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为什么要做地质资料汇交

为什么要做地质资料汇交

发布时间: 2021-01-18 11:15:51

『壹』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

地质资料是人们通过劳动对客观地质体和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开发的成果反映,是国家的重要档案资料。法律规定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是地矿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本节按现行法规介绍了管理内容,并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的设想。

一、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现状

根据矿产资源法第14条的规定,我国对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档案资料实行统一管理。国家设立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地质资料作为矿产资源最详细的说明书,国家必须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国家管理矿产资源的需要;二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借阅使用地质资料,更好地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通过对汇交资料的二次开发,为政府管理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现行依据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地矿部发布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部令第1号)以及1989年地矿部制定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部令第5号)。

(一)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是统一管理全国各种地质资料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一级机构,主管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统一管理;负责对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归口管理全国地质资料馆业务;并协调、指导地勘行业有关部门地质档案资料机构的工作。

各省(区、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是统一管理本省(区、市)各种地质资料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二级机构,在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的指导下主管本省(区、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汇交的督促、检查,并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归口管理本省(区、市)地质资料馆业务;并协调、指导本省(区、市)地勘行业有关部门地质资料机构工作。

全国和省(区、市)地质资料馆是国家集中管理地质资料的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和保管汇交的地质资料,并提供借阅使用。全国地质资料馆负责接收、保管全国范围内重要的、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地质资料;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负责接收、保管本行政区内应予汇交的所有地质资料。

(二)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

根据资料汇交办法的规定,下列各类地质资料应予汇交:

(1)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

(2)矿产地质勘查资料,包括普查、详查、勘探以及矿山基建、生产勘探和闭坑地质报告;

(3)各类石油、天然气地质资料;

(4)各类海洋(含远洋)地质调查、矿产调查资料;

(5)各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资料;

(6)各类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资料;

(7)地震地质资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质调查、宏观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报告等;

(8)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勘查资料;

(9)地质科学研究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

(10)其他地质资料,包括天体地质、火山地质、极地地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冰川地质、黄土地质、冻土地质以及土壤、沼泽调查等地质资料。

(三)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及其权利

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是指矿产资源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以及其他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资料汇交办法的规定履行了资料汇交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其汇交的地质资料享有如下权利:占有、使用、转让和收益的权利;申请保护商业性秘密的权利;申请科技成果奖的权利;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地质资料汇交的有关要求

1.地质资料汇交期限要求

从评审验收合格之日起,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调查和大中型矿区的勘探地质资料,须在2年内汇交。其他地质资料,须在1年内汇交。

2.地质资料汇交份数要求

除小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以及远洋地质、极地地质、天体地质的地质资料可汇交一式二份外,其他属于汇交范围的地质资料,一律要求汇交一式四份。

3.地质资料汇交的受理机关

地质资料的汇交一律由工作区所在地的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受理。要求汇交四份的项目,其中两份由受理机关转送全国地质资料馆。在远洋、极地从事地质工作的项目,其地质资料的汇交由全国地质资料馆负责受理。

工作区跨省级行政区的,其地质资料应分别向工作区所涉及的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汇交(一式两份)。其中,属于应向全国地质资料馆汇交的项目,其地质资料(两份)由主要工作区所在地的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负责转送。

(五)违反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法规的处罚

1.不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行为的处罚

根据资料汇交办法第18条的规定,不按期汇交地质资料的,由资料管理机关提出警告、通报,并限期补交;无正当理由不按期补交的,可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停止其借阅地质资料,直至补交为止。

2.有关侵权行为的处罚

未经地质资料汇交权利人同意,擅自将其汇交的属于有偿使用范围的地质资料,用于非法转让或其他营利活动,属于侵权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依据资料汇交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擅自将全国地质资料馆或省(区、市)地质资料处(馆)馆藏的或借阅复制的有偿使用范围的地质资料,用于非法转让或其他营利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地质资料管理机关除责令其交回资料外,应停止其借阅地质资料的权利1~3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处罚

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不按期或不按规定提供馆藏地质资料借阅使用的,或玩忽职守,造成地质资料损失的,应当给予责任人员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汇交地质资料的利用

为了使汇交的地质资料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资料汇交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两级资料管理机构对汇交的地质资料:一是及时提供社会借阅使用,并定期公布各自馆藏的地质资料目录。如1996年度,全国和各省(区、市)资料馆共接待查阅资料219635人次,借阅资料510899份次、2723703件次;二是针对不同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资料信息的二次开发,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有关信息和依据。

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改革

我国现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地质资料全部是由国家投资形成的,所以,国家为了避免各部门的资料封锁,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减少和避免重复性地质工作,建立了地质资料的统一汇交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全社会使用,提高国家矿业投资的效益。同时,通过行政命令设立了汇交机制。但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矿业权制度的建立,矿业投资出现了多元化局面,地质资料与矿业权的依附关系已越来越清晰。因此,地质资料全部提交政府并无条件地提供社会使用的前提已不复存在。通过行政命令建立汇交机制的效力,也在发生动摇。具体表现是地质资料的汇交一度出现了滑坡现象,特别是近些年来,欠交、拒交现象十分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汇交人担心因汇交资料的泄密而影响其自身利益。

实际上,在国外市场经济国家,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也是地矿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但他们的管理方式与我国现行管理制度有很大区别:其一,资料的汇交执行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在这些国家的矿业法中,都明确规定汇交资料是矿业权人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汇交内容不仅包括项目最终报告,而且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年度报告。汇交目的,既是政府监督与管理矿业权的需要,又是政府为支持国家决策、促进企业投资而进行的矿产资源信息分析工作的需要;其二,严格界定公开文档系统与保密文档系统。在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矿业权制度的建立,一般汇交的资料绝大部分要进入公开文档系统,向社会提供公开服务,但必须以不损害汇交义务人的利益为前提。对于汇交义务人的专有信息,一般应矿业权人要求在矿业权有效期内予以保密,有的国家在矿业权终止后,还可适当延长保密时间。如英国王室矿产机构对金矿资料的管理,通常在许可证终止后,如果企业认为有必要,还可以保密4年。

因此,无论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角度看,还是从我国矿产资源管理需要的角度讲,我国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的汇交管理还是十分必要的。但为了确保地质资料的全面汇交,更好地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必须加大对我国现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建立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新情况。

