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豆沙关地理位置

豆沙关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28 14:58:07

Ⅰ 云南邪门的十个旅游景点,你都去过哪几个

1、迷人湖:每个人都可以呼风唤雨
迷人湖又名听话湖,位于云南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终年不涸,即使狂风呼啸,湖面也平稳如镜。更为不解的是,如果人站在湖边高声讲话,本来天朗气清的湖面上空就会突然乌云密布,立即降雨。讲话声音越高,雨就落得越大;讲话时间越长,雨下的时间也就越长。过去遇到大旱之年,百姓就会摆好贡品,载歌载舞一番就会天降甘露,缓解旱情。研究表明这是由湖区地势造成的,湖区上空弥漫着饱和水分的浓雾,遇到声波震动,就凝聚成雨和冰雹的缘故。
2、千年古镇豆沙关:神秘僰人悬棺
豆沙关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2公里,古称石门关,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 可是犹如天幕般挂于石门关对面巨型石壁的石缝中贮存的9具僰人棺木是古人留下的千古之谜。置身于唐碑亭前,目光越过宽约二三十丈的峡谷,就会看到一条石缝呈“一”字状,镶嵌于石壁中部。石壁高达四五百米、宽千米有余,呈灰黑色,都完整无损,只有这条石缝很扎眼,成了一处伤痕。棘人是川滇交界处的一个少数民族,葬式采用悬棺,至于他们是如何把棺木运到上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去的,至今无人能解。
3、抚仙湖:扑朔迷离的传奇湖泊
抚仙湖,因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一些传说和考古发现更加增添了它的传奇色彩。关于抚仙湖不仅有玉皇大帝和石、肖二仙的传说。还有几大谜题,据说水下考古发现古建筑,很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或者俞元城;在抗战时期,抚仙湖发生过坠机事件,后来,抚仙湖被列为“航空禁飞区”。这些谜,扑朔迷离,并没有一个令大众信服的理由,也许有一天会被科学的解释所替代。
4、禄丰世界恐龙谷:等你两亿年的恐龙大坟场
云南省禄丰县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恐龙化石最丰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地区之一,是中国恐龙的原乡。它也是世界级规模的恐龙化石掩埋点,经过中美两国古生物工作者3年的发掘和探勘,确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处中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大坟场,有几百条恐龙埋藏于此,全部揭出将是世界一大奇观之一。化石纵跨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时代,在恐龙化石发掘中,人们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恐龙的头都是朝向东方。这都成为恐龙谷悬而未决的秘密。
5、昆明古幢经纬:有声音的文物
昆明市博物馆里伫立着宋代大理国古经幢,古幢上有即厚且大的石台,上面有个马蹄型的脚印,传说是麒麟留下的脚印,趴在石台上用耳朵贴近地面还会听到有隆隆的声音。传说昆明坝子里有五条妖龙作恶,张三丰来到此地,收服了妖龙,并以古经幢作为镇守的法器,许诺只有“铁树开花马长角”妖龙才能重见天日。从此昆明便有了“铁树开花马长角”的禁忌,且凡昆明人去古幢公园看古塔,都会看看自己身上是否有彩色的东西,免得惹出奇祸。
6、墨江:“双胞胎之乡”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恰好从县城中心穿过。在世界各地,生双胞胎的几率只有1/1000,但云南的墨江县生双胞胎的几率却高达5.6/1000,是世界生双胞胎几率最高的地方。据称,河西村有一口双胞井,据说喝了井里的水,就会生下双胞胎。更令人称奇的是,外地人短暂来访,喝了井水也能生出双胞胎。这可能于墨江县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墨江县地处地球的北回归线上,在北回归线穿过的房间,男女同房或喝北回归线上的井水,最容易生双胞胎。还有一种说法是,双胞多与当地的紫米有关。反正莫衷一是,还等待这科学去探索!
7、大理崇圣寺三塔:传说中的地宫入口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高耸的三塔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三塔除了造型优美之外,还有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和一个宝藏的传说有所牵连。众所周知云南出现过两个鼎盛的王朝,南诏和大理,它们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发现王陵所在的古王朝,而三塔正是传说中通往地宫的大门,所以在建塔之时采用了特殊方法,才使得它历经千年而屹立不倒。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和伟大智慧!
8、石屏化石村:穿越亿万年时空的生命
在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村落,有一个村子名叫老旭甸,据考证村子里的房屋都是用3亿多年前的化石建成的,老旭甸村也因此被称为“化石村”。3亿年前这里是原始森林,受地质变化影响形成由植物残骸堆起的山丘,这里的房屋全部都是用植物化石建成。走进里面,犹如走进了一座古老的中世纪城堡,里面隐藏着无数神奇的秘密。比如:有些古化石被敲打时,会发出悠远的钟声;还有一块大而平的化石能发出寺庙里的木鱼响声。另外,村里还有两股独特的清泉,一股为冷泉,一股则为热泉,去这里玩的人都无不啧啧称奇。
9、楚雄万家坝古墓群:3000平方米墓群竟藏着大量奇珍异宝
万家坝古墓群位于楚雄市城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遗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共发掘古墓79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玉石, 玛瑙,绿松石等文物共1245件,其中以5件铜鼓最为珍贵,被命名为'万家坝型铜鼓。据考古资料证明,铜鼓源于作为炊具的铜釜,后来既是歌舞伴奏的乐器,也是祭祀和庆典活动的礼器。随后逐渐演化成为显示奴隶主贵族财富和权威的礼器。最后全社会都把铜鼓视为珍宝,奴隶主们不仅生前不惜重价多方罗致,以积铜鼓愈多愈荣,而且死后还备大批铜鼓随葬。
10、陆良战马坡:世界上“闹鬼”时间最长的地方
在云南省陆良县彩色沙林管理区有一长约40米,宽不到一米的战马坡,也名惊马槽。据《三国演义》记载,“七擒孟获”其中一次就在这个战马坡。双方在战马坡交战时,电闪雷鸣,战马长嘶、兵器相击等声音混合在一起。虽然此次战争已经过去1800多年,但是如今当出现电闪雷鸣的天气时,战马坡仍然会听见战马嘶鸣、刀铁相击的声音。。尤其夜间身入其境,只闻其声而未见其影,会让你毛骨悚然。当地人把它称为“阴兵过境”。惊马槽也成为世界上“闹鬼”时间最长的地方。为了弄清楚此问题,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节目组2006年到此地进行实地调研,最终将此现象做了一个科学的解释。

