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基底地质一般有哪些

基底地质一般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3-04 13:26:56

⑴ 明挖或承台基底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明挖地基的主要检验内容
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标高
2.基底地质情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容符。
3.地基所用材料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承台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检验内容
1.混凝土强度
2.承台尺寸、承台顶面高程和轴线偏位。

⑵ 地质专业基底深度至的是什么

首先矿业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受大环境影响,地质勘查类业务也在下滑回,其次,当前处在事业答单位改革的关键期,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收紧,全国大部分地勘单位都是事业单位。从目前就业情况看,很不乐观。但可考虑继续深造,加大择业筹码。

⑶ 什么是建筑基底高程

绝对标高,我国是把黄海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其他各地标高以此为基准回。任何一地点答相对于黄海的平均海平面的高差,我们就称它为绝对标高。这个标准在中国境内只在一个。
设计时建筑会将某一个绝对标高确定为该项目的正负0.00标高,如正负0.00标高等于绝对标高498.7m,那么就是说该建筑物的正负0.00标高相对于黄海平均海平面为498.7m.设计时一般正负0.00标高为一层室内地面,该建筑的其他位置均以相对该标高的高程进行表示,如屋顶标记为+98m,均是相对于该正负0.00标高来说的.
建筑基底标高是指建筑物的基础底面标高,如果有地下室,且其基础为筏板基础,那就是指筏板基础的底部.如该建筑物筏板基础的底部标高为-13m,那就是表示该建筑物筏板基础的底部相对于正负0.00要挖至13m.

⑷ 地质构造有哪些具体表现

主要表现为断裂,褶皱。
断裂(fracture)
顾名思义,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据其发育的程度和两侧的岩层相对位错的情况把断裂分为三类。一类叫劈理,是微细的断裂变动,还没有明显破坏岩石的连续性。最常见的劈理是在褶曲的核部发育的轴面劈理,常呈扇形(以褶皱轴面为对称轴)。第二类称节理,是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如果断裂两盘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是最重要的一类断裂。
按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分为基本的三类;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较陡。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变化较大,从陡倾到近水平。一系列低角度逆断层组合起来,被冲断的岩片就象屋顶上的瓦片那样一个叠一个,可形象地称为叠瓦状构造。如果断层两侧的岩石不是沿断层面上下移动而是沿水平方向移动,则称平推断层。如果把这三类断层与形成的构造应力联系起来,通俗地说,正断层由拉张应力引起,逆断层是挤压应力的结果(故常造成地壳的缩短),平推断层则与剪切应力有关,其断层面常近直立。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脆性断裂情况,其断裂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两类断裂的断裂面则是看得见却不一定摸得着的。塑性断裂是岩石塑性变形的产物,象流劈理,是因片状或板状矿物的平行排列而使岩石能够分裂成许多平行薄片的构造。粘滞性断裂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粘滞性流动的结果,原岩的结构已完全破坏,原来组成岩石的矿物发生转动并伴有重结晶和再排列作用,形成片理、片麻理和新生面理等。因此,说断裂是不连续变形同样只具相对。
又称诱导断裂(inced cleavage)或异裂。质谱学中,因正电荷中心对电子对吸引,使一对电子对转移引发的断裂。

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褶皱(zhězhòu)要素

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以描述褶皱的形态和产状。包括:①核,褶皱的中心部位;②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③轴迹,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时出露的轴部;④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⑤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⑥轴,理想的圆柱状褶皱可以由一条平行其自身移动而描绘出该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这一直线又称为褶轴。褶轴只是具有表明几何方位意义的线段,圆柱状褶皱的枢纽方向代表了褶轴的方向。非圆柱状褶皱可有枢纽线而没有统一的褶轴,只有把它分解成许多近似圆柱状褶皱的区段,才可分别确定其褶轴;脊线和槽线,在横剖面上褶皱面的最高点称为脊,同一褶皱面上脊的连线称为脊线;反之,褶皱面在剖面上的最低点称槽,同一褶皱面上槽的连线称为槽线。

