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剖面图中白云岩怎么表示
A. 白云鄂博矿田赋矿白云岩的地质特征
一、赋矿白云岩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在白云鄂博矿区,主赋矿层为灰褐、黄褐色中厚层状至块状白云岩、含铁白云岩,富含稀有、稀土元素,以前认为与宽沟北H8相当,较新资料认为应与H5对比(王辑等,1987;王辑等,1989;张鹏远等,1993),张鹏远等(1993)划为
赋矿白云岩中见不到层理构造,在地貌上表现得与具有层理的沉积岩明显不同,它没有棱角,山头呈馒头状(图版9-Ⅰ-2,3,4),其顶底为板岩层,且常为断层所在位置,而赋矿白云岩的抗风化能力较强,故均为正地形,现在尚可见的是东接触带一带(图版9-Ⅰ-3,4)和东介勒格勒(图版9-Ⅰ-2)等地;前几年西矿开采前,是几段连续的山丘。据记载,主矿所在的白云鄂博山顶是原来这一带的最高山峰(图版9-Ⅰ-1)。
二、赋矿白云岩与下伏砂岩及上覆板岩的关系
笔者等在白云岩分布的最东端(三号铌矿体南西山上)见到在白云岩的中、下部和底部夹有多层砂岩夹层(图9-1、图9-2、图版9-Ⅱ-6,图版9-Ⅲ-2,3),而在白云岩的上部夹有黑色板岩夹层(图9-1,图版9-Ⅲ-4)。在上覆的板岩层中也可见白云岩夹层。在白云岩分布的最西端(阿布达日附近)向斜南翼的探槽(图版9-Ⅱ-1)中,见白云岩中夹有多层板岩和少量砂岩(图9-3,图版9-Ⅱ-2,3,图版9-Ⅲ-1)。在主矿北西约2krm处,在近东西向H4砂岩山脊与南侧赋矿白云岩结合的鞍部探槽,可见到从北向南,由砂岩→板岩与白云岩互层→厚层块状白云岩的渐变关系(图9-4,图版9-Ⅱ-4)。在东介勒格勒白云岩的南侧也可见由板岩变为白云岩(图版9-Ⅱ-5)。
但是,赋矿白云岩与板岩的结合部位是一个软弱部位,常是断层所在,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断层带。如图9-3中,就尚可辨别出一些断层面。因此,在白云岩的上、下,尚可见有白云岩成岩墙(枝状)“侵入”于下伏砂岩或板岩中,有人认为这是与层状白云岩一起侵入的岩枝或岩墙,作为白云岩岩浆成因的重要证据。但,这事实上是断层带中的马石。它以不具有蚀变(霓长岩化)而明显不同于产于下伏变质岩或砂岩中的碳酸盐脉(详见第三章和第十章)。
图9-1白云鄂博东接触带,三号铌矿体南西,探槽剖面示意图
图9-2白云鄂博白云鄂博东接触带,三号铌矿体南西,探槽内白云岩与砂岩互层素描图
(a)近底部;(b)中部
图9-3白云鄂博西矿西端阿布达日附近向斜南翼,探槽剖面示意图(白云岩中夹砂岩和板岩;白云岩具粒序层理,示地层倒转)
在主矿和东矿采场也可见到多层板岩夹层夹于白云岩甚至铁矿体中。
这些特征表明,白云岩与下伏砂岩及上覆板岩是渐变过渡的。
赋矿白云岩被海西期花岗岩侵入,在海西期花岗岩与赋矿白云岩的接触带可见花岗岩有冷凝边(图9-5),表明白云岩形成于花岗岩侵入之前。
三、赋矿白云岩内部特征
赋矿白云岩总体上呈块状(图版9-Ⅰ-7)、巨厚层状,地貌上与各向同性岩石的地貌特征相同(图版9-Ⅰ-2,3,4)。见不到层理和一般沉积结构构造,正是这种特征导致有人认为它不是沉积岩。
然而,在风化表面,常可见到清晰的纹层状构造(图版9-Ⅰ-5,图版9-Ⅲ-5)。在显微镜下可见:①白云岩具粒状结构,晶粒间的接触界线大多数为弯曲状,很少是平直的(图9-6(a);②白云岩晶粒有粗有细,大小不等;③白云岩晶粒有泥质、铁质浸染;④纹层构造表现为白云石晶粒的层状排列,晶粒并无波状消光现象(图9-6(a)。还见纹层呈弯曲状,在东矿以东的露头上可见板岩呈砾块状、透镜状散布于白云岩中。这些均与北京西山及腮林忽洞微晶丘宏观特征相似。
有趣的是,矿石也有块状矿石和纹层状矿石两类,纹层状矿石中表现为不同的矿物成带状聚集(图版9-Ⅰ-6,图版9-Ⅲ-5、6、7、8;图9-6(b)、(c)、(d)、(e)。本项目组曾经认为这种纹层状矿石是由交代作用继承原生纹层构造形成(章雨旭等,1998b),现在看来,这就是热水沉积形成的原生纹层。
