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黄山是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黄山是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发布时间: 2021-03-03 13:14:58

『壹』 黄山的地质形成是什么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专特有的峰林结构属。黄山群峰林立,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一起,雄踞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在第四纪时期,黄山曾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冰川的搬运、刨蚀和侵蚀作用,在花岗岩体上留下了很多冰川遗迹,形成了遍布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再加上出露地表以后,受到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天然雕琢,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

『贰』 我国黄土高原主要是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是由来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自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叁』 黄山地表形态特点是什么

黄山市地形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山体海拔高度版一般在400-500米,千米以上的高峰权众多。山地面积5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丘陵面积35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1%;谷地、盆地面积12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9%。全市地形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1)北区部分,地形南高北低。(2)南部新安江谷地,四周高山环绕,中央地势低平,是一个小盆地。(3)西部丘陵区,北高南低,小山丘密布。

『肆』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

A.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专结构.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属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因此图中的“猴子观海”景观主要是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景观,故正确;
B.搬运作用一般不形成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C.黄山原来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碰撞,地壳抬升,黄山一带隆起成为山脉.后来经过自然风化、流水冲刷、植被破坏,加上冰川的侵蚀,形成了以花岗岩为主题、千奇百怪的黄山奇石景观,因此图中的“猴子观海”景观主要是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景观,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岩石是花岗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但是地貌不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是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伍』 黄山是属于什么地貌

黄山地质公园是国土资源部公布的首批33座国家地质公园之一[24-25],面积154km2,公园属花岗岩峰林景观,以雄、奇、险、峻的花岗岩体地貌景观称绝。它是一座由地质作用的内、外营力造成的奇山,由于第四纪更新世期间历经3次冰期,黄山地质公园内峰林奇秀、巧石妙绝、松云变幻、瀑飞泉涌,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丰富多彩。
黄山风景区为典型的花岗岩体峰林地貌
由于地壳运动,黄山不断上升,加上流水侵蚀、岩石风化剥蚀、节理发育等内外地质作用,山体才逐渐形成如今这种奇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黄山的切割深度常保持在500~1000m之间,这样,一座座尖锐的山峰便构成了一片峰林。黄山除了中心区有一长2.5km的椭圆形平坦的山顶外,其他花岗岩强烈切割区均为峰林地貌。黄山以主峰鼎立、群峰簇拥、悬崖峭壁、深壑峡谷的峰林地貌为主,还有块状、筒状、锥状、刀刃状等形式多样的石柱构成的石林,这是黄山峰林地貌的一大特色。
冰川遗迹地貌
冰川遗迹有冰斗、角峰、刃脊、U形谷、擦痕等。黄山的冰川遗迹最为著名。20世纪30年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实地考察后认为:黄山曾经发育过第四纪冰川,此后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学者来黄山考察研究。这些学者大都也认为黄山发育了3~4期第四纪冰川,至今仍保留了不少冰川侵蚀地貌,如冰斗、角峰、刃脊、U形谷、悬谷和粒学盆等,最典型的有金鸡冰斗、天都峰角峰、鲫鱼背、平天石工刃背、逍遥池、丞相源、U形谷、百丈泉、人字瀑悬谷、汤岭关、西海粒雪盆等,另外立马亭对面陡崖上可见冰川擦痕。
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

黄山风景区内不少断层崖是现在的跌水和瀑布形成的基础,最著名的有九龙瀑、人字瀑、百丈泉等。通过观察这些瀑布及其附近的地层、地貌差异就能识别构造及新构造运动的痕迹。另外,歙县呈村至大阜一线有1条线状排列的断层三角面,形态逼真,沿三角面发育1条直线状支谷。此断层三角面系休宁深断裂的东延部分,航卫片反映明显,是研究皖南地区构造及新构造活动理想的场所。

『陆』 小丽在畅游安徽黄山后得知,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

A、花岗岩垂直节理复发育,容制易受到风化、侵蚀,形成形态各异的石头.所以图中的景观是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故正确;
B、搬运作用是通过一段较长距离将物质从一地运送到另一地,一般这个作用不形成明显的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C、堆积作用是被搬运的物质因外营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以含溶解质的水溶液受蒸发或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积过程.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容易受到风化、侵蚀,形成形态各异的石头.所以图中的景观是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D、岩浆活动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岩.花岗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但是题目的问题是: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不是问花岗岩是怎么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柒』 形成黄土高原的地质作用是什么

比较流行的是“风成说”,所以一般说形成黄土高原的地质所用是风的堆积作用。而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状态的地质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要注意区分。

『捌』 黄山属于什么地形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
黄山的地形:黄山属于山地地貌。黄山经历了版造山运权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黄山的气候类型: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于4-6月,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

『玖』 泰山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在距今25亿年前后,鲁西地区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泰山运动。版
原先形成的岩层褶权皱隆起,形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的一部分,耸立在海平面之上,伴随着岩层的褶
皱隆起,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大量的中酸性岩浆侵位,并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从而逐渐形
成了表壳变质岩系和分布广泛的闪长岩花岗岩类的古老侵入岩体,具有明显的期次。这类岩
石约占泰山主体面积的95%以上,是泰山主体组成的物质基础。由于这些不同岩性和地球化
学特征的花岗质岩石的大规模存在,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对象,
在建立前寒武纪底层系统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18-19亿年的风化剥蚀,地势渐趋平缓。至距今约5亿2千万年前的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海水侵入,古泰山也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在古泰山的风化剥蚀面上沉积了近2000米厚的寒武奥陶纪海相地层。代表这个时期沉积的地层是位于泰山北侧的张夏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含丰富的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研究程度高。是华北地壳演化历史早古生代阶段的重要的地位

『拾』 黄山的成因是什么

在距今2亿年来前的三叠纪末期,划自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漫长的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从而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侏罗纪以后,影响遍及我国的燕山运动,以强烈频繁的活动,不断地改造、雕塑着黄山地壳的地貌。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北部的太平花岗闪长岩体,就是晚侏罗纪岩浆侵入的产物。到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江南大地,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这便是距今约1.25亿年时期形成的“地下黄山”。在黄山花岗岩体侵入地壳形成之际,也就是黄山山体雏形孕育铸就之时,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脉动上侵定位和结晶固结之后,黄山岩体的雏形终于形成。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