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的含义是什么
㈠ 地貌地质遗迹意义
地质遗迹是来在地球历史时源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㈡ 地质的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地质时期留下的各种见证,是人们研究地球演变的重要依据。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
(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根据中国各种地质遗迹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区域特点,可将全国分为以下规划区:
(1)东北山地及松嫩平原区
(2)华北、辽河平原、晋冀山地及辽东山东半岛区
(3)陕甘黄土高原区
(4)华东、中南丘陵山地及海岛(台湾、海南岛)区
(5)四川盆地、丘陵及云贵高原区
(6)内蒙古东部、中部干旱草原区
(7)内蒙古西部、宁夏、河西走廊及新疆荒漠草原区
(8)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区。 据1997年统计,地质遗迹保护区为86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3处,市级9处,县级32处。
据22个省(市、区)最新统计,已建地质遗迹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19处,市、县级23处;规划拟建地质遗迹保护区325处,其中国家级67处,省级162处,市县级96处。 据1992年统计,在606处自然保护区中,有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104处,包括国家级27处,省级71处,县级6处。
至199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926处,其中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约160处左右。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102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中国有29个(截止到2013年5月),中国还分4批建立了171个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目录如下:
1.安徽黄山地质公园(Huangshan Geopark)
2.江西庐山地质公园(Lushan Geopark)
3.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Yuntaishan Geopark)
4.云南石林地质公园(Stone Forest Geopark ,Shilin Geopark))
5.广东丹霞山地质公园(Danxiashan Geopark)
6.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Zhangjiajie Sandstone Peak Forest Geopark)
7.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公园(Wudalianchi Geopark)
8.河南嵩山地质公园(Songshan Geopark)
9.浙江雁荡山地质公园(Yandangshan Geopark)
10.福建泰宁地质公园(Taining Geopark)
11.内蒙古克什克腾地质公园(Hexigten Geopark)
12.四川兴文地质公园(Xingwen Geopark)
13.山东泰山地质公园(Taishan Geopark)
14.河南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公园(Wangwushan-Daimeishan Geopark)
15.海南、广东雷琼地质公园(Leiqiong Geopark)
16.北京房山地质公园(Fangshan Geopark)
17.黑龙江镜泊湖地质公园(Jingpohu Geopark)
18.河南伏牛山地质公园(Funiushan Geopark)
19.江西龙虎山地质公园(Longhushan Geopark)
20.四川自贡地质公园(Zigong Geopark)
21.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Alxa Desert Geopark)
22.陕西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Qinling Geopark)
23.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Leye-Fengshan Geopark)
24.福建宁德地质公园。(Ningde Geopark)
25.香港地质公园(Hongkong Geopark)
26.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Tianzhushan Geopark)
27.江西三清山地质公园(Sanqingshan)
28.湖北神农架地质公园(Sennongjia Globa Geopark)
29.北京延庆地质公园(Yanqing Global Geopark)
㈢ 什么是地质遗迹
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㈣ 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地质遗迹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特大型矿,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一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遗迹等。
至199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929处,其中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约160处左右。至1998年,我国已建森林公园920余处,其中国家级295处。其类型可分山岳型、湖泊型、火山型、沙漠型、冰川型、海岛型、海滨型、溶洞型、温泉型、草原型及园林型,前9种森林公园的地貌主体皆与地质遗迹密切相关,或含有一种或多种地质遗迹。
㈤ 地质遗迹知多少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六种类型:
一、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坟花岗岩,陕西小秦岭元古界剖面,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吉林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宁夏中宁陆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护遗址,云南曲靖陆相泥盆系剖面,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纪地层界线剖面,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台湾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阳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
二、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产地、新疆奇台县克拉麦里矽化木森林奇观、山东山旺中新世山旺组古生物群、辽宁抚顺煤田含昆虫琥珀遗址、山东泰安晚寒武世三叶虫产地、四川自贡恐龙化石、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