图9-5白云鄂博东接触带赋矿白云岩与海西期花岗岩侵入接触关素描图
燧石(或玉髓、碧玉岩)是热水沉积的典型产物之一。笔者等先后在西矿采坑(图版6-Ⅰ-5)和东矿(图版9-Ⅱ-8)等位置见到燧石,并见到气、水的喷口(图版9-Ⅱ-7、8)。
孟庆润(1982)在赋矿白云岩中已发现有蓝绿藻的藻灰结核、菌藻类、孢子和拟串藻丝状体,化学分析还表明细晶白云岩中的有机碳可高达0.20%,甚至已经超过了碳酸盐岩生油岩的标准(0.10%);侯宗林(1989)报道在白云质大理岩和暗色板岩萃取物中发现有12种氨基酸。
四、上覆板岩特征
据袁忠信等(1995)研究,上覆板岩为火山沉积岩变质而成。笔者也在板岩薄片的显微镜观察中发现具有玻屑结构。可见1~2mm大小的隐晶质椭球体具同心环状构造,有可能是微小的枕状构造(图9-6(f)。还可见一些褐色弯曲条状玻屑。
元素定量分析表明,即使在主矿的矿体中心,板岩的矿化也很弱,仅Ba、Pb、Mo、Ce等有富集(表9-1)。而全岩化学分析表明,主要氧化物K2O、Na2O、CaO、MgO、SiO2等的变化范围却很大(表9-2),特别是K2O,高者达15.25%和13.14%,而低的仅有2.16%。
表9-1白云鄂博矿区板岩微量元素(10-6)等离子光谱定量分析
注: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测试。
图9-6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显微素描图
表9-2白云鄂博矿床板岩全岩化学分析(%)
注:前4件样品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测试。后8件样品在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用XRF方法测量。
五、讨论和结论
(1)赋矿白云岩中间厚四周薄,呈一长透镜状,具备微晶丘的形态;它近东西向延长,平行于古海岸线,与台地边缘微晶丘的特点相符;块状白云岩仅分布于宽沟背斜南翼,这反映了微晶丘严格受环境控制的特点。
(2)赋矿白云岩与砂岩、板岩互层及其中的粒序层理确证了其沉积成因,而其中富含有机质、含有藻类化石、氨基酸及其中的藻纹层构造则表明了其形成与生物作用有关。其巨厚层块状构造则表明它与一般沉积成因的白云岩不同。
(3)与白云岩互层及上覆的板岩的矿化很弱,而其K2O、Na2O、SiO2等造岩元素的变化却很大,可能表明其沉积物是多来源的,可能是碱性火山作用的凝灰质和陆缘细碎屑混合而成。同期的火山作用对微晶丘的发生、发展和死亡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微晶丘内部板岩夹层代表由于火山灰覆盖而导致微晶丘生长暂停;微晶丘顶部板岩盖层则代表由于火山灰覆盖而导致整个微晶丘死亡。
B. 白云岩的野外详细描述
白云岩,是一抄种沉积碳酸盐岩袭。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一般按照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蚀变情况、路线地质等方面进行区别。野外主要是要区分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即使灰岩的界线,白云岩通常颜色灰白、灰黄、灰红色,隐晶-细晶结构、鲕粒结构,石灰岩通常灰黑色,颜色稍深,隐晶质结构。白云岩遇稀盐酸不起泡或微弱起泡,石灰岩与酸起泡明显。
C. 主要实测剖面
本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总厚度近1000m。我们在焦作东北部疙老峪、东仓和葡萄峪分别测制了中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3条剖面,并在北部陵川、晋城一带测制了寒武-奥陶系辅助剖面4条(图9)。现选择焦作地区的3条剖面作一简单描述。