Ⅱ 昭通市有哪些好玩的景区景点

昭通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有:

昭通龙洞景区
位于昭通市北郊,距昭通城内12公里,这里有许多容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楼台上雕梁画栋,飞檐彩亭。轩内苍松成林、翠竹成荫、绿茵满地、碧水环绕,曲径通幽,一古寺藏于林深洞口处,洞口恢宏,洞顶钟乳石倒悬,千姿百态,一泓清泉从侧洞中汩汩流出,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是昭通市的城市主要水源之一,整个景区总面积134公顷,其中山林68公顷,庭院28公顷,水库38公顷,是一个天然森林公园,是人们览胜、休息、划船、垂钓的避暑胜地。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当明月升空后,天上的月亮就会倒映在龙泉之内,龙泉中的明月又会反映在洞内岩上,“三个月亮”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人称“龙洞吸月”。

昭通大关黄连河
黄连河瀑布群距县城5公里,有专线公路及中巴车直达景区。沿途山花烂漫、幽谷纵横、清泉奔涌、鸟语花香。主要景点有仙女瀑、情郎瀑、少女瀑、月老瀑、鸳鸯瀑、洞房瀑、相思瀑、对歌瀑、姊妹瀑、银链瀑、迎客瀑、寿星瀑、珠帘瀑及神秘莫测、千姿百态的白象洞,令人心旷神怡的水帘长廊和大滑板等20多处,加上形似飞鸽的世界珍稀植物珙桐花,堪称天下奇景。

Ⅲ 秦朝为什么要开凿五尺道

看了加分哦!
谢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

五尺道始建于秦朝,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5尺,每级尺阶宽窄高矮不等。从关河东岸上缘三曲而至摩崖,路面留有马蹄痕数十个。五尺道,自秦以来,就是滇川的必经要冲。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唐樊绰《蛮书》称之谓“石门道”。
在磅礴浩荡的乌蒙大山里,有一条路,从远古走到现在。它,就是著名的五尺道。古道漫漫,五尺道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绵延1900余里,跨越了2200多年。

