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区域地质概况怎么写
A. 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
区域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粉子山群、新元古代蓬莱群南庄组和香夼组、中生代青山群等。蓬莱群近东西向展布,南庄组板岩属一套泥砂质碎屑岩建造,香夼组灰岩属碳酸盐岩建造,两者呈整合接触。中生代白垩系青山群,系一套英安质-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与香夼组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上盘,该带从北到南,是我国各类斑岩型矿床最发育的地带。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成矿前的区域性近东西向(如白洋河断裂)及北东向断裂(自西向东有母山后断裂、松山断裂、亭口断裂)控制着臧格庄凹陷发生、发展与燕山晚期火山和潜火山活动及铅、锌、硫、铜等的成矿作用,花岗闪长斑岩体沿这两组断裂交汇部位侵入,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区内次级的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常被岩枝、岩脉充填,并切割矿体。
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有粉子山群、蓬莱群和青山群,其中蓬莱群香夼组灰岩、泥灰岩段与矿化关系密切,岩性主要为泥灰岩、灰岩互层夹薄层板岩、泥质灰岩等(图5-3)。矿床多见于香夼组灰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内,或灰岩捕虏体的凹部。
图5-3 栖霞香夼铅锌矿矿区地质简图
(据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2014)
1—第四纪砂质黏土;2—英安质-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3—潜角砾状英安斑岩;4—厚层灰岩夹泥质灰岩、板岩;5—泥灰岩、灰岩互层夹薄层板岩;6—钙质板岩、板岩夹泥灰岩;7—花岗闪长斑岩;8—矽卡岩;9—铅锌矿体;10—压扭性断层;11—张扭性断层;12—性质不明断层、推测断层;13—地质界线;14—角度不整合界线;15—岩层产状
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包括燕山晚期中酸性斑岩体及伴随火山活动发育的英安斑岩、安山玢岩等次火山岩。其中,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为该区铜钼铅锌矿化的母岩,沿东西向火山岩盆地南缘断裂侵入基底灰岩层中,受东西向、北东向断裂控制,呈岩株、岩枝、岩脉状零星出露,东西长约8km,南北宽约2km。在岩体内部或边部形成斑岩型铅锌、铜(钼)矿体。
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以北东东向和北东向为主,北东东向断裂位于矿区中部,与臧格庄盆缘断裂近于平行,倾向南东,倾角60°~70°,为早期断裂被北东向断裂切割,基本控制了后期斑岩体的侵入与出露范围。北东向断裂以枣林断裂为代表,走向110°,倾向南东,倾角74°,控制了岩体的东边界(图5-3)。
B. 地质调查报告怎么写
第一章 前言
1、项目来源
2、任务目标
第二章 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现状
3、项目组研究基础
方法研究项目应说明项目组已有成果及其先进性;
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应说明现有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
4、实验区概况
方法仪器的试验、示范区项目应说明所选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概况及特征,岩矿石物性等。 第三章 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
方法研究项目应先说明方法原理再阐述具体内容。
2、关键技术与技术创新
3、主要技术指标
方法研究项目应先说明所研究方法与原有方法相比较优越性体现在何处(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及软件功能;
仪器设备研制和方法仪器的试验、示范区项目应列明具体的技术指标或技术要求;
4、主要实物工作量
试验、示范区项目应说明方法仪器种类、测区面积、比例尺、剖面长度、测点数、采集样品数、测试样品数等。
第四章 技术路线
1、研究方案
2、试验方法
3、工作(工艺)流程图
第五章 预期成果
1、成果内容
拟提交报告、图件、数据、实物、软件的名称及数量。
2、提交时间
第六章 人员组成
1、项目负责人姓名、年龄、技术职称、所学专业、已取得主要成果(重点是与所承担项目相关的成果)
项目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称、所学专业、项目中分工
2、协作单位分工及协作关系
第七章 计划进度
说明项目的起止时间,阶段任务(或子课题)的起止时间。
第八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第九章 保证措施
按地调局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填写。
C.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全面,既不烦琐,又要避免简单化,既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图幅地质研究水平,又要敢于从地球科学发展的观点探求问题。因此,它既是实际工作成果的总结,又是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地质报告的各章节内容如下:绪言、地层、构造、地质发展简史、矿产及其他国土资源概况和结语等部分。
(一)绪言
1.简要说明上级下达项目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工作起止时间。
