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东戈壁省地质灾害有哪些
㈠ 蒙古的省有哪些
1 乌兰巴托市 Ulaanbaatar hot 760,077 4,700 乌兰巴托 Ulaanbaatar 760,077
35 鄂尔浑 Orhon 71,525 840 鄂尔登特 Èrdènèt 68,310
37 达尔汗乌勒 Darhan-Uul 83,271 3,280 达尔汗 Darhan 65,791
39 肯特 Hentiy 70,946 80,300 温都尔汗 Öndörhaan 16,100(CE1999)
41 库苏古尔 Hövsgöl 119,063 100,600 木伦 Mörön 25,600(CE1999)
43 科布多 Hovd 86,831 76,100 科布多 Hovd 26,023
46 乌布苏 Uvs 90,037 69,600 乌兰固木 Ulaangom 26,319
47 中央 Töv 99,268 74,000 宗莫德 Zuunmod 16,227
49 色楞格 Selenge 99,950 41,200 苏赫巴托尔 Sühbaatar 22,900(CE1999)
51 苏赫巴托尔 Sühbaatar 56,166 82,300 西乌尔特 Baruun-Urt 15,133
53 南戈壁 Ömnögovi 46,858 165,400 达兰扎达嘎德 Dalanzadgad 14,183
55 前杭爱 Övörhangay 111,420 62,900 阿尔拜赫雷 Arvajhèèr 19,058
57 扎布汗 Dzavhan 89,999 82,500 乌里雅苏台 Uliastaj 24,276
59 中戈壁 Dundgovi 51,517 74,700 曼德勒戈壁 Mandalgov' 14,183
61 东方 Dornod 75,373 123,600 乔巴山 ?ojbalsan 41,714
63 东戈壁 Dornogovi 50,575 109,500 赛音山达 Sajn?and 17,900(CE1999)
64 戈壁苏木贝尔 Govisumber 12,230 5,540 乔伊尔 ?ojr 8,983
65 戈壁阿尔泰 Govi-Altay 63,673 141,400 阿尔泰 Altaj 18,023
67 布尔干 Bulgan 61,776 48,700 布尔干 Bulgan 16,239
69 巴彦洪格尔 Bayanhongor 84,779 116,000 巴彦洪戈尔 Bajanhongor 22,066
71 巴彦乌勒盖 Bayan-Ölgiy 91,068 45,700 乌列盖 Ölgij 21,400(CE1995)
73 后杭爱 Arhangay 97,091 55,300 策策尔勒格 Cècèrlèg 18,519
㈡ 蒙古国南部有几个省
南部省份请看来下图:自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南戈壁省
蒙古国除首都乌兰巴托外,还划有21个省,为后杭爱省、巴彦乌勒盖省、巴彦洪格尔省、布尔干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东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色楞格省、中央省、乌布苏省、科布多省、库苏古尔省、肯特省、鄂尔浑省、达尔汗乌勒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
㈢ 蒙古有哪些省
后杭爱省(车车尔勒格)
巴彦乌列盖省(乌列盖)
巴彦洪戈尔专省(巴彦洪戈尔)
布尔干省(布尔干)属
达尔汗乌勒省(达尔汗)
东方省(乔巴山)
东戈壁省(赛音山达)
中戈壁省(曼达勒戈壁)
戈壁阿尔泰省(阿尔泰)
戈壁苏木贝尔省(乔伊尔)
肯特省(温都尔汗)
科布多省(科布多)
库苏古尔省(木兰)
南戈壁省(达兰扎德嘎德)
鄂尔浑省(额尔登)
前杭爱省(阿尔拜赫雷)
色楞格省(苏赫巴托尔)
苏赫巴托尔省(西乌尔特)
中央省(宗莫德)
乌布苏省(乌兰固木)
扎布汗省(乌里雅苏台)
括号内为首府
㈣ 蒙古国有几个省
蒙古国有22个省
首都:乌兰巴托(Ulan Bator)。平均气温为-2.9℃。
㈤ 外蒙古的大事件记录
1924年11月26日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后中华民国政府派徐树铮出兵收复外蒙。
约1930年代,蒙古重组为:后杭爱、乔巴山、东戈壁、扎布汗、肯特、科布多、库苏古尔、南戈壁、前杭爱、中央和乌布苏共11盟。
1941:乔巴山盟首府巴彦图门更名为乔巴山。
1945.2:苏、美、英三国首脑签订雅尔塔协定,苏联以“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为条件参加对日作战。
1946.1.5:国民政府发布行政院公告承认外蒙古独立公决的结果。
1946.2.13 国民政府与蒙古建立外交关系。
约1954年:巴彦洪格尔、巴彦乌勒盖、布尔干、中戈壁、戈壁阿尔泰和苏赫巴托尔盟相继成立。
约1956年:色楞格盟从中央盟分离。
1962.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乌兰巴托地方政权签定边界条约..
