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原则是什么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原则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3-08 05:14:37

『壹』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

项目预算是项目设计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质调查项目目标任务的资金保证,是衡量工作单位项目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项目预算是根据技术方案所确定的工作任务与技术要求,按照预算标准和预算编制要求,对地质调查项目经费进行的分配和使用作出的预先安排的经济方案。

项目预算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部门颁布的预算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地质调查项目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进行的组织、协调、监督与检查等管理活动。预算管理活动贯穿于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工作中的全过程。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的内容是指对项目预算的编制、审查、认定、执行、调整、监督检查和竣工决算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预算编制是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的起始点;预算执行是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最终体现项目预算的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决算是对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正确的决算可以全面反映预算执行的结果,是进行项目绩效考核和追踪问效的重要依据。

预算管理在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地质调查项目各项经济管理工作都是紧紧围绕着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而开展工作。预算管理是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的关键。

一、预算标准

预算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人、财、物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包括预算标准的名称、工作内容、施工条件划分依据、计量单位、技术指标与要求、施工条件、预算标准指标、注释和说明等。

2000年4月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颁布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该标准包括工程手段预算标准、地区调整系数、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预算标准、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预算标准、项目设计预算综合费率标准。其中,工程手段价格是预算标准的主体。

工程手段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实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预算标准。

地区调整系数:影响地区调整系数的因素很多,预算标准确定的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野外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地区调整系数适用范围是: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野外工程手段预算标准的调整以及其他地质工作中的野外工作,如矿点检查、地质勘查工作测量、地质编录、采样、岩心保管等工作要进行地区系数调整。其他地质工作中的综合研究报告编写及印刷出版工作等工作项目预算标准,均不适用本区调整系数。

调整工程手段预算标准的计算公式为: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1.预算标准的费用构成

预算标准的费用构成分为两大系列。一是地质调查工程系列,如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化探、探矿工程和其他地质工作等,按照“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规定的全成本费用项目制定;二是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按照“地矿部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费用项目分别制定了全成本和单位预算费用标准。

(1)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预算标准费用的构成

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预算标准均为全成本,即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和管理费三大部分(图5-1)。

图5-1 地质调查预算标准工作项目费用的构成

(2)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预算标准费用项目的构成

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预算标准费用构成分成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全成本,即人年预算标准中的合计数,如基础地质研究人年4.0万元,综合找矿研究人年4.1万元等;第二个层次是各单项费用预算标准,即劳务费、设备使用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业务费、公务费、其他费用和管理费用的预算标准;第三个层次是劳务费中工资及津贴、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劳务酬金的预算标准(图5-2)。

图5-2 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预算标准费用项目的构成图

在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费用构成中不含利润和税金;不含应由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中列支的社会上缴费用包括住房公积金、各种社会劳动保险等费用;不含应由项目工作单位承担的设备购置费用。

二、预算的编制

编制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对于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经费合理使用,确保地质调查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维护项目工作单位的经济利益,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确保地质调查项目预期成果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预算的编制要求

编制预算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编制预算执行下列文件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的编制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

(2)项目设计的预算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组成 预算编制说明是项目预算文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工作地区的基本条件、预算编制依据、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等。预算编制人员应根据要求认真编写预算编制说明。项目设计预算表分甲、乙类表式。甲类包括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项目设计预算表、单项工程手段费用标准构成表。单项工程手段费用标准构成表包括地形测量、地质测量、物化探、探矿工程。乙类包括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项目设计预算表和项目外协工程量表。

(3)正确地选择预算标准 按照工作项目、工作方法、技术要求、施工条件等,选择相应的预算标准,不得高套或降低预算标准。预算标准中缺项的,采用其他预算标准或根据有关定额确定的费用标准,要做详细的说明。

(4)数据计算要准确 编制预算时每项费用预算的计算要准确无误。

(5)钩稽关系要正确 钩稽关系是指项目预算文件的自身结构和预算文件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项目预算表中的工作项目、费用项目、应按照预算编制办法规定排序;各预算表的相关数据应对应一致;单项工程手段费用标准构成表(项目外协工程量表)中合计数、费用标准,应与项目预算表中对应的工作项目(费用项目)总预算一致。