五尺道位于盐津县豆沙关,唐袁滋摩崖石刻就在五尺道旁崖壁上。

五尺道始建于秦朝,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5尺,每级尺阶宽窄高矮不等。从关河东岸上缘三曲而至摩崖,路面留有马蹄痕数十个。五尺道,自秦以来,就是滇川的必经要冲。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唐樊绰《蛮书》称之谓“石门道”。
在磅礴浩荡的乌蒙大山里,有一条路,从远古走到现在。它,就是著名的五尺道。古道漫漫,五尺道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绵延1900余里,跨越了2200多年。

石门,五尺道进入云南盐津后第一道“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天险雄关。它位于昭通市盐津县西南21公里处关河北岸的悬崖上。这一带地势奇险,据《蛮书》记载:“石门东崖石壁,直上万仞;下临朱提江流,又下入地数百尺,惟闻水声,人不可到,西亦是石壁,旁崖亦有阁道,横阔一步,斜亘30余里,半壁架空,奇危虚险。”石门关隔关河对岸为一片大石岩,笔直而上,矗立江边,宛如一冲天石屏与石门关夹峙关河,相距约二三十丈,远观俨然一石门。五尺道沿东北侧而行,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故名石门关,后因清朝初年在此守关的彝族将领叫“豆沙”而又称豆沙关。

雄关漫道,沿五尺古道拾级而上,越过楚图南先生题字“石门关”的威严石门,头顶绝壁千仞的关口北岩,脚踏“逝者如斯”的古朱提江,肃然伫立,驻足凝思,禁不住思古之幽情涌上心头。

公元前250年,秦派李冰———就是那位因修筑都江堰而造福万民,遗荫千秋的蜀郡太守,开始在僰道(今宜宾)的崇山峻岭中开山凿岩,修筑通往朱提(今昭通)的驿道。李冰采用积薪焚石,浇水爆裂的方法在陡峭的山崖上凿道,艰难地把道路向南推进。这是人对自然的征服,是文明对愚味的一次伟大进军,是梦幻和向往的一次冒险。

历史,从五尺道上曲折而缓慢地走过。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又开始了对这条道路的续修,五尺道的修筑,于公元前112年完工,从僰道经朱提(今昭通),达建宁(今曲靖),史称秦汉之际,川滇之间“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公元794年,唐朝与南诏恢复关系,唐遣使册封南诏,派中丞御史袁滋一行奉旨入滇,他沿五尺道经石门关时刻石记行,这就是著名的“唐袁滋题记摩崖”,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崖面积为0.44×0.36米,自左至右,竖书,共8行,122字,每行3至21字不等,左7行为隶书,末行题名为篆书。摩崖是唐朝和南诏重新和好,各民族久远统一的有力铁证。

2200多年,五尺道与昭通历史有着太多的纠葛。杜宇从这里带领他的部族北上,在成都建立了蜀国;诸葛亮用兵南征,七擒孟获,从这里凯旋;忽必烈挥师迂回,包抄南宋;元世祖至元年间,马可波罗在五尺道上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明太祖数十万士兵平定云南;鄂尔泰改土归流;护国军北上讨伐国贼;姜亮夫只身入蜀求学,成为一代国学大师;龙云崛起炎山,成为云南王……他们走的都是这条路。

古道上的每一级石梯,都是历史的链条,青石砌成的路面,镌刻着马帮流下的深深的蹄印,千年的磨砺,在石梯上刻上了道道的历史。在至今保存完好的石门关350米不甚规整的古道上,留下了243个深深浅浅的马蹄印,其中约10厘米深的有39个,最深者竟达12厘米,这是一茬又一茬马帮成百上千年行进于此留下的仿佛穿越过悠远岁月悄然开放的花朵,释放着远古的幽香,撩人遐思,它们像一只只精美的酒杯,满盛着马夫们酸甜苦辣的风情故事,让人用想象去品饮,不由得使人想起唐诗中的刀剑,宋词中的花朵,元曲中的柔情,以及那边走边唱的马铃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

Ⅳ 过两天自驾游,去昭通,哪个地方能吃到木怀要详细地址哈!

