

(1)贵州的地质构造属板内构造,构造的主体为薄皮构造。

(2)变形不十分强烈,在贵州发育最完整、最广泛的构造样式是侏罗山式褶皱带。都匀运动:原地矿部第八普查大队(1980)命名,系指发生在贵州中部及南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初之间的一次地壳运动。

该运动的表现是:在毕节-遵义-湄潭-铜仁连线与贵阳-施秉联线之间的贵州中部地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中上部,下志留统中上部与下伏奥陶系不同层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区如贵阳乌当附近可见到志留系底部的砾岩层或含砾粘土岩嵌覆于呈数米起伏的间断面上。

Ⅱ 地质工作的分类

国家地质工作的概念有两种基本的理解,一种是国土的概念,即在本国国土上开展的所有地质工作统统归为国家地质工作;另外一种是投资的概念,即由国家出资开展的地质工作称为国家地质工作。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地质工作的概念是上述两种基本概念的混合,几乎所有的地质工作都可称为国家地质工作,因为所有地质工作的投资覆盖了所有的行业、区域和领域,包罗万象的地质工作全部纳入在国家财政的计划之中。在国家地质工作的大概念和大前提下,按照工作的性质、专业、领域、阶段再进行分类和分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地质工作的概念和内容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地质工作作为社会化分工的一类基础性质的经济工作,逐渐上升为国民经济成分构成中的类别。根据工作的性质、目的和资金来源,把所有地质工作分为公益地质工作和商业地质工作两大类别,由政府出资的公益地质工作属于国家地质工作。

一、按资金来源的性质划分

1.公益地质工作

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预算,少量来自于企业及个人的捐助,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成果资料无偿提供社会使用。如基础性的地质工作、地学知识的科学普及和战略性矿产勘查等地质工作均属于公益地质工作。在企业和个人捐助所占数额极少的情况下,公益地质工作是国家地质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2.商业地质工作

也可以称为经济地质工作,以盈利为最终目的所开展的地质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属于企业的投资行为。以矿产资源勘查为例,普查程度以上阶段的地质工作均属于商业地质工作,靠市场手段调节,用企业方式运营。

公益地质工作与商业地质工作的分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地质工作的基本划分。在两分的基础上,将会逐步形成与两类地质工作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组织体系。在这一分离过程中,地质工作的主体是商业地质工作,具有典型的市场经济性质和企业行为特征;国家投入基本的公益地质工作,为商业地质工作提供基础的资料保障,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二、按地质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划分

按地质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地质工作可以划分为地质调查、地质勘查、地学研究三类。

1.地质调查

属于基础性的地质工作。对某一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地质观察和地质填图是地质调查的主要方法,辅助样品分析、遥感解译等手段对区域的地层、构造、岩石等基本地质内容进行写实性的描述,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填图过程中,可以根据用途有所侧重地详细调查某个方面的地质情况,如岩石的稳定性、矿化情况、地层的结构等。

2.地质勘查

属于生产性的地质工作。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以提供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基地和工程建设的地质资料为目的,在一定的地区内,运用一定的工程手段,查明并评价矿产资源的赋存情况和地壳的稳定性。

地质勘查通常由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阶段构成,每一个阶段都有严格的工作规范,从普查到勘探形成地质勘查的整个过程。经过勘探所取得的矿产的储量和评价,可以作为工业建矿开采的地质依据。地质勘查并不总是从普查到勘探经过所有阶段,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工作目的的需要,地质勘查可能仅仅进行其中的某一个阶段。

3.地学研究

属于研究性质的地质工作。包括地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主要是利用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查取得的地质资料,进行野外重点路线观测、室内深入研究和高精度测试,认识地质规律,创新地质理论,为地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

三、按地质工作阶段划分

按地质工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工作原则,地质工作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形成独立的一类地质工作。

1.区域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地质工作的总体部署。

地质区域规划属于地质工作战略部署研究的成果范畴,是在一定的区域开展地质工作之前需要切实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规划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是确定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内容、顺序和步骤。