分类

一般依据褶皱的位态或其在空间的产状和褶皱的形态进行几何分类。

位态分类或产状分类

根据单个褶皱的枢纽及轴面的产状分为:①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②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70°;③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④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20°~80°),枢纽近水平;⑤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⑥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⑦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的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
形态分类 以在与褶皱轴相垂直的正交剖面上的形态进行划分。根据组成褶皱的岩层厚度变化或各层的曲率变化,利用层的等斜线型式来表示。等斜线即同一翼的相邻褶皱面上其切线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据此可分为3个类型:1型,等斜线在背形中成正扇形向内弧收敛,即内弧的曲率比外弧的大。根据其收敛的程度和层的厚度变化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类:IA型褶皱的等斜线强烈收敛,褶皱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比翼部的薄,也称顶薄褶皱;IH型是理想的平行褶皱,等斜线垂直层面,上下层面互相平行,褶皱层厚度在各处相等,也称等厚褶皱;IC型褶皱的等斜线略微收敛,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比翼部的略厚。2型,等斜线互相平行,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明显大於翼部,但在平行轴面方向上测量的视厚度则各处相等。这类褶皱各层的曲率相同,各层形态相似,故称相似褶皱。3型,等斜线在背形中呈反扇形向外弧收敛,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明显大於翼部,也称顶厚褶皱。
另外,根据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可分为:①协调褶皱,各褶皱面的弯曲形态一致或作有规律的变化,如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②不协调褶皱,各褶皱面的弯曲形态彼此有明显的不同,层的厚度变化很不规则。

组合形式

在同一次构造变形中形成的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组成有规律的几何型式。褶皱的组合型式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形时的温压条件和组成褶皱岩层性质的综合反映。代表性的组合型式有3种: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由一系列线状褶皱组成褶皱带,所有褶皱的走向与褶皱带走向基本一致,背斜向斜连续波状的同等发育,不同级别的褶皱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侏罗山式褶皱,又称过渡型褶皱。由一系列近於平行而间隔的褶皱组成,背斜和向斜的发育程度不同。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是背斜紧闭而明显,但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平缓开阔而不显,褶皱层厚基本不变,为等厚褶皱,这种背斜紧闭而向斜开阔的褶皱也称隔挡式褶皱,如中国四川的华莹山褶皱。反之,向斜紧闭而明显但两个向斜之间的背斜平缓开阔并常呈箱状的褶皱,称为隔槽式褶皱。日耳曼式褶皱,又称断续褶皱。发育於构造变形十分微弱的地台盖层中,以圆形的穹隆或长圆形的短轴背斜为主,翼部倾角极缓。它们可以孤立地产出於近水平的岩层中,也可以成群地出现并有规律的定向排列,如雁列式短背斜。

形成机制

褶皱的形成机制与其受力方式、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形成机制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作用,常见的有:

纵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顺层挤压作用而形成褶皱。一般认为岩层在褶皱前处於初始的水平状态,所以纵弯褶皱作用是地壳受水平挤压的结果。岩层间的力学性质差异在褶皱形成中起著主导作用。如岩系中各层力学性质很不一致,则在顺层挤压下,强硬层就会失稳而发生正弦曲线状弯曲,形成等厚褶皱;相对软的层作为介质,在均匀压扁的同时被动地调整和适应由强硬层引起的弯曲形态。进一步挤压下,强硬层的褶皱变得越紧闭,可使翼部被压扁而成IC型褶皱。如岩系中各层力学性质差异较小且平均韧性较大,则强和弱的岩层在褶皱的同时共同受到总体的压扁,可形成 IC型到3型的褶皱。纵弯褶皱的轴面垂直挤压方向,褶轴与中间应变轴一致。

