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的典型地质地貌是什么
① 三清山的简介及风景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简介三清山坐落于江西省东部门户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接处,距玉山县城50公里。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风景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为怀玉山脉的主峰。怀玉山因“天帝遗玉、山神藏焉”,风光无限,别具精神而得名。
三清山集天地之秀,纳百川之灵,是华夏大地一朵风景奇葩。她兼具“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青城之清幽”,被国际风景名家誉之为:“世界精品、人类瑰宝、精神玉境”。她以梯云岭、南清园、万寿园、西海岸、玉京峰、阳光海岸、三清宫、玉零观等十大景区引人入胜。山的东南麓水连三清湖,山光水色,溶洞奇石,美不胜收。1988年8月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8年7月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现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三清山以“绝”惊世。峰峦“秀中藏秀、奇中出奇”,是“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奇峰怪石、古建石雕、虬松丽鹃、日出晚霞、响云荡雾、神光蜃景、珠冰银雪异美无比。“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观音赏曲”惟妙惟肖。旅行家赞曰:“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
三清山聚“仙”显名。玉京、玉虚、玉华摩天柱地,峻拔巍峨;蓬莱、方丈、瀛洲翠叠丹崖,葱郁流丽;瑶台、玉台、登真台松奇岩怪,空灵清虚;龙潭、玉帘、冰玉洞飞瀑流长,洒脱飘逸;猴王献宝、老子看经、妈祖导航氤氲飘缈,浑然天成。
三清山得“道”弥彰。东晋葛洪“结庐练丹”于山,自古享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盛誉。宋尤其是明以来三清宫等道教建筑依山水走向,顺八卦方位,将自然景观与道家理念合一,方圆数十里,道风浓郁,道境昭然,玄谜隐奥,有天下第一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今有人考为明代失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终隐藏身之所。
三清山居“位”独优。地当浙赣之交,东达沪杭,南通闽粤,西迎荆楚,北望苏皖,接黄山而携龙虎,近武夷而处其中。浙赣铁路、沪瑞高速、景婺黄常高速、320国道和205国道,与景区旅游专线、环山公路紧密相连。
倾世的绝景,迷人的仙韵,三清山以花季少女的情怀张开双臂,热忱欢迎五湖四海宾朋旅友的光临!
② 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
1.自然旅游资源: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任答其中两点版即可) 人文旅权游资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庭(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任答两点即可) 3.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近临常见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源广、游客多,消费能力强;景区外围宾馆、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齐全;环山公路、索道直通旅游景区;由省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保证。(任答两点即可) |
③ 三清山的来历
三清山的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时三清山地区的地壳版运动正处于“地权槽”沉降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三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