2.地质填图

在实地观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或在航空像片地质解译并结合地面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尺,将各种地质体及地质现象填绘于地理底图之上而构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它是地质调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是研究工作地区地质和矿产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

3.地质普查

又称普查找矿,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预测矿床产出的可能性,综合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找矿方法,在有利的地段进行找矿,并对发现的矿点或矿床进行初步的研究,就其地质和经济意义作出评价,阐明工作地区的矿产远景,为进一步的矿产普查或布置矿床勘探工作提供资料依据。

根据工作的详细程度,地质普查可细分为初步普查和详细普查两个阶段。

初步普查是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在认为可能找到预期矿产的地区内所进行的矿产普查工作。一般用较小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及其他找矿方法在圈定范围内进行。主要任务是初步查明工作地区内的地质构造和矿床生成的条件,并对发现的矿点和其他显示矿产存在的线索进行初步检查,作出初步评价,进而圈出最有成矿远景的地段,为进一步的矿产普查提供资料。

详细普查是在初步普查的基础上,用较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及其他方法,在较小范围内进行。主要任务是比较详细地查明工作地区内的地质构造和矿产特征,对已知和新发现的矿点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作出远景评价,并为进一步的矿床勘探指出方向,提供地质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资料。

4.地质勘探

在矿产普查的基础上或在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为查明一个矿床的工业价值或保证矿山的顺利建设和生产,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和其他必需工作的总和。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是要进一步查明矿床(体)的质量和数量,了解开采的技术条件,提出矿山建设设计或矿山生产所需的矿产储量、地质和技术经济资料。

一个矿床,从发现并初步确定其工业价值直至开采完毕,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勘探研究工作。为了提高勘探工作及矿山生产建设的成效,避免在地质依据不足或任务不明的情况下进行盲目的勘探、建设或开采所造成的损失,必须依据地质条件、矿床的研究和控制程度,以及技术服务的方法手段等,将地质勘探分为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和开发勘探3个阶段。

四、按服务领域划分

根据应用领域和服务对象,地质工作可以有很多的分类。如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为大型工程项目提供岩石稳定性依据的工程地质调查评价、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依据的生态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为政府经济规划提供依据的综合地质调查评价等。下面列出几类经常遇到的主要的地质工作。

1.矿产地质工作

以寻找并评价对人类有益的地质体和地壳物质为目的所进行的地质工作。这些物质包括燃料、金属、非金属和水。也有人把矿产地质工作认为是经济地质工作。

2.农业地质工作

为农作物种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区域规划提供地质方面基础资料服务的地质工作。目前以多元素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为主。

3.城市地质工作

为城市规划和城镇化建设提供服务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包括在地下水、地面沉降、地壳稳定性、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等诸多因素的方面,查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城市环境容量、区域稳定性和工程地质安全等重大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废物处理、环境保护和减灾防害提供服务,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地质工作根据应用领域划分的类别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出。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应用地质工作的显著特点是有明确的服务部门和对象,其工作的内容就是应用领域的真实需求。这种需求是具体的,由需方提出并与供方以一定的书面形式确定下来,而不是由供方凭想象或经过综合分析推测出来。

五、按矿种划分

寻找和探求矿产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矿物原料的需求,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矿物原料产出于不同的地质单元或地质体,受不同的地质规律控制,需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开展地质工作,因此,不同的矿种往往有自己独立的地质工作,主要有以下分类:

1.油气地质工作

对已有油气显示,或尚未发现油气显示但根据油气地质理论预测可能赋存油气的地区所进行的油气资源综合地质调查。一般按7个步骤进行:

(1)指出油区;

(2)选定油区;

(3)开展地球物理勘探;

(4)进行地质钻探;

(5)预测油田;

(6)圈定油田;

(7)评价油田。

普查、勘探和开采是油气地质的主要工作。

2.煤田地质工作

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和认识,预测、发现、评价和开采煤炭资源的地质工作。煤田地质工作可以划分为煤田预测、煤田普查、煤田勘探等工作阶段,煤田建设和开采阶段也需要地质工作的配合。

