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怎么打
Ⅰ 构造的地质构造
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受地表营力的作用产生的。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层内构造与穿层构造。①层理指沉积岩中的成层构造,其成层性是通过沉积物的成分、粒度、色调的变化而显现的(见彩图)。层理是研究次生构造的基本参考面,是一种重要的原生构造。②层面构造主要指波痕、泥裂、雨痕、印模、虫迹等,这类构造发育于沉积岩层的顶面或底面,在野外可用来鉴别地层的顶、底面,以判断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③层内构造主要指限于某一岩层中的原生构造,如粒序层、交错层、层内褶皱与层内断层等,其中除层内断层外,也均可根据它们的内部结构特点来鉴别地层的顶面或底面。④穿层构造主要指发育于多层岩层中的背斜或断层,称为同沉积背斜或同沉积断层。同沉积背斜是在区域性地壳拗陷并不断接受沉积的盆地中的局部上隆部位上逐渐发育的背斜,因此具有原始的上拱弯曲状态,其轴部地层厚度小于翼部,轴部碎屑沉积物的粒度则大于翼部同一层沉积物的粒度。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活动的断层,一般发育于沉积盆地的边缘,具有正断层性质。盆地所在为断层的下降盘,其地层厚度明显大于断层的上升盘,且断距随深度而增大,即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另外,韵律层也是一种原生的穿层构造,是由多个粒序层依序叠置而组成的。
火成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受岩浆流动与冷凝收缩的力的作用产生的。分为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破裂构造两种。原生流动构造是固态物体在液态岩浆流动中形成的定向构造,如由岩浆早期晶出的片状、板状矿物与扁平状析离体、捕虏体的定向排列形成的流面,由岩浆早期晶出的柱状、针状矿物的定向排列形成的流线;原生破裂构造有柱状节理以及根据节理与流面或流线的产状关系分出的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与层节理。 岩石形成以后受构造运动的作用产生的构造变形,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次生构造包括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线理等。
次生构造按照变形性质可分为:①连续变形构造。岩层连续性未受到破坏的构造,变形性质属塑性变形,如褶皱等。②非连续变形构造。岩层被切割失去原有连续性的构造,属破裂变形的,如节理、断层。
按照几何要素可分为:①面状构造。以几何意义的面所表征的构造,如褶皱轴面、节理面、断层面、劈理面等。通常将具有系统性的面状构造称为面理。②线状构造。以几何意义的线所表征的构造,如褶皱枢纽、断层擦痕、非等轴矿物的定向排列、两个构造面的交线等。各面状、线状构造还可区分为抽象性的(如褶皱轴面、枢纽、二构造面的交线)与分划性的两种。前者只具几何意义而非具体存在,后者则是具体存在的面、线构造。
根据面状、线状构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特点,可将地质构造分为:①透入性构造,指在地质体内在一定尺度上均匀、连续且按一定格式排布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劈理、片麻理、片理以及各种小型线理;②非透入性构造,指非均匀、不连续且以分隔性方式产出于地质体中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节理面、断层面以及大型的杆状构造、窗棂构造等。地质构造的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是相对于观察构造的某种尺度而言的,较大范围的尺度上的透入性构造在较小尺度上也可成为非透入性构造;通常透入性构造是针对小型构造和显微构造两种尺度而言的。 不同构造期或同一构造期中不同幕(或阶段)所产生的地质构造先后有序。构造序列的建立有助于认识具有多期、多次变形的变质岩区的构造发育、演化规律。一次构造运动按一定作用方式产生的构造要素群称为一个构造世代的构造。前一构造世代的构造对于后一构造世代的构造发育可以起着控制或限制的作用,后一构造世代的构造叠加于前一构造世代的构造之上的现象称为构造叠加,其效应往往是改造了前一构造世代的构造,使其格局、面貌发生变化,出现叠加构造型式。建立区域性构造序列的关键在于划分和对比不同构造世代的构造,弄清前、后构造世代之间的控制、限制和叠加效应和干涉改造关系。
