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上什么是什么变质作用
❶ 变质作用的基本概述
变质作用绝大多数与地壳演化进程中地球内部的热流变化、构造应力或负荷压力等密切有关,少数是由陨石冲击月球和地球的表面岩石所产生。变质作用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体状态下进行的。地表的风化作用和其他外生作用引起岩石的变化,不属于变质作用。
促使沉积物转变成为沉积岩的成岩作用,通常也是在地下一定深度和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的,它与变质作用有相似之处,但成岩作用所要求的深度、压力和温度都较小,在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发生的变化不十分明显;而变质作用所要求的温度与压力较高、深度较大,在作用过程中原岩变化显著。一般来说,成岩作用的温度小于150~200℃,围压低于100~200MPa;而变质作用则要高于这一数值。因此,可以说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具有过渡关系。变质作用虽与温度有重要关系,但温度并未使原岩熔融,即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发生变质,一旦温度高到使原岩熔融,那么,就进入到了岩浆作用的范畴,因此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从发展上来看也是有联系的。对于大多数岩石来说,变质作用的高温界限大致为700~900℃。
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欧洲的一些地质学家就发现有些沉积岩逐渐过渡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都不同于原来岩石的地质现象。在野外观察,发现沉积形成页岩变成了云母片岩,原来的黏土矿物变成了新生成的白云母和绿泥石。但是在这些被改变的岩石中,还可以找到原来岩石残余的一些特征,比如有层理、甚至可以见到化石残片。于是,1883年英国学者莱伊尔在他的著作《地质学原理》一书中,首创“Metamorphism”一词,提出了变质作用的概念,泛指人们观察到的岩石变质现象。
Metamorphism 由两个希腊词根构成,meta意为变化,morph意为形状、结构。总体含义意为结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成分基本不变。
在地壳形成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先形成的变质岩,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当然,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称为变质岩。
从早太古宙至现代,都有变质作用发生。在非洲和前苏联测得侵入变质岩中的岩浆岩的年龄为35亿年,在中国的冀东地区测得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为35亿年,在格陵兰测得变质岩的年龄为38亿年,说明在早太古宙时期,已有变质作用发生。在现代岛弧底部和大洋中脊,由于有较高的地热梯度,也正在发生变质作用。
❷ 变质的意思是什么
变质的意思是:
1、事物的本质变得与原来不同。
2、指事物的本质向坏的方面转变。
3、病理学名词。炎症时局部组织的一种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❸ 地质学部分基础问题
填空部分:
1按作用方式之不同,可将外动力地质作用分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白云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五中 。
2按作用方式之不同,可将内动力地质作用分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四种。
3早古生代共分三个纪,按由老而新的顺序,其名称和代号分别是寒武纪E、奥陶纪N、志留纪S。
4晚古生代共分三个纪,按由老而新的顺序,其名称和代分别是泥盆纪D、石炭纪C、三叠纪P。
5中生代共分三个纪,按由老而新的顺序,其名称和代分别是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
6Kz新生代共分二个纪,按由老而新的顺序,其名称和代分别是第三纪R、第四纪。
7前古生代共分二个纪,按由老而新的顺序,其名称和代分别是大古代Ar和早无古代Pt1。
8一般来说,在河流的上游及地壳上升的地区,以向源侵蚀和相下侵蚀作用为主。:二在下游及地壳稳定与缓慢下降地区,以向旁侵蚀和沉积作用为主。
9第四季地质历史的主要特征有人类的出现与发展、第四纪冰川后出现几多期性和新构造运动。
10我国的第四冰川,按期发展的先后顺序,共分龙川冰期、潘阳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和大理冰期五期。
11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白云母。
