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汇交完成情况怎么写
『壹』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吴小平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 本文结合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工作实际,从汇交监管业务数据、汇交监管情况方面介绍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业务现状,重点阐述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的定位、部署、功能等主要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为进一步做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汇交 监管平台
0 引言
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提高地质资料汇交水平,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7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通过掌握地质工作项目信息,建立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
1 开展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是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推进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业务体系建设的需要。通过开展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资料工作的安排等法规制度的要求,以监管信息化手段促进地质资料汇交。
二是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是进一步加大地质资料汇交力度,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水平的需要。地质资料汇交是保障地质资料服务有效开展的基础,应加大地质资料汇交力度,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水平,保障地质资料应交尽交。
三是通过加强汇交监管进一步促进地质资料资源汇聚,夯实地质资料服务基础,为找矿突破提供基础资料信息保障的需要。通过开展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以汇交保障服务,以开放促进服务,以数字化和互联互通提升服务,进一步夯实地质资料服务基础,为找矿突破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信息保障。
四是开展汇交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汇交信息共享,提高网络监管与社会监督水平的需要。通过汇交监管信息公开查询使地质资料汇交人及社会公众能在线查询各类地质项目汇交情况,推进汇交信息共享,促进社会监督。
2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工作现状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启动于2009年,主要目标是在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对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实行全程监管,促进汇交人依法汇交地质资料。监管范围主要是: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地质资料,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应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
2.1 监管数据情况
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共有各类地质项目数据198944条。其中地质项目记录14129条,占8%;探矿权记录120066条,占60%;采矿权记录62657条,占32%。为做好汇交监管工作,将2010年以来的各类项目纳入正常流程监管,其余项目纳入补录流程。目前在正常流程中监管的各类项目共计68672个,占项目总数的34%,其中探矿权、采矿权、地质项目分别占正常流程总数的59%、29%、12%;补录流程中各类项目总计130182 条,其中完成62173个,占总项目数的47.9%,天津、河北、上海、安徽、河南、四川、甘肃、青海、宁夏等9省已基本完成补录。
2.2 汇交监管情况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自2012年4月运行以来,各级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六大区中心通过监管平台开展汇交管理的有关业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规范地质资料汇交凭证管理。各有关单位严格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有关制度,成果、原始、实物三类地质资料均验收合格后才可发放汇交凭证,自监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发放地质资料汇交凭证11736个,累计接收资料11927种,基本实现了地质资料汇交凭证的在线规范发放。二是加大地质资料催交力度。各级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及馆藏机构加大了汇交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开展地质资料催交有关工作,截至2014年6月,监管平台共发放催交通知6018份,其中四川、内蒙古、山西、福建、江西、青海、湖北等省(区)共发放地质资料催交通知4960份。三是推进地质资料转送工作规范化。各省级馆藏机构、全国地质资料馆以及六大区中心地质资料转送业务逐步规范有序,2013年至2014年6月,20个省(区、市)及天津、沈阳、西安、武汉中心共配置转送2070档资料。
3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进展
3.1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业务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紧密结合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业务运行,按照不同的业务应用已形成省级、油气、大区3套业务流程一体化运行。一是固体矿产类项目汇交监管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汇交人须完成成果、原始、实物3类地质资料汇交后方可领取地质资料汇交凭证;成果、原始地质资料由相关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转送全国地质资料馆;实物地质资料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验收后交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验收。二是建立了油气委托类矿业权项目汇交监管业务流程,即成果地质资料直接交全国地质资料馆,原始、实物资料由委托保管单位验收,三大油气公司审核后完成汇交。三是逐步理顺了中央财政出资类项目汇交监管业务流程,即成果、原始地质资料直接汇交全国地质资料馆,实物资料汇交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有明确地域的地质工作项目资料由全国地质资料馆委托六大区中心验收发证并转送相关省份。