2.简要说明工作区范围、地理位置及坐标,地形地貌、交通、气候、覆盖程度、经济地理概况等。
3.简述工作区的地质研究史及其主要成果[参见《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简称《总则》,下同),表B1]。
4.简述工作区或图幅任务完成情况及其工作量(《总则》,表B2)。
(二)地层
1.按时代由老至新,介绍工作区地层系统,阐明各岩层单位的岩性、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特征及规模和横向变化规律,简述沉积作用特征。
2.说明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以及其他地层单位或岩石单位的关系(《总则》,表B3),新建地层单位应说明其历史沿革和建立根据(《总则》,表B4)。
3.对火山岩地层除按地层学进行论述外,还应对其火山岩石学、火山喷发旋回、火山构造和古火山机构进行叙述。火山岩发育地区可单列一章。
本节应附各时代地层的实测剖面图、地层柱状图、接触关系素描图以及数码像片等。
值得指出:若工作区全为岩浆岩,则本节为岩浆岩;若是变质岩区,则本节为变质岩;若本区三大岩类均有分布,则岩浆岩、变质岩分别编为(三)、(四),其叙述的内容参见本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三)构造
1.概述区域构造背景,阐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板块理论)和区内构造基本特征。
2.按构造层或构造运动期次,遵循由老地层组成的构造至新地层所组成的构造顺序来进行描述的原则。叙述区内各种构造形迹(褶皱、断裂、面理、线理等)的形态、产状、规模和性质等特征及空间分布态势,论述各种构造之间的次序关系及从属级别(《总则》,表B12、B13)。
3.按构造旋回的观点论述区域性深大断裂和主导断裂的类型和展布格架以及导岩、控矿、促变的机制与特征及相关关系,阐明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影响。
4.对区内发育的推覆构造、滑脱构造、拉伸构造(断陷盆地)、叠加褶皱等,应阐明其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的初步分析和时空的演化过程。
5.本章需附工作区构造纲要图及各种地质构造素描图或数码照片。
(四)地质发展简史
1.运用板块构造观点,简述工作区所处的区域大地构造区位。区内历经多少次构造(热)事件(幕)的影响,与此相伴的地质发展时期与阶段。
2.按地质发展时期阶段由老至新分别阐述各时期沉积环境、沉积建造、构造运动造成的主要构造类型、岩浆(火山)活动、变质作用与矿产等状况,海水如何进退以及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
(五)矿产及其他国土资源概况
1.简述工作区主要矿产资源和成矿地质条件及潜在远景;对其他国土资源概况,如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建材资源“砂、石、土”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要给予说明。
2.简述区内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危害大的一些环境地质问题等,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六)结语
1.阐述工作区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与重要进展。
2.指出工作区尚未解决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今后的工作意见。
(七)主要参考文献
(八)图版、附图与附表
值得指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的基本内容,应根据各图幅的具体任务要求和实际地质素材进行编写,鼓励在地质报告中应用新理论、新观点总结归纳各类地质资料。若图幅是联测的应编写联测报告,字数不超过15万字。片区完成后,应立项编写片区区域区调总结报告。
D. 区域地质概况怎么描述
从大地构造、区域地层、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描述
E. 区域地质条件概况
区域地层岩性
本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寒武系上统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平顶山组、土门组,第四系。除平顶山组在大武庄零星出露外,基岩皆被第四系掩盖,现据钻孔揭露情况叙述如下。
(一)上寒武统(∈3)
1.崮山组(∈3g)
底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白云岩,中部为浅灰—深灰色厚层状鲕状白云质灰岩与灰色厚层状灰质白云岩互层,顶部为厚层状泥质条带灰质白云岩,厚109m。
2.长山组(∈3c)
下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细晶质白云岩,上部为浅灰色隐晶白云质灰岩夹绿灰色泥质条带,厚45m。
3.凤山组(∈3f)
为浅灰色隐晶白云质灰岩。顶部含灰白色团块及条带,夹灰质白云岩,下部夹薄层泥岩,厚38m。
(二)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
上部为隐晶灰色石灰岩,中下部为浅灰色隐晶白云质灰岩,底部为薄层状灰绿色泥岩。仅3058孔揭露,厚12.56m,与下伏寒武系凤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3t)
(1)中统本溪组(C2b)
中上部为绿灰—灰白色的铝土岩为铝质泥岩。下部为紫红色的铝土岩及铝质泥岩,富含黄铁矿晶体,具鲕状、豆状和团块结构,局部呈层状,偶见波状及变形层理。底部含薄层紫红色赤铁矿。本组厚度为2~20m,平均10m,与下伏寒武系上统凤山组或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3t)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厚51~79m,平均64m。共含煤16层,仅下部的一6煤层为偶尔可采,其他煤层均不可采。太原组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P)
