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一般在什么地质构造中
A. 铁矿是什么形成的
成矿规律 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 太古宙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丘、鲁中地区。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该时代储量占41.4%。 古元古代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北东向五台燕辽地槽区。矿床仍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为主,赋存于五台群、吕梁群变质岩中,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在南方地区有伴随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火山岩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为代表,矿体产于大红山群钠质凝灰岩、凝灰质白云质大理岩中。 新元古代 (含震旦纪)铁矿床类型较多。在北方地区,有产于浅海-海滨相以泥砂质为主沉积型赤铁矿床,分布于河北龙关—宣化一带和产于斜长岩体中的承德大庙一带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在内蒙古地轴北缘有产于白云鄂博群白云岩中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还有赋存细碎屑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中的酒泉镜铁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铜、重晶石)。在南方地区,除分布于湘、赣两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浅变质岩系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还有产于新元古界澜沧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云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积型铁矿。 元古宙形成的铁矿,储量占22.8%。 古生代 除志留纪铁矿较少外,其他各时代都有铁矿。以沉积型和岩浆型矿床为主,也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如沉积型铁矿,分布于南方(湘、桂、赣、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积赤铁矿床,常称“宁乡式”铁矿;岩浆晚期型矿床以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最为重要,含矿岩体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带。该时代储量占22.4%。 中生代 是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和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形成的主要时代。陆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于宁(南京)—芜(湖)地区。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分布于鄂东(大冶式)、邯邢、鲁中、晋南、豫北和闽南等地区。这个时代形成的铁矿,储量占12.4%。 新生代 以风化淋滤及残、坡积型为主,次为陆相沉积的菱铁矿、沼铁矿,还有海滨砂铁矿。储量占1.0%。
B. 地质构造演化对铁矿成矿的控制
特定的铁矿成矿作用是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的产物。随着地质构造环境的变化,铁矿成矿作用的特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的铁矿成矿事件如下。
一、太古宙—古元古代火山喷发-沉积事件
太古宙—古元古代时期,地壳很薄,来自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大面积喷发于广袤的海洋中。此时恰值全球大气缺氧期,海底基性火山岩中丰富的铁质大量以二价铁的形式溶解在海水中,形成富含铁质的海水。25亿年左右,大气中氧气大量聚集,即发生了全球大氧化事件,海水中溶解的二价铁被氧化,以三价铁的形式沉淀于海底,形成条带状铁建造(BIF),后经区域变质改造,形成我国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分布于华北克拉通等古陆核及其边缘,以鞍本、冀东铁矿集中区为代表,在新太古代克拉通区,往往形成许多大型或超大型铁矿床,如辽宁鞍本地区鞍山岩群中的铁矿、冀东滦县群和遵化岩群中的铁矿、北京密云地区四合堂群、山西五台群、山东泰山群、河南登封群以及安徽霍丘群中的铁矿床等。
古元古代,形成一些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如山西吕梁群中的袁家村铁矿和冀东朱杖子群的柞栏杖子铁矿,云南大红山铁矿也形成于古元古代。
这一时期形成的铁矿床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占全国的45%左右。
二、中-新元古代裂解事件
中-新元古代,受全球性裂解事件的影响,在古陆边缘附近产生了规模不一的裂谷、裂陷槽或拗拉槽,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并伴随有不同规模的火山喷发,形成了云南大红山式海相火山岩型铁铜矿、华北地台北缘宣化一带的宣龙式海相沉积型赤铁矿、华北克拉通上17亿年左右的河北大庙式岩浆型铁矿、四川泸沽式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等多种铁矿类型。内蒙古白云鄂博式沉积变质型铁铌稀土矿床和海南石碌式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形成时代和成因虽有较大争论,但其主体可能形成于中新元古代。8亿年左右,受“雪球地球”事件的控制,形成了我国南方的新余式和祁东式(江口式)沉积变质型铁矿。
三、晚古生代早期华南海侵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我国南方湖南、广西、广东、贵州、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区。海侵始于泥盆纪初,并由西南向北、向东北进发,所以随海侵方向其地层层位逐渐升高,而沉积相也随之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有用组分在较大范围内堆积。铁和锰、磷通常在沉积海盆的潮坪相与台地相之间,以胶体的形式沉淀成矿,形成我国南方广布的宁乡式海相沉积型富磷赤铁矿矿床。
我国秦岭地区的大西沟式海相沉积型铁矿也形成于泥盆纪,但以菱铁矿为特色,可能与海底喷气-沉积成矿作用(SEDEX)有关。
四、晚古生代火山喷发-侵入事件
晚古生代火山喷发-侵入事件包括海相火山喷发-侵入事件和陆相火山喷发-侵入事件。
海相火山-侵入事件出现在活动带中,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天山和内蒙古等地,形成阿尔泰蒙库、天山雅满苏、式可布台、莫托沙拉、内蒙古谢尔塔拉、黑鹰山等海相火山岩型铁矿。
陆相火山-侵入事件发生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大陆裂陷环境,以基性岩浆活动为主,形成时代为250 Ma左右。岩浆侵入形成攀枝花式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岩浆喷出地表则形成了峨眉山玄武岩。玄武岩中铁含量高,以磁铁矿为主,磁性强,但磁铁矿分散,品位低,没有工业价值。