3.2 系统设计思想
系统建设根据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业务类型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模块化设计思路、低耦合的方式进行交互,系统结构清晰,易于移植,容易扩充,维护方便,并且能为将来添加新功能提供可重用的功能模块,加快开发效率;用户数据与应用程序相分离,用户数据的任何变更都不会引起运行程序的变更,同时系统本身应提供容错或恢复机制来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采用集中式管理的体系结构,数据集中管理,各省(区、市)馆藏机构等通过互联网连接应用程序进行操作,数据更新和维护按照《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78号)要求,各单位都承担部分更新维护任务,集中管理、远程访问,有助于保证各类数据的一致性。
3.3 系统部署情况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自正式运行以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31个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35家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部署运行,系统稳定,保障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业务的正常运行。
3.4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2.0 版基本功能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模式),功能涵盖了资料汇交监管“导入、验收、发证、转送、查询”等5个环节,充分结合了业务工作实际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实时进行动态更新,有利于各类数据查询统计及实施动态监管。按照业务流程,系统设置了办公信息、任务管理、资料验收、资料转送、汇交监控、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管理8个一级菜单,涉及40 多个功能点,见图1和图2。主要功能如下:
图1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系统功能结构
1)任务管理。主要指管理与建立各类项目,包括探矿权、采矿权、项目的建立以及任务分配功能。任务建立的方式分为卡片著录及数据导入两种方式。
2)资料验收。馆藏机构按照条例规定的权限负责探矿权、采矿权、非矿权类地质工作项目的资料验收任务,验收汇交人汇交的原始、实物、成果资料,验收合格后,向汇交人发放相应类型的资料汇交回执。当资料未通过馆藏机构的验收时,向汇交单位发放补充修改通知书。
3)资料转送。根据地质资料管理相关规定,在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全国地质资料馆、六大区之间转送资料,通过转送实现对资料流转过程的记录。主要功能包括资料转送、资料接收等。
4)汇交监管。主要实现对各类项目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过程的查看以及资料催交、延期、保护、发证等管理业务环节的记录。主要功能包括汇交监控、汇交延期、资料催交、汇交凭证发放等。
5)查询统计。对各类项目汇交情况、资料汇交状态、汇交人、催交等进行查询及分析。查询统计实现了各级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和馆藏机构之间的互查。
图2 系统界面
4 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业务体系逐步建立,各级馆藏机构利用汇交监管平台开展资料汇交监管、办理催交、延期申请、凭证发放等工作,但同时存在汇交监管机制不完善、汇交处罚力度不够、汇交人汇交意识不强、相关业务系统协同应用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主要包括:
一是进一步完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机制。目前,地质资料汇交不及时、应当汇交的没有汇交、汇交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涉及矿业权及地质项目等,这些项目信息分别在不同的部门管理,存在项目来源不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需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进一步加强汇交监管机制研究,充分掌握除矿业权、国家出资地质项目外的其他重大地质专项、科研地质专项及重要工程类地质项目信息,拓展地质资料汇交监管范围,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动态监管,提高汇交监管的实时性、准确性、便捷性。
二是推进地质资料汇交信息公开。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透明度,促进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互动性,提高网络监管与社会监督水平,使社会公众、地质资料汇交人及相关地质资料管理者能够方便地在线查询查看地质资料内容及状态,了解与地质资料管理相关的最新信息。
三是加大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力度,加强对地质资料汇交人的监管。地质资料汇交人是做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基层单位资料汇交与项目管理脱节,资料汇交人员不能有效地掌握项目开展情况,需要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延伸至汇交人,试点从汇交人开始实物清单报送,将汇交监管工作落实到汇交人,以更好地促进汇交工作。
四是制定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管理办法。规范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运行制度,地质资料汇交延期、保护、发证、转送等业务环节通过监管平台做好记录,制定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管理办法,从数据更新、资料验收、凭证发放、资料催交及保护延期等方面规范监管平台的业务运行。
『贰』 地质成果资料汇交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沃恒怒 卫秋婷 汪蓓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研究院)
摘要 本文对地质科研单位上交研究成果资料的电子文档、纸介质文档以及网上发单制作中存在的一些完整性、格式性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强调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和格式性。以保证上交地质成果资料的质量,充分发挥地质成果资料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地质成果资料 格式规范 汇交 对策
0 引言
地质成果资料是研究人员通过地质研究、油藏研究以及工程研究所形成的最终成果报告,是作为国家行政许可开展的探矿和采矿工作,即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开展矿产勘查、开采活动的结果汇总。是国家、企业甚至个人再开展地质项目,以及地质工作者再开展地质调查、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工程地质勘查(勘察)等地质活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其真实性和可利用性尤其重要。