3.核工业地质工作

以调查和评价核原料为目的的地质工作。

4.非金属地质工作

以调查评价化工、建材等非金属原材料为目的的地质工作。

5.金属地质工作

以调查和评价金属材料为目的的地质工作。

6.水文地质工作

以调查和评价地下水资源为目的的地质工作。

六、按国土地理地貌范围划分

1.陆地地质工作

在大陆陆地范围内开展的所有地质工作。

2.海洋地质工作

在海洋范围内开展的所有地质工作。

3.行星地质工作

在宇宙范围内对包括月球在内的可探测的行星所开展的地质工作。

七、按专业划分

按照地质科学的学科构成,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石等传统地质的分支专业,都可以作为独立的地质工作开展调查或研究。大学和专门的研究机构所从事的地质研究工作多数按专业进行分类。主要的有以下几类:

1.地层学研究

属于地质学的基础学科,是地史学的基础理论,是研究成层岩石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分布的地质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地层的层序、时代和地理分布,地层的分类、地层对比以及各种岩石之间的相互关系。地层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古生物学研究

是研究地史时期中的生物及其进化的科学,即根据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分布、进化关系等。古生物学研究对于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地层的地质年代、普查勘探各种沉积矿床等具有重要意义。古生物学研究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构造学研究

属于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为地壳中岩石的构造形象、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地质构造研究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4.岩石学研究

属于地质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变历史和演变关系。从成因的角度,岩石学可以分为火成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和变质岩岩石学等。岩石学研究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八、按方法手段划分

开展地质工作需要使用许多技术方法和工程手段,它们也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有:

1.地球物理勘探

简称物探,就是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地质问题的方法。它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和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的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赋存情况。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和航空遥感等。

2.地球化学勘查

简称化探,是系统地按不同比例尺与规模研究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同位素及其化学特征空间变化的活动。在地质工作中,地球化学勘查是一项重要的手段,除了应用于地质找矿外,还为基础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3.实验测试

实验测试技术是地质工作者的眼睛,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手段。野外采集的标本、样品,都需要在实验室进行鉴定或测试,获得显微镜下的观察或数据,对地质体的类别、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成因进行定量分析。地质工作经常运用的实验测试手段有:岩矿鉴定、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和岩石力学分析,其中的岩矿鉴定与化学分析是地质工作的常规技术手段。

4.探矿工程

亦称勘探技术,一般泛指地质勘探工作中有关的工程技术,凡是为了完成地质勘探而必须进行的如钻探、坑探、井探、槽探以及配套的交通运输、动力配备等,均属于探矿工程。其中,钻探、坑探是主要的工程手段。

应该说,上述地质工作的各种分类均可以单独形成地质项目,并以项目形式进行组织、实施和管理。有的为了一个单纯的目的,形成一个独立的项目,用一种简单的组织形式在短期内就可以完成,如一项小的专题研究项目;有的则为了实现一个长期计划或规划目标而形成由众多项目组成的项目组、项目群或项目树(项目体系),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一个完善的机构来组织实施,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就是这样的一类项目。无论地质工作怎么分类,在将地质工作规划设计形成地质项目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地质规律、地质工作规律和经济规律,还要符合项目的内在要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地质工作实行公益地质工作和商业地质工作两分法,而公益地质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学、公正的地学数据和地质评价。

(2)无论公益地质工作还是商业地质工作,均应遵循地质工作规律来设置地质项目。项目的形成与设置必须符合地质工作的规律要求。

(3)所有应用地质项目,均应有项目成果应用领域和部门提供的真实需求。

Ⅲ 地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啊

1、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是由地球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如弯曲、错断等)的机械运动。

2、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太阳热辐射引起,主要发生在地壳的表层。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进行: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固结成岩。

3、人为地质作用:例如,采矿特别是露天开采穆动大量岩体会引起地表变形、崩塌和滑坡;人类在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时因岩土层疏干排水会造成地面沉降等。

