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邓州杏山地质公园怎么去

邓州杏山地质公园怎么去

发布时间: 2021-03-01 17:33:17

Ⅰ 邓州市杏山地质公园的自然景观

邓州杏山地质公园位于南秦岭褶皱带的东段,是扬子地台北缘台缘凹陷带与回南秦岭褶皱带的接答合部位,紧邻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闸,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地理位置优越。园内以地质遗迹、地貌景观为主体,属北方典型、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有岩溶洼地、溶洞、溶沟、石芽、泉水、水体和地原古生物、倒转褶皱地质构造遗迹等景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观赏性和良好的自然属性,井融合了山寨园林、名胜古迹(楚长城遗址)、地质工程遗址(隧道)等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

Ⅱ 邓县哪里好玩旅游景点

邓州复好玩的地方也挺多的:
有《岳阳楼制记》诞生地——花洲书院,美丽乡村——习营,省级地质公园——杏山,省青少年政治教育基地——编外雷锋展览馆,道教文化展示点——东顶,佛教胜地一一因缘寺,名胜古迹一一邓塔,见证邓州悠久历史的天下邓氏第一陵一一吾离陵及邓氏春秋园。
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景区有:邓西湖景区,解放战争登城突破口景区,砖城墙拱门景区,湍河渡槽景区,台湾村景区,天后宫景区,仲景苑景区,张巡祠景区,八里岗遗址景区,百里长的湍河国家湿地公园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地方还有: 西清真寺,月牙池,阁老坟,太子岗,人民公园等等。
网友【人海轻舟】为你整理报到
2019年秋天于三孔桥农贸市场

Ⅲ 邓州杏山机场在哪里

想要知道这样一个杏山剧场,他具体的位置在哪里?可以通过电子地图了解一下他详细的信息。

Ⅳ 邓州市杏山地质公园的地理环境

在朱连山东抄面的清泉沟,袭西面的格提寺均见涌水泉出露。山上的落水洞、喀斯特溶洞与喀斯特涌泉相互连通,落差120米—130米。朱连山峰顶向东向西各有楚长城古建筑,长城宽1.2米—1.5米,高2米左右,由薄层灰岩砌筑而成。长城内侧常见城堡、兵营、练兵场等建筑残垣。

Ⅳ 邓州东站的邓州旅游

邓州旅游独具特色。邓州市建置较早,属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专文化积淀丰厚属,考古发掘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处之多,有文字记载邓州历代为国、郡、府、州、郡、县、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蕴藏很丰富。
邓州文物古迹甚多,现有国家4A景区一处,国家级湿地公园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太子岗、八里岗、黑龙庙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穰、涅阳、冠军、安众、乐城、临湍等古城遗址;秦汉墓群,南北朝彩色画像砖;福胜寺塔、花洲书院、邓国侯吾离陵等名胜古迹;汉华表、金元碑等珍贵文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邓州知州,在花洲书院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1985年5月,在福胜寺塔下地宫中发现的金棺、银椁、舍利子等稀世珍宝,更是辉映邓州。
花洲书院(国家4A景区)
湍河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级)
杏山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
邓国春秋园 (全球邓氏华人寻根祭祖圣地)
台湾村(阿里风情园)
福胜寺景区 (北宋千年宝塔)
清真西寺
汲滩陕山会馆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红色旅游胜地)
八里岗遗址
习氏宗祠等