横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与层面近於垂直的力而发生弯曲的作用。由於沉积岩层初始状态是水平的,因此,横弯褶皱作用的外力是垂向的。它可以是由於基底的断块升降引起盖层的弯曲,也可以由於盐层或其他高塑性层的重力上浮的底辟作用(见底辟构造)引起上覆地层的弯曲,也可由岩浆上涌所引起。其特点是受褶皱的岩层整体处於拉伸状态,常成IA型顶薄褶皱,或在顶部形成地堑。当基底的差异性升降与表层的沉积作用同时进行时,则为同沉积褶皱,背斜表现为水下隆起,向斜表现为水下凹陷,从而可引起沉积层的岩相和厚度的变化。

剪切褶皱作用

又称滑褶皱作用,是岩层沿著一系列与层面交切的密集面发生不均匀的剪切而形成褶皱。它一般发生於韧性较大的岩系(如含盐层)或较深层次的层状岩系的韧性剪切带中。这时,各岩性层间的韧性差极小而趋於均一化,而整套岩系的平均韧性较大。在变形中,岩性差异和层面只作为标志而不再具有力学意义上的不均一性,由於受差异性剪切而被动地弯曲。其轴面平行於剪切面,因此沿轴面测量的层的视厚度相等,是典型的相似褶皱。

流褶皱

岩石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成为具高韧性和低黏度的固态物质,呈类似於黏性流体的黏滞性流动而变形,形成形态非常复杂的褶皱。深变质岩和混合岩化岩石中常可见小型的流褶皱。在比较简单的层流条件下形成的流褶皱,实际上仍是一种剪切褶皱,仍有规律可循。在紊流条件下形成的复杂褶皱,已很难再造其运动学图像,对分析其所受的应力场已无实际意义,但说明了其生成时的条件。
由地表非构造运动的力的作用也可形成褶皱。这类褶皱仅限於地壳表层,属表生构造。如山坡上重力造成的蠕动构造,可使岩层发生膝状弯曲,甚至翻转成平卧式卷曲。地面及水下滑坡,沉积岩成岩过程中的差异压实作用等,都能使沉积岩层产生不同形态的褶皱。这类褶皱一般规模不大,往往局限於某一层或少数岩层中。

⑸ 基底岩石地层

皖南前南华纪基底浅变质岩系,是皖、浙、赣、湘、鄂、黔、桂7省的江南古隆起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及其毗邻的浙赣地区北接扬子,南临华南,是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单元江南造山带的重要地区。江南古隆起这条弧形变质岩区在皖南分布于祁门、休宁、屯溪、歙县、绩溪一线,总体呈东西向,继而在屯溪以东近倾伏端被后期构造改造成北东向,宽约近百千米,地层出露齐全,是研究江南古隆起的理想地区。

根据前南华纪地层的岩性(组合)、沉积环境、变形变质、地层(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资料,大致以祁门-歙县-宁国墩断裂及江湾(江西)-五城和五城-祁门构成的弧形断裂为界,将评价区划分出历口构造区、障公山隆起区和白际岭岛弧区3个小区。基底地层见图1-1-1及表1-1-1。

表1-1-1 安徽东南地区基底岩石地层表

图1-1-1 安徽东南地区基底岩石地层分区示意图

(一)历口构造区基底

基底地层主要分布在祁门历口—绩溪王家村一带,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下部基底有中元古代(蓟县-长城纪)的牛屋组(Pt2n)、大谷运组(Pt2d);上部基底由青白口纪的镇头组(Qbzh)、邓家组(Qbd)和铺岭组(Qbp)组成。其显著特点是:岩石变形较弱、变质较浅,原生组构保存完好、层序清晰。

1.中元古代岩石地层

(1)牛屋组(Pt2n)。分布于祁门县牛屋山、大尖,歙县黄村等地。以歙县黄村为例,本组岩石构成以浊流沉积为主要特征。下部的浊积岩由紫、灰紫和灰绿色中厚层岩屑砂岩—薄层细砂岩和硅质板岩(组合)构成,成分和结构的组合带向上部演变为灰绿色厚层块状岩屑砂岩夹板岩。岩石粒序层理发育,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以TAE组合为主,同时见有TABDE和TAD组合,下部发育沟槽模构造,顶部为灰黑色板岩夹中厚层砂岩或砂岩、板岩互层,发育有浅水沉积标志和风暴流沉积等特征。产微古植物化石,厚约1843~2709 m。

