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是指什么意思
Ⅰ 地质工作的基本特点
在论述地质工作的基本特点之前应该先论述地质工作的性质,考虑到张炳熹院士在 《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对地质工作的性质已做了系统深入的论述,在此不再重复。有关地质工作的特点,许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总结和说明。温家宝总理2002 年的一席讲话,用最简练的语言对地质工作特点作了全面的概括。他指出 “地质工作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过程,它的特点是科学与技术一体化,调查与研究一体化,野外工作与室内工作一体化,宏观思维与微观认识一体化,多学科综合,多工种集成”。
一、野外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
地质工作的主要舞台在野外,直接对象是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它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也不同于一般所讲的商品生产。它必须依靠系统的野外实地调查,获得对地球 ( 壳) 的属性所要求的正确的描述和记录,提出相对正确的推理、认识和结论。离开野外基础资料的获取,有关地质问题是很难获得解决的,各种研究及理论的产出无一不是以野外调查为基础的。所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模式的形成和建立,都有赖于野外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能否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学中的运用日益普遍。20 世纪 50 年代有些国家为解决地质问题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不少学者认为地质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计算机来处理和综合数据,模拟作用过程,以及积累和传播信息。其他新技术和新装备,如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直升机等可以算做是地质工作的 “硬件”,但作为 “软件”的地质概念、模式、理论、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野外实践地质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数据仍然是基础,没有野外调查的地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讲,它不是真正的地质工作。
当今,高新技术在地质工作中虽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地质工作者来说,野外调查是地质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如今虽然有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航空航天技术、遥感技术、资源卫星等利器可用,但铁锤、罗盘、放大镜等依然是第一手资料离不开的传统工具。脱离野外实地调查、勘测,就谈不上什么叫地质工作,这是地质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二、地质工作的成果是信息产品
地质工作是一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一个反复和认识的过程。它不直接生产实物商品,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获取地球 ( 地质矿产) 信息,经过研究加工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达形式就是文字报告和图 ( 表) ,它是认识自然和反映自然并有重大 ( 或重要) 使用价值的地质矿产信息产品,但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个地区的地质工作报告及其图 ( 表) 就是客观地反映当时的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及地质特征等,可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今后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由于对地质工作成果的特点认识有误,所以在对地质工作的价值认识上、成果管理上就以一般的实物产品来衡量。如在成果绩效评估上只重视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其信息的社会价值; 在成果管理上往往重视了量化的、显性的成果,忽略了成果的隐性价值。
各种地质矿产信息是国家制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学信息和地学依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地质工作信息成果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
三、地质工作是多学科交叉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
对地质工作者来讲,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中需要付出相当多的体力劳动,但是,在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和采集标本样品或观察中,并非单纯的体力劳动,同时还在思维,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而室内工作是以脑力劳动为主。地质工作从总体上讲,既有野外和室内相结合,又有学科、多工种交叉与协作,才能做好地质工作。
学科交叉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但地质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范围的广泛,交叉程度的深入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地质工作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几个大的学科,这些学科在地质工作中广泛应用和发展后,就形成了数学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专门的学科。同时,地质工作也涉及地理学、气象气候、天文、水利、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造就专门学科的地质工作科学家,但是从地质工作过程本身来讲,必然是多种学科的配合与协作,其成果也必然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最重要的、最需要的是要有复合知识及其野外工作实践经验。