Ⅱ 地质构造
斜坡发育有断层抄、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时,将岩体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分离体,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因此,在村镇选址中,应注意观察构造面的组合和分离体的分布特征。当这种不连续面顺斜坡分布时,边坡岩体稳定性差,最易发生滑坡和崩塌等灾害。
岷江上游峡谷岩体被多组裂隙切割,破碎,极易发生崩塌、滑坡(2006)
地质构造还包括影响到一定区域范围地壳稳定的活动性断裂。这些活动性断裂往往容易造成地面升降变形、开裂,甚至是控制地震发生的断裂。这些问题需要专业部门来查证。
房屋选址应尽可能避开顺层斜坡
斜坡岩层中裂缝发育,易形成滑坡、崩塌(四川丹巴,2006)
Ⅲ 怎样绘制地质剖面图
我有全套的地质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下是一些零碎的资料,太多,放不上。不好意思,看对你有帮助没有。或者给金币,传给你全套的。
二、矿井地质剖面图编制方法
1、根据实测资料编制
(1) 确定剖面线方向和位置(是剖面线均匀分布)
A尽量沿远勘探线布置
B尽可能通过主要石门、主要上下山
C垂直煤层(煤岩层)的总体走向
(2) 选定比例尺
1:1000或1:2000
(3) 收集整理编图资料
A剖面线切过的钻孔柱状图
B剖面线切过的井巷实测剖面图
C矿井地形地质图
D采掘工程平面图
E其它综合性图件
(4) 设计图面、画高程网
(5) 投绘平面与剖面对应线
A坐标线
±0水平切面 剖面图
B准线
(6) 绘地形剖面图
(7) 投绘钻孔柱状图
A剖面线切过的钻孔
B临近剖面线的钻孔
① 垂直投影法
② 走向投影法
注意:①投影的钻孔用虚线表示
②一般采用走向投影法
③不能穿越断层投影
(8) 投绘巷道
A剖面线切过的巷道
B剖面线附近的巷道(一般不投绘)
垂直投影法(投影巷道用虚线表示)
① 与剖面线平行的巷道(长度。坡度不变)
② 与剖面线斜交的巷道
Ⅰ水平巷道 长度缩短
Ⅱ倾斜巷道 长度缩短、坡度增大
(9) 投绘煤岩层和构造点
A剖面线切过的煤岩层和断层
B剖面线附近的煤岩层和断层
① 走向延长法
② 辅助剖面法
(10) 对比连接
(11) 审核清绘
2、根据水平地质切面图编制
(1)已知两个水平切面
(2)已知一个水平切面
3、根据煤层顶底板等高线编制
用到的方法:直接投点 插入法 走向延长法 断层面等高线法
Ⅳ 地质构造框架
1.前岛弧期的地质构造格架
前岛弧期的“基底”岩系主要由3个构造-地层单元构成。前震旦系变质构造-地层单元,仅出露于义敦岛弧造山带的东南缘,由基底前震旦系恰斯群和盖层震旦系观音崖组和灯影组组成,是该造山带目前出露的最老的陆壳残块。奥陶系—下二叠统构造-地层单元,分布于火山岛弧的东缘,主要为一套地台型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与扬子西缘沉积相类似。上二叠统—中三叠统构造-地层单元与上述单元相依分布,但范围更广,包括下义敦群和下热水塘群主体。东部与下伏地层多呈整合接触,西部则多呈超覆不整合接触。在西部,中下三叠统分别包括列衣组和党恩组,沉积相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型和碎屑岩型,可能形成于浅海环境和海岸环境(胡世华等,1992)。在东部,地层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该单元内晚二叠世火山岩大量发育。在东部甘孜—理塘一带,玄武岩具枕状构造,具典型的MORB地球化学特征,它与镁质-镁铁质岩、席状岩墙群和放射虫硅质岩构成蛇绿岩套,标志着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甘孜-理塘古洋盆的发育(莫宣学等,1993)。在西部,火山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以低MgO、高TiO2为特征,显示板内张裂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西部地区与东部开裂成洋作用相呼应,发生强烈的张裂乃至断陷。构造-沉积相分析表明,义敦前岛弧“基底”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主体具薄陆壳性质:古老变质基底由前震旦系恰斯群构成,在“恰斯断隆”上出露,与扬子地台上的河口群相当。盖层为地台型震旦系观音崖组和灯影组沉积,表明恰斯断隆曾是扬子地台西缘的一部分,但被甘孜-理塘俯冲带与之隔开。奥陶系—下二叠统地层单元的沉积相特征和生物面貌与扬子地台类似,表明中咱地块和义敦地区可能是扬子地台西缘的组成部分。上二叠统—中三叠统构造-地层单元的碳酸盐型沉积和碎屑岩型沉积揭示其形成于陆缘海盆环境。基性火山岩显示板内玄武岩亲和性。侯增谦和罗再文(1991)依据岩浆密度对岩浆喷发侵入活动的制约关系,估算出义敦岛弧基底陆壳厚度介于20~25km之间,与地层厚度大体相当,表明义敦岛弧具薄陆壳基底特征。
