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地质剖面方位怎么测
A. 1:5000实测地质剖面野外测制应该怎么做
没有吧 有那么多吗 应该是 很长的 任务吧 我们区调 做 50多幅 也差不多啊 就是那么多
B. 实测剖面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1)实测剖面位置选定以后,在正式施测之前应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对剖面进行详细踏勘。要求了解剖面所见地层的岩性、层序结构,确定分层位置,选择标志层;研究剖面的构造形态,进行地层对比,确定层位的重复与缺失情况;注意寻找各种沉积构造,化石层位;研究地层接触关系。踏勘时作信手剖面,以备正式施测时参考。若遇剖面局部覆盖,应事先布置揭露。根据踏勘资料,确定剖面比例尺、工作量、测量方法、施测顺序及组织分工等。
(2)实测剖面的地形通常用半仪器法导线测量,即用罗盘仪测量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地面斜距。矿区的大比例尺剖面也可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称全仪器法。分层及取样位置在地形测量时可以同时测出,因而精度高、效率快。
(3)在半仪器法作业中,一个工作组一般应由6~7人组成,组织分工如下:
(a)导线测手2人。负责导线方位角、导线长度和坡度角的测量。导线方位角以导线前进方向为准;坡度角以前进方向上坡为“+”,下坡为“-”。前后测手同时读数取平均值,若读数差值超过3°,则应重新测量。后测手执测绳的零端,导线长度由前测手在绳上读出。上述三个数据测出后,报给剖面记录员和地质记录员记录下来。导线测手还应负责将剖面的起点及终点标定在地形图上。
(b)剖面记录员1人。负责在“剖面测量记录表”中填写野外实测的有关数据(表3-2)。
导线号(编号1):以剖面起点为0,第一导线后端为0,前端为1,表内记0-1。第二导线为1-2,其余依此类推。
前进方向(编号2):指每一导线前进方向之方位角。
导线长度(编号3):指每一导线前端读数,即首尾的距离。
坡度角(编号4):每一导线首尾之间地面的坡度角,前进方向上坡为“+”,下坡为“-”。
岩层产状导线读数(编号8):指所量产状位置在导线上的读数。
岩层产状倾向(编号10)、倾角(编号11):指野外实测数据。
分层层号(编号14):指地层分层的顺序号。有时可能在某一分层内换导线,因此同一分层号可能出现在两相邻导线中。
导线段起讫读数(编号15):某一分层下层面和上层面在导线上的读数,即分层在导线上的视厚度。
地质描述(编号18):简单描述岩性、特殊的沉积构造或化石等,以便作图和与野外记录本对照。岩性描述内容为颜色、层厚特征、岩石名称或岩石组合等,如“紫红色厚层长石砂岩偶夹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同一分层只需写一次。
地层代号(编号19):指岩石地层单位的符号,同一地层只填一个即可。
标本编号(编号22):岩石标本用R01开始编号,化石标本用F01开始编号。
标本登记导线读数(编号23):指标本采集处在导线上的读数。
备注:记录特殊的地质现象或注意事项。
(c)地层分层员1人。负责分层,指挥导线前进、测量地层产状、打标本和取样工作,并承担剖面测量过程中各种分工间的协调工作。地层分层的基本原则有:岩石成分显著不同;岩石的结构、构造(如碎屑岩粒度、层理、单层厚薄等)有明显区别;岩石的颜色不同;岩性相似、但化石组合不同;岩性特殊的标志层、化石层、含矿层;岩性不同,但厚度不大且呈互层出现,可视作一层,而若两种岩性单层厚度差异很大,且薄层岩性出露甚少时也可以划归一层,分别用互层和××岩夹××岩描述;按地层剖面比例尺精度要求,分层厚度在图上大于1 mm的单层。
表3-2 剖面测量记录表
(d)地质记录员1人。负责在野外记录本中按分层号逐层描述岩性、化石特征及产状、标本编号等,内容应力求全面、客观、层次分明。编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和路线平面地质图,以便于层位对比、构造分析和室内编制剖面图时参考。地层分层、观察、描述和记录是实测剖面中的核心工作,地质记录员应与地层分层员相互商讨,共同承担观察和描述工作,并协调整个工作组的进度。
(e)产状测量和标本采集员1~2人。负责测量地层产状、采集标本,并报出测量和采集地点的导线位置。
(4)实测剖面的野外作业结束以后,应立即进行室内整理和作图工作。首先检查剖面登记表中需在野外填写的项目有无缺漏与错误,与地质记录的分层是否一致,标本、样品的编号与实物是否符合。在确认表格无误后,计算并填写表3-2各空白栏,然后根据实际数据作实测地层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计算方法和图件编制方法见本书第4章。
C. 实测地质剖面的一般程序、内容和工作方法
实测地质剖面的测制,一般分为野外工作和室内整理两个阶段。
( 一) 实测地质剖面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展实测地质剖面工作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协调、快速、优质地完成该项工作。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与方法的业务准备、人员分工、材料工具的准备等。
1. 业务准备