目前,地质工作已由恩格斯称为 “整理材料的科学”时代发展到严密科学体系的时代,研究对象已深入到人们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更深层次。因此,想靠表面现象的简单堆积和归纳就希图对地质现象有更深入的解释,或找到更多更大的隐伏矿床,或处理新的地质难题,都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从研究地质现象到发现矿床或建立新概念,必然有反复认识的过程,如异常的筛选、矿床类型的确定、远景区和找矿靶区的预测、矿床成矿模式和区域构造模式的建立等。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调查与研究,有目的地取得必要的资料和数据,逐步破解关键问题,才能逐步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趋于真实并做出更接近客观的解释,才能逐步缩小靶区,最后发现矿床。因此,猜测性的假说,科学的抽象和预测,创造性的思维,新的思路已成为地质工作,特别是普查找矿中发现矿床的必然。这就要求地质队伍应该是一个知识、技术密集的队伍,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则需要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地质工作的实践经验。地质部部长孙大光讲过,地质学是一种带有经验性的科学,与一般的学科不同,在地质学的老前辈中,有许多人是在 40岁左右才著书立说的,甚至五六十岁以后还不断地作出贡献。这反映了地质工作是经验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的特点,也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应如何去培养地质人才问题。
四、地质工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质工作是一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作,同时又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微观尺度讲,地质工作无法与生产和销售直接挂钩,这是许多人认为地质工作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原因。然而,从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尺度来看,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明显的。人类绝大多数能源来自地球,在当前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核能、水电都来自地球。地质工作在这方面直接的明显经济效益是可以用具体的数字去计算的。同样,我国在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方面均面临严峻的挑战,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的重要贡献。
地质工作所关注的另一个基本问题———地质灾害 (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问题,是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其给社会带来的破坏与损失是巨大的。可以肯定的是,地质工作在预测预报和减轻地质灾害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减少或降低这种经济损失是地质工作的目标之一。地质工作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又贯穿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地质工作的间接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是无法用直接经济效益的尺度去估算的。
由于地质工作是调查性质的,探索性质的,所以对地质工作的效益既有可以直接评价的部分,也有无法估量的社会影响价值; 既有眼前可以直接看到和计算的经济效益,也有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才能显现的效益; 既有立即产生的效益,也有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或将在历史上较长时间都会产生影响的效益。这就是地质工作体现了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结合、效益的滞后性与效益的长效性并存的特点。
五、地质工作规律是分层次多内容的组合
所谓 “地质工作规律”是指各类地质工作必须符合其学科、经济特点,遵循其需求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主要体现在对于地质工作程序、工作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标准、合理的分析解释、科学的结论判断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组合协调各类工作,完成设定的工作任务,进行综合研究,达到其具体设定的工作目标并符合实际的、学科特点的、经济特点的具体内容。
地质工作是一项融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为一体的业务活动,其部署和实施应遵循科学规律。从地质工作发展的宏观层面而言,应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规律; 从地质工作的部署与实施层面而言,应遵循地质工作的学科规律; 从地质工作的社会经济服务层面而言,应遵循地质工作的产业规律。地质调查、勘查、研究、教育、管理都有其内在的地质工作规律可循。从世界和我国的地质工作历史实践中,总结、提炼、吸取各种地质工作规律,提倡在地质工作的各个类别、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尊重规律性,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对提高我国地质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优质的地质工作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工作规律从总体上来讲,应该是有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各类相关工作的规律性和相互协调的规律性的组合,每项工作和各相关工作规律性的和谐或失调、破坏,都将相应地影响地质工作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地质工作客观规律性的认识程度,在地质工作实施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质工作有着与其他学科工作相同或相近的普遍性的规律。例如,需求规律。推动地质工作发展的主要需求动力,是经济社会既有经济发展的需求,如矿产资源的需求,又有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地质工作方方面面的需求,还有社会管理者、政府决策层的直接需求。
类比推理规律。由于地球本身或地壳物质整体上分布不均衡、不均一性,地质工作认识上的循序渐进,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粗及精、由表及里、由浅及深,需要不断积累信息,研究分析、类比推理及其综合提升等,因此,类比推理及长期积累的规律性表现尤为突出。
多学科交叉规律。地质找矿或矿产勘查开发、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扩大和地质科学研究等工作都需要多学科交叉渗透或多学科协作攻关; 同样,地质工作的规划部署、组织管理和地质成果存在的多样性以及如何适应国家整体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也需要多学科交叉、配合或综合协调,方能不断推动地质工作发展。
这些普遍性规律,并非地质工作所专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工作中都有相同的特点。但由于地质工作的对象———地球的不均衡性及其地质作用发生过程早已完成,难于再现的特性更为突出,这对在地质工作中循序渐进的作法和对多解性的成果进行综合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
六、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的国情特点
