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质量调查是什么
『壹』 土地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土地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项:1、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版积、分布等状权况;2、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3、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调查时,应当重点调查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贰』 如何认识和评价土地质量
(一)土地质量评价工作迫在眉睫
1999~200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州、武汉、成都地区开展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试点工作,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Cd、Hg、As、Cu、Pb、Cr、Zn、Ni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分级的一级、二级、三级和超三级分别定义为清洁、轻微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壤生态地球化学污染区域之大已超乎想像,土壤环境质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同时,土壤酸化程度也在增强,从而可能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上述三地区的调查还发现,部分粮食和蔬菜中存在着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已引起政府和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2002年国土资源部又在浙江进行了省级试点,并以省部合作调查的方式正式启动了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规划要点,调查规划总面积266.31×104km2,截至2005年底,共在全国19个省(区、市)开展了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工作,部署面积105×104km2,分布在我国主要农产区和人口密集区。这项调查工作,采用了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技术,将获得全部调查区1个样/4km2、每件样品54个指标(包括52个元素、pH和OrgC值)的大量调查数据。已完成调查面积约60×104km2,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土地中某些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高值区带分布在人口密集区。
(二)如何建立科学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法
上述关于土地质量问题和农产品质量重要性的分析,同时说明了人类关注土地质量问题的原因。人类之所以关心土地质量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类关心自身的生存环境、关心自身的健康与繁衍!政府和科学家们对广州、武汉、成都三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是调查报告中关于土地污染程度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比例超标的数据令人对这项调查工作刮目相看,对自己生存的环境质量产生忧虑!在全国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的初期,又发现了以长江流域沿江高Cd异常带为代表的区域性重金属高值区(带)。一个潜意识里的推测在困扰着人们——这些分布在农业主产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重金属高值区(带)会对人类产生不利的影响?!
作者从中得到启示:①土地质量评价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工作;②土地质量评价工作必须关注土地的产出效应,换句话说,土地质量评价的依据应该是土地对人类生存环境是否构成威胁以及威胁的程度。那么,已经发现和即将可能被发现的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的高值区(带),是否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就成为土地质量评价的关键。
土地中存在的高含量放射性元素直接作用于人体,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书暂且不论,只论土地中重金属元素对人类的影响。土地中重金属元素危害人类生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其上生产的农产品进入人类食物链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构成威胁。实际上,从化学的角度看,土地是由各种化学元素按照不同含量比例组成的,土地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只有当其浓度超过了作物需要或可忍受程度,表现出受毒害的症状或其上产出的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时,才会对人类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危害。那么,土地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达到多少就会对农产品质量构成威胁?如何利用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数据科学评价调查地区土地对粮食质量安全的保障程度?
另外,Cd等元素在农作物可食部位含量的超标问题,与滥用杀虫剂造成土地污染问题不同,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高含量可能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那么,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并为制定土地质量保护对策提供依据?
这些就是作者所关注的,也是作者试图通过土地生态安全之地学探索,提出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初衷。
『叁』 1、土地资源调查的定义是
土地资源调查抄
土地资袭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于测绘制图学方面的技术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土地资源兼具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土地资源调查既包括以认识土地资源自然属性为目的的土地构成要素、自然类型调查,又包括以揭示土地资源社会属性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包括对土地资源生产力进行评估、分等定级等工作的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肆』 什么是土地条件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 亦称土地质量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等自然回条件和土地的投答入、产出、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的调查。土地条件调查为摸清土地质量及其分布状况,为土地评价或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伍』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土壤污染检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土壤污染检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现状调查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调查a地质地貌: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基本情况;地貌类型和形态特征b气象气候:风向、风速、降水、蒸发,干旱、润湿等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c水文状况:水系分布情况、河流湖泊水文及其季节、年际和区内空间变化情况;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状况、水化学状况等d植被状况:植被类型、结构、分布及其特点,植被覆盖度等2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人口状况、经济状况、交通状况、文教卫生状况3区域土壤类型特征调查:成土母质: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类名称、分布面积;土壤组成:矿物质、有机质、NPK,主要微量元素;土壤特性: pH, Eh, 质地,土壤结构等。
土壤环境污染监测1)布点:一般采用网格法(布点多,分布均匀)2)采样:对角线取样;梅花型取样;棋盘式取样;蛇型取样和随机取样;扇形采样3)样品制备:风干,去除杂物,碾细,过10目尼龙筛,研磨,过100目尼龙筛,分装备用4)样品分析:按选定的分析项目和方法对制备好的土样进行分析土壤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一般采取哪些方法?a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入量:评价区已有污染物和建设项目新增加污染物之和b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出量:随土壤侵蚀的输出量;被作物吸收的输出量;随降水淋溶(leaching)流失c的输出量;因降解、转化而输出的量d计算土壤污染物的残留率:通过相似地块模拟试验求取e预测土壤污染趋势:根据污染物的输入量与输出量相比,或根据输入量和残留率的乘积,或根据输入量和土壤环境容量比较来说明污染状况、污染程度、污染积蓄及趋势 35、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减缓措
施有哪些?