Ⅵ 邓州的旅游景点

邓州旅游独具特色。邓州市建置较早,属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考古发掘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处之多,有文字记载邓州历代为国、郡、府、州、郡、县、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蕴藏很丰富。
邓州文物古迹甚多,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太子岗、八里岗、黑龙庙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穰、涅阳、冠军、安众、乐城、临湍等古城遗址;秦汉墓群,南北朝彩色画像砖;福胜寺塔、花洲书院、邓国侯吾离陵等名胜古迹;汉华表、金元碑等珍贵文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邓州知州,在花洲书院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1985年5月,在福胜寺塔下地宫中发现的金棺、银椁、舍利子等稀世珍宝,更是辉映邓州。
杏山地质公园
邓州市杏山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南约50公里处,紧邻丹江水库南水北调渠首,面积32.5平方公里。公园以朱连山主峰为中心,海拔469.7米,有东西长3750米,南北宽2600米的无人区。公园地质景观及自然景观为原始状态,形成石林、石丘、溶洞、溶巢景观。
邓州市杏山地质公园是2002年12月经南阳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的省级地质公园。杏山地质公园包括杏山岩溶景区、刘山水库景区、寨堡生态景区和禹山寨景区三个部分,是一座集岩溶地貌、典型底层剖面和地质构造为主,水体为辅、人文和生态相互辉映的综合性公园。该地质公园属北方典型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有岩溶洼地、溶洞、溶沟、石芽、泉水、水体和地原古生物、倒转褶皱地质构造遗迹等景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观赏性和良好的自然属性,并融合了山寨园林、名胜古迹(楚长城遗址)、地质工程遗址(隧道)等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在朱连山南北两侧各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岩熔洼地,在洼地南部边缘有多个岩溶漏斗(落水洞),漏斗向下数米,为互相连通的喀斯特溶洞,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等钙质沉积物奇观。在朱连山东面的清泉沟,西面的格提寺均见涌水泉出露。山上的落水洞、喀斯特溶洞与喀斯特涌泉相互连通,落差120米—130米。
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位于邓州古城东南隅,是一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千年学府。书院系北宋著名政治家参知政事范仲淹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谪知邓州后,为造就人才而创建。庆历六年(1046年),范公应挚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书院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中外传颂的《岳阳楼记》。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遂成为天下之千古绝唱,花洲书院也随之名畅海内外。“一代师承百世馨”。
当年范公兴学重教,培育英才之举,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功垂千秋,师“忧乐”精神传千古,继往开来谱新篇。古老的学府踏着历史的脚步,伴着改革的大潮,迎来了新世纪的春天。邓州市委、市政府以弘扬范公“忧乐”精神为先导,以创建豫西南中等城市为目标,以发展邓州经济为根本,作出了修复花洲书院的决策。这是一项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德政工程,必将惠及当今,泽被后世,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和支持。
花洲书院修复工程于二〇〇二年四月一日奠基启动。已对游人开放。工程面积为8.4万平方米,包括春风阁、春风堂、藏书楼、先圣殿、览秀亭、范文正公祠、名人馆、百花洲、碑林、碑廊、盆景园、南大门、花洲游园等建筑和景点。工程建设源于历史但高于历史,工程富有内涵和文化品位。
台湾村
台湾村即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全村2300多人,约60%为台湾高山族后裔,已经在此居住了300多年。邓州“台湾村”聚居台湾同胞数量之多、历史之久,在祖国大陆绝无仅有。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黄廷将军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率十万大军投诚清朝,他在带兵进京途中,受命沿路屯垦,最后的5个营在邓州扎营。依那思罗、迪摩达奥、安笃斯且、安达依鲁等5位兵将随军屯垦后,各娶当地汉族女子为妻,并分别改为汉姓陈、周、蔡、黄、林。在3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五姓后裔繁衍壮大,但他们有些风俗习惯一直没有改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村”。
福胜寺塔
福胜寺塔位于邓州市区十字街西南50米处。为七级八角仿阁楼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门向南,高38.28米。塔身全部用青砖垒砌,内外壁面用白灰浆勾缝,内部用红粘土粘合。塔身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外廓刚柔适度,造型优美,有明显的宋塔特色。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修葺该塔时发现地宫。经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88年7-8月进行了发掘。通过发展。在地宫中发现金棺、银椁及佛骨、佛牙、舌利子等28件稀世珍宝,蜚声海内外,对研究古代的科技史、艺术史、宗教史、建筑史等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清真西寺
清真西寺始建于明,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另有石碑8通,木制匾额21块,明未遭兵焚。清道光二年(1736年)和道光四年(1825年)进行了重修。几经沧桑,现有礼拜堂、望月楼和卷栅9间,是伊斯兰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筑,为向訇观看月亮出没,宣读圣书、斋戒时使用的地方。整个建筑雕龙画栋,八角玲珑,颇具匠心。礼拜殿、望月楼、卷栅三者以勾连搭式之法组合在一起,紧紧相连,给人以宽敞肃穆之感,现归邓州市伊斯兰教协会管理。
汲滩陕山会馆
汲滩陕山会馆位于城东20公里的汲滩镇中学校院内。是外地旅邓商人聚会议事的地点。也用来敬神感灵,祈福禳祸,交流信息,接待商人和停放货物的地方。明清时期,邓州经济活跃,在邓州兴建的会馆有15处之多,在这些会馆中,以汲滩的“陕山会馆”最讲究。
会馆内有大殿、拜殿、戏楼、钟楼、鼓楼、春秋楼及石牌坊等,气势雄伟,巍巍壮观。汲滩镇紧靠湍河,又是赵河入湍处,且东边与新野的上庄、王集乡毗邻。全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湍河自西由后湾入境,赵河自北由李洼入境,至后湾汇入湍河,东流折向南,过刁堤入新野县境。在清代湍河水深,汲滩镇是邓州水路货运的集散地,非常繁华。因此,陕山会馆当时经济是很活跃的,有大批商贾集此地。
现存的陕山会馆,中线上有卷棚三间,大殿三间。大殿两侧各有陪房两间,构成一个整体,全系砖瓦结构。主房全出前、后檐,歇山式。卷棚进深8.7米,长11.6米,高7米;前有月台,月台高0.5米,宽4米,长9.5米;大殿进深11.6米,高8米,陪房进深6.5米,长7.2米,高5米。卷棚与大殿间有近2米的间隔,房檐相接,显得紧凑,建筑高大雄伟,结构严整,保护较好。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馆名,该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277亩,其中:绿地面积189亩,道路广场面积88亩,总投资1700万元。
整个设计以展览馆为主体,周围种植树木、草坪,前面以“一河两湖”为衬托,北与“两山”相呼应,西南设置为小型文化广场,形成以河湖、假山、广场为景点,以园路、小桥为线,以草坪、纪念林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高低起伏、错落有四季有花的园林观。
吾离冢遗址
吾离冢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南2公里处,又名“五离冢”,传为春秋时期邓侯吾离冢,为邓州市第一冢。1957年被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邓国吾离之邓姓,在唐代的《元和姓纂》中载: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综上所述,邓州为邓国故地,邓姓源于邓州。
《辞源》称:春秋时,邓侯吾离,子孙以国为氏,所以吾离应是中原邓姓人的祖先。吾离朝鲁那一年,楚武王已在位三十六年,楚武王夫人邓曼,计算起来,应是吾离的女儿,邓祁侯的妹妹。吾离死后,子孙以国为氏,以邓为姓,故吾离是邓姓人的始祖。
吾离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发展农桑,鼓励冶铁铸造,“邓师铸剑”曾闻名天下,又广泛与列国建交,邓国曾一度崛起,屹立于列国之林,是邓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国君。吾离逝后,葬于今邓州东南吾离冢村,距今二千六年多年,他的墓是邓州古墓中有名字的最早的一个。所以称之为“邓州第一冢”。
八里岗遗址
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八里岗遗址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3月28日及1994年12月25日,《中国文物报》先后两次在显要位置作了专题报道,1994年《华夏考古》杂志发表了发掘简报,并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
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Ⅶ 邓州市国土资源局