成果地质资料主要包括纸介质成果地质资料及与其内容相一致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两个部分。进一步完善地质成果资料电子文件、纸介质文件,提高地质成果资料管理水平,确保成果地质资料的纸介质、电子文件能有效地得到管理和利用,是各企业的目标,其依据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中石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等国家和企业管理文件。根据目前实际汇交情况,本单位在汇交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本汇交单位以往验收、汇交报告中容易出现的电子文档不合规范;表格、文字、附图、附表等表示形式各不相同;纸质汇交资料与电子文档不相符、资料不全、图件系统库缺失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确保汇交的地质成果资料合格率能大幅提高。
1 电子文件验收检查
1.1 电子文件资料安全性检查
由于本单位是成果地质资料产生单位,很多电子文件的产生都较为复杂,例如:很多成果地质资料中都有附图册;很多图件是经过层层叠加或通过两张或更多张电子图进行对比;很多附件是由不同的地质建模和油藏数模软件形成的数据体,且均需在软件上进行操作。上交验收前应对其安全性、有效性逐一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接收的电子文档不能携带病毒。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做好,任何病毒的电子文档都会对成果地质资料的电子文件保管和利用造成危险,有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其载体应能在通用的读取设备上被正确读取,并能在其相应的软件环境下正常打开浏览和利用。
1.2 电子文件资料完整性、准确性检查
地质成果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地质成果资料质量的保证,可为后人再研究提供资料基础保证和有效参考。对每份电子文档中的每一个电子文件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应逐一进行检查,检查其文件格式、文件命名、组织方式、目录文件制作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电子文件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与对应的纸质资料是否一致,影像是否清晰、完整等,以保证电子文件的齐全、完整和准确。
1.3 电子文件内容及格式检查
目前本汇交单位上交的地质成果资料电子文件在文本格式检查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地质成果资料文件正文排版较混乱。如文中插表、插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显示方向不是向上,这样不方便借阅者在计算机上浏览;有些报告文件内容分割成数个电子文件,比如封面、目录、报告内容各形成一个电子文件,根据汇交格式,报告正文应形成一个电子文件;有些报告无页码或页码混乱等。
2)地质成果资料附图文件不规范。计算机软件制作的矢量化图形丢色、偏色和丢失信息情况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用MapGIS软件制图时所采用的系统库与所交图件系统库不匹配;另外,附图册中,常见封面、目录及图例等页为求简单快速而用Word 或Excel等制作而成,与其余附图文件格式不统一,造成后期汇交工作量增大;还有就是附图册中部分图件,按规定尺寸一页绘制不完整的,没做接图,造成图纸尺寸大小不统一等。
3)地质成果资料附表文件组织分散。附表的内容分割成数个电子文件,比如封面、目录等;同一册附表的各页内容各形成一个电子文件;工作表的标签并非表名等。
4)地质成果资料附件和审批及其他类电子文件的分类整理不明确、不完整。按规定在成果资料汇交过程中,必须准确区分附件类、审批类及其他类电子文件,不能混淆,保证文件的齐全性。而有些项目组在归档的时候仅归正文及附图类,项目任务书、承诺书等其他类文件缺失,有的甚至连复印件也没有,尤其是补交的地质资料,由于拖延时间长,在后期汇交中出现缺少审批文件及部分其他类文件等质量问题,地质资料齐全性、完整性差。
5)内容摘要缺失。新的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在汇交时附400 字左右的内容摘要,但是很多项目在提交时根本没有摘要或超长,不符合汇交要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对电子文档内容的要求,设计了电子文件的具体格式模版(表1),要求项目组遵照执行。
表1 地质成果报告不同页的标注内容
一档完整地质成果资料报告要包含封面、扉页、摘要、目录以及正文等部分内容,不能缺少其一。电子文件检查是一项烦琐细致的工作,无差错就必须把工作做到细之又细,所以设计了电子文件格式内容编排和自查标准步骤程序(表2),供自查和验收参考。
表2 格式编排步骤和自查步骤
2 电子文件汇交
2.1 地质成果资料的电子文件表单制作
首先要将与该成果相关的所有电子文件准备好,包括正文、附图册、附图册源文件、项目任务书(或合同)、评审意见书(含评委名单)等。再通过中石化的电子文档制作系统进行制作,自动生成源电子文件、存档电子文件。由于该制作系统的缺陷,往往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格式无法转换,难以形成存档电子文件,或所形成的电子文件登记表错误等情况,导致电子文档根本无法上交。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一是解决软件问题,要不停地升级软件;二是利用其他专业软件先将所有文件人工转为规定要求的格式,并归并进相应文件夹;三是对于电子文件登记表错误,要先进行修改,再转成规定格式归并进相关文件夹,在转换过程中一定要将附表一并转换。
2.2 网上制作
地质成果资料的网上制作首先要把该报告的项目信息进行注入,然后才能进行网上清单制作。网上制作有很多必填栏目,如果缺项不填,就根本无法运行。故在制作网上发单时,要结合地质成果资料原件来逐项填写,千万不能出错,如果一旦上交后发现错误,就必须要求上级返回,如果产生空号无法消除,以后的统计工作将出现问题。
3 纸介质报告汇交
地质成果资料的实物资料包括任务书(或合同)、项目设计书、项目评审意见(含评委名单)以及主报告和图册。任务书(合同)要求是原件,但由于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原件,一般用复印件也可以代替。由于主报告和图册形成要经过很多程序,其出错率很高,要想避免,就必须在报告印刷前进行细致的、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检查,还需要资料管理员有较强的责任心。
4 结语
地质成果资料汇交管理是一项全新但持续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地质成果资料汇交质量。在实践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掌握电子文档汇交的新途径、新方法,确保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完整性、规范性,为地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颜世强,连健,丁克永,王黔驹.地质资料内涵与特征分析[J].中国矿业,2013,22(7).
[2]张志娜.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几点看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3(3).
[3]乔海霞.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浅析[J].价值工程,2010(6).
