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灾害宣传主要抓哪些方面

地质灾害宣传主要抓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 2021-03-04 01:42:08

① 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近几年,我国多次经历破坏性特别严重的各类自然灾害,生命和财产损失都相当严重,很多市民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灾难来临之时尽量减少损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学生更是认为学校的防灾减灾教育更是像背课文一样,许多学生都不能对这些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什么在面对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训的时候,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还是如此薄弱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不够到位.相当多数的市民对国家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更使广大市民存有侥幸心理,没有主动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需求.而目前直接进行的防灾减灾宣传规模不大、影响不广,仅限于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集中的进行,形式也比较单调,宣传的内容虽然非常具有使用价值,但是难以引起市民们的充分重视.二是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区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防灾减灾工作人员,仅仅依靠一般性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无法建立防灾减灾宣传的长效机制,也就不能潜移默化的将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灌输到每一名市民的脑海中.三是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进行的不够积极.防灾减灾的演练仅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作为一种纪念活动来进行,致使广大市民并不熟悉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等一系列防灾减灾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灾害来临之时只能是慌了手脚.基于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方面,街道和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街道和社区要积极寻找恰当契机,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在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彰显的抗洪救灾精神.要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场所、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二是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普及,编制、出版符合行业或地区灾害风险特点的防灾减灾知识读物、影视作品,通过张贴海报、放置展板、分发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优势,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政策法规宣教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要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开展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雷、地质灾害防御、消防安全、事故防范、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应急救灾演练,让群众了解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演练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声势,扩大影响.要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单凭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西街街道办事处秦瑶 供稿

②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宣传

预案落实后,要及时向群众宣传普及,通过分发资料、张榜公布、利用广播介绍版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权等形式,增强群众地质灾害防御知识,提高自救能力,并积极主动配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展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监督检查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落实和指导具体防灾(陕西岚皋,2000)

③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要点

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县、乡、村群内测群防人员定期举办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地质灾害基本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师生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时机,在全县广泛开展减灾科技“宣传日”和“宣传周”等活动,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的防灾减灾和保护地质环境意识。

④ 从哪些方面宣传预防自然灾害

1、科学预防地震,远离灾害伤痛。
2、参与防震减灾,构建和谐社会。
3、边坡隐患险于明火,防治避让胜于救灾。
4、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5、防震为先,内化于心;减震为本,外践于行。
6、防震减灾践于行,和谐幸福见于心。
7、监测避让,群测群防。
8、未雨绸缪防灾害,国安家宁人开颜。
9、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
10、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燃。
11、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区。
12、树立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13、莫道防灾要花钱,减少损失加倍还。
14、勿忘防灾促发展,铭记减灾构和谐。
15、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16、知险之心长有,防灾之事首行,心中不忘灾祸,重在排除隐情。
17、防震减灾人人抓,幸福社会千万家。
18、科学防震减少损失,轻视防震罪责难逃。
19、用法律落实防震措施,强责任提升减震效能。
20、居安当思危,防灾人为先。
21、防震减灾年年讲,强国富民常常安。
22、学好防震救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3、山谷易发泥石流,高陡边坡易滑坡。
24、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25、防震从源头抓起,减震重过程控制。
26、群策群力防震减灾,同心同德利国惠民。
27、天灾无情,不防不行。
28、防震减灾重如山,全民携手保平安。

⑤ 地质灾害如何防范

要想防范地质灾害,就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地提高防范意识,在灾害来临的时候及时撤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要轻易在危险地带停留,并且各地方要做好防治能力监测工作,进行主动防范。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质灾害主要指的是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产生威胁、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密切相关的联系。一般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震、火山等。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在发生泥石流、塌方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在危险的地方停留,一旦发现险情,应及时向地方相关部门报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

⑥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到位

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对各级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要做到发放到位、宣传到位,同时主动专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属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宣传画、墙壁板报、宣传页、“两卡”等形式,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避险方法、联系方式、防治措施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确保当地居民知道何处危险、何时避险、怎么避险。

⑦  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手段

一、地质灾害管理的目的与原则

地质灾害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减灾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调动全社会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管理的基本原则是:①实行分级管理,推进减灾社会化;②推进灾害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法制化;③同其它自然灾害管理相结合;④同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及国土开发等相结合;⑤同国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

二、地质灾害分级管理

我国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是:种类繁多,破坏损失严重;分布零散而又十分广泛;防治周期特别长。因此,减灾工作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广大灾害区有关部门和亿万民众坚持不懈地长期投入才能奏效。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由政府包揽的减灾体制不但无法筹措足够的资金,而且难以用行政手段无偿调动人力、物力组织实施减灾工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行地质灾害分级管理,推行减灾社会化。

表10-1地质灾害分级管理责任简表

地质灾害分级管理的核心是在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分级基础上,根据社会系统中对于减灾的责任和损益关系,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业与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化减灾体系(表10-1)。在该体系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发挥骨干领导作用。其基本任务是:制定减灾法规和区域减灾规划;制定技术规范及有关的标准;组织区域性地质灾害勘查,进行区域灾情监测,组织灾情预测、预报;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参与区域国土整治和环境治理,削弱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与国际减灾行动协调;实施灾害研究。行业和企业根据政府制定的减灾规划和实际需要,通过基建投入和灾害保险等方式,承担本部门、本企业的灾害防治工作。家庭和个人通过个体防护以及灾害保险、灾害互助等形式投入减灾工作。

按照这一体制运行的减灾工作有三个优势:第一,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国、区域、地区、局部相结合的防治网络,加大减灾覆盖面,提高减灾效果;第二,多方面筹措资金,增加减灾投入;第三,明确减灾责任与权益,有利于灾害预防。