12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共分为二期,其中法生在三叠纪中、晚期的构造运动叫印支运动,而发生在晚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的构造运动叫燕山运动。
13古生省带的构造运动分为二期,其中发生在早古生代期间的构造运动叫做加里东运动,发生在晚古生生代期间的构造运动叫作海西运动。
14Kz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共分二期,其中发生在早第三纪末期的构造运动叫喜玛拉雅运动,发生在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叫新构造运动。
15按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和物质成分之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岩和蛇纹岩等八大类。
16按沉积岩物质的沉积方式和结构特点之不同,可将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和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三大类。
17我国的黄土地曾按期形成的时代先后顺序分别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
18根据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方向之不同,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三种基本类型。
19按组成岩浆的矿物成分之不同,可将岩浆岩分成纯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正长岩和花岗岩五类。
20根据底层接触关系的形成过程的不同,将底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平行整和不整合三种。
21按水在矿物中的存在位置、形态和所起作用之不同,可将矿物中的水分为吸附水、层面水、沸石水、结晶水和结构水五类。
22断层要素主要包括断盘、断层破碎带、断层线或断层面。
23褶曲要素主要包括轴面、翼、核、枢纽和 。
24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湖泊叫火山湖。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叫火口湖,是由火山口形成的;另一种叫堰塞湖,是由火山岩流 塞河流形成的。
25根据硅氧四面体的连接方式不同,将硅氧盐矿物分为岛状构造硅酸盐亚类、孤立环状、连续链状、连续层状和连续架状五个亚类。
26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之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保期待水、潜水和层间水三种。
27根据地表流水的来源充足与否是否有固定流路,将地表流水分为片流、沟谷流和河流三种。
28按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多少及其在岩浆岩分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元生矿物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三类。
29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矿物的透明度、光泽、颜色和条痕。
30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磁性和弹性等。
31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之不同,场将随写岩类分为砾石类、沙岩类和粉砂岩类三种。
32根据脸涂盐的丫姑程度和构造特征之不同,常将粘土岩类分为黏土、泥石和页岩三种。
33根据框五的成因不同,可将矿物分为岩浆矿物、表生矿物和变质矿物三大类。
34地质年代单位根据由大而小的顺序分别为宙、代、纪、世和期。
35地层单位根据由大而小的顺序分别位宇、界、系、统和阶。
36根据组成地球物质成分和存在状态之不同,可将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❹ 燕山期接触热变质作用
北京西山典型的接触热变质作用见于周口店侵入体周围的围岩中。研究表明 ( 刘国惠等,1977; 《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1999) ,周口店岩体的围岩经历了复合变质作用,即在伴随燕山期地壳运动所形成的低级区域变质的基础上,由于岩体的侵入又叠加了本区最主要的一次变质作用,两次变质作用的时间间隔不长或基本上是连续的,同属燕山期。发生接触热变质作用的显生宇围岩包括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以及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下侏罗统。主要的岩石类型以发育有定向片理构造为特征,为角岩类、大理岩类、接触片岩类、接触片麻岩类等。
5. 4. 2. 1 两期叠加的变质作用