一、葡萄峪中奥陶统实测剖面(Jy-Ⅲ)
本剖面位于焦作市东北约18km、葡萄峪附近。剖面分两段测制,下段在沟东(前葡萄峪),上段在沟西(后葡萄峪)。地层倾向南东,倾角10°~15°。出露地层自上而下为:
上覆地层 中石炭统 本溪组
——平行不整合——
中奥陶统 上马家沟组
19薄层残余泥晶灰质云岩夹灰黄色团块状泥质白云岩,地貌上形成缓坡 10.08m
18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 3.73m
17薄层泥质白云岩和中厚层泥晶云质灰岩,地貌上形成缓坡 10.26m
16灰黑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 12.94m
15灰色薄层微晶白云岩夹泥晶灰岩,地貌上形成缓坡 16.61m
14灰黑色豹皮状中厚层残余泥晶生物砂屑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 7.57m
13灰黑色中厚层状粒屑泥晶灰岩夹残余泥晶灰质云岩 12.57m
12豹皮状中厚层泥晶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 22.76
11灰黑色中厚层状生物泥晶灰岩夹豹皮状灰质白云岩,含较多头足类、腹足类等生物化石 61.21m
10灰黑色角砾状去云化细晶灰岩夹角砾状含石膏假晶灰质白云岩及残余砂屑细晶灰岩、粒屑泥晶灰岩页岩等,易风化成粉末状 48.45m
9灰黑夹灰黄色含粉砂泥质微晶云岩夹角砾状去云化细晶灰岩及泥页岩 11.02m
8含泥灰质微晶白云岩夹含石膏假晶白云岩及硅质页岩 36.34m
中奥陶统 下马 家沟 组
7灰黑色巨厚层波晶灰岩 20.04m
图9 区域地质和实测剖面位置图
6浅灰色薄层泥晶云质灰岩 6.27m
5灰黑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及泥亮晶生物灰岩 13.78m
4灰黄色薄层含硅泥灰质微晶白云岩 12.49m
3灰黑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夹薄层灰质白云岩 34.26m
2灰黄色纹层状含泥云质灰岩。局部呈角砾状。易风化,地貌上形成缓坡
1灰黄色薄层含陆屑微晶云岩夹页岩
平行不整合
下伏地层 下奥陶统 亮甲山组
剖面见图10。
图10 葡萄峪中奥陶统实测剖面图(Jy-Ⅲ)
1 石灰岩;2—云质灰岩;3—含泥云质灰岩;4—含生物屑灰岩;5—含生物屑泥灰岩:6—白云岩:7—含灰质云岩;8—灰质云岩;9—角砾状含石膏假晶灰质云岩:10—含生物砂屑云质灰岩;11—含泥质云岩
二、东仓中寒武-下奥陶统实测剖面(Jy-Ⅱ)
本剖面位于焦作市东北约30km.东仓村附近地层向东倾斜,倾角5°~10°。出露地层自上而下为:
上覆地层 中奥陶统 下马家沟组
平行不整合
下奥陶统 亮甲山组
16青灰色薄层细晶白云岩 25.05m
15灰色厚层状中—粗晶白云岩,易风化 3.93m
14浅灰色中厚层状含硅质团块白云岩,下部粒度较粗,上部粒度变细,硅质团块由下到上逐渐增多 47.14m
下奥陶统冶里组
13厚—巨厚层状细晶白云岩 86.08m
12含硅质条带细晶白云岩 8.81m上寒武统
11浅灰色厚层状微晶白云岩 9.22m
10青灰色薄层状微晶白云岩夹中厚层状残余鲕粒白云岩43.11m
中寒武统 张夏组
9浅灰色巨厚层状亮晶鲕粒灰质云岩及残余颗粒内碎屑灰质云岩 39.28m
8深灰色间灰黄色花斑状亮晶鲕粒含云质灰岩,厚—巨厚层状。有时含内碎屑和生物碎屑 25.46m
7灰色或粉红色巨厚层状残余鲕粒微细晶白云岩,风化面呈青灰色 35.73m
6灰黑色中厚层状亮晶鲕粒灰岩或灰质白云岩夹亮晶砂屑灰岩 21.59m