10亿年前,三清山地区成为华南洋中的一个岛弧,9-8.5亿年前后,洋盆消失、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碰撞,三清山地区恰处于古板块结合带。中生代以来,陆内A型俯冲与陆内伸展奠定了地质构造和地理格架,为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的形成、生物的繁衍以及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质环境。
(3)三清山的典型地质地貌是什么扩展阅读:
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种高等植物、1728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文物考证专家组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④ 三清山是丹霞地貌吗
不是,三清山属于花岗岩峰林地貌。和黄山是类似的。
丹霞地貌有代表性的比如韶关的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才属于丹霞地貌,山体是红色的。
⑤ 三清山的地质构造
三清山区域地层自元古宙至第四纪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包括有中新元古界的张村群、河上镇群、南华系、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等。
中新元古界的张村群,分布于三清山北部地带,为洋盆岛弧型蛇绿混杂岩,岩石组合有浅变质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火山凝灰质-泥砂质浊流沉积,混杂大量蛇绿岩块体。新元古界主要分别于三清山的北部地区,其下部为河上镇群,以浅变质的砂岩、板岩为主夹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流纹岩),不整合于张村群之上;中部为南华系海相碎屑岩、冰碛泥砾岩夹灰岩;上部为震旦系硅质岩、碳酸盐岩。
古生界主要分布于三清山山体周围及周边地区,寒武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硅质页岩,底部为黑色页岩;奥陶系以页岩为主夹瘤状灰岩,产丰富的笔石动物化石;志留系为泥砂质碎屑岩;泥盆系为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往往不整合于前泥盆系之上;石炭系与二叠系为碳酸盐岩。中生界以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主。
三叠系局部分布,中下部为碳酸盐岩与页岩、上部为含煤碎屑岩且往往不整合于早期地层之上;侏罗系出露于三清山外围的中生代盆地的边缘地带,下部为浅色砂岩、中部为杂色砂页岩并产有硅化木化石、上部为陆相火山杂岩;白垩系分布于三清山外围的中生代陆相盆地内,以红色及杂色碎屑岩系为主,下部为陆相火山碎屑岩,上部产有恐龙蛋及恐龙骨骼化石。
新生界仅发育第四系,且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沟谷凹地和平地,以冲洪积粘土、亚粘土、砂砾石层或碎石粘土层为主 。 分布于三清山的北西、北东部,为由南华系—志留系沉积盖层组成的北东向侏罗山式褶皱。在区域上本期褶皱常被侏罗纪以来的地层不整合覆盖,故推断其应为印支期褶皱。主要有:
(1)黄土岭复式背斜:位于三清山北西部的黄土岭一带,属于区域上的黄土岭—开化复式背斜的一部份,其轴线走向北东,褶皱向北东倾伏、向南西撒开,区内延长约15km。轴面近直立,两翼产状比较紊乱,北西翼产状较陡,为300~350°∠30~75°,南东翼产状较缓,为120~150°∠30~60°。核部地层为南华纪地层,翼部地层由震旦纪—奥陶纪地层组成。南翼出露较广泛,常形成一些次级背向斜构造。
(2)华眉山向斜:分布于三清山的北东部,其轴线走向北东—南西向,其南西端起于怀玉山岩体旁侧,北东端经源头向区域上延伸,轴线走向67°,北西翼略陡,倾角40°~60°,南东翼较缓,倾角30°~50°。核部地层为早奥陶世印渚埠组,翼部由晚寒武世地层组成 。 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断裂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其次为北北东向、北西向,从形成时间上来看,北东向断裂最早形成,其次为北北东向,而北西向断裂带最晚形成。主要断裂构造有正断层、逆断层等。主要断层为枫林—紫湖镇断裂带、小坑—芭蕉坞断层、芭蕉坞—下西坑断层,它们均以正断层性质为,形成断层谷并把三清山主体部分切割成了一个“三角形断块山”。
(1)枫林—紫湖镇花岗岩断层:位于三清山东南部,由数条呈北东50°~60°延伸断层所组成,倾向南东,倾角60°。北西盘上升,南东盘下降。沿断层见有早期剪切活动形成的劈理化带、片理化带和后期活动形成的断层角砾岩带,宽10~40m,为一多期活动断裂,沿断层为沟谷水系。如线状冲沟、“膝”状延伸的水系等。
