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通报怎么样

地质通报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1-03-05 01:11:28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工资怎么样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于2002年7月18日正式成立。加挂“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牌子。负责管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

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局级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方向、发展战略、境外地质工作规划和部署研究,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接受上级委托,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有关重大专项进行技术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现有职工20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45人,硕士68人;离退休职工100人。现设处室25个(不含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其中综合管理处室5个,业务处室17个,其他处室3个。

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撑工作,为部、局机关提供了大量情报资料。编辑《中国地质》和《地质通报》,为地勘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设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地质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国家地质空间数据网格服务系统、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
统等;先后牵头完成了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数十个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建设工作;牵头完成一批地质信息化标准的编制;建设并维护地调局的
网络系统和网站,对地质调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承担地质资料接收与保管工作,努力实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支撑完成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
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获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专项提供卓有成效的业务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2002年~2008年连续7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
明单位”,2009年获“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004年建成部“合格职工之家”,2006年成功创建部“先进职工之家”。
2005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2011年继续保持“首都文明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⑵ 关于对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通报的通知

国土来资电发〔2011〕122 号

各省 (区、源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信息和有关材料报送工作,经部领导同意,自 2011 年 8月份起,我办将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报》中对各省 (区、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主要内容如下:

一、上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及成功预报等信息情况。

二、抽查应急值班情况。

三、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情况。

四、落实发文情况。

五、报送文件情况。

六、其他需要通报的情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报》每月初印发,主要对上一月情况进行通报。希望各省 (区、市)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地质灾害信息和有关材料报送工作。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⑶ 退稿通知单说:“您的来稿(稿号:20110251)经有关专家审阅及编辑部研究,建议改投《地质通报》等刊物”

试一下呀,每个编辑喜欢的文章风格都是不同的。我觉得可能这个编辑部的专家们觉得你的稿子跟他们杂志的风格不太符合什么 的。既然他们审阅并且研究了,就肯定很重视你的稿子,所以,你就相信自己吧!

⑷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怎么样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曾用名:西安地址矿产研究所)

研究内容 科研能力 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联系信息

【研究内容】
研究范围:岩石学(侧重火山岩浆成因岩石学);矿床学(侧重与基性--超基性岩、海相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矿物学(侧重矿物结构、标型矿物特征、矿物物理学);沉积学;地层学及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侧重板块构造学)区域地质与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地质学等。
进展中课题:北祁连山西段铜、金多金属矿产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研究;西秦岭造山带结构造山过程及动力学研究;上地幔流体-岩浆包裹体研究;北大巴山交代地幔捕虏体的煌斑岩浆起源及演化。北秦岭活动陆缘造山带中、晚期沉积盆地研究;白银折腰山矿床成矿规律与深部找矿预测研究;“寒武大爆发”前和早期动植物特征与演化;紫阳志留纪高分辨率笔码几丁虫生物地层及微生物复苏。
学科分类: 矿山工程技术 ; 地球科学

【科研能力】
职工人数:203 (人)
技术人员: 130 (人)
机构类别: 部委系统
上级主管单位: 国土资源部
成立年代: 1962
机构沿革: 该所成立于1962年,原名为地质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1970年9月改为陕西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972年11月改为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仍归陕西地质局领导。1978年改为国家地质总局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1983年改为现名,行政隶属地质矿产部,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直接领导。
主要研究人员: 夏林圻 博士生导师 ; 夏祖春 ; 张二朋 ; 曹宣铎 ; 邬介人 ; 周志强 ; 任有祥 ; 冯益民
科研设备: 法国产U-1000型激光拉曼分子光谱仪,日本产D/Max-RA型X衍射仪,JCXA-733型电子探针,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XDY-ZA原子荧光光度计,德国产MAT-261型固体质谱仪,美国产BCMO-S68K电子计算机以及各种偏,反光显微镜等。
内部机构名称: 所学术委员会
下属机构名称: 海相火山岩研究中心,区域地质研究室,矿产地质研究室,环境地质研究室,科技情报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名称: 化学分析研究室,实验测试研究室,包裹体实验室。
出版刊物: 西北地质科学 半年刊 ; 西北地质 季刊
生产产品: 净水剂(聚氧化铝) ; 脱模剂系列产品 ; 花伴雨—香波系列产品
科研成果: 陕西勉略宁碧口群海相火山岩对金铜和含金银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 ; 北祁连山中西段铬铁矿成矿条件的找矿方向
拥有专利:
获奖情况:
【研究成果】(共25项,以下显示其中10项)
祁连山地区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和找矿预测
祁连山及邻区与海相火山岩有关铜多金属矿产时空分布规律、成矿作用和找矿前景评价研究
兴地基性-超基性杂岩带评价研究
陕西汉南、四川盐边镁铁层状杂岩体成铂地质条件及找矿靶区预测研究
秦岭石炭纪裂陷盆地的形成及沉积-构造模式的研究
秦巴地区寒武纪-三叠纪地层古生物及其主要地层含矿性的研究
阿舍勒铜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模式
秦岭泥盆纪地层铅锌铁含矿性研究--热水沉积岩及与矿产的关系
甘肃省白银厂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北秦岭西段宕昌-教场坝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与金铀多金属矿产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
更多……

