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什么地质
❶ 广西好的地质单位有哪些
待遇还是技术水平?待遇不错的像地勘院,四队什么的待遇都不错,技术水平的话,地勘院,中南南宁院都可以
❷ 我想了解一下广西的主要地质地貌资源及其旅游价值,哪位可以帮助我啊感激不尽!!!!
广西的地质地貌资源(旅游资源)有桂林山水为代表的大桂林地区,包括河池内,柳州,贺州的一部分,都容是这类的。代表是漓江,有山有水,合适度假休闲。
另外桂西地区的德天瀑布,也有桂林一样的山水地质地貌资源。再加上边境风情,峡谷,明仕田园风光。合适自驾游。
桂西北还有百色乐业天坑,风山三门海天窗等地质溶洞,地下河,地下森林景观。合适探险漂流休闲。还有巴马凤山地区合适养生
另外一个地方是环北部湾的北海银滩,涠洲岛,钦州,东兴等地都是沙滩海岸之旒。合适自驾,海上娱乐。
别外还有少数民族的风情游,如南宁周边的壮族,东兴的京族。三江的侗族,大瑶山的瑶族,贺州的客家(贺州的黄姚古镇也值得发展)
另外还有桂东地区的桂平西山,玉林,梧州合适宗教之旅
❸ 广西的地形地势属于什么
广西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类。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海拔400~800米的低山次之,山地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9.7%;海拔200~400米的丘陵占10.3%;海拔200米以下地貌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地,占26.9%;水面仅占3.4%。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
(3)广西什么地质扩展阅读:
广西的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2、气候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3、水文
广西境内河流大多随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中部以及两侧支流的树枝状水系。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6条,总长3.4万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144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广西
❹ 广西地质海拔最高的是哪里
桂北,苗儿山 2141m,桂西北,元宝山 2081m
❺ 广西南宁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资料、气象资料是什么
南宁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充足,湿润多雨,年均气温20.3 --22.4,年平均降雨量815--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75--1579小时。
境内山岳绕,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复杂多样,以山丘为主体山地占总面积512.7%,丘陵占10.1%,平地占28.1%。境内山脉和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大致呈西北及西南略高,向东倾斜,中部被左江、右江和郁江及支流切割,形成错综合颁的丘陵平原。东北部的大明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760米。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东部的镇龙山,西部的西大明山和泗城岭,南部的大青山和公母山等10余座。
南宁地区地质构造古老,多以泥盆纪,二迭纪和三迭纪为地质基层,崦性以石灰岩占优势,页岩、砂岩次之,第四纪红土层为地表盖层。 境内河流属西江水系。以郁江、左江、右江为主干流从西南、西 北及东面切割,流经中部,形成大大小小的河网。
全地区集雨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13条,河流面积为92400平方公里,其中左江干流全长539公里,流域面积3159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74亿立方米;右江干流全长707公里,流域面积3861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45亿立方米。
南宁市地形是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
这个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绕,北为高峰岭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西大明山东部山地)。形成了西起凤凰山,东至青秀山的长形河谷盆地。盆地中央成为各河流集中地点,右江从西北来,左江从西南来,良凤江从南来,心圩江从北来,组成向心水系。盆地的中部,即左、右江汇口处,南北两边丘陵靠近河岸,形成一天然的界线,把长形河谷、盆地分割成两个小盆地,一是以南宁市区为中心的邕江河谷盆地;二是以坛洛镇为中心的侵蚀――溶蚀盆地。
南宁市地貌分平地、低山、石山、丘陵、台地5种类型。
平地是南宁市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面积为1037.3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57.78%,分布于左、右江下游汇合处和邕江两岸。