(2)处于强烈拉张状态:义敦岛弧基底的伸张始于早古生代,扩张中心主要集中于金沙江东侧和甘孜-理塘带上。早古生代时期,在金沙江东侧得荣-巴塘一带,发育寒武纪基性火山岩,以低MgO、高TiO2、较高FeO*/MgO比值为特征,显示板内张裂型玄武岩特征。奥陶纪和志留纪酸性火山岩与基性火山岩构成“双峰”岩石组合,反映该带强烈扩张,形成大陆裂谷系或裂陷槽。在甘孜-理塘断裂带,基性火山岩由晚期的高MgO、中等TiO2、低FeO*/MgO比值和低碱质的拉斑玄武岩及早期的低MgO、高TiO2、高碱质的碱性玄武岩组成。前者显示大洋玄武岩特征,后者显示大陆玄武岩特征,表明甘孜-理塘带于古生代时期由裂谷系向大洋方向演变;进入石炭纪和二叠纪,大洋中脊型玄武岩沿金沙江带喷发,成为金沙江洋壳的组成部分。沿甘孜-理塘一带喷发,与超基性岩、辉绿岩墙群和放射虫硅质岩密切共生,构成甘孜-理塘蛇绿岩套;至晚三叠世卡尼早期,义敦地区强烈扩张,产出曲嘎寺组(根隆组)大陆裂谷型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系及“双峰”岩石组合。其中的玄武岩系具有LREE富集型配分型式,相对富集LILE和HFSE,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与峨眉山玄武岩系相当(侯增谦等,1995)。
(3)局部扩张成洋壳或过渡壳:长期处于伸张状态的陆壳基底,在乡城地区被进一步拉张减薄,局部引张开裂产生新的洋壳。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辉长-辉绿岩墙群、枕状-块状玄武岩、深海放射虫硅质岩等洋壳残片为标志,扩张中心位于乡城西部潘拥-白松一带,洋壳形成年龄约231Ma(曲晓明等,2002)。
(4)盖层下部发育3个断续分布的刚性岩块:区域重磁异常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在现今的中咱地块(逆冲岩片)下部,存在3个线状不连续分布的刚性岩块。尽管该地块仅出露早古生带以来的构造-地层单元,这些刚性岩块很可能是中咱地块的变质基底或根系。其隐伏区域范围在东西方向上远超出中咱地块的东西边界,其中,白玉和羊拉刚性岩块分别隐伏在昌台弧地体和乡城弧地体的西半部,并可能从根本上控制了义敦古岛弧的整体轮廓和南北分段性。
2.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构造格架
横跨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自东而西分4个次级构造单元,即蛇绿混杂岩带、碰撞隆起带、弧地体和伸展构造带。
(1)蛇绿混杂岩带:沿甘孜-理塘断裂带断续分布,北起青海冶多,南抵云南石鼓,长达500km。北段与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带相连,南段因扬子地块向西推挤楔入而向西南折曲(图2-10)。此带东临扬子陆块和松番-甘孜地体,西为义敦弧地体东缘,宽约5~20km。因强烈构造变形改造,被强烈肢解的蛇绿岩呈构造岩片与混杂岩混生。蛇绿岩由变质橄榄岩、堆积杂岩、辉绿岩墙、块状-枕状玄武岩和硅质岩及深水浊积岩构成。弧前增生楔分布于甘孜-理塘缝合带西侧,由上三叠统浅海陆棚及复理石浊积相组成。滑脱底盘为甘孜-理塘混杂岩,与松番-甘孜-理塘被动陆缘复理石楔组成规模巨大的“复合型”复理石杂岩(Yin and Harri-son,2000图;2-10)。
(2)弧地体:义敦弧地体北起德格,南达中甸,长达数百公里,东缘发育稻城弧前增生楔,西缘与中咱地块以断裂相接。因晚三叠世以来的洋盆闭合和陆-陆碰撞,弧地体强烈挤压和大幅度隆升,陆壳已缩短百余千米。该地体以晚三叠世弧火山-岩浆强烈活动为特征,同位素年龄为206~238Ma的弧火山-岩浆活动纵贯弧地体南北,构成措交玛-稻城弧花岗岩带和昌台-乡城-中甸火山弧(侯增谦等,1995、2001;图2-10和2-11)。