三、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分级管理责任,实施灾情管理,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防治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制定与实施减灾规划与减灾法规,推行减灾技术,合理使用减灾资金,组织实施防治工程。

灾情管理是地质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地质灾害调查、勘查、防治工程提供的信息;采用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地质灾害灾情报表等手段进行灾情信息收集与统计,并进行灾情评估与灾害预测预报,使政府和社会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地质灾害灾情现状和可能出现的变化。

根据减灾发展的需要,灾情管理要努力实现科学化、信息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覆盖全国的灾情信息网络及相应的地质灾害统计报表体系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以此为依托,及时收集与处理各种灾害信息,并按照一定程序和形式发布灾情报告。地质灾害信息库可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灾情报告可分为灾害事件专项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年度报告、地质灾害综合报告三类。全国地质灾害灾情报告由地质矿产部提供,企业和地区地质灾害报告由企业和地方主管地质机构提供。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是实现地质灾害灾情管理动态化和有效防治灾害破坏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可划分为:区域性监测、预报;地区性监测、预报;灾害事件(或灾害点)监测、预报。根据灾害分级管理原则,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建立有效的监测预报系统,并相互配合,逐渐形成完整的监测预报网络。

在地质灾害成灾过程中,灾害事件或灾害活动是成灾系统的主体;承灾对象则是灾害系统的客体。二者相互作用,决定了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灾情管理除了掌握灾害活动信息外,还必须掌握承灾客体(或受灾对象)对灾害的承受能力与防治水平。此方面信息同样是制定减灾规划、实施减灾工程的重要依据,所以也是灾情管理的重要内容。承灾信息主要包括人口分布、工程分布、资产分布、产值分布、土地分布以及防治工程分布和防灾软件系统等。上述内容可大致分为基础信息和专业信息两类信息。基础信息通常以国家和地方常规统计资料为基础,适当辅以抽样调查即可获得。专业信息则需通过专门调查取得。

制定和实施减灾规划是实现减灾目标的最实际步骤。地质灾害减灾规划可分为全国规划、区域规划、企业规划。不同层次的减灾规划分别由相应的主管部门制定。任何形式、任何地区的减灾规划都不是孤立的,因此,全国规划、区域规划、企业规划要相互衔接,彼此配合;此外,还要与其它自然灾害减灾规划,以及与同期、同地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资源开发、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等相协调。减灾规划既要有超前目标和先进的科学性,又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建立和健全地质灾害减灾法规,是实施地质灾害管理,实现减灾目标的重要保障。地质灾害减灾法规体系由基本法规、专项法规、地方法规等组成。这些法规除相互协调外,还必须与矿产资源法、水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相衔接。要确保法规的权威性,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纠。

地质灾害减灾工程管理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减灾科学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减灾效益。多年来的地质灾害管理和防治工作,侧重于灾害形成条件、变化规律等“硬件”内容,灾害经济等“软件”内容非常薄弱,因此,在进一步深化灾害自然属性研究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属性的研究尤其必要。

四、地质灾害管理手段与方法

地质灾害管理手段或方法主要有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技术的。

(一)地质灾害管理的经济手段

1.筹措管理地质灾害减灾资金,支持地质灾害勘查、监测、研究、防治及灾后恢复和重建。

2.发展减灾产业,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组织社会减灾活动。

3.推行灾害保险,调动社会积极性,广泛投入减灾事业。

(二)地质灾害管理的行政手段

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管理中行使领导组织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制定和实施减灾规划。根据全国和地区减灾目标,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制定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减灾规划,并组织社会有关方面贯彻实施,使整个减灾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2.进行减灾宣传教育。通过不同途径宣传减灾知识,推行减灾技术,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抗灾意识,推动减灾社会化。

3.组织实施基础性地质灾害勘查和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测以及灾情评估工作。

4.指挥协调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三)地质灾害管理的法律手段

就是利用法律、法规对地质灾害进行管理。其主要作用是指导和规范减灾活动,保障灾害管理的顺利进行,促使减灾目标的实现。

灾害管理法不是一项单行的法律,而是由相关法规组成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灾害管理基本法

灾害管理基本法在灾害管理法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它对灾害管理的基本内容、原则和灾害管理的目的、范围、方针政策、基本原则、重要措施、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法律责任等作出原则性规定。

2.专门性灾害管理法规

专门性灾害管理法是以灾害种类,以及灾害管理的特殊领域、特殊问题、特殊行业为内容的灾害立法。可以分为灾害管理部门法及其配套法规、行业灾害管理法规和程序法规等。

3.地方性灾害管理法规

各地区,特别是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区,可在全国性法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需要制定地方性灾害管理法规,以规范本地区地质灾害管理工作。

(四)地质灾害管理的技术手段

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并在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防治工作中贯彻执行,提高地质灾害减灾水平。

⑧ 管道地质灾害在主汛期应该怎么做好宣传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标语

1、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实行预防为主回,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答地质灾害防治方针。
3、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区。
4、边坡隐患险于明火,防治避让胜于救灾。
5、人为削坡和连续降雨是诱发地灾的主要影响因素。
6、加强监测,预防地质灾害。
7、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在农村。
8、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
9、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
10、地质灾害猛如虎。
11、监测避让,群测群防。
12、群测群防,防治地质灾害。
13、地质灾害防治以避让为先。
14、地质灾害防治从宣传开始。
15、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6、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18、以人为本防地灾,预防为主保平安。
19、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山谷易发泥石流,高陡边坡易滑坡。
21、暴雨易发地质灾害,雨过仍是关键时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范。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