更多……

【发表期刊论文】(共279篇 ,以下显示其中10篇)
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及其制约因素 刘铁华 (现代企业教育 2006(18) )
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来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徐学义 (地质学报 2006(8) )
某金矿区农田土壤汞污染评价 徐友宁 (黄金 2006(7) )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块东南缘钾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测年 校培喜 (地质通报 2006(6) )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的环境同位素证据及其可更新性评价 马致远 (地质通报 2006(6) )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特征 李智佩 (地质通报 2006(5) )
天山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李向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6(5) )
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中早二叠世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朱迎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5) )
潼关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熵权评价 徐友宁 (地质科技情报 2006(5) )
南天山北部志留系巴音布鲁克组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环境及构造意义 马中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5) )
更多……

【发表学术会议论文】(共37篇 ,以下显示其中10篇)
水证如铁 (2006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2006-4))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研究新进展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2005-12-5))
EXCEL宏语言在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整理中的应用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2005-12-5))
青海鄂拉山-河卡山三叠系沉积相及沉积体系研究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 (2005-11-21))
青藏高原北部不同地区河流及湖岸阶地的演化特征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 (2005-11-21))
西昆仑与喀喇昆仑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格局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 (2005-11-21))
地震预报的两个基本论点 (2005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2005-11))
北祁连山白山子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 (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2005-10-27))
鄂尔多斯盆地大气降雨氢氧同位素的组成与季节效应 (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2005-10-27))
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k295+750-k296+050段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 (2005-10-20))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联系信息】
机构名称: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曾 用 名: 地质矿产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 ;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负 责 人: 李向 职务: 所长 职称: 研究员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东路438号 (710054)
电 话: (029) 87821907(办),87821931(科)
传 真: (029) 87821900
电子邮件:
网 址:

⑸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到底怎么样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于2002年7月日正式成立。加挂“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牌子。负责管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

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局级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方向、发展战略、境外地质工作规划和部署研究,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接受上级委托,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有关重大专项进行技术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现有职工20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45人,硕士68人;离退休职工100人。现设处室25个(不含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其中综合管理处室5个,业务处室17个,其他处室3个。

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撑工作,为部、局机关提供了大量情报资料。编辑《中国地质》和《地质通报》,为地勘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设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地质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国家地质空间数据网格服务系统、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
统等;先后牵头完成了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数十个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建设工作;牵头完成一批地质信息化标准的编制;建设并维护地调局的
网络系统和网站,对地质调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承担地质资料接收与保管工作,努力实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支撑完成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
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获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专项提供卓有成效的业务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2002年~2008年连续7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
明单位”,2009年获“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004年建成部“合格职工之家”,2006年成功创建部“先进职工之家”。
2005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2011年继续保持“首都文明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⑹ 如何找到地质通报第34卷第4期的封面和目录

中国大陆周边地区主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及潜力评价研究进展 向运川;元春华;陈秀法;(5-16)

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 向运川;陈正;张振芳;李娜;王秋舒;(17-22)