首先,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要与矿业权管理制度相衔接。一方面,地质资料汇交的要求要符合矿业权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汇交地质资料应作为矿业权人的法定义务,纳入矿业权监督管理内容。

其次,要区分不同出资者汇交的资料以及公益性资料和商业性资料。对于国家出资形成的资料,应在汇交要求和管理方式上与非国家出资形成的资料有所区别。属于公益性的地质资料应无条件提供社会使用;商业性资料应根据矿业权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适当保密。

第三,要界定政府、出资人和勘查技术劳务公司保存资料的范围。政府要求汇交的资料应以满足政府管理、统计的需要为前提,适当减少汇交内容。

第四,要强化资料管理的服务意识。在为社会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借阅的基础上,加大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力度,更好地为政府部门管理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第五,要加快资料信息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贰』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建议

崔艳荣李艳

(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兰州730000)

摘要 本文结合成果地质资料验收工作的实践,分析了成果地质资料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问题;方法;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质资料数字化已成为地质资料生产、管理、保存和社会化服务的必然。

1 存在的问题

1.1 报送单

不同行业的各地勘单位,填写的资料报送单五花八门,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内容栏目不同,填写不规范,造成归档保管参差不齐,给查找利用带来困难。

1.2 纸质报告质量

①纸质报告装订应采用胶装或线装,并整饰美观。现在有些汇交单位采用的是简易文件夹装订、条装订。②勘查资质及采矿许可证应缩印为A4规格,与报告中其他内容规格一致。不要A3、A4的都有,参差不齐。③报告后附件,附表过厚,不清晰,有的缺页码,太厚的应另装成册。④汇交报告应为评审修改后最终全部成果,所提交成果报告的电子文件登记表、单位资质、审批文件、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等应与电子文档一致。有的单位汇交的报告纸电不一致,内容不齐全。⑤近几年为矿权延续登记所形成的各种矿产复核报告,由于工作周期短,投入工作量小,质量普遍较差。

1.3 电子文档中存在的问题

1.3.1 存储介质

各单位所用的CD、DVD质量好坏不一,普遍质量较差,有的甚至没有外包装盒;有的采用了多区段刻录、粘贴录制。基层单位由于办公条件限制,没有及时更新杀毒软件,致使汇交的电子文档携带病毒。

1.3.2 扫描文件质量

勘查资质证书、采矿许可证及审查意见、附图、附件、附表中的扫描文件,扫描后应用P HOTO-SHOP,SCANSMITH PREDITOR等软件整饰美观,擦除无用信息,再插入电子文件中。现汇交的报告普遍存在扫描文件质量较差,扫描时图上有多余黑线没有擦除,也没有纠斜。存储文件占用空间太大。

1.3.3 电子文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著录表:备份数据过多,有时多达十几条。有的打印出的纸质著录表没有加盖单位公章。作者之间应为“,”隔开,主题词之间应为“、”隔开,制作人特别容易混淆。关键词著录不准确,对于在资料类别、工作程度、矿产代码及行政区划中已著录过代码的词组将自动进入关键词,在关键词中不再反映。有些汇交单位普遍存在用报告题名中词组作关键词,与前几项重复。载体的单位、数量、规格应为二级著录,制作时一定要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页码项,不要错漏。内容提要著录普遍存在不完整,不简练。提要应反映其报告主要内容、成果及重要技术参数等。提要项字数长度应在30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左右。很多单位是简单地复制报告前言及审查意见而来,没有经过推敲。

电子文件登记表:电子文件登记表是自动生成的,一定要在生成电子文件登记表前认真仔细检查所著录内容。因为生成后如果对电子文档进行了修改,添加或删除文件,需重新生成,有些报告内容比较多,重新生成特别耗费时间。电子文档说明项中,用于对该份电子文档进行必要的说明,说明的内容主要有:该项电子文档制作、使用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和必要的参数(如坐标系、比例尺、投影方式,投影参数等),有些单位汇交时,没有详细说明。有些内容较多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登记表直接从电子文件登记表.html文件打印出来的纸质文件续表页没有续表头。应从电子文件登记表.pdf直接打印。

审查意见电子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在复制其他报告审查意见基础上修改制作而成,由于制作人不细心,造成纸电不一致,甚至遗失信息。以扫描方式形成的审批文件,其栅格图形文件应插入到文本文件中,不得以栅格图形文件的形式形成审批类电子文件。

正文电子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报告修改后目录未更新页码,造成纸电不一致。定义标题时越级、错漏章节、定义了多余的内容。

附表:使用EXCEL软件制作附表类电子文件,原则上不对表格做分割,同一册附表中的每张表要使用工作簿中的一个工作表来表示,工作表的标签用其表名的简称来命名,如封面、内封,目录,计算说明,储量估算结果表等。对于没有切割的表格最好在分页预览下浏览利用,便于快速查询。

附图:汇交资料中附图的图号命名不一致。新的电子文件汇交格式应用后,附图类存档电子文件应严格按“顺序号-图号、图名(区调报告为图幅名和图幅号)、比例尺”规范命名。存档电子文件文件题名不应省略,要详细填写。有些汇交单位没有按规范详细填写,只是简单填写了 T01_0001、T01_0002等。附图检查验收中常见的问题是不按顺序添加附图,致使浏览顺序混乱;平面图中地质界线不闭合,多图例、少图例等。按“新汇交格式”制作附图类源文件时,当依次从已整理好的每张附图工程文件夹添加第一张附图源文件时,生成的 T01_0001 文件夹中有时会包括所有的附图文件夹,并且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的文件夹占用空间也很大,所以在添加附图源电子文件时,一定要注意文件字节数,如果字节数字过大,肯定是有错误了,需重新添加。

插图文件:插图文件夹用于存放插图、插照、图版等插入前的源图形文件。优选格式是 GIF、JPEG、WMF、CDR和CCITT tiff G4等,而不是MPJ、WP、WL、WT、DXF等工程文件。有些汇交单位把工程文件等也一并存储了。源插图文件的文件名应与该插图在报告中的名称一致,有些制作者简化了名称。