事先应对实测地质剖面的有关内容进行学习,听取实习教师有关实测地质剖面的讲课,在路线踏勘的基础上,选择可供实测的剖面位置,确定测制的比例尺。
2. 人员分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般 5 ~6 人为宜,具体分工和主要任务如表 5-1 所示。
表 5-1 实测地质剖面人员分工简表
上述人员分工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变动和调整,以不遗漏各项工作,每人工作饱满且工作协调一致为前提。在剖面测制过程中,可能出现各项工作忙闲不均的情况。如地质观察员、记录员较忙,前、后测手较轻闲等。地质观察员要发挥全组人员的积极性,做好调度和协调工作,切忌各行其是。对于某一地质问题可能有不同认识,在一时难以取得统一认识之前,以客观、真实反映为前提,先按某一种意见暂定,事后再作深入探讨或请指导教师帮助解决。为了实践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在完成本人所分任务的同时,应积极了解和熟悉其他人员不同分工的工作内容。工作进行一段以后,各不同分工应进行适当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都能胜任测制剖面中的各项工作。
3. 工具、材料
为了保证实测地质剖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剖面测制过程中所需的有关资料、工具、材料,按人员分工分别准备和携带,以便到野外就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组一般应配备地形图 1 幅,罗盘 3 个,地质锤 1 把,测绳 ( 皮尺) 1 条,钢卷尺 1 个,记录本 1 本,三角板 1 付,半圆仪 1 个,图板或讲义夹 1 个,绘图纸 ( 方格纸) 1 ~2 张,实测剖面记录表 5 ~10 张,铅笔 3 支,胶布 1 卷,标本签 1 本。
( 二) 实测地质剖面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1. 实测地质剖面位置的初步选择
通过路线地质踏勘,对填图区的地层、矿产、构造、地形地貌等已经有了概略的了解,实测剖面位置选在哪里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考虑,大体位置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为了使实测地质剖面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并达到质量要求,在正式实测之前,一般应进行比路线踏勘更加详细的观察,如剖面通过的地点、导线方向,地层的岩性、层序、化石层位、标志层、接触关系、构造形态,确定分层界线点并树立标记。对于实测构造剖面,则应对各种构造形态的要素、特征及其确定依据和相互关系进行观察。为了加深印象供实测时参考,可作信手剖面。
2. 导线的布设与工作内容
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实测的方法也有多种,如直线法、网格法、导线法等。其中,导线法多为生产部门所采用。所谓导线法,系指按既定剖面的方向,随着地形起伏连续实测,在平面上为一反复转折的导线。它的优点是可以适应多种变化的情况,野外测制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其缺点是剖面为非直线时作图麻烦,精度较其他方法稍差。
( 1) 导线布设原则
采用导线法进行实测地质剖面时,首先必须进行导线布设。导线布设应遵循实测地质剖面的选线原则,具体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 所有导线应尽可能沿同一方向,并垂直于主要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若因某些因素使导线必须转折,但转折应尽量减少,且总体导线方向 ( 导线起终点相连) 要保持与主要地层 ( 或主要构造) 走向垂直,单一导线与地层走向线的锐夹角不小于 60°。
◎ 每条导线的端点 ( 导线点) 应布置在地形起伏变化处,同一导线之内的地形坡度要基本稳定。当地形明显变化时,一定要设点控制变化的地形。此外,导线点不一定是地层的分界点,但为了统计和作图的方便,在有条件统一时应尽量取得一致,而不能以地层或构造分界作为确定导线点的依据。
◎ 导线通过的地段,一般应是露头良好、各种地质现象明显、通行条件好的地段。如果重要地质现象不清楚而需要人工加以揭露,且揭露后仍不能得到连续剖面时,可采取沿地层某一界面走向平移导线的方法,但平移距离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 20 ~30m 以内。当导线平移时,一定注意沿地层某界面走向平移,而不是垂直导线方向平移,这样才能保持地层的正常层序,不致因导线平移而使地层重复或缺失。
( 2) 导线上的工作内容
导线法实测地质剖面,是剖面测制小组集体的成果,其工作内容是由组成人员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由个人完成。导线上应完成的工作内容,统一反映在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中 ( 表 5-2) 。现将导线上的工作内容,即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中各项内容的取得及其有关问题叙述如下:
表 5-2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导线号 以剖面起点为 0,地形变化的第一个点即第一测绳终点为 1,导线号记录为“0—1”; 第二测绳起点 1 至第二测绳终点 2,导线号记录为 “1—2”; 其余类推。
导线方位角 指每一条导线前进方向的方位角。如 0—1 导线的方位角,就是后测手由 0 点对前测手 1 点测读的方位角。如果所有导线的方位角都相等,剖面线则为一条直线; 如果各导线的方位角不等,则剖面线为折线。导线的方位角由前、后测手提供,为了保证所测方位角数值的精度,最好采用前、后测手对测。当读数相差 180°时,说明所测方位角准确,以后测手的读数填入表中。如果虽经多次测读,前、后测手的读数仍有一定误差时,取其最接近的一组读数将其误差平均分配,作为后测手的读数记入表中。
导线斜距 导线斜距是指导线起、终点间沿地表的长度,一般采用以 “米 ( m) ”作为计量单位。为使测得的导线斜距准确,前、后测手应事先对测绳或皮尺进行检查,检查测绳 ( 或皮尺) 是否完整无损。后测手一方的刻度应为 0,当前、后测手身高大体相同时,手放在同一位置 ( 如放在肚脐处) 拉紧拉直测绳,这时测绳所读长度因平行且等于地面斜距,所以其读数即为导线斜距; 如前、后测手身高相差较大,可调节拉测绳手的高低,使其测绳与地面平行,这时导线斜距的读数是由前测手向记录员报告。
分层斜距 同一导线内不同岩性的分界点在导线上的距离,称分层斜距。同一条导线上各分层斜距之和,等于该导线的导线斜距。当同一岩性分层分属二条导线时,应分别量测。
对于实测地层剖面,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量测分层斜距: ①按实测地层剖面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分层厚度在图上等于或大于 1mm 的单层; ②岩石颜色或成分显著不同;③岩石的结构、构造 ( 如碎屑岩的粒度、层理、岩石单层的厚度) 有明显变化; ④岩性不同、厚度不大的岩层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时,可作为一套互层,如果厚度差异较大,则将薄层视为这一大层中的夹层。分层斜距分别量测其互层或大层斜距,其特点应叙述在文字描述栏内; ⑤标志层、化石层,以及矿层或其他分布广、在地质研究中具有意义的薄的岩层应独立分层,如果表示在剖面上它们的厚度小于 1mm 时,在绘图时可夸大,按 1mm表示。
坡度角 导线经过地段的地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该地段的坡度角。它以导线的前进方向为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
地层产状及产状位置斜距 地层产状一般只量测倾向和倾角。具体多远距离测量一个产状无具体的规定,一般在产状有变化、不同时代地层分界的上部和下部地层,以及断层的两盘、褶皱的两翼、枢纽倾伏端等部位一定要测量产状。为客观地反映构造形态,准确确定地层厚度,避免作图及研究剖面时产状数据不足,在剖面实测过程中应尽量多地测量产状,以防止由于少测而再次补测,如果整理时,发现产状过多,可以舍去不必要的产状。
产状位置斜距是指沿导线测量产状的地点与该导线起点间的斜距。当导线经过的地段产状不宜直接测量时,可在导线的旁侧测量,但不宜过远,它的产状位置斜距是将测量产状的位置沿岩层走向 ( 或断层走向) 平移到导线上读其斜距。
分层号 从剖面起点开始,对实测各岩层的分层由 1 开始顺序编号。如某一分层在前一条导线中已经测过一部分并编了分层号,第二条导线中续测的部分不应再另编新号,应采用前一导线的编号。
画剖面草图 它是在剖面实测过程中边测边作,当剖面实测完毕后草图即告完成。剖面草图是依据实测的各种数据,按照规定的比例尺,由起点到终点,将地形起伏、导线编号、斜距、分层界线、产状、标本位置及其编号等标于图上的一份供剖面记录整理和正式作图时参考的图件。剖面草图不同于正式实测地质剖面图,它既有比例尺的限制但又不很严格,而且具有一定的示意性和灵活性。如岩层倾角可用真倾角直接作图,岩性符号也不一定都填满,斜距和平距不一定严格换算等。有时为了加深印象,补充记录表格中的一些不足,也可标注一定的文字或放大局部剖面进行详细素描。
制作剖面草图,有着一定的意义。如在不影响整体剖面质量的情况下,有时对于一些微小的地形变化在布设导线时不予考虑,有时却是反映岩性、构造等一些重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如在剖面草图中表示出来,可在正式作图时可据此进行修正,防止由于人为作图而失真。又如在考虑作图方法时能使图面布局合理,帮助回忆野外情况,纠正记录错误,帮助小组讨论研究问题等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剖面的起、终点要准确标定在地形底图上,用直径 2mm 的小圆圈表示,圆心为其具体位置。在一般情况下,剖面的起、终点往往是确定剖面总方向的依据,起、终点连线应和剖面的总长度相等。剖面的起点到终点的方向一般应是岩层的倾斜方向,即地层由老到新的方向。这种测制顺序对于熟悉地层层序,判断地质构造,建立地质演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3. 实测地层剖面的野外校核
