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土壤什么意思
1. 土壤地质环境的定义
土壤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且还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许多农业耕地的质量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农业耕地的年产出也因此不断增加。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却养活了约占22%的世界人口。然而,因受人为活动作用和局部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土壤地质环境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国960万km2的土地中,适用于农耕的土地面积约有1.37亿hm2,仅占总土地面积的14.3%,大部分为旱地,约占77%,水田面积仅占23%。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用地养地经验,加速了土壤的进化,培育了不少稳产农地。但长期以来,不少地区忽视耕地的保护利用,导致许多农田生态失衡,耕地不断减少;同样对森林的滥伐与放牧地的盲目开垦,以及工业“三废”的污染,使得土壤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土壤地质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地学工作者的关注,如土壤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制约,土壤改良,名优特新农产品土壤地质背景研究等。
土壤地质学是介于土壤学与地质学之间的新学科分支,它运用地质学的手段说明土壤的发生、分布、形成历史以及地质体如何影响土壤的理化形状等。它主要从地质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土壤,不仅研究地壳表面大环境对土壤发育的影响,同时研究土壤作为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之间界面物质的运动特征。土壤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形成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发育在不同地质基础之上的土壤实体,并且主要研究各种母岩、地壳运动与土壤发育关系和规律,并服务于生产实践。
土壤地质环境是土壤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土壤实体所处的环境,它是指地球表层空间与大气、水、生物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系统。土壤地质环境包括原生土壤地质环境和次生土壤地质环境。我们可以应用地质科学、地球化学、环境化学及土壤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土壤地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地质环境的影响,以用于指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革耕作制度和施肥制度,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培育名优特新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2. 在语文中地质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地质指:
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内结构、构造、发育容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
在我国,“地质”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魏国王弼(226~249)的《周易注·坤》,但当时属于哲学概念。
3. 这是什么地质什么土
岩土(芯)及标贯样描述:(土):名称、颜色、湿度、状态或密实度、矿物成分专、粒度成分(磨圆属度、分选性和填充物)、包含物、夹(互)层及韵律层特征、厚度。(岩):名称、颜色、矿物(粒度)成分、胶结物、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及填充物特征、漏(涌)水、风化程度、能否干钻、漫水变化情况、岩石块径及硬度、可溶岩的岩溶及填充物特征。
4. 土壤地质单位的建立
1.土壤地质单位的内涵
土壤地质单位是指土壤属性及地质背景相同或相似的一类农业地质体。据地学特征对成土母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是建立土壤地质单位的关键。考虑到同一成土母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土壤类型和性质不同,为与土壤学和农业系统的衔接和交流,便于农业地质背景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土壤地质单位划分遵循地学意义上的成土母质分类与土壤学中土壤亚类相结合的原则。据此建立的土壤地质单位,能较好地反映土壤属性,其精度大致相当于土属,但较后者赋予了更多的地学内涵。
2.土壤地质单位的意义