邓州市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办、区)、592个行政村,170万人,244万亩耕地。1988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扩权县(市)之一。邓州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中原速生杨树生产加工基地市。

刘刚 党组书记、局长

刘国伟 党组副书记、主任科员

黄彦鹏 党组成员、副局长

常吉朝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彦涛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李定岑 主任科员

刘刚简介:邓州市人,男,回族,生于1959年10月,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5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市公安局、组织部、外贸局工作;历任邓州市东城办事处副主任,邓州市委事务局局长,邓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邓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2008年4月至今,任邓州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邓州市国土资源局位于邓州市北环路988号,现有干部职工330人,其中,行政编制15人,事业全供编制101人,事业自收自支编制210人,机关设办公室、用地科、规划科、市场科、耕保科、地籍科、财务科、审计科、党办室、信访科、人事教育科、纪检监察室、后勤科、法制科、督查科、土地事务所、测绘科17个科室;设邓州市国土资源局城区分局、邓州市土地监察大队、邓州市人民政府地租征收处、邓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邓州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邓州市土地储备中心、邓州市杏山地质公园管理处7个局属单位;设穰东、构林、赵集、十林、张村、张楼、九龙、彭桥、孟楼、腰店、汲滩、都司、刘集国13个国土资源所(国土资源中心所)。

【土地资源】邓州市耕地244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17.5万亩,保护率为89.1%。2006年,邓州被确定为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示范区之一,连续12年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2010年度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标兵单位,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耕地保护】全面实行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基本农田三级保护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制、乡镇长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村级耕地保护协管员聘任制等制度,将全市244万亩耕地保有量和217.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并纳入邓州市政府对各乡镇办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严格奖惩。切实强化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国土、农业、财政、审计、司法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在耕地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通力协作,实现耕地保护责任社会化。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成果,在确保162693.42公顷(24万亩)耕地和145000公顷(217.5万亩)基本农田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彰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保护的调控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补充耕地储备制度和补充耕地验收标准,切实加强建设用地补充耕地项目的管理,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全年补充耕地11000亩,不但保证了耕地的占补平衡,且耕地数量稳中有升。