(2)鹅公岭—下西坑花岗岩断层:位于三清山东—北东部,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65°~70°,其南西盘上升,北东盘下降。断层面发育片理化花岗岩、构造角砾岩,岩石强烈硅化,矿物重结晶,见石英晶簇和玛瑙。沿断层形成断层谷地貌,在其南东段还断断续续可见硅化带形成的断层崖。
(3)小坑—芭蕉坞花岗岩断层:位于三清山北西部,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切断了北东向断层,其南东东盘上升,北西西盘下降。顺断层发育构造角砾岩、硅化岩、碎裂岩。沿主断层走向形成断层谷地貌 。 三清山地区岩浆岩活动较频繁,岩浆岩分布较广泛,其岩浆岩主要为超酸性侵入岩,即燕山晚期形成的三清山花岗岩体(属怀玉山岩体的一部分),构成了三清山的主体。三清山花岗岩体位于三清山山体的中心部位,其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状,在山体内出露面积约98km2。花岗岩侵入于黄土岭复式背斜南翼的南华纪—奥陶纪地层中,呈岩基、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界线不规则,呈波状、港湾状或枝叉状,接触面产状倾向围岩。内接触带见1~3cm宽的致密坚硬的细晶冷凝边,岩体中残留顶盖常见,为浅剥蚀程度。外接触带具较强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宽500~2000余米的热接触变质晕。岩体内原生流动构造不发育,继承性脉岩发育,主要有花岗细晶岩、伟晶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及辉长辉绿岩脉等。岩体内常见较多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暗色矿物相对富集闪长质包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及绿泥石化等。岩体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三清山花岗岩体内,常见有较多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暗色矿物相对富集的闪长质包体。花岗杂岩体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但岩体的侵入接触界线不规则,岩体中残留顶盖发育,外接触热变质带出露宽度较大,原生流动构造不明显,岩石的氧化系数平均为0.47。花岗岩基中的主体侵入期岩体分为三个相带,边缘相为细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过渡相为中粒至中粗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心相仅见于沟谷中为粗粒似斑钾长花岗岩,且围岩残留顶盖较多,说明岩体剥蚀程度浅。花岗岩的侵位深度估算为4000~4500m。 岩性岩相 三清山花岗岩的主期侵入体可划分为三个相带,即:
边缘相:岩性为细粒(微细粒—含斑)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过渡相:岩性为中细粒斑状黑云钾长花岗岩;
内部相:岩性为中粗粒斑状黑云钾长花岗岩。
三个相带在平面上并未构成同心环状形态,尤其是内部相成不规则状分布,这是由于岩浆上侵过程中区内构造应力场变化较大、岩浆冷凝结晶的环境较动荡,加上地壳上升后,地形切割程度和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造成的。 花岗岩体内部构造 在三清山花岗岩体的内部,主要发育两组方向的垂直节理,其一为北东—北北东走向、其二为北西走向,二者构成棋盘格式的组合方式。这些节理裂隙构造均具张—剪性特征,密度稀,强度大,延伸长,切割深,呈带状产出,是三清山花岗岩成景的主控改造。另外区内还发育一组近水平节理,它们共同组成的裂隙网络,经冲刷剥蚀风化作用,形成各种造型独特的景观。节理的构造形迹在大多数的峰林景观中均可见及。前者自南西往北东,整体走向具有由收敛至撒开的趋势,在宏观上形成似帚状产出,发育规模较大,在空间上往往呈带状展布,是控制西部峰墙(西海重墙、九天长城等)和南部峡谷(福寿门、一线天等)的主要构造。后者总体走向北西向,往南东部略转向近南北,其规模自北往南逐渐加大,且呈带状产出,是控制中部峰柱、南东部峰墙及部分峡谷的主要构造。另外花岗岩中还发育一组近水平节理,是造型石景的主控构造,即峰墙、峰柱等景观经水平节理切割和风化剥蚀冲刷作用,形成各种造型独特的景观 。
⑥ 江西三清山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地质、土壤如何
江西南北相差约五个半纬度,又在北回归线附近,江西本应四季分明均等,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全省春秋季较短,夏冬季较长,春季仅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夏季长达四个月至四个半月,秋季两个月左右,冬季有近四个月。