约1963年:乔巴山盟更名为东方盟
约1963年:乌兰巴托市从中央盟分离。
1966年:达尔汗市从色楞格盟分离。
约1979年:额尔登特市从布尔干盟分离,形成18盟3市。
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
1994年:东戈壁盟首府赛音山达更名为Buyant-Uhaa;科布多盟首府科布多更名为Dund-Us。(此项待其他资料确认)
1996年:戈壁苏木贝尔盟从东戈壁盟中分离。达尔汗市改组为达尔汗乌勒盟,额尔登特市改组为鄂尔浑盟,同时分别增令若干苏木。
㈥ 我国建国以来有哪些重大的地质灾害
54年洪水,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98洪水,5.12汶川大地震
54年洪水淹死3万人
中国近年最大的灾害一览表
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 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 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 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淮北地区受 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淮河 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 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 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 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由 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 产。
1959一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1959年全国干旱范 围广,旱情严重;1960年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早情 重,春季又出现倒春寒;1961年旱情较重,冬小麦遭受“卡 脖旱”,北方冬麦区还遭受较重的于热风危害。所以农业生 产大幅度下降,连续二年没有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市场供应 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加上长期劳动紧张和疾病流 行,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净 减少1000万人。经济困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963年8月,海河大水。8月上旬河北省连续7天 下了5场暴雨,其中内丘县樟狐公社过程降水量2050毫 米,暴雨面积大,过程总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 5560平方公里,淹没104个县市7294多万亩耕地,水库崩 塌,桥梁被毁,京广线中断,天津告急, 2200余万人受 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死亡8182人,受伤 51395人,倒塌房屋508万间。
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死亡15621人,受伤 26783人,倒塌房屋338456间。
1975年8月,河南大水。 7503号台风在福建登陆, 经江西南部、湖北,5至7日在河南省伏牛山麓停滞和徘徊 20多个小时,最大降水量1605毫米,使汝河、沙颖河、唐 白河三大水系各于支流河水猛涨,漫溢决堤,板桥、石漫滩 水库垮坝失事,造成特大洪水,毁房断路,人畜溺毙,灾情 极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重 伤16.4万人,倒塌房屋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以上。由于“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干扰和唐山地震的严重破 坏, 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比上年下降2.7%,使国民经 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1978一1983年,北方连续大旱。 1978年,全国出现 大范围干旱,受灾6.03亿亩,成灾2.69亿亩;1979年秋、 冬干旱范围大;1980年夏季华北、东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 区出现了较严重的伏旱,全国受旱3.92亿亩,成灾1.87亿 亩;1981年春季北方冬小麦区雨水少5-7成,缺水人数达 2297万人,秋季雨水少4-9成,全国受旱3.85亿亩,成灾 1.82亿亩;1982年全国受旱3.11亿亩,成灾1.5亿亩; 1983年全国受旱2.41亿亩,成灾1.44亿亩。不少地区出现 干旱时间长、,范围广、灾情严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罕见 的大旱。缺水也成为北方的一大难题,己严重影响人民正常 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1985年8月,辽河大水。 8507、8508、 8509号台 风袭击东北地区,连降大雨,加上河道年久失修,洪水宣泄 不畅,辽河原有河道行洪能力为5000秒立方米,实际上洪 水仅2000秒立方米,但却造成该省中小河流决口4000多 处,致使60多个市、县, 1200多万人, 6000多万亩农田和 大批工矿企业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死230人,直接经济损失 47亿元,东北三省减产粮食100亿斤。 综上所述,近40年来我国的大灾害中,洪涝灾害排在 首位,共有5次,地震为3次,旱灾为2次。
1998年夏的全国性大洪水。
2003年春夏的“非典”流行。
2004年岁末印度洋地震引发的大海啸,
2008年南方雪灾。
2008年 汶川地震
2010年甘肃泥石流
希望能帮你
㈦ 蒙古国有什么什么沙漠
蒙古国境内的沙漠主要是戈壁沙漠,在蒙古国的南部,与我国内蒙古的沙漠相连。
㈧ 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有哪些
一、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灾害类型多样,其中地震是最主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通过对中国地震发生记载次数的统计发现,我国的地震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居世界之首。历史时期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地震就有8000多次,地震发生十分频繁。同时,我国又较多发生强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先后发生7级以上地震50余次,而6级以上地震,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发生了近千次,涉及范围几乎遍布全国,但贵州、浙江和港澳等省(区)除外。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我国也频发,是除地震外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04~2009年资料(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的地质灾害月报和速报资料汇总)统计(表1-1;图1-1),这3种地质灾害占的比例高达95%,其次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而其他地质灾害居于次要地位。
表1-2 2005~2009年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统计