2 电子文档制作的几点建议

2.1 插图文件

插图文件是新电子文档格式中新增项,制作电子文档添加源插图文件夹时,电子文件名直接为添加的文件夹的名称,且不能修改。因而在添加前请按标准对文件夹进行命名,添加后在电子文件登记中也没有此项,添加后又多了一级目录。

2.2 CLIB 库、SLIB 库

建议对于CLIB库、一份报告含多个SLIB库及CAD中的字体库最好单独放一个文件夹置于源电子文件下,以便于验收和利用,不要每幅图源文件夹中都带库文件,不但繁琐而且占用存储空间也大。在电子文件登记表的电子文档说明和附图备注中详细说明后,验收时只要对照电子文件登记表设置就行了,不用再逐张设置,省时省力。制作时,直接拷贝在源电子文件下即可。

2.3 附件附图

附件附图建议制作成分册,如正文附图为T01,附件的附图则为T02,T03等。并在附图备注中注明,便于清楚快速验收和利用。

3 解决办法

3.1 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鉴于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实行的是国家和省两级管理的格局,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主管部门与全国地质资料馆每年定期组织省级馆藏单位技术人员培训班,就地质成果资料制作的规范要求、纸质成果资料及电子文档的汇交验收、保密资料的管理、地质资料的利用等进行培训。省级地质资料主管部门与资料馆藏机构每年不定期的组织资料汇交单位负责人、资料汇交直接制作人、本馆管理验收人员进行培训。从地质资料管理汇交的法规、电子文档的制作格式要求、地质资料管理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等方面进行培训,以增强汇交单位负责人地质资料汇交的法律意识、资料汇交制作人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并提高馆藏机构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

3.2 重视人才选拔,优化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结构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地质资料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对管理人员技能、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运用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把懂业务、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计算机技能的同志通过竞争选调到地质资料管理岗位上,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地质资料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3 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

努力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要求比较高的工作,除了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以外,还要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地质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可以胜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叁』 对当前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思考

梁叙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广州510080)

摘要地质资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我国目前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当前地质汇交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其环境因素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完善汇交制度,在制度的原则、框架、制定和执行、当前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地质资料汇交制度

地质资料是人们在了解认识和利用地球过程中开展的各种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技术活动及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工作中获得的科学成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无论是为国家扩大内需项目提供服务、地质找矿工作,还是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都是以齐全、完整、丰富的地质资料信息为基础。但现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资料汇交仍存在不及时、应当汇交的没有汇交、部分汇交资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有待于通过完善现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以促进汇交工作的顺利开展。

1 现有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局限性

在对各省市地质资料汇交情况的了解中发现,由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现行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难以很好地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服务。

1.1 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目前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一是缺乏针对地质资料的法律条文;二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并没有对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作详细的规定及严格的惩处措施;三是各省市制定的地质资料汇交规章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可以说,现行的汇交制度中,无论是国家出台的条例或各省市制定的规章,都缺乏强制性规定,只对资料馆所在部门存在微弱的约束力,对于汇交难度大的地矿系统外单位和部门,约束力微乎其微。

1.2 环境因素的影响

地质工作覆盖面广,地质资料除了存在于地矿部门,地矿系统外的建设单位和部门也拥有大量的地质资料,有的地方甚至是地矿系统内部的地质资料只占少数,而行业利益的冲突往往阻碍了地矿系统外单位主动汇交相关地质资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地质资料的需求日益加大,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汇交诉求加大成为大势所趋,地质资料汇交成为紧急而困难的任务。特别是有的建设工程项目,只有获得详细的项目建设地的地质情况才能安全合理地进行工程建设,同时详细、规范、严谨的地质资料也为项目承担单位免去重新进行地质勘测的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可以说,无论从地质资料汇交制度本身来看,还是从环境的转变和需求来看,现行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已无法进一步促进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由于缺乏严格的惩处制度,这一漏洞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单位不主动汇交的原因。面对我国社会对地质资料需求不断加大的状况,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到了必须加以完善的地步。

2 对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完善的思考

地质资料是社会潜在的财富,地质资料服务体现了国家矿业发展环境的优劣。充分的地质资料有利于矿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地球科学的研究和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制定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过程中,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解决中央统一制定汇交制度基本问题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地方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汇交制度,共同促进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

2.1 完善制度的原则

在完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4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从唯物主义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做任何事情一定坚持整体、联系的原则。二是可操作性原则,任何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是实际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三是渐进性原则,构建新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是一个长远的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解决制度的局限性和现实环境影响造成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付诸实施。四是精简原则,在制定制度时,尽量避免两个制度存在重复的地方。

2.2 制度的框架

国家制定有关公共信息或针对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国土资源部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外,通过制定相关的地质资料汇交惩处办法或激励办法,针对各省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目标,按照完成情况加以通报表扬或批评。各省市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详细、严谨的汇交管理规定、惩处措施、激励手段。国家制度注重原则和基本问题,地方规定应侧重于细化、符合自身实际,中央和地方相辅相成,从而有效地促进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

2.3 制度的制定及实施

首先,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通过邀请各个环节的专家和负责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管理部门的领导,研讨制度的制定细节。例如建设单位如不汇交相关地质资料,可在审批或上市某个环节做出限制。同时可以赋予各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使得各省市相关负责机构能够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可行的规定。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管是汇交责任人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人员,很多人存在“能不交则不交,能省事则省事”的思想,要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做得更好,必须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例如,上海市制定的《地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明确了汇交地质资料给上海市地质资料馆的单位就可以享受获得上海市地质资料馆其他地质资料的权利,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再次,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在制度制定后加以执行的过程中,应注意各个部门的大力协作和配合。例如,上海市2006年6月,为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加强实施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资料统一汇交工作,建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资料汇交机制,由市建设交通委法规处牵头,会同市建管办、市建筑建材业受理服务中心、市招投标办、市房地资源局法规处、矿管处及市地质资料馆等单位和部门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和研究,达成共识。这极大地提高了建设单位汇交地质资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制度执行的力度。

2.4 当前做好汇交工作的重点

推进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充分认识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社会大众对地质资料的重要作用并非十分了解,更谈不上对地质资料相关工作的监督。在公共信息的社会服务工作中,发挥效用最大的监督力量就是社会大众了。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知晓地质资料的重要作用,知晓它们对地质资料这类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和使用的相关权益,提高对地质资料工作的关注度,以公众舆论的力量促进相关汇交责任单位主动汇交。

