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上三带怎么计算
『壹』 地质中的3°、6°带指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划分的,谢谢!
地球是个球面,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地图是平面,球面里的坐标要与平面坐标对应起来,就必需进行投影,投影就会出现面积变形,为了尽量减少面积变形,就需采用不同的带块针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投影。中国采用的是6度分带和3度分带。
1、采用6度分带投影的是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360度,分60个带,用1,2,3,4,5,……60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等等。相应分带的中央经线的经度为3度、9度…。
2、采用3度分带的投影是1∶1万的地形图,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120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5~ 4.5度为第1带,东经4.5~7.5度为第2带,等等。相应分带的中央经线的经度为3度、6度…。
3、地形图上公里网横坐标前2位就是带号,例如:1∶5万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486,其中20即为带号,345486为横坐标值。
4、当地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
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20-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另外,6度带可转成3度带。简单流程为:1、在平台下的投影转换中设置好当前投影和目标投影,进行投影转换即可。2、转换好后生成标准图框,再配准
『贰』 水文地质中的“下三带”指的是什么
地质中的上三带和下三带是什么意思?
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 为上三带
底板破坏带、回完整岩层带、承压水答导高带为下三带
底板导水破坏带是指由于采动矿压的作用, 底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 导水性发生明显 改变的层带; 有效隔水层保护带是保持采前岩层的连续性及其阻抗水性能的岩层; 承压水导 升带是指含水层中的承压水沿隔水底板中的裂隙或断裂带上升的高度。
『叁』 煤矿“三带”怎么计算
煤矿开采以后,其上覆岩层移动分为三带,即跨落带、裂隙带和缓慢下沉带。煤层底板的下三带为:破坏带、完整岩层带(或保护带)、地下水导升带。
『肆』 地质中的上三带和下三带是什么意思
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 为上三带
底板破坏带、完整岩层带、承压水导高带为下三带
『伍』 地质资源量计算方法
(一)重量法(含油率法)
重量法是根据油砂中原油的重量百分含量进行资源量计算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Q=V·ps·ω
式中:Q— 油砂油资源量(t);
V——油砂体积(m3);
ρs——油砂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ω——油砂中原油重量百分含量(小数)。
同样,存在多层油砂时,可使用上述公式对每一油砂单层进行计算,然后累加获得总的油砂油资源量。
对于露头油砂,与油砂油资源计算有关的参数有:油砂出露层数及厚度、地表延伸长度、出露面积、油砂层产状、含油率等。其中,除含油率是通过野外取样经室内分析确定外,其余几项参数均可从野外直接获得。
从地表至500m埋深,油砂层的延伸、厚度及层数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通过研究油砂分布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借助探井及邻区等相关资料,间接获取计算参数。
考虑到不同埋深的油砂的分布特点及开采方式的差异,对0~100m 和100~500m油砂油可根据所拥有参数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可从下例单个含油砂构造油砂油资源量的计算得以说明。
以背斜构造为例(图3-1),假设某一含油砂构造单油砂层的横剖面如图3.2A所示,图3-2B是该油砂层的立体结构示意。通过油砂产状与埋深值的计算,将该油砂层转换为平面展布。转换后,按100m埋深计,该背斜单翼油砂层的横向宽度为:L=100/sina,再利用油砂层厚度值、背斜长轴中含油砂的长度值,即可得到该层油砂0~100m 的资源量。
图3-1 油砂层纵向分布示意图
图3-2 油砂油资源计算体积参数转换示意图
考虑到南方沥青矿体矿化特征,资源量计算采用的是重量法。根据沥青赋存特点的差异,把矿点分成非生物礁沥青矿藏和生物礁沥青矿藏两类分别计算。
1.非生物礁沥青矿藏沥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
Q=L×D×h×μ×r×m×RB
式中:Q— 沥青资源量(t);
L——含沥青地层出露长度(m);
D— 含沥青层斜深(m);
h— 沥青真厚度(m);
μ——有效面孔率(%);
r—含沥青岩石中纯沥青比重(t/m3);
m——有效总孔隙率与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 含沥青饱和度。
其中,未踏勘区沥青层厚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h=LF×δ
式中:LF— 含沥青地层出露宽度在水平面的投影(相当于地质图上直接测量宽度,用Mapgis软件在精确描绘的地质图上量取);
δ——沥青地层厚度比,取踏勘点沥青层厚度h´与踏勘点含沥青地层出露宽度水平投影LF´比值的平均值。
2.生物礁沥青矿藏沥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为:
Q=SR×h×μ×r×m×RB
式中:Q— 沥青资源量(t);
SR— 礁体分布面积(m3);
h— 沥青层厚度(m);
μ——含沥青岩石中沥青的体积百分含量(有效面孔率,%);
r— 含沥青岩石中纯沥青比重(t/m3);
m— 有效总孔隙率与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含沥青饱和度。
其中,沥青层厚度分两种情况计算,有工程控制的和没有工程控制的。有工程控制的沥青层厚度h的计算公式:
h=HR×δR
式中:HR— 礁体厚度;
δR— 钻孔钻遇沥青累计厚度与钻孔累计深度比值的平均值(沥青地层厚度比)。
没有工程控制的礁体的沥青厚度根据野外测量的含沥青层厚度实际值计算,或类比已知生物礁的沥青地层厚度比进行估算。
生物礁分布面积SR主要根据野外实测资料和前人资料中的分布面积进行计算。对于只有露头面积资料的,只根据露头面积进行估算。露头和礁体分布面积均没有具体数据的,按照非生物礁的估算法进行估算。
(二)容积法(含油饱和度法)