从评价区向西至江西的九岭地区,该组与计林组的岩石组成和沉积特征近似,可进行区域对比。

歙县黄村地区的牛屋组因其独特的灰绿色调和浊流沉积特征,也有将其划为环沙组(Pt2h)。

(2)大谷运组(Pt2d)。分布于祁门县东园、歙县大谷运等地,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暗紫色沉凝灰岩与灰黑色凝灰质板岩呈韵律相伴产出,中部为中厚层凝灰质(硅化)硅质岩、条纹状硅质板岩,上部为岩屑砂岩、粉砂岩夹千枚状板岩和浅灰色砂岩、板岩。综观该组,经历了由沉凝灰岩→硅质岩→岩屑砂岩、板岩的沉积变化过程。沉积环境发生了由浅水相向深水相的转移后又转向浅水体、强水流、弱补给和较高成熟度的滨岸相砂岩沉积。产微古植物化石,厚约3279~3464 m。

区域上可与九岭地区的安乐林组和修水组对比。

2.青白口纪岩石地层

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评价区进入俯冲碰撞造山阶段,区内的镇头组(Qbzh)、邓家组(Qbd)、铺岭组(Qbp)是碰撞造山及其滞后期的产物,是江南造山留下的地质记录。

(1)镇头组(Qbzh)。下部沉积了紫灰、深灰中—厚层状沉凝灰岩夹砂砾岩,为中元古代末造山运动形成的磨拉石沉积;上部为灰黑色、深灰色砂岩和板岩互层,砂岩夹板岩或板岩夹砂岩。与下伏大谷运组呈不整合接触,厚约930~l962 m。

本组底部及下部的砾岩和砂砾岩以及黟县碧山砾岩、东至县马坑砾岩(葛公镇组)都是中元古末碰撞造山所形成的山前磨拉石沉积。下部具有陆上暴露剥蚀所形成的河口扇沉积特征,上部发育潮汐层理,其沉积部位有潮下砂坪、潮间混合坪和潮上泥坪,总体为发育障壁岛潮汐作用为主的自旋回沉积体系。延至西部东至县葛公镇组,与该组层位相当。

(2)邓家组(Qbd)。下部为灰色变质长石、岩屑石英砂岩、细砂、粉砂岩,上部是浅灰色、紫色厚层变质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夹数层安山玄武岩。与下伏镇头组呈平行不整合,厚约50~3326m。

邓家组出露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各地差异极大,说明新元古代造山期地壳运动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在负性构造区,地壳下降,相对沉积基底而言,始终保持近岸浅水的沉积环境,形成中心部位巨厚的邓家组高成熟度砂岩沉积。相对负性沉积中心向正性构造区过渡,邓家组乃至下部的镇头组呈楔状体逐渐尖灭消失,在东西向古隆起的北部地区构成条带状或串珠状的局限盆地沉积。

(3)铺岭组(Qbp)。由灰绿色、黄绿色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及玄武、安山质凝灰岩组成。与下伏邓家组呈水下喷发接触,厚约50~983 m。沉积时,沉积盆地具有拉张性质。在地壳下降过程中形成的邓家组呈大型透镜体,从中心向两侧厚度变薄,并出现对下伏层位的上超现象。由于沉积小盆地在拉张应力控制下,在邓家组沉积的中后期于强拉张部位发生以基性为主的熔浆水下喷溢,形成了层状玄武安山岩,即“铺岭组”。铺岭组的产生仅局限于邓家组内,与邓家组构成“寄生”关系,因此其产生必然受邓家组限制,规模必定比邓家组小得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铺岭组是新元古代裂谷期的产物,同期异相的还有歙县许村等地的复合岩墙群。

