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岩石IG1G2组合是什么意思

地质岩石IG1G2组合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3-01 06:51:03

A. nba里G1,G2这些是什么意思

在送的礼包里,会开出一些明星球员,或者在打完比赛后,翻牌能翻到一些NBA球员。选择“我的球员”,就可以把这些NBA球员选出来比赛。只有在街球和传奇模式里可以选择“我的球员”。

B. 地质学家按什么给岩石分类分成几类,他们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形成的 一定要完整的答案

一般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首先,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火版山喷发出权的岩浆冷凝形成的掩饰,这是火山的中心式喷发,还有的就是裂隙式,即地下的岩浆顺着岩石裂缝侵入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其次,是沉积岩,这种岩石在地表分布较广,占地表的75%左右,像灰岩等.这些掩饰主要是原来的岩石(可能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风化,破碎,被搬运(如风,河流等)再在另一个地方沉积而形成.
最后,是变质岩,是指母岩(可能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地下深处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矿物,而形成的岩石.
我就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希望可以帮到你》
加油!

C. 岩石构造组合的确定

按Dickinson(1971)的定义,岩石构造组合(Petrotectonic assemblage)是表示板块边界或特定的板块内部环境特征的岩石组合,岩石构造组合分析是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和历史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研究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关系的基本方法。为了将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不同学者提出了划分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的不同方案。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通常的定义为“在一定构造环境下所产生的具有共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一种或几种火山岩组合或(和)侵入岩组合的总称”(Mo et al.,1991;莫宣学,1993;邓晋福等,2004)。

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表征构造环境的关键在于岩石的组合。火成岩-构造组合体现了构造环境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同的构造环境具有不同的动力学条件、不同的岩浆源区特征和不同的热状态,从而影响着岩浆的起源和演化机制,因而对火成岩组合和化学特征具有制约作用,形成不同的火成岩-构造组合,进而以影响和制约着内生成矿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体系。因此正确地鉴别火成岩-构造组合是火成岩研究中的一个基本任务,对大地构造和区域成矿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火成岩构造组合研究中一个最大的困难是:火成岩的特征和构造环境之间很难一一对应,同一构造环境中产生多种火成岩组合以及不同构造环境中出现具类似特征的火成岩的情况是十分多见的,尤其是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具多旋回、非典型特征的前提下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普遍,也是岩石学家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那些沉积纪录保存较少、构造变形又十分强烈的地区(如东昆仑造山带)。

我们是从地质过程的能量驱动系统来理解火成岩构造组合的,任何一种岩石都是地质过程做功的产物,能量系统的兴衰循环是地质过程旋回性发展的深层原因。在岩石圈结构剖面中,地球动力学过程在不同深度水平上的记录是不一样的,在不同性质的地质产物中的记录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地球动力学事件链来整合揭示各种地质现象的原因。在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其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物质结构和构造热体制是不一样的,所形成的火成岩组合也不一样。因此,一种岩石也许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构造环境中,但一套火成岩组合只能出现在特定的构造环境中,这就是我们研究火成岩构造组合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岩石-构造组合研究仍然是解决这些地区基本地质问题的最主要手段。

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祁漫塔格走廊域不同构造单元、不同构造阶段火成岩岩石组合时空格架,并通过岩石组合时空演化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本区构造演化阶段进行了初步的约束,在这一框架下确定祁漫塔格走廊域岩石构造组合就要相对容易一些了(见表428至表4-31)。

(一)早古生代与洋盆扩张相关的岩石构造组合

走廊域内该阶段仅识别出了一个与洋盆扩张相关的岩石构造组合,吐木勒克早古生代洋岛拉斑(碱性)玄武岩组合。

(二)奥陶-志留纪与洋陆俯冲相关的岩石构造组合

该阶段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可识别出四个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岩石构造组合。祁漫塔格奥陶纪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祁漫塔格奥陶纪富铌玄武岩组合、祁漫塔格奥陶纪拉斑玄武岩组合,以及滩北雪峰早志留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

