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青海省属于什么地质

青海省属于什么地质

发布时间: 2021-03-02 08:49:14

㈠ 青海地形特征通常描述为

青海处于青来藏高原,北部是柴达源木盆地。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6860米)和最低点(民和下川口村约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海省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㈡ 青海省矿产资源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截止至2001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173种的72.3%;探明储量的矿产105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产156种的67.3%。 编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有89种,其中,能源矿产有4种,金属矿产有36种,非金属矿产有46种,水气矿产有3种。(见表1)

表1-青 海 省 矿 产 种 类 统 计 表

矿产类别
矿种合计
已 发 现 矿 种

探 明 有 储 量 矿 种
未探明储量矿种

上 矿 产 储 量 表 矿 种
未上表矿种

能源矿产
4
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矿产 5 铁、铬 锰、钒 钛
有色金属矿产 13 铜、铅、锌、镁、镍、钴、钨、锡、钼、汞、锑 铝、铋
贵金属矿产 8(5) 金、银、铂族(铂、钯、钌、锇、铱、铑)未分
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 20(14) 稀散(铌钽、锂、锶)、分散(铷、镓、铟、镉、硒)、稀土(镧、铈、钕、钐、钇、镱) 铍、锗 碲、铯、锆
放射性矿产 2 铀、钍
非金属矿产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 10 菱镁矿、普通萤石、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 耐火粘土、型砂 耐火铝土质页岩、红柱石、蓝晶石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20 自然硫、硫铁矿、芒硝、重晶石、天然碱、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泥炭、盐矿、钾盐、镁盐、碘、溴、砷、硼矿、磷矿 地蜡 含钾岩石、明矾石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40 压电水晶、熔炼水晶、硅灰石、滑石、石棉、云母、长石、石膏、透辉石、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黄土、水泥配料用泥岩、饰面用蛇纹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水泥用大理岩、玉石、水泥配料用板岩 冰洲石、石墨、脉石英、蛭石、透闪石、宝玉、刚玉 辉绿岩、高岭土、叶腊石、石榴石、建筑石料、膨润土、镁质粘土、沸石、珍珠岩
水气矿产
3 地下水、矿泉水、地下热水
矿种总计 125 89(80)
16
20

105

注:括号中是按元素组合统计列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数,部分矿种探明有储量但未编入储量表的原因主要是其勘查工作程度低或未形成完整的地质资料等。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1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约2600余处,其中,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床718处,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区390处,按单矿种计算,共有矿产地635处,其中能源矿产地106处,金属矿产地199处,非金属矿产地286处,水气矿产44处。按矿床规模划分,大型矿产地有114处,中型矿产地177处,小型矿产地344处。
我省有54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见表2)。其中锂矿、锶矿、冶金用石英岩、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钾盐、镁盐、石棉、玻璃用石英岩9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45种矿产中,我省编入《矿产储量表》的有32种,其中19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石油、铜、锌、金、银等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亦具相当规模,列在全国前20位之内。

表2 截止2000年底青海省矿产保有储量在全国占前十位的矿种

位 次 矿 种 名 称 矿种数
第一位 锂矿、锶矿、冶金用石英岩、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钾盐*、镁盐、玻璃用石英岩*、石棉* 9
第二位 镁矿、芒硝*、盐矿*、溴、硼矿*、压电水晶、饰面用蛇纹岩、铸石用玄武岩 8
第三位 铷矿、铟矿、自然硫、伴生硫、天然碱*、碘、滑石*、水泥配料用板岩、石膏* 9
第四位 泥炭、砂金*、硅灰石、长石、建筑用砂、透辉石 6
第五位 天然气*、硒矿、制碱用灰岩、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黄土、云母、岩棉用玄武岩 7
第六位 铬矿*、钴矿、汞矿、熔炼水晶、玉石 5
第七位 锡矿*、稀土矿* 2
第八位 镍矿*、磷矿* 2
第九位 铅矿*、铂族金属*、镉矿、菱镁矿* 4
第十位 砷、水泥配料用泥岩 2
合 计 54

*为该矿种列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主要地位的45种矿产之中。
截止2001年,全省65种矿产资源(不含石油、天然气、水气等12种矿产)的潜在总值为172489.91亿元。 约占全国矿产潜在总值的七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柴达木盆地盐湖中的盐类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巨大,仅钠盐潜在价值就达122347.54亿元,潜在价值超千亿元的矿种有钠盐、镁盐、芒硝、锂、煤、钾盐、石膏等。
目前,青海省已开发利用并有一定经济优势的矿产为石油、天然气、钾盐、钠盐、铅锌、金矿、铜矿、石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锂、锶、银、钴、石膏、芒硝、硅灰石等,这些矿产较好的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