俄罗斯远东东北部中生代造山带成矿地质背景——兼论鄂霍茨克—楚科奇火山深
鲍庆中;周永恒;邵军;柴璐;王宏博;张璟;张哲寰;(23-35)

俄罗斯远东岗仁地体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
张国宾;杨言辰;Khomich V
G;叶松青;李海洋;王林;郝明;王庆双;(36-47)

黑龙江晨明地区桦皮沟岩体和达里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
邹存铭;梁一鸿;冯坚;郭支涛;秦亚;(48-53)

中蒙边界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李俊建;张锋;任军平;唐文龙;付超;陈正;李承东;赵丽君;冯晓曦;党智财;赵泽霖;刘晓雪;Tomurtogoo
Onongyn;Delgersaikhan Adiya;Enkhbat Tserendash;Altankhundaga
Batsaikhan;Dorjsuren Byambaadash;Batbayar Jargalsaikhan;(54-80)

中蒙克鲁伦—满洲里成矿带铅锌矿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比
张璟;邵军;鲍庆中;王宏博;周永恒;(81-92)

蒙古国查干苏布尔加和苏廷铜矿容矿斑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对南戈壁斑
朱明帅;Anaad Chimedtseren;Baatar
Munkhtsengel;苗来成;张福勤;(93-103)

中亚天山—帕米尔地区成矿地质背景 李宝强;孟广路;曹新;曹积飞;范堡程;王斌;(104-113)

中国—吉尔吉斯天山成矿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孟广路;王斌;范堡程;曹积飞;李宝强;(114-127)

吉尔吉斯斯坦天山优势矿种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姚文光;吕鹏瑞;吴亮;洪俊;杨博;李丽;贾群子;李宝强;(128-143)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在吉尔吉斯斯坦库姆托尔金矿邻区找矿潜力预测中的应用
张晶;李宝强;孟广路;李慧英;(144-151)

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成矿特征 陈喜峰;向运川;叶锦华;蔡纲;陈秀法;张振芳;李娜;张新元;(152-163)

滇东南广南金矿区构造对矿床就位的控制作用 郭强;王靓靓;刘俊来;倪金龙;吴虎峻;王东升;夏增明;(164-174)

越南东北部佐田铅锌矿床硫化物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王东升;刘俊来;Tran Myng;郭强;(175-186)

泰国西部比洛克(Pilok)锡钨矿区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施美凤;林方成;范文玉;王宏;丛峰;朱华平;(187-197)

基于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的泰国铜金矿成矿预测 杨莎莎;王功文;陈永清;黄陆雄;赵鹏飞;(198-203)

基于ETM~+数据和GIS技术的缅甸铜金矿成矿预测 独文惠;王功文;陈永清;郭娜娜;郝应龙;冯源;(204-209)

印尼苏门答腊岛地体划分及其区域成矿背景 高小卫;吴秀荣;杨振强;(210-219)

综合遥感地质信息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巴布亚新几内亚斑岩型铜金矿为例
李昆;王功文;陈永清;郝应龙;马敏;朱彦彦;(220-225)

《地质通报》(月刊)征稿简则 (226)

欢迎订阅《地质通报》(月刊) (227)

《地质通报》——全方位展示中国地质调查科技信息的重要窗口及时了解中国地
(228)

⑺ 地质通报审稿

这个期刊非常不错的,审稿最快也得1个多月,慢了就不好说了,不同审稿人风格差异太大,没法考量。
如果外审之后,意见比较好,那再过半年也就见刊了。
如果意见模棱两可,就麻烦了,还得改,还得审,这样又得多三四个月,一年勉强能出来。
建议你去给编辑部打个电话,专门咨询一下。

祝你文章录用!