新中国地质工作的发展,同样也遵循了地质工作的许多普遍性规律,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与其他国家对地质工作涵义的认知有所不同,使其具有明显的国家特点和中国特色。
( 1) 非常规高强度地发展地质工作。由于新中国是由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阶段,没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地质工作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经济实力不强,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急迫,国家采取非常规方法发展地质工作。主要措施是: 集中使用人才、优先勘探已知矿床、加大投入地质教育; 聘请苏联专家,套用苏联规范标准,实行地质工作计划管理; 发动群众找矿和报矿。
( 2) 地质工作由多部门全面推进。由于对矿产资源勘查的强烈需求,以及后来各工业部门发展的分工需要,我国地质工作很快就由中央统一计划的地质工作划分为多个部门管理的地质工作,形成了地质工作综合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共同快速发展的态势。改革前的所谓 “百万大军”的现实,以至于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的所谓 “地勘行业”和 “部门地质”,成为地质工作改革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3) 地质工作的各专业、各阶段发展不协调。基础性地质工作薄弱,前期性的矿产普查工作落后,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与地质调查工作相互脱节,成为一个阶段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 4) 地质工作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政策变化的影响而忽起忽落,发展不平稳。受政治体制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催化,对地质工作高指标、急要求、搞会战,主观需要不顾客观可能,过分强调了勘探工程的作用和数量的考核,违背地质工作科学认识和科学程序, “长官意志”往往决定了一个阶段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有许多的行政命令和主观意志,是因为不了解地质工作的客观规律,主观愿望是好的,但结果是对地质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 5) 计划经济体制对地质工作发展的影响。计划经济发展时期的地质工作,由于部门林立,各自部署和发展地质工作,导致地质队伍发展过快,规模过大,工作重复,管理分散; 各部门的地质勘查工作以及地质调查与地质科研、地质教育之间配合不够协调,地质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面较窄,地质工作的运行机制有时背离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整体效益较差。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对地质工作发展影响的是深刻的,改革开放以后经过艰难的探索和不断调整,至今仍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Ⅱ 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工程地质的工作任务是:查明建设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诸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版,地质构权造,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找出并分析论证不良地质条件和地质作用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区域稳定问题,岩体稳定问题,与地下水渗流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等等。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定性或(和)定量评价,必要时进行地质过程演化分析和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弄清工程地质问题发展趋势,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建议和依据。
Ⅲ 地质学的工作一般是做什么
从事固体矿产勘探,油气勘探,采矿与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海洋勘察,地质灾害研究与预防等等或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
Ⅳ 地质公司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
地质公司及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企业。大多是从事石油勘探(钻井)、煤炭勘探(钻井或露天寻找)、金属或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察、勘探等。具体的说,地质公司就是寻找各种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工作的企业。
Ⅳ 什么是基础性地质工作
为国家宏观规划和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版方面基础信息的地质调查和权研究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洋地质和其他专业国土资源调查及有关方面的基础性调查研究工作。
Ⅵ 国家地质工作的含义
一、国家地质工作的含义与性质
所谓国家地质工作,就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以满足国家对地质资料和成果需求为目的,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的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
国家地质工作的性质,一是公益性和基础性,以提高国土范围内地质工作程度为目的,其成果和资料归国家所有,全社会公开使用;二是战略性,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提供资源储备。
国家地质工作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作,其经费来源应列入政府的经常性预算安排,以保持队伍的稳定和地质资料的连续性。
国家地质工作由国家组织实施,建立人员精干、装备精良的国家地质调查队伍,承担国家地质工作任务,为国家提供必需的成果和基础资料。
二、国家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
国家地质工作可概括为4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的地质工作;
(2)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宏观决策开展的前期地质工作;
(3)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地学知识与信息需求而开展的地质工作;
(4)为推进我国地质科技不断发展而开展的地质工作。