二是要深入调研,摸清总量。提高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制定详细的汇交制度,首先要摸清地质资料的总量及分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汇交制度。大多地方地质资料汇交负责部门都不清楚本地区有多少种地质资料,具体分布在哪些单位,这导致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人员处于被动地位,只能等着汇交责任人主动来上交。只有进行主动深入调研,摸清本地区地质资料的总量及具体分布,才能为进一步促进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要推进标准化建设。地质资料涉及范围广,不同类别的地质资料文件标准各异,同类别的有的也是各式各样。尽管国土资源部已颁布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但这只是总纲式的规定,具体到地质资料汇交文件,仍千差万别,造成了入库及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从制度层面来看,各地区应该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本地区地质资料种类的特点制定更加详细的地质资料汇交的格式规定,针对电子文件和文本文件,从字体、用纸、图标等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详尽规定,提高地质资料汇交水平。

四是要制定工作流程。在制定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制度时,首先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流程图,从哪一点做起,具体怎么做,一环衔一环,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才能最后赢得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良好局面。

3 结束语

由于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缺乏汇交范围的详细规定、缺乏具有约束力的措施,公众对地质资料认识尚需提高。因此,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促进我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不断完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加大宣传,提高公众认识,从摸清地质资料总量做起,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工作流程,不断落实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王燕.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辛继升.试论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国土资源情报,2008,(11)

『肆』 地质资料的汇交与利用存在问题浅析

郑志文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广州510080)

摘要 本文总结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实施5年多来,地质资料汇交与开发利用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汇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汇交;利用;问题

1 地质资料汇交及利用现状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实施5年多来,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以资料汇交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为目标,突出加强了馆库建设,数字化建库和地质资料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地质资料的接受、整理、归档、管理、数字化、提供利用工作走上了更规范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省的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率达到100%。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明确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作为新时期地质工作六大任务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资料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的迫切需求。地质勘查投入生产出的直接产品是反映地质矿产信息的地质资料(包括原始的、成果的和实物的)。这些地质资料在获取矿权和工程施工等经济活动中起到极其重要的决策参考和凭证作用,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地质资料信息,是扩大找矿成果的捷径。几年来,我馆积极做好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工作,承担了省厅下达的工作项目: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审查,申请勘查范围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核查,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资源登记、统计数据库建设等专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积极参与承担“广东省金土工程”中的地质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更新、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更新、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更新等项目。

2 地质资料汇交及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质资料汇交量不多,面不广

(1)汇交执法缺乏刚性,缺乏有效制约拒交、欠交的机制。除涉及办理“两权”(探矿权、采矿权)的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外,其他成果地质资料欠交比较严重。如工程勘察报告、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上表矿区停采、闭坑报告(含煤炭政策性关闭矿区资料)等基本未能汇交。如果以后要进行重新的工程建设或矿区开采,需投入大笔的资金去探明,造成巨大的浪费。

(2)省级馆藏机构缺乏足够的信息对汇交的整套地质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检验,无法掌握汇交资料的各类文件具体数量。有些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与评审时提交报告有出入,汇交资料不完整,如有的矿产勘查报告前期已开展物化探工作的,不汇交前期的物化探报告;有的报告已进行野外验收的,不汇交野外验收记录;有的报告甚至连附图都未汇交完整;有的报告为节省经费,汇交的是送审稿,而不是经专家评审后的审定稿。

(3)电子载体类地质资料(主要为数据库、软件类)汇交较少。地质资料的物质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纸质为主。目前很多数据库资料已经成为用户的需求热点。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电子数据存储中,地质大调查成果数据约占全馆数据的1/3。大部分数据库、空间库的区调大项目资料,如1:20万、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等,项目承担单位在向各区调所汇交的同时,未能及时向所在省级馆藏机构汇交,影响了地质资料的集中保管与应用。另一方面,省级馆资料接收人员缺乏对相关数据库应用软件操作培训,不能做到全面对数据库进行验收,制约着电子载体类地质资料的汇交验收工作。

2.2 地质资料利用率不高,综合开发程度低

领导重视是做好地质资料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从各省地质资料管理年报,每年成果地质资料利用情况(利用人次、利用份次、利用件次)看,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省级馆一年下来每个工作日平均不到1人(件)。这样,领导就有些不理解了,一方面在强调资料的宝贵,一方面利用率如此之低下,我们的工作就难以获得领导的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统计数据不准确。近年来,地质资料的常规服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包括传统的来馆服务,还包括网络服务、电话、信函服务、专题服务、代借阅服务、项目研究服务等。在地质资料管理年报中,统计数量局限于来馆查阅服务,对于其他类型的服务利用,未加于统计。以广东为例,在网络服务方面,用户可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网站相关栏目查阅馆藏地质资料目录,内容包括档号、电子档号、题名、编著者、形成(提交)单位、形成时间、批准机构、批准时间、资料类别、工作程度、起始时间、终止时间、起始经度、终止经度、起始纬度、终止纬度、内容提要等共十几项,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底,点击率超过10000次。此外,我馆还承担了省厅下达的建设项目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审查、申请勘查范围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核查、矿产资源储量表等专项工作,这些项目每年利用成果地质资料均超过1000件。而这些利用数量,在地质资料管理年报中未有反映。

(2)馆藏资料陈旧,二次开发程度低。馆藏资料陈旧,大部分资料为20世纪90年代前形成的。资料更新慢,数字化(矢量化)程度低,二次、多次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服务范围窄等,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的需求,用户到资料馆查询的自然就少了。

3 几点建议

(1)不断完善实施办法,尽快修订、细化地质资料汇交细目,加快出台相关法规。如《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矿产资源规划、矿山环境评价等重要成果资料未列入或未明确列入汇交范围,造成此类资料欠交。通过出台全省的地质资料汇交与利用办法,将工程勘察资料、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报告汇交与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主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年审、用地审批工作联系起来,实行汇交凭证“一票否决制”。