从古生代以来,本区和华北广大地区一样,经历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至侏罗纪,地壳又重新剧烈活动,发生强烈坳陷,堆积了巨厚的陆相含煤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由于随后的燕山运动及其伴随的区域性应力和热力等作用,使北京西山某些地段发生第一次中低压、低温区域变质作用,侏罗系及前侏罗系变质为板岩、千枚岩和片岩,出现硬绿泥石、绿泥石变质带。第一期区域变质作用带在北京西山分布较广,达数百平方千米,而与侵入体无依存关系,形成的变质矿物组合如表 5. 12 所列,此外,尚有方解石参加的组合。从变质矿物组合看,第一期区域变质作用应属绿片岩相的石英-钠长石-白云母-绿泥石亚相。
表 5. 12 第一期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矿物组合
( 据 《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1999,综合)
随着燕山运动的深入发展,该区褶皱和断裂进一步发育,为岩浆上侵提供了通道和空间,以周口店花岗闪长岩体为代表的岩浆岩得以逐步侵入,并在岩体围岩中形成了该区最主要的一次变质作用。由于围岩已遭受过第一期低级区域变质而具有板状、千枚状、片状构造,并在原区域应力场继续作用下经历第二次变质作用,又因周口店岩体规模较小 ( 实为一岩株) ,冷却较快,给予围岩的热力不很大。因此变质岩石的矿物组合虽有改造,但一般并不产生岩石组构的根本改变,很少具有块状和角岩状特征,这与常见的热变质作用生成的岩石构造有一定差异。对于这种中低压、中高温的变质作用,《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 ( 1999) 称之为动力-热变质作用。
依据代表性变质矿物和矿物组合的不同,刘国惠等 ( 1977) 和 《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 ( 1999) 将该区第二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从远离岩体到近岩体划分为黑云母带、红柱石带、铁铝榴石 - 十字石带、矽线石带 4 个带。周口店幅区调报告中将其归并为红柱石-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十字石带、矽线石带 3 个带。Wang et al. ( 1996) 认为应该为红柱石-黑云母带、红柱石-十字石带和红柱石-钾长石带。不管如何划分,它们大致都是与热变质的 3 个变质相相当的,其形成的矿物组合特征可综合为表 5. 13。
表 5. 13 第二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组合
5. 4. 2. 2 第二期变质作用的渐进变质带
研究表明,该区不仅存在两期变质作用,而且后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产生的 4 个渐进变质带亦非同时形成,它们经历了一个逐渐递进和叠加的过程,归纳起来可分为 4 个阶段 ( 《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1999) 。
( 1) 第一阶段: 形成黑云母带
在区域变质已形成硬绿泥石、绿泥石带之后,周口店花岗闪长岩体逐渐上侵时,产生第一期区域变质的区域应力和热力,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作用,而围岩又遭受岩体早期带来的热流影响,于是在变质砂岩、板岩和千板岩中,形成相当宽广的黑云母带,显微镜下可见黑云母取代绿泥石和硬绿泥石的现象。在离岩体较远处,黑云母为绿黄色、褐黄色的小鳞片,随着离岩体越近,色泽变浓、变深,成为黄褐色、红棕色的大鳞片。在这一阶段,碳酸盐岩石只有很轻微的变质,还不能产生钙硅酸盐类变质矿物。
( 2) 第二阶段: 形成红柱石带
随构造运动发展,岩体上侵到较高的位置,侧压力相应增大,热流温度升高,围岩发生进一步变质,出现热变质作用的典型矿物———红柱石。这一阶段的红柱石,在显微镜下无色,结晶不好,常具筛孔结构,含有较多量的细粒石英和少量黑云母,有时含硬绿泥石。红柱石中黑云母包片,比基质中的黑云母小 1 ~3 倍,而且前者的排列方向,与基质中黑云母构成的片理成大角度斜交,这都说明包片中黑云母与基质中黑云母不是同时形成的,前者较早,后者较晚,而红柱石的形成则应晚于早期黑云母。红柱石带的宽度因地而异,但总的是小于黑云母带的宽度。同时,碳酸盐岩石变为结晶灰岩或大理岩,出现少量白云母,构成白云母带,与泥质岩石中的红柱石带相当。
( 3) 第三阶段: 形成铁铝榴石-十字石带
这是热流和应力影响最明显的阶段,以片岩和角页岩中出现铁铝榴石和十字石为主要特征,两者共生或分别产出。显微镜下,铁铝榴石包含无色细粒红柱石,十字石含硬绿泥石。在含十字石和铁铝榴石的岩石中,常有红柱石伴生,本阶段的红柱石已变为浅红色、粉红色、结晶完好的空晶石。这种颜色转变,是由于温度升高,Fe3 +置换了 Al3 +或 ( 和)部分 Fe2 +转变为 Fe3 +之故。本带宽度小于红柱石带的宽度。
本阶段,由于原岩性质不同,在三叠系的部分变质凝灰岩中,出现普通角闪石-绿帘石和奥-中长石组合。碳酸盐岩石已变为大理岩类,出现大量透闪石和钙长石,构成透闪石带。
( 4) 第四阶段: 形成矽线石带
侵入体热流对围岩的影响达到高峰,致使岩石中的矿物组分发生进一步演化,出现矽线石。它多呈灰白色、毛发状,由于岩体中含有大量流体,矽线石常与白云母一起交代红柱石,甚至在矿物内部出现交代分带现象: 中间部分为红柱石残留体,往外为白云母,再往外为矽线石。在强烈的交代作用下,有的红柱石几乎全部变为矽线石,甚至黑云母也被矽线石和白云母所替代。但可能由于高温作用的时间较短,影响范围不大,主要表现为紧靠接触带的片岩、角页岩中形成宽约 20 ~30 m 的矽线石带。