下界起于标3顶界面,根据古生物化石组合规律及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平顶山组和土门组。各组之间以及和下伏太原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其中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划分为7个煤组,其中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归于二煤组,上石盒子组自下而上划分为6个煤组(三~八煤组)。
1.下统(P1)
(1)山西组(P1sh):顶界至砂锅窑砂岩底界面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7层。其中二1、二3煤分别为全区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厚7l~83m,平均75m。
(2)下石盒子组(P1x):顶界止于老君庙砂岩(标8)底界面,厚23~45m,平均37m,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两段。砂锅窑段:为灰—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下部粗粒,底部含石英、燧石砾和泥质包体。具板状交错层理,层位稳定,为主要标志层(俗称砂锅窑砂岩,标6)。厚1.5~16.5m,平均8m。
大紫段:由砂质泥岩、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组成,下部为紫斑泥岩,富含铁质鲕粒及豆粒,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层位稳定,全区发育,一般厚6m,为主要标志层(俗称大紫泥岩,标7)。本段厚14~34m,平均29m。
2.上统(P2)
(1)上石盒子组(P2s):自标8底界面至平顶山砂岩底界面,厚520~580m,平均厚度545m。
(2)平顶山组(P2p):灰白色,厚—巨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硅质胶结,局部夹砾状砂岩。上部常夹砂质泥岩,底部含砾,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韵律清晰,是煤系上覆良好标志层,平均厚80m。
(3)土门组(P2t):井田仅有下段赋存。上部以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中部为灰白—浅灰色中粒砂岩(俗称假平顶山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硅泥质胶结;下部为暗色泥岩、砂质泥岩,具绿斑,夹绿灰色粉砂岩。该段厚63.30m。
(五)第四系(Q)
主要由棕黄色、灰褐色砂质粘土组成,夹砂砾及细、中砂,含姜状钙质结核。一般厚120~150m,最厚491.50m(3155孔),且由北向南、自西而东逐渐增大。
区域构造
该区位于禹州矿区东北部,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嵩箕地块东南。该区北部为荟萃山风后岭背斜,南为白沙向斜及禹州河街断层,属纬向构造带。白沙向斜走向NWW,沿走向向西于白沙、花石附近扬起。禹州河街正断层倾向北,西起花石,沿白沙向斜轴部向东过许昌市,继续向SEE方向延伸,落差1000m以上。
F. 实习区区域地质概况是什么
野外实习是学习地质和从事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在与实习老师交谈中,她对我说:野外实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地质大学历来重视野外实践教学,学地质就是和地球打交道,问题要从自然界中提出,解决的方法也要从认识自然中获得。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它不仅强调学科发展的理论性,更强调这门学科的实践性。为了使学生提高对野外实践的认识,通过野外实习更进一步地了解自然,学校在学生学习完“普通地质学”或者“地球科学概论”等有关地质专业基础课后,马上安排野外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艰苦的条件下,锻炼意志,强健体魄。几十年来,野外实习已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类专业教学的传统和特色。
她告诉我野外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变为感性认识,以此培养日后的野外工作能力,掌握野外作业的方法。比如说,在制定野外工作计划的时候首先是要了解和掌握调查区域的区域地质概况。一般的说,已有前人做过调查工作的区域,当你准备再去调查的时候,前人的调查资料会是你重要的参考资料,搜集分析这些资料将会使你的调查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调查区域没有任何资料供你参考,那么你可能就是这个区域从事地质调查的先行者,当你领略了风餐露宿,筚路蓝缕的艰苦之后,你的调查成果将会使你充满自豪感。
秦皇岛实习基地的区域地质概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A.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属于晋冀鲁豫地层区、燕辽地层分区、秦皇岛小区,是华北型地层(所谓地层,是指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在地质调查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一个地区的地层层序及其相邻地区地层层序之间的对比关系。不同的地区地层形成的具体层序是差别很大的,所以,地层的对比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根据它们的岩石性质、化石特征进行对比,以此确定这个地层的层位及其年代。在实习区这个地层区中,最老的地层是新太古界。变质年龄距今2500百万年。在新太古代末期(距今2412~2600百万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在这个区域内缺少古元古界和中元古界。可以见到新元古界沉积不整合地覆盖在新太古代花岗岩的上面。在这个区域内新元古代地层则缺少这个时期的晚期沉积。寒武纪至奥陶纪中期发现有以碳酸盐岩、页岩、粉砂岩为主的海相地层的沉积。在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普遍缺少沉积,自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时期开始出现了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沉积。自此以后,该区域没有再受到海侵。