(6)预算不得重复和遗漏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严格按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办法中的工作项目目录(甲类)、费用项目目录(乙类)进行编写。尤其要注意每项工作内容的逻辑关系和费用预算,不得重复和遗漏。如钻探要按照钻探进尺预算经费,其他地质工作中的地质编录、采样和岩心保管都要预算费用,地区调整系数不仅要调整主体工程手段的预算标准,也要调整其他地质工作中的野外工作预算标准等。重复或遗漏在项目设计预算编制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将影响项目设计预算的质量。

(7)其他有关规定和要求 项目预算书为项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技术设计方案装订在一起,不能作为设计的附件处理;项目设计预算的编制与地质技术方案的编写同时进行;项目设计预算要由取得资格证书的预算人员进行编制;预算人员要在预算书上签字或盖章。

2.预算的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前,认真审阅项目任务书、设计书、了解工作区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以往地质工作情况、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收集与设计预算有关资料如基础定额、工资水平、材料价格等,确定项目的工作性质,选择适用的项目预算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分为甲、乙两类预算:甲类预算表适用于基础地质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中的地质调查项目;乙类表适用于数字化国土工程项目、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项目以及基础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中的独立科研项目。

以甲类项目设计预算表为例,其预算编制步骤如下:

(1)根据项目设计书填写技术指标

填列工作项目:根据设计投入的工程手段,按照预算编制办法中规定的目录顺序依次填写。

在一个工作项目中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比例尺,应一一填写清楚。特别是物探,往往要采用几种方法和不同比例尺的网度,应依次填写,不要漏项。

填列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是指网度、密度、点距、AB距、地形等级、岩石级别、地质复杂程度、钻孔深度、坑探深度、槽探的地层分类等。

填列计量单位:面积性的地质工作计量单位一般为平方千米,线性的(地质剖面和地化剖面)地质工作计量单位一般为千米,物探工作有的计量单位为点。岩矿实验计量单位一般为项或件。总之,要与预算标准中的计量单位相一致。

填列工作量:工作量应按照工作项目中所列的方法、比例尺、网度以及各种岩矿实验样品逐项填写。在填写工作量时,预算人员一定要阅读设计安排的工作手段和技术要求,准确地把握各工作阶段安排部署实物工作量,同时,还要落实以往项目安排的工作量和经费的使用情况,防止技术方案提交的实物工作量不全面。因此,要认真审阅项目设计方案,才能编制高质量的项目预算。

(2)选择预算标准

选择预算标准要参考地形等级、地质复杂程度、岩石级别、孔深、孔径、断面等因素,按规定适当选择预算标准。

(3)选择地区调整系数和工地建筑费率

地区调整系数:预算标准是全国的平均水平,为适应各地区项目预算的需要而制定了地区调整系数。由于地区调整系数是根据外业施工条件确定的,因此,只对野外工作费用进行调整,室内工作所发生的费用不进行调整。如果一个较大项目跨两个或几个地区,应分别选择地区调整系数。

工地建筑费率:工地建筑是指外业工作的修建临时住房、简易公路等发生的费用。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费率10%。其提取费用的范围是指外业工作项目的费用。内业工作不提取工地建筑费。

(4)计算和汇总

采用的方法是逐项计算,分级汇总。逐项计算即对工作项目中所列的各项任务和工作量,按规定的方法和公式计算总预算和本年度预算。计算公式: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分级汇总即先按照工作项目进行汇总,然后计算项目总预算。工作项目费用预算等于工作项目中各单项预算之和。即: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项目费用总预算等于各工作项目预算之和,即: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5)填制各类预算表

3.预算的审查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的审查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办法”,规定了项目设计预算的审查组织原则、审查形式、审查程序、审查方法、审查要求、审查内容和预算的综合评价标准。