江西年平均气温为16.2℃~19.7℃,夏季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30℃,冬季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4℃~9℃。年平均降水量为1341.4~1939.4毫米,无霜期为241~304天。
1,十里不同天
江西丘陵连绵逶迤,垂直气候复杂多样。俗话说:“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这就是所谓“十里不同天”。九江市和庐山的气候就是这一特点的典型表现,当九江市桃花嫣红,春意盎然时,庐山却霜冻未断,残雪仍见,桃李还在冬眠,正如古人所说:“山中甲子无春夏,四月才开二月花”。
2,光热水基本同步
阳光、热量、降水简称“光热水”。统计资料表明,江西在3~6月期间,光热水由少到多,由低到高,趋势一致;7~9月时,光和热由高到低,降水量则从雨季结束后大减,光热水也基本同步,这一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11月是江西农业的黄金季节。
3,黄梅时节家家雨
江西的雨季是在每年4月~7月上旬前后,其中4~5月为春雨期,后为梅雨期,即6月前后,梅子成熟,梅雨连绵,江河水涨,正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诗)的情景。
4,伏秋台风及时雨
7月中旬入伏,江西雨季基本结束,直到10月的总降水量平均约为230~500毫米,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作物需水多,很容易发生伏旱或秋旱。但这个季节正是沿海台风活动较多的时候,对江西倒是十分有利,每年影响江西的台风约有6次,真正进入江西的台风有1~2次。
5,十八只“秋老虎”
立秋以后,江西仍是副热带高压的鼎盛时期,还可连续初现15~20天的高温天气,老百姓称之为十八只“秋老虎”,农谚说:“小暑大暑莫道暑,立秋处暑正是暑”。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秋季作物的生长,江西适宜栽种双季稻,与“秋老虎”有关。如果“秋老虎”不明显,则会影响二季晚稻的产量,农谚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6,九月重阳丹橘香
十月前后的重阳佳节时,江西是云淡风轻,秋高气爽,丰收的季节来到。在丘陵坡地和河谷两岸的果园里,挂满了红彤彤的柑橘。
7,千树万树梨花开
江西地处中纬度,冬暖少雪,仅赣北和山区每年冬季有一二次大雪。庐山的雪景别有情趣,绿树红屋银装素裹,溪涧上层如铺玉毡,雪壳下面潺潺有声,岩壁上垂悬着成串的冰帘,特别是苍松翠竹上的树挂,晶莹剔透,若“玉菊怒放”、“梨花盛开”。
⑦ 三清山的地形地貌
地貌形态类型单元区划 若以形态量计(比高和发布面积百分数)特征为划分依据,可将三清山花岗岩地貌划分为以下4种地貌区:
(1)强烈中切割中山地貌区:以玉京峰为中心,从其南西的云盖峰一直延伸至其北东的大坞头一带均属此地貌区,海拔1000~1800m,1000m以上的山峰也占到山体总面积的1/3,切割深度数百米至千余米,切割程度>50%。
(2)强烈浅切割低山地貌区:鹅公岭-王山、上横坦—大源坞、酒盏地-上西坑等地均属此地貌区,海拔500~1000m,切割深度100~500m,切割程度达50%。
(3)微弱浅切割高丘地貌区:分布于枫林、中坑、双溪、汾水等地,海拔300~500m,只有少数山头超过500m,切割深度100~200m左右,切割程度<20%。坡度较缓,沟谷短浅,呈V形,山脊东西走向,形态浑圆。
(4)微弱浅切割低丘地貌区:范围较小,分布于地质公园南部枫林、中坑一带,海拔200~300m,切割深度60~150m左右,切割程度<20%。沟谷短浅,丘顶形态浑圆。 地貌景观类型单元区划 以某一种或几种地貌标志景观为主体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可将三清山划分为4种地貌单元:
(1)峰林为主体的地貌单元:包括南清园景区、玉京峰景区、万寿园景区在内的三清山风景区中心地带,面积约6km2,海拔一般>1000m,切割深度数百米至千余米,切割程度达50%以上。此区内以发育峰林地质遗迹为主,从玉京峰往东,其峰林地貌总体上呈阶梯状由高到低展布,峰林中的石峰形态,其石峰高度从几十米至几百米均有。
(2)峡谷、陡崖、(山峰)峰林组合地貌单元:主要分布于冬狗尖-马北山-鸡公石尖-扬清桥-风门-冰玉洞-上西坑一带,海拔一般500~1000m,此区中峡谷、陡崖、峰林皆发育,以三者同时并存的面貌出现。区中峡谷走向各异,峡谷长一般1km至数公里,峡谷的平面形态有的呈直线型,有的呈弯曲状,峡谷横切剖面形态多呈深窄的V形,峡谷两侧岩壁一般较陡,且常见陡崖出现,陡崖高从百米至数百米均有,峰林地貌时常可见。
