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地质学家有哪些
Ⅰ 中外历史上有那些著名女性科学家
1、玛丽·居里: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2、何泽慧:女,籍贯山西灵石,江苏苏州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何泽慧在德国海德堡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期间,与合作者一起首先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上世纪50年代,与合作者一起自立更生研制成功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在领导建设中子物理实验室、高山宇宙线观察站,开展高空气球、高能天体物理等多领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3、古道尔:古道尔女爵士,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著名动物保育人士。珍·古道尔长期致力于黑猩猩的野外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她的工作纠正了许多学术界对黑猩猩这一物种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揭示了许多黑猩猩社群中鲜为人知的秘密。
除了对黑猩猩的研究,珍·古道尔还热心投身于环境教育和公益事业,由她创建并管理的珍·古道尔研究会是著名民间动物保育机构,在促进黑猩猩保育、推广动物福利、推进环境和人道主义教育等领域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4、吴健雄:,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美籍华人,著名核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吴健雄是美国物理学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会长,也曾参与过曼哈顿计划,是世界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
5、蒙如玲:女,系美国休士顿大学物理教授、美国休士顿大学德克萨斯超导电性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旅美专家协会顾问、中国旅美交流协会国际交流中心顾问、及中国旅美专家协会首任会长。
作为资深科学家的蒙如玲教授长期从事高压暨低温实验研究,在促进对超导体的深入了解,找出新的化合物和合金的物性描述,超小导薄氧化超导体、单晶体的发展,以及录音带和防水导体的制作技术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Ⅱ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
李四光、刘东生、孙枢、李廷栋
Ⅲ 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
卡罗琳抄·赫舍尔(1750年-1848年)
这位袭发现了8颗彗星及星云的伟大天文学家出生在德国汉诺威。她的父亲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精心于对子女的文化和音乐教育,但卡罗琳却是个例外。卡罗琳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她曾与父亲一起观察星座和天体。
由于家庭中有爱好天文学的传统,加之哥哥威廉成为英国乔治三世的宫廷天文学家,并自己制作了一架望远镜,通过它曾观测到天王星。作为哥哥的助手,卡罗琳经常帮他磨制和抛光镜面,并为这些观测做记录。
在日积月累中,卡罗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和几何知识,甚至获得了国王颁发的作为天文学家助手的津贴。卡罗琳每晚都端坐在那架可以观测遥远天外星空的望远镜前。1786年8月的一个夜晚,卡罗琳独自观测到了第一颗彗星,在接下来的11年里她又陆续发现了7颗彗星。她的发现为后来天体学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赖的资料。1798年,卡罗琳将自己的所有发现制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给英国皇家学会,并附上了一份《不列颠天图》中忽略的560颗星的目录以及该出版物的勘误表。
哥哥威廉去世后,卡罗琳又搬回到汉诺威继续研究,不久完成了2500个星云和许多星团的记录工作。
Ⅳ 谁知道有那些著名的地质学家及其著作(详细点) 先谢谢各位了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东汉历史和地理学家班固撰著的专门记述西汉一代地理沿革及郡县邑地理情况的一部专志,也是我国最早以“地理”二字作为篇名的著作。它上承《禹贡》、《职官》,下启历代纪传体史书,开辟了我国正史地理志的先河。它内容丰富、体例完善,影响我国地理学发展近两千年,在我国地理学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
《水经注》是我国北魏时期的一部宏大的地理学著作。该书是郦道元在大量史料和实际考察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巨著,是一部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沿革地理等内容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被地理学家刘献廷誉为“宇宙未有之奇书”。
《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唐代学者李吉甫撰著的一部全国地理总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比较完整的全国地理总志,是被学术界认为“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的中国地方志书的代表著作。该书成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即用当时的年号作为这部书的书名。由于此书每镇篇首列有地图,图前文后,相互补充,故名《元和郡县图志》。到了北宋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四十七幅方镇图已散失无存。到了南宋时期,人们觉得再称“图志”已名不副实,于是改称《元和郡县志》。
《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于13世纪末撰写的一部记述东游途中所见所闻的关于中国及西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各国历史地理、风土民情、政治经济、城市管理、宗教信仰及游猎节庆等活动的重要著作。它对欧洲人民扩大地理视野和了解东方世界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本书以其生动感人的故事、丰富多彩的内容、朴实别致的风格赢得了各国人民的欢迎,并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震动,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
《徐霞客游记》是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通过三十多年的旅游,以日记体形式写成的有关山川源流、地形地貌、岩石洞穴、瀑布温泉、动植矿物、经济贸易、民风习俗、城镇村寨、民族关系等逾六十万字的巨著,它在中国科学史乃至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读史方兴纪要》是清代学者顾祖禹用数十年心血撰写而成的一部中国历史地理名著,是中国史学家和地学史上的一部旷世奇书。这部著作,取材宏博,考核精审,辨山川之源流,记州郡之沿革,志形势之险夷,论攻守之利害,旁及政事之兴衰得失、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之迹,集历代之论,汇百家之说,是中国学术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中国历史地理巨著。