1)据传统的学科分工,土壤圈属于农学研究范畴,而地学研究侧重于岩石圈,地学工作者在收集、分析各类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能较准确地厘定各类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化学组成、沉积环境等特征参数及其空间分布,取得高精度的成土母质分类及其空间分布,从而为土壤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2)土属是土壤发生学分类的一个级别,反映了区域均匀性因素(如气候植物条件)控制下的局部性成土因素变异,其中成土母质或母岩类型是导致这种变异并进一步决定地形地貌、侵蚀程度、盐分组成与水文地质分异的关键因素。土系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是指发育在相同母质上、具有类似剖面土层排列及性态特征相似的一组土壤实体。由此可见,土壤地质单位与土属、土系具有内在含义上的本质相似性,但土壤地质单位在成土母质或母岩的研究精度方面大大超过土属、土系,并可作为土属、土系划分的参考依据,这是对土壤学研究、土壤分类的贡献;并且土壤地质单位更加突出了地质背景的作用,对于农业区划、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独到的应用服务功能。
3.浙江省成土母质的地学分类
(1)分类原则
据成土母质赋予的土壤性质差异(需排除气候、地形、生物等因素),综合考虑岩性、沉积环境、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元素组成等诸因素对土壤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划分母质类型。
(2)分类依据
成土母质分类以影响土壤性质最大的地表风化壳(0~1.5m)为主要对象,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区的分类依据有所差别。
1)山地丘陵区。在山地丘陵区,母岩的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土母质、土壤的影响最大,地球化学特征在母岩、母质、土壤三者间具有较大的承袭性,并决定着岩石的矿物组成、风化速率;结构构造对岩石抗风化能力、土壤厚度、抗侵蚀性和质地亦有较大影响,如花岗岩与酸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近,但土壤性状却相去甚远,即缘于岩石结构构造的差别。因此,山地丘陵区成土母质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母岩的结构构造和地球化学性质。在划分过程中,考虑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程度,尚需对各种岩石类型作相应的归纳,如本次分类原则上将侵入岩与火山岩分开,但中、基性侵入岩(闪长岩、辉长岩等)与中、基性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等)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构构造亦相近,故归为一类。
2)平原区。平原区为运积母质堆积区,沉积物一般已经较长距离搬运,地球化学专属性不明显,成土母质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沉积环境(即沉积相)和结构构造。沉积环境是首要考虑因素,因其不仅决定了沉积物的结构构造,还对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水文地质条件等有重要影响,如湖沼相粘土较湖相粘土更富有机质、地下水位一般也较高。
(3)命名与表示方法
成土母质命名原则上以岩石大类名称加上后缀“风化物”即可,如“酸性火山岩类风化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则采用“沉积环境+岩性”的命名方法,如“滨海相粉砂淤泥”、“牛轭湖相泥”等。成土母质表示方法原则上以各类成土母质的英文首字母大写作为代号,如在该类母质中尚细分有小类,则用阿拉伯数字序号1、2、3……下标以示区别,如“河流相沉积物”表示为“River”的缩写“R”,内部的河漫滩相则为“R2”。遇2类母质英文首字母相同,则其中一个取前2个英文字母,第二个英文字母为小写,如“湖相沉积物”表示为“La”。此外,“中更新世红土”、“晚更新世红土”、“洪冲积物”则分别表示为“Q2”、“Q3”、“Q4”。
(4)浙江省成土母质类型
浙江省成土母质分类见表3-1。该分类系统主要适用于中小比例尺(1:25万—1:50万)的调查研究,其与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中母质分类方案(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1994)的异同点说明如下。
1)全新世成因类型中残坡积、残积、坡积、坡洪积均不再细分,将其作为基岩的原地或半原地风化物处理,统称为成土母岩风化物。因工作精度所限,在洪积、冲洪积物里不再区分各类再积物的原岩(土)。
2)对碎屑岩类风化物的划分比《浙江土壤》(1994)及《浙江省土系概论》(2003)中成土母质的划分要细,后者将砂(砾)岩、石英砂岩与细粒花岗岩、石英含量较高的凝灰岩归为一类。据地学特征,上述四者的结构构造和地球化学性质均有较大差异,有单独归类的必要;本省的硅质岩类富磷、碳,不易风化,植被特征相似,列为一类进行研究;此外,炭质页岩、钙质泥(页)岩,因分布零星,图面无法表示,不作为岩类单独列出,但对其成土属性进行了总结。
3)碳酸盐岩类的分类方案与《浙江土壤》(1994)差别较大,后者将石灰(岩)土分为黑色石灰(岩)土和棕色石灰(岩)土两大亚类,黑色石灰(岩)土中的黑油泥是特定成土化学过程的产物,不在母质划分考虑之列;而炭质黑泥土的特定母质为“炭质灰岩”,所谓“炭质灰岩”可能系泥质灰岩内部炭质泥岩夹层的讹传,基于地学成因,很难形成“炭质灰岩”,浙江寒武纪地层中也没有“炭质灰岩”这一岩类,因分布零星,图面无法表达,本分类方案将其归入泥质灰岩类。
4)紫色碎屑岩类风化物的划分比《浙江土壤》(1994)要细,后者仅据钙质含量分为石灰性与非石灰性2类,没有考虑碎屑物的结构、粒度、土壤的质地,本分类方案据此进一步划分为泥岩、砂岩2类,建立的土壤地质单位与“紫砂土、紫泥土”等土种相当。
5)花岗岩类特指酸性、中酸性花岗岩类,包括具斑状、似斑状结构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如花岗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等)及少量碱性、偏碱性花岗岩类;据碎屑物粒度分为中粗粒花岗岩类风化物与细粒花岗岩类风化物2类。中性、基性侵入岩的矿物粒度一般较细,结构与中性、基性火山岩相近,归为一类。