(3)峡谷为主的地貌单元:主要分布于下横坦-大源坞-方塘-金沙一带,海拔一般500~1000m以上,以发育各种走向的峡谷为主,峡谷长度从一公里1km至十几公里均有,峡谷的平面形态有的呈直线型,有的呈弯曲状,峡谷横切剖面形态多呈深窄的V形,峡谷两侧岩壁一般较陡,峡谷高度从100m至数百米不等。
(4)卵砾石堆积为主的地貌单元:分布于坪溪、枫林、汾水、金沙等地,海拔低于450m,它们为典型的山间洼地,由于第四系洪冲积卵石堆积,在洼地处,屡见10~15m砾径的大砾石,最大的砾径达30m,磨圆度较好。如位于坪溪的“神仙赶石”就是典型的第四系卵石堆积地貌。另外,三清福地也是典型山间洼地,海拔1450m,洼地面积达百亩,其中也有第四系卵石堆积 。 花岗岩微地貌景观 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微地貌景观类型,主要有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石锥、岩壁、峡谷和造型石景等9种类型,是研究花岗岩微地貌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区。在核心景区3780公顷的范围内,有奇峰48座,造型石89处,景物、景观384余处,堪称天下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造型石景丰富奇绝,主要为构造侵蚀、冲蚀作用形成的造型石景,石蛋很少,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
三清山花岗岩的微地貌形态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保存有标型特征典型、出露系统完整的遗迹。形态类型比较齐全。其中最珍稀的有6类:花岗岩峰峦、花岗岩峰墙、花岗岩峰丛、花岗岩石林、花岗岩峰柱、花岗岩石锥。
在峰峦、峰丛、峰墙、峰柱之上,由于风化剥蚀、冲蚀及不均匀崩塌和球状风化作用,形成了一些奇巧秀美的具有一定像形意义的造型石,从成因上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种。
一是由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造型石,数量较少,标型实例有球形石(葫芦石)、龟形石(神龟探海)。
二是由淋蚀、冲蚀和不均匀崩塌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造型石,如尖角石(仙人现指、仙姑晒鞋、犀牛石、鹤寿顶、蜗牛戏松)和一些具独特形态的石景(狐狸啃鸡、葛洪炼丹、狸猫待鼠、老庄论道)。 瀑布、碧潭、泉
三清山雨量丰沛,水量充足,迳流发育,瀑布极多。主要的瀑布有8条,海拔标高一般为500~1000m,主要分布于山体中下部,落差一般10~30m,宽数米至数十米。瀑布大都有“三层结构”特征,即上端有一个“石门”形的出水口,中段为悬岩瀑布主体,底部常有一个美丽的碧潭。瀑布的成因类型大体分为断裂型和侵蚀型两种,如八磜龙潭瀑布、玉帘瀑布、石涧瀑布、冰玉洞瀑布等。
三清山碧潭多与溪流、瀑布相连,澄清碧绿。碧潭面积多数十平方米,深达数米。碧潭的形成是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结果,多出现在地质构造断裂、节理的交汇部位,由地表流水作用不断侵蚀冲刷而形成,如石鼓潭、玉女潭、五色碧玉潭等。
三清山花岗岩体由于发育有大量呈网格状的裂隙,赋存大量的构造裂隙水。加之三清山雨水多,气温较低,水分蒸发慢,森林茂密,构造裂隙水的渗透作用,形成有许多季节性的下降泉。其水清质纯,凛冽冰凉,味甘可口,如古丹井、泸泉井、元泉、禹门泉等 。 三清山属于东亚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中的华东地区,植物区系组成丰富,垂直分布比较明显。已查明高等植物253科984属2373种,其中苔藓植物65科165属368种;蕨类植物34科71属179种;裸子植物6科22属24种;被子植物148科726属1802种,是中国亚热带地区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松科黄杉属的分布中心。该地区的菌类和地衣植物的分布也非常突出。三清山的植物不但物种丰富而且保存大量的珍稀品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19种,属于《中国植物红皮书》的有19种。不仅如此,三清山还保留了许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的古树 。
常绿阔叶林是三清山的地带性植被,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400米的山坡沟谷;山地矮曲林是三清山植被的精华,主要由杜鹃花科的猴头杜鹃、黄山杜鹃、灯笼花和满山红等种类构成,集中分布在海拔1000-1800米的坡地沟谷;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米的风门和海拔1530米的三清宫及附近地段;山地草甸主要分布海拔1550米的九天应元府附近;沼泽分布海拔1530米的三清宫北部和山麓局部地区。