5深灰色中厚层状亮晶内碎屑鲕粒云质灰岩 21.67m
4深灰色中厚层状亮晶鲕粒灰岩24.29m
3浅灰色中薄层状亮晶鲕粒灰岩夹微细晶云质灰岩 18.67m
2灰黑色中薄层状亮晶砂屑含云质灰岩,有时含生物碎屑 24.60m
中寒武统 徐庄组
1深灰色薄板状含泥云质灰岩与薄层含云泥质灰岩互层、局部含生物、鲕粒及内碎屑 18.78m
剖面见图11。
图11 东仓中寒武—下奥陶统实测剖面图(Jy-Ⅱ)
1—亮晶鲕粒灰岩:2—亮晶鲕粒含云质灰岩;3—亮晶砂屑含云质灰岩;4—亮晶生物屑灰岩;5—含泥云质灰岩;6—亮晶鲕粒云质灰岩;7—亮晶砂屑鲕粒云质灰岩;8—残余鲕粒白云岩;9—亮晶鲕粒灰质云岩;10—含泥质云岩;11—亮晶鲕粒内碎屑灰质云岩;12—含硅质条带云岩;13—白云岩
三、疙老峪中下寒武统实测剖面(Jy-Ⅰ)
本剖面位于焦作市东北约25km,马鞍石水库西侧。地层向西倾斜,倾角5°左右。出露地层自上而下有:
中寒武统徐庄组
19深灰色中厚层状亮泥晶鲕粒灰岩夹黄绿色微薄层页岩或泥质条带 28.04m
18紫红色微薄层状含海绿石细砂岩夹一层1m 厚的灰岩20.02m
17深灰色亮晶砂屑鲕粒含云质灰岩夹土黄色钙质粉砂岩或泥岩。斜层理,交错层理 14.65m
16紫红色薄层状含海绿石粉砂岩 12.22m
15亮晶砂砾屑灰岩 2.29m
14紫红色微薄层状含海绿石细砂岩夹薄层钙质砂岩和亮晶鲕粒灰岩44.99m
下寒武统毛庄组
13含泥质条带砂屑泥晶灰岩 41.05m
12浅灰色中层状泥亮晶鲕粒灰岩,局部含竹叶状砾屑 17.04m
11紫红色含铁泥质粉砂质页岩 9.24m
10紫红色亮晶鲕粒灰岩及亮晶砂砾屑鲕粒灰岩2.03m
下寒武统馒头组
9紫红色含石英粉砂泥灰岩与黄色钙质泥岩互层,中夹一层0.4m厚的鲕粒灰岩 5.28m
8亮晶鲕粒灰岩和泥晶藻鲕灰岩(豆鲕灰岩) 2.44m
7紫红色含石英粉砂泥灰岩与土黄色钙质泥岩互层,夹两层细砂岩和一层云质灰岩 36.84m
下寒武统辛集组
6紫红色与灰黄色薄层状粉砂质、硅泥质云灰岩或灰云岩互夹层,局部含较多生物碎屑 50.30m
5土黄色薄层状硅质页岩 1.49m
4灰—浅灰色薄层状含陆屑泥质灰岩 2.97m
3灰—灰黑色纹层状泥质白云岩 2.23m
2土黄色薄层状含铁泥质泥晶灰岩。底部可见10~20cm钙质石英角砾岩,砾石为紫红色石英砂岩 4.96m
平行不整合
下伏地层 元古宇(Pt)
1紫红色石英砂岩测年10亿~14亿年,未到底。
剖面见图12。
图12 疙老峪中下寒武统实测剖面图(Jy-Ⅰ)
1—亮晶砂屑灰岩;2—亮晶鲕粒灰岩;3—亮晶鲕粒云质灰岩:4—泥质灰岩:5—灰质云岩;6—泥质云岩;7—钙质泥岩:8—页岩;9—石英角砾岩:10—砂岩
D. 什么是白云岩
一种沉积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 白云岩矿石标本痕。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较石灰岩坚韧。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
主要成分
主要由白云石(50%以上)构成的岩石。属碳酸盐类岩石,外形似石灰岩,以加盐酸起泡微弱区别于石灰岩。主要成分为钙、镁、硅三种元素。
常见类别
①泥晶白云岩:由小于0.005 毫米的泥晶白云石组成,结构均匀,具显微层理,生物残体很少,有时可见介形类化石,多为原生白云岩。
②微- 细晶白云岩:晶体大小不一,晶形颇佳,外貌颇似砂糖,野外可用砂糖状白云岩称之,往往由其他类型的白云岩重结晶而成。
③藻白云岩:与藻灰岩相似,即由藻类化石组成的白云岩,我国元古代和震旦纪地层中的白云岩大多属于此类,可能是原生白云岩类型。
④生物白云岩及生物碎屑白云岩:可见其中的化石残体,多由生物碎屑灰岩经白云岩化交代作用而成。
⑤内碎屑白云岩:根据其中的碎属大小又可分为砾屑、砂屑、粉屑白云岩。它们常以夹层的形态见于一般白云岩层中。形成于浅海上部或潮间带以上的环境中,其碎屑即由波浪或水流冲击而成。