这是在新的地勘体制建立完善过程中首次提出的国家地质工作的概念和内容。4项基本内容的提出,对于启动国家地质工作,完善项目管理,提高地质调查成果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对地质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明确了国家地质工作的方向。站在国家的高度部署实施的地质工作,首先满足的是国家层面对地质资料成果的需求。地质资料成果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家地质工作的需求是宏观决策与政策调节、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对基础资料的需求,是持续发展与应对紧急情况对资源储备的需求,是增强综合国力与提升地学研究水平对地质理论创新的需求。总之,国家的需求就是国家地质工作的方向。
国家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确定了国家地质工作的服务对象。国家需求的概念不是笼统和模糊的,而是具体和明确的。国家地质工作的服务对象,首先是政府部门,为政府部门在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方面的长远规划、制定政策、项目实施等方面提供地质领域的服务;其次是构成社会经济基本单元的企事业单位,为企事业单位在开展各类与地学相关的经济活动中提供基础的地质服务,降低企事业单位的投资经营风险;第三是社会公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的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对与地学相关知识掌握认识的要求不断增强。普及地学知识,提高公众对自然的认知水平,灌输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国家乃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因此,国家地质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了社会的公众。
国家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确定了国家地质工作的成果内容和成果表达方式。地质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一领域、某个方面的地质问题,根本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证和地学领域的基础资料。因此,国家地质工作的不同需求决定了成果内容的不同。除了资源、生态和基础地质调查的成果内容因专业而不尽相同外,制定规划和政策对成果内容的需求与一个像南水北调这样的超大型国家项目对成果内容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不同服务对象决定了国家地质工作不同的成果表达方式,如为公众服务的,就应该用通俗的语言和相应的图式、示意来表述自然地质体的现象、成因,或者是一些已经取得公认的规律性认识。
Ⅶ 地质“三边”工作是什么
地质三边工作指的是:边勘查施工,边整理分析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设计
Ⅷ 地质队究竟是干什么的
主要是利用地质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地质遥感卫星等技术,分析当地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元素富集异常性等,在一定的地层中找到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
对矿产普查中发明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地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供给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
(8)地质工作是指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第一步:当然是区域地质调查,对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进行地质普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基础工作。有了基础的地质资料和前人总结、积累下来的经验、成果,地质队就能够根据地质成矿条件,从理论上大体判明:什么区域可能会生成什么矿藏。
比如,从地质成矿理论的基础常识上讲,成都平原这块沉积砂石的地下,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珍稀的矿物。而如果想要探寻贵重的有色金属矿,就得前往横断山、攀西这些大的地质断裂带上去下功夫。
第二步:逐步收拢范围的专业详查。大概知道了什么地质区域可能会蕴藏什么矿以后,地质专家就会要求或建议派上特殊的专业地质队伍。
如物理探矿队、化学探矿队、水文地质队等。由这些专业的队伍用磁、电、重力、放射性或是化学分析地理、化方法,一步一步地去发现和诊断探寻出来的物、化“异常”。
而地质异常,恰恰是矿藏所反映出来的物、化特征。经过逐步地聚焦地质“异常”,专家们就可以把矿藏的蕴藏区域缩小,最后圈定在某个较小的范围内。
第三步:勘探取样直观解读。如果圈定了矿藏存在的较小具体范围,地质工程师们就会继续建议要求,再上钻探、坑探、槽探等地质队伍,用钻井、打洞、挖地沟槽的方法,取出实际的矿物标本,再用光谱、化学分析等物理、化学手段,进行一系列的岩矿分析鉴定,了解其样品的成分、品位。
同时,在直接提取矿物样品的勘探过程中,专家们也能较为准确地掌握矿带的方位、走向、厚度,以及埋藏深度等宝贵的第一手真实数据。
第四步:提交地质探矿成果报告。经过前面大体三个步骤艰苦细致的探矿工作,地质专家们就可以根据所掌控的各种科学数据,撰写最终的“地质报告”。
这份用国家投入的资金、物资,用各岗位上无数地质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地质成果报告”,最终会基本准确地报告祖国——某个区域是否有某种矿藏。
有储量是多少,品位、含量是如何。或者报告:某种矿产找矿成功或失败(完全无功而返的概率不大,最一般的情况是多少都有点,只是价值不大)。
Ⅸ 地质勘探主要是干什么的
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
它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9)地质工作是指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
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
2.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3.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4.地质勘探单位,应定期为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进行体检。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体质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
5.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注射预防针剂。
Ⅹ 什么是公益性地质工作
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地质工作。按投资主体不同,分为中央财政出资开展的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地方财政出资的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性的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地质科学与技术研究等。公益性地质工作一般由政府出资,主要由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承担,其成果不具有排他性,无偿向社会提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