(3)地质工作的分类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地质作用可能产生的灾害: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作用

Ⅳ 地质分类有哪些地质分为什么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

(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4)地质工作的分类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地质的研究对象:

1、矿物和岩石

在地球的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为氧(30%)、硅(15%)、镁(13%)等。如果按地壳中所含元素计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为硅(28%)、铝(8%)、铁(6%)、镁(4%)等。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为单质,它们的天然存在形式即为矿物。

2、地层和古生物

地层是以成层的岩石为主体,随时间推移而在地表低凹处形成的构造,是地质历史的重要纪录。狭义的地层专指已固结的成层的岩石,有时也包括尚未固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

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岩体,在形成过程及形成以后,都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有的大体上保持了形成时的原始状态,有的则产生了形变。它们具有复杂的空间组合形态,即各种地质构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

Ⅳ 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地质工作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主要是地壳),研究探索它的现状、形成和演变规律,科学利用各类地质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泛的基础信息支撑。地质工作的产品、需求以及产业属性等存在明显的特点和规律,地质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必须遵循地质工作规律。

一、地质工作的产品与服务

(一)地质产品经济属性及其提供方式

地质工作能够提供多种产品,主要包括:各类地质图件、地学数据库、地质勘查报告、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知识形态的产品,系列综合出版物和专题报告等。其中,矿产勘查报告具有信息产品的特点,且以实物(矿产资源储量)为载体,信息的价值取决于其载体的价值大小。

运用公共产品理论,结合地质工作的产品特点,可以将地质工作产品分为公共地质产品、准公共地质产品和非公共地质产品。区域性地质调查目的是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基础地质信息,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属于纯公共地质产品;区域性矿产资源调查目的是提供后备勘查基地,产品可以部分地具有竞争性或排他性,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预查,及程度更高、且设置了矿权的矿产勘查产品,是非公共地质产品(表1)。一般面上的,为提供后备勘查基地的地质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一旦设置了探矿权,地质产品就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矿权的设置是区分矿产地质产品性质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到区域矿产资源调查,再到预查、普查、详查、勘探,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增加,产品性质也从纯公共地质产品,到准公共地质产品,再到非公共地质产品发生转变。地质工作的风险性决定了地质产品有可能从非公共产品转化为准公共产品。由于矿产勘查具有高风险性,探矿权人经过勘探投入,放弃了经证明没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地的矿权,非公共地质产品又转化为准公共地质产品。

表1 地质工作的产品性质

目前,随着私人对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的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有了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种基本方式。提供方式的选择首先应该符合效率要求。公共产品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私人产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配置。纯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提供,这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私人产品由市场提供,市场对提供公共产品是失灵的。准公共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公共产品可以由政府直接组织生产,即所谓公共生产;也可以由私人生产,政府来购买。究竟采用何种方式生产,取决于如何更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二)公共地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完整的公共地质产品生产过程,包括产品的生产阶段、扩散与提供服务阶段和应用阶段。各阶段彼此传递需求信息。公共地质产品的生产包括原创性生产,情报资料的获得与综合,成果的深加工等。原创性生产即通过地质调查活动,生产出可供利用的地质调查产品;情报资料的获得与综合是通过资料收集综合获得地质调查成果,这也是地质调查成果的一个重要来源。公共地质产品的扩散与服务是公共地质产品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扩散和服务途径包括:资料馆藏服务、年报、网站、成果发布会、报纸杂志、专报材料、年度报告等。公共地质产品的用户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公共地质产品通过生产、扩散与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的需求又可逆向传递给产品生产者,再进行新的产品生产,这样构成公共地质产品的生产与使用循环。

在计划经济时期,公共地质产品和非公共地质产品不分,完全由国家提供,所以,当时有人说地质工作游离于经济之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公共地质产品需要政府提供;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要分开运行。矿业权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使得矿产勘查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受到法律保护,这为公共地质产品和非公共地质产品运行分开提供了制度依据。