【三项整治和土地整理】2010年10月15日~2011年1月15日,邓州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土地“三项整治”工作集中行动,复垦土地23680亩。桑庄、白牛、穰东3个土地整理项目提前完成。桑庄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2007年度河南省新增费有偿使用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125.87公顷,投资总额3667.23万元,新增耕地78.37公顷;白牛等(2)个乡土地整理项目为2009年度河南省新增费有偿使用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336.8公顷,投资总额4292.51万元,新增耕地77.52公顷;穰东等(3)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2009年度河南省新增费有偿使用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942.68公顷,投资总额1735.09万元,新增耕地28.83公顷。桑庄等(2)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于2010年4月,穰东、白牛两个新增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于2010年10月均通过南阳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验收。

【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2010年,共上报审批用地19批次,面积7517.7亩,涉及城乡建设项目158个,主要有内邓高速公路、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点项目、邓州市阳光油脂项目、永泰棉纺项目、裕丰复合肥项目、中医院项目、保利广场项目、邓州市花洲建材项目、内乡牧原养殖公司饲料厂、河南省南阳市220千伏邓州南输变电工程、邓州市新引资项目激光切割机厂等,申报建设用地批次及面积位居南阳市第一。完成卫片执法补办建设用地手续报件11个批次,面积2824.3亩,降低了邓州市市卫片执法违法占地比例,避免了2010年的15号令实施后的首次违法用地问责。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的要求,科学进行市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使本轮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结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挂钩规划,为各乡镇今后工业和新农村建设留足空间,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和批复。邓州市作为县级代表在省规划修编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按时归还了2009年挂钩周转指标750亩;2010年,上报挂钩项目共16个乡(镇)、19宗地,面积391亩,涉及新农村用地15宗,乡镇企业用地4宗,均得到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复。邓州市被河南省确定为全省挂钩现场会发言试点县市。

【集约节约用地】2010年,盘活存量土地,供地总量95.4794公顷,其中,2008年以前批而未供12.9419公顷;2009年省政府批准6个批次未供建设用地37.8423公顷;2010年省政府批准3个批次未供52.6589公顷,已供应43.383公顷。超额完成南阳市局下达的30公顷目标任务。大力开展标准化厂房建设,2010年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98550平方米。

【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5.133公顷(合77亩),规划建筑面积78750平方米,所供应土地可满足2010年度邓州市1575套保障性住房的用地需求。

【第二次土地调查】2010年,先后完成了农村外业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基本农田上图14.413万公顷工作,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审核验收通过;城区地籍更新调查工作,调查面积为23.2平方公里,共投资150.8万元,完成了平面控制测量和权属调查工作;乡镇政府所在地地籍调查工作,共投资173.4万元,调查范围为全市25个乡镇办政府所在地建成区,调查面积34平方公里。

【地籍管理】规范土地登记程序,加快登记进程,使邓州市土地登记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发证数568本,实发数557本,发证率98.1%;集体土地使用权应发证数373000本,实发数319000本,发证率85.5%。地籍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土地登记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查询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

【矿产资源概况】邓州市矿产资源主要有固体矿产、水汽矿产和地质遗迹资源。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19种,已探明储量的3种,固体矿产为非金属矿产。

固体矿产主要有河砂、石灰岩和花岗岩。河砂多分布于湍河,赵河少量,主要为河床冲洪积淤砂,储量大于35000万立方米。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杏山、禹山一带,总面积73平方公里,总远景储量12.9亿吨,其中杏山南坡勘探B+C级储量2584万吨,杏山北坡勘探B+C级储量1.1亿吨。花岗岩,分布在罗庄吐谷山,主要为花岗岩石料和饰面花岗石,两者共生,上部为花岗岩石料,中深部为饰面花岗石,勘探程度低,仅做过普查,踏勘远景总储量超过1.5亿立方米,饰面花岗石普查D+E级储量511.91万立方米,远景储量大于5000万立方米。

水汽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和地热水。地下水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可采量1.249亿立方米/年;矿泉水为优质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矿泉水,单井自流量9.5~12立方米/小时;地热水温度40度左右,单井涌水量30~40吨/小时。