值得一提的是,反映中元古代末期碰撞造山而沉积的镇头组、邓家组、铺岭组,其组合具有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特征。由于当时地壳运动的不均衡性、所处沉积部位(上叠构造区和继承构造区)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沉积相和沉积建造。因此,上述各组不是一个区域性的岩石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地域(段)性的岩石地层单位。

(二)障公山隆起区基底地层

主要分布于休宁县西南部、祁门县南部,其南部和西部与江西省毗邻。以变质砂岩、板岩和千枚岩组合为主体,变形强烈,但又保留斜层理、粒序层理等原生沉积构造,形成了该构造区强变形带与弱变形域组合的有别于其他区域基底特征的特殊地质现象。

该区基底相对变形较强烈,变质较明显,均为中元古代地层,自下而上为漳前(岩)组(Pt2z)、板桥组(Pt2b)、木坑组(Pt2m)和牛屋组(Pt2n)。(1)漳前组(Pt2z)。主要岩性为绿色绿帘石绢云母石英片岩,砂质、粉砂质千枚岩,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千枚岩。原岩为砂泥建造,现为经受区域变质后的千枚岩。千枚状构造特别发育,具特殊的丝绢光泽。岩石中的绢云母、绿泥石与(新生)石英碎屑呈条带状集中排列,使岩石外貌具特殊的条带构造。此种条带由新生成分层构成,大部分为新生面理,新生面理置换了原始层理。本组普遍含有星点状的磁铁矿,局部可形成1 cm弱磁铁矿条带。

本组为构造岩石单位,总厚度>2600m,未见底。2001年江西婺源经漳前至安徽公路的开通,在该组中发现有基性火山岩的夹层。

(2)板桥组(Pt2b)。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灰黑色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中部为青灰色、青灰绿色粉砂质千枚岩、千枚岩、灰色长石石英砂岩,部分灰黑色千枚状板岩;上部为灰色、灰黑色砂质千枚岩、千枚岩、千枚状板岩。本组由砂岩和板岩构成韵律互层,部分地段发育粒序层理。产微古植物化石,总厚度约3438~3690m。与下伏漳前组呈整合接触。

该组岩石普遍经受区域变质,岩石中的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次为钾长石、斜长石,粒度较均一,一般为粉砂级。经变质变形作用,碎屑颗粒明显拉长,并有重结晶现象;胶结物已全部重结晶成定向分布的绢云母小叶片;有些岩石中金属矿物也呈细长条状,其排列方向与绢云母一致。大部分碎屑变质现象不明显,仍保持其原来形状,碎屑有重结晶现象,但粒度大的碎屑重结晶仅见于晶粒的边部。

板桥组野外的宏观地质特征是板状构造发育且板理面平整,其实这种板理面往往是砂质千枚岩与千枚岩的界线面,这种界面是否为原生组构面仍需斟酌,极有可能是S0的次生改造面,显示出深压环境下生成的构造面理,且大致与S0平行。

(3)木坑组(Pt2m)。是以灰绿色、黄绿色变质含砂粉砂岩为主的一套砂质沉积,砂质成分含量往往高达60%以上,常称之为“绿砂”。该组岩性基本稳定,下部主要为灰绿色细砂质石英千枚岩、含细砂质绢云石英千枚岩、绢云石英片岩,灰绿色褐铁矿斑点、铁白云石斑点、方解石斑点绢云石英千枚岩,片岩、褐灰色锰方解石千枚状砂质绢云石英片岩。总体上,该组为浅变质的砂泥质韵律沉积。从残存的原生结构上看,具砂、细砂、砂泥的沉积韵律,每一韵律厚度变化不一。但总体趋势是:自下而上粉砂质、砂质成分略有增加。总厚度约3045~5400m。

本组受构造影响明显,岩石变形强烈、片理发育。灰绿色砂质千枚状、千枚状砂岩中普遍发育石英脉,脉的长度、宽度不等,形态各异,呈香肠状、透镜状或沿后生面理呈各式各样的图案状产出。