该阶段昆南构造岩浆岩带可识别出一个与洋陆俯冲相关的岩石构造组合——吐木勒克早古生代岛弧环境拉斑玄武岩组合。

(三)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与陆陆碰撞相关(碰撞初期阶段)的岩石构造组合区内该阶段岩浆活动相对较微弱,仅在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内确定了两个岩石组合。晚志留世十字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为强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组合,但该组合岩石中未见白云母或堇青石,在岩石地球化学判别中,主元素特点反映了碰撞环境,而微量元素则显示了火山弧花岗岩的特点,可能暗示花岗岩源区为具有俯冲印记的不成熟地壳,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继承了原岩VGA的特点。稍晚一些的早泥盆世阿达滩组合为含有白云母的强过铝(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代表了较典型的碰撞阶段花岗岩组合。

(四)早中泥盆世与陆陆碰撞相关(后碰撞阶段)的岩石构造组合

正如肖庆辉等(2002)总结指出:后碰撞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地期,该时期包括了诸如板块之间沿剪切带的大规模运动、合拢、岩石圈拆沉作用、小型海洋板块的俯冲以及裂谷生成等。因为这些事件包括持续的或间歇性的伸展体制,因此各种类型的岩浆作用都发生在这个环境中,泥盆纪布拉格期-吉维特期整个祁漫塔格地质走廊域花岗岩岩石组合就反映了这种特点。

布拉格期: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带莲花石组合为钠质高钛钙碱性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该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了伸展体制的构造背景特征,可能反映了该套中性岩组合继承了源区岩石的部分特征,源区岩性可能以洋脊玄武岩为主,并在低压下重熔形成了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昆南构造岩浆岩带为塔鹤托坂组合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判别为火山弧花岗岩,看来,后碰撞阶段形成的高钾钙碱性岩石组合与活动大陆边缘的弧花岗岩在化学成分上具有相似性,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具有广泛的重叠性,而且在多数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原作者并未考虑“后碰撞构造环境”,后碰撞期的岩浆源岩通常是在俯冲和碰撞期间产生的,通常这种源岩含有大量的新生的地壳成分,具有地幔和新生地壳双重特征(肖庆辉等,2002),在花岗岩上侵过程中常常受到源区以外物质的混染,更增加了其复杂性,致常规的地球化学判别方法或图解无法使用。

埃姆斯期-吉维特期: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带滩北雪峰基性岩墙群的产出可说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稍后产出了偏铝质高钾钙碱性或碱性的西大沟组合,以及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巴音郭勒基性杂岩与偏铝质碱性哈得尔干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组合在SiO2质量分数上具明显的双峰式分布特征,也代表了伸展的构造环境。这一特征说明祁漫塔格地区后碰撞阶段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区域性伸展环境,该时期是祁漫塔格走廊域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构造旋回(即加里东构造旋回)岩浆活动最为强烈时期。

(五)晚泥盆世后造山环境岩石构造组合

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产出偏铝质钙碱性的东沟(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组合。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为偏铝质-弱过铝质碱性的巴音郭勒呼都森正长花岗岩组合,这是一种具有“燕式”REE分布的、非常低Sr高Yb特点的花岗岩组合,具A型花岗岩特点,而昆南构造岩浆岩带该时期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的库鲁克彼捷里克塔格(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该组合在化学面貌上具有VGA的特征。

该阶段花岗岩虽分布于北祁漫塔格、南祁漫塔格及昆南等构造岩浆岩带,但规模已远不及埃姆斯期-吉维特期。该阶段花岗岩组合为偏铝质碱性花岗岩组合、偏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合,部分碱性花岗岩具有后造山A型花岗岩的特点。

