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地质博物馆怎么样
1. 这周去包山寺,大家有好的酒店推荐吗
您好,请您看下抄以下的酒店:苏州袭太湖绿光休闲农场湖光山舍酒店地址:吴中区金庭镇大桥路8号(地处苏州太湖之滨)每晚¥288起,使用消费券返现¥25元。苏州太湖绿光休闲农场湖光山舍酒店位于苏州太湖边上,周围景色怡人,东面是太湖大桥,南北都是一望无际的太湖,西面是著名的风景区石公山和林屋洞。占地百余亩,这里有着大片的香草花田,您不需要远渡重洋到普罗旺斯,就可以徜徉在美丽的香草花园中,感受薰衣草、迷迭香的迷人香味,享受到阳光、香草、法国乡村般的自在生活。
苏州金庭艳阳度假酒店地址:吴中区金庭镇庭山路口(近前湾路)每晚¥338起,使用消费券返现¥45元。苏州金庭艳阳度假酒店由上海艳阳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金庭镇庭山路口,周围环境幽静,风景宜人,景色秀美,驱车前往西山地质博物馆、玄阳洞、林屋古洞、古樟植物园、罗汉寺、包山禅寺等景点也极为便利。酒店房间设施齐全、装修时尚典雅、简洁明快、床铺柔软干净,可为宾客提供一个优良的居住环境,是休闲度假的理想选择。
2. 西山地质博物馆 馆长是谁
苏州太湖西山地质博物馆是省内首家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内设有地球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和多功能影像厅等多个展厅,全方位、多尺度展示了太湖流域特有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溶、湖蚀等自然景观资源,充分展示了西山的自然、人文、地理风貌。是一个集展览、收藏、研究和教育于一体,兼有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科学旅游景点和科普教育基地。西山地质博物馆内景
为了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挖掘其科学内涵,提高地质遗迹观赏性及科普性,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品味,促进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1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年10月29日正式开园揭碑。
西山地质博物馆于2010年5月4日正式开馆,部、省及市、区有关领导参加了开馆仪式。本馆是省内首家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是地质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整个地质公园最具标志性的科普场馆。被命名为"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吴中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等称号。
3.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民国三年(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改称地质调查所时就有地质矿产陈列馆的设置,但有名无实。
民国五年一月四日(1916年),袁世凯准奏设立“地质调查局”,局长张轶欧,会办(副局长)丁文江、安特生,内设四股一馆:地质股、矿产股、地形股、编译股和地质矿产博物馆。
民国五年七月十四日(1916年),中华民国政府地质研究所在北京丰盛胡同3号举行毕业典礼,同时举办“学生成绩展览会”,展出师生三年来悉心采集的岩矿标本899件,还有详细图说及野外调查照片。因此,把民国五年七月十四日定为建馆日。民国五年七月十四日是公认的建馆日,因为此刻的博物馆有馆长、有机构、有典型事件,陈列和收藏从此被确定下来。
民国五年12月10日(1916年),农商部总长周自齐签署《农商部饬》119号,任命地质调查局会办、技正丁文江为地质矿产博物馆馆长。 民国九年(1920年),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商请农商部为筹建地质图书馆发起募捐,黎元洪大总统捐款1000元,各界捐款共计39000元。
民国十年(1921年),在北京兵马司胡同9号建成地质图书馆,用其余额8000元为陈列馆添建两间展室,增加陈列面积400平米。
民国十一年(1922年)7月17 日,新建成的图书馆和陈列馆举行开幕式,黎元洪大总统莅临讲话并参观了地质陈列馆。
民国十六年(1927年),民国政府在南京建都,北京改称北平。北平逐渐失去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加之日寇入侵,华北危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地质调查所迁往南京。地质陈列馆一万余件藏品随迁南京,在南京珠江路942号(现700号)新建的陈列馆中布置了12个陈列室,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初建成开放。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逼近南京。地质调查所同其它机构一样,仓促撤退,限期三五天内搬完。陈列馆精选标本313箱,由高振西经水路押运至武汉,十一月下旬又运到长沙,进行简单修整。次年7月,武汉告急,地质调查所只得从长沙再迁至重庆。陈列标本随同其他物品一起挤入四川地质调查所内。不久,地质调查所在重庆北碚盖好房子,陈列标本才搬到北碚所内安置。