『叁』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要求
(1)汇交人汇交成果地质资料时,应报送加盖有汇交人公章的《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清单》(以下简称《资料清单》)。馆藏机构收到汇交人报送的地质资料后,应根据《资料清单》对汇交人报送的地质资料进行清点,两者一致的应在《资料清单》上加盖馆藏机构汇交专用章后交1份给汇交人留存。
(2)汇交人提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经验收合格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通过汇交监管平台将验收合格的信息告知本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3)汇交人提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经验收不合格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向汇交人印发《地质资料修改、补充通知书》,通知汇交人按要求修改、补充完善后重新汇交。
(4)汇交人逾期拒不按要求修改、补充成果地质资料的,视为不汇交地质资料,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资料主管部门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表2.1 非矿权类地质工作项目信息导入模板
注:表中的“变化次数”是指项目新立、延续或变更等变化的次数,如第一次为“探矿权新立”,第二次为“探矿权延续”则变化次数为“2”;“项目初始标识码”是指地调局组织实话的新立项目第一次编的代码“计划项目”是指由地调局组织实话的由若干个项目组成的大项目。下同。
表2.2 探矿权信息导入模板
表2.3 采矿权信息导入模板
『肆』 地质资料汇交人
(1)探矿权人应当来在勘查许可证有自效期届满的30个工作日前汇交。
(2)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90个工作日前汇交;采矿权人属于阶段性关闭矿井的,自关闭之日起180个工作日内汇交;采矿权人开发矿产资源时,发现新矿体、新矿种或者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开发勘探工作结束之日起180个工作日内汇交。
表2.4 地质资料汇交、催交、转送时间期限
表2.5 选择确定地质资料接收机构
(3)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自该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180个工作日内汇交。
(4)其他的地质资料,自地质工作项目结束之日起180个工作日内汇交。需要评审验收的项目,自该地质项目评审验收之日起180个工作日内汇交;无需评审验收的,自野外地质工作结束之日起180个工作日内汇交。
(5)因不可抗力,经批准后,方可延期汇交。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80个工作日。
『伍』 地质资料成果汇交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全国地质资料馆,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依法保存、管理汇交的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地质资料汇交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前述规定以外的地质项目,由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中外合作开展地质工作的,中方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外方承担汇交资料的连带责任。
地质资料汇交范围: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地质资料;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质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地震地质资料;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专项研究地质资料。
除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细目外,其他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只需汇交目录。
地质资料汇交期限: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汇交;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90日前汇交;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自该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其他的地质资料,自地质工作项目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陆』 地质资料汇交
根据全国地质资料馆成果地质资料、原始资料的现行管理方式,建立统一的成果、原始资料目录清单的上报、清单在线处理(确认验收合格、修改补充通知、退回通知、资料转送等)系统及数据库。全国地质资料馆及省级馆藏机构分别对汇交到各单位的资料进行处理。建立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在线汇交系统,统一协调全国地质资料馆与省级馆藏机构的汇交处理工作,确保汇交及处理的信息能及时反馈到国家管理部门。
汇交人将需要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提交给馆藏机构的管理人员,由馆藏机构管理人员将目录清单录入数据库。馆藏机构依据目录清单,根据实际资料的接收处理结果,在线完成资料验收和转送工作,并将所有处理信息及状态信息存入数据库。地质资料主管部门通过监管平台,能及时查看地质资料的汇交结果,根据实时汇交情况进行决策,加强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统一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与服务信息数据库,可以保存在整个地质资料汇交业务中形成的管理性数据和后期编录的服务性数据,并按照谁接收、保管地质资料,谁进行数据采集、录入的原则,由国家级、省级馆藏机构分别承担各自的数据库维护工作,包括汇交信息、服务信息和业务管理3个部分的数据。
通过建立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平台,由国家馆藏机构在网上统一发布、接收信息,解决地质资料汇交、馆藏和服务管理方面的3个问题,并解决国土资源部与省级相关部门间的通讯衔接和上报清单、地质资料的流转问题,实现地质资料的汇交、接收在线管理。
『柒』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
地质资料是人们通过劳动对客观地质体和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开发的成果反映,是国家的重要档案资料。法律规定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是地矿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本节按现行法规介绍了管理内容,并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的设想。
一、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现状
根据矿产资源法第14条的规定,我国对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档案资料实行统一管理。国家设立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地质资料作为矿产资源最详细的说明书,国家必须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国家管理矿产资源的需要;二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借阅使用地质资料,更好地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通过对汇交资料的二次开发,为政府管理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现行依据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地矿部发布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部令第1号)以及1989年地矿部制定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部令第5号)。
(一)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是统一管理全国各种地质资料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一级机构,主管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统一管理;负责对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归口管理全国地质资料馆业务;并协调、指导地勘行业有关部门地质档案资料机构的工作。