实测地质剖面测完后,应进行野外校核。野外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层划分、岩性特征描述的准确性,以及主要地层分界、特殊岩层的厚度和位置、构造形态、岩层产状等进行检查; 对于地面坡度、斜距和方位角等数据,针对可疑点进行部分抽查。检查时要把文字记录和剖面草图结合起来,经过核查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应考虑局部或全部重测; 如果检查无误或经过核审已作了改正,就可以结束实测地质剖面的野外工作,转入剖面的原始资料整理和图件的编制阶段。
D. 怎样画实测地质剖面图呢 主要是怎样确定地形线急
这个有2种:1、是要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上面的数据;
2、是图切的。
不知道你属于那一种,如果想更为详细的,你可以再网络问下我。
E. 地质剖面测量
主要在沉积地层出露良好、层序完整且未经构造破坏的地段施测。剖面线方向内尽量垂直地层走向或容主要构造线走向,剖面线间距6000~8000m。如遇个别地段掩盖,则施工槽探揭露,或沿某一标志层走向平移,用辅助剖面弥补,地层划分到组,其中含煤地层划分到段。在施测时对剖面进行详细分层,标志层、煤层及有特殊意义的岩层,不管厚度大小,均单独分层、描述。通过地质剖面测量,初步了解含煤地层的时代、聚煤环境、煤系地层特征及其含煤性等。在施测时作好岩性、岩相、构造特征的详细记录,并作素描或照相,如实填写全剖面丈量记录表,系统采集岩矿样和古生物化石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做好地层对比研究工作,为路线地质调查提供基础资料。野外要求作好剖面测量示意图,室内资料整理制作成实测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剖面比例尺的选取分两种:非煤系地层1∶10000,煤系地层按1∶1000。
F. 实测地质剖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剖面位置的选择有哪些基本要求
5、绘制地质剖面图时选择剖面线的原则有哪些?图示说明剖面线附近井的井位校正方法。
6、图示说明油气藏的基本分类。
7、试对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进行地质
G. 怎样进行野外地质实测剖面图
网络文库搜: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
详细并符合规范要求。
H. 野外数字地质剖面测制的基本方法
1:25万玉林幅为修测图幅,根据项目主管部门和设计书评审专家的意见,本图幅应“充分挖掘利用以往资料,并输入到采集器中,强化对地质调查专业成果的再开发,在综合分析利用基础上进行修测……”。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以野外逐层综合分析、批注或修测基础上直接选用前人地质剖面为主。但测区内已完成的20.5个1:5万图幅中,前人工作的时间间隔较大(分别在20世纪70~90年代完成),加上这些图幅分别由不同省份、不同地勘单位独立完成,他们在认识上尚存在较大的分歧,因此,前人所测的一些填图单位的部分地质剖面已跟不上当前地质理论的发展趋势,也不太适合1:25万填图规范的精度要求,我们对于该类填图单位的地质剖面则以实测为主。在剖面布置时,要求每个填图单位至少有1~2条数字剖面控制,并且将剖面线布置在地质体出露完整、露头连续、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在区内具有代表性,并基本垂直地质体走向的部位。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当露头不连续时,则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并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
野外数字地质剖面测制可分为以下几个工作步骤:①剖面工程文件创建;②野外剖面数据采集;③剖面数据导入桌面系统;④数据整理与编图;⑤剖面数据入库。
(一)剖面工程文件创建
打开RGSection数字剖面程序,点击选择剖面编辑与计算菜单栏,在下拉菜单中点击选择“本图幅其他(新)剖面”,在“新建剖面名称”栏目填入新建的剖面号并点击“新建”和“打开”,即可新建一条数字剖面工程文件,这个剖面工程文件包含了12个已定义了数据格式的数据库表单,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录入。这些数据库表单包括剖面信息、导线、分层、采样、照片、素描、地质点、化石、分层描述、产状等。打开这个工程文件和剖面路线手图作初始化操作,在剖面起始位置作好记录,包括在剖面路线图上进行起始点定位,并将该点坐标值填入剖面信息库中。然后将其拷贝到掌上机上即可在野外使用。
(二)野外剖面数据采集
剖面起始点的初始化操作完成后就可进入具体的野外剖面数据采集阶段。
1.导线及分层数据采集
在“剖面编辑与计算”菜单栏的下拉菜单中点击“剖面编辑与计算”子菜单,就进入剖面编辑,在“导线测量库”点击一下,再点击“AD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导线数据(包括序号、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角等);在“分层数据库”框内点击一下,再点击“DA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分层数据(包括导线号、分层号、分层位置等)和分层描述内容(包括该层的岩性定名、岩石结构构造、成分含量、分层依据、上下层接触关系等),点击“OK”即可完成导线及分层数据采集。