⑻ 地质科技情报是被ei检索的期刊吗

原来是,现在不是了

⑼ 年全国地质灾害通报

一、灾情概况

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其中滑坡22329起、崩塌5575起、泥石流1988起、地面塌陷499起、地裂缝238起、地面沉降41起(图1);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382起,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有较大幅度增加(表1)。

图1 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表1 2010年与2009年全国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

二、区域分布

2010年地质灾害发生在我国28个省(区、市)境内。以华东、中南、西南以及西北的部分地区最为集中(图2,图3)。发生数量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江西、湖南和福建;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甘肃、陕西和云南;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陕西、四川和吉林。

图2 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图

三、重大地质灾害

(一)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

2010年,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有34起;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大型地质灾害有60起。其中死亡、失踪10人以上的19起(表2)。

图3 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布图

表2 2010年全国死亡、失踪1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表

续表

(二)造成特大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实例

实例1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滑坡

2010年6月28日14时左右,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导致大寨村遭受灭顶之灾,42人死亡、57人失踪。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现场勘察后认为,关岭县岗乌镇滑坡是一起罕见的特大滑坡灾害,呈现高速远程滑动特征,下滑的岩土体前行约500米后,与岗乌镇大寨村永窝组所处的一个小山坡发生剧烈撞击,偏转90度后转化为碎屑流呈直角形高速下滑,并铲动了大寨村大寨组一带的表层堆积体,最终形成了这起罕见的特大滑坡灾害(照片1)。

这起特大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当地地质结构比较特殊,山顶是比较坚硬的灰岩、白云岩,灰岩和白云岩虽然比较坚硬,但透水性好,容易形成溶洞;山体下部地势比较平缓,地层岩性为易形成富水带的泥岩和砂岩,这种“上硬下软”的地质结构,不仅容易形成滑坡,也容易形成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是这次灾害发生前,当地经历了罕见的强降雨,仅6月27日和28日两天,降雨量就达310毫米,其中27日晚8时至28日11时的15个小时,降雨量就高达237毫米,超过此前当地的历史气象记录。

三是当地地形特殊,发生滑坡的山体为上陡下缓的“靴状地形”,地形相对高差达400米至500米,因此滑坡体下滑后冲力巨大,转化成碎屑流,而且土石碎屑向下流动距离长达1.5千米。

四是2009年贵州省遭遇历史上罕见的夏秋冬春四季连旱,因旱情严重,地表形成许多裂缝,强降雨更容易快速渗入山体下部的泥岩和砂岩中。

照片1 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滑坡

实例2甘肃省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2010年8月8日0时12分,甘肃省舟曲县城区及上游村庄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照片2),造成1501人死亡、264人失踪。

2010年8月7日23~24时,舟曲县城北部山区三眼峪、罗家峪流域突降暴雨,1小时降水量达96.77毫米,半小时瞬时降水量达77.3毫米。短时超强暴雨在三眼峪、罗家峪两个流域分别汇聚成巨大山洪,沿着狭窄的山谷快速向下游冲击,沿途携带、铲刮和推移沟内堆积的大量土石,冲出山口后形成特大规模山洪泥石流。在向2千米外的白龙江奔流过程中,造成月圆村和椿场村几乎全部被毁灭,三眼峪村和罗家峪村部分被毁,数千亩良田被掩埋。山洪泥石流冲入舟曲县城区和白龙江后,造成二十多栋楼房损毁,河道被淤填长度约1千米,江面水位壅高、回水使舟曲县城部分被淹,县城交通、电力和通讯中断。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

照片2 甘肃省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据专家测算,舟曲县城北的三眼峪、罗家峪两沟山洪泥石流共冲出固体堆积物合计181万立方米。其中,三眼峪沟冲出固体堆积物150万立方米(岸上堆积约100万立方米,冲入白龙江约50万立方米),罗家峪沟冲出固体堆积物31万立方米(岸上堆积约21万立方米,冲入白龙江约10万立方米)。

实例3云南省贡山县普拉底乡东月谷村泥石流

2010年8月18日1点左右,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东月谷村东月谷河谷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37人死亡、55人失踪、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

图4 云南省贡山县普拉底乡东月谷村泥石流航拍图

发源于碧罗雪山的怒江支流新月河谷长约14千米,流域面积46平方千米,流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在河流中上游发生的局部强降雨是诱发此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此次沟谷泥石流灾害表现出地形落差大、流动速度快、堆积物体积大的特点。泥石流堆积物达60万立方米,单个最大块石约641吨。泥石流发生后,曾一度将怒江阻断2小时,涌浪波及对岸的新月谷村(图4)。