㈢ 青海地质类单位,测绘方面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和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还不错。

尤其前者,效益专很不错。省内的项目做得属很多,但是是企业,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的,大部分人员没有编制。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原为核工业西北地勘局六五二大队,始建于1956年,先后在新疆、内蒙、湖南、青海等十余省区专门承担国家铀矿地勘工作,为我国核能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1999年属地化后,隶属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管理。现有职工42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8人。机关设9个职能处室,下设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大队、青海工程勘察院、检测试验中心、青核地质矿产发展有限公司、鼎世地矿有限公司和馨怡物业中心。这是一支业务素质过硬、队伍结构合理、设备仪器先进、施工实力雄厚,能够独立承担各类地勘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

㈣ 青海高原的地质形成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亚欧板块隆起版形成青藏高原,北部权青海省境内叫做青海高原。

青海高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高原上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地形复杂多变,降雨比较少。

㈤ 青海高原自然环境

地质形成
青海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海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海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海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气候特点
由于其高度,青海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海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海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海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特点
青海高原上人烟稀少,但虽然如此,这里有可能在两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了。青海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汉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性。 青海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过8000米。高原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不足10℃,没有绝对的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高原上建有不少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条公路进入高原,新建成高原铁路。民航班机通西宁、格尔木、拉萨。 青海高原拥有我国第二大湿地资源的青海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个高原省份境内的各类天然湿地资源由此得到有效保护。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三种类型在内的天然湿地资源面积达313.45万公顷,是仅次于西藏的国内第二大湿地资源分布区。由于有大面积湿地,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了解,公分布栖息在青海高原各类湿地中的脊椎动物就有123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
青海高原的简介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三种类型在内的天然湿地资源面积达313.45万公顷,是仅次于西藏的国内第二大湿地资源分布区。由于有大面积湿地,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了解,公分布栖息在青海高原各类湿地中的脊椎动物就有123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
冬、春季降水明显增多,导致青海高原东部发生暴雪的次数不断增加,每10年增量达到0.23次。夏、秋季降水减少一方面导致青海高原干旱加剧,但降水集中却在局部地区引起雷暴、洪涝等灾害。
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拥有我国第二大湿地资源的青海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个高原省份境内的各类天然湿地资源由此得到有效保护。
青海高原的简介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三种类型在内的天然湿地资源面积达313.45万公顷,是仅次于西藏的国内第二大湿地资源分布区。由于有大面积湿地,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了解,公分布栖息在青海高原各类湿地中的脊椎动物就有123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
近十几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青海高原上出现了冰川退缩、河流断流、湖泊缩小等现象,湿地面积也由此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趋势。再加上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原因,使青海高原湿地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加速恶化,湿地存在形势较为严峻。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次亚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青海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海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称。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次亚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地理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亚洲许多主要河流的源头在这里。
山脉
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
唐古拉山脉
横断山脉
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昆仑山现代冰川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横断山现代冰川
唐古山现代冰川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黄河
长江(金沙江)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恒河
印度河
湖泊
班公错
郭扎错
鲁玛江冬错
拉昂错
玛旁雍错
昂拉仁错
扎布耶茶错
塔若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
昂孜错
格仁错
错鄂
阿牙克库木湖
色林错
乌兰乌拉湖
纳木错
普莫雍错
羊卓雍错
地质形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气候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
青藏高原上人烟稀少,但虽然如此,这里有可能在两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了。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汉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性。
青藏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过8000米。高原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不足10摄氏度,没有绝对的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高原上建有不少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条公路进入高原,新建成高原铁路。民航班机通西宁、格尔木、拉萨。 青海高原
拥有我国第二大湿地资源的青海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个高原省份境内的各类天然湿地资源由此得到有效保护。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三种类型在内的天然湿地资源面积达313.45万公顷,是仅次于西藏的国内第二大湿地资源分布区。由于有大面积湿地,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了解,公分布栖息在青海高原各类湿地中的脊椎动物就有123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
近十几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青海高原上出现了冰川退缩、河流断流、湖泊缩小的现象,湿地面积也由此呈现出程度不同的萎缩趋势。再加上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原因,使青海高原湿地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加快恶化,湿地存在形势较为严峻。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十分辽阔的大高原,比地球陆地平均高度875m要高出好几倍,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高原的强烈隆起,成为地球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地质事件,使青藏高原成为地球表面特殊的自然地理区域,从而引起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关注20世纪50年代前,青藏高原还是森林茂密、绿草茵茵、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百鸟欢腾、百兽遍野、珍稀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野生世界。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掠夺索取和破坏日益加剧,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是:一是强烈的隆升始终没有停止,每年以平均4-5毫米的速度不断隆升.