三、预算的认定、执行、监督与检查

1.认定

为了保证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项目管理部门要对预算工作进行复核、把关和最终确认。审核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监审专家审查的预算方案是否合理、准确;对于经费的安排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预算管理要求;项目工作单位是否按照审查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修改等。只有经过审查认定的设计预算才具有法律效力,项目工作单位才能执行项目设计预算。

2.执行

执行环节是对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支出过程,是项目工作单位为实现设计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而提供的资金支出保证,执行环节最能体现预算的约束作用。

预算执行环节的主要内容有:

(1)国家财政部门应及时、足额和合理地拨付项目预算资金,保证用款单位的工作需要。目前,国家财政采取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地质调查项目资金的拨付大部分采取直接支付。

(2)促进项目工作单位管好用好预算资金,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地质调查项目资金是国家的财政资金,一定要保证资金支出的使用安全和合理安排,避免国家预算资金的截流、挪用、挤占、违规使用资金和乱摊费用的现象发生。

(3)对变动地质项目设计方案,要及时地申请调整项目经费预算。项目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刚性。在执行过程中体现着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保证预算方案的贯彻执行。但是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探索性、风险性和高投入的特点,在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地质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当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要相应地调整经费预算。因此,预算单位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履行报批手续,批准备案后才能调整项目预算。

3.监督与检查

(1)项目设计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为了使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掌握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建立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制度,定期以报表和文字的形式反映项目预算资金的拨付和预算执行情况,保证项目预算执行信息的畅通无阻。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的监控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抽查。

(2)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 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是保证设计预算任务的实现、加强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促进预算单位项目资金的分配和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是项目管理部门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国家预算资金的拨付、分配和使用的活动情况进行的检查和分析。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政策的实施情况,如项目预算标准的水平,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经济政策的影响;项目国家预算资金的拨款和预算单位项目资金支出使用情况等。预算执行检查分析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比较分析法;二是因素分析法。检查形式有定期检查分析、专题检查分析和典型检查分析。

『贰』 地质调查项目

一、地质调查项目的定义

我国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的单位全部是事业单位,计划体制管理的色彩浓厚。因此,我国的地质工作实行项目管理较之工程建设等其他领域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人探索在地质工作的管理中引进项目的概念和项目管理,到了80年代末,在实际的管理中才正式实行了项目管理。当时正值地勘体制改革的过程,尽管实行了项目管理,但是在项目管理的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的探索上缺乏系统性,多是采取借鉴或跟进的方式,并且项目的管理与单位组织的管理没有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进行梳理和整合。因此,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并没有形成能够坚持始终的主线条、主思路的管理框架。

地质调查项目是项目分类中的一类,首先应符合广义项目的定义,然后才是地质调查的特性和规律,不能以地质调查的特殊性而否定了地质调查的项目广义定义,否则,地质调查无法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更没有必要仅仅借了项目和项目管理之名,而实质仍然是按照单位组织管理的方式和制度进行着项目的管理。

如果给地质调查项目下一个定义的话,笔者认为用项目的广义定义就够了,至多套用广义的项目定义总结出地质调查项目的定义,即:

根据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经过规定立项程序形成的,在批准的总体设计、一定的周期、一定的预算范围内,需要达到质量要求的一次性地质调查任务。

二、地质调查项目的特征

地质调查项目具有项目的普遍特征,作为一类特殊的项目,具有自身特有的一些特征。其具体表现为:

(1)地质调查项目的结果(或产品)表现形式不同于一般的项目,如基建工程项目的结果是一栋楼、一条路、一座桥,而地质调查项目的结果是图、表、数据和文字表达的地学信息。如对矿产资源的勘查项目,就是使用工程技术手段探明地下埋藏的矿产的赋存状态(位置和矿体的形态)、数量和质量,并用地质报告表述出来。因此,地质调查项目的完工,地质报告包括图件和数据是有形的,但是报告所表达的地质内容是无形的,在图上标记的矿体,在没有开采之前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的这一特征,表明地质调查工作的超前性质,其成果是为需要这种资料的用户提供一个基础的信息依据。