国土资源部部储量司在2008工作要点第五条“强化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里有四项内容: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原始地质资料清理、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细则、规范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办法。我们期待上述办法的早日出台。

(2)为保证资料及时汇交及汇交资料的完整性,评审机构或备案机关(如地质灾害评审机构、储量评审中心、市国土局、地勘局等)应定期(如半年一次)将通过评审的成果地质资料的目录(或开展地质工作的任务书)以及包含的各类文件(正文、审批、附表、附件、附图、其他、原始资料目录、数据库和软件类等)的数量、汇交时限等抄送省级馆藏机构,供省级馆藏机构查验。

建立馆(档案馆、资料馆)处(矿管处)联动机制,省级馆藏机构及时将汇交情况上报主管处室,以便及时催交。建议在报告评审环节增加馆藏机构人员参加,掌握报告的各类文件具体数量,指导成果资料归档汇交和电子文档制作。

(3)制定电子载体类地质资料(重点是数据库类资料)汇交规范,组织相关数据库应用软件操作培训,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源保障。

(4)在地质资料管理年报中完善地质资料利用情况统计,内容应包括网站点击率、电话、信函服务、专题服务、代借阅服务、项目研究服务等项目利用数量的统计。通过规范的统计标准,真实反映地质资料利用的情况,用数字说话,以引起领导的重视,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

(5)由全国地质资料馆牵头就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报专题项目,制定方法、标准,组织省级馆藏机构开展馆藏资料编研、开发工作,部、省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列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推进馆藏资料的开发利用,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

(6)制定地质资料管理专业的技术职称评定标准,设立地质资料管理专业的技术职称评定机构,改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既不属“档案专业”,也不属“地质专业”,无从评审专业职称的现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社会地位。人员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馆藏机构开展地质资料的二次、多次综合开发,生产出高质量、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全国地质资料馆.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2]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编.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手册.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伍』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张敬斯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

摘 要 成果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国家重要的档案资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等的依据和基础,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本文从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建议,旨在为汇交工作提供相关指导性意见,发挥地质资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存在问题 建议

1 广东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现状

截至2012年3月,我馆馆藏地质资料共8682宗,涵盖了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勘查、物化遥感地质勘查、地质测绘、地质工程技术、地质科学研究等,包括以纸张和以磁、光盘为存储介质的电子地质档案资料两大类。

2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存在的问题

2.1 纸质材料

2.1.1 文字部分存在的问题

(1)文字报告的扉页未加盖形成单位的印章(审批文件未加盖审批单位的印章)或者未采用原印章。

(2)文字报告未采用线装订或胶装订,而是采用金属装订。

(3)文字报告未采用双面打印,缺页乱页,页码没有朝外装订。

(4)文字报告的目录没有与实物一一对应,出现缺章缺节或是跳节跳页,甚至是章节序号和页码错乱。

(5)正文报告没有审批、附图、附表、附件及其他的目录。

(6)正文报告缺摘要。

(7)单独成册的文字报告没有相应的目录,附件合订一册时没有细目。

(8)报告性质的附件未单独成册,没有细目。

(9)附图或过厚的附件、附表与正文合订一册。

(10)采矿许可证、探矿许可证、委托书等没有原样扫描并整饰干净。

(11)缺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和汇交地质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等。

(12)电子登记表填写不规范,如电子文档说明里面没有说明图件采用何种制图软件,制图软件所需的系统库、汉字库和字体线型库的存放位置。

2.1.2 附图部分存在的问题

(1)附图缺图签,或是图签信息不完整。

(2)附图图名(比例尺)、图签图名(比例尺)、正文附图目录中的图名(比例尺)三者不一致。

(3)附图实图、图例内容缺失、缺色,实图与图例不一致(主要是颜色和岩性)。

(4)附图中的一些数据和符号,因字体过小而造成模糊不清,甚至是数据重叠导致无法阅读。

(5)附图采用糨糊、胶水或双面胶拼接。

(6)附图未按规定比例印刷。

(7)附图印刷质量不过关,甚至采用复印图、晒蓝图和水彩图。

2.2 电子文件

2.2.1 文字部分存在的问题

2.2.1.1 排版方面

页码混乱,特别是插入整页图版(照片、图、表格)时,页码变得不连续或者页码出现重复;插图或插照出现遗漏、放错位置、与文字重叠在一起的情况;插图、插表、插照显示方向不正立;有的电子文档没有去除修订标记,导致文字不居中。

2.2.1.2 色彩方面

主要出现在插图和图版上,如电子文件中的图版为彩色,但是纸质资料中的图版则为黑白,或是纸质图片与电子图片颜色相差太远。

2.2.1.3 内容方面

纸质和电子文件的内容无法一一对应,如纸质资料中文字描述是完整的,但在电子文件中却缺少了其中一段;或者是电子文件能够正常浏览阅读,但纸质资料缺少一页;插入的插图、图版数据不清晰;电子文件中的目录不是用 word 自动生成,而是人工录入的,或者虽然用 word 自动生成,但页码与实际内容页码不符;审批类文件、部分附件类文件及其他类文件扫描后未进行编辑和整饰。

2.2.2 附图部分存在的问题

(1)图件的制作不符合国家或国土资源部的制图标准(如:第四纪没有采用黄色,或是同一种地质体采用两种颜色),或者出现纸质图件、附图源电子文件、附图存档电子文件三者在颜色、图案上不一致。

(2)附图源电子文件缺少矢量化数据文件及相应的系统库、汉字库和字体线型库;所附系统库、汉字库和字体线型库与所交图件不匹配,导致源电子文件无法正常浏览或与存档电子文件不一致。

(3)附图存档电子文件在打开时找不到任何信息,查看电子文件的属性,其容量很小,可能是因为转换时出了问题。

(4)附图电子文件缺少图名、图号、顺序号或比例尺;附图电子文件与纸质图件的图名、图号、顺序号或比例尺不一致。

(5)所汇交的源电子文档不是最终的矢量文件。

(6)存档电子文件附图清晰度差,分辨率达不到 300dpi。

(7)用制图软件制作的图件在转换成光栅图件时,存在丢色或严重偏色现象,附图源电子文件、存档电子文件与纸质图三者颜色不一致。

2.2.3 附表部分存在的问题

(1)用 word 制作的附表中续表缺少表头,表名未用标题命令定义,未用 word 自动生成目录;使用excel 制作的附表未在工作表标签用其表名的简称来命名。

(2)附表的目录与实际附表的表序号、表名和页码不一致;附表内的数据电子文件和纸质材料不一致。

2.2.4 存档电子文件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格式转换后出现的问题:①插图、插照不能正常显示;②缺字、缺页、缺数据;③版面缩小;④没有书签。