弧花岗岩岩浆事件持续时间238~206Ma,岩浆侵位高峰在215Ma左右(侯增谦等,2001b),主要呈大岩基和众多小岩株形式产出。主要元素化学显示Ⅰ型花岗岩特征,REE配分型式属LREE富集型(La/Yb=9.0~11.6),与火山弧安山岩-英安岩的REE配分型式一致(Hou,1993)。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典型的弧花岗岩特征(侯增谦等,2001b)。87Sr/86Sr初始比变化于0.708~0.711之间,反映其物源属壳幔型,或者来自壳-幔混合源区,或者由结晶的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发生大规模混合。
弧火山事件始于228Ma,终止于213Ma(图2-11;胡世华等,1992;侯增谦等,1995),沿火山弧南北显示明显的差异发育特征。北段火山作用复杂,显示典型的张性岛弧特征(侯增谦和莫宣学,1990;侯增谦等,1995);南段火山岩系单调,显示压性弧特征。在中段乡城地区,火山弧性质介于其间,并以发育玻镁安山岩的洋生弧为特征(侯增谦等,1995)。
(3)碰撞隆升带:碰撞隆升带空间上叠加于岩浆弧花岗岩带及其东侧的弧前增生楔上,系T/J之交弧(义敦弧)-陆(扬子大陆)碰撞产物,以同碰撞花岗岩发育为特征,侵位年龄介于200~206Ma之间(侯增谦等,2001b)。同碰撞花岗岩体通常规模不大,多侵位于弧花岗岩岩体内及附近,构成SN向断续分布的同碰撞花岗岩带(图2-10)。岩石高SiO2、低CaO、MgO,富亲地壳的Nb(7.0×10-6~19.7×10-6)、Ta(2.1×10-6)、Rb(212×10-6~258×10-6)、Ba(562×10-6~4093×10-6),具典型的S型花岗岩特征,显示同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侯增谦等,2001b)。REE配分型式呈LREE富集型(La/Yb=4.05~15.2),具明显的负Eu异常,Rb/Sr=0.63~4.94,接近于壳源花岗岩Rb/Sr值(>0.5),表明岩浆物源以壳源为主,可能为弧-陆碰撞及地壳逆冲缩短加厚过程中的地壳重熔产物。
(4)伸展构造带:伸展构造带空间上位于义敦火山弧的弧后区靠陆一侧,系造山带发生碰撞后伸展作用结果,以板内张裂型长英质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的大规模发育为特征。A型花岗岩发育于柯鹿洞-乡城断裂与矮拉-日雨断裂带夹持的狭长区域,构成第二条较大规模的花岗岩带,即高贡-措莫隆花岗岩带(图2-10)。岩体侵位年龄介于116~73Ma之间,岩浆活动高峰在80Ma左右(图2-11;侯增谦等,2001b)。岩体多为复式岩体,早期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晚期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富碱(Na2O+K2O=6.13%~8.68%),AR=1.9~3.0,属碱性系列。K2O/Na2O=1.2~2.3,平均为1.46,属富钾型。K2O含量平均为4.78%,Na2O平均为3.28%,与A型花岗岩的Na2O、K2O含量相当。强烈富集Rb、相对富集Zr、Hf、Nb、Ta、Y、Ce等,并具有较高的FeO*/MgO和(Na2O+K2O)/CaO比值和较大的微量元素比值变化(Rb/Ba:0.52~39.3;Rb/Sr:8.0~39.8),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普遍性规律(Eby,1992)。REE配分型式具有典型的“燕式”分布特点,并具显著的负Eu异常,也显示出典型的壳源花岗岩特点(侯增谦等2001b)。花岗岩CaO/Na2O比值介于0.14~0.42,明显低于页岩和硬砂岩的CaO/Na2O比值(1.2,0.93),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由富含泥质的沉积岩熔融而成(Chappell and white,1992)。褐帘石含锡花岗岩岩体(如渣陇岩体)的(87Sr/86Sr)i=0.7441,表明花岗岩岩浆来自以泥质岩为特征的典型陆壳,形成于造山期后的伸展构造环境;无褐帘石含钨钼锡银岩体(如连龙岩体)的(87Sr/86Sr)i=0.7095,表明花岗岩岩浆要么是源自壳-幔混合源,要么是陆壳泥质岩熔体遭受幔源物质的大量混染或混合,形成于伸展构造强烈张裂环境(侯增谦等,2001b)。
图2-10义敦古岛弧构造格架及矿床分布略图
图2-11义敦岛弧造山带花岗岩(a)-火山岩(b)的时间坐标
Ⅳ 什么是地质构造
中文名称:地质构造
英文名称:geological structure