三、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辽宁大连白云山庄莲花状旋钮构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层次滑脱构造、北京西山褶叠层构造、陕西蓝田铁炉子活动性断裂与河道错位、四川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景观。
四、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黄山奇峰,赞皇嶂石岩风景名胜区,丹霞山地质地貌景观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区,山东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连池火山地质景观,雁荡山流纹岩峰林地质景观区,桃渚流纹岩峰林、石林景观区,涠洲岛火山喷发海蚀、海积景观,天津贝壳堤、牡蛎滩保护区,西沙群岛石岛的地质景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喜马拉雅山与现代冰川,贡嘎山冰川公园,西藏羊八井地热田,西藏的间歇喷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黄龙—九寨沟高寒岩溶钙化景观区,织金洞岩溶地质景观,黄果树瀑布群地质景观,桂林岩溶峰林地质景观,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奇观,云南路南石林,新疆风蚀地貌景观——乌尔禾魔鬼城,长江山峡地质奇观,太鲁阁大理岩峡谷,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台湾的泥火山,台湾阳明山地热景观,台湾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定区的地形景观。
五、特大型矿床。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栾川南泥湖钼矿田、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世界“锑都”——锡矿山、白云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赣南钨矿、湖南柿竹园钨铋钼锡超大型矿床、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阿尔泰伟晶岩、大庆油田、青海察尔汗盐湖、东胜神木煤田、辽宁海城菱镁矿矿床。
六、地质灾害遗迹。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广西南丹新州矿采空区塌陷、河北唐山地震、秭归新滩滑坡、云南东川市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㈥ 地质遗迹保护的定义
地质遗迹保护(抄protection for geological heritage):地质袭遗迹是地球历史的物证,是现今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地质遗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人类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利用是通过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过程实现的,当前,切实保护好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地质遗迹保护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有地质(古生物)工作组,负责审定具有全球意义的地质遗迹,中国地质遗址保护工作主要由国土资源部归口管理。
㈦ 什么是地质遗迹景观
先说什么是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质遗迹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我国地质遗迹有哪些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我国的地质遗迹分区
根据我国各种地质遗迹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区域特点,可将全国分为以下规划区:(1)东北山地及松嫩平原区;(2)华北、辽河平原、晋冀山地及辽东山东半岛区;(3)陕甘黄土高原区;(4)华东、中南丘陵山地及海岛(台湾、海南岛)区;(5)四川盆地、丘陵及云贵高原区;(6)内蒙古东部、中部干旱草原区;(7)内蒙古西部、宁夏、河西走廊及新疆荒漠草原区;(8)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区。
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区
据1997年统计,地质遗迹保护区为86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3处,市级9处,县级32处。
据22个省(市、区)最新统计,已建地质遗迹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19处,市、县级23处;规划拟建地质遗迹保护区325处,其中国家级67处,省级162处,市县级96处。
我国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
据1992年统计,在606处自然保护区中,有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104处,包括国家级27处,省级71处,县级6处。
至199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926处,其中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约160处左右。
然后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品提高,旅游业的兴旺,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的地质遗迹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也开始展开了。
在国家公布的1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许多风景名胜区以名山、名湖、河流峡谷、岩溶洞穴、瀑布泉水、海滨海岛等为主体命名,和地质遗迹密切相关。在全国512处各类风景名胜区中,其中含地质遗迹的名胜区可达半数以上。
我国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地质遗迹
至1998年,我国已建森林公园920余处,其中国家级295处。其类型可分山岳型、湖泊型、火山型、沙漠型、冰川型、海岛型、海滨型、溶洞型、温泉型、草原型及园林型,前9种类型森林公园的地貌主体皆与地质遗迹密切相关,或含有一种或多种地质遗迹。
此外,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5处为古猿和古人类遗迹,属于地质遗迹的一种类型。
㈧ 地质遗迹的形成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版地层剖面、地质权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㈨ 地质旅游的含义
一、地质旅游、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
1.地质旅游(geotourism)