公共地质产品应当采用公共生产的方式,也就是说必须有一支专门的、一定规模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才能高效率、可持续地提供公共地质产品和服务。公益性地质工作是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超前性工作,向社会提供地学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久性支撑,是集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科研与调查为一体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工程。公共地质产品的生产,需要依靠系统的野外实地调查及各种先进的方法手段,获得对地质作用、过程和演化的认识。这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是对客观地质现象及其演化规律不断认识的过程,需要大量数据和知识的积累。因此,必须有固定的机构和地质调查人员进行长期持续的工作经验积累,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地质工作发展的经验。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国家地质工作发展的历史看,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各国均保留有国家专门的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地调机构)。大多数国家地调机构是联邦政府部委的直属机构,虽然所属的部门不同,但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其性质和定位具有相似性。如美国地调局一直保持着近1万人的地质调查队伍,并在全国设置了约200个办事处;除了联邦地调局外,各州都有自己的地调局,分属自然资源部门。加拿大国家地调局最近几年职工数量变化比较大,1995年拥有职工近1000人,1999年有600多人;此外,各省尚有自己独立的地调局,合计有职工近1000人。澳大利亚地调局在1994~1995年拥有职工520人,1999~2000年为400人;此外,各州有独立的地调局。

由此可见,公益性地质工作作为相对独立的公共事业,其工作内容由国家需要决定,经费来自政府财政资金,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必须有一支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长期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非公共地质产品由市场提供。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国家财政资金可以投入非公共地质产品,但这种投入是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其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市场提供非公共地质产品,而不是代替市场提供非公共地质产品。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必须分开运行,有机结合。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机结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部署上,尤其是对于准公共地质产品的生产,要尽可能弥补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不足,促使二者的有机结合;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三是要发挥好地勘基金的引导作用。

二、地质工作的需求特点

(一)地质工作存在常态需求和非常态需求

所谓“常态需求”是指这种需求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是稳定增长,但不会有大的波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服务于政府的管理职能,只要管理职能存在,这种需求就存在;同时它也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并提供广大公众日常所需要的地质信息,如同天气预报的信息一样,也是某些生产、生活不可离开的常态需求。因此,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有经常性投入。

“非常态需求”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目标而产生的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一旦目标实现,这种需求就终止。非常态需求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过去的常态需求欠账太多,长期积累形成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于是被迫通过设立国家专项来解决,从而具有了非常态的解决方式,国家重大专项“海保工程”就属于这类例子;二是由于经济、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产生的某些重要的新需求,也需设立国家专项来解决,青藏高原专项就是在西部大开发、找矿大突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等多种新出现的因素的综合推动下产生的。战略性矿产勘查也是非常态需求的例子,是在我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为了实现宏观目标,采取国家财政投入矿产勘查,通过降低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可以认为是“非常态需求”。非常态需求具有阶段性、应急性特点,完成了专项,解决了问题,其需求就已满足。

(二)不同类型地质工作对管理的要求

国家地质工作需求类型见表2。其中,常态工作又包括:调查性、综合性和服务性工作。调查性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环境地质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海洋地质调查、物化遥调查等。综合性地质工作包括:地质科学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境外地质工作与信息综合等。非常态工作包括:阶段性和应急性工作。如战略性矿产勘查、危机矿山找矿、应急性地质灾害调查等。

表2 国家地质工作需求类型表

常态地质工作是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基本任务,也就是说以常态地质工作的规模和结构,作为建设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主要依据。对于常态地质工作中的调查、研究性工作,应建立一定规模的、人才梯队合理、业务相对齐全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即实体队伍,推进调查与研究相结合。同时,应建立常态的经费和项目保障机制。要有长期规划、连续计划和相对稳定的项目和经常性经费支持。

非常态地质工作大部分是商业性地质工作,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完成。其中,需要国家财政出资的非常态地质工作,如战略性矿产勘查等,应建立应急性机制,通过设立国家专项完成;以组织实施为主;可建立由部分精干技术为支撑、以组织管理为主的精干队伍,即非实体队伍。

