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是什么
㈠ 青藏高原是什么地形区
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照此来说,青藏高原属于高原一类
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
(1)水平;垂直 (2)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 面的高度低 (3)流水侵蚀作用 (4)沉积岩 |
㈢ 高原地区从地质作用角度怎样形成的过程
举例子吧~
形成年代较短的高原一般比较平坦,而年代较长的则因长期受风化侵蚀,比较低矮,而看起来和山地一样。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端实际就是这种象山的高原,或称台地。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次亚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9个发展阶段
(1)震旦纪时期:青藏高原分为古冈瓦纳大陆与祁连海两个主体,古冈瓦纳大陆处于西边,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一带,祁连海位处青藏高原东部,即现在的昆仑山脉与祁连山山脉一带;
(2)寒武纪到奥陶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下沉,祁连海向其扩展,原特提斯洋范围大大收缩;
(3)奥陶纪到志留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进一步下沉,祁连海逐渐消失,原祁连海位置抬升;
(4)泥盆纪到二叠纪:出现冈瓦纳古陆和中特提斯海洋及欧亚大陆,青藏高原中部再次下沉为海洋;
(5)二叠纪到三叠纪:原祁连海中部和东部一带再次上升为大陆,西部则下沉为深海,冈瓦纳古陆的浅海与其相连;
(6)侏罗纪:中特提斯海已抬升为陆地,海洋向西部和北部扩张,形成新特提斯;
(7)侏罗纪到白垩纪:新特提斯收缩,拉轨岗日首先隆起,南面形成小面积的海域;
(8)白垩纪到早第三纪:新特提斯全部闭合,欧亚大陆基本成型;
(9)第三纪:由于欧亚板块激烈碰撞,促使大规模的火山和地震的活动,使青藏高原的抬升急剧加剧。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边缘的喜马拉雅山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但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大的,据地质学家考证,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来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并且这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在地质历史时代还处在婴儿期,还会继续增高。
黄土高原的形成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㈣ 什么是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 dì来 zhì zuò yòng ] 自然原因引起源 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前者如 火山活动、地震等,后者如岩石风化、流水侵蚀、泥沙淤积等。
㈤ 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在青藏地区先后组织了祁连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喜马拉版雅山--珠穆朗玛峰,希夏邦权马峰,南迦瓦峰。横断山脉及藏南各地,藏北羌塘高原江河源头等地区的多次综合科学考察,对高原地貌演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测绘先后完成了1/10万,1/5万的地形图测绘工作,地质部门也开展了1:100万至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以及青藏高原冰川,多年冻土,盐湖资源,动植物生态环境,泥石流灾害等的考察研究。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较广泛的地貌考察和全区1:10万的航测地形图的完成,对青藏高原地貌环境取得了一个较全面的和客观的认识,考察表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高山和极高山,受地质构造的影响,高原主要山脉,河谷和盆地的走向以沿东西向为主,其次是沿南北向。高原地貌的内外引力种类多样,形成种类繁多的地貌类型。高原地势变化较大,主要有两大地貌组合:高原由地区主要面保存完好,相对起伏和缓山地、宽谷和盆地相向分布湖泊
(图 高原的地貌特征)
㈥ 导致西藏地形地势变化特征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
以西藏为主体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气势磅礴,景象万千。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反映了西藏高原自然条件的复杂和自然资源的丰富。
西藏高原,北起昆仑山,南至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为广阔的藏北高原,往南则是以雅鲁藏布江干流支谷为主的藏南谷地;高原东南侧紧密排列着南北向的高山峡谷。西藏地面以辽阔的高原作基础,高原面是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的共同组合体。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从平均5000米以上渐次递降至4000米左右。
在高原面之上,纵横延展着许多高耸山系,构成了高原地貌骨架。近东西向山系从南而北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往东延伸发生转折变向,形成了藏东南近于南北向排列的横断山:从东向西分别有芒康山、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在这些平行的山脉之间,分别挟持着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深切峡谷,构成世界上有名的平行岭谷地貌。此外,在东西向和南北向山脉之间,还有许多次一级的山脉存在,如阿隆冈日等。
高原上的巨大山岭普遍发育着现代冰川。冰川的融水是长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印度河等主要大河的源泉。 在高原面以下,交织着内外流水系。藏北高原以内流水为主,并形成一些以湖盆为中心的向心状水系。在高原的东、南、西外围地区,主要是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外流水系,水流湍息,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宽阔河谷地区是西藏主要工农业分布区。
㈦ 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所以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的写照.
故选:A.
㈧ 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地质作用是 A 外力作用 B 流水作用 C 沉淀作用 D 内力
选C,内力作用,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挤压而形成的。
㈨ (11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
(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动。(2分)
(2)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2分) (3)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的高度较低。 (4)冰川侵蚀 (5)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2分) (6)沉积岩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