(2)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的针对物是自然或自然的衍生物,是自然存在的客观地质体,是利用地质理论、技术和方法对这种地质体的认知。通俗地讲,是把已经存在但人们尚未认识了解的地质体通过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把它具体地表述出来。确切地讲,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对自然地质体和地质体生成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发现的过程。这一特征表明,地质调查项目与一般的工业项目是有区别的。

(3)地质调查项目所使用的资源具有非普遍性特点,因此成本较高。地质技术人员需要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才能从事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实验测试需要满足对地质现象和岩石矿物的鉴定、分析,工程施工、物探、化探等技术、方法、手段都是为探知地质体而专门设计的工艺技术,无法从社会上获得,也无法提供社会共享。

(4)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过程往往是一次性的,无法运用常规的监控技术和方法来保证项目成果的质量,因此,对地质技术人员的从业职业道德有较高的要求。如在海拔5000m以上的地质调查路线,地质技术人员所走过的路,观察和描述的地质现象,采集的地质样品,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人重复进行类似的调查研究。

(5)地质调查项目受地质规律、地质工作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三重制约。实施地质调查项目,毫无疑问要按地质规律办事,如在火成岩体上不可能部署找煤的地质调查项目,受层控的矿产不能沿构造带布置探矿工程等等,更重要的是要按地质工作规律立项和实施项目。如前所述,地质调查是对未知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调查研究过程,应遵循“从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部到深部、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部署实施地质调查项目,否则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仅有地质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还不行,还要符合经济规律,才能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果。首先是地质调查项目的需求调研,没有需求的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质量无论多好也没有价值,项目的所有投入都是无效投入,是资源的最大浪费,因此,杜绝或减少没有需求的地质调查项目是今后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首要职责之一。其次是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和时间的要求,再好的科学设想和技术设计也无法进入实施,没有科学、创新的技术设计和路线,再多的投入也不会做出先进的成果。第三是项目的成本控制,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成果,应是始终遵循的一条经济原则。

三、地质调查项目与区域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界的概念在商品生产、流通和经济的交流上渐渐模糊起来,相应地,区域经济的概念突显得重要起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在地缘经济和资源经济上占有明显的优势,由于持续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区域的概念。在同一个经济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而互补性的发展要求,使得经济区内的不同地区和企业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环渤海经济区市长联合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成立的区域性地方政府之间建立沟通联系的一个协作组织。

地质调查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地质调查规划和部署应与区域经济的规划发展相一致。因此,地质调查工作应按经济区域进行规划,形成项目体系,按需求的专业设置次一级的项目来开展具体的工作,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地质调查规划部署格局。

四、地质调查项目的体系

项目体系就是项目树,或者称之为项目群、项目束。总之,是项目的有机分解和构成。任何一个项目都可以形象地想像为一棵树,由树干、支干,一直到枝叶构成了一棵完整的树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树干有树干的功能,枝叶有枝叶的作用,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保证了树的正常生长。项目的分级节点就是项目的管理点,一级项目构成项目的一级管理。地质调查项目树的构成如下(图3-1):

图3-1 项目树示意图

在项目树构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问题:

(1)项目树的分解实际上是项目任务目标的分解过程,一直分到无法构成项目为止。对于地质调查项目而言,一般能够分解到三级或四级。

(2)用综合研究项目的设立来实现不同级次项目之间的连接。

(3)为项目任务目标的完成所需的配套、辅助或研究,在同一级次下单独设立配套的项目,如在二级项目级次下设立的配套专题研究项目,在一级项目的管理下开展工作,与同级次下的其他项目不存在横向上的管理关系。