各省(区、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是统一管理本省(区、市)各种地质资料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二级机构,在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的指导下主管本省(区、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汇交的督促、检查,并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归口管理本省(区、市)地质资料馆业务;并协调、指导本省(区、市)地勘行业有关部门地质资料机构工作。
全国和省(区、市)地质资料馆是国家集中管理地质资料的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和保管汇交的地质资料,并提供借阅使用。全国地质资料馆负责接收、保管全国范围内重要的、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地质资料;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负责接收、保管本行政区内应予汇交的所有地质资料。
(二)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
根据资料汇交办法的规定,下列各类地质资料应予汇交:
(1)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
(2)矿产地质勘查资料,包括普查、详查、勘探以及矿山基建、生产勘探和闭坑地质报告;
(3)各类石油、天然气地质资料;
(4)各类海洋(含远洋)地质调查、矿产调查资料;
(5)各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资料;
(6)各类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资料;
(7)地震地质资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质调查、宏观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报告等;
(8)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勘查资料;
(9)地质科学研究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
(10)其他地质资料,包括天体地质、火山地质、极地地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冰川地质、黄土地质、冻土地质以及土壤、沼泽调查等地质资料。
(三)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及其权利
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是指矿产资源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以及其他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资料汇交办法的规定履行了资料汇交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其汇交的地质资料享有如下权利:占有、使用、转让和收益的权利;申请保护商业性秘密的权利;申请科技成果奖的权利;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地质资料汇交的有关要求
1.地质资料汇交期限要求
从评审验收合格之日起,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调查和大中型矿区的勘探地质资料,须在2年内汇交。其他地质资料,须在1年内汇交。
2.地质资料汇交份数要求
除小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以及远洋地质、极地地质、天体地质的地质资料可汇交一式二份外,其他属于汇交范围的地质资料,一律要求汇交一式四份。
3.地质资料汇交的受理机关
地质资料的汇交一律由工作区所在地的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受理。要求汇交四份的项目,其中两份由受理机关转送全国地质资料馆。在远洋、极地从事地质工作的项目,其地质资料的汇交由全国地质资料馆负责受理。
工作区跨省级行政区的,其地质资料应分别向工作区所涉及的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汇交(一式两份)。其中,属于应向全国地质资料馆汇交的项目,其地质资料(两份)由主要工作区所在地的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负责转送。
(五)违反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法规的处罚
1.不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行为的处罚
根据资料汇交办法第18条的规定,不按期汇交地质资料的,由资料管理机关提出警告、通报,并限期补交;无正当理由不按期补交的,可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停止其借阅地质资料,直至补交为止。
2.有关侵权行为的处罚
未经地质资料汇交权利人同意,擅自将其汇交的属于有偿使用范围的地质资料,用于非法转让或其他营利活动,属于侵权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依据资料汇交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擅自将全国地质资料馆或省(区、市)地质资料处(馆)馆藏的或借阅复制的有偿使用范围的地质资料,用于非法转让或其他营利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地质资料管理机关除责令其交回资料外,应停止其借阅地质资料的权利1~3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处罚
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不按期或不按规定提供馆藏地质资料借阅使用的,或玩忽职守,造成地质资料损失的,应当给予责任人员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汇交地质资料的利用
为了使汇交的地质资料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资料汇交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两级资料管理机构对汇交的地质资料:一是及时提供社会借阅使用,并定期公布各自馆藏的地质资料目录。如1996年度,全国和各省(区、市)资料馆共接待查阅资料219635人次,借阅资料510899份次、2723703件次;二是针对不同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资料信息的二次开发,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有关信息和依据。
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改革
我国现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地质资料全部是由国家投资形成的,所以,国家为了避免各部门的资料封锁,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减少和避免重复性地质工作,建立了地质资料的统一汇交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全社会使用,提高国家矿业投资的效益。同时,通过行政命令设立了汇交机制。但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矿业权制度的建立,矿业投资出现了多元化局面,地质资料与矿业权的依附关系已越来越清晰。因此,地质资料全部提交政府并无条件地提供社会使用的前提已不复存在。通过行政命令建立汇交机制的效力,也在发生动摇。具体表现是地质资料的汇交一度出现了滑坡现象,特别是近些年来,欠交、拒交现象十分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汇交人担心因汇交资料的泄密而影响其自身利益。
实际上,在国外市场经济国家,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也是地矿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但他们的管理方式与我国现行管理制度有很大区别:其一,资料的汇交执行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在这些国家的矿业法中,都明确规定汇交资料是矿业权人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汇交内容不仅包括项目最终报告,而且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年度报告。汇交目的,既是政府监督与管理矿业权的需要,又是政府为支持国家决策、促进企业投资而进行的矿产资源信息分析工作的需要;其二,严格界定公开文档系统与保密文档系统。在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矿业权制度的建立,一般汇交的资料绝大部分要进入公开文档系统,向社会提供公开服务,但必须以不损害汇交义务人的利益为前提。对于汇交义务人的专有信息,一般应矿业权人要求在矿业权有效期内予以保密,有的国家在矿业权终止后,还可适当延长保密时间。如英国王室矿产机构对金矿资料的管理,通常在许可证终止后,如果企业认为有必要,还可以保密4年。
