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地质条件怎么去描述
① 求助,公路工程地质的问题,求高手解答,并把解答发到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DCABBBC CC 透明 基础和必须 冲击侵蚀力 河岸 防护堤
② 区域地质概况怎么描述
从大地构造、区域地层、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描述
③ 公路地质勘查岩土的描述示例
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的重点及方法
软土的勘查方法
软土地基的勘察重点主要包括:查明软土的分布范围,生成环境,埋藏深度、软土层和表层硬壳、下卧压缩层的厚度及其分层物理力学性质,软土底部硬层的坡度,有无排水层次,地下水的埋藏、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
软土地基勘察应采用钻探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勘探、测试及土工试验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勘探、测试点的布置、密度应根据软土的成因类型及地层结构、成层条件、硬底横坡等软土的空间变化特点确定。如:长江冲积平原、太湖湖积平原等区沉积的软土多治古湖沼、古河道及暗埋的塘渠分布,且其地表微地貌多被人类活动所破坏,勘探点纵向间距宣控制在5O。左右,在软土分布界线附近还应适当加密,以准确确定软土的分布范围;而在滨海平原区,由于软土地层成层较稳定,勘探点纵向间距可控制在lOOm 左右。在查明软土的分布范围及纵向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横断面勘探。
2)钻探、原位测试(主要包括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应力铲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标准贯人试验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应根据地层岩性特点、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基础型式等情况决定,注意勘探、测试方法的适宜性。如:对于饱和粉土、砂类土,由于采取原状土样困难且极易析水,各类指标应以原位测试成果为主。对于桥涵基础当采用静力触探时(单桥静力触探为主),宜配合一定数量的双桥静力触探,而对路基工程应有适当的孔压静力触探孔。对于均质的饱和软黏土,十字板剪切试验是获取软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合适方法。
3)为更好地发挥钻探、原位测试综合勘探的效果,解决两者在土类划分、地基承载力等参数取值上的差异,宜在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岩相地段进行钻探与原位测试的对比试验,建立其相关关系,并采用载荷试验校核。
④ 高速路修建前期怎样勘探地质条件是干什么用的
(一)工程地质勘察方案不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大多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虽然也制定了勘察大纲,但多数项目勘察方案简单,未能针对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的特点,对项目工程地质勘察进行详细规划,所采用的勘察方法,时有不合理或欠缺的地方。如桥梁钻孔布置未考虑到山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钻孔数量偏少、钻孔位置不合理,高边坡勘察中对横断面的地质条件变化考虑不足,地质条件未勘察清楚,导致施工中高边坡加固设计变更过多,对活动性断层勘察欠缺,隧道勘察中未进行水文测试等等。
(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针对性不强。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不明确,勘察针对性不强是山区高速公路勘察项目较常见的问题,部分勘察单位仍习惯于“钻探、取样、提承载力”的模式,无论是路基、桥梁、还是隧道勘察都是这种勘察模式,这种早期的工程地质勘察模式,已不能适应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求。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对象主要包括桥梁、涵洞通道、隧道、高边坡、高路堤、软基及不良地质等。不同勘察对象的勘察目的不同,勘察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勘察对象,对勘探方法、取样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等做出不同的要求,并非所有的勘察对象都应提出地基承载力。如高边坡的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明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勘察在查明岩土层结构的同时,还要查明软弱夹层和构造结构面情况,并提供抗剪、抗滑指标。
(三)勘察深度不够,定性的分析太多,定量成果不足。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到十年时间,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经验不足,我国高速公路地质工作仍停留在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勘察报告描述较笼统,多是一些定性的描述,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利用。如在深路堑勘察中,常见地质报告中未能进行稳定性分析,所推荐的处理方案及措施较笼统,设计人员无法利用。或者虽然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但未用设计拟采用的坡率,进行稳定性分析。此外,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单一,完全依赖极限平衡法,未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法、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也是较常见的问题。又如在桥基勘察中,常见对钻孔深度把握不准。未能根据桥梁荷载的要求及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确定钻孔深度。因此,要么钻孔钻深了,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要么钻孔钻浅了,不能满足桩基对钻孔深度的要求。再如某山区高速公路初勘中,对断层构造勘察时,在评价区域断裂构造对公路的影响时有这样的论述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K25+600处有一断层,建议路线与断层呈大角度相交”。没有深入查明断裂带的规模和路线的关系对公路的影响等。
(四)对山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虽然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中,复杂的地质条件越来越为工程技术人员所重视,但部分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仍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如某山区高速公路中,由于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为了节省造价,路线以路基通过,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边坡稳定性不足问题。又如某山区高速公路基岩为砂岩、泥质砂岩,但其风化程度变化较大,勘察过程中对风化程度变化不足未引起足够重视,钻孔数量偏少,导致施工中桥梁所采用的大部分嵌岩桩质量检测承载力不足,不得已改为摩擦桩。此外,还存在勘察经费不足,勘察工作量较少,不能满足查明地质条件等。
⑤ 区位交通条件怎么形容
交通通达度的优劣了.