三、地质工作的产业属性

地质工作分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公益性地质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商业性地质工作具有产业依附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一)公益性地质工作是独立性的公共服务事业

公益性地质工作,一般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地质调查机构进行,其投入属国家计划性质。工作费用由公共财政提供,实行预算、决算管理,形成的成果,无偿提供给全社会使用。因此,公益性地质工作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共服务事业。由此可见,公益性地质工作具有独立性,在国内外的产业分类中,都有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一席之地。认识这种独立性,对建立地质工作体制,理顺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关系以及地质工作的计划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商业性地质工作具有产业依附性

商业性地质工作依附于各种主产业,在所服务的主产业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商业性地质工作为其主产业提供市场有偿服务。目前形成的产业主要有:依附于矿业的矿产勘查业,依附于建筑业的工程勘察施工业,依附于环保产业的地质环境治理产业;正在形成的产业有依附于旅游业的地质旅游资源勘查与保护产业,依附于农业的农业地质调查等(图1)。地质工作的产业依附性反过来反映了不同主产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和依赖性,是地质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商业性地质工作,正是在这种依赖性和依附性的相互作用下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中每一种产业,只要它对地质工作产生了需求和依赖,都有可能发展成一个新的应用地质分支。一些新的应用地质分支如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医学地质等也正在发展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质工作将延伸到更多的产业。

图1 地质工作产业体系示意图

独立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与依附于各种主产业的商业性地质工作,构成了地质工作的产业体系。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有着很高的产业关联度。由于商业性地质工作具有产业依附性,国民经济各个层次的产业都可能对商业性地质工作产生需求,商业性地质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说,地质工作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三)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在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的过程中,要强调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机结合问题。这关系到如何有效地实现我国地质工作的重大突破,缓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约束的大问题。市场经济具有开放、竞争、高效率和分工协作的特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可以在市场中大有作为。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有些工作需要公益性队伍承担,如在矿产勘查的普查、详查和勘探阶段,甚至矿床开采阶段,都需要一些配套的基础地质工作和地质科研工作。需要多少,是由客观地质规律决定的;需要谁来干,是由竞争决定的,目的是为了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矿产勘查信息。同样,在公益性地质工作中,有些工作也需要公司、企业的介入,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由此可见,只有实现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至于承担工作后的产权关系、利益分配等问题,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有其基本的制度和政策规定。

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机结合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部署上,尤其是对于准公共地质产品的生产,要弥补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不足,促使二者有机结合;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三是要发挥好地勘基金的引导作用。实践证明,不少矿点和重要矿床是在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发现或发现重大线索的。在勘查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企业、勘查单位和找矿者个人的利益关系,优化配置各种勘查要素,实现优势互补。

四、地质工作的其他特点

(一)探索性和生产性

地质工作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客观地质体,因此具有未知性。地质工作在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是认识地球的过程。因此地质工作一方面要对未知的地质客体、地质规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另一方面还要把已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因此,在地质工作中应注意它所承担的科研性和生产性双重任务,采取不同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分别对待。

(二)地域性

矿产的形成具有空间的规定性,什么矿,在什么样地质条件下生成,进而在什么地区生成,是严格受成矿规律控制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一点对矿产地质工作的开展具有严格的规定。加强地质工作,不能像开工厂、开商店那样,主观可以选定,而是必须服从地质规律、服从地质工作规律。

(三)地质工作阶段性和长周期性

地质勘查工作是地质工作者利用成矿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手段与方法,对客观地质情况和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它不仅需要较长的工作过程,而且也需要按照不同的工作程度和要求来划分不同的工作阶段,这就是地质勘查工作的阶段性。为了加强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统一管理,缩短勘查周期,使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与矿山基本建设程序紧密衔接,《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划分的暂行规定》将我国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地质勘查周期是地质工作程序中从预查、普查、详查到勘探的全过程。不同矿床,受各种不同的自然地质、地理因素影响和制约,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地质条件。由于找矿勘探活动是探索复杂地质体的艰苦过程,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这一周期长短受科技发展水平、地质勘查的技术装备和人员素质、找矿难度,以及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勘查技术条件等影响。根据统计,地质勘查的工作周期,一般都要在5~10年,甚至更长。