低山总面积82.6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4.6%,分布于市区西部边缘的凤凰山,为一穹窿山地,一般海拔300米―600米,坡度25度―40度;位于市北部的高峰岭,为一列褶皱低山,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一般海拔250米―450米,坡度20度―40度。
石山面积4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61%,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边缘和坛洛镇一带,分峰林石山和孤峰石山两大类,峰林石山海拔300米―400米,谷地海拔120米―160米;
孤峰石山一般海拔200米―250米,平地海拔80米―100米。丘陵总面积279.8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5.59%。
台地多为第三系的侵蚀面,微切割,起伏和缓,海拔在120米以下,是低平的古剥蚀面,一般呈缓坡起伏而顶面齐平的地貌。
❻ 广西玉林市的地质详细状况(地壳地震方面的)
不用恐惧,孩子,~为什么叫自然灾害,这告诉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智慧,而且需要勇气去面对。但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概率应该比车祸要小很多,所以,没必要如此的恐慌。
❼ 广西有什么好的地质单位
广西地质勘测局,广西矿务局,国土资源部。
❽ 广西的地形是什么
广西的地形,,有四个明显特征:
一 是山岭连绵,山区广大
广西以多山著称,海拔五百米以上的土石山占全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点一,海拔二百五至五百 米的山丘(包括相应高度的石山)占百分之十点八,两项相加,占全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四点九。广西
山多而且高大,主峰超过一千六百米的山脉有十三列,超过一千六百米的山峰更是不可胜数。
广西山区面积占百分之七十六,耕地约占百分之十一,其余则为水面,道路,村庄等。广西称得上是
“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面积广大,是广西土地资源构成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二 是岩溶广布,山水独奇
广西石灰岩(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很广。据统计,共有十二万二千多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
百分之五十一点八。广西的灰岩,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发育成为种类极其繁杂、风景非常秀丽的岩溶
(喀斯特)地形。主要分布于桂中、桂西和桂东北。
三 是平原狭小,丘陵错综
广西的平原,面积小,分布零星。据统计,广西的平原面积约三万四千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
百分之十四,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不超过七百平方公里。广西的平原主要有两类:一为溶蚀平原,是石
灰岩经长期的溶蚀和侵蚀而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平原堪称代表,二为冲积平原,是由河流冲积而成。冲积平原按其分布位置,又可分为冲(洪)积扇、沿江平原和三角洲三种。
四 是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广西的北部湾沿岸,由于地质史上复杂的升降运动,海岸较为曲折。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
越交界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约一千五百公里,约等于其直线距离的八倍。
广西沿海岛屿众多。据统计,有大小岛屿八百多个,较大者有涠洲、斜阳、白沙沥、石滩,山心、
巫头、沥尾(山心、巫头、沥尾三岛,因为围海造田和筑堤引水,已与大陆相连,海岛变成了半岛)等。
除涠洲、斜阳为火山岛外,其余均为大陆岛。
❾ 广西是什么地貌
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
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其特征是: 1、盆地大小相杂。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第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 绿城南宁
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印度洋板块挤压迹象。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总面积23.5%;海拔400—800米低山次之,占广西总面积15.9%。桂东北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一高峰,也是南岭最高峰。越城岭—猫儿山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走廊是中国三大走廊之一。 3、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4、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流沿岸,较大平原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柳来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浔江平原最大,面积达630平方公里。 5、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