⑥鲕状白云岩:这是一类次生的白云岩,即由鲕粒石灰岩经白云岩化作用而成。
由于其孔隙度较大,常为石油或地下水的理想储藏层。
成因
就白云岩的成因而言。从其形成条件而言,可将白云岩分为三类:
原生白云岩:原地沉积的白云岩,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28℃~35℃)下蒸发作用而成。盐度高,水浅(0 ~3 米深的潮汐带上),PH值高于8.3 的咸化潟湖或海湾中形成,也可在陆上咸湖中形成,并常伴生有膏盐层。
成岩白云岩:在碳酸钙沉淀过程中,被白云石交代而成,通常分布不连续,在石灰岩层中呈透镜体状或斑块状,有时也成层状分布,延伸一定距离。
次生白云岩:或称后生白云岩,分布局限,常见于断裂构造带。
E. cad制图中土质如何标注
我没做过,但是我感觉应该是和标注材料做法一样,如图。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F.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问题
标志层为6. 构造特征:地层倒转并发生重叠
G. 理正勘察中白云岩泥岩互层怎样描述强风化及中风化
理正勘察中白云岩泥岩互层怎样描述强风化及中风化。
1、中等风化泥岩里专可能含属有砂,抗风化能力强,而强风化泥岩里泥质含量特高,抗风化能力弱,全风化泥岩基本全是泥质。全风化泥岩风化程度高。
2、中风化的岩石是不容易掰开或折断的,强风化则比较容易折断。但准确的判断需要做实验,确定岩石的单轴强度后,才能判定。最好有地质勘察人员判定。
H. 地质作者原图的布局和内容
9.1.2.1 地质作者原图的布局
1:5万地质作者原图是地质图的编稿原图,由平面地质图、综合地层表(综合地层柱状图)、岩石地层(填图)单元说明及图例、图切地质剖面图、角图、接图表等内容组成。有关规定要求,平面地质图放在中间,平面地质图图框外左侧从上到下依次摆放综合地层柱状图和角图,平面地质图图框外右侧从上到下依次摆放岩石地层(填图)单元说明、图例和接图表,图切地质剖面图则放在平面地质图图框外下方正中的位置(图9.1)。
图9.1 地质作者原图的图面布局示意图
9.1.2.2 地质作者原图的内容
(1)平面地质图的内容
地质作者原图中的平面地质图放置在图的中央,其内容有各种地质界线、地质符号、地质代号、地质数据、地貌标志以及其他构造要素等反映客观地质现象和特征的要素。
地质界线用规范的线条表示各种地质体之间的接触界线,包括实测和推测的地层整合接触界线、平行不整合界线、角度不整合界线。岩浆岩体中的岩相界线;岩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包括超动、涌动、脉动接触界线等。变质岩中的混合岩化接触界线。构造界线主要为实测和推测的各种性质的断层线、大节理等。此外,图切剖面线也要绘制在图中相应部位。
地质代号用规范的代号注记图中各种地质体,沉积岩层的代号(包括成层有序的变质岩)应包含其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元;岩浆岩体的代号应包含其年代和单元;成层无序的变质岩的代号应包含其年代和岩石地层单元。
产状符号用规范的产状符号绘制在图中产状测量的位置。其中原生面理产状包括地层产状(倾斜岩层产状、水平岩层产状、直立岩层产状、倒转岩层产状)、岩浆岩体中的流面产状等;原生线理产状包括岩浆岩体中的流线以及生长线理产状。次生面理产状包括片理产状、片麻理产状;次生线理产状包括拉伸线理产状、皱纹线理产状、交面线理产状等。此外,对于断层面产状以及岩浆岩体侵入界面产状也要用规范符号注记在相应断层线和侵入界线上。
重要样品和化石符号用规范的样品和化石符号绘制在图中采集样品处。
地质数据其中包括各种地质产状数据注记在相应的产状符号处;各种测年数据以及测年的方法也要标记在相应的位置处。