【矿产资源整合】2010年,按照《河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和《南阳市重点矿种开发整合总体方案》要求,编制了《邓州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将邓州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杏山董营水泥用灰岩矿和邓州市花洲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杏山董营水泥灰岩01、02段矿整合为一个采矿权,整合矿区数达到100%。做好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辖区内11个矿山企业都按要求编制了2010年度储量动态监测报告,辖区内甲类矿产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率达98%。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全面整顿和规范以石灰岩矿、花岗岩矿、河砂矿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使无证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按照《南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2010年度探矿权检查的通知》(宛国土资〔2010〕44号)文件要求,对辖区内2个探矿权进行实地勘查,杜绝以采代探,辖区内勘查持证率达100%。

地质灾害防治】2010年,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编制了《邓州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强调了公安、安监、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能职责;与矿山企业签定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责任书,向矿山所在地村、组、居民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雨季向矿山企业及附近居民发警示短信100余条;开展“4·22世界地球日”地球知识科普活动,提升广大公民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继续搞好城区15个井点的地下水位、水温监测工作,发布了邓州市地下水水情通报。

【杏山地质公园建设】完成了博物馆、主题碑、旅游步道的建设,并通过南阳市局组织专家对杏山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检查验收,地质公园建设已具备开园揭碑条件。

【执法监察】2010年,全面落实村级土地保护协管员制度,在全市592个行政村聘请了耕地保护协管员,构建了市、乡(镇)、村耕地保护网络体系。全年共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514起,其中消灭萌芽状态7起,依法查处507起,立案507件,共拆除违法建筑48起,面积近2万平方米,到期结案466起,正在查处41起,发现率、制止率和处置率均达到上级要求水平,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现立案率达100%以上,结案率达92%。

【卫片执法检查】2010年,为做好迎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4月17日起邓州市开展了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集中行动。2009年度,邓州市土地卫片监测图斑185个,涉及土地219宗,占地3456.77亩。通过整改,调整农业结构用地35宗489.1亩,补办用地手续98宗1290.93亩,拆除复耕土地32宗117.62亩,年度违法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3.8%。

【信访工作】全年进京访24起106人次、赴省访6起8人次,以上30件信访案已按期结报,结案率达到100%。全年共收到上级交办(转送)京信6件、省信2件、南阳信8件、南阳电话6件,均按期办结,结案率达到100%。本级年度受理信访事项122起562人次,结案118件,结案率达到96%,办结件的群众满意率达到90%,达到规定标准。接听12336和62190377两部举报电话3000余次,接受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

【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收费政策,足额征收国土资源各项规费。2010年协调解决上年遗留款385万元;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4宗19.4584公顷,总价款为2.8915亿元,净收益约合1.53亿元;全年征收国有土地收益租金192万元。

【基础测绘】建立了邓州市GPS+2单基站和D级GPS大地控制网。积极申报“数字城市”推广项目试点,2010年6月邓州市被国家测绘局列入“2010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计划”全国六个县市之一。

【队伍建设】切实履行“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以“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为内容的“四型机关”创建活动,国土资源管理队伍不断壮大,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人员由256人扩充到目前的330人,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员编制遗留40人,安排系统内干部职工子女30人。全系统新购置车辆28辆、电脑40台,有力支持了动态巡查、重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和办公自动化工作。

【国土所建设】在穰东、张楼、汲滩等13个乡镇设立国土资源中心所,采取新建与购置相结合、以新建为主的办法,筹资1500万元,强力推进基层乡所规范化建设,13个国土资源中心所在全省率先全部达标。

【电子政务】配置了国土资源管理主干网,建立了局域内网,有力支持了动态巡查、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重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和办公自动化工作。

【推行阳光行政】实施政务公开和承诺服务制度,就用地报批、信访调处等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郑重做出承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建设用地报批、土地登记发证、地产交易等工作上,实行“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接待。2010年,国土局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工作被评为河南省优质服务窗口,“红旗窗口”和“巾帼文明岗”,工作人员被评为“服务标兵”。

(杨桂丽)

Ⅷ 邓州市杏山地质公园的公园作用

邓州杏山地质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人文、地质观光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回为一体的具有较高答科学品位的科研科普、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等多功能的生态园区,在水土保持、防洪减灾、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生态、保护水源地环境不受污染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Ⅸ 想知道: 南阳市 邓州市杏山国家地质公园 在哪

在杏山办事处.距市区还有20多公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