『叁』 项目经费核算对象和原则

一、项目经费核算对象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核算对象是财政预算下达的国土资源地质调回查工作项目。工答作项目既是地质调查的预算项目,也是地质调查的单元,是指独立编制设计,开展调查和研究工作,完成既定任务,并独立提交成果报告的地质调查单元。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中的地质调查项目名称,一般应与上级下达的地质调查项目计划的名称一致,不能随意更改、合并、拆分。

二、项目经费核算原则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核算以满足地质调查项目管理、预算管理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为前提,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格划分各种费用开支界限,以实际发生的业务和合法的原始票据为依据。

『肆』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电子版

在网络上可找

『伍』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简单地讲,项目管理就是对项目进行管理,如果让项目经理回答这个问题,他会简答为:“按项目设计的工期、按预算、按要求完成任务。”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给项目管理下的定义是: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以达到人们的需要和期望。

项目管理与传统的按部门或专业分工管理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于全面综合管理,注重项目的目标、整体效益、领导和团队建设,其特点有:

(1)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方法,通过组建专门的、柔性的、高效的团队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比如项目管理中使用的三维管理即是一例:时间维管理——把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管理;知识维管理——针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采用和研究不同的管理技术方法;保障维管理——对项目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的后勤保障管理。

(2)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它是一种运用既有规律又经济的方法,对项目进行高效率地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手段,以便进行精确的时间、费用和人力的预算控制,并对技术、风险进行管理。

(3)项目管理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的目标管理。通过合理的目标分解,使得组织的战略目标以从来未有的方式深入人心,落实到组织中每一个成员身上。而合理的授权、分工与合作是确保这些目标能够实现的根本保障。

(4)项目管理的柔性组织提高了灵活性和效率。项目管理的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其组织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项目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单元,围绕项目需求来组织资源,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二是项目管理一般采用矩阵型的组织结构,与传统的直线职能结构相比,有利于组织各部分的协调与控制,提高了灵活性和效率;三是项目管理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是柔性的,即是可变的。项目组织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而是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在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适时地调整组织的配置,采用非正式的管理模式,以保障工作和组织的高效、经济运行。

(5)项目管理通过创建高效率的团队和经常性的团队建设,创造和保持一种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能在集体中一起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这一特点说明了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而不是技术过程,处理各种冲突和意外事件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

二、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项目的管理,主要是项目的技术和经济两大部分的管理。项目的技术管理,是将项目任务目标转换成项目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而经济方案则是技术方案的经济表达。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过程的控制构成了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过程的控制进行管理,其地质调查项目由7个主要过程组成:

●立项与初审

●设计编写与审查

●野外作业与综合研究

●报告编制与审查

●资料归档与汇交

●项目终结

●信息反馈

上述7个过程中,其管理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设计 包括项目的技术设计和经费预算,二者是相辅相承的,是项目的两种表述形式。一般情况下,技术设计在前,根据技术设计的要求编制经费的预算设计。

(2)项目人员组成 确定项目技术、经济负责人,根据项目需要择优选择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管理人员,项目团队是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的关键要素。如建筑类工程项目部对其人员组成就有明确的规定,除项目经理外,必须配备具有资格证书的技术员、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预算员等“五大员”,方允许承揽项目施工。

(3)项目预算控制 项目批准的预算是项目经费控制的主要依据。作为承揽项目的单位,承担项目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根据项目设计质量要求,项目单位往往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定额标准制定项目的执行预算,即确定项目的成本费用,并对其进行控制管理。

(4)项目周期控制 项目周期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必须在设计的时候将各项工作按照一定的技术进行时间的合理安排,并实施控制管理,即所谓的工期。

(5)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重点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代表性,整个项目实施的规范性,最终目的是保证成果的质量。

(6)成果控制 由于地质调查成果的特殊性,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成果控制是管理要素中的关键环节。项目成果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原始资料(包括收集整理的资料)

●成果报告(包括数据库)

●实物资料(包括应用软件)

