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水文地质测绘的底图有什么要求

水文地质测绘的底图有什么要求

发布时间: 2021-03-09 02:23:12

⑴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与野外踏勘

主要工作内容为:①收集与研究工作区已有的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初步认识,了解其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测绘工作;②凡是有航、卫片的地区,必须充分利用,认真判读和解译;③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野外踏勘;④做好有关地质、器件等方面的准备。

(二)研究或实测控制性(代表性)剖面

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应首先从研究或实测控制性(代表性)剖面开始。其目的是查明区内各类岩层的层序、岩性、结构、构造及岩相特点,裂隙岩溶发育特征、厚度及接触关系,确定标志层或层组,研究各类岩石的含水性和其他水文地质特征。

剖面应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段上,沿地层倾向方向布置,要在现场进行草图的测绘,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补作,按要求采取地层、构造、化石等标本和水、土、岩样等样品,以供分析鉴定之用。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最好能多测1~2条剖面,以便于对比。如控制剖面上的某些关键部位掩盖不清,还应进行一定量的剥离或坑探工作。

(三)布置野外观测线、观测点

1.观测线的布置原则

按照用最短的路线观测到最多内容的原则,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观测线,并尽可能多的穿越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暗河出口等)和人工露头(井、孔等)以及关键性的水文地质地段。实际工作中,观测线的布置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穿越法:即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工作区的地质界线、地质构造线、地貌单元、含水层走向的方向布置观测线。该种方法效率高,可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得最多的成果,在基岩区或中小比例尺测绘时多用该种方法。

(2)追索法:即沿着地质界线、地质构造线、地质单元界线、不良地质现象周界等进行布点追索(顺层追索)。该种方法可以详细查明地质界线和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但工作量较大。该种方法主要用于大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

(3)综合法(亦称均匀布点法,全面勘查法):即在工作区内,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布置观测线。例如,在松散层分布区,则垂直于现代河谷或平行地貌变化的最大方向布置观测线,并要求穿越分水岭,必要时可沿河谷追索,对新构造现象要认真研究;在山前倾斜平原区,则应沿山前至平原,从洪积扇顶至扇缘(或溢出带)布置,平行山体岩性变化显著的方向也应布置观测线;在露头较差的地段,有时可用全面勘查法,以寻找地层及地下水露头;在第四纪地层广泛分布的平原地区,基岩露头较少,可采用等间距均匀布点形成测绘网络,以达到面状控制的目的。

2.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观测点的布置要求既能控制全区,又能照顾到重点地段。通常,观测点应布置在具有地质、水文地质意义和有代表性的地段。通常,地质点可布置在地层界面,断裂带、褶皱变化剧烈部位、裂隙岩溶发育部位及各种接触带;地貌点布置在地形控制点、地貌成因类型控制点、各种地貌分界线,以及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点;水文地质点布置在泉、井、钻孔和地表水体处,主要的含水层或含水断裂带的露头处,地表水渗漏地段,水文地质界线上,以及布置在能反映地下水存在与活动的各种自然地理、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标志处,对已有取水和排水工程也要布置观测点。观测线、观测点的技术定额参见有关规范。例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见表2-1。

(四)进行必要的轻型勘探和抽水

轻型勘探就是使用轻便工具如洛阳铲、小螺纹钻、锥具等进行勘探。

图2-2 小螺纹钻(单位:cm)

(3)锥探:即用锥具向下冲入土中,凭感觉来探明疏松覆盖层厚度。探深可达10m以上。用它查明沼泽和软土厚度、黄土陷穴等最有效。

水文地质测绘中,除全面搜集区内现有的井孔及坑道(矿井)的资料外,还要求在测区进行一些轻型勘探和抽水。例如为取得被掩埋的地层、断层的确切位置,裂隙或岩溶的发育地段,揭露地下水露头等资料时,可布置一些坑、槽、浅钻或物探工作。为取得含水层的富水性资料,需布置一些机井抽水试验,为取得松散层厚度及被覆盖的基岩构造等,可布置一些物探工作。

(五)作好野外时期的内业工作和室内工作

野外测绘时期,每天都应把当日的野外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编录和整理,其内容主要包括:原始记录的整理、野外草图的清绘,泉、井、孔等资料的整理,水、土、岩样的编录登记,并逐步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野外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应当进行阶段性的系统整理,一旦发现问题或不足,应立即进行校核或补充工作。