2.2.5 电子登记表和载体外标签存在的问题

(1)电子文件中缺少电子文件登记表和载体外标签,或者电子文件登记表载体外标签未采用制作软件直接生成而是使用 word 文档直接录入。

(2)电子文档说明一栏,未按规定做说明,有的做了说明但是不正确。例如没有标注附图源电子文件所用制图软件的版本及其对应的系统库,或是说明文件中有系统库文件,但在源电子文件中却没有。

(3)没有标注电子文档制作的环境或所用软件的版本。

(4)审批类文件的文件题名录入不正确(如缺少审批文号;无审批文号的,未以审批机构简称和审批形式作为文件题名)。

(5)附图类文件目录中,缺附图的图号—顺序号,图名不完整,比例尺未用汉字表示。

(6)文件题名中的上、下角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按照规定:以符号“^”表示上角标;以符号“ˉ”表示下角标。角标后有非角标内容时用符号“–”表示。如Ⅲ 2E+B Ⅱ表示为:“Ⅲ ^2ˉ(E+B)– Ⅱ”。

3 汇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汇交不及时

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在规定期限汇交地质资料。但部分地质资料汇交人意识淡薄,未认识到向国家汇交成果地质资料是其法定的义务,往往到了需要地质资料汇交凭证时才想起汇交地质资料;或是汇交人认为不汇交地质资料是保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手段。

3.2 返工效率低、效果不明显

一是各汇交人对不合格退回修改的地质资料不能及时修改好并重新汇交;二是各汇交人匆匆忙忙修改后再次汇交,导致漏改或出现新的问题;三是通知各汇交人返工,却长时间未来领取资料回去返工,造成资料积压。

3.3 部分汇交人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部分汇交人认为地质资料汇交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只需将地质工作的成果稍作整理即可,但事实上远远达不到地质资料汇交的要求。不少单位的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采用项目谁负责谁汇交的模式,并未安排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人员统一汇交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质量参差不齐,问题五花八门。此外,有的汇交人主要考虑其单位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对地质档案资料管理这类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地质资料汇交”就是只要把地质资料送到馆藏单位即可;不少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人员把未经检查的地质资料直接汇交,大大增加了馆藏单位验收人员的检查工作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出如下建议。

4 建议

4.1 不断完善汇交制度,健全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法制体系

新时期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因法规不适应、不配套而产生了许多问题,导致不少汇交人担心成果资料外借后,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而推迟或不汇交资料。建议尽快出台地质资料汇交规范,使各汇交人依照规范制作成果地质资料,同时馆藏单位的验收工作也变得有据可依。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的作用,对未在规定时间汇交地质资料或者未按要求汇交地质资料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主管部门应对按时汇交地质资料并且汇交质量优秀的单位、个人予以表扬,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汇交质量差、返工次数多、返工周期长的单位予以通报。另外,还可以将地质资料汇交情况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

4.2 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建立上岗责任制

由于基层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制作人员常常存在“专业知识缺乏”“流动较快”“兼职过多”以及新老人员交接不力和接替人员不熟悉业务等状况,因而定期、有效地开展岗位培训,实行地质资料汇交人员考核上岗制度,就成为了社会的迫切需要。

定期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制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宣传新的规章制度,指出汇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汇交的注意事项,促进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以提高其业务综合能力。

地质资料汇交验收人员也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针对汇交验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使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再上新台阶。

4.3 各汇交人要做好地质资料的自查工作,严格执法,发挥汇交人的作用

自查工作的内容包括:地质资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配备了专职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是否有资料库房和必备的硬件设施,地质资料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按《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管理涉密地质资料。

做好自查工作是提高地质资料汇交合格率的重要保障,各单位领导要督查指导本单位的地质资料检查工作,形成检查报告,提出相关整改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水平。

『陆』 成果地质资料制作与汇交工作之探讨

方敏吴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

摘要 针对高校地调院的特点,通过采取把好成果报告初审关;编写成果资料汇交提纲;快速、简要的指导与培训管理等措施,保证我院汇交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 创新管理;质量把关;编写提纲;指导培训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与汇交已成为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将地质资料的汇交以法定责任的形式赋予了每个汇交人。高校地调院作为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理所当然地认真履行汇交义务,依法向国家汇交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成果资料。如何整理制作电子文档并按期汇交成为我院汇交工作的难题,资料部门必须对现存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汇交工作顺利进行。

1 把好成果报告初审关

为了保证汇交的成果资料完整、准确,资料部门必须参与项目成果报告的初审工作,对提交的技术文件材料进行认真清查,重点解决两个问题:①将只需归档而不必汇交的文件材料剔除;②检查同一份文件材料提交的与实际名称有无不符,如有则及时纠正。提前消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汇交工作扫清障碍。

2 编写成果资料汇交提纲

成果报告评审工作结束后(不必等到《评审意见书》正式下达),档案人员就可以根据《工作项目任务书》和“提交的技术文件目录”,按照国土资源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的要求,将必须汇交的所有文字、图件(JPG格式和MAP GIS)等文件材料的名称编写成提纲,在此基础上做一份“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组织示例”,便于制作人员直观理解。编写的目的在于:①提前进入整理制作和汇交工作,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也为科技人员分担一部分工作;②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化解科技人员在制作电子文档和汇交工作中的困惑;③把繁杂工作程序化、条理化,提高效率和质量;④给资料人员验收电子文档工作留下依据。