❿ 广西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特征
李志才
( 广西地矿物业管理中心)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自然科学,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教授认为: “地球是一本书,这本书早有文字记载,科学的任务就是解读地球本身的历史痕迹”, “地质科学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创新,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认识地球有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改善保护。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地质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为人类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调查是认识地球历史的方法手段,只有反复的实践和研究才能提高认识,提高研究程度,才能为开展各项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和先行。自 1956 年以来,广西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各种地质调查,积累了大批有科学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并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突破,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地质难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了重要进步,但还存在若干地质问题,有待今后继续实践解决。现仅将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特征,初步归纳为 3个方面共同探讨。
一、海陆变迁
广西地壳表层的形成就是一部海陆变迁的历史,主要见证于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形成。广西自 20 亿 a 前就有海水侵入,历经了中元古代 ( 四堡群) 、新元古代 ( 丹州群) 、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 ( 古、新近纪) 、第四纪共 14 个地质时期。从沉积作用来看,各地质时期的沉积作用是连续的、有序的,除地壳运动短时间暂时影响沉积作用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海陆变化过程中。从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环境,即海 ( 水) 相沉积环境和陆 ( 地) 相沉积环境。在印支运动 ( 2. 27 亿 a) 之前为海相沉积环境,印支运动之后为陆相。沉积类型可分为三大发展阶段,泥盆纪 ( 4. 10 亿 a) 之前,基本属于地槽型深水和较深水沉积阶段; 泥盆纪之后为地台型浅海、边缘海沉积阶段; 印支运动之后为陆相盆地沉积阶段。从沉积物的特征来看,地槽型沉积物以碎屑岩类为主,地台型沉积物以碳酸盐岩为主,陆相盆地以红色碎屑岩为主,各地质时代地层沉积厚度,累计可达 8 万 m。随着沉积年代和环境的变化,各门类生物非常丰富,由元古宙的低级植物孢粉开始,到古生代动物群大量出现,中生代开始巨型恐龙出现,新生代的古人类出现,由低级向高级有序发展。
1. 地槽发展阶段
主要发育在桂北地区的元古宙地槽,桂中以东和以南地区的加里东地槽,以浅海和半深海沉积环境为主,沉积物特征是以砂岩、页岩、砂砾岩为主的碎屑岩相,岩性较单一,类复理石序列清楚,海底的冲刷特征明显,生物群繁殖从低级开始,元古宙以古孢子植物和几丁虫类为主,计有 27 个属 38 种之多,进入早古生代开始出现国内东南型的动物群,如海绵骨针、腕足类、笔石类。在桂东南地区的奥陶系和志留系中,发现大量笔石群,共建立了 12 个和 19 个笔石带,在海洋山地区的奥陶系中也发现了大量笔石群,共建立 9 个属 23 个种。但在桂西地区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发生重大变化,寒武系由地槽向地台过渡,沉积相由碎屑岩过渡为碳酸盐岩相,动物群过渡为华北型的三叶虫、球接子、腕足类等,在那坡地区发现大量三叶虫,共建立了 25 个属。生物群随地质环境变化而变化十分明显。
2. 地台型发展阶段
自志留纪末广西运动后,晚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地槽回返形成广泛的隆起区,由较深水环境沉积转变为浅海和海岸带的地台沉积环境,海水动荡,生物群大量繁殖,早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的砾岩、砂岩、页岩,以后开始转变为台地上的碳酸盐岩沉积,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部分为泥质岩、硅质岩,并含有煤层。由于近岸的海水富氧,水动力活动较强,是广西古生物群最繁盛时期,种类也最多,计有底栖和浮游两大类,共计有 17 个门类之多,其中以泥盆纪时期最为丰富,如六景标准剖面发现 17 个门类500 多个属种,牙形类也发现 18 个化石带,北流剖面发现腕足类、珊瑚、层孔虫、竹节石等 30 多个属种,大乐剖面发现腕足类、珊瑚、竹节石等,共有化石组合带 97 个,罗富剖面以深水漂浮的竹节石、菊石、牙形刺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则以 类最繁盛,共有77 个属及亚属,580 个种及亚种。地台发展阶段也是广西沉积矿产成矿最有利的时期,如泥盆纪的锰、铁、钒、石灰岩等,矿产丰富,是已探明全区储量的 60% 左右,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煤、铝土矿、锰、石灰岩等,也有很重要的工业价值。