斜贯中国中部的辽、京、冀、晋、陕、甘、鄂、川、滇、贵地区,由于地处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向东部平原、丘陵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切割特别剧烈,同时许多地区暴雨强烈,加上人为破坏植被和改造地表斜坡、岩土的活动广泛而又严重,所以崩滑流特别发育,不但分布密度大,而且活动特别频繁,是我国崩滑流灾害严重的地区。在以下地区形成崩滑流密集区(带):1)长白山-燕山-太行山密集带。主要以泥石流为主,其次有少量滑坡,局部有崩塌。主要分布在辽宁的凤城、宽甸、岫岩,河北的青龙,北京的怀柔、密云等地区。
2)黄土高原密集区。主要为黄土滑坡,其次为泥石流。以西部的陇中高原和中部的陕北高原最严重,特别是在黄河上游主流和主要支流沿岸以及铁路沿线尤为发育。
3)秦岭-大巴山密集区。以泥石流、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以白龙江和汉水流域最发育。
4)长江三峡密集带。以滑坡和崩塌(危岩)为主,其次是泥石流。广泛发育在宜昌—重庆之间的长江沿岸。
5)龙门山、横断山、五莲峰、乌蒙山密集区。以滑坡、泥石流为主,崩塌(危岩)次之。鲜水河、大渡河、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流域最发育。
6)云贵高原密集区。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其次为崩塌(危岩)。以澜沧江、元江流域最发育。
此外,在西北的天山、祁连山,青藏高原的念青唐古拉山,华南和东南沿海的仙霞岭、武夷山和台湾山脉的一些地区崩滑流灾害也比较严重。
(三)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活动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一些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而急剧发展,目前已广泛分布在我国大城市、城镇、矿区与铁路沿线。其最大的危害是形成沉降带,引起地面下降与裂缝,如上海、西安等大都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96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同时引发不同程度地裂缝。据郑柏举(2010)资料,目前我国的沉降总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而且仍然处于蔓延趋势,其中约80%分布在东部地区。地面沉降从地质角度看,容易发生在3种区域: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冲洪积平原及内陆盆地。体现在我国的地域分布上,就形成了4条主要的地面沉降区(带):下辽河平原的沈阳-营口地面沉降区、北部黄淮海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德州-滨州-东营-潍坊地面沉降区、长江三角洲的嘉兴-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地面沉降区、汾渭沟谷的太原-侯马-运城-西安地面沉降带。其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全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
我国岩溶塌陷灾害十分严重。据全国地质灾害普查资料统计,全国有岩溶塌陷3000多处,塌陷坑约33200个,塌陷总面积330平方千米。中国岩溶塌陷广泛发育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广西、湖南、贵州、广东、河北、江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最严重。从地理分布看,主要分布在长白山—燕山—吕梁山—四川盆地—哀牢山以东区域。该区域内可划分为两大岩溶塌陷分布区:秦岭和淮河以北的北方岩溶塌陷分布区和以南的南方岩溶塌陷分布区。北方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伏牛山山麓及一些山间盆地。南方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川东山地、云贵高原和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南岭、粤北山地。
我国地裂缝类型复杂,除伴随地震、滑坡、冻融以及特殊土质的胀缩或湿陷活动产生的地裂缝外,主要是伴随构造蠕变活动而产生的构造地裂缝。构造蠕变地裂缝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发育。在该区域中,地裂缝主要集中在汾渭盆地、太行山东麓平原、大别山东北麓平原地区,形成3个规模巨大的地裂缝密集带。此外,在豫东、苏北以及鲁中南等地区,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地裂缝发育带(区)。
(四)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
地面的剥蚀、侵蚀作用,也必然要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侵蚀形式以表层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的斜坡、陡坡地带,虽然它总的水土流失、侵蚀面积所占比例不大,但其危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国家,据调查统计,至20世纪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8%。长期以来,我国水土流失呈持续发展态势,其面积、侵蚀强度和危害程度不断加剧,全国平均每年扩展约1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分布非常广泛,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长江、珠江中上游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地区比较严重。其中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千米,年均侵蚀模数约8000吨/平方千米,平均年流失表土厚度3~5厘米,泥沙总量为1316亿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6万平方千米,年侵蚀土壤为24亿吨。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共计262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广泛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区域,以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省(自治区)最严重。全国荒漠化面积和荒漠化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平均每年扩展2460平方千米。
全国现有各类盐渍土地99万平方千米,其中现代盐渍化土地37万平方千米,残余盐渍化土地45万平方千米,潜在盐渍化土地17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地区。以青海、西藏、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严重。
(五)火山灾害
火山灾害目前仅属于次要的,我国大多数火山为死火山。活火山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黑龙江与台湾等边缘省份。目前我国有危险的活火山有3处,即长白山、腾冲和台湾的阳明山。
㈨ 蒙古一共有多少个省,最大的省是什么
1 除首都外,全国复划有制21个省:后杭爱省、巴彦乌勒盖省、巴彦,洪格尔省、布尔干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东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色楞格省、中央省、乌布苏省、科布多省、库苏古尔省、肯特省、鄂尔浑省、达尔汗乌勒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
2 居全国省区面积之首的南戈壁省始建于1931年,位于蒙古国最南端的戈壁区,南面与中国接壤。国界线约840公里;西面与巴彦洪果尔省、北面与前杭爱省和中戈壁省、东面与东戈壁省分别相接。面积16.5万平方公里,下辖有14个行政县,55个巴格 (乡),人口近4.7万。省会达兰扎达嘎德市,距首都553公里,人口 1.4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