大理岩中生成的主要变质矿物有: 镁橄榄石、符山石、钙铁榴石、透辉石和硅灰石等,相应地形成橄榄石透辉石带。
在岩体的北部和南部,岩体与层位较低的中新元古界岩石之间,局部经历了边缘混合岩化阶段,其开始时间,可能紧接第二次变质作用或始于它的后期阶段,而终止时间较晚。
综上所述,第二次的变质作用随时间的推移,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 4 个发展阶段,即黑云母阶段、红柱石阶段、十字石-铁铝榴石阶段和矽线石阶段,这 4 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应力较强、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而分布范围却逐渐缩小,因此最后出现在空间上以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由矽线石到黑云母的 4 个矿物带。虽然这几个阶段间显示了由于变质因素变更而形成变质矿物的转变,但它们不能称为多期变质作用,只是与燕山运动有密切关系的同一期变质作用多变质阶段的产物,因此相应的变质作用,称为同一变质期的多阶段变质作用。
上述第一期区域变质作用和第二期动力-热变质作用各阶段的发展可用表 5. 14 概括。
表 5. 14 周口店岩体围岩变质作用时空关系发展示意图表
( 据 《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1999,修改)
❺ 地质学问题,帮帮忙!
第一题:
石灰岩溶洞中千奇百怪的瑰丽景观,是渗出岩石的水所含碳酸钙沉积而内成,容沉积物的具体形状与水的流量及其经过的岩石形状有关。
不知道你们在化学中学过这样的方程式没有,在化学中有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相互转变的化学式。溶洞多数都是这样的转化千百年的结果。其实地下只要有碳酸盐岩的地方都在进行着这样的转化的,在一些旅游的地方的溶洞,是因为这些溶洞到了潜水面之上,所以我们才可以进去的哦。象有些地方我们只能看到暗河的。
第二题:
石灰岩,就是灰岩,没有什么石灰岩的。石英岩,也没有,有云英岩的。石英只是一种矿物。后面的沉积岩,玄武岩,花岗岩根本就不是一个种类的。沉积岩是岩石初始分类中三大岩石之一(其它两种是火成岩(有时也叫岩浆岩的,现在基本上都用火成岩这个词语)和变质岩)玄武岩是碱性的火成岩、花岗岩是酸性的火成岩。
简单回答就这么多,如果你想详细了解这些东西,请你看看《岩石学》书,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❻ 变质作用与风化作用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原地与带起、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变化而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按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与生物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指气温频繁升降的反复变化的条件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碎裂的过程,物理风化作用的类型有温差作用、冰劈作用和其它的物理风化作用,其特点是大小混杂,层次不清,岩屑成分与原岩基本相同。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在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下岩石发生的化学分解过程,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是氧化作用、碳酸作用及其它化学风化作用。
变质作用是各种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基本上在固态在受到内动力地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变成一种新岩石的过程。遭受变质作而变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引起岩石变质的基本原因是原岩所处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 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温度、压力较高的环境,变质作用的能源来自地球内部。影响变质作用飞特点的因素很多,习惯上将原岩特点作为内部因素考虑,而将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条件,主要是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和时间四个因素作为控制因素。因为这四个因素的变化,可以显著地影响变质作用的强度、范围和产物,进而决定变质作用的类型。
❼ 什么是变质作用