《地质学原理》是英国近代地质学家赖尔的主要学术著作,又名《可以作为地质学例证的地球与它的生物的近代变化》。这部书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广泛影响。1872年由中国数学家华蘅芳和美国医生玛高温合译成中文出版,书名《地学浅释》。1959年徐韦曼又重新翻译,以《地质学原理》为书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一著作的出现,标志着近代经典地质学的成熟。
《物种起源》一书,用大量的事实向全世界说明了物种和人类起源的真相。达尔文进化论是进化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也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源泉。它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生物学上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同时,它不仅是许多自然知识的理论综合,而且还对自然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或将来,它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
《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在近代地理发展中,无论在德国还是在全世界,阿·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都称得上是一部研究近代地理学理论问题的重要学术文献。这部书以系统阐述地理学方法论而著称,其中心思想是讲述地理学的区域特征。这部书的出版,在国际地理界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反响。在获得有力支持的同时,还导致关系到地理学的存在和发展的热烈讨论。
《地理环境的影响》是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爱·丘·森普尔(E·C·Senple,1863—1932)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虽然这是她著作中最缺乏创造性的一部”,但是由于她全面地把拉采尔氏的正统人类地理学原理介绍到美国,并毕生致力于它的推广工作,始终热情不懈。“她是拉氏见解的最积极、最成功的信徒,在仍和国家都无人能同她相比。”她的这部著作,也由此赢得了国际声誉,成为重要的人文地理学名著。
《人文地理学问题》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德芒戎的一部文集。他一生从事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由于忙于教学和编辑业务,除了代表著作《法国经济地理》之外,没有写出独立的理论专著。他的学术贡献,不仅在法国地理学界影响巨大,而且在西方近代地理学史和世界人文地理学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去世以后,法国地理学界为纪念他而编辑出版了这部文集。这些论文涉及了他对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方法的阐释与探讨,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地理学理论体系。这些论文,对当时法国和西方地理学界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较之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地质科学可谓“大器晚成”。把地质学真正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革命,迟至20世纪上半叶才得以发生。人们公认,拉开这场科学革命序幕的是《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一书,作者即是被誉为“地质学中哥白尼”的魏根纳。
《翁文灏选集》收集翁文灏的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共21篇,是翁文灏在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地理学、沉积学等方面的学术水平代表作。该书是一部代表我国近代地球科学尤其是地质学的奠基水平的学术著作之一。
《中国地质学》是中国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一部地质学名著,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著作,是运用地质力学原理来研究区域地质形成规律的一部开拓性经典著作。此著作在地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是中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和地理科学家竺可桢于1966年发表的一篇重要的科学论著。这一论著系统科学地论述了我国五千年来气候的历史变迁,指出了冷暖波动的规律,并由此推测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存在着迁移现象。此项研究开创了我国历史气候学领域研究的新纪元,并成为世界地学界罕见的一部经典性著作。
《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德国地理学家沃尔特·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乡村集镇及其与四周的农村服务区之间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研究,于199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并提出了中心地理论。该理论是以古典区位理论的静态均衡理论为基础,进而探讨了静态一般均衡后种区位理论,为此后的动态一般均衡后种区位理论(此理论用于研究规划问题)奠定了基础。
《不列颠群岛—自然地理和农业地理》斯坦普和比佛是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们的合著《不列颠群岛—地理和经济概论》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英国地理著作。该书涉及自然地理、工业地理、交通地理、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诸多方面。1960年吴传钧选择了该书的自然地理和农业地理部分,并以《不列颠群岛—自然地理和农业地理》为书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工业、交通和居民等部分,则因国内已有〈英国经济地理〉译本,未再汉译。本书的翻译出版,为我们了解英国的自然地理和农业地理,特别是了解英国的土地利用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在地理学理论和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美国地理学家R·哈特向撰著的《地理学的性质》(1939)和二十年后撰著的《地理学性质的透视》(1959),可以算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地学著作。这一著作被认为是对地理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观点的权威论述与阐释。1959年作者撰写并出版了《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以便对地理学性质问题作出正面的结论。这一新的著作被认为是“崭新的、生动的、有力的和前后一贯的,没有一个认真的读者会不对作者在地理学方法文献上的艰巨努力以及他卓越的分析能力表示钦佩。”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科普作家莱切尔·卡逊于1962年写成出版的科普著作。该书以严峻事实、犀利的笔锋、通俗的语言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敲响了警钟,警示人类不要自毁家园。