(4)牛屋组(Pt2n)。2主要分布在障公山古隆起北侧石岭-庄岭-善福岭一带及江潭、下黄村西南等地。岩石组合主要为深灰、灰黑色轻变质岩屑长石砂岩、粉砂岩、砂质板岩互层,以及含砂千枚岩、板岩。

(三)白际岭岛弧区基底

分布于歙县东部、南部和休宁县西南部地区。该区域为较强的变形变质区,由于断层和韧性剪切带的影响,层序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强变形地段原生组构已被置换而不复存在。虽经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和韧脆性断层围限,总体上往往层片一致,保持了上下叠置的地层顺序,为重塑该区的地层层序提供了条件。自北向南(自下而上)分别建立了下部(中元古代)基底西村岩组(Pt2x)、昌前组(Pt2ch),上部(青白口纪)基底青白口纪周家村组(Qhzhj)和井潭组(Qbj)。

1.下部(中元古代)基底地层

(1)西村岩组(Pt2x)。主要岩石组合为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岩系,蛇绿岩套是本组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岩性有深灰绿色基性、超基性岩、灰绿色绿泥片岩、绿泥绢云千枚岩、细碧岩、糜棱岩化角斑岩、石英角斑岩、深灰色绢云板岩、硅质板岩等。总厚2704 m。

蛇绿岩套由3个部分组成:第1岩石组合以蛇绿岩化超镁铁岩为主,第2岩石组合由辉长岩类、粗玄岩类的基性火山岩和碎屑沉积岩组成,第3岩石组合由海相喷发的细碧岩及深水硅质沉积(大洋层)组成。蛇绿岩套各组合间的连续性虽遭后期构造破坏,但总体层序未变,其“三位一体”组合特征明显。蛇绿岩套之上为千枚状砂质板岩、千枚状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千枚状紫色凝灰质板岩夹灰绿色片理化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和灰色、灰绿色条纹条带状板岩、砂岩。

西村岩组的蛇绿岩套是中元古代一个特殊的地质事件,反映了江南造山活动开始(下界),由于其成分具洋壳亲缘的性质,也是划分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和区域延拓对比的关键层位。无论是与其层位同时生成的海相硫化铜矿床,还是赋存其间的中生代铜、金矿床,都与该岩石地层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昌前组(Pt:ch)。下部为灰绿色、青灰绿色石英绿泥绢云千枚岩、绿泥绢云片岩、砂质粉砂质绢云千枚岩夹同色纹层状变质岩屑细砂岩,向上变为灰绿色变质岩屑细砂岩与绿泥绢云千枚岩呈层系互层,绿泥绢云千枚岩具纹层状构造;上部为青灰色千枚状薄层板岩夹同色中厚层变质岩屑砂岩,向上变为青灰色中厚层变质岩屑砂岩、细砂岩夹同色千枚状板岩、条纹状千枚状板岩。

本组基本层序的主要类型是以砂、泥为主的韵律性互层,层面平整,具有二元组构特征,不能用鲍马序列描述,属于非浊流沉积。与下伏西村岩组为构造接触,厚度>1462 m。

本组下部是皖南地区变形变质最强的地层单位之一,是歙县大阜强直面理带(韧性剪切带)的主要成分。其主要特征是片理(千枚理)产状稳定,岩石的新生面理——千枚理大部分置换了原始层理;千枚理已成毫米以下级的极薄层,具很强的丝绢光泽;原岩的泥质已全部变为绿泥石和绢云母,粉砂质碎屑变为钠长石和石英;呈厚度约2~5 mm,长约30~70mm不等的条带和透镜。这类条带构造,可能是岩石在变形过程中,原褶皱的粉砂质条带被强烈置换(Ⅰ型置换)的结果。由于本组下部的强烈变形,歙县等四幅1:5万区调报告称为“昌溪岩组”。