这个东西我们家很多,小时候晚上经常去抓的哦,一晚上能抓很多的。确实很好吃,和田鸡比的话又有宁外一种感觉。要是真的能开发这个东西应该很有前景。但是你要是想吃到真正的野生的话要到农村去了,我也好多年不在云南了。也很少去弄那些了,每次都是回家呆几天就走了。这些年应该也很少了吧。我老家是昭通镇雄。

Ⅳ 去云南昭通旅游,最不能错过的代表旅游景点是哪个


那么,你有没有来过云南省的昭通市旅游?对昭通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当你在昭通旅游的时候,有没有来过这个免费对外开放的最接地气的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官亭"?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还想不想到昭通来走走看看?

Ⅵ 盐津豆沙古镇

豆沙关是;

盐津豆沙关省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20公里。盐津是秦汉以来中原通往云南的通道之一。

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进云南的第一道关。关上有个唐碑亭,亭内岩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岩。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书法家。这块摩岩,是袁滋于公元794年(唐贞元10年)出使云南,路过石门关时刻下的,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与摩岩对峙的东岩石壁上可以观看神秘的古代“人悬棺”葬。

秦开五尺道

豆沙关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的盐津县豆沙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众多灿烂的文化遗产。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居住,公元前四世纪南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尤其是先秦开僰道,秦开五尺道,汉武开南夷道,隋唐开石门道以来,更加速了这里的开发进程。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独领风骚的朱提文化,使这里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积淀不断增厚。

马蹄迹

这里自然资源有:对峙雄奇的石门关,碧波荡漾的朱提江,千姿百态的长胜、石门溶洞,壁立千仞的超大型回音壁和仙人摘桃、金鸡报晓、雀笼深挂、皇叔履藏、将军卸甲、猪头探江、古应钟声、犀牛望月八大点睛之景;

隋代古城堡

人文景观有:秦开五尺道,汉代僰人悬棺,隋代古城堡,唐代袁滋摩崖,千年豆沙古镇,古今五道(水道、五尺道、内昆铁路、昆水公路、水麻高速路),清代观音阁、三观塔,清代、民国、共和国三个时期的摩崖石刻;

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苗、回、汉族的民族节日,华夏仅存的劳作民歌打鼓草,古朴独特的僰人舞,独具匠心的牛灯艺术,舞步粗犷的宗教傩戏,气壮山河的关河号子,濒于失传的民乐口弦;

名人遗迹、神话传说有:诸葛亮挥师入西蜀,史万岁南征过石门,袁滋绝壁留胜迹,曾省吾石门赋佳句,李兰义军出雄关,石达开强渡朱提江,吴三桂、陈圆圆夜宿豆沙关,蔡锷讨袁过石门,朱德夜过石门镇,天文学家陈一得考察唐摩崖,当代诗人李瑛赋诗祭僰瑰,长胜溶洞仙女施粮救灾民,碧潭犀牛望明月,皇叔草履留千古;

这里天赐奇景神秘峻秀,古老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这里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旅游重点建设小集镇五大品牌;这里已进入了以历史文化开发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开发。

地理位置:豆沙关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盐津县西南部,东接县城所在地盐井镇,南靠柿子乡,西邻大关县吉利镇,北与中和镇接壤。

交通:景区距盐津县城23公里、盐津火车站13公里,距昭通市110公里、水富县120公里,距四川宜宾126公里。公路(213国道)、铁路(内昆铁路)均可到达。

住宿:目前景区无星级宾馆,可在县城居住。

欢迎来盐津,会流连忘返滴哦!~

我们欢迎你,豆沙关一定是一个值得一游的美丽小镇!

Ⅶ 急急急急急急!!秦朝五尺道在这张地图的什么位置

五尺道又称滇僰古道,僰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是为连接川滇汉人与古僰人回修建的。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
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现存五尺道主要位于四川宜宾和云南昭通等地,如盐津县豆沙关,唐袁滋摩崖石刻就在五尺道旁崖壁上。在筠连塘坝,极少数古道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筠连县在川滇交界的武德乡“幺店子”一带,发现一处古色古香、长约200多米的秦“五尺道”。
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段长约50多米,宽约两米,为典型的秦“五尺道”遗迹。
据介绍,新发现的这段秦“五尺道”,由石灰岩石板铺就。石板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后,留下的骡马印痕和人行走后留下的印痕等清晰可见。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