地质旅游活动从18世纪就开始萌芽,直到最近30年才得到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旅游。对于地质旅游的认知,人们还是比较模糊。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地质旅游的概念,各国学者对地质旅游有着不同的诠释。地质旅游这个术语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主要是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Hose(1995)提出的地质旅游定义。他认为地质旅游是为学生、旅游者和临时休闲娱乐者提供超越一般艺术欣赏的美感,并能在专业的解说和优质的服务中获得遗产地的地质学和地理学的知识的经历。1997年美国国家地理和旅游产业联合会提出了不同含义的“地质旅游”术语,认为地质旅游是一种旅游,是为维护和提高一个地方的环境、文化、艺术、遗产和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的地理特征的旅游活动。这一含义受到一些学者的认同,同时也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认为其没有完全体现自然、生态、可持续的理念,仅是一种地理旅游,其正在对地质旅游这项活动产生混淆,而且完全不与世界其他地方同步。Stueve等(2002)认为地质旅游是关注保护目的地的地理特性——某地整个人类和自然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特性,并认为地质旅游既包括关于旅游地的文化和环境的问题,也牵涉对地方社区旅游、个体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Newsome和Dowling(2006)的地质旅游定义与Stueve等的不同。他们认为地质旅游是地质学、地貌学和有关景观、地形、化石、岩石和矿物等自然资源与旅游学的混合,强调领会正在创造或已经创造这些特性的过程。Stokes等(2003)认为地质旅游是可持续旅游中正崭露头角的新市场,并集中于维护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地质特性。因此,地质旅游一旦建立,它将在提供给旅游者一次优美的旅游经历的同时又维护了目的地的独立个性。Tongkul(2006)定义地质旅游为基于旅游教育的地质遗产资源利用。James和Hose(2008)认为地质旅游是一种特别有益的旅游形式,主要集中于地质学和景观形态。Dowling(2009)认为对于地质旅游来说,有五个关键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即地质旅游是基于地质学基础(即以地质遗产为基础)、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提升社区和增加地质多样性)、教育性(通过地质解说来达到)、地方利益和提升旅游满意度。2008年8月在澳大利亚Fremantle市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地质旅游大会宣言认为:地质旅游有很强的传递给公众地球科学知识的教育要素,地质旅游增强了人类与地球的联系,使人们开始去感知地球的无生命景观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也正是被这种无生命的元素所吸引而进行地质旅游,因此地质旅游是保护重要的地质特征及在保护方面做出极佳的开发和展示。
国内学者夏树芳(1987)认为地质旅游不同于观光赏景、接触民俗、选购土产、写作游记之类的一般旅游,而是以旅行手段进行地质考察,是具有学习专业知识性质的科学旅游。地质旅行的目的是了解沿途地貌特征、了解沿途地层年代、了解山川的来龙去脉、了解沿途矿产资源情况、注意生物和人类的活动与矿床的关系、了解沿途经济地理与地质的关系、了解风景名胜与地质的关系、从文物考古资料了解地质事件。陈安泽(2006)提出地质旅游与旅游地球科学紧密相关,是旅游地理学、旅游地质学和相关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估、开发和保护的联合。庄寿强(2006)认为地质旅游是从地质,而且仅仅是从地质的角度对人们的旅行、游览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定位和组合。因此,地质旅游虽然与地质密切相关,但它的本质却属于旅游,并认为地质旅游是从地质出发而且仅仅是从地质出发而进行的一种与地质密切相关的旅游活动,它以其具有的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和环保性并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等特点而超越于其他种类的旅游。陈辉(2009)认为地质旅游是指以地质遗迹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作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一种主题旅游,地质旅游是以游览考察具有观赏及科研价值的地质景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总的来说,地质旅游是通过参观、考察一系列地质遗产和地质特征(地理风貌和景观);使人们了解地质学与地理学等相关科学知识的一项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
2.地质遗迹(geosite)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地质旅游的基础。
地质遗迹是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自然遗迹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存在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开发以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为核心内容的地质旅游活动,对宣传地球科学知识、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地质遗迹可能是一处景观、一组地形、单个地形、一处岩石露头、化石群或单个化石。地质遗迹不仅是地质作用给人类创造、遗留下来的自然遗产之一,它还具有科学、旅游、科普及环境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价值,因此,这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
保护好地质遗迹,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客观要求。为保护地质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针对有关地质遗迹保护建立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并计划在未来,全世界有500个世界地质公园成员加入这个体系。另外,对于那些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或具有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考评将这些地域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像中国九寨沟的圆锥状喀斯特地貌和壮观的瀑布,黄龙的石灰岩构造、瀑布和温泉,武陵源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三江并流地区的峡谷风貌;德国的保存完好的麦塞尔化石遗址(Messel Pit FossilSite)体现了距今5700万至3600万年间始新世生活环境的哺乳动物化石;意大利伊索莱约里(伊奥利亚群岛)[Isole Eolie(Aeolian Islands)]的火山地貌;美国的大峡谷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的峡谷及其水平层次结构的岩层,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火山湖和间歇泉,夏威夷火山公园(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的冒纳罗亚火山(Mauna Loa)和基拉韦厄火山(Kilauea)奇幻的烟雾和喷涌的岩浆;加拿大的艾伯塔省恐龙公园(Dinosaur Provincial Park)的石柱、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形成奇特的荒原形态及大量恐龙化石;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里弗斯利/纳拉库特)[Australian Fossil Mammal Sites(Riversleigh/Naracote)]埋藏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等,这些世界遗产地中的地质遗迹都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地质现象,显示了一定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地质活动特征。
