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的地理环境
『壹』 怎样描述河流的地理环境
水文特征啊
总的来说,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几点:
a.径流量内(径流量大小和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容
b.含沙量
c.有无汛期/凌汛
d.有无结冰期
e.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f.流速
g.补给类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
h.水位
『贰』 铜仁的地理环境
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在远离河谷的山原面上岩溶、丘陵、洼地较多,地面起伏不太大,全境以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7.8%,其次是丘陵占28.3%,坝子及其它地貌面积仅占3.9%。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成为铜仁市东西部的分水岭,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其次为高中山和河谷盆地本区地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构造控制,褶皱轴及断裂线的走向多为北北东或北东向,因而不同时代或不同性质的岩层大致以北北东或北东向相间排列,致使地貌分布也成北北东向排列的格局-根据地貌类型及组合在空间上的差异,将全区地貌划分为3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 铜仁市境内水流属长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其中沅江水系流域面积6879平方公里,占38.2%;乌江水系流域面积11124平方公里,占6.8%。境内河流均属山区雨源型,由降水补给形成地表径流。
境内河流按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共有229条,其中,20平方公里—99平方公里的172条,100平方公里—499平方公里的42条,500平方公里999平方公里的7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条。在229条河流中,境内长度在5公里9.9公里的58条,10公里及以上的71条,其中,10公里50公里长的156条,51公里—100公里的10条,101公里—200公里的4条,201公里以上的1条全地区河流10公里以上的总长度为4389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河网密度为24.35公里,其中,沅江水系74条,总长1963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网密度为27.61公里;乌江水系97条,总长2426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网密度为22.22公里。河网密度以东部玉屏侗族自治县境内最密,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为3965公里,亦是贵州省之最;以西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最稀,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为20.48公里。
境内河流的发源地,除过境的舞阳河、乌江干流以外,其余均发源于武陵山脉。主要河流均沿地势向东、北东和北三面迂回流人湖南省或重庆市,一般呈放射状。
『叁』 聚落沿河而建的有利条件是
聚落沿河而建的有利条件是古代交通方式以河运为主,聚落沿河分布交通便专利。
聚落既是属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聚落有它的发展过程。世界上许多聚落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同时,聚落又是重要的文化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等。当然,聚落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发生作用,城市聚落对经济的发展和分布更有着巨大的影响。
『肆』 地理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河流是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诸要素中,气候起主导作用。例如,降水的形式、总量、强度、过程及其空间分布,对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蒸发的强弱又制约着降水转变为径流量的多少。上述降水和蒸发又与气温、大气温度和风等因素有关。因此,这些因素实际上对河川径流起着间接的作用。通常.气温湿润地区大气降水多.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气候干燥地区降水少,河网稀疏.蒸发强烈,径流贫乏。这说明气候状况严格制约着河流的发育和地理分布。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此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诸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湖泊、沼泽等下垫面状况也对河川径流施加影响,使大气降水产生再分配。反过来,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多方面的影响。河流是陆地水的全体.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水分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外流河是实现海陆·之间水分循环的重要纽带。通过水分循环.全球水量达到平衡状态.使物质和能量得以交换.全球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世界古代文明.还是当今地区经济的发展多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不仅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利。当然。洪水泛滥也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河流会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到河流的
河流会侵蚀岩石,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影响空气质量,灌溉作物,影响生物;
环境会影响水质,山体会影响河流走向。
『伍』 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太多了,讲不完
『陆』 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
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原因较多,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正因为如此,河流的中上游经常会出现瀑布和峡谷。河流的下游通常位于平原,地势平缓,流速较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河道外侧的水流流速较快,久而久之,对河道外侧形成强烈的侧蚀。侧蚀的结果使河道呈现出迷人的弯曲状,称为河曲。
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指当河流的动能减小(流速,流量减小)或化学条件改变,降低了河流搬运力,致使搬运物沉积下来,或在河口处化学条件改变使得呈溶解状态搬运的物质发生沉淀。但主要的是河速降低,使机械搬运物发生沉积,一般在河流凸岸,或河流入湖、海处。
例如: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逊平原,乃由亚马逊上游的泥沙堆积而成。而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
『柒』 河流与地理环境有怎样的相互影响
河流流域内的气候,特别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河流的流量、水位变化、冰情等影响专很大。土质和植被的状况又影属响河流的含沙量。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河流的含沙量,既受土质状况、植被覆盖情况的影响,又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强度不同,冲刷侵蚀的能力就不同,因此在土质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暴雨中心区域的河段含沙量就相应较大。
『捌』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截至2014年,沿河县境内有香菇、木耳、竹荪(阳雀菌)、冻菌、猴头、茯岑等植物资源。在高等植物中有21种珍贵稀有植物,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3种,即珙桐、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有11种,三级保护植物有7种。
截至2014年,沿河县境内野生植物主要有森林植物、灌丛植物、草丛植物,人工栽培主要植物有农田植物、经济林植物、果木林植物等。野生植物中,有记录的维管束植物有140科358属596种,其中蕨类植物20科33属56种;种子植物120科325属540种。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82科222属403种,草本植物38科103属137种。以鲜毛蕨科、松科、杉科、柏科、杨柳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樟科、大戟科、蝶形花科、玄参科、马鞭草科、马桑科、禾本科、豆科、苦木科、蔷薇科、桦木科、胡桃科、唇形科、菊科为主。
截至2014年,沿河县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见记录的脊椎动物有85科309种,陆栖寡毛类动物有2科3属19种。沿河县境内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类等野生脊椎动物有309种,陆栖寡毛类有19种。鱼类有鲤形目、鲇形目、鲈形目、鳗鲡目等5目15科6l属82种,以鲤科居多,有50种。沿河县境内有珍稀动物28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5种,有黑叶猴、豹、白冠长尾雉、鬣羚、斑羚。二级保护动物2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黑叶猴、小黄豹、黑熊、小灵猫、猕猴。
『玖』 城市沿河分布有哪些弊端
城市沿河分布容易对和水造成污染破坏和水的生态系统 同时在丰水期会发生洪涝灾害对居民生活造成威胁 容易出现地面塌陷 地基不牢固
『拾』 城市在沿河分布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条
第一有丰富的水资源,第二有利的水路交通.第三依山伴水有良好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