表3-1 浙江省成土母质类型及主要土壤地质单位编图单元
续表
续表
6)酸性火山岩类包括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中酸性火山岩类指英安质、英安流纹质火山岩,其与酸性火山岩虽然常量元素含量相近,但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并在土壤和植被中反映明显,有必要单独归类研究;富晶屑凝灰岩类特指产于高坞组中的晶屑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等,地球化学特征与酸性火山岩相近,因其碎屑组分含量高、粒度粗,岩石结构与花岗岩类类似,风化地貌、风化层厚度与酸性火山岩截然有别。中性岩类、基性岩类分别包括中、基性火山岩与侵入岩。“酸性”、“中酸性”、“中性”、“基性”主要据SiO2含量“>72%”、“62%~72%”“52%~62%”“<52%”划定;“富晶屑凝灰岩类”晶屑含量一般>25%。
7)对平原区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首先据成因分类,在各类成因内部据碎屑物结构构造做进一步划分,但不再考虑各种微沉积相的差异,如将边滩、心滩均归入河道相。
4.土壤地质单位研究
(1)命名规则
土壤地质单位的命名据建立原则采取“成土母质名称+土壤亚类名称”的方法,如“泥页岩类黄红壤”、“滨海相粉砂淤泥潮土”。土壤地质单位的表示方法亦应反映出成土母质与土壤亚类2方面的信息,将各类成土母质代号与相应的土壤亚类英文首字母相结合即为该类土壤地质单位的代号,如“河漫滩相淹育水稻土”表示为“R2P”,其中“R2”为河漫滩相沉积物的图示符号,“P”取自淹育水稻土英文“Perco genic paddy soil”的首字母;遇2个土壤亚类英文首字母相同,则将其中一个取前2个英文字母,第二个英文字母为小写,如脱潜水稻土与酸性粗骨土的英文首字母均为“D”,将后者表示为“Dy”。
(2)研究内容
土壤地质单位的主要研究内容由岩石(包含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母质和土壤3部分组成,其中岩石的研究内容有:层位、时代、地理分布、面积,具体岩石类型、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地形地貌,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母质研究内容:颜色、厚度、结构、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等;土壤研究内容:颜色、厚度、土体构型、质地、有益或有害元素含量(全量与有效态)、pH值、抗侵蚀能力、适种性和大致对应的土属、土种等。
(3)研究方法
土壤地质单位的研究方法以资料收集、整理为主,野外调查为辅助,即在综合已有的各类地质、土壤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与特定土属、土系的对比,确定研究重点进行解剖。野外调查的主要手段是测制土壤地质剖面。
资料收集是本项工作的重点与基础,通过对历年来各项区域性调查资料的综合,总结各类岩石的空间分布及其主要属性,确定本区的成土母质分类系统,并将其与农业部门的土壤资料相结合,建立土壤地质单位。在此基础上,选择主要土壤地质单位布置剖面,通过系统的分层、采样及综合研究,进行解剖。本次工作所收集的主要资料有:全省1:20万数字地质图及相应的区调报告(1965~1980年,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已完成的1:5万、1:25万地质图及区调报告(截至2003年,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浙江省区域地层岩石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参数研究报告》及分析测试数据,本院已收集到的钻孔资料等;农业部门的《浙江省土壤图》(1992年)、《浙江土壤》、《浙江省土系概论》等。
5. 地质岩石土壤有没有价值
岩石和土壤都有价值。
岩石的用途:
做建材
▪ 珍贵宝石
▪ 提炼金属
▪ 颜料
土壤能够生长植物,为地球上的动物和人类提供丰富的在机质。
6. 地质是什么意思
地质来图是将沉积岩层、火成自岩体、地质构造等的形成时代和相关等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用一定图例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是表示地壳表层岩相、岩性、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的地图的总称。
根据野外调查路线、观测点的距离,调查精度的比例尺划分为小(1/50万及其以小)、中(1/25~1/20万)、大比例尺(1/5万及其以大)地质图。依据内容分为:基岩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岩性-岩相分布图、构造地质图、矿产图、第四纪地质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和环境地质图等。
地质界线、构造线、矿产和地理底图等要素的标示精度,投影方法的准确性是衡量地质图成图效果的主要考核指标。我国对不同比例尺、不同地质图类别的成图方法技术都有具体的规范要求。
7. 地理条件与地质条件有什么区别
地理条件是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要素条件.主要包括该地的位置条件\气候\水文\气候\土壤\生物等.
地质条件主要指该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地震\火山]地质构造\岩石\地下矿产\等要素.
地震是地质要素,气候是地理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