㈥ 青海省有哪些不错的地质单位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这是青海最好的单位,别的就考虑了,比地调院差距不是一点

㈦ 青海西宁海南地质情况

海南州在地貌分区上属柴达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区,青海东部中海拔盆地分区,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区。海南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之盆地与山地相间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贵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兴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岗大起伏山地。在这种近东西向起伏相间的格局两端,西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东为西山--扎马日岗中起伏山地,这种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于地质构造山断块抬升的山地与山间断陷盆地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以及共和盆地东西两侧各存在一个近南北向的构造带。山地是海南主要地貌类型,面积占海南陆地总面积的42.3%,丘陵及残山占海南陆地总面积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占海南陆地总面积的46.7%,其中河谷阶地为12.4%。

海南州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围环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间其中,地势起伏较大,复杂多样。海南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

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东部,东与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毗连,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因地处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地理坐标为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西宽260千米,南北长270千米,面积为4.45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6.18%。

㈧ 青海有那些矿产

1,有色金属:来铁、锰、铬以自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是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青海境内祁连成矿带,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盛产。

2,石棉: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主要用于机械传动、制动,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汽车、化工、电器设备、建筑业等制造部门。青海境内主要生产矿带是祁连成矿带。

3,煤炭:固体可燃性矿物,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青海境内主要生产矿带是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

4,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多数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延展性。在电子、宇航、原子能、电工材料、仪器仪表、感光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青海境内主要生产矿带是东昆仑成矿带,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

5,石油: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青海境内主要生产矿带是柴达木盆地。

㈨ 西宁地质有哪些

呵呵,同行好。
我说的这些都是当地甲级资质的地质单位。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 西宁市德令哈路278号 液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 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11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 西宁市建国路勤奋巷62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甲级。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2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岩土试验)甲级。
青海省岩矿测试应用研究所 西宁市城西区盐湖巷15号 地质实验测试(岩矿鉴定、岩矿测试)甲级。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西宁市南川西路107号 区域地质调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球物理勘查甲级;遥感地质调查甲级。
青海煤炭地质一0五勘探队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47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青海煤炭地质勘查院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商业巷5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 平安县平安镇兰青路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西宁市苏家河湾4号 液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 格尔木市昆仑南路12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第八地质队 西宁市西川南路11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院 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22号 地质钻探甲级。

㈩ 青海省的矿产分布

(三)矿产资源特点 青海省地域辽阔,地史演化漫长而复杂,经历了数十亿年多期次地壳活动,形成了现今的极其独特的高原地质特征, 特殊的地质环境加上优越的成矿条件,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1、我省矿产分布特点 (1)矿产分布不均匀,已发现矿产主要分布于海西、海北、海东、海南四个州(地),其它地区矿产相对较少, 主要原因除成矿条件不同外,与地质工作投入不足,工作程度不够也有很大关系。 (2)大中型矿床保有储量占我省矿产保有储量总量的绝大部分,且以共(伴)生矿产为主。 (3)部分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如铁、锰、磷、铝等。 新中国成立后, 我省地勘工作者,在矿产资源调查勘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基本掌握了全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但受自然条件差、交通条件落后等因素制约,地质工作程度不够, 多数地质资料属普查资料,总体说,矿产勘查程度还很低。在全省72.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地质工作空白区,而且已经勘查过的地区,也存在着受过去长期采取单一找矿的工作方式影响,很多重要矿产资源及其找矿线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受陈旧成矿理论和落后的技术手段的限制, 使得人们对找矿的认识还很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工作,明确找矿方向,掌握成矿规律,提供新的找矿靶区,运用多种新的技术手段, 提高找矿效果,特别是本省已有工业基础的矿产及国家急缺矿产资源, 为西部大开发建设服务。 2、探明的矿产资源形势 (1)储量占有优势的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在全国占有优势的矿产有: 钾盐, 占全国总储量的百分之96.9;钠盐, 占全国总储量百分之80.6; 镁盐,占全国总储量的百分之99; 石棉,占全国总储量的百分之64.6; 芒硝,占全国总储量的百分之45.5;锂,占全国总储量的百分之83.3; 锶(天青石),占全国总储量的百分之48.6;硼、石膏、天然气、冶金用石英岩等矿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矿产储量丰富,可以保障国家或本省较长时间的经济建设需求。 具次一级优势的有铜、铅、锌、镍、金、石油、煤等,这几种矿产保有储量在全国虽不在前几位,但属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矿产, 资源条件较好,对本省经济发展具重要影响。 3、具有一定潜在储量的矿产 主要有铬、钨、钼、锑、银、磷、萤石、云母等,这些矿产目前探明的储量虽然不足或贫多富少,但已知的成矿条件有利,存在较好的找矿远景。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