3. 陆相沉积发展阶段
从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开始,广西地壳普遍上升,海盆地的海水全部退出,海相沉积结束,自此,在活动基底断裂控制下,形成了广西大大小小 50 多个盆地,以十万大山和桂平桥圩盆地面积最大,形成了内陆盆地的湖泊相、河流相的沉积,由于陆地当时的风化、氧化作用强烈,气候炎热等因素影响,沉积物的重要特点是以红色粗碎屑岩为主,多为砾岩和砂岩、夹页岩,侏罗纪还有灰岩。在侏罗纪和第三纪 ( 古、新近纪) 时期,由于植物和有机物大量繁殖,在某些盆地中形成了含煤层 ( 如西湾和南宁盆地) 和油气层( 如百色盆地) 以及粘土 ( 合浦盆地) 、膨润土 ( 宁明盆地) 、膏盐等矿产。生物群进一步进化繁殖,三叠纪开始以菊石、双壳类为主,并在动物群中出现了爬行动物,如武鸣县在三叠系中发现广西幻龙东方种,在十万大山和南宁盆地发现了白垩纪的鸭嘴龙化石。第四纪开始,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百色等地 10 多处,发现了重要的古人类遗迹,以及大批的脊椎动物化石,如巨猿、大熊猫、剑齿象等,最主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甑皮岩人,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
二、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是地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壳运动往往是同步发生的,也是广西区域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与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密切相关,几乎所有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成矿期都与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因为它是成矿物质来源的主要渠道。岩浆特制主要来自地球深部的幔源型 (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和地球浅部的壳源型的岩浆,其中壳源型又分为幔源分异、混合同熔、壳源重熔、壳源交代等类型。岩浆活动的方式主要有深部的侵入活动和地表的喷发活动两种。
广西侵入岩活动出露的各类岩体有 1200 多个,出露面积约 2 万 km2,这说明侵入活动是广泛、强烈的,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大岩体多发生在背斜、复背斜轴部,如桂北元宝山、越岭山、海洋山等地,部分产在大断裂带及周围。从活动的地质年代特点看,具有不间断和多期性的特点,与构造旋回有密切的关系,并相伴生,如四堡旋回、雪峰旋回、加里东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其中以华力西旋回的花岗岩侵入规模最大,分布面积为 8051km2,加里东旋回 ( 3363km2) 和燕山旋回 ( 4516km2) 次之。岩性较复杂,以酸性花岗岩类为主,出露面积为 19000km2,占全区侵入岩面积的 96% ,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东北和桂南的广大地区,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通常为 60% ~ 65% ,黏性大,镁铁含量低,钾钠含量高。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侵入的面积较小,大小岩体约 940个,面积为 817km2,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的四堡区和雪峰区。桂西地区主要为华力西期和印支期的基性岩,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为 45% ~ 50% ,超基性岩中的 SiO2含量< 45% ,它们的黏度小,镁铁含量高,钾钠含量低。
广西的火山喷发岩活动也频繁,一种是在海盆地沉积过程,在海底喷发以后,形成各种层状的沉积物,岩石常常具有气孔状、杏仁状、枕状构造等特征,如层状、枕状的细碧岩、角斑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熔岩等,特制来源于地球深部。一种是在大陆的喷发活动,形成各种熔岩流、火山堆积物。火山喷发的各种物质,累积的厚度可达 9000m,占全区沉积岩总厚度的 11% 左右,充分说明地壳的物质来源,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地球的岩浆活动供给的。火山喷发活动的方式,主要以裂隙喷发 ( 沿断裂带) 和中心式喷发( 近圆形) 为主。从喷发活动的地质年代看,除寒武纪没有发现火山活动外,从四堡时期到第四纪的 13 个地质时代中均有发现,说明在广西区域地质历史是比较活跃和不间断的。据已有资料统计,明显的喷发活动有 40 余次,据过去资料看在桂西地区几乎是空白的。地质调查后,发现大量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多层位的海相火山喷发活动,累积的总厚度可达 5400m,具有喷发次数多、厚度小 ( 一般为数十米厚) 、分布零星的特点。从岩石类型来看,中泥盆世到二叠纪火山岩多为基性岩,三叠纪主要为中酸性岩,火山喷发活动主要受基底断裂控制,多为裂隙间歇性。印支运动以后,转为以大陆型的火山喷发活动为主,多形成流纹岩、流纹斑岩、凝灰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安山玢岩等,具有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等特征,并在合浦县烟墩岭和涠洲岛等地发现火山口,以及发现较多的火山堆积物、火山弹和火山碎屑岩等。