因此,无论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角度看,还是从我国矿产资源管理需要的角度讲,我国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的汇交管理还是十分必要的。但为了确保地质资料的全面汇交,更好地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必须加大对我国现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建立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新情况。
首先,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要与矿业权管理制度相衔接。一方面,地质资料汇交的要求要符合矿业权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汇交地质资料应作为矿业权人的法定义务,纳入矿业权监督管理内容。
其次,要区分不同出资者汇交的资料以及公益性资料和商业性资料。对于国家出资形成的资料,应在汇交要求和管理方式上与非国家出资形成的资料有所区别。属于公益性的地质资料应无条件提供社会使用;商业性资料应根据矿业权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适当保密。
第三,要界定政府、出资人和勘查技术劳务公司保存资料的范围。政府要求汇交的资料应以满足政府管理、统计的需要为前提,适当减少汇交内容。
第四,要强化资料管理的服务意识。在为社会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借阅的基础上,加大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力度,更好地为政府部门管理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第五,要加快资料信息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捌』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建议
崔艳荣李艳
(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兰州730000)
摘要 本文结合成果地质资料验收工作的实践,分析了成果地质资料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问题;方法;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质资料数字化已成为地质资料生产、管理、保存和社会化服务的必然。
1 存在的问题
1.1 报送单
不同行业的各地勘单位,填写的资料报送单五花八门,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内容栏目不同,填写不规范,造成归档保管参差不齐,给查找利用带来困难。
1.2 纸质报告质量
①纸质报告装订应采用胶装或线装,并整饰美观。现在有些汇交单位采用的是简易文件夹装订、条装订。②勘查资质及采矿许可证应缩印为A4规格,与报告中其他内容规格一致。不要A3、A4的都有,参差不齐。③报告后附件,附表过厚,不清晰,有的缺页码,太厚的应另装成册。④汇交报告应为评审修改后最终全部成果,所提交成果报告的电子文件登记表、单位资质、审批文件、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等应与电子文档一致。有的单位汇交的报告纸电不一致,内容不齐全。⑤近几年为矿权延续登记所形成的各种矿产复核报告,由于工作周期短,投入工作量小,质量普遍较差。
1.3 电子文档中存在的问题
1.3.1 存储介质
各单位所用的CD、DVD质量好坏不一,普遍质量较差,有的甚至没有外包装盒;有的采用了多区段刻录、粘贴录制。基层单位由于办公条件限制,没有及时更新杀毒软件,致使汇交的电子文档携带病毒。
1.3.2 扫描文件质量
勘查资质证书、采矿许可证及审查意见、附图、附件、附表中的扫描文件,扫描后应用P HOTO-SHOP,SCANSMITH PREDITOR等软件整饰美观,擦除无用信息,再插入电子文件中。现汇交的报告普遍存在扫描文件质量较差,扫描时图上有多余黑线没有擦除,也没有纠斜。存储文件占用空间太大。
1.3.3 电子文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著录表:备份数据过多,有时多达十几条。有的打印出的纸质著录表没有加盖单位公章。作者之间应为“,”隔开,主题词之间应为“、”隔开,制作人特别容易混淆。关键词著录不准确,对于在资料类别、工作程度、矿产代码及行政区划中已著录过代码的词组将自动进入关键词,在关键词中不再反映。有些汇交单位普遍存在用报告题名中词组作关键词,与前几项重复。载体的单位、数量、规格应为二级著录,制作时一定要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页码项,不要错漏。内容提要著录普遍存在不完整,不简练。提要应反映其报告主要内容、成果及重要技术参数等。提要项字数长度应在30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左右。很多单位是简单地复制报告前言及审查意见而来,没有经过推敲。
电子文件登记表:电子文件登记表是自动生成的,一定要在生成电子文件登记表前认真仔细检查所著录内容。因为生成后如果对电子文档进行了修改,添加或删除文件,需重新生成,有些报告内容比较多,重新生成特别耗费时间。电子文档说明项中,用于对该份电子文档进行必要的说明,说明的内容主要有:该项电子文档制作、使用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和必要的参数(如坐标系、比例尺、投影方式,投影参数等),有些单位汇交时,没有详细说明。有些内容较多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登记表直接从电子文件登记表.html文件打印出来的纸质文件续表页没有续表头。应从电子文件登记表.pdf直接打印。
审查意见电子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在复制其他报告审查意见基础上修改制作而成,由于制作人不细心,造成纸电不一致,甚至遗失信息。以扫描方式形成的审批文件,其栅格图形文件应插入到文本文件中,不得以栅格图形文件的形式形成审批类电子文件。
正文电子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报告修改后目录未更新页码,造成纸电不一致。定义标题时越级、错漏章节、定义了多余的内容。
附表:使用EXCEL软件制作附表类电子文件,原则上不对表格做分割,同一册附表中的每张表要使用工作簿中的一个工作表来表示,工作表的标签用其表名的简称来命名,如封面、内封,目录,计算说明,储量估算结果表等。对于没有切割的表格最好在分页预览下浏览利用,便于快速查询。
附图:汇交资料中附图的图号命名不一致。新的电子文件汇交格式应用后,附图类存档电子文件应严格按“顺序号-图号、图名(区调报告为图幅名和图幅号)、比例尺”规范命名。存档电子文件文件题名不应省略,要详细填写。有些汇交单位没有按规范详细填写,只是简单填写了 T01_0001、T01_0002等。附图检查验收中常见的问题是不按顺序添加附图,致使浏览顺序混乱;平面图中地质界线不闭合,多图例、少图例等。按“新汇交格式”制作附图类源文件时,当依次从已整理好的每张附图工程文件夹添加第一张附图源文件时,生成的 T01_0001 文件夹中有时会包括所有的附图文件夹,并且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的文件夹占用空间也很大,所以在添加附图源电子文件时,一定要注意文件字节数,如果字节数字过大,肯定是有错误了,需重新添加。
插图文件:插图文件夹用于存放插图、插照、图版等插入前的源图形文件。优选格式是 GIF、JPEG、WMF、CDR和CCITT tiff G4等,而不是MPJ、WP、WL、WT、DXF等工程文件。有些汇交单位把工程文件等也一并存储了。源插图文件的文件名应与该插图在报告中的名称一致,有些制作者简化了名称。
2 电子文档制作的几点建议
2.1 插图文件
插图文件是新电子文档格式中新增项,制作电子文档添加源插图文件夹时,电子文件名直接为添加的文件夹的名称,且不能修改。因而在添加前请按标准对文件夹进行命名,添加后在电子文件登记中也没有此项,添加后又多了一级目录。
2.2 CLIB 库、SLIB 库
建议对于CLIB库、一份报告含多个SLIB库及CAD中的字体库最好单独放一个文件夹置于源电子文件下,以便于验收和利用,不要每幅图源文件夹中都带库文件,不但繁琐而且占用存储空间也大。在电子文件登记表的电子文档说明和附图备注中详细说明后,验收时只要对照电子文件登记表设置就行了,不用再逐张设置,省时省力。制作时,直接拷贝在源电子文件下即可。
2.3 附件附图
附件附图建议制作成分册,如正文附图为T01,附件的附图则为T02,T03等。并在附图备注中注明,便于清楚快速验收和利用。
3 解决办法
3.1 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鉴于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实行的是国家和省两级管理的格局,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主管部门与全国地质资料馆每年定期组织省级馆藏单位技术人员培训班,就地质成果资料制作的规范要求、纸质成果资料及电子文档的汇交验收、保密资料的管理、地质资料的利用等进行培训。省级地质资料主管部门与资料馆藏机构每年不定期的组织资料汇交单位负责人、资料汇交直接制作人、本馆管理验收人员进行培训。从地质资料管理汇交的法规、电子文档的制作格式要求、地质资料管理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等方面进行培训,以增强汇交单位负责人地质资料汇交的法律意识、资料汇交制作人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并提高馆藏机构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