2.上部(青白口纪)基底地层

(1)周家村组(Qbzhj)。下部为青灰绿色、青灰色条纹状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质长石岩屑砂岩和少量薄透镜状杂砾岩、薄层片理化晶屑凝灰岩;中部为青灰色粉砂质板岩、条纹状绢云板岩夹长石岩屑砂岩、含砾长石岩屑砂岩,发育多层砂岩、砾岩为主的共生层;上部为青灰绿色绢云板岩、千枚岩、粉砂质板岩夹岩屑细砂岩、透镜状杂砾岩和片理化晶屑凝灰岩。与下伏昌前组为不整合接触,总厚2026 m。该组为金银多金属赋矿层位。

该组为新元古代造山期非稳定条件下沉积的火山碎屑岩系,反映岛弧初始阶段的沉积演化地质特征。

(2)井潭组(Qbj)。分布于江南古隆起的南东缘,是新元古代古岛弧的主要组成部分。下部为青灰绿色、青灰色变质岩屑凝灰岩,晶玻屑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凝灰岩;中部深灰绿色、紫灰色片理化(杏仁状)安山岩,变余细晶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发育气孔状、杏仁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更长石、绿泥石、黝帘石、碳酸盐呈细脉分布。在韧性剪切带通过的强应变部位,安山岩糜棱岩化,绿泥石含量增至40%,变成灰绿色;上部灰白色片理化流纹斑岩、紫色片理化流纹斑岩由于处在强应力作用下,已达糜棱岩化片岩,石英斑晶产生碎斑和旋转,镜下出现分离结构矩形层。岩石的新生面理(片理、片麻理)完全置换了原始的流纹构造。与下伏周家村组呈火山喷发接触。该组为含铜多金属赋矿层位。

⑹ 基底岩性特征

本次对柴达木盆地基底的解释主要在对该区深部地质结构解释的基础上依据重磁电资料进行的:我们认为柴达木盆地基底具有古生界褶皱基底和元古宇结晶基底的双重基底结构,基底顶面分布有志留纪、泥盆纪浅变质岩、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中浅变质岩、元古宙中深变质岩和火成岩体。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将柴达木盆地基底分为四大区块:柴西北区、柴西南区、柴北缘西区和柴北缘东部斜坡地区。

1)柴西北区:典型的双重基底结构,其基底为古生界褶皱基底(主要指志留系—泥盆系)上覆在元古宇结晶基底之上,刚性程度较弱,性质相对单一,各类异常图件上表现为较平静的异常特征。该区基底顶面主要分布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地层,局部地区发育磁性特征较强的早古生代中浅变质地层,阿尔金山前牛鼻子梁一带有火成岩体发育。以上特征说明该区基底所经受的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较弱,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2)柴西南区:存在双重基底,即前石炭系褶皱基底与中、新元古界结晶基底,基底刚性程度相对较强,但早期(古生代)曾经受过强烈的构造运动的改造,发育多条东西向延伸、近等间距排列的深大断裂,基底岩体的分布严格受东西向断裂的控制。结合钻井、电法、重力等其他资料,认为柴西南区基底岩性主要为海西期花岗岩、前石炭系中浅变质岩系及元古宇中深变质岩系,而花岗岩的分布又受控于东西向大断裂,与南侧的昆仑山有着极其相似的岩性分布特征,正是这种特殊的结构造成西部南区基底刚性程度增强,在随后(中、新生代)的各期构造运动中,基本都沿东西向深大断裂做断块升降运动以释放应力,进而影响到柴西南区甚至整个柴西地区的沉积、构造特征以及油气赋存规律。

3)柴北缘西区:基底岩性划分为3种,分别为前石炭系褶皱基底、元古宇结晶基底和花岗岩;前石炭系褶皱基底主要分布在测区北部赛什腾山前和东部地区,花岗岩基底主要分布在北部赛什腾山前,为一些小岩株或岩脉,比较多,但很零碎,东部南区存在块状分布的花岗岩;元古宇结晶基底主要分布在北缘西区西南。