岩性花纹测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体需用规范的岩性花纹符号进行注记;此外,对于一些非正式填图单元,也可用岩性花纹符号标记在里面。
地貌标志其中包括岩溶地貌的标记,如溶蚀洼地、漏斗、溶洞等;湖泊和冰川地貌的标记,如湖积阶地、现代冰川、冰斗、冰蚀U 形谷、冻土界线等;火山地貌的标记,如火山口、熔岩谷、熔岩被等;河谷侵蚀地貌的标记,如河谷侵蚀阶地及梯级、冲击扇、洪积扇等。
水文符号主要为泉水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包括温泉、冷泉、矿泉、上升泉、下降泉等,用规范的符号标记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地质灾害符号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用规范的符号标记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2)综合地层表的内容
综合地层表又称综合地层柱状图,放置在平面地质图图框外的左边。综合地层柱状图是选取一个合适的比例尺,按测区出露的所有地层由老到新自下而上水平叠置起来,放在一个竖直柱子中,只列地层,不列岩浆岩。地层柱中所有地层要根据其岩性特征分别绘上岩性花纹,并用规范的符号来标记各个地层之间的上下接触关系(如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层岩性柱的左边要标明年代地层系统(界、系、统)以及岩石地层系统(群、组、段),以及地层柱中相应岩石地层单元的代号。在地层岩性柱的右边要标记各个岩石地层单元的厚度(包括群的厚度、组的厚度和段的厚度)。此外,还需在地层岩性柱的右边介绍各个岩石地层单元内的生物地层特征、沉积相等内容(图9.2)。
图9.2 综合地层柱状图示例
如果测区地跨不同地层分区,则需要将不同地层分区分别绘制综合地层表,并加以文字说明。
(3)岩石地层(填图)单元说明的内容
放置在平面地质图图框外的右边。它是以一个表格形式,按测区出露的所有地层由老到新自下向上列出年代地层(系)和岩石地层填图单元(组、段)。表格的左侧第一列为年代地层“系”,其后为岩石地层填图单元(组、段)的代号。各个岩石地层填图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用规范的线条符号来标记。在表格的右侧,用文字说明岩石地层填图单元(组、段)的名称,并将各个岩石地层填图单元的岩性组合特征在其后边加以叙述(图9.3)。
图9.3 岩石地层单元说明示例
(4)图例的内容
放置在平面地质图图框外的右边,岩石地层(填图)单元说明之下。图例内容要全面,应该包含地质图、图切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所有内容和图式说明。图例内容包括:
(a)岩性花纹,作者原图中所出现的所有岩石类型的花纹符号;
(b)各种线条,包括地质界线、角度不整合界线、平行不整合界线、推测地质界线-实测地质界线;
(c)构造要素,包括断层性质、推测断层、实测断层;
(d)地貌、水文、地质灾害等。
图例为按规范大小的长方形方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它们的排列还应遵循岩性→地质线条→地貌的顺序。
在岩性及其花纹图例的排列中,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排列。在沉积岩图例中则按碎屑岩(粗→细)→碳酸盐(粗→细、简单→复杂、灰岩→白云岩)顺序放置。在岩浆岩图例中按岩体活动时代由新到老排列,同一时代的岩浆岩体还要按从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的顺序排列。