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4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与中央研究院动植物所、气象所及工业试验所、农业试验所、西部科学院等共同发起筹建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正式开馆。其中,地质馆由中央地质调查所设计、提供标本,分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脊椎动物化石及土壤四部分。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夏,中央地质调查所迁回南京珠江路旧址,任命侯德封为南京地质陈列馆馆长,主持陈列的恢复和重建。参与整理的有程裕淇、杨钟键、刘东生、王存义、蔡震中等人。
民国三十七年是十月(1948年)正式开放(只恢复了抗战前的80%)。 民国三十四年(1935年),地质调查所迁往南京,留下部分人员、标本和设备在北平丰盛胡同和兵马司胡同原址,归属新组建的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所长谢家荣。“从此至北平和平解放,丰盛3号陈列馆再未设主任(馆长)一职”,其事务均由历任分所所长直接管理,姑且称之为“故馆”。
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夏开始,经贾兰坡、李悦言等多次整理充实。民国三十六年二月(1937年)下旬,中国地质学会第13次年会在北平召开,陈列馆建成14个陈列室(新生代、古生代及中生代、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西山地质、普通地质、周口店猿人洞、变质岩、火山岩、水成岩、地层、地质构造、矿物和土壤),以不少于南京馆的展品量向社会开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和仰韶陶器。
民国三十六年(1937年)夏, “七七事变”前夕,杨钟键接任北平分所所长,不久北平沦陷,杨亦于当年十一月南下到大后方长沙、昆明。民国三十六年(1937年),为应对动荡局势,北平地质矿产陈列馆将前后门对调,即正门由丰盛胡同3号改在兵马司胡同甲58号(现6号),与北平分所正门兵马司胡同9号(现15号)近在咫尺。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设立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在南京设立由高振西负责的全国地质陈列馆工作领导机构,辖南京地质陈列馆和北京地质陈列馆。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1953年1月,全国地质陈列馆领导机构迁北京,高振西任馆长。因建部需要,北京馆被拆除,标本被临时存放在故宫文华殿和六铺炕等处。
1955年,南京地质陈列馆下放江苏省地质局,全国地质陈列馆与北京地质陈列馆(故馆)融为一体。
1956年,地质部决定在北京西四新建一万平方米的全国地质陈列馆大楼。
1958年9月新馆大楼落成,并更名为“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1959年9月完成一至四层26个陈列室共计4500平方米、17039件标本的陈列布展工作,10月正式向社会开放。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1960年,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划归地质科学研究院(后更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副院长冯志爽兼任馆长。
此后,经历“文革”闭馆停滞、地震破坏,也经历了不断调整、不断创新,直至2000年底馆大楼修缮改造立项得到上级批准,中国地质博物馆在曲折中发展四十年。这期间馆的主要领导人有王子麟、和吉甫、刘涌泉、黄正之、邢裕盛、季强。
4. 南迁北守
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1935~1949
1.南北分立
1927年,政府在南京建都,北京改称北平,北平逐渐失去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再加上日寇侵略,华北危急。1935年地质调查所在南京珠江路942号(现为700号)建成新楼,陆续南迁,地质矿产陈列馆部分标本随迁,从此,地质矿产陈列馆陷入了十余年颠沛流离的动荡搬迁时期。
1935年,地质调查所迁往南京,留下部分人员、标本和设备在北平丰盛胡同和兵马司胡同所址,归属新组建的地质调查所,称北平分所,北平分所地质矿产陈列馆除新生代化石陈列室尚维持现状外,其他颇不充实,经迭次整理,于1936年夏由贾兰坡、李悦言首先恢复古生物及中生代化石、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及普通岩石四陈列室,并增辟西山地质陈列室及周口店猿人洞陈列室,又将该陈列馆北楼(原为新生代研究室之一部)完全改为陈列室,由李悦言等新置变质岩、火成岩、水成岩、中国地层、地质构造、矿物及土壤等七陈列室。布置就绪,于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次年会开放。
中国地质博物馆