名花
三清山花开四季,其主要品种有杜鹃花、天女花、木海棠、瑞香、红茶华、玉兰、樱花、梅花、含笑、凤仙、萱草、二月兰、独蒜兰、水晶兰、黄精、百合花、山桃花、六月雪、扁枝越桔及野牡丹等。
古树
三清山的古树名花是三清山景区自然景观四绝之一,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根据调查鉴定,三清山的珍稀树种有三清松、白豆杉、香果树、华东黄杉、华东铁杉、福建柏、木莲、高山黄杨等。这些多为国家保护树种,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清山的华东黄杉也是江西首次发现,华东黄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而三清山华东黄杉总面积达到8000余亩,株数最多的每亩有23株,蓄积量最大的每亩15.23m³,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极为罕见。
在三清山西北麓,还有方竹、古银杏、金桂、罗汉松、缨络柏等名贵树种。
药材
三清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境内原始森林茂密,植被以常绿针阔天然混交林为主,因而有效地保存了大量的草本类。
药用植物和木本类药用植物。早在1971-1978年,中国中药研究所和北京中医院中药系就派出了医疗队对三清山药用植物资源作过多次调查,其后又有其他的普查组对三清山地区作过多次调查。
三清山有药用植物349种,隶属于124科。其中兰类植物6科7种,地衣类植物2科2种,苔藓类植物2科2种,蕨类植物14科23种,裸子植物6科8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85科272种,单子叶植物9科35种。
从采集到的药用植物看,三清山上既有传统的中成药材,比如大血藤、厚扑、钩藤、杜仲、南沙参、前胡、括萎、细辛、麦冬、黄莲、黄精、何首乌、石耳、灵芝、忍冬、银杏、辛。 三清山已知的动物种类同植物一样具有多样性,已知的野生动物1827种,其中有脊椎动物401种,昆虫1327种。在脊椎动物中,有兽类22科67种(或亚类),鸟类47科226种(或亚类),爬行类11科49种(或亚类),两栖类8科23种(或亚类)。
三清山野生动物不仅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而且还栖息有大量珍稀、特有的种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麂、云豹、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金斑啄凤碟等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獐、鬣羚、鸳鸯、虎纹蛙等47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的有10种,附录Ⅱ的有36种,附录Ⅲ的有10种。其中中华鼠耳蝠、藏酋猴等为三清山特有动物 。
⑧ 三清山地貌景观区划
依据地质遗迹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可将三清山划分为六大景区:南清园、万寿园、三清宫、阳光海岸、玉京峰、冰玉洞等(刘细元等,2005)。南清园景区位于三清山东南部,主要发育峰墙、峰丛、峰柱及各种造型石,是园区的精华部分。万寿园景区位于三清山南山地区,以发育惟妙惟肖的花岗岩造型石为特点。三清宫景区位于三清山北部,是道教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景观中心,融各种花岗岩生态和花岗岩象形石为一体,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阳光海岸位于三清山西部,主要发育花岗岩峰林地貌和峡谷地貌。玉京峰景区主要发育花岗岩峰峦和峡谷。冰玉洞景区位于三清山东—东北部,以发育瀑布、碧潭、泉等水体景观为特色。
以微地貌景观集中度为主要划分依据,可将三清山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为四个主要的地貌单元区,见表5.2。
表5.2 三清山地貌单元区划
峰林地貌区:位于海拔1000 m以上的山体上部,主要分布在云盖峰-玉京峰-大坞头一带,以发育花岗岩峰林地貌遗迹为主,是三清山地质公园的核心地带,包括玉京峰、南清园、万寿园等景区,呈阶梯状分布。峰林形态各异,高度从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
峡谷和峰林组合地貌区:位于山体中上部,主要分布于冬狗尖—马北山—鸡公石尖扬清桥—风门一带,以发育高山峡谷和峰林组合地貌为主。三清山最主要的峡谷有23条,峡谷总体特征是岩壁平整直立,高差悬殊,规模不同,展布方向各异。峡谷横切剖面形态多呈深窄的V形,最大的谷底坡脚倾角达70°,峡谷两侧崖壁常发育陡崖和峰林地貌。峡谷高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峡谷长一般1~2.5km,峡谷走向各异,平面形态呈直线形或“之”字形,主要受近南北和近东西走向的两组断裂控制。峡谷中常见大量的岩块崩落,怪石密布。