在地质界线图例排列中,按照地质界线→构造要素的顺序。地层接触地质界线图例按实测→推测地质界线→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界线排列。岩浆岩体接触界线图例则按超动→涌动→脉动接触界线的顺序排列。
在构造要素图例的排列中,按断层→产状的顺序放置。在断层图例中则按断层类型→断层性质的顺序排列。断层类型图例按脆性断层→脆-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的顺序排列;而在断层性质图例中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的顺序排列。产状图例按正常岩层产状→倒转岩层产状→流面产状→线理产状→劈理产状的顺序排列。
在地貌等其他图例的排列中,按地貌→水文→地质灾害的顺序放置。
(5)图切地质剖面图的内容
地质作者原图需要附有一幅或多幅切过图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放置在平面地质图图框外的下方。它(它们)与平面地质图相结合,有助于人们从三维空间去认识和恢复图区内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组合特征、产状特征。图切剖面线应横跨全区,尽量全面反映测区地层、构造面貌,图切剖面图的剖面线方向一般要求垂直或尽量垂直所切过地区的地层走向线方向和构造走向线方向。剖面线在平面地质图上的位置用一细线标出,剖面线两端注明剖面代号,例如,A-B。剖面图的放置应遵循北端放在左边,北西和南西端也放在左边;南端放在右边,北东和南东端也放在右边的原则。
图切剖面图的比例尺与平面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但剖面图除了水平比例尺外,还要有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标注在剖面两端竖直的直线上,然后在竖直线上注明海拔高程数。
(6)角图的内容
角图一般放置在平面地质图图框外的左侧综合地层表的下方或放置在平面地质图图框外的右侧图例下方的的空白地方。角图是一种地质认识模式图,是对测区地质现象的综合概括或理论认识的升华,可根据测区地质特色进行选择。例如,在沉积岩区可选作地层格架图、沉积模式图、沉积环境变化图等;在岩浆岩区可选作岩浆侵位模式图、岩浆演化模式图、构造-岩浆演化模式图等;在构造方面,可选作构造格架-栅状图、构造模式图、构造演化序列图、地质构造演化模式图等。
(7)接图表的内容
放置在平面地质图图框外的右侧图例下方或角图下方的空白地方。其内容为以测区图幅为中心画出一矩形框,并绘制出其上、下、左、右相邻的8个图幅的矩形框,在这9个图幅的矩形框内分别注记各个图幅的名称和分幅编号。
(8)作者原图的其他内容
包括平面地质图外框上方正中摆放的图名、图幅编号;平面地质图外框下方正中摆放的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平面地质图外框上方右侧摆放的秘级;平面地质图外框下方左侧摆放的责任人员;平面地质图外框下方右侧摆放的制图单位、测图时间和地理底图的有关信息等。
I. 求地质剖面图中的图例,大虾门帮帮饿。。。。。。
给我邮箱,发图例给你。
J. (10分)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层剖面图中的地质构造有 ;在
(10分)
(1)断层下上( 描图略。提示:箭头相背)(3分) (2)沟谷。右侧的P层受外力的侵蚀作用更强烈。(2分) (3)G、N、A(1分) (4)O层或E、H层。石灰岩地区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和沉积作用。(2分) (5)大理岩板岩(2分)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