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提出什么学说
Ⅰ 谁先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初中地理课本里有讲过
19世纪以前,人们尚未开始系统地研究地球整体的地质构造版,对海洋与大陆是否变动,权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1910年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远远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
魏格纳结合他的考察经历,认为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并形成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推断在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块,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大陆,叫做泛大陆。泛大陆被一个更加辽阔的原始大洋所包围。后来从大约距今两亿年时,泛大陆先后在多处出现裂缝。每一裂缝的两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裂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了新的海洋。相反地,原始大洋则逐渐缩小。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人们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
Ⅱ 提出大陆板块学说有什么意义
很多地球科学的热爱者把魏格纳开创的科学革命比作哥白尼革命。二者有一点是极为相似的:地球科学中最后的革命与魏格纳最初的假说已相去甚远,而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最终建立起的体系中,与哥白尼的理论一样大相径庭。正如天文学革命直到1543年,哥白尼的著作发表半个多世纪后才最终到来一样,地球科学革命也是在魏格纳最初的论文与著作发表50年后才得以发生。最终发生的所谓哥白尼革命,实际上是牛顿理论的胜利,这场革命主要基于伽利略、开普勒的成就,而作为这场革命根源的“哥白尼体系”最终成为了开普勒体系。
与此相似的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地球科学理论真正说明的已不是魏格纳理论,它不过是体现了他最初的思想,即在地球的全部演化史中,大陆并非一直固定在现在其所处的位置上,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它们曾聚集在地球的两极。魏格纳的主要贡献是首次提出了大陆运动的思想,它在地球科学革命中的地位就像哥白尼指出可以按照地球运动而非静止的观念构造一个新的宇宙体系——在天文学革命中的地位一样。
地球科学从固定观到运动观,特别是向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飞跃,完全是一次科学史上的革命。首先,传统地质学观念发生的这种变化在当时就被许多观察家,包括这一领域的实际工作者看作是一场革命。这是发生科学革命的主要标志。其次,研究者在1912年以前和1970年以后所发表的关于地球科学的论文表明,量的变化也足以构成一场科学革命。第三,严肃的科学史家们也断言,地质学思维方式的变革足以引发一场科学革命。很明显,这有点主观臆断的意味,但它确证了参与这场革命的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结论。我们已经看到,在成功的地球科学革命发生以前很久(即理论科学革命阶段以前),很多地质学家甚至那些魏格纳学说的反对者们都意识到了大陆漂移说的革命性,并且完全懂得如果接受了这种观点,对全部的传统地质学理论来说将意味着什么。第四,当今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他们的学科已经发生了一场革命。
所以这场革命不是那样引人注目,完全是因为它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东西掺杂在里面。
各大洲的边际相吻合示意图
Ⅲ 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地质理论主要指什么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其实并不正确,其对地球板块运动的动力解释是有问题的.
要论我国独创的专地质理论应属该是潘中祥教授的陆相湖盆成油理论.国外含油气盆地基本都是以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位主.在此之前,还没有人认识到陆相湖盆对油气的意义.
Ⅳ 地质学家是研究什么的
一般是来说是研究地球科学的,简单的说就是研究石头的。主要是与地壳(岩石圈)有关的回一些现象,物质。如地答震,古生物,各种矿产、岩石等的形成以及寻找。当然能称得上地质学家的是那些在这些领域能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论的人了。象李四光提出的地质力学,板块构造;陈国达的地洼学说等都开创了地质领域的新概念。当然现在大部分的地质工作者主要是从事矿产找寻,开发;水文环境研究与保护;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的工程质量勘测;古生物化石、宝玉石研究等。例外还有些在研究院里从事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的。
Ⅳ 大陆构造学说是谁提出的
没有大陆构造学说,到是有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回人魏格纳提出的答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此后经研究、推断,他在1912年发表《大陆的生成》,1915年发表《海陆的起源》,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Ⅵ 60年代初,由美国地质学家提出来的板块构造学说以海底扩张说为基础。这一学说你是
板块构造是从大洋科学钻探和海底磁条带测量获得的,其在大陆地质研究中受到一定局限,尤其是在我国。
Ⅶ 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家提出了什么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海底来扩张和板块源构造的提出给早期的大陆漂移说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现在获得的大量证据表明,魏格纳大陆漂移的基本设想是正确的。 六十年代初,美国地震地质学家迪茨(R.Dietz,1961)提出了"海底扩张" 的概念。
Ⅷ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但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学说名称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
本来,地质界在讨论地壳运动时,差不多都认为大陆与海洋的基本位置,从古到今没有
什么多大变化。地壳运动是以垂直的升降运动为主。而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想法,无疑
是一块巨石砸到平静的湖水里。于是在地质界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认为地壳运动以水平方
式为主的活动论者与认为地壳运动以垂直方式为主的固定论者两个学派互不相让。
1924年,以英国颇有名气的地球物理学家杰弗里斯为首的研究组首先对魏格纳的主张提
出异议。他们指出,把漂移说建立在地壳均衡说的基础之上是错误的,假设硅铝质地壳像冰
山一样沉浮在较重的硅镁质的岩浆之上是不可能的。他们以地球物理的研究新成果证明大洋
底仍然是坚硬的岩石,于是向魏格纳质问: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大陆壳又怎能在坚硬的洋底
上漂移?这批英国地球物理学家们又经过周密的计算,认为地球自转的离极力和潮汐磨擦力
都很小,这一点微弱的力量不足以推动深厚而庞大的陆块发生移动。
不久,又有实验证明,硅铝质花岗岩的熔点低于硅镁质玄武岩,如果地球温度升高到足
以熔化大陆壳底层的玄武岩层并使大陆壳漂移的话,那么花岗岩质的大陆壳也就不可能保持
固体状态而漂移,这是不可违背的物理定律,也给魏格纳的假说造成致命的弱点。
为此,1928年魏格纳与许多知名的地质学家聚会在纽约,共同探讨大陆漂移问题,在到
会的14名成员的发言中,各持已见,5人表示支持大陆漂移说,7人表示反对大陆漂移说,2
人则表示有条件支持,双方势均力敌,反对者提出一连串问题,诸如是什么力量推动大陆漂
移的?大陆是在什么样的一层物质基础之上进行漂移的?原始大陆为什么到中生代开始分
裂,然后漂移?石炭纪以前的大陆又怎样分裂?怎样漂移?等等。当时,魏格纳也曾进行答
辩,但终因当时的科学资料不足,无法说服对方。会议主持人也只好提议,学术争论不能轻
Ⅸ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什么假说
大陆漂移说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年11月1日-1930年11月2日)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天文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创立者,该学说认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称盘古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该大陆后来开始破裂,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其他汉语译名主要有“艾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里德·威格纳”、“阿鲁夫雷多·魏格纳”、“艾尔弗雷德·韦格纳”,简称“魏格纳”。
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学及气象学,喜爱冒险,曾乘坐热气球参加耐空比赛,并曾经以52小时的成绩打破当时最长的耐空纪录(35小时)。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参军并两度负伤。魏格纳留意到非洲大陆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岸线很相似,因此推测大陆原本是相连的,1912年1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地质研讨会首次提出大陆漂移的观点,1915年正式出版《大陆与大洋的起源》一书。他曾四次前往格陵兰进行极地上层大气及冰河学的研究及探险活动,并曾在北纬77度的冰上连续渡过两个冬天。1930年11月,在最后一次前往格陵兰的探险中死亡,享年50岁。魏格纳也是提出柯本气候分类法的气象学家弗拉迪米尔·彼得·柯本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