D. 岩石按地质形成条件可分几类,简述它们的关系,列出常用的名称

三大类啊,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首先,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凝形成的掩饰,这是火山的中心式喷发,还有的就是裂隙式,即地下的岩浆顺着岩石裂缝侵入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其次,是沉积岩,这种岩石在地表分布较广,占地表的75%左右,像灰岩等。这些掩饰主要是原来的岩石(可能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风化,破碎,被搬运(如风,河流等)再在另一个地方沉积而形成。
最后,是变质岩,是指母岩(可能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地下深处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矿物,而形成的岩石。
他们的关系简述如下:岩浆向上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外力(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如果被埋入地下经过变质作用也可形成变质岩;沉积岩被地壳运动深埋入地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如果被抬升到地表面又会被外力所破坏;变质岩经过高温重熔作用重新熔化成岩浆;变质岩如果被抬升到地表又会被外力破坏形成沉积物、沉积岩。
格言是常见名称
沉积岩--灰岩、页岩。
变质岩-千枚岩、大理岩。
岩浆岩-花岗岩、闪长岩,等等。

E. 地质产状、岩石组合和矿物共生组合

副变质岩一般承袭抄成层特袭征,在一定的范围内厚度、岩性也较稳定,与上下围岩为整合接触,界面清楚。在变质岩的组合上,有时表现出很好的原沉积旋回或沉积建造的共生组合,例如由石英岩、片岩、大理岩组成的旋回性变质岩系;又如大理岩与矽线石片岩的组合;石英岩与富铝质片麻岩的组合等都是反映副变质岩的依据。其矿物成分以出现钙硅酸盐矿物组合和铝硅酸盐矿物组合为特征。

正变质岩的产出形态一般为不规则的封闭形轮廓,或呈脉状穿插围岩。但基性侵入岩或火山熔岩也有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的,产状上不易与副变质岩区分。如发现围岩有接触蚀变现象,或者残留有围岩捕虏体等,则应是正变质岩。

图10-3 变余杏仁状构造(河南桐柏)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玄武质火山弹,标本中白色斑点为变余杏仁体

F.  分布、岩石组合及层序

新太古代陆缘沉积岩带是指分布在华北地台中部河北和山西境内以新太古代表壳岩组合为主体的地质体。它包括太行山区的阜平群、赞皇群,吕梁山区的界河口岩群,恒山地区的董庄表壳岩以及冀东地区的滦县岩群。它们分布较广,是华北太古宙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太行山地区

在太行山地区,阜平群和赞皇群在岩石组合和地层层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属同一岩石构造单元,其中阜平群出露完整,研究程度较高,故以阜平群为代表,阜平群主要由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基性麻粒岩、浅粒岩(变粒岩)、铁英岩、大理岩、钙硅酸盐岩、黑云刚玉钾长片岩、钾长黑云片岩组成。笔者等(伍家善等,1989)曾对各类岩石的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自1965年1∶20万盂县幅地质图正式命名阜平群以来,许多单位和研究人员对阜平群的地层层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案(王启超等,1986;张寿广等,1986;河北省地质矿产局,1989;山西省地质矿产局,1989;伍家善等,1989;谭应佳等,1989,1993),尽管这些方案在名称、亚群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不同意见,但有以下几点认识是一致的。

1.本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是以变质表壳岩为主组成的。尽管近年的研究表明该区的北部,如祭刀岭、走马驿等地出露一些变质深成片麻岩(王凯怡等,1991),但就全区而言,变质表壳岩仍为其主体。

2.地层的划分方案虽不尽相同,但总体地层组合自下而上的相对位置是大体一致的。

3.不同方案中“亚群”、组的划分和命名虽不尽相同,但许多划分界线的位置是大体相同的,作为基本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组”、“组”的上、下顺序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对界线的性质存在较大分歧。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仍将该区的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组合称为阜平群,地层的划分基本采用河北区域地质志的方案。其层序由下而上为:

索家庄组: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浅粒岩,中间夹一层不稳定的白云质大理岩及斜长角闪岩。在北部大柳树一带下部为角闪斜长片麻岩、二辉斜长麻粒岩、辉石斜长角闪岩等。本组上部由蛇纹石(或透辉石、含云母)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大柳树附近相变为斜长角闪岩夹含铁石榴紫苏石英岩。

团泊口组:该组北部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较多的斜长角闪岩、向南浅粒岩逐渐增多,主要由混合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钾长浅粒岩组成。浅粒岩中常含有夕线石石英球集合体,底部浅粒岩层中可见对称、不对称的波痕和不规则的交错层。赞皇地区的岩性也大体如此,只是其下部为角闪铁英岩。

南营组:在阜平地区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部分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少量黑云二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浅粒岩。底部为不稳定的浅粒岩,其中常见夕线石石英球集合体,与片麻岩呈相变关系,局部见残余交错层,顶部为各种薄层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在赞皇地区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二长斜长片麻岩、石榴(或黑云)角闪片岩,时夹斜长角闪岩和浅粒岩,顶部为含方解石、透闪石变粒岩和透辉岩。

漫山组:在北部(阜平县西南)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夹有浅粒岩、斜长角闪岩等。在南部(合河口以南)以巨厚的二长浅粒岩或钾长浅粒岩为主,夹有白云钾长片麻岩和黑云二长片麻岩。该组上部由(透辉方柱、金云橄榄)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等组成。

木厂组: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底部为不稳定的变粒岩等,上部为大理岩、斜长角闪岩、透闪透辉岩和透闪变粒岩等。

四道河组:中下部岩层为各种片麻岩夹薄层浅粒岩、斜长角闪岩等。上部层位在团泊口以南地区以各种大理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及透辉变粒岩互层为特征,在团泊口以北地区则以透辉透闪岩、透辉变粒岩夹大理岩为标志。

红土坡组:该组以巨厚的浅粒岩为特征,片麻岩及变粒岩仅以5~10m的薄层夹于浅粒岩中,上部以钙质岩为特征,主要为金云母大理岩、透闪透辉岩、透辉斜长角闪岩。

由上述岩层序列可以看出,从索家庄组到南营组,下部原岩为一套碎屑岩、泥质岩和基性火山岩等组成的火山沉积建造,上部原岩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由漫山组至红土坡组的原岩建造是一套成熟度较高的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建造,具有类复理石特征。

二、吕梁山地区

吕梁山地区的界河口岩群主要出露在山西兴县、离石县、岢岚县等地,在阳县、文水等地也有零星出露。该岩群主要由夕线二云母片岩、白云片岩、变粒岩夹石墨大理岩、石英岩、含石墨细粒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组成。

北京地质学院山西实习队最初(1959)建立界河口群时仅划分出碾子沟片麻岩和奥家滩片麻岩两套组合,后经1∶20万离石幅地质调查,曾把界河口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奥家滩组,小蛇头组、黑崖寨组、马国寨组和烧炭沟组等五个组。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原划分的界河口群中有一部分为深成片麻岩,应把它们从地层系统中剔除掉,剩余的变质表壳岩一部分连续分布可进行地层划分,还有一部分残存于深成片麻岩中,与其它变质表壳岩无直接接触,难以进行地层划分。因此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地层清理小组(1994)将界河口群划分为成层有序和成层无序的两部分。其中成层有序的地层系统自下而上为:

圆子坪组:主要由含石榴斜长角闪岩夹石英片岩、含石榴透闪片麻岩构成,其下因片麻岩(原岩为深成侵入体)侵入而未见底。该组的原岩相当于碎屑岩和泥灰岩。

阳坪上组:下部以薄板状长石石英岩、灰白色—杂色含石墨大理岩夹条带状黑云透辉变粒岩、透闪透辉变粒岩及石英岩为主。上部以黑云变粒岩、夹灰白色大理岩及薄层透闪石大理岩为主。它们的原岩相当于石灰岩、钙质石英岩和石英砂岩。