2.产状数据采集
点击剖面编辑左下角的“产状”菜单,就进入产状的编辑对话框,在产状数据库框内任意点击一下,再点击“ADD”菜单,进入产状数据录入对话框录入产状数据。进行产状数据的采集时,要注意产状性质的记录,如要标注是劈理、层理、片理、岩体接触面还是断层面、构造面理等,术语需规范统一,层理产状将用于剖面图的绘制。产状数据的采集要有一定的密度和代表性,这样才能反映出岩层的连续变化性质。
3.样品数据采集
在采样数据库或化石数据库框内任意点击一下,再点击“ADD”菜单,进入采样数据及化石数据的录入。每个采样记录信息都包括采样位置信息与描述信息,故在记录时要注意层号和采样位置的对应关系。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样品类型的记录,样品类型记录的是地质人员采样的目的,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样品类型字段进行搜索形成送样单。要注意采样的导线、分层及位置,如薄片样将直接影响剖面图的编绘。
4.地质点数据采集
在地质点框内任意点一下,再点击“ADD”菜单,就进入地质点的编辑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填入地质点的有关内容(除增加剖面编号、导线号和分层号外,其他内容基本同数字地质路线的地质点)后,点击“OK”即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输完描述内容后,要点击一下“保存文本”,否则其记录内容将不能保存下来。
5.素描及照片数据的采集
点击剖面编辑下边的“素描”及“照片”菜单,分别进入照片及素描编辑对话框,将照片及素描的数据录入对话框即可。在照片数据的采集时除了要准确记录照片位置、所属层号和一些说明外,特别要注意数码号的对应,因为系统将通过数码号与照片建立连接关系。
(三)剖面数据导入桌面系统
采集完当天的或单个剖面数据并经初步检查无误后,必须将掌上机上的数据转入桌面剖面数据库中,以便对数据进行编辑、厚度计算和作图等。
数据导入过程方法是:将掌上机与PC机相连,在数字剖面系统中执行:剖面数据编辑→剖面数据导入,选择野外剖面数据所在目录即可。在这一过程中系统要完成两个任务:①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包括素描图与信手剖面的解压还原等;②将数据拷入相应的工作目录下。
此外,还需进行照片的导入,其方法为:点击“剖面编辑与计算”菜单栏的下拉菜单中的“照片导入”子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目录浏览”选择,找到放置照片的文件夹即可开始拷贝,系统会自动将照片添加到剖面工程文件中。
(四)数据整理与编图
数字剖面系统室内数据整理包括:对各个库中记录的校对和完整性检查、分层的室内归并、真厚度计算并编写剖面小结等;图形编辑包括剖面图和柱状图编辑等。
1.数据校对和完整性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之间有无冲突、各记录项内容是否完整、术语是否统一规范、分层描述的编辑修改及批注等。
2.分层室内归并
野外主要是根据岩性、岩性组合来进行地层的分层的,在室内分析整理或对比时可能会发现这些野外分层出现不协调的情况,需要在室内进行分层归并或整理。在数字剖面系统中进行分层归并的方法为:在分层库中重新指定分层号即可。
3.真厚度计算
在地层剖面中还需对其真厚度进行计算,真厚度计算是根据分层的视厚度、岩层产状和剖面线方向来计算各层的真正厚度值。剖面线方向系统将自动按照导线方位值自动计算,视厚度系统将自动按分层起始位置和分层号自动进行累积计算,两者都不必用户进行干预。最主要的是岩层产状,我们在野外不可能为每一层都量一产状值,在默认状态下,系统在计算时将按就近原则选取产状值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用户指定值进行计算。系统提供了四种计算真厚度的方式:①默认计算厚度;②室内自选产状计算;③按产状分段分层计算;④按室内分层计算。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将自动形成一剖面计算表,用户可以对其打印输出,这一计算表将是系统自动成图的根据。因此,在作图的时候要用对应的计算表。对计算表我们也有必要进行检查,这一检查主要是地层真厚度值有无出现0或负值,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分层或导线方位可能有错,也可能是剖面上该层进行了回测。
4.剖面小结编写
剖面小结是指对所测剖面的一些认识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小结的编写要注意对所测剖面所取得的认识、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编写,并把它放在剖面小结信息框内保存。
5.图形编辑
剖面图与柱状图是实测剖面的一种直观表达形式,在数字剖面系统中程序可根据剖面计算表自动生成实测地层剖面图框架、导线平面图以及地层柱状图框架,但要完成符合实际要求的成果图还要通过系统提供的一些交互式编辑工具进行岩性花纹添加、美观整饰和修缮等操作才能完成。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所要的图件类型(如是实测的还是室内归并的)进行真厚度计算,并检查确保数据无误;