3.2 重视人才选拔,优化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结构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地质资料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对管理人员技能、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运用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把懂业务、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计算机技能的同志通过竞争选调到地质资料管理岗位上,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地质资料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3 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
努力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要求比较高的工作,除了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以外,还要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地质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可以胜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玖』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
贺静华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沈阳110002)
摘要本文主要是笔者在汇交验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简明地阐述了汇交验收流程,在汇交过程中的产生的问题及提高汇交质量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流程关口前移
成果地质资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是进一步矿山建设或进一步矿山勘查等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作为省级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抓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解决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验收
1.1 资料接收
作为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面对的是基层地勘单位,基层汇交单位汇交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汇交上来的地质资料首先要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附件以及相关文件界定是否属于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然后根据汇交清单及电子文件登记表结合报告目录清点汇交资料的数量和件数,清点无误后接收资料,给汇交人出具汇交回执。
1.2 检查
成果地质资料的检查应首先检查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齐全性,在确定电子文档载体无病毒的情况下核对的一致性。文字部分:对照纸质资料逐页进行查看,检查信息是否一致,Word文档的标题定义是否正确,插图、插表的显示方向是否正确有无遗漏;.PDF文件是否缺字、插图是否显示;有无书签等。附图部分:在1:1比例下逐图浏览检查,检查信息是否齐全,图例与图内容是否对应,颜色是否正确,有无变色现象,是否与纸质资料一致,源文件和存档文件是否一致,是否可被再利用。辽宁省目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人员70%为刚毕业或工作才几年的年轻工作人员,缺乏地质工作经验,往往造成成果资料在制作时就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如附图地层色系为了美观改成别的色系,剖面图为了方便就不上地层色系等。而附图对于一份成果地质资料来讲就像战争中的军事地图、沙盘,如果附图有误,会给下一步的地质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在检查时附图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源电子文件在这个信息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据库与软件:首先查看数据库汇交内容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完整、技术文档是否齐全、管理系统是否可用、商业软件是否有说明文件、口令和密钥等,然后根据工作指南和建库报告搭建数据库浏览和应用的工作环境检查数据量、质量和组织方式等。多媒体:使用相应的媒体播放软件进行浏览,保证画面流畅、影音清晰。
1.3 验收
省级馆藏机构严格按照国土资发2006[210]号文件及相关标准要求对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均合格的成果地质资料可以通过验收(图1),给汇交人出具汇交合格证书,将报告整理后省级馆藏机构保管一套转交全国地质资料馆一套。
图1 地质资料汇交流程图
2 关于汇交工作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2.1 成果地质资料在汇交验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省级馆藏机构在资料验收时有承上接下的作用。对于基层汇交单位所出现的问题既要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修改,还要深入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协助汇交人找出解决办法。辽宁省目前存在的主要汇交问题多集中于正文、附表和附图的纸电一致性,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资料汇交人员和项目组人员脱钩,造成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由多人修改完成,出错几率提高。
2.2 资料汇交前期介入
将成果地质资料验收关口前移,及时了解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地质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危机矿山找矿、部(省)发放探矿权和采矿权等项目安排情况。在成果地质资料形成前,将地质资料汇交要求、汇交时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汇交相关软件等文件要求下发项目承担单位,减少汇交时的常见问题,提高汇交合格率。
2.3 深入地勘单位加强业务指导培训
成果地质资料在汇交过程中大部分问题是在报告编写时就形成的,如附图地层颜色色差、地质体的遗漏、地层颜色无法区分、图例与图内容不符等,对此类问题要在资料形成前就进行培训指导。针对地勘单位队伍大、人员杂、流动快等特点,可进行分单位、按部门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和指导。
2.4 汇交人之间互查
目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质量日渐提高,汇交人员队伍日渐强大,对成果地质资料认识也逐步提高越发重视。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前进行自查,自查无误后汇交质量高的地勘单位之间互查,汇交质量有差异的地勘单位之间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汇交质量,提高汇交合格率。
2.5 建议汇交人员相对固定
对汇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合格的资料汇交人员下发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上岗证书,固定资料汇交人员,减少汇交人的流动性,培训后可定期对汇交上岗人员进行深入业务指导。上岗证书可实行两年一检,保证汇交人员的业务水平。
2.6 多种方式制作电子文件登记表
目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全部附有电子文件登记表,而电子文件登记表作为电子文档的一个纸质说明文件必须翔实准确。目前ED-Maker生成的电子文档因软件自身原因,无法生成存档文件或是存档文件缺失信息,这就造成电子文件登记表的容量、盘标签上文件数不是准确的信息,需要重新修改;还有部分无法生成电子文件登记表或是生成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给汇交单位造成负担。笔者认为电子文件登记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制作:①采用通用的.doc、.xls文本文件格式直接制作;②ED-Maker生成电子文件登记表;③在ED-Maker软件页面增加NEXT等提示按钮。这样既可以简明直观的检查和修改,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避免制作电子文档时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是笔者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会对在同一岗位上的同事有所帮助。