3 快速、简要的指导与培训

高校地调院的另外一大特点是依托了高校丰厚的人才资源。研究生便是人才资源之一,应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作用,由他们来完成电子文档制作工作。成果报告评审工作结束后由各项目组指派一名参加本项目的研究生,档案人员根据《格式要求》对其进行简明扼要的个别指导与培训(因为每个项目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内容、类型、数量都不相同,需要汇交的文件材料也就不相同),然后对照事先所做的“组织示例”整理好所有电子文件材料,完成电子文档,这是一种很实用的办法。其优点是:①研究生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比较熟悉,又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很多研究生都掌握了MAP GIS文件的操作技术,这给制作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为MAP GIS文件在项目里占有很大比例;②研究生年轻气盛,时间相对充裕,能快速掌握制作方法而且做得既快又好,大大提高了效率,有利于按时汇交;③通过这项工作能够培养研究生的归档和汇交意识;④掌握汇交程序和制作方法,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⑤缓解了人手不够的矛盾。

4 先刻盘后打印,写好打印备忘录

完成制作只是汇交工作的一部分,现行的汇交制度要求除电子文档外必须汇交与电子文档一致的纸介质文件材料,所以打印和装订工作也不容忽视。

(1)刻盘成本低,打印成本高,打印一份纸质成果报告的资费均在百元以上,多则上千元(彩色插图多),打印地质图的价格相对就更高些。刻盘后如果发现错误立即纠正损失趋于零,而等到打印出来再发现错误,即使是丁点小错都可能导致一份纸质报告或一张图纸完全作废。因此,在刻盘之前之后都不妨多仔细检查几遍,尽最大可能把错误消灭在打印之前。科研经费来之不易,应该让有限的经费做更多的事情。

(2)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打印、装订之前写一份备忘录,主要是记录打印和装订的注意事项。内容有:应该打印哪些文件,每份文件需要打印几份;复印哪些附加文件及其份数;哪些页码需要临时调整位置;哪些文件需要盖章;装订时各文件的前后排列顺序。打印和装订发生错误,也是拖延汇交期限的因素,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

5 管理创新,提升效率

制作和汇交电子文档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在以往的制作和汇交工作过程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还可能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在2008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对汇交工作的管理力度,严格规范了汇交时限,增加了资料工作者的紧迫感。这就要求资料部门必须不断改进工作,管理创新,提升效率,不负重托,为国家的地调事业作更大贡献。

『柒』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尚贵曹阳孟 莉

(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成都610081)

摘要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可以直接影响矿业投资环境,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还存在法规不配套、汇交不及时、资料内容不真实、信息不完整等主要问题,原因在于领导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执法以及资料馆基础设施较差、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建议完善有关法规、加大资料汇交管理力度、加强资料馆藏机构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关键词 地质资料;问题;建议

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查成果的载体,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实现地质资料潜在价值、促进地质勘查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等。

1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有关法规不配套、部分条款难落实

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国务院于2002年3月19日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1月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08年发布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自《条例》颁布6年以来,在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不愿意汇交、不按规定汇交、纸质载体和电子文件的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有这个《条例》,但执行起来难度是很大的,必须有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特别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颁布,表明了国土资源部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一次管理工作的飞跃。但是也存在难以落实、难以操作的问题。

1.1.1 机构不落实

因为各级必须建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就需要有相应工作的人员编制。而建立馆藏机构、解决人员编制仅靠国土资源部的一个《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是难以落实的。笔者认为:要真正把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正常运转起来,国土资源部还须与劳动人事等部门联合下文明确机构及人员编制等一系列问题。

1.1.2 经费不落实

(1)馆藏建设费不落实。第一,新建一个省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这和组建“成果地质资料库”或“原始地质资料库”完全是两个概念。其建筑结构、承重量、抗震强度都比较特殊,建设成本是很高的;作为一个省馆,除了向国土资源部汇交资料以外,其馆藏量也十分庞大。如此大的建设规模,所需要的建设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第二,大的设备设施费用难以落实。如运输、装载、筛选加工等设备设施费用。第三,地方财政不可能仅凭一个部门的《办法》立项拨款,更何况四川省在地震后财政十分紧张。

(2)运行费用无法落实。就目前看来,机构、人员等一系列问题均无依据解决,一旦工作启动,所发生的大量运行费用也是必然无法解决的。

1.1.3 一些具体条款在操作中难以掌握

(1)如何界定“国家重大工程”和“标志性建筑”,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2)“国家馆藏机构”、“省级馆藏机构”和“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各自具体应管哪些实物地质资料?

(3)对于中央财政出一部分资金、地方财政出一部分资金、单位自筹一部分资金的“拼盘项目”,其实物地质资料又如何管理?

(4)个人出资所获得的特别有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该如何管理?

1.2 一些地质资料内容不真实、信息不完整

1.2.1 内容虚假无法利用

目前,在汇交的地质资料中,有的是假报告;有的是对部分内容造假;也有的根据甲方意图编写地质报告。矿权人将要转让矿权,就尽量多算储量,以利多收转让费;矿权人如果继续开采下去,就少算储量,以便今后少交“价款”等。因此,造成了成果地质资料内容不真实、数据不可靠的问题。

1.2.2 汇交的电子文档不符合规范要求

(1)分辨率太低,图像不清晰。

(2)汇交人出于某种目的,不愿汇交有关数据库成果;也有的不汇交相关的管理系统或相关信息。如汇交的电子文档有时缺少附图的有关系统库、汉字库等。

1.2.3 伪造成果地质资料

尽管类似问题只是极少数,但仍然说明有空子可钻。四川省曾在2005年就发生过这类问题,虽下决心追查过,但仍不能保证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近几年接收的所有地质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

1.3 纸质资料印制、装订质量下降,电子文件组织不合规范

1.3.1 纸质载体在编辑、排版、印制等方面,至今还存在很多问题

图面设计不科学,甚至无图签;插图、附图缩印后的文字及符号等太小,模糊不清,不利于使用者利用;有的纸质资料采用易锈蚀的铁钉进行装订,不利于长期保存。

1.3.2 各类电子文件的组织方式不符合规定

存档电子文件、源电子文件存放不规范。

1.4 汇交不及时

根据地质资料性质的不同,汇交期限也不同,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早已详细规定。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些汇交单位不在汇交期限内汇交地质资料,这也是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利用长时间不能上新台阶的重要原因。2008年4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出了《关于限期汇交地质资料的通知》,将对不及时汇交的单位起到一个清理和督促作用。

2 原因分析

2.1 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领导对地质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领导对如何保护地质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2 没有严格执法