B.岩浆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也被称为火成岩,所谓的岩浆岩是指由地下深处一种炽热的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的硅酸盐熔融体(即岩浆)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由岩浆直接形成的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火山岩。
秦皇岛地区处于燕山造山带东段,东部与太平洋板块相邻。在这个区域内,造山带活跃的内力地质作用使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分布十分广泛。
岩浆岩:实习区岩浆岩发育,岩石类型比较齐全。见秦皇岛地区岩浆岩发育一览表。
变质岩:实习区内的变质岩类型比较齐全,包括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等类型(所谓变质岩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过内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使原来的固体岩石发生变化,而改变形成为新的岩石)。而区域变质岩是主要的类型。实习区内新太古代区域变质岩形成于距今3000~2800百万年。如金山嘴、老虎石、联峰山顶等地都属于这种类型。
C.构造仅从字义上来理解,构造应该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安排、组织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指结构。地质学中与构造一词发生关系的有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构造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机械运动,也称为地壳运动。通常构造运动速度缓慢,往往不能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然而,在特殊的情况下,构造运动则表现得快速而强烈,是可以被我们感觉到的,比如地震。地震可以引发山崩、地陷、海啸。构造运动往往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发生变形和变位,结果会引起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如形成山脉、海陆变迁、大陆分裂、大洋扩张等,还会引起地层的变化(倾斜或弯曲)、岩石块体的错动和断裂。因此,构造运动在地质作用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地质构造则是指经过构造运动之后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后出现的结果。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裂。
实习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山海关台拱区。中朝准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区,最初的陆核形成于距今3000百万年前,结晶基底固结形成于距今1700百万年前。在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早期,燕山地区是一个近东西方向扩展的海洋,它的中心地区沉积了近万米厚的地层。古生代时期海域范围缩小,海水的深度也变浅,局部地区上升为陆地,主要沉积了浅海及海陆交互相的地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海陆变迁的过程。中生代以后,燕山地区的地壳活动增强,出现了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
D.矿产在实习区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等,还有铁铜矿、铅锌矿、重晶石等金属矿产,以及滨海砂矿、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石材。
煤矿广泛分布于柳江向斜的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之中,是实习区内的主要矿种,总分布面积约75平方千米。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柳江向斜的两侧,矿层主要产于石炭系底部的页岩和粘土岩中,矿体最长可达1千米,厚度一般为2~3米。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柳江向斜东侧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中,自上而下共有7层。在实习区的北部石灰岩十分普遍,主要分布在柳江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之中。其用途主要用于烧制水泥,也用于烧制石灰、建筑石材和铺路的基石。石英砂岩主要产于柳江向斜翼部的新元古代地层中。石英纯度较高,符合工业制作的质量要求,秦皇岛耀华玻璃厂等大型生产企业曾把当地的石英砂岩作为主要的石英原料开采。
G. 地质论文怎么写啊
说详细点,地质也分好多方向。你是什么方向呢?