贺家湾组:以本组底部的夕线二云片岩为底界,是一套以片岩和变粒岩为主的组合,上部以富铝片岩(含石榴夕线二云母片岩)为主夹黑云变粒岩,这套岩石条带构造发育,条带主要由粉砂质—泥质小韵律(1~2cm)组成,常见有小冲刷面。

界河口岩群除成层有序的地层序列外,在深成片麻岩中还夹有一些成层无序的岩石组合,不同地点出现的岩石组合不一致。有的地段以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黑云变粒岩为主,夹少量大理岩和石英岩。有的地段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夹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有的地段则以大理岩为主,偶夹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夕线片岩。

界河口岩群的原岩主体相当于粘土、半粘土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等沉积岩,中上部局部夹有基性火山岩。

三、恒山地区

恒山地区晚太古代的表壳岩系一部分分布在恒山的北坡,从董庄到凌云口一带,被称为董庄表壳岩(吉成林等,1992;李江海等,1994),另一部分在恒山南坡的北部,从前庄旺到温庄以东,称为前庄旺表壳岩(吉成林等,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区调队,1994;李江海等,1994)。其中董庄表壳岩呈零星包体及顶垂体弧立地分布在恒山片麻岩之中,在董庄、大石头村、西泥沟以及大川岭以北等地出露较为集中。前庄旺表壳岩呈残留体分布于恒山灰色片麻岩之中,或与恒山灰色片麻岩构造叠置。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在恒山地区尽管有许多变质表壳岩,但它们都孤立分布,出露不连续,目前尚无法建立完整的地层层序。

董庄表壳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斜长角闪岩,基性麻粒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铁英岩等,局部还见有透镜状的含刚玉夕线二云母片岩等。浅粒岩-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有时构成韵律层,斜长角闪岩中浅色和暗色矿物含量呈韵律渐变。这些特征指示董庄表壳岩为火山-沉积成因。前庄旺表壳岩是一套以变粒岩(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类岩石为主的变质表壳杂岩系,其中夹有薄层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浅粒岩等,它们的成层性良好,在变粒岩和浅粒岩中见有变余砂状结构、变余粉砂结构,表明其属碎屑沉积成因。浅粒岩、变粒岩之间常为渐变过渡关系,具有旋回特征。变粒岩与灰色片麻岩的区别在于前者粒度细、含有更多的石英(一般大于40%),上述特征表明前庄旺表壳岩主要为沉积成因。

四、滦县地区

滦县岩群主要分布在冀东—卢龙—迁安南部,是一套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的新太古代表壳岩系。它主要由变粒岩类、斜长角闪岩、条带状铁英岩、片麻状混合岩等组成,局部含有长石石英岩、石英片岩、大理岩等。

滦县岩群由于变形改造较强,出露不连续使地层划分较困难。李万亨等(1983)将其自下而上分为炮架山组、阳山组、媳妇山组、司家营组和长凝组。赵宗溥等(1993)则将其划分阳山组和司家营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以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夹黑云变粒岩、石榴角闪变粒岩、浅粒岩等薄层,主要分布在卢龙仙景山一带。中部主要以(角闪)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相间互层为特征,主要分布在卢龙阳山、府君山一带。上部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大量条带状铁英岩及薄层斜长角闪岩、黑云长石石英岩等。在长凝附近还有少量石英片岩、大理岩和钾长浅粒岩。

滦县岩群中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玄武岩和基性凝灰岩;黑云变粒岩和角闪变粒岩的原岩为中性火山碎屑岩和半粘土质粉砂岩,黑云长石石英岩的原岩为凝灰质粉砂岩。根据岩石组合可以判断,该岩群下部以基性火山-火山凝灰岩为主,中部为火山碎屑岩和半粘土质粉砂岩,上部以凝灰质粉砂岩和硅铁建造为主,局部出现碳酸盐岩建造,从下至上构成一个火山-沉积旋回。