贾兰坡(1908~2001),字郁生,河北玉田人。于1931年参加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周口店发掘工作。1935年,接替裴文中主持周口店的发掘。1936年11月下旬接连发现3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对这个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建成的地质调查所图书馆,位于南京珠江路
几十年后,1996年3月18日上午贾兰坡先生回忆说:“当年曾将周口店的化石装架,布置成一个‘小动物园’,使北京猿人时期的动物群展现在观众眼前。”这些骨架,1959~1963年其中部分曾在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展出,因年久失修,已残缺不全。后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曾在地层古生物陈列室内展出周口店哺乳动物化石,北京猿人及山顶洞人头骨模型、石器、骨针、兽牙饰物等均是当年展品,并保存完好。这一时期北平分所新生代研究室的负责人为杨钟健,开始原安排李悦言协同贾兰坡一同调整陈列室,不久,杨先生又另行安排李从事第三纪脊椎动物化石及其地层的研究工作。
地质矿产陈列馆原为丰盛胡同3号,后来为了应对动荡时局,易于管理,1937年将前、后门对调,即正门由丰盛胡同3号改在兵马司甲58号(现为6号),距北平分所正门兵马司9号(现为15号)近在咫尺。此时陈列馆已有15个陈列室,规定每天下午两点至五点为参观时间。
1935年,地质陈列馆成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当选为该协会执行委员。
1935年,地质调查所由北平迁往南京,在南京珠江路942号(现为700号)建造新楼,设地质矿产陈列馆。
新楼共三层,陈列室占第二、第三层,馆周围有绿色草坪、小桥流水、苍松翠柏。馆陈列面积约1500平方米。因南京陈列馆是新楼,设备、规模和陈列内容比北京有很大的提高。陈列馆主任由盛莘夫担任。
中国地质博物馆
南京的陈列馆经过盛莘夫、边兆祥等人的整理与布置,于1937年初正式对外开放。共有地质构造、矿物、岩石、矿产、燃料、土壤、地史、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脊椎动物化石、北京猿人和史前文化、本所出版物等12个陈列室。陈列的展品大部分是已经研究鉴定并著文发表的标本。各陈列室的橱架,式样不同。同一室中也根据标本大小设计不同的橱架,力求丰富多样。
2.饱尝外侵之苦
南京地质陈列馆布置不久,1937年抗战爆发,11月日军占领上海,逼近南京,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同南京其他机关一样,仓促撤退,限期三五天内搬完。刚从国外回来不久的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代所长黄汲清,动员全体员工于11月16日~18日将图书馆、陈列馆、各办公室、研究室等部门重要物件昼夜赶工装箱,统一编号。陈列馆标本既笨又重,无法顾及全部,只能精选比较标准的标本带走。陈列馆的标本由高振西负责护运目的地是长沙。留下的标本“凶多吉少”是在意料之中。地质调查所总共装运313箱,陈列馆精选的标本编在其中,在南京下关上船,由长江轮船运至武汉,再转船过洞庭湖,11月下旬运到长沙,一路辗转碰撞,有些箱子被损坏。到长沙后,地质调查所营造简易房屋,急需用的箱子被打开,破损的箱子也重新修补。1938年7月,武汉告急,地质调查所只得从长沙搬到重庆,陈列标本随同其他物品“颠沛流离”,一起挤入四川地质调查所内。未几,地质调查所在重庆北碚盖好房子,陈列品才搬到北碚所内安置。
中国地质博物馆
盛莘夫(1898~1991),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读于浙江慈溪旅日华侨吴锦堂办的锦堂中等农桑学校预科,该校课本多为日文原版,教员多为留日学生,所以盛的日语说得很好。后到杭州农事讲习所求学,毕业后在浙江实业厅地质调查处给留美归来的地质学家朱庭祜当助手,改习地质,进步很大。1929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任地质矿产组主任,积累了陈列展览的经验。后又到北京大学地质系进修,师从孙云铸。1935年1月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邀他去北平任调查员。同年9月,该所迁往南京,盛莘夫任新建陈列馆主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之前,盛莘夫奉命留守在南京珠江路地质调查所。负责看管、疏散来不及或无法运走的动产与不动产。侵入南京的日军,到处抢掠烧杀。日军闯进地质调查所内,盛莘夫挺身而出,由于盛日语流利,与日军应对,声明该地是学术机关,无军事人员,避免了更大的房屋财产损失。盛莘夫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逃出了南京,回到重庆地质调查所。
实业部地质调查所1935年迁往南京后,北平地质调查分所由谢家荣任所长。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谢家荣去职南下,由杨钟健接任所长,不久北平沦陷,杨亦于当年11月南下到大后方长沙、昆明。北平分所内有—新生代研究室,系美国人办的协和医院与该所合办,所以一度免遭日军骚扰。珍珠港事件后,日美宣战,在北平的美国侨民被集中管制,其产业全部被接收,新生代研究室亦未幸免。稍晚,伪华北综合研究所在地质调查所内设华北地质研究所。请曾留日学地质的章鸿钊先生出任所长。但遭到章鸿钊的拒绝。