部分地质遗迹也是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就是这种地质遗迹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中国的黄山、泰山、武夷山、峨眉山与乐山大佛,英国的圣基尔达岛(StKilda),南非的夸特兰巴山脉/德拉肯斯堡山公园(Khahlamba/Drakensberg Park),土耳其的希拉波利斯和帕姆卡莱(Hierapolis-Pamukkale),马里的邦贾加拉悬崖(多贡斯土地)[Cliff of Bandiagara(Land of the Dogons)]等都拥有丰富的以地质遗迹为主的自然遗迹和当地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这种相互融合是吸引游客重要的资源要素,因此存在着巨大的旅游价值。
地质遗迹是地质旅游的基础,地质遗迹不仅给大地带来壮丽非凡的景观,也给地球未来的变化指明了前景,它们更多的是带给旅游者一种直接的美的观感。
3.地质公园(geopark)
“地质公园”是自然公园的一种,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开展“地质公园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中创立的新名词。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它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它是具有特殊地质意义且具有珍奇秀丽景观特征的自然保护区,这些特征是该地区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形成过程的典型代表。
地质公园中包含有重要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是开展地质旅游的主要场所。地质公园中的“地质”内涵是指它含有的地质遗迹,而且此遗迹必须是以自然状态赋存的。而正是其“地质遗迹”内容,使得地质公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公园,并表明它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地质公园的“公园”特征,说明了地质公园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及其所具有的经济作用和美学价值。作为广义性公园的一种,地质公园具有满足人们的观赏、休闲和户外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此外其又有着自身的特性,这主要是由其地质遗迹的内容所决定。因此,地质公园不仅是人们进行一般旅游活动的场所,而且是以传承地质文化、探寻地球秘密、宣传地球科学知识的地质旅游的重要基地。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建立和发展地质公园,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起1500多个国家地质公园或国家公园,其中,中国从2001年开始设立国家地质公园,至今已有182个国家地质公园。欧洲地质公园网络(European Geoparks Network,EGN)建立于2000年,成立时仅有4名成员,至2010年4月,已发展成拥有37个成员,遍布欧洲15个国家的网络体系。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地学部(现为生态与地学部)提出建立地质公园网络,即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lobalGeoparksNetwork,GGN)。从2004年开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正式吸收了来自中国和欧洲的25个成员,至2010年10月,该网络共有77个成员,分布在全球24个国家。目前世界上已基本形成世界地质公园、洲际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三级网络体系。
二、地质旅游与旅游地质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高层次需求,旅游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从传统游山玩水的风景旅游,到后来发展的民族、民风、古建筑等文化旅游,再到近来大量出现的工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旅游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很明显,含有多种多样内容的地质旅游是属于旅游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在这个大家族中,它与山水风景旅游、民族民风旅游、工业农业旅游处于同级地位。
旅游地质则不同,虽由旅游和地质两部分组成,但却属于地质学范畴。目前国内已有的有关旅游地质学教材,如陈安泽和卢云亭(1991)主编的《旅游地学概论》、陆景冈(2003)主编的《旅游地质学》、杨世瑜和吴志亮(2006)主编的《旅游地质学》、辛建荣(2006)主编的《旅游地学原理》、李同林和孙中义(2008)主编的《旅游地质学基础》等,基本围绕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和各自特点进行描述,主要侧重于介绍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最终表现特征等地质问题。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旅游地质是从旅游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地质,因此它是与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矿产地质等相并列的,它的本质是地质。旅游地质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应该是各种类型的地质点,如安徽淮南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三叶虫化石”点、“寒武系—震旦系地质界线”点,山东枣庄市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中的“非整合面”点、“天青石矿”点等。
总的来说,地质旅游属于旅游范畴,是一种与地质密切相关的旅游活动,它是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和环保性的一种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而旅游地质则属于地质学范畴,是一门研究服务于旅游活动的普及地质学知识的边缘学科。
㈩ 地质遗迹的介绍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专历史演化属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