实例4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滑坡

2010年9月1日22时20分,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大石房小组突发一起滑坡灾害,造成29人死亡、19人失踪、8人受伤(照片3)。

照片3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滑坡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现场调查结论认为,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大石房小组滑坡体长约300米、平均宽度约35米、平均厚度5米,体积约5万立方米。滑坡后缘高程约1535米,前缘高程为1410米,相对高差约125米。经初步分析,造成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一是滑坡体所在斜坡相对高差大、坡度陡,表层崩坡积物和残坡积物结构松散;二是该地区先旱后涝,大旱急雨成为引发滑坡灾害的直接原因;三是该处地形属于局部汇水冲沟,加剧了快速渗流作用;四是乡村公路从滑坡后缘穿过,边坡为钙化胶结体,地表观察处于稳定状态,难以发现坡体内部因降雨入渗发生的土体强度变化。

实例5广东省高州市、信宜市交界地区群发地质灾害

2010年9月21日0~10时,受台风“凡亚比”带来的局地强降雨影响,广东省高州市和信宜市交界地区的马贵、古丁、大坡、深镇、平塘5镇共引发群发性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109起(照片4),共造成21人死亡、12人失踪,5人受伤。

高州市马贵、古丁、深镇、大坡镇和信宜市平塘镇属中、低山地形地貌,海拔标高250~1700米,人群普遍居住在250~500米高度地段。区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地层岩性以元古宇混合岩为主,占据全区域面积的90%以上。山体边坡陡,地形高差较大,土层厚度小,土质黏结度较差,多数村庄后山有多级不规则状台阶(种植果树或梯田等),岩性为混合岩风化形成坡、残积黏性土、砂质黏性土,虽然区内断裂构造并不发育,但土体下的基岩存在三组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的节理、裂隙结构面,无论山体的临空面处于哪一方向,其易滑结构面均有一组为顺向坡,在强降雨等因素诱发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本次山体崩塌、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这一土岩交界面上,分布高度为300~500米,厚度约1米。

上述五镇所在地区于2010年9月21日凌晨开始强降雨,至上午10时,马贵镇累计降雨达651.1毫米,超过当地历史记录。降雨强度从9月21日0时的2.4毫米/小时到9时达到105.5毫米/小时。据调查,地质灾害基本上在21日的9时前后大规模发生。

照片4 高州市马贵镇六塘村瓦屋自然村山体滑坡,将2层楼房摧毁,掩埋1人

四、地质灾害特点

(一)多年相比,灾情最重、重大灾害事件最多

与2001年以来多年同期相比,2010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排第三位,低于2002年(48653起)和2006年(102804起);因灾造成死亡、失踪人数为最多,达2915人(2001~2009年平均值为755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最多,达63.9亿元(2001~2009年平均值为35.9亿元)。2010年全国共发生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94起,为近10年来最多的一年。

(二)西北、西南地区人员伤亡突出

甘肃、陕西、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发生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数量多,达45起,人员伤亡严重。五省死亡、失踪人数共计2492人,占全国总数的85%。甘肃、陕西、云南、四川和贵州各省死亡、失踪人数分别为1801人、270人、190人、121人和110人。如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造成1765人死亡、失踪,贵州省关岭县滑坡造成99人死亡、失踪,云南省贡山县普拉底乡泥石流造成92人死亡、失踪,陕西省子洲县崩塌造成27人死亡,四川省康定县滑坡造成23人死亡等。

(三)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多,灾情严重

全国30670起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引发的有29285起,约占总数的95%;人为因素引发的有1385起,约占总数的5%。强降雨是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导致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如6月份福建省因持续强降雨共引发地质灾害4029起,造成36人死亡、41人失踪、2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7月份2次强降雨在陕西省引发地质灾害712起,造成88人死亡、13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城因沟谷上游局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造成1501人死亡、264人失踪;8月18日云南省贡山县普拉底乡局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造成37人死亡、55人失踪、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

五、成功避让情况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不断推广,防灾避险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和乡镇国土所的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五到位”建设,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逐步提高。2010年,全国共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1166起,避免人员伤亡9577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为历年来最多。

注:本通报所用数据来源于2010年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月报,涉及数据均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