三、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除了表现在海陆变迁的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外,同时也表现出在岩石和地层的变形、变质方面。广西的构造运动前人做了不少研究,1963 年尹赞勋等曾统计过以前的地质学家在广西命名的地壳运动有 28 次之多,通过地质调查后,认为比较有证据的只有 19 次,其他证据不足,而且各期次发生运动的性质、特征、强弱也不同,随着地区地质条件的不同,也有所不同。总的来看,具有多阶段、多旋回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中,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变形方面也是不同的。在 19 次中,元古宙有 3次 ( 四堡、雪峰、富禄运动) ,早古生代有3 次 ( 郁南、北流、广西运动) ,晚古生代有4次 ( 柳江、黔桂、东吴、苏皖运动) ,中生代有 5 次 ( 桂西、印支、燕山一、二、三次运动) ,新生代有 4 次 ( 喜马拉雅一、二、三、四次运动) 。在空间上的变化,地壳表现在造山和造陆两种性质的运动。造山性质的如四堡运动、广西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这些运动强度大,可使大陆的海水退出,停止沉积作用,并使地层、岩石发生剧烈褶皱、断裂和变质、变形,以及移位,使海盆变为大陆的山脉和盆地,经过沉积间断后,又开始新发展阶段的沉积,它明显地反映了新、老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新地层底部常常保留有沉积间断的底砾岩、粗碎屑岩,以及花岗质碎屑岩等。造陆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壳大范围的升降活动,海盆地海水退出形成陆地,但地层没有发生垂直运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剥蚀、侵蚀作用后,海盆地再次下沉,当海水再次开始新的沉积作用后,新、老地层之间常常表现在地层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在新、老地层之间保留有沉积间断的风化侵蚀面和风化堆积物,如氧化的铁、铝岩等。地壳运动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强弱也是不同的,如广西运动在大部分地区是造山运动,泥盆纪地层角度不整合在不同层位的早古生代地层之上,底砾岩普遍存在,但在钦州地区没有发生造山运动、海盆地缩小,海水连续沉积,笔石等生物群连续演化。又如东吴运动,在桂南地区是造山运动性质,晚二叠世地层不整合在不同时代地层之上,而其他地区是造陆运动性质,地层之间只是沉积间断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因此在早、晚二叠世之间形成了大量存在的风化残留的铁铝岩和铝土矿等。
造山运动是强烈地壳运动的表现,常常造成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活动,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背斜、向斜、复背斜、复向斜,以及大片的隆起区,使大陆形成众多的山脉、河流,以及盆地、平原。广西主要的大山脉有桂北的元宝山、苗儿山,桂东北的海洋山,桂东的大瑶山、桂南的大容山、十万大山,桂西的大明山等背斜组成的大山脉。在地层发生强烈褶皱的同时,岩层发生超强度的破裂和位移,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产生错动和位移。较大的断距可以超过千米以上,在断裂发生的历史过程中,有多次活动的和有重要意义的断裂活动,是那些区域性大断裂和深大断裂带,它们在地壳活动中,有着控制沉积作用、控制岩浆活动、控制导矿、控矿等作用。区调队曾经总结有重要影响的 24 条广西主要断裂带,如博白 - 岑溪深断裂带,灵山 - 藤县深断裂带等,有些单位根据资料还总结了较多条的断裂带,主要特征明显,它们切割了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断距大,破碎带宽,有构造变质岩,有硅化、角砾岩带,对岩浆活动作用、成矿作用均有导岩、导矿和控岩、控矿的重要作用,在区域地质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尤其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也有重要影响,如地震活动带、新构造运动,与这些深大断裂带有密切关系,如 1934 年发生的灵山大地震等。尤其目前修建的工程大项目,如水库、水坝等,在重力打破平衡和重新组合时,要密切注意新的构造运动,加深研究,以求安全。
以上是对广西基础地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的基本特征,以便共同探讨,有些地质问题还有待继续实践和研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