G. 岩石的组合分析是什么意思

现代板块及其边抄界、在地袭震、热流、地貌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标志。对于已经消减、变动的古板块,则只能通过地史中保存的地质记录(岩石)来识别边界并再造其构造史。20世纪70年代,迪金森提出了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强调在一定的板块边界和大地构造环境中发育了特有的岩石组合。
随着地质学的发展,在总结岩石学特征和玉板块构造关系之间出现了一门分析岩石构造组合的边缘科学,岩石大地构造学。

H. 岩石组合

西昆仑地块中出露了一套高级层状变质岩,具有孔兹岩系的特征。主要地层单元包括前人划分的布伦阔勒群、公格尔山群(部分)(新疆地质矿产局,1999)及桑株塔格群(部分)。布伦阔勒群指分布在塔什库尔干县以东,向北经布伦口至木吉一带的副变质岩,主要岩石组合为含石榴黑云片(麻)岩、夕线石榴片(麻)岩、含石墨大理岩、含金云母蓝晶石大理岩、中基性高压麻粒岩(团块)等,部分地段夹有少量的斜长角闪岩,可能为基性火山岩或岩脉变质形成。在1∶50万全国数字地质图中,分别将它们置于埃连卡特群和喀拉喀什群。事实上,这一带地层与上述两个地层单元的建群地点的岩石组合完全不同,建议沿用“布伦阔勒群”这一名称,将西昆仑西段的高级层状变质岩(包括公格尔山群的部分)均归于该岩石地层单元中,同时取消“公格尔山群”这一地层名称。

在西昆仑东段康西瓦一带,所谓的“桑株塔格群”可能包含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变质程度的地层单元。工作表明,至少在康西瓦附近的南北两侧,东西延伸达80km的范围内是典型的高级层状变质岩,其中含有石榴二辉麻粒岩包体及大量的强变形的伟晶岩脉。建议将“桑株塔格群”重新定义为:“分布于西昆仑东段康西瓦两侧、南部与三叠系呈断层接触、北部与喀拉喀什群呈断层接触并含有基性麻粒岩团块的一套高级层状变质岩”。

西昆仑地块以富铝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含蓝晶石金云母大理岩为主,另有少量的斜长角闪岩,类似孔兹岩系。在这套地层中曾获得1780Ma的单颗粒锆石的蒸发年龄。另外,我们对片麻岩中的锆石研究表明,所有锆石均为变质作用形成,其中含有复杂的包裹体,岩石学研究表明,这套变质岩至少经历了3期变质事件,最早期为角闪岩相;第二期为低温麻粒岩相(部分达高压麻粒岩相);第三期为角闪岩—高绿片岩相。锆石的矿物学研究及SHRIMP测年表明,其麻粒岩相变质发生在早古生代。

I. 岩石组合及岩石系列

火山岩组合及岩石系列的划分是火山岩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火山岩成因及其构造背景的重要内容。本文中岩浆系列划分是采用如下顺序:

(1)在硅-碱图中划分碱性及亚碱性系列;

(2)对亚碱性系列则应用AFM图划分拉斑及钙碱性系列;

(3)应用w(K2O)~w(SiO2)图划分低、中、高钾钙碱性及钾玄岩系列;

(4)利用w(K2O)~w(Na2O)图划分高钾、中钾和低钾类型。

就岩石组合而言,北坡带晚侏罗世发育的火山岩有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粗面岩-粗安岩组合;早白垩世发育的火山岩有流纹岩-粗面质玄武安山岩、粗安岩-粗面岩,在霍山-舒城地区的响洪甸组出现了过碱质的白榴石玄武岩-碧玄岩组合(杜建国和张鹏,1999)。腹部晚侏罗世发育的火山岩有玄武岩-英安岩组合、粗面质玄武安山岩-粗面质安山岩组合等。南坡岩带晚白垩世发育的火山岩主要为粗面质橄榄玄武岩。