此外,为避免测绘时期组与组之间或相邻图幅之间,对一些现象认识不一致或某些界线不衔接,要求各测绘组的调查范围深入邻区(组)内一定距离,并常与邻组进行野外现场接图。

室内工作的主要内容是:①认真、细致、系统的整理测绘资料,如发现有误或不足,还应进行补充工作;②完成实验室水、土、岩样分析、实验和鉴定及有关资料整理工作;③做好勘探、野外试验等资料的整编工作;④编制水文地质图件(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以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或图幅说明书)。通常把水文地质测绘成果纳入水文地质调查总的报告中。

传统的地质、水文地质填图一般在纸图上进行,由于野外用纸图的频繁使用,所填的地质图还必须进行清绘,然后再用水彩上色。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所填地质图缺少地质属性数据,另外还有修改困难、上色不均匀、效率低、不易保存及数据共享性差等缺点。而基于GPS、RS、GIS(简称“3 S”技术)的计算机辅助地质填图具有图形附带地质属性数据的特点,实现了传统地质图表达信息的彻底变革,同时还具有随时修改、高效、实现数据共享、易于保存和传输等优点。因此,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应尽量采用以“3S”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地质填图。

⑵ 水文地质测绘要求

2.2.4.1 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

(1)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项目”重点工作区为1∶万,其他工作区为1∶25万。

(2)水文地质测绘要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

2.2.4.2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布置要求

2.2.4.2.1 布置原则

用最短的路线观测到最多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

2.2.4.2.2 布置要求

(1)沿垂直岩层(岩体)和构造线走向。

(2)沿地貌形态变化显著方向。

(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

(4)沿含水层带走向。

2.2.4.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布置要求

2.2.4.3.1 布置原则

观测点应布置在地质、水文地质有意义的地点,不应平均布置。

2.2.4.3.2 布置要求

(1)地质点布置在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

(2)地貌点布置在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3)水文地质点布置在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2.2.4.4 水文地质测绘精度

水文地质测绘精度主要根据测绘比例尺的大小、区域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和地区研究程度来确定。各地区每百平方千米的观测路线长度和观测点数可参考表2.2.1确定。

表2.2.1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观测路线长度

注:(1)表中的地质、水文地质观测点数指复合性水文地质测绘的规定数。(2)未进行过水文地质测绘的地区,地质、水文地质观测点应为表中规定数的2倍。

2.2.4.5 遥感影像利用

2.2.4.5.1 进行水文地质测绘,要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

2.2.4.5.2 遥感影像资料的选用需符合下列要求:

(1)航片的比例尺与填图的比例尺接近。

(2)陆地卫星影像选用不同时间各个波段的1∶500000或1∶250000的黑白像片以及彩色合成或其他增强处理的图像。

(3)热红外图像的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2.2.4.5.3 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包括下列内容:

(1)检验判释标志。

(2)检验判释结果。

(3)检验外推结果。

(4)补充室内判释难以获得的资料。

2.2.4.5.4 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量每平方千米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要符合下列规定:

(1)地质观测点数为水文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数的30%~50%。

(2)水文地质观测点数为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数的70%~100%。

(3)观测路线长度为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长度的40%~60%。

⑶ 水文地质图怎么做

主要反映: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埋藏、水质、控制性点的图件。把上述4方面内容绘制在地质图的底图上即可。详细请教当地专家。

⑷ 水文地质现行规范有哪些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
14538-1993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回地质勘探规范
cjj
16-1988
城市供水答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tb
10049-2004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cjj/t
13-2013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
cecs
241-2008
工程建设水文地质勘察标准

⑸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和内容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是:①调查研究地层的空隙性及含水性,内确定调查区内的主要含水容层或含水带及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②查明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特征、水力联系等;③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④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⑤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⑥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⑦了解区内现有地下水供水、排水设施以及地下水开采情况。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为:①地质调查;②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③地下水露头的调查;④地表水体的调查;⑤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环境调查。

⑹ 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和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一项基础性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对地下水露头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地貌等现象的观测描述,分析鉴定,综合研究等环节,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来阐明区域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和赋存条件,并就涉及的专属性问题(如开采、疏干、盐碱化防治等)作出一般性评价。

因此,应遵循先测绘后勘探的勘察原则。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是:

(1)为各项经济建设远景规划,如工农业布局、城镇矿山建设、水利和交通工程的选位与选线、国防工程等提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2)为农田灌溉用水、工矿企业用水、城镇生活饮用水等提出找水方向和圈定水源地段;

(3)为地下热水和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化学找矿提供资料;

(4)为农田旱涝、盐碱化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与环境保护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5)为区域性小比例尺水文地质编图和科研以及专门性的勘探工作提供资料及设计依据。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是:

(1)查明勘探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的基本特征;

(2)确定各时代地层的岩石含水性质,地下水类型,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选择供水目的层,判明供水目的层与其他含水层间的关系;

(3)阐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地下水动态一般特征;

(4)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与区内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其开采条件;

(5)初步阐明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情况。

⑺ 水文地质图的分类

按图件的内容和性质以及服务对象,水文地质图可以分为以下5类:

(1)基础性图件:即反映调查区地下水形成自然背景的各类基础图件,如:地质图、构造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和地形等高程线图等。

(2)综合性图件:是反映区域地下水埋藏分布和水量、水质形成条件的图件,包括某些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件,如:区域性的综合水文地质图、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床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岩溶水文地质图及为水文地质计算服务的地下水概念模型图、地下水流系统及水资源分布图等等。

(3)单项地下水要素图件:仅反映地下水某项(有时几项)特征的图件,如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图、地下水化学类型图,地下水水质分区图或某些离子(化学特征)等值线图、地下水量或富水性等值线图、地下水模数以及地下水径流模数和开采模数等值线图、含水层厚度等值线图、含水层顶(底)板等高线图、含水层埋藏深度图等等。

(4)利用改造规划性图件:为结合生产实际需要而编制的图件,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分区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矿床疏干、堵水截流规划图等。

(5)预测与管理性图件:是为满足生产需要所编制的反映地下水水质、水量及环境地质的预测和管理方案的图件。如各种地下水水质预测与管理图、开采动态预测图、地下水水量预测与管理图、矿区突水预测图、环境地质变化预测及防治图等。

除上述各种水文地质图件外,在每个项目的成果图件中,尚应编制水文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的实际材料图,以及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图、水化学剖面和地下水剖面流网图。

⑻ 水文地质测绘观测点多少布置的行业规范

看比例尺,不同精度观测点密度不一样

⑼ 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主要是通过野外填图来完成。首先合理地布置观测路线,用来控制全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其次是正确地选择观测点,深入分析研究有代表性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现象,然后准确地填图,把每个观测点上的各种实际资料和测定的各种界线确切地标记在地形图上。

水文地质测绘一般是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的。当无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时,应在水文地质测绘的同时进行地质测绘。测绘的比例尺应与勘察阶段相适应。一般初勘采用1/5万~1/2.5万,详勘采用1/1万或更大的比例尺。

观测线路的布置应当是:沿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方向,以获得最佳效果。如山区,垂直地层、构造线走向,穿越补给区和排泄区,沿沟谷等地下水露头较多的地段;平原区,垂直现代河谷和古河道,沿地貌变化最大方向;山前,沿冲洪积扇轴方向穿越补给带和泄出带;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不明显的平原和沙漠地区,也可按网状平均布置。

观测点应当布置在:地质、地貌、地下水变化最大的或具代表性的地段。如地层、地貌界线,断层、裂隙密集带,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线,泉、井、钻孔、矿井、暗河出入口,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切地段,以及岩溶形态、滑坡、盐渍化、沼泽化等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的典型地段。

观测点的密度、观测路线的长度,应按规范“对不同比例尺测绘精度的要求”执行。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是以文字报告和图件表示的。基本图件应包括:实际资料图、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下水水化学图及综合水文地质图等。

整个水文地质测绘应划分为: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室内整理3个阶段,有序地进行。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分别是:设计、野外编录和成果编制。抓好各阶段的中心工作,是质量的保证。这一工作方法与思路也适用于整个水文地质勘察。

⑽ 什么是水文地质测绘,其内容有那些

hydrogeological survey 为了解 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以地面观察测绘为主野外工作。 其工作内容是按一定的回路线和观察点对地貌答、 地质和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在综合分析有观察、测绘、勘察和试验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测报告和 水文地质图。准备工作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已有的 地形底图和质图基础上进行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