『陆』 地质调查项目拨款与支出

一、国家财政拨款

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部门在国家财政资金的管理上,初步建立了“以预算编制为核心、以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执行手段”的预算管理模式。中央各部门预算单位实行部门综合预算,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针对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管理,在政策制度上颁发了“中央本级项目库管理规定”、“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和“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以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在立项申报程序上对立项申报、专家审查、论证筛选、合理排序、资金拨付、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作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了支出拨款程序,制定了比较科学完整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方法,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制度的改革试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我国财政资金账户设置和支付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国家财政资金安排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工作,也要适应这一改革的形势,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和办法。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支付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后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 3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各单位不再设有银行账户;二是所有财政支出根据部门预算均由财政集中支付到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三是财政设立专门的国库现金管理和支付执行机构。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构成: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简称国库单一账户);

(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简称财政部零余额账户);

(3)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现金账户(简称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简称预算外资金专户);

(5)经国务院批准或国务院授权财政部批准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特殊账户(简称特设专户)。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专户按专用存款账户管理。财政部对于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国库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的设立、使用和管理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些账户构成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内容。

2.国家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

财政资金的支付,应当坚持按照部门预算、分月用款计划、项目进度和规定程序支付的原则。预算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并根据批复的分月用款计划使用财政资金。分月用款计划是办理财政性资金支付的依据。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年度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控制数)和项目进度,科学编制用款计划。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按照年度均衡性的原则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编制。财政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1)财政直接支付 是指由财政部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签发支付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或劳务供应商等)或用款单位(即具体申请和使用财政资金的预算单位)账户。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性资金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

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及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发出支付令,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通过代理银行进入全国银行清算系统实时清算,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或劳务供应商等)或用款单位(即具体申请和使用财政资金的预算单位)账户。

财政直接支付主要通过转账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国库支票”支付。

支付对象为预算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的支出,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账户。

(2)财政授权支付 是指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的授权,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批准的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适用于未纳入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服务采购支出管理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包括单件物品或单项服务购买额不足10万元人民币的购买支出;年度财政投资不足50万元人民币的工程采购支出(含建设单位管理费);特别紧急支出;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支出。

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限额,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批准后的限额通知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预算单位在月度用款限额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国库支付机构转由代理银行向收款人付款,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3.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的财政支付方式

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属于国家的财政专项经费,因此,也要按照国家财政资金的拨付要求,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形式。2003年国土资源部作为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单位,财政部授权国土资源部对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科研事业单位、地质事业单位等基本支出(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管理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授权支付。中国地质调查局28个直属单位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采用授权支付;各省、市地质调查院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财政资金由财政部根据项目预算、项目工作进度和用款计划拨付各省、市财政厅、局,由地方财政支付机构审核同意后,直接拨给项目预算单位,即财政直接支付项目经费。

按照财政部国库管理办法的要求,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单位要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按季分月编制用款计划,向财政资金主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财政部有权拒绝受理支付申请:

(1)无预算、超出预算申请使用资金;

(2)自行扩大预算超出范围申请使用资金;

(3)申请手续及提供的文件不完备,有关审核单位没有签署意见或加盖印章;

(4)未按规定程序申请使用资金;

(5)预算执行中发现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6)工程质量出现重大问题;

(7)出现其他需要拒付情形;

4.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包括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制度。一般来讲,政府采购制度往往以《政府采购法》的形式来体现。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整体框架,明确政府采购的目标、原则、操作主体及其职责。政府采购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力争做到竞争、择优、公正、公开。政府采购范围包括使用国家财政资金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的货物、工程或服务。

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拨款及支出

1.国家地质调查拨款

国家地质调查拨款是指项目实施单位为完成国家地质调查任务而取得的国家财政预算拨款。从目前来看,从事地质工作的资金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财政预算拨款 是指中央财政预算拨给地勘单位的地勘工作拨款;

(2)地方财政预算拨款 是由地方各级财政预算拨给地勘单位的地勘工作拨款;

(3)矿产资源补偿费专项拨款 是指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使用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拨给地勘单位的地勘工作拨款;

(4)其他拨款 是指除上述拨款来源以外的、用于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的其他拨款。