制定减缓措施的原则:1)凡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2)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3)对于再生周期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补偿措施4)对于再生周期短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5)需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实施减缓措施的途径1)保护: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政策,预防性保护是优先考虑的措施2)恢复:通过事后努力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或环境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3)补偿:重建一种生态系统,以补偿应开发建设活动而损失的环境功能的措施4)建设:采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更高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的措施。 36、环境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⑴整体性与区域性①环境的整体性,又称为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是环境的最基本的特性②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⑵变动性和稳定性①环境的变动性,是指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
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②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结构和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自身的调节功能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⑶资源性和价值性①环境的资源性,包括非物质性和非物质性②环境价值性,环境具有资源性,当然具有价值性 37、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是什么? A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B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C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
向D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38、简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⑴建设项目概况:地理位置、建设规模、产品结构、占地面积、平面布置、职工人数、工作制等⑵生产工艺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说明,所用技术和设备技术性能进行评述,了解污染来源及排放、防治措施等⑶原材料情况:数量、规格、产地、运输形式、有毒有害性进行说明⑷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情况⑸大气环保工程情况: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及其性能和可靠性。若为改、扩建项目,其“以新带老”情况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概况: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3边界层污染气象条件分析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评价结论和对策简述建立S—P模型的基本假设。S—P模型是研究河流溶解氧与BOD关系最早的、最简单的耦合模型。氧化作用和复氧作用都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是定常的,氧亏的净变化仅是水中有机物耗氧作用和通过液—气界面的大气复氧的函数。
『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调查对象是我国陆地国土。
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调查时,应当重点调查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6)土地质量调查是什么扩展阅读: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和意义:
地盘考察是一项要害的国情国力考察,是查实查清地盘资材的要害手法。
展开第三次全面地盘考察,手段是周到查清目前全部地盘应用情景,把握实在正确的地盘前提数据,健康地盘考察、监测和统计轨制,加强地盘资材信息社会化效劳,经济社会展启动和领土资材管制处事须要。
第三次全面领地盘考察处事,把握实在正确的地盘前提数据,是促成国度处置体系和处置本领新颖化、增进经济社会周到协作可继续展的客观因素;是加速促成生态文化修造、夯实天然资材考察前提和促成一致确权备案的要害办法。
地盘考察是编制人民经济和社会展的全面筹备、增强宏瞅调控、促成科学计划的要害根据;是实行改革创新启动战略的战术、支持新财产新业态展启、普及当局照章行政本领和领土资材管制效劳程度的急迫须要。
地盘考察是最庄重的耕地保护轨制和最庄重的俭朴用地轨制、保证国度食粮平安和社会宁静、保护农夫正当权力的要害实质;是科学筹备、合理应用、灵验保护领土资材的基原条件。
『柒』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方法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方法分别是什么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县为单位,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居民点及其以外的独立工矿企事业单位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界线,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捌』 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质量如何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质量评价是指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项成果的质量,综合专评定整个调查成果质量等级的属过程。调查成果质量评价采取计算质量合格率的方法进行,其步骤是:
(1)计算各项调查成果(检查项目)的总评合格率。
(2)根据各项调查成果总评合格率的比重,计算各项调查成果总评合格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整个调查成果质量综合合格率,计算公式是:综合合格率(%)=∑(各总评合格率×比重)。
(3)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三级标准,综合评定整个调查成果质量等级。
『玖』 土地调查的方式
调查方式一般可分为:
①土地普查。在全国或较大范围内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在某一时点或一专瞬属间的土地数量、质量及其利用状况。
②土地重点调查。一种非全面性调查,即在拟调查单位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③土地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在用地单位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为样本进行调查。
④土地典型调查。在拟调查单位中选择若干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的、系统的调查。通过土地调查可以从整体上认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拾』 土地资源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是为了查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专状况等进行的属有目的的、系统的、科学的量测、分析和评价等调查登记工作。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制定农业区划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行科学的土地管理创造条件。 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生产水平和土地权属等。土地资源调查按目的和任务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五类: 1. 以反映土地类型为主的土地类型调查; 2. 以反映土地利用状况为主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 以反映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为主的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4. 以反映土地潜在资源的土地潜在资源调查; 5. 以反映土地权属的地籍调查等。(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网络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