《西部科罗拉多河及其去流之探险》鲍威尔(John Wesley Powell)地质学家,美国原住民权威,该书不但是一部重要的地理论著,也被列入文学经典之作。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该书是黄汲清先生经过长期大量野外调查之后,总结中国及邻区地质资料撰写的一部中国大地构造的系统著作。该书以其精美的图件和精练的文字,描绘了东亚大陆的基本构造单元的时空展布、构造样式和相互关系,强调东亚中、新生代基底褶皱作用,分出古亚洲、太平洋和特提斯一喜马拉雅三种构造型式,用活动论思想阐述了它们的发展、演化过程,提出多旋回造山运动是中国大地构造的特征的著名论断,被公认是中国大地构造的经典著作,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用生物化石鉴定地层》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1816年出版。该书是地层学的奠基性著作.此后,地层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研究地层的年代、构造和分布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Ⅳ 少数民族的地质学家有哪些。要10个以上
多吉,当代藏族地质学家。
另外其他的还有:
潘钟祥--陆相生油理论的奠基人;李四光--地质力学的泰斗;
Ⅵ 你知道哪些地质学家的名字
李四光先生(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刘东生
刘东生,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
地质学家刘东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地质地理气象系,后来又旁听生物系的课程。1944年先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地质部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工作。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958年,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发展了传统的四次冰期学说,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李捷
(1894~1977),中国地质学家。号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于河北成安县,1977年1月30日卒于宁夏银川。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矿
产调查队队长,河北建设厅厅长,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工程师,水利部勘测设计管理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等职。早年李捷在华北、鄂北、豫南、陕南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层》等文。30年代他先后在湖南、广西、贵州、湖北和江西等省进行地质矿产调查。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鄂西第四纪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划分了鄂西山区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后,他主要从事水利电力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工作,为国内众多水库、水坝、水电站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1919)、《秦岭中段南部地质》(合著,1930)、《广西罗城黄金寺附近地质》(合著,1936)和《河南陕县三门峡第四纪冰川遗迹》(1959)等。
Ⅶ 中国有哪四位地质学家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刘东生
刘东生,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
地质学家刘东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地质地理气象系,后来又旁听生物系的课程。1944年先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地质部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工作。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958年,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发展了传统的四次冰期学说,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李捷
(1894~1977),中国地质学家。号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于河北成安县,1977年1月30日卒于宁夏银川。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矿
产调查队队长,河北建设厅厅长,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工程师,水利部勘测设计管理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等职。早年李捷在华北、鄂北、豫南、陕南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层》等文。30年代他先后在湖南、广西、贵州、湖北和江西等省进行地质矿产调查。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鄂西第四纪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划分了鄂西山区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后,他主要从事水利电力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工作,为国内众多水库、水坝、水电站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1919)、《秦岭中段南部地质》(合著,1930)、《广西罗城黄金寺附近地质》(合著,1936)和《河南陕县三门峡第四纪冰川遗迹》(1959)等。
张宏仁
高级工程师。江苏镇江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毕业于苏联第聂伯罗波得罗夫斯克矿业学院地质系。历任云南省地质厅地质队技术负责,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主任工程师,北京市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副队长、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司长、部总工程师,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撰有论文《解渗流问题数值方法对比》等
中国代表、地质学家张宏仁教授当选为新一届国际地科联主席。这是中国地质学家首次担任这一职务。
张宏仁教授曾任中国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秘书长,现任国际地科联提名委员会、出版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地科联杂志《地质幕》主编。中国代表当选为国际地科联的主席,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国际地质大国的地位,说明了国际地学界对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
赵金科
地质学、古生物学家。河北曲阳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30年代,提出震旦纪地槽呈环状分布于极区泛大陆周围和内部的理论。30年代后期对广西西部开展区域地质调查,证实地质力学理论阐述的广西山字型构造的位置及形迹。40~50年代,研究头足类化石和二叠、三叠纪地层,取得突破性进展。晚年领导并具体参与对华南二叠系最高层位长兴阶的层型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的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Ⅷ 地质学家的人有哪些
李四光,赵鹏大,殷鸿福,等
Ⅸ 女科学家有哪些
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