图7-4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火山岩w(SiO2)-w(K2O)相关图

图例见图7-3

北坡的火山岩中出现了含副长石的粗面岩和响岩,表明在钙碱性火山岩系列演化的晚期阶段,既有向富硅的趋势演化,也有向贫硅的方向演化,暗示了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在不同的火山盆地内原生岩浆成分,岩浆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深度以及分离的矿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图7-5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火山岩Na2O-K2O相关图

(图例见图7-3)

在硅-碱图中(图7-3),所有的晚侏罗世火山岩均集中在碱性系列与亚碱性系列分界线两侧附近,并且主体上在亚碱性一侧,其中腹部火山岩的碱度(σ)变化(1.5~6.9,平均为3.2)比北坡火山岩大(0.8~5.4,平均为2.9)。北坡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极宽的碱度变化范围(1.5~12.2,平均为4.8),跨越了碱性和亚碱性系列区、但主体在碱性系列区。南坡晚白垩世火山岩的碱度变化小(3.0~

表7-2 大别造山带腹部及南坡中生代火山岩主量元素(wB/%)和微量元素(wB/10-6

续表

注:主量元素由中国地质大学测试中心的王春阳用湿化学法完成;微量元素由国土资源部“壳幔体系开放实验室”的胡圣红用溶液样ICPMS完成。

表7-3 大别山北坡代表性的火山岩主元素平均化学成分(wB/%)

注:Ⅰ:晓天火山岩盆地,Ⅱ:霍山-舒城火山岩盆地,Ⅲ:金寨火山隆起区,Ⅳ:信阳-商城火山岩带

(据杜建国等,1999年),斜体字为J3的火山岩,其余为K1火山岩。4.5,平均为3.6),并显弱碱性。所有亚碱性火山岩在AFM三角图解中(未表示),都落在钙碱性系列演化趋势线上。

在w(K2O)-w(SiO2)关系图解中(图7-4),秦岭-大别造山带晚侏罗世样品多落在高钾钙碱性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则主要落在钾玄岩区、少部分在高钾钙碱性岩区。

在w(K2O)-w(Na2O)关系图解中(图7-5),腹部所有的晚侏罗火山岩均显钾质类型;北坡晚侏罗火山岩大部分为钾质类型、少部分为钠质类型,而该带早白垩火山岩则显钾质并向高钾类型过渡。南坡晚白垩世火山岩的钾、钠含量明显低于前述各种火山岩,为钠质类型。

综上所述,秦岭-大别晚中生代火山岩除北坡局部地区早白垩火山岩的岩石组合(杜建国和张鹏,1999)和南坡晚白垩世火山岩的化学成分显示(见图7-3和图7-4)碱性系列钠质类型外,主要为亚碱性系列钙碱性岩系,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钾质类型,其次有钾玄岩系列、钙碱性系列钠质类型,有少量典型的碱性系列火山岩。

J. 岩石填图单位和地质年代划分

(一)岩石填图单位划分

1.岩石地层单位(狭义)

1)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

2)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岩段;

3)非正式岩石地层填图单位:变质表壳岩组合、含矿层、标志层、特殊岩层、基性岩墙、基性层状侵入体、榴辉岩、蓝闪片岩、高压麻粒岩、蛇绿岩、构造混杂岩和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地质体。

2.变质侵入体

1)对高级变质和强烈变形形成的片麻岩采用:片麻岩套、片麻杂岩、片麻岩体;

2)对中低级变质和弱变形的侵入岩按显生宙侵入岩划分方案。

(二)地质年代划分

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地质年代单位之内的划分一般用表示时间的形容词来表达,如早、中、晚,但太古宙和元古宙有所区别,分别为始、古、中、新太古代;元古宙则分为古、中、新元古代。

全球标准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按国际地科联最新发布的《全球标准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执行。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按全国地层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执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