4)柴北缘东部斜坡区:位于乌图美仁—鱼卡北东向断裂以东,该区基底主要由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前石炭纪中浅变质岩系和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其中,元古宙中深变质岩基底主要分布在乌图美仁—鱼卡—格尔木这一三角区域,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重力高,航磁表现为高磁异常。另一元古宇基岩分布区在北部欧龙布鲁克与阿木尼克山之间,向东形成剪刀状分支,北支伸向德令哈凹陷东部,南支向阿木尼克山倾没端延伸。南部昆仑山前侵入体发育,主要为花岗岩,其他广大地区为古生界中浅变质岩基底。

东部区域勘探程度较低,对基底岩性的解释建立在1∶50万或更小比例尺的区域重力和航磁资料上,精度和可靠程度都比较低。

这种基底结构特征对于柴达木盆地特别是柴西和柴北缘地区的隆坳格局、断裂展布及局部构造特征都有严格的控制作用。

⑺ 地质概况

区域地层主要出露有寒武-白垩纪地层,其中以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喷出岩和火山沉积地层为主。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燕山期,既有大量的火山岩和火山熔岩,也有超浅成的次火山岩,以及大规模的侵入岩。主要金属矿产的成矿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和演化有关,尤其是与燕山期的次火山岩、浅—超浅成的中性斑岩密切相关。

庐枞盆地侵入岩、次火山岩与火山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它们具同源岩浆、同构造空间、活动时期基本相近、成分大致相同的特点。

区内构造活动强烈,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3个系统的断裂构造,北东向的断裂系统以郯庐断裂带为主要断裂构造系统。不同方向的断裂构成了区内独特的网络状断裂构造体系,并控制了庐枞火山构造洼地内部的火山构造及其邻区的构造形迹。其中基底隆起构造、火山机构及其派生的环状及放射断裂构造等,均为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基底断裂:可划分为4组,即北东向(北北东向),近东西向、南北向及北西向。其中缺口-罗河基底断裂,殷家渡基底断裂,大安山-马鞍山基底断裂为庐枞火山构造洼地的边界断裂,它们控制了盆地的形态及火山岩的分布。基底断裂对庐枞火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火山机构、火山活动,次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与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特别是对区域成矿作用有着明显的制约,控制了盆地内矿化带,矿田和矿床的分布。

基底隆起:盆地的基底并非完全由中下侏罗统地层所构成,有些地段火山岩系直接覆盖于中、上三叠统东马鞍山组、铜头尖组和拉犁尖组地层之上。基底隆起带的形成与存在不仅影响和控制了庐枞火山构造洼地的基底构造格局、岩浆与火山活动以及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而且对庐枞火山构造洼地的区域成矿有密切关系。庐枞火山构造洼地内已发现多处大、中、小型铁、铜、硫矿床和矿化点,各种类型的铁、硫矿床(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的西部,呈明显的北东向展布,与基底隆起带的核部空间分布范围相一致。主要的铜矿床(点)则主要集中分布在矿区的东部,与基底隆起带东南翼分布范围相吻合。由此可见,基底隆起带对区域成矿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⑻ 什么是基底

未固结或成层的沉积物之下的岩石。

⑼ 基底检验的内容有哪些

明挖地基的主要检验抄内容
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标高
2.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
3.地基所用材料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承台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检验内容
1.混凝土强度
2.承台尺寸、承台顶面高程和轴线偏位。

⑽ 盖层与基底构造线分别指什么关于地质方面的东西,请求高人指点!谢谢

基底是指经过褶皱,变质作用的结晶变质岩。它们是经过地槽阶专段硬化而形成的。基底相对属其上的沉积盖层而言,所以,凡是被沉积岩层不整合覆盖的结晶变质岩系均可称为基底。因而,基底按其形成时代可分为:前震旦亚界的、古生代的(又分为加里东期和海西期)中生代的包括印支期的和燕山期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