写好地质论文需要的是扎实的野外工作
H. 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该区位于河北平原北部,新生代地层十分发育,但由于受基底构造制约和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厚度和岩性岩相变化较大。由新而老共有第四系堆积物和新、老第三系地层。
1.第四系(Q)
根据《廊坊地区南部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本区第四纪地层厚度为510m,其地层岩性由老而新依次为:
(1)全新统(Q4):厚度约26m,岩性多以灰、灰绿、黑灰和黄灰色亚砂土、亚粘土为主,其次为粘土,砂层只在局部出现,且多以粉细砂为主,厚薄不均并多含粉土。
(2)上更新统欧庄组(Q3o):底板埋深148m,厚度122m,下部岩性以灰黄、黄灰或灰、黄绿灰色亚砂土、亚粘土为主,砂层为中砂、粉细砂层,含钙质结核;上部岩性以灰黄、黄灰色亚砂土、亚粘土为主,砂层为细砂、粉细砂层,含钙质结核。
(3)中更新统杨柳青组(Q2y):底板埋深354m,厚度206m,下段厚度为96m,地层岩性主要以灰黄、黄灰夹锈斑和灰棕黄色的亚粘土为主,砂层为中砂、细砂层;上段厚度约110m,以黄灰、灰绿、灰棕黄色夹锈斑的亚砂土、亚粘土为主。砂层为中砂、细砂层,含钙铁质结核。
(4)下更新统固安组(Q1g):底板埋深510m,厚度156m,由冲积物组成,下部以棕红色夹有铁锈黄、锰黑、钙白等斑纹构成杂色粘土为主,夹有中砂、细砂层;上部以红棕色、灰褐色亚粘土、粘土夹中、细砂为主,含钙核。
2.新第三系地层(N)
区内埋深在500~600m以下,为一套冲、洪积相沉积,主要由砾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底部普遍存在底砾岩层。是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的主要产出层位,底板埋深800~1500m。
3.老第三系地层(E)
在本区埋深在800~1500m之下,为一套河流、湖泊相沉积,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夹灰质页岩和少许玄武岩薄层。是本区主要的储油、气地层。底板埋深1480~3300m。
二、区域地质构造
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位于中朝准地台(Ⅰ级构造单元)华北断拗(Ⅱ级构造单元)东部,隶属于冀中台陷(Ⅲ级构造单元)廊坊—固安凹陷(Ⅳ级构造单元)之上。其北侧与北北东向大厂凹陷相邻;南东与武清—霸州凹陷相接;南临牛镇凸起;西北面为大兴凸起。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活动断裂强烈,特别是第三纪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及隐伏断裂,是诱发本区地震的直接因素。4条较大活动性断裂分别是桐柏断裂、夏垫断裂、河西断裂和大王务断裂。主要特征见第二章。
三、地质灾害概况
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属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有地震、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有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
根据《河北省(包括天津市、北京市)地震地质初步研究》报告资料,廊坊地区(包括天津市)为全省六个地震活动较强地区之一,雄县—安次地震地质背景带上存在6级以上地震危险。
据历史资料记载,廊坊市自公元294~1993年底,全市范围内就发生了100余次地震,其中4级以上的地震49次,6级以上的地震3次,震源深度5~39km,其中8~25km的深度分布较集中。1994~1999年,该区域共发生地震79次,是多震区域。
根据河北省水资源局有关报告提供,廊坊市自20世纪40~70年代以来地面缓慢下沉,80年代后期以均加速度下沉。1981~1983年年均沉降21.51mm,1983~1988年年均沉降量为24.05mm,1988~1998年年均沉降量为30.47mm,至1998年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已达548.23mm,沉降范围逐渐扩大。
廊坊规划区尚未发现地裂缝。
I. (一)区域地质概况
夹河流域在地貌单元上属鲁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地形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山丘地面版高程100~200m,工作区为山间河权谷与山前平原,地面高程3~25m。
区内地层以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太古宇-古元古界胶东群为主,河谷两侧及滨海地带被第四系覆盖。
(1)胶东群(ArJ-PtJ)
分布于区域东部及南部,主要岩性有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
(2)粉子山群(PtF)
区内广泛分布,主要岩性有变粒岩、片岩、透闪岩、大理岩等。
(3)第四系(Q)
分布于山间谷地、山前及滨海平原地带。
1)中更新统(Qp2)。主要有残坡积形成的粉质黏土,厚2~5m;洪坡积形成的粉土及粉质黏土,厚5~25m;冲洪积形成的卵砾石层,厚10~30m。
2)上更新统(Qp3)。岩性主要为冲洪积黏性土、中粗砂及砂砾石层,厚5~20m。
3)全新统(Qh)。岩性为冲洪积砂及砂砾石,厚5~28m;海积粉细砂、中砂及淤泥质类砂、土。
(4)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大面积分布于区域南部,中西部有零星分布,岩性以中酸性花岗岩及闪长岩类为主。
J. 地质报告怎么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 ’绪论
!" ’"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 ’"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
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
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 ’"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
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
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
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
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
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
度。
!" ’"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
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
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 #"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
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
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
不必列出本表)。
!" %区域地质
以#& $’ ’’’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 & $’ ’’’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 & %’’
’’’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
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
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 )矿体(层)地质
!" )"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
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
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
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 )"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
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
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
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
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 )"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
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
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 )"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
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
(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
向。
!! "!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
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
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
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 #!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
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 #!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
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
途径。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
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
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
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水文地质
!! $! %!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
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 $! %!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
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
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
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
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 $! %!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
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
计的矿坑涌水量。
!! "! #!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
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
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
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 "! %工程地质
!! "! %!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
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
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
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
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
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
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
题。