②执行: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生成剖面图,确定图件绘制比例尺和生成顺序(即由顶到底还是由底到顶)后,即可完成剖面图与柱状图框架的绘制:
③图件编辑(岩性花纹添加、美观整饰和修缮等)。
(五)剖面数据入库
在确保剖面数据完整性和准确输入了剖面的起点坐标的前提下,必须把剖面数据作为剖面路线投影到图幅PRB库中,然后转入到实际材料图库中。剖面入库的目的是对整个图幅剖面进行统一管理以及作为实际材料图地质界线勾绘的依据。
入库步骤为:在剖面信息对话框里执行导入图幅剖面库→运行数字填图桌面系统→选择剖面所在的图幅→打开图幅PRB库→选择剖面数据投影图幅PRB库→选择要投影的剖面目录即可。
I. 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不同的地质研究目的,实测地质剖面可以分为实测地层剖面和实测构造剖面两种,统称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剖面是沿选定的野外地质观察路线逐尺测量、综合观察、真实描述客观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绘制剖面图的过程。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的地质问题,可测制地层、构造、侵入岩、第四系等不同类型剖面。这里所说的剖面是指综合研究各种地质问题的地质剖面。该项工作是野外工作量大、综合性强、费时多的重点工作之一。测制目的、内容包括:
◎ 研究工作区地层的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地层划分、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及其厚度变化。
◎ 观察沉积特征、原生构造、化石和产出状态以及古生物组合,分析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
◎ 观察地层的变形特征,确定褶皱、断裂、新生面状、线状构造要素的类型、规模、产状及其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点,分析形成序次及其叠加、改造关系。
◎ 研究侵入岩的岩石特征、结构构造、捕虏体和析离体在岩体内的分布; 接触变质和交代蚀变作用及含矿性; 观察原生和次生构造,划分岩相带; 确定岩体产状、与围岩关系、剥蚀程度、侵入期次和形成时期等。
◎ 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性质及其特征、厚度变化、成因、新构造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 研究对工程有不良影响的地层的分布规律。
J. 实测剖面方法与技术
1.实测剖面的质量要求
实测剖面是指在踏勘选定的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的过程,是对剖面通过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等。
剖面实测多用导线法,对于极短的剖面可用直线法。
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①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即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地质体走向。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决地层问题和建立地质填图单位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构造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②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为使制图整理方便,剖面线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③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在实测剖面过程中,凡是在剖面图上能表示1mm宽度的岩性单位都要划分出来,而有特殊意义的矿层、标志层等,即使在图上表示不足1mm,也应放大至1mm夸大表示。④剖面的起点与终点应作为地质点,标定在地形图上。
各岩类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具体说明如下:
沉积岩区剖面 测制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的岩石组成和结构、划分地层、建立填图单位。要求在剖面上进行详细分层,逐层进行岩性描述,对于显旋回性的地层还要运用基本层序的调查方法进行分层观察和描述,系统采取岩矿、岩相、岩石地球化学样品,逐层寻找和采集大化石和按要求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必要时采集人工重砂、粒度分析、古地磁样等,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中的各种地质特征、合理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视具体情况进行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生态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气候地层、化学地层和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为路线地质填图打下基础。
侵入岩区剖面 测制侵入岩剖面最主要的任务是详细划分侵入体,建立侵入岩地质填图单位。研究岩体的同源性和演化序列,并进行单元和超单元归并,确定侵入时代及其演化关系,研究就位机制;对异源岩浆演化(浆混岩)序列的侵入体,要在岩浆混合、分异、演化、就位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填图单元划分,异源岩浆演化序列侵入体填图单位的确立是个新课题,要在填图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暂时可采用“浆混体”“浆混单元”“浆混单元组合”;对造山带区经过强烈构造移置拼贴的无根侵入岩,要实事求是地进行侵入岩的构造岩片、超岩片划分。在侵入岩剖面上应详细研究侵入体的各种基本特征并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样品。选择代表性侵入体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
火山岩区剖面 测制目的是精细划分火山地层,建立火山地层填图单位和火山岩相填图单位。在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依据火山岩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以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划分火山岩相类型。研究各种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或大地构造背景。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重点研究的火山机构必须测制“十”字型岩性岩相剖面。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在剖面上应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样品,在沉积夹层中要注意寻找大化石或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有选择地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
变质岩区剖面 测制目的是确立变质岩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填图单元,划分变质相系、变质带和区分不同的构造变形域。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原则上分别按本节1)、3)要求进行,但应注意研究变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中深变质岩,要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原岩;研究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查明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根据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分别建立地(岩)层序列和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并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
第四纪堆积物剖面 测制目的是查明第四纪堆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根据物质成分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填图单位,建立堆积层序;调查第四纪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壳、古土壤和古文化层;研究各类第四纪堆积物形成时期及其与年代地层的对应关系;研究与工程有利和不利的第四纪堆积物、地貌、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动力作用。调查第四纪堆积物中蕴藏的近代古气候、古环境变迁史;对第四纪和现代气候敏感带、不同气候—生物组合交界带、地壳活动带、外动力高强度作用带(江、河、湖、海岸带与边坡)、人为活动强烈频繁地带的第四纪堆积区都应进行重点综合调查。要求在剖面上详细分层,逐层描述并系统采集各类样品,如孢粉样、微古动物样、古地磁样、地球化学样、热释光、光释光、电子自旋共振、C14同位素年龄等测试样品。