容积法的实质是计算油层孔隙空间内的油气体积,然后用地面体积单位或重量单位表示。具体计算公式为:
Q=V·Φ·So·ρoB/o
式中:Q— 油砂油资源量(t);
V——油砂体积(m13);
Φ——油砂的孔隙度;
So— 油砂的含油饱和度;
ρo——地面脱气原油的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Bo——地下原油平均体积系数(无因次)。
注:地下原油平均体积系数Bo的取值,对于已埋藏较浅的油砂,则可取值1.0(无因次),否则按实测值计算。
需要指出的是,容积法计算资源量的精度取决于地质的研究程度,在系统的地质研究和分析测试基础上,尽量搞清各种参数的各油砂层的分布,多层的可逐个地对每一单层的资源量进行计算,最后累加即为整个油砂矿的资源量。
(三)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低勘探程度的评价区与高勘探程度的已知区油气成藏条件的相似性,由已知区的油砂油资源丰度估算未知评价区资源丰度和资源量的一种方法。根据研究区油砂油资源评价的实际情况,本次主要采用面积丰度类比法,即由已知的中高等勘探程度区油砂矿体的倾斜面的面积(以下简称斜面面积)资源丰度,估算低勘探程度(评价)区油砂矿体斜面面积资源丰度。其资源量估算公式如下:
PQ=PK×S斜×α
式中:PQ— 评价区油砂油地质资源量;
S斜——评价区油砂矿体斜面面积(S=L×D)(以下简称斜面面积);
PK— 类比区资源量的斜面面积丰度(类比区油砂油资源量Q´/类比区矿体斜面面积S ´);
α——相似系数(α=评价单元地质类比总分/类比区地质类比总分)。
其中,PK×S斜=类比区地质资源量×(类比区斜面面积/评价区斜面面积)=评价区油砂油地质资源量×斜面面积比。
为适应计算的要求,资源量计算公式改写为:
PQ=评价区油砂油地质资源量×斜面面积比×α
『陆』 地质历史时期的三个沉降带和隆起带分别是什么
第一列隆起带:菲律宾、日本、海上。
第一列沉降带:台湾海峡,中国南海。
第二列隆起带:福建武夷山脉、张广才岭。
第二列沉降带:三江平原、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
第三列隆起带:太行山、贵州山脉。
第三列沉降带:四川盆地、陕甘宁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答案。
『柒』 水文地质中的“上三带”指的是什么
垮落带、断裂带、弯曲带
『捌』 煤矿地质三量怎么计算
三量是有你煤矿各种巷道圈定的,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他回们圈定的答3个采区工作面和水平 画入相应的类别就形成相应的煤量,大中型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应大于3年,准备煤量可采期应大于1年,回采煤量可采期应大于4个月,小型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应大于2年,准备煤量可采期应大于8个月,回采煤量可采期应大于3个月。
『玖』 水文地质的计算方法
1.应用的技术手段:⑴调查、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⑵各种观测和试验技术(水位、流量等的观测;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弥散试验等);⑶各种地下水模拟技术(数值模拟用的较多);⑷同位素技术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文地质计算方法也不断发展。水文地质计算方法大致有:解析解法,物理模拟法,数值解法,系统分析方法,概率统计方法等等。
解析解法
60年代以前,解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头和流量问题,多偏重于解析解法。如“地下水动力学”课程中所述,无论是以稳定流为基础的裘布衣公式,还是以非稳定流为基础的泰斯公式,它们的推导都有许多假设,在水文地质条件满足这些假设时,当然没有问题。但要解决大范围的地下水系统计算时,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解析解法就无能为力了。
物理模拟法
物理模拟有电模拟、水力模拟、粘滞流模拟、薄膜模拟等等,以电模拟应用较多。早在本世纪的20年代,苏联的巴甫洛夫斯基提出了电解液模拟(arn A),它成为当时研究水工建筑物地区渗捕问题的重要手段。以后叉发展到电阻网模拟,在50年代和60年代,R-C网络和R-R阿络模拟也得到发展。60年代中期叉出现了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混合机。
数值解法
6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人们把数值模拟应用到水文地质计算中来。由于电模拟制作和参数调试都比数值法麻烦,所以应用更多的是数值解法。
在水文地质计算中应用的数值方法可大致归纳为5类。①有限差分法(简称有限差法);②有限单元法(简称有限元法);@边界单元法(简称边界元法);④特征线法}⑥有限分析法。
有限差分法从60年代初就开始应用于水文地质计算。最初多用正规网格和松弛解法,1968年引入交替方向豫式差分法,以后又引入强隐式法,1973年被推广到变格距情况,兰马特f Lemard)于1D79年提出了上游加权有限拦分法。
有限单元法从1968年开始应用于水史地质计算,1 972年弓1八等参数有限单元法,1977年休延康(Huyakorn)和尼尔康卡(lxlilkuka)等提出了上风有限单元法。
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是水一_上地质汁箅中最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边界单元法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数值方法。
有限分析法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它也是一种区域离散方法,它是通过某种解析途径进行离散化,得到一一组方程,然后求得每一结点的水头近似值和进一步算出流量。
其它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结合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技术米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叮i在用此方法实行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河水调用,以达到地下水和河水资源瓦相调剂,统一运行。系统方法叮以根据所在地区的气象、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与系统的关系以及经济、政治等社会环境条件,根据需要与可能,为该系统确定—个最优解。
随机模型也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广泛应用。如时间序列分析,也开始应用于地下水计算中。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将使更多更新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