!! "! %!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
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
题,提出防治意见。
!! "! )环境地质
!! "! )!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
污染问题。
!! "! )!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 "! )!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
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 "! )!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
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
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 "! )!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
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 "! )!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 "!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
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
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
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 "!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
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
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
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 "!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
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 "!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 "!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
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 "!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
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
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
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
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 *资源$储量估算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
!! "!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
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 "!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 "!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
外推的原则。
!! "!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
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
!! "!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
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
可靠程度。
!! "!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
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 *!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
!! *!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
的概况。
!! *!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 *!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
!! *!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
取。
!! *!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
!! "!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
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 $%结论
!! $%,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
论性的评述。
!! $%!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
!! $%!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
!! $%!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 $%!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
!! $%!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
!! $$附图
!! $$!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
!! $$! &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
阶段)
!! $$! ’区域地质图
!! $$!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
置)
!! $$! )矿区实际材料图
!! $$!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 $$!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 $$! #采样平面图
!! $$!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 $$!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
!! $$! $$矿体(层)纵剖面图
!! $$!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 $$!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 $$!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
!! $$! $)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 $$!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 $$!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
!! $$!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 ""! $%区域水文地质图
!! ""! $"矿区水文地质图
!! "", $$矿区工程地质图
!! ""! $&矿区环境地质图
!! ""!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 ""!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 ""!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 ""!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 ""!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 ""! &"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
!! ""!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 ""!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 ""!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 ""!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 ""! &)等温线图
!! "$附表
!! "$!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 "$!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 "$!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分析、光
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 "$!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
!! "$!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 "$!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 "$!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 "$! +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
!! "$! #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
!! "$!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 "$!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 "$!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 "$! "’气象资料综合表!! "#!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 "#!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 "#!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 "#! "’水质分析成果表
!! "#!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 "#! #)瓦斯测量结果表
!! "#! #"地温测量结果表
!! "#!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 "*附件
!!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 "*!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 "*!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 "*!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 "*!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 "*!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 "*!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 "*!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
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
!! "*!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 "*!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
之后补入)。
!! "*!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
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
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