比如我国东部公路和铁路都发达;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沿河河运便利;南方水网密集,河运便利;等等.
往往一个区域不只是一种交通方式.
平原地区公路、铁路和河运;山区以公路为主.
⑥ 关于公路因地质情况要请设计院重新出图的怎么描述
你还是去地质大学问吧
⑦ 公路工程概况怎么写
公路工程概况有以下几部分:
一、概述
二、建设方案
三、相关要求
四、投资估算
五、工期安排
例: 省道大忻线大同秀女河村至山阴关岱岳段路面 改造工程第一合同段 工 程 概 况
一、概述
省道大同至忻州公路(编号206线)起点为大同市西花园,经朔州市、怀仁县、山阴县、朔城区,在忻州原平界河铺与北京至昆明公路(编号G108线)汇合,全长233公里。该段公路是纵贯我省南北的大运公路在朔州市境内的一部分,是我省“十一五”规划的“三纵八横”公路主骨架中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朔州市境内的一条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为朔州市乃至全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该路段时1988—1990年修建的二级公路,经过十几年的运营,特别是近几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重车的急剧增加家具了路面的破坏。路面出现了龟裂、松散、沉陷等多种病害,实测弯沉值也远超过了现有交通量要求的允许弯沉值;桥涵、防排水等构造物也不同程度的出现损坏。而且随着今年来交通量的急剧增长,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各种原因导致目前公路路况差,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交通运输的要求,本项目的事实将从根本解决伸到大忻线以及朔州市路网的整体运输情况。 第一合同段项目部是这次大忻线路面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大同秀女河村,起点桩号为K13+000,终点位于西小寨K28+000。全长15公里全部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2米。
任务依据:山西省公路局文件晋公计发[2008]585号“关于省道大忻线大同秀女河村至山阴关岱岳段路面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二、建设方案
此次项目以改善路面为主,完善排水防护和安保和安保设施,不提高技术等级,路面结构为(4+5)cm沥青混凝土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对原先水泥混凝土路段,将混凝土面板破碎后再按以上结构方案扑住路面。
三、相关要求
我项目部改造路段路缘石,按山西省公路局文件晋公计发[2008]585号文件的指示,均用矮墙,矮墙顶宽50cm,高度为40cm。原混凝土路面面板破碎约为4473 m3。
四、投资估算
根据建设规模及标准,此次路面改造工程第一合同段计划投资为4000万元,工期为三个月。
五、工期安排
根据招标文件, 我单位计划本标段2010年4月1日开工,2010年6月15日竣工。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与我单位施工生产能力,经工程人员认真分析,并制定以下几个总工期时间:
2010年3月14日一一2010年3月31日完成施工准备工作。
2010年 4 月1日一一2010年4月30日完成矮墙砌筑工作。
2010年 4 月25日一一2010年5月20日完成水稳碎石底基层。
2010年 5 月6日一一2010年5月25日完成水稳碎石基层。
2010年 5月16日一一2010年6月10日完成沥青下面层。
2010年 5月25日一一2010年6月15日完成沥青上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