构造混杂岩剖面 测制目的是进行基质和外来岩片(块)的划分、对比研究,对基质的划分研究可据基质的变质程度不同分别采用本节的1)、3)、4)要求进行;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可视规模大小分别进行构造微岩片(块)和岩片(块)划分,建立构造混杂岩区的非史密斯地层填图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岩片进行物态(物质组成)、时态(时代确定)、相态(沉积相)、位态(原生大地构造环境,如洋脊、弧前、弧后、岛弧、前陆等构造古地理部位恢复)、变形和变质历程调查。通过对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分析研究,探讨造山带形成、演化历程和现今三维物质组成与结构。要求在剖面上要按微岩片和岩片对内部物质组成逐层详细描述,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相、构造定向、岩石地球化学、粒度分析等样品,选择代表性岩片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特别要注意岩片(块)与基质之间、岩片与岩片之间(在构造混杂岩中,岩片与岩片常常直接以断裂带接触)接触关系(断裂)特征性质的填图。
2.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
1)实测区每幅图每一个地层单位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修测区对原有的实测剖面在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面进行重测或补测(含建组剖面、层型剖面),重测或补测的剖面数应占原有剖面的1/3~1/2;修测区应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测、补测或新测;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引用。凡是新建的地层单位,不论是那一类区都要新测制层型剖面。
2)剖面线通过的具体位置,要注意露头的连续性是否良好,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为此应充分利用沟谷、自然切面和人工采掘的坑穴、壕渠、铁路、公路两侧的崖壁等,作为剖面线通过位置。第四系平原区如无天然或人工挖掘剖面,可布适量浅钻取心建立剖面柱。浅钻数量以控制全填图区内第四系成因地层类型为宜。实测剖面线方向基本垂直于地质体走向(如地层走向、中深变质岩区域性面理走向、混杂岩中多数岩片定位优选走向等),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可小于60°。
3)当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需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最好是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如剖面线上某些地段有浮土掩盖,且在两侧一定的范围内找不到作为拼接对比的标志层,难以用短剖面拼接时,应考虑使用探槽或剥土予以揭露。特别是当推测掩盖处岩性有变化,或产状、接触关系和地层界线等重要内容因掩盖而不清时,必须使用探槽。
4)稳定克拉通地区或被动陆缘不受构造移位混杂的沉积、沉积—火山岩地层剖面所测制的填图单位(群、组)必须顶、底齐全,与下伏和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清楚,所测地层单位的内部层序齐全、清楚;造山带构造混杂岩区的非史密斯地层剖面上的填图单位岩片之间或岩片与基质之间由于均是构造界面,要求所测制剖面内的各种重要界面和剖面的顶底无掩盖,接触关系清楚。
5)详细逐层记录岩性、岩相、构造,以及各类样品的采集、照相、素描等内容。
6)实测剖面丈量记录表及计算表要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分层斜距、各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造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理(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测量位量,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置等。室内资料整理要完成计算表中要求的各项计算。
7)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制作:一般要求沉积岩、沉积—火山岩(含浅变质的沉积—火山岩)要制作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第四系堆积物如为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可只制作柱状图:中深变质岩、侵入岩和造山带区构造混杂岩一般只要求制作实测剖面图,该类地质体的部分填图单位视综合研究要求可制作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