(四)地质工作具有高风险性

由于各种矿产资源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矿产地质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不确定因素很多,而且千差万别,致使地质工作投入的劳动与取得的地质成果没有确定的比例,造成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矿产地质工作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这种风险,主要发生在预查、普查阶段,所以一般社会资金都不愿意向高风险阶段矿产勘查投入,金融机构不愿意向高风险矿产勘查阶段放贷。

(五)地质工作超前性和效益后续性

地质工作是以自然界的地质客体为工作对象,客观上受各种自然地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各个矿种和具体矿床之间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而且受社会需求、找矿勘查条件和难度、外部经济、地理、建设条件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地质工作必须具有超前性,需要提前一个5年、一个10年去开展。这种超前性,在矿产资源勘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一个大型矿产地,从发现、肯定到勘探完毕,少则5年,多则10年乃至10年以上;勘探完成了还要进行基建,又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矿产开发,没有必要的提前量,必然影响到整个矿业的发展。同时这种“超前性”形成的地质工作成果若不被后续产业所利用,本身无法全面地进行成果的效益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地质工作成果的效益,必须由后续相关产业效益来体现。因此,衡量地质工作效益,不但要评价地质工作本身的经济效益,尤其要从国民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考虑和评价地质成果所产生的后续效益。

(六)矿产勘查难度递增性

矿产勘查难度,是指矿产勘查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运用各种找矿方法或勘探手段,找到并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矿床的难易程度。由于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易于发现和开采的矿床日益减少,勘查难度随时序递增,直接影响到勘查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变化,造成勘查效果下降,成本明显提高。

(七)地质信息和知识的积累性与连续性

地质工作在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地质工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获取新的地质信息和知识,地质工作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就是地质信息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连续积累过程,每一个有效的地质信息都将成为后续地质工作和研究的基础。

Ⅵ 地质工作类别代码

11 区域抄地质调查,12 区域矿产调查,13 区域物化探调查,14 区域水工环调查,15 城市地质调查,16 区域农业地质调查,19 其他专项区调,21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22 海岸带地质矿产调查,23 大陆架地质矿产调查,25 极地地质调查,29 其他海洋地质调查,30 矿产勘查,41 水文地质勘查,42 水文地质勘查,43 环境(灾害)地质勘查,44 天然地震地质调查,52 化探,54 物化探异常查证,60 地质科学研究,90 其他。

Ⅶ 地质分类有哪些

构造地质学
岩石学
地球古生物学
地球化学
第四纪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Ⅷ 地质分类有哪些 地质分为什么类型

构造地质学
岩石学
地球古生物学
地球化学
第四纪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Ⅸ 地质的种类有哪些

要详细说的有很多,可以上网查查

Ⅹ 按照地质工作类型分类

所有实物地来质资料都是在地自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但不同类型地质工作的目的、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工作方式不同,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就有所不同,其代表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一定差别。按地质工作类型划分实物地质资料,有利于跟踪地质工作的部署和进展,及时了解各类实物地质资料产生的情况,便于指导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及采集工作。

实物地质资料工作类型的分类较复杂,依据不同分类依据,结果差别很大,本书依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附件2对地质工作的分类,将地质工作分为5类: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海洋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

1)区域地质调查主要产生标本、光(薄)片,极少数布置钻探工程。区域地球化学勘探项目主要产生副样,区域地球物理勘探项目主要产生物性标本。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主要产生钻孔岩心(屑),同时产生少量标本、光(薄)片、化探副样。固体矿产勘查产生的副样分两种:①钻探、槽探等工程所采样品的岩矿副样;②矿产勘查前期形成的化探副样(水系沉积物、土壤等)。

3)海洋地质调查产生钻孔岩心(屑)、柱状样、深海拖样、揭片等。

4)水工环地质勘查主要产生岩心和岩屑。

5)地质科学研究主要产生各种标本、岩心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