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有哪些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3-01 21:39:06

A.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煤矿地质规定中有一章专门说的,去查查

B.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兵团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突出表现在瓦斯、水、火和顶板等方面,要下功夫开展普查,进行治理。
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
导水裂缝带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的,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
地下含水体普查,应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建议。
井下火区普查,应查明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建议。
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
采空区普查,应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C.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内容包括哪些

一、地质构造普查(断层、褶皱)
二、瓦斯灾害普查
三、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普查
四、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

D. 造成矿井水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可能导致矿井水灾的主要原因:

1、矿井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不清,图纸资料错误,积水区和水量、水位不准确等,采掘活动触动或者波及到富含水层、含水断层、隐伏导水构造、积水区等,可能出现较大涌水。

2、雨季期间连降大雨,地表水从地表塌陷区、沿裂缝、没有封闭或者封闭不良的钻孔溃入井下,使矿井涌水量突然增加,超过矿井排水能力造成淹井。

3、未按规定留设防水煤柱或者防水煤柱遭到破坏;当生产掘进揭露导通积水区或越界开采防隔水煤柱,都会造成突水事故。

4、对含水层的富水性、断层的富水性和导水性、老空古空积水分析不足,判断不准,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

5、没有封闭或者封闭不良的钻孔将含水层或地表水导入井下。

6、没有认真分析水灾威胁、贯彻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不执行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带压开采时安全措施不完善等。

7、现场工作人员不熟悉突水征兆,不能及时识别危险,采取应急措施。

8、没有建立对已构筑的所有挡水墙进行正常观测的制度,不掌握老空积水压力,挡水墙强度的变化,一旦挡水墙遭受破坏便导致突水淹井。

9、中央泵房和中央变电所的设置,以及防水门、配水闸阀等不严密、不灵活;受水威胁严重的区域没有防水闸门或防水门设计不合理。

10、每年雨季前未对防治水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如没有对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在雨季前进行全面检修,没有进行联合试运转,水仓不清理等,可能会因某个环节故障造成淹井事故。

11、井口及工业广场内建筑物的标高低于最高洪水位,且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E.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与地质规程不同之处有哪些

我的理解,1、法律地位提高。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已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这一层法律法规体系来规定,比规程从法律地位上讲更具备权威性和强制性。2、内容涵盖也比地质规程更要广阔。比如它对地质信息化的开展提出了要求,而地质规程方面可能技术性业务性细节性更强一点。

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制定了《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该《规定》分总则、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煤矿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煤矿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第、煤矿闭坑阶段的地质工作、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附则10章100条,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
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11月颁发的《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和1984年5月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予以废止。

标准(standar):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当针对产品、方法、符号、概念等基础标准时,一般采用“标准”。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技术规范(technicalsp ecificat):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技术规范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个部分或与标准无关的文件。当针对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检测等通用的技术事项做出规定时,一般采用“规范”。
规程(code of practice):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文件。规程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个部分或与标准无关的文件。
当针对操作、工艺、管理等专用技术要求时,一般采用“规程”,如各种:《产品检验规程》、《工艺及操作规程》、《设备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等等。
当前中国的标准体系,主要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构成。国家标准主要为两类:A、强制执行标准;B、推荐执行标准。国家标准编制的目的是择取国际通用惯例及先进标准,编制适合中国使用的总体的“技术要求”[此部分一般称为“标准”]。至于如何实现这些“技术要求”交由参照和使用此标准的各个行业,依据行业特点编制“技术规范”。[此部分一般称做“规范”]。当“技术规范”难以细化到具体的可执行的流程时,才会由具体执行此“技术规范”的地方单位或行业主导企业编制详细的“操作规程”[此部分一般叫“规程”]。

F. 煤矿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哪些

(1)超能力、超强抄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袭产的;
(2)瓦斯超限作业的;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的;
(4)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5)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的;
(6)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7)超层越界开采的;
(8)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9)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0)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的;
(11)年产6万吨以上的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的;
(12)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的;
(13)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的,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的,以及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的;(14)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G. 煤矿主要危险源有害因素有哪些

煤矿行业面临的问题

1.事故频发:爆炸、冒顶、透水、中毒、机电设备事故内

2.预防工作:危险容区域、危险源、危险行为无法预警

3.通信不便:突发安全事故,井上矿用人员无法及时沟通

4.监管困难:管理人员对矿用工作监管困难,巡检过程无法监管

5.事故响应:事故发生时,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现场信息

6.救援效率:人员的分布情况,无法精确的获取

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相关政策指导

1.2010年开始强制安装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监测监控、人员定位、 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

2.2016《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二条提出,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必须掌握矿用人员数量、位置等实时信息,入井人员必须佩带标识卡。

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助力升级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为提高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国家强制要求全国煤矿及非煤矿矿山都必须建立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矿用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六大系统”对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发挥重大作用,将为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