『拾』 地调项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汇交的体会及建议
丛润祥潘敏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廊坊065000)
摘要成果地质资料是重要的地质信息资源,电子文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子文档制作是否规范是地质资料成功汇交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210号文)要求,阐述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需注意的3个环节,并提出几点肤浅建议,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格式电子文档
成果地质资料是指“各类地质工作与科学研究项目完成时,按相应技术规范和原项目设计要求,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和软件等形式提供的反映工作成果的一整套科技文件材料”。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作为代表黄金部队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深知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义务,一直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专门人员及时、依法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笔者通过近几年对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取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磋商探讨,为进一步做好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汇交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需注意以下环节:一是系统、完整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基础;二是正确运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核心;三是全面细致检查已生成的电子文档——关键。
1.1 系统、完整收集各类资料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由8个类别构成:正文类、审批类、附图类、附表类、附件类、数据库和软件类、多媒体类、其他类。为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制作电子文档前必须按要求全面收集应汇交的所有文件材料。根据文件形式正确归类,是保证资料顺利汇交的基础。比如对原始地质资料目录登记簿的分类,不同验收单位其归类不同,有的放入附件类,有的放入其他类,我们认为它不是纯粹的管理性文件,而是地质资料信息的一部分,应归入附件类。另外,其他类涉及的文件较杂,如各年度任务书、各年度设计审查意见书、著录表、涉密登记表等要收集齐全。
1.2 正确使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
运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将各类资料录入到系统中,是电子文档制作的核心。首先,要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使用手册正确安装ED-Maker 1.0系统;其次,按类将各类文件录入至系统中,并进行编辑,注意审批类文件的顺序、附图类源文件的系统库,尤其是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电子文档的详细物理特性、主要文件格式;再次是生成电子文档,对于使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7.0软件转换成PDF格式的存档电子文件要编辑。
1.3 全面检查电子文档、录制、汇交
生成的电子文档包括存档电子文件和源电子文件两类,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一是对生成的电子文件登记表进行检查,检查其填写内容的完整性,对缺项、漏项要重新填写后再生成;二是对应电子文件登记表检查电子文档的存档电子文件、源电子文件的对应性,文件的可读、可懂、可复制、可再利用性;三是检查电子文档中的文件与纸质资料的对应性,信息内容的清晰性;四是录制汇交,录制前查杀病毒,确保汇交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 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2.1 部分报告附图偏色
有些应用MAPGIS6.5制作的报告附图,JPEG格式图像存在偏色现象。同为一个文件,由绘图仪打印机输出的纸质附图与显示器显示的JPEG图像颜色匹配性较差,虽然均按“要求”制作,但颜色差别较大。我们认为是由于显示器和输出所用的打印设备有关,显示器色素较多,显示的图像色彩丰富;而不同的打印机配色方案不同,输出的图像颜色也不同。附图纸介质与电子文档色彩上完全一致很难做到,只能选择相近的颜色代替,力求一致。
2.2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需进一步统一资料汇交验收标准
如《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 0131—94)中规定,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字号有部分要求为小五号,如表格中的文字、文献名称、条文中注、脚注、图注、标注说明等,而国土资发[2006]210号附件《成果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又规定文本部分电子文件的编制字号最小不得小于5号字,使电子文档制作存在一定的矛盾。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对电子文档的验收确定一个统一标准,否则汇交工作开展较费力。作为承担地调项目的单位,不但要向大区地调中心汇交资料,同时还要向省矿产主管部门汇交,虽然都按“210号文”验收,但不同的验收人存在不同的验收意见。往往地调中心验收的资料,向其他单位汇交时又会提出不同的意见,且不同的大区中心,对其要求也存在不同,同一份资料其归类属性也不尽相同,因而国家行业主管单位应尽早统一一个验收规范,所有地质资料接收单位按统一标准对地质资料进行接收。避免了汇交单位重复工作,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2.3 进一步完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
现在使用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ED-Maker 1.0)能快速组织和制作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并自动生成符合汇交标准的电子文档。但还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更新完善。
(1)系统能在Windows98,2000,XP平台下运行,但对目前有些平台(如Windos vista)就不能运行。
(2)制作浏览系统目前有12个模块,即正文类、审批类、附图类源文件、附图类存档文件、附表类、附件类、多媒体类、数据库和软件类、其他类、插图文件、电子文件登记表、载体外标签,基本能满足目前电子文档的制作浏览。但若能增加一些现要求汇交的文件模块,如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著录表等模块,对制作电子文档会更加迅捷。
(3)制作浏览系统可能与其他软件有些冲突,有些电子文件在电子文档生成时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如有些大文件的电子文件转换生成PDF文档时,有些插图会重叠,有些文字会缺失等。
3 结束语
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发布)明确提出“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广大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和历史记录,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作为由国家出资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必须履行汇交规定,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要求及时汇交成果地质资料,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功能,为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9号
江平.关于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几点体会,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46~248
关于印发《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6]210号)
姚华军.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大力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