定义1: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内位移的形迹。容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2: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地块和地层中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形迹。地质构造按其成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应用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工程地质(水利)(三级学科)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Ⅵ 地质构造是什么举例~
地质构造是指来地壳中的自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最重要的是:褶皱和断层
褶皱分向斜和背斜.背斜象山是岩层向上凸的.
向斜象山之间的谷地是岩层向下凹的
褶皱没有什么特例.因为变化较大较快
断层分地垒和地堑.是指岩体破裂一半上升或下陷
地垒的例子:华山.泰山.(特别是华山大断坡.有机会去登登华山.特惊险)
地堑的例子:渭河谷地和汾河平原(渭河和汾河都是黄河的支流
Ⅶ 什么是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专层等,称为地质构造。属
构造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或剪切、错开;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Ⅷ 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最常见的4种地质构造:水平、倾斜、褶皱、断裂。
1.水平构造:原始水平岩层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未经褶皱变动而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产状者。第三系红层中常见。 如下图广东韶关仁化的丹霞山,属于典型的水平构造。
另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也存有典型的水平构造。如敦煌雅丹地貌的水平岩层,这就属于典型的河湖沉积相。
在委内瑞拉、巴西和圭亚那三国交界处有一个巨大的平顶山群,就是罗赖马山,也是南美洲北部帕卡赖马(Pacaraima)山脉的最高峰。这些桌山、方山,(山顶非常平坦的意思),也属于水平构造。天使瀑布是电影《飞屋环游记》中的“仙境瀑布”(Paradise Falls)的原型,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瀑布。
另外,南非开普敦市的桌山(Mountain Table),状如平桌,被当地人称为“上帝的餐桌”,是开普敦的地标。
2.倾斜构造:是指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岩层层面与水平面间具有一定的夹角(5度-85度)。当单斜构造上部的岩层较坚硬或软硬相间时,在差异剥蚀作用下常形成单面山和猪背脊等典型地貌。
3.褶皱构造:岩层的连续弯曲。褶曲的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后期会重点介绍背斜和向斜的区别、特征和影响。
4.断裂构造: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一定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错动,使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主要分为节理和断层。节理:指岩石破裂后无显著位移的裂隙。在空间上表现为面状。如山丘上常见的破裂石块、石缝、“一线天”等都与节理构造有关。
断层:指岩层或岩体沿断裂面发生较大位移的构造。如裂谷、断崖等。
常见地貌类型
1、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我国黄土集中分布范围:北起长城,南界秦岭,西从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地理上称为黄土高原。
2、喀斯特地貌
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3、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广东福建丹霞山为典型。
4、雅丹地貌
Ⅸ 地质构造的介绍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专构造因此可依属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