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没有出台一套规范可行或是较为完善的制约制度。

2.3 资料馆编制少,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看来,各省级资料馆人员编制较少,在编人员有限,很多省馆都存在一人多岗现象,这无疑也削减了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现有人员中,由于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求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新进人员中地质专业的人不多,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都尚待提高。

2.4 软硬件基础设施较差

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地质资料经费开支的拨付,但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

2.5 对地质资料依法汇交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成果地质资料近15000种,共37万余件。这些资料在矿产勘查开发、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抗震救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地质资料尽管听起来很专业化,实际上跟老百姓也是直接有关系的,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就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更大的社会影响。如这次汶川大地震,在第一时间,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四川省地震局、省交通厅、省测绘局等部门,先后到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收集复制了大量的成果地质资料,为救灾抢险、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提高资料汇交工作的可操作性。建议尽快制定《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3.2 强化汇交管理

要进一步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扩大地质资料汇交的覆盖面。

3.3 加强馆藏机构建设

理顺管理体制,建实建强各级资料馆藏机构,切实做好地质资料的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改善资料馆藏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配备现代化的保管和服务设备,提高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3.4 加强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加强资料人员培训,逐步提高地质资料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明确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规定,明确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和要求。加强地质资料业务知识培训,特别是电子文档管理、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举办业务培训班。地质资料作为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载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现实需要,即一次性汇交验收合格率低下等原因,使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培训工作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培训班在这样的形势下召开,意义重大。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和利用,必然受到重视,但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各级各部门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必然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漫长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失败有不足才能有改进。由此可见,我们从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人应该努力提高和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多方面掌握地质资料管理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对地质资料管理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做好服务,为社会提供利用。

『捌』 地质资料汇交前期现状分析与对策

潘桂花 徐向琴

(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摘 要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质专家的智慧结晶,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地质资料汇交单位应按照有关汇交的法律法规做好汇交工作,对于汇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汇交单位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并从自身抓起,不断提高汇交数量,保证汇交质量,从而为推进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这项重点工作做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关键词 地质资料汇交 现象 想法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质专家的智慧结晶,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也是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地质资料的汇交,使地质资料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减少重复劳动、减少资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也使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成果得以延续。将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做好是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个汇交人应尽的义务。

1 汇交前期存在的现象

笔者就职江苏省地质资料馆,主要从事汇交验收工作。在验收过程发现,导致开展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 地质资料欠汇交情况多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上明确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分期、分阶段进行竣工验收的,自竣工验收之日起 180 日内汇交地质资料;其他地质工作项目形成的地质资料,自该地质项目评审验收之日起 180 日内汇交;无需评审验收的,自野外地质工作结束之日起 180 日内汇交。地质资料汇交人需要延期汇交地质资料的,应当在汇交期限届满前15日内,向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汇交申请。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单位仍不能按时汇交,一直拖延,个别单位甚至拖延两三年,到最后为了拿到省厅的矿权到期变更、延续等需要开具汇交凭证时才匆匆忙忙汇交,因此汇交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有些单位甚至拒不汇交,能在规定时间内汇交的地质资料少之又少。日积月累,地质资料欠汇交数量越积越多。

1.2 对地质资料汇交的认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资料汇交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还浪费人力和资源,对省厅下达的催交通知不予理睬,采取拖延战术;而有的单位的项目经费来源于本单位自筹,单位人员则会认为是我单位花的钱,资料就应该是我单位的,不愿意汇交。

1.3 制作人员不够专业

有些制作人员没有经过汇交方面的知识培训,对国土资源部针对地质资料汇交制定的规范SZl9990022001《〈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试行》和国土资发 [2006]210 号《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 即新规范 ) 不甚了解,还有的单位因为人员编制有限,大多数制作人员身兼数职,精力投入不足;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固定的制作人员,为了应付汇交,今天换一个人,明天又换一个人,导致地质资料汇交验收过程中错误率较高,修改周期较长。

1.4 设施不齐全

正常情况下一个项目验收合格之后,应把有关地质资料全部交由各单位的资料室,由资料室整理、制作,再汇交至省地质资料馆。但有的单位没有资料室。由项目人员在项目验收合格后继续负责汇交工作,因为没有专业的打印制作、出图等设备,也有基于项目经费考虑的,在汇交方面马虎应付,采用外面低成本打印及出图,直接导致文本不清楚、图件颜色失真等现象,殊不知这样反而会浪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

2 对策

笔者认为,这些现象出现在地质资料汇交的前期工作时,如果给予足够的重视,有较好的措施,有些现象将是可以避免的,可大大减轻后续的工作量。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创新方式促进汇交

对地质资料欠交的,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汇交地质资料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出限期汇交通知书。如果在限期汇交通知书的时间内仍未汇交的,就不办理其矿权延续和变更,也不批准新的矿权;每年年底对汇交质量好的制作单位予以表扬及奖励,对汇交质量差、返工次数多、返工周期较长的制作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2.2 加强培训提高质量

每个单位资料室至少应该有一名专业从事地质档案制作人员,并且通过采取人员考核上岗制等措施,保证汇交质量,保证人员的稳定。每年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组织交流和学习好的经验方法,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制作人员的水平,从而提高资料汇交质量,这样汇交至省馆的地质资料合格率将会有极大提高。

2.3 选择变通确保汇交

对于没有资料室的单位,笔者建议汇交单位可以变通一下,可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地质资料汇交与合格检验。在设备方面,对于 A4、A3 这些常规的文本尺寸来说,普通的打印机都不成问题,单位都可自行打印,主要是图件的打印,一般较好的出图设备价格也高,设备又大,既需要场地,又需要经费,对有些单位来说可能会存在困难,但如果随随便便拿到外面去出图的话,又会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些图件没形成完整报告之前都没进行过定密处理,如果导致泄密,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还有可能触犯法律法规。汇交单位可以考虑委托当地正规的具有保密性质的单位进行打印,这样既消除了泄密风险,又能确保报告的印制质量。

3 结语

做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确保入库地质资料的质量至关重要。各单位需要持续重视这项工作。有了高质量的馆藏地质资料,才有底气说有力推进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这项重点工作,才能不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好支撑服务。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