2.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支出

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支出是项目承担单位为完成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并由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拨款核销的全部支出。在会计核算上,把为完成国家地质调查任务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即工作项目成本)以及应分配的管理费,称为地质项目支出。

国家地质调查支出划分为“已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和“未完地质项目支出”。

(1)已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 已完项目是指报告期已经完成项目设计任务、提交的地质调查报告已经评审验收、原始资料已经汇交取得了资料验收意见书并经过项目竣工决算审查批复的项目。已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是指工作单位为完成已完地质项目发生的所有支出,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和应分配的管理费费用。

(2)未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 未完地质调查项目是指报告期内尚未竣工完成的项目。虽提交了地质调查报告但尚未进行评审验收,或者虽经评审验收通过但尚未汇交地质成果资料的项目为未完地质调查项目;报告期内未完的地质项目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为未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

3.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结余

结余是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拨款与项目实际支出的差额部分,称为结余。地质调查项目形成的经费结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未完地质调查项目结余 工作单位按照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方案和项目经费预算组织实施,根据工作进度,年度未完的地质项目的经费结余,可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2)其他结余 因调整项目设计方案或未按照项目设计开展工作形成的经费结余,如工作单位中途终止工作的未完工作量、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查确认须变更工作项目不再施工的工作量、因质量原因扣减的质量保证金返还数、审查确认应调减结算数等形成的结余,项目结余经费将由主管部门收回,安排以后年度的项目。

项目结余主要按照项目累计预算和实际支出计算的项目结余。未完地质调查项目一般情况下不计算项目结余,只有连续跨几个年度实施的并按要求需要提交阶段性成果的地质调查项目才能计算结余额。

三、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据有关资料,自1999年以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已累计安排4649项次,各年度续作项目对接后,共计安排2833项。投入国土资源调查经费总额39.7亿元,其中:基础调查计划10.69亿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19.66亿元,地质灾害预警工程4.84亿元,数字国土工程1.7亿元,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2.79亿元。2001~2003年,国家财政还单独安排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等4个调查专项经费4.3亿元。包括国土资源调查经费和国家财政调查专项经费,5年来,地质调查工作经费总投入近44亿元。

世界上任何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都是在总结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在完善中走向成熟。随着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单一账户体系以后,工作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要集中纳入国库单一账户进行管理,逐步取消过渡性账户。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拨款由原来的授权中国地质调查局支付转变为国库直接集中支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项目工作进度下拨地质调查项目经费转变为由财政部门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账户;对于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监管逐步转变为由财政部门、财政支付执行机构和中央主管部门专门负责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国库现金管理的具体业务,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和经费使用的安全运行的财政监督检查等工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对于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是地质调查项目的技术管理与项目经费的监督管理相脱节。在国家财政资金拨付制度改革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地质调查项目管理部门如何转变观念、采取措施积极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变化的形势需要;二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经费如何进行监控,保证项目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统一,如何采取有效手段,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探讨。

(2)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部门预算改革是国家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支出预算实行“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实行“零基预算”。国土资源大调查安排的地质调查项目就属于中央部门申报项目的范畴。在“项目库”管理上,对于申报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合理排序,择优安排,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在项目预算的编制上都要按照项目支出预算办法编制预算;在项目资金的拨付上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实行集中支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实行财政监督与检查;在项目实施的结果上进行绩效考核。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一系列的改革,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和公平的预算标准,逐步形成一套预算有标准、执行有约束、决算有考评的较为科学规范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二是地方财政部门对于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主要依据工作单位的项目预算,遵循“预算—执行—决算”的工作程序,“预算就是决算”的原则,并按照项目工作进度和申报的项目用款计划审批项目经费。工作单位要提高项目预算的编制质量,增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预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细化项目预算、强化预算的约束、严格执行项目预算。