煤的变质作用,指的是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变的过程。温度、压力和作回用的持续时间是煤答变质的主要因素。煤在变质过程中,内部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特征以及工艺性能都呈有规律的变化。在三种因素中以温度因素最重要,因为温度促使镜质组中芳香结构发生化学变化,官能团和键减少,链缩短、缩聚,从而使煤的变质程度增高。时间因素指煤受热的持续时间,煤经受温度高于50~60℃时,其持续的时间越长,煤的变质程度就越高。上述时间因素与温度因素的关系,主要是对深成变质作用而言。
至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与接触变质作用,由于经受源于岩浆的温度高,受热的时间较短,量化研究尚少。从受热持续时间而言,以深成变质作用最长,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次之,接触变质作用最短。压力是煤变质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主要促使煤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由于煤对温度和压力的反应比围岩灵敏,当褐煤变成烟煤、无烟煤时,围岩一般不发生变质。因此,从褐煤转变为烟煤、无烟煤的作用,实际上仅大致相当于沉积岩的成岩作用;而煤进一步转变为石墨、天然焦的作用则与沉积岩的变质作用相当。但对煤来说,则都称为变质作用。
❽ 地质学基础
选择题:
10/B,11/D,12/D,13/C,14/D,15/C,16/CD
五,简答题
1、风积物的特点:
风积物是指经风力搬运后沉积下来的物质。主要是砂粒和更细的粉砂。风成沙的分选性较好,沙粒均匀,圆度和球度较高,表面常有一些相互撞击而形成的麻坑,常堆积成沙丘和沙垅等地形,沙层常形成高角度的斜交层理,厚度从数米到近百米。风积物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布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沉积物。
2、风化作用的基本类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1)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叫物理风化作用,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岩石释重和温度变化。
2)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受大气和水溶液的影响,岩石、矿物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的矿物的过程叫化学风化作用,引起其主要因素是水和氧等。
3)岩石在动植物及微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称生物风化作用,其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进行的,生物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岩石的表层和土中,既有机械的风化,也有化学的风化。
3、断层的野外识别:
多数断层因其断面附近岩石破碎,易风化,剥蚀,所以露头不好,往往被沉积物盖,观察要仔细,常从以下证据来识别。
1)构造岩:角砾岩——断裂破碎的岩石,大小不等,棱角分明,碎块再胶结成岩,角砾与两侧岩性一致。糜棱岩——逆掩断层常见,挤压断裂带中,碎块很碎小再胶结成岩。断层泥——断层两面三盘挤压磨擦(碾磨)的极细的泥状物。
2)密集的节理:断层面是较大的破裂面,形成同时伴生有许多小破裂面即节理。节理方向常与断层方向大致平行。
3) 擦痕和镜面:
擦痕——断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
镜面——断面上局部平滑光亮的面。
阶步——擦痕及镜面未端常出现“坎”。
以上均为两侧岩层(块)相对滑动在断面上留下的痕迹,可据此推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4) 牵引褶皱(拖曳)褶皱)
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位移时,受磨擦阻力影响出现弯曲。牵引褶皱可指示对盘位移方向。
5)沿岩层或矿层走向突然中断
6) 地层重复或缺失
断层能够破坏地层序,造成地面上某些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什么情 况重复,什么情况缺失,与断层性质有关。与断面及岩层产状有关。
7)地形证据
负地形(低凹地带):由于断层附近易风化、剥蚀(岩石破碎),长期的外力作用造成,俗话说“逢沟必断”。
断层崖:大而陡的断面出露呈陡崖状。有流水可成瀑布。
断层三角面:一平列平行的山脊,被走向与其垂直的正断层切割,上升盘露出,山脊呈三角形横切面。
8) 泉出露点:断层切割含水层,地下水沿裂隙,涌出。泉点常呈线状分布。
4、变质岩的主要显著特征:
1)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变质岩和火成岩相比,一般讲二者虽都具结晶结构,但前者往往具有典型的变质矿物,且有些具有片理构造,而后者则无。变质岩和沉积岩相比,其区别更加明显,后者具层理构造,常含有生物化石,而前者则无。同时,在沉积岩中除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外,一般不具结晶粒状结构,而变质岩则大部分是重结晶的岩石,只是结晶程度有所不同。