五、中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岩浆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它是受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使中国东部陆内发生NNE向的构造形变,并置于前中生代构造层之上,同时伴有大规模陆相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活动。喷发作用以侏罗纪晚期最强烈,长江中下游地区宁芜、庐枞等陆相火山岩盆地中发育的宁芜式和庐枞式陆相火山岩型铁矿(玢岩铁矿)与这一构造-岩浆事件有关;侵入作用于燕山期最鼎盛,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冶式、华北克拉通内部邯邢式、莱芜式、闽南-粤东和东秦岭地区的矽卡岩型铁矿与该期构造-岩浆侵入事件有关。
六、全新世—更新世风化堆积事件
该事件分布甚广,主要在我国东部和南部,主要形成风化淋滤型(现代风化沉积型)铁矿床,次为陆相沉积型菱铁矿和沼铁矿,此外,还有滨海砂铁矿,如台北沿海的砂铁矿床,但上述铁矿大多属于中小型。
C. 在地质年代中,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是
新太古代是中国铁矿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形成铁矿的储量约占全国铁矿总储量的50%左右
D. 地质中铁矿石的分类。
按照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和采、选、冶及工艺流程等特点,可将铁矿石分为回自然类型和工业答类型两大类。
1.自然类型
1)根据含铁矿物种类可分为:磁铁矿石、赤铁矿石、假象或半假象赤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以及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含铁矿物组成的混合矿石。
2)按有害杂质(S、P、Cu、Pb、Zn、V、Ti、Co、Ni、Sn、F、As)含量的高低,可分为高硫铁矿石、低硫铁矿石、高磷铁矿石、低磷铁矿石等。
3)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网脉浸染状矿石、条纹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以及鲕状、豆状、肾状、蜂窝状、粉状、土状矿石等。
4)按脉石矿物可分为石英型、闪石型、辉石型、斜长石型、绢云母绿泥石型、夕卡岩型、阳起石型、蛇纹石型、铁白云石型和碧玉型铁矿石等。
2.工业类型
1)工业上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内铁矿石,包括炼钢用铁矿石、炼铁用铁矿石、需选铁矿石。
2)工业上暂不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外铁矿石,矿石含铁量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
E. 地质中铁矿石的分类。
按照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和采、选、冶及工艺流程等特点,可将铁矿石分为自然类专型属和工业类型两大类。
1.自然类型
1)根据含铁矿物种类可分为:磁铁矿石、赤铁矿石、假象或半假象赤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以及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含铁矿物组成的混合矿石。
2)按有害杂质(S、P、Cu、Pb、Zn、V、Ti、Co、Ni、Sn、F、As)含量的高低,可分为高硫铁矿石、低硫铁矿石、高磷铁矿石、低磷铁矿石等。
3)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网脉浸染状矿石、条纹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以及鲕状、豆状、肾状、蜂窝状、粉状、土状矿石等。
4)按脉石矿物可分为石英型、闪石型、辉石型、斜长石型、绢云母绿泥石型、夕卡岩型、阳起石型、蛇纹石型、铁白云石型和碧玉型铁矿石等。
2.工业类型
1)工业上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内铁矿石,包括炼钢用铁矿石、炼铁用铁矿石、需选铁矿石。
2)工业上暂不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外铁矿石,矿石含铁量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
F. 为什么铁矿分布在古老高原
古老高原比较古老
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版型的铁矿床;但在权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其中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中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我国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邱、鲁中地区。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邱群等。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该时代储量占41.4%。
G. 地质构造中什么层是找煤 铁矿等的优越部位
你好,背斜找石油和天然气;向斜找水
H. 铁矿是怎么形成的
铁是从铁矿石里提炼出来的。根据目前的冶炼水平,这些矿石中铁的含量最少也要在20%~30%以上。在地壳中,铁的含量约为5%,这是对构成地壳的岩石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的平均数字。如果根据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的化学成分推测,铁在整个地球的含量约占35%。在地球内部铁是很多的,构成地核的物质更几乎全部是铁和铁元素。但是由于开采技术的限制,这些铁我们无法利用,目前只能开采地壳中的离地面很近的浅层的铁矿。
地壳中铁的平均含量不高,铁元素必须得在某些地方集中起来,才能形成铁矿。铁又是怎样集中起来的呢?
铁矿
分散在各处含有铁的岩石,经过日晒雨淋的作用,风化崩解,里面的铁也被氧化,这些氧化铁溶解或悬浮在水中,随着水的流动,被带到比较平静的水里聚集起来,它们逐渐沉淀堆积在水下,成为铁比较集中的矿层;在整个聚集过程中,许多生物,如某些细菌起着积极的作用。世界上90%左右的大铁矿都经过这样的聚集过程,主要是在距今5~6亿年以前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铁矿层形成后,再经过多次变化,譬如地壳中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时还有含矿物质多的热液参加进来,使这些沉积而成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变质,造成规模很大的铁矿;这些经过变质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还可以再经过风化,把铁进一步集中起来,造成含铁量很高的富铁矿。
还有些铁矿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岩浆在地下或地面附近冷却凝结时,可以分离出铁矿物,并在一定的部位集中起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时,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也可以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形成铁矿。
世界上重要的铁矿,主要是在地球历史上最古老的时期形成的,如在35~25亿年前的太古代、25~6亿年前的元古代和4.1~3.5亿年前的泥盆纪。这不仅因为形成铁矿需要很长时期,还因为那段时期地壳较薄,地层断裂深而且多,火山喷发也很频繁,因此,随着岩浆的喷发,也把藏在地幔深处的含铁量高的岩浆大量喷发出来,这使地球深部的铁较多地迁移到地壳中来,给形成大规模的铁矿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