(3)相关的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滞后。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后,地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工作单位根据单位性质执行不同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地质调查项目的会计核算执行多种会计制度,导致了在地质调查项目财务报表、成本费用核算、成本费用划分与归集以及会计信息资料等方面,始终存在着制度衔接不相符合的问题。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制度与相关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成本核算内容上都存在着预算口径不一致的问题,既增加了预算的编制难度,也导致预算与会计核算不一致。如何完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编制科学准确的项目预算,制定出符合国家财政部门改革要求、适合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单位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有利于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经费管理办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4)地质调查项目的设备管理在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改革以后,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设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设备选择、采购、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难以逾越的体制性障碍,也存在着设备管理的观念问题。如何加强地质调查技术装备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合理地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如何理顺各项目承担单位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关系等,都是我们经济管理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随着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要逐步适应这种变化的趋势,在项目经济管理方面也有许多问题值得不断地探讨和总结。

『柒』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

没有出,目前只有2010试用版

『捌』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决算

决算是项目预算单位对已经竣工的地质调查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编制的,用于反映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决算报告由编表说明和决算报表两部分组成。

一、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

项目完成野外竣工验收,地质报告通过成果评审,按照规定的程序提交地质成果报告或成果资料,并取得资料汇交审查验收意见书的地质调查项目,然后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1.编制依据

依据以下几方面的资料,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1)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和经批准的设计及项目预算;

(2)会计核算资料;

(3)野外验收报告;

(4)地质成果报告和报告评审意见;

(5)国家和项目管理单位的有关管理规定。

2.竣工决算报告的组成

竣工决算报告由编表说明和竣工决算报表组成。编表说明包括: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工作内容成本节约或超支分析、成本费用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及其依据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竣工决算报表包括: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基本情况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经费支出情况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支出明细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成本费用构成表。

二、项目竣工决算审查

竣工决算的审查有自审和项目管理单位审查两种形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政策性审查。主要是从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等方面进行审查分析。二是技术性审查。主要是决算报表的数字关系方面进行审查。具体内容包括:

(1)竣工决算报告编制依据资料是否齐全,资料是否齐全完备。

(2)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要求。

(3)竣工决算报告提交单位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主要包括任务书、设计书、审查认定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地质成果报告、地质成果报告评审意见书、资料汇交验收意见书和其他审批手续。

(4)竣工决算报告中所列的设计工作量是否与批准的设计书中设计工作量一致;实际完成工作量是否与工作内容竣工验收报告、地质成果报告、野外验收报告一致。

(5)竣工决算附表中数据计算是否正确,有关数据是否与账表一致。

(6)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批准的设计进行,各项内容是否严格按批准的预算内容执行,有无预算外或提高(降低)工作标准,增加(减少)工作量的问题,有无重大经济损失。项目预算是否调整,变动设计工作量是否按照调整工作量要求,履行手续并应有相关资料。

(7)费用支出及结余是否与项目会计核算资料一致,是否有结余或超支原因说明。

三、项目经费结算

审查不合格的项目,经补报有关资料或重新编报决算报表仍不合格的,应建议取消其次年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的资格。

经审查认定的预算性经费结余(经批准同意中途终止工作的未完工作量、经确认变更工作项目不再施工的工作量、因质量原因扣减的质量保证金返还数、审查确定应调减结算数等形成的结余),工作单位应在竣工决算批复后10日内,将此类项目经费结余返还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于重新安排地质调查工作。

四、竣工决算报告的审查评价

在竣工决算报告审查后,经审专家要对项目的竣工决算报告进行综合评价,编写竣工决算审查报告,实施单位将审查通过的竣工决算报告及其审查报告送达中国地质调查局审批确认。

竣工决算报告的主要内容:

(1)项目工作的基本情况 对项目的来源、编码、工作周期、预算总经费、安排的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地质成果概括说明;对项目的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评审日期、级别、实际工作周期、实际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主要地质成果概况说明。

(2)竣工决算审查评价 送审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工作量的完成及变动情况评价、经费支出和会计核算情况评价;经费结余或超支情况评价;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说明及附表数据评价。

(3)存在问题及处理建议。

(4)审查结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