2)特有矿物: 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性矿物,就是原岩中已有的矿物,比如石英、方解石、黑云母、角闪石、长石等等。另一类是变质矿物,就是只有变质岩中才有的矿物,比如十字石、石榴子石、红柱石、绿帘石,、滑石、蛇纹石等,这些矿物是鉴定变质岩的可靠依据。
码字码的很辛苦啊~
六、论述题
1.:
❾ 变质是什么意思
biàn zhì ㄅㄧㄢˋ ㄓㄧˋ
变质(变质)
◎ 变质 biànzhì
[denature;go bad;deteriorate] 人的思想或事物的本质改变,多指向坏的方面变化
腐化变质
这肉变质了
biàn zhì ㄅㄧㄢˋ ㄓㄧˋ
变质(变质)
(1).事物的本质变得与原来不同。《云笈七签》卷九四:“山有玉,草木因之不雕;人怀道,形体得之永固。资薰日久,变质同神;练神入微,与道冥一。”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于是不免要向文人的(以词章或乐曲为重的)作品里借取材料而稍有变质。”
(2).指事物的本质向坏的方面转变。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 梁队长 说:‘变质的洋灰降低标号使用,模型板就凑合着使用原来的。’” 徐特立 《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脑子里装的东西不对头,革命意志就可能衰退,就会贪安逸,图享受,就会忘本,变质,甚至变成剥削别人的人。”
(3).病理学名词。炎症时局部组织的一种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九》:“少年在这时候,只能先行萎黄,且待将来老了,神经血管一切变质以后,再来活动。”
相关词语:
变容改俗 变意 变食 变元音 变天 变故易常 变价 变后掠翼飞机 变种 变形 变蛋 变体 变质岩 变幻无常 变风改俗 变号 变故 变压 敦煌变文 七七事变 不变不革 走变 识时达变 歪变 斗变 千变 随机变量 治变 尸变 量变 蜚变 哗变 爻变 蹙变 鉴机识变 矫世变俗
❿ 学习地质学我们应掌握什么
《地质学基础》教学内容
绪 言
第一章:总论
1.地球的概况
2.地球的结构
3.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第二章:矿物
1.矿物的基本特性
2.重要矿物简述
实习一:矿物形态观察与鉴定
实习二:矿物的物理性质观察与鉴定
实习三: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
第三章:火成岩
1.岩浆、岩浆作用
2.喷出作用
3.侵入作用
4.火成岩的成分
5.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6.火成岩的分类
7.最主要的火成岩
实习四:常见岩浆岩的观察与鉴定
第四章:沉积岩
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沉积岩的特征
3.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实习五:常见沉积岩的观察与鉴定
第五章:变质岩
1.变质作用因素
2.变质岩的特征
3.变质作用的类型及有关的变质石
4.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
实习六: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第六章:矿床
1.矿床概述
2.内生矿床
3.外生矿床
4.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
第七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1.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2.构造运动的证据
3.岩层产状和岩石变形
4.褶皱构造
5.断裂构造—节理
6.断裂构造—断层
第八章:地震
1.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2.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3.地震的强度
第九章:大地构造学说
1.地槽—地台说
2.板块构造学说
第十章:地壳历史研究方法
1.地史的研究方法
2.地层系统
第十一章:前寒武—太古宙和远古宙
1.太古宙
2.远古宙
3.震旦纪
第十二章:早古生代
1.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
2.加里东构造阶段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第十三章:晚古生代
1.晚古生代动物界的飞跃发展
2.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
第十四章:中生代
1.中生代动物界的新发展
2.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
第十五章:新生代
1.第三纪概况
2.第四纪概况
http://www.geosociety.org.cn/index1.htm
中国地质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