在这期间,陈列馆舍曾被日伪军抢占,陈列标本几次搬迁到动物园等处,最后又返回原地,几经周折,损失严重。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最早期模型
重庆北碚地质调查所办公楼
重庆北碚地质调查所办公楼
抗战时,内地科学学术机关有不少迁到重庆北碚,使北碚成为国内重要的学术中心。各学术机关”鉴于科学教育之亟待普及,学术研究尤待发扬。“共同发起筹建自然科学博物馆。1943年12月,由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气象研究所、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业试验所、农业实验所、西部科学院等机关代表组成筹备委员会,翁文灏、卢作孚为正、副主任委员,于1944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开馆。馆址以北碚原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大楼为陈列大楼,分工矿、农林、地质、地理、生物及医药卫生六馆,其中地质馆由中央地质调查所设计,标本由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西部科学院及四川省地质调查所供给,计分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脊椎动物化石及土壤四室:
(1)矿物岩石陈列室
此室分为三部分:
① 矿物岩石标本;
② 矿物岩石及矿产资源图表:
③ 研究及探勘矿石之方法与仪器说明。
在本室,我国主要矿产如煤、铁、铜、铅、锌以及特种矿产用于外销者,如钨、锡、锑、汞等均有标本陈列。岩石分侵入岩、喷出岩、水成岩及变质岩四大类,各以代表标本陈列,表明我国岩石种类。
(2)地层古生物陈列室:
此室分为二部分,地层部分列于陈列室四周,古生物部分则位于陈列室中央。地层部分以地质年代自老到新的地层标本按顺序排列,每时代各附最新编制的我国古地理图及仿绘各地质时代生物再造臆想图,使参观者易于了解我国各主要地层的系统以及当时生物生活情形。古生物部分所列标本多为研究古生物及地层的重要化石,大部分是无脊椎动物按生物系统分别排列,其中有保存极佳的三叶虫、菊石、海百合、海林檎.海星等不可多得的珍品。各标本均附放大图像及说明,便于观者了解。
(3)脊椎动物化石陈列室
本陈列室计有三种模型:
① 许氏禄丰龙
② 中国猿人北京种
③ 重庆白垩纪鳖化石。
许氏禄丰龙及中国猿人北京种,为我国当时学术界震惊世界的两大发现,鳖为四川红色地层中极为珍稀的化石。
菊石
(4)土壤标本陈列室:
本室陈列品包括标本及图表两项,所陈列的中国土壤标本,遍及全国境内,计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华南丘陵山地、西北黄土高原及山地与白山黑水等七区陈列。此外,对于土壤分类及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等用标本及图表说明配合陈列,使参观者一目了然。
3.战后重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派高振西到南京后又到北平与王竹泉(1891~1975)、裴文中(1904~1982)等一起接收伪华北地质研究所,接收完后,高返回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任命高平为北平分所所长,仍由贾兰坡主持地质陈列馆的恢复工作终未能对外开放。
1946年夏,中央地质调查所由重庆迁回南京珠江路,由侯德封任地质调查所陈列馆主任,主持陈列馆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几百箱标本从重庆运回南京,到1946年底才运完,其中有一船标本不慎丢失。运回后分别整理,岩石、矿物、矿床标本由程裕淇负责;古脊椎动物化石由杨钟健、王存义负责;蔡震中负责绘图。日军占领期间,将大楼内的标本胡乱堆放在角落,日军从其他单位搜罗的书籍等也堆放在楼内。各单位认领后才腾出空间。刘东生等人首先将堆放的标本一件一件搬出来,用毛刷仔细刷掉标本上厚厚的尘土,经多日劳作,把刷干净的标本重新登记,排列在新的标本柜中。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逐渐恢复了禄丰龙、普通地质、古生物、地层、矿物、岩石、土壤等陈列室。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列面积只恢复抗战前的80%,于1948年10月正式开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侯德封(1900~1980),字洛村,河北高阳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8年任地质调查所技士。1937~1945年在四川地质调查所工作,1942年任该所所长。1946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兼陈列馆主任。
5. 请问苏州西山地质博物馆后面是什么山地质博物馆建筑像什么石头
缥缈峰啊。地质博物馆不像什么石头。缥缈峰由茅山组砂岩组成,是一座飞来峰。
6. 苏州西山有什么好玩,好吃的
前段时间刚去,可以走远点去太湖湿地公园,海洋馆什么的,不过真的没什么好玩的
7. 去苏州西山地质公园完怎么样门票是多少钱
苏州西山地质公园在缥缈峰景区里面,您买了缥缈峰景区的票西山地质公园或地址博物馆是可以免费参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