水体和卵砾石堆积地貌区:主要分布于海拔约400 m的山体中下部(三清福地除外,局部有第四系残留的风化壳,海拔约1500m),位于下横坦—大源坞—方塘—金沙—冰玉洞一带,以发育水体和卵砾石地貌为主。
三清山雨水丰沛,径流发育。峡谷地带常发育瀑布,沿崖壁如珠玑倾泻而下。主要的瀑布有八条,落差一般10~30m,宽数米至数十米。瀑布的成因类型大体分为两种,一类是岩石崩落形成悬崖,水流形成瀑布,较典型的有二桥墩瀑布、冰玉洞瀑布、八磜龙潭瀑布;另一类是水流逆向侵蚀形成瀑布,水流不断下切岩石,河床加深,不断溯源后退,在岩性软硬差异的河段,形成瀑布。较典型的有玉帘瀑布、杨清瀑布、庆云瀑布。
三清山碧潭多与溪流、瀑布相连,上端形成“石门”形的出水口,中段为悬岩瀑布主体,底部形成碧绿如翡翠的潭水。碧潭面积多数十平方米,水深数米。碧潭多出现在地质构造薄弱的部位,如断裂、节理交汇处,由地表流水作用不断侵蚀冲刷而形成,如石鼓潭、玉女潭、五色碧玉潭等。三清山花岗岩体大量发育网格状的裂隙,赋存大量的构造裂隙水。受气温和植被的影响,蒸发作用不强,构造裂隙水的渗透就形成许多味甘质纯的季节性泉水,如泸泉井、元泉、禹门泉等。三清山其他的水体还有涵星池(高山湖泊)和三清水库。
卵砾石地貌主要分布于汾水、金沙、坪溪、枫林等河水流经的洼地附近,在低洼处,形成第四系洪冲积卵砾石堆积地貌,常见直径大于10 m的大砾石,中等磨圆度,如“神仙赶石”就是典型的第四纪卵砾石堆积地貌,砾径达30 m。
岩溶地貌区:在地质公园东南部的天梁景区,是石炭系碳酸盐岩的构造岩溶带,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岩溶景观受北西向断裂带控制,分为地表和地下两个组成部分。本地区典型喀斯特微地貌类型主要溶洞、地下河、石芽与溶沟、岩溶湖、岩溶漏斗、天生桥等,是江西省已知岩溶地貌中类型最齐全的地区之一。
三清山地貌单元和微地貌景观的区划见图5.2。
⑨ 三清山地貌成因分类
三清山地貌基本类型有山地和丘陵两种。可进一步分为中山、低山、高丘和低丘4个亚类。根据地貌发育的主营力,三清山地貌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侵蚀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尹国胜等,2007;刘细元等,2005,2006)。地貌的基本类型可以和成因类型相关联,这样又可进一步分为4个亚类,即中山构造侵蚀地貌、低山构造侵蚀地貌、高丘流水侵蚀地貌和低丘流水侵蚀地貌。4类地貌区的特点见表5.1。
中山构造侵蚀地貌区:以玉京峰为中心,从南西一直延伸至北东,分布于盖云峰—玉京峰—鸡公石尖—大坞头一带,为三清山的主体,海拔一般为1000~1800m,相对高度500~1000 m。山脊呈锥齿状,山坡为侵蚀坡,坡度大于40°。山体因受地壳抬升、重力崩解和流水影响,遭受强烈切割,冲沟峡谷发育,谷深湍急。地貌区切割深度可达1000 m以上,切割程度大于50%。沟谷切割密度最大达4.75km/km2(尹国胜等,2007)。盖云峰至玉京峰一带由燕山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华眉山至大坞头一带由奥陶系印渚埠组钙质泥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
表5.1 三清山地貌成因类型
根据尹国胜,2007;三清山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2009等资料整理
低山构造侵蚀地貌区:主要分布于鹅公岭—王山—上横坦—大源坞—上西坑一带,海拔500~1000m,相对高度300~500m,坡度大于25°,以流水的线状侵蚀为主,切割较浅,切割程度达50%,深度为100~500 m。山脊呈锯状,冲沟发育,沟谷深切,山谷多呈V形,沟谷纵横,飞瀑如烟似雾,蒸腾迷漫。岩性为南华系至奥陶系的硅质岩、灰岩、泥岩、细砂岩及燕山晚期黑云花岗岩。
高丘流水侵蚀地貌区:主要分布于三清山主体山脉的外围的双溪、汾水一带,海拔300~500m,相对高度200~300m,坡度15°~20°,以流水的线状侵蚀为主,切割深度100~200m,沟谷为浅V形,切割程度<20%。山脊为垄状,东西走向为主,丘顶浑圆,坡面较缓。由南华系、寒武系、奥陶系等地层组成,岩性为泥质灰岩、碳质页岩和硅质岩等。
低丘流水侵蚀地貌区:分布面积不大,主要位于南部枫林、中坑一带,海拔200~300m,以流水的线状侵蚀为主,片蚀作用较强烈,切割深度为60~150m。坡度10°~15°,丘体多呈脊梁形,形态浑圆,冲沟发育,沟谷短浅,丘谷交错。由寒武系、奥陶系的钙质泥岩、泥晶灰岩、细砂岩等组成。
⑩ 三清山是客斯特地貌吗
是的
三清山有小黄山之称,同为喀斯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