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道路交通
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农业气候区划,大气污染监测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地震灾害和损失估计,医疗卫生,军事。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城市是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信息、物质高度集中的区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系统越来越复杂,数据和信息越来越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城市的现代化、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城市需要全面的规划,而地理信息系统给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工
农业气候区划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资料,开发"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Agriculture & Climate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ACDIS)"软件,建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测体系,实行资源平面与立体,时间与空间全方位优化配置;发挥区域气候优势,趋利避害减轻气候灾害损失,提高资源开发的总体效益。为各级政府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等提供决策依据,为地方政府服务。
大气污染监测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污染环境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中就大气污染而言,城市区域由于受到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的影响,成为大气污染发生的集中区域,历史上几次严重的污染事故,如伦敦烟雾事件(195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都是发生在大城市。近几十年来,研究者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通过实验或计算来建立适合于特定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以及确定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道路交通管理
近年来,GIS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专门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以满足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要求。路廓设计是公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定出公路最终线向的一个步骤。在路廓设计中,要综合分析多种空间数据,包括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以及现有的道路网等。
地震灾害和损失估计
对地震灾害以及地震次生灾害的评估对于一个区域的降低危险,资源分配以及紧急响应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通过存储和分析地质构造信息,利用GIS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场景"并估计该区域由于地震引发的潜在损失。此外,GIS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得在地震实际发生时,分析灾害严重程度的空间分布,帮助政府分配紧急响应资源。
地貌
地貌学理论发展和生产实践需要加强计量地貌研究。然而,由于地貌现象的复杂性、地貌数据的庞大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在地貌研究中采用GIS工具,使其成为地貌定量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
医疗卫生
由于流行病是用于描述和解释某种疾病的发病率,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流行病学需要很好地描述流行病发病率空间分布特征的手段,进而可以研究发病率模型,以发现流行病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通常,GIS在流行病研究中主要提供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功能:流行病数据的可视化,空间数据分析,流行病模型等。
军事
军事是以准备和实施战争为中心的社会活动。一切军事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迅速发展,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信息对抗的含量将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于战争爆发突然,战争进程加快、战机稍纵即逝等特点,对作战指挥的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指挥决策智能化、作战指挥自动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成为未来战争取胜的关键。在这种需求下,出现了数字化战场,数字化的地理环境信息已成为指挥决策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作为空间军事信息保障的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军事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基本功能叠加功能动态分段地形分析
栅格显示功能路径优化功能
基本功能用于编辑、显示和测量图层,主要包括对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输入、存储、编辑,以及制图和空间分析等功能。编辑功能允许用户添加和删除点、线、面或改变它们的属性,综合制图功能可以灵活多样的制作和显示地图,分层输出专题地图,如交通规划图、国道图等,显示地理要素、技术数据,并可放大缩小以显示不同的细节层次。测量功能用于测定地图上线段的长度或指定区域的面积。
叠加功能允许两幅或更多图层在空间上比较地图要素和属性,分为合成叠加和统计叠加。合成叠加得到一个新图层,它将显示原图层的全部特征,交叉的特征区域仅显示共同特征;统计叠加的目的是统计一种要素在另一种要素中的分布特征。
动态分段功能将地图网络中的连线根据其属性将特征相近的连线分段。分段是动态进行的,因为它与当前连线的属性相对应,如果属性改变了,动态分段将创建一组新的分段。
动态分段引入GIS-T的软件是为了分析以线为基础的运输系统的属性,如路面管理中,路网图将以路面铺装采用沥青或混凝土来“自动分段”,以便每种类型的路面含在同一个组中。如果因为需要采用路面类型和车道数这两种属性进行分段,那么每类路面中车道数相同的又自动形成一组。
地形分析功能主要通过数字地形模型(DTM),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为道路设计创建一个三维地表模型,这在道路设计中是十分需要的。实际的道路设计采用另一软件在导入GIS的三维地模后进行,然后设计的结果再导出到GIS中,以供将来的分析。
栅格显示功能允许GIS包含图片和其它影像,并可对这些图片对应的属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从而对图层进行更新。如可以通过添加新特征建筑象桥梁和交叉口以及更正线型等,对原有的道路图层进行更新。对带状(或多边)图层进行叠加可以标出土地的用途和其它属性。
最短时间路径分析模型在运输需求模型中已经使用了很多年。集成化的GIS-T将具有这一功能,而无须与其它软件创建链接。当然随着GIS-T功能的完善,将来与其它软件如运输需求规划模型和道路设计软件的链接将是必须的。
综上所述,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核心,叠加分析、地形分析和最短时间途径优化功能为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空间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这些功能和其它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交通各部门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空间信息服务和管理工具,它将象字处理软件WORD和电子表格EXCEL一样成为各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作手段,并将广泛普及。
③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有哪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抗震防灾;城市环境管理。
④ 交通道路优化用GIS什么软件
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相比具有人均占用道路少、能源消耗低、运输成本低、污染相对较小、客运量大,运送效率高等优点,它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已成为共识。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这阵春风刮来,国内已经研制出许多以ITS为背景,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GPS、GIS等高科技手段的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1],这些系统的产生及其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公交的调度效率,改善了公交的服务水平。但是,由于受到已有技术上的限制,这些系统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系统造价太高、对使用者知识水平要求过高、与老系统的兼容性不高等。如何优化这些系统,一直是研究智能公交系统的同仁共同努力的目标。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出现,为我们探索建立低成本、智能化、人性化、高效率的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一、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
1、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的定义
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是一个集公交指挥调度、公交运营管理、综合业务通讯、乘客信息系统、动态信息发布、远程图文信息发布、网上交通信息查询,多媒体数据信息传输系统等于一体的全方位调度管理服务系统。
2、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的组成
一般来讲,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由监控调度中心、区域调度中心、车载单元、乘客信息系统、通信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各系统之间通过有线网络系统或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指基于Internet平台、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WWW协议运行在万维网上的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新技术,其核心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嵌入HTTP和TCP/IP标准的应用体系,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空间信息管理等地理信息功能。它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新技术,使基于地图(图形、图像)的应用系统得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当前GIS发展的主要方向,有着传统GIS无法比拟的优点。把作为GIS的首要发展方向的WebGIS用在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WebGIS在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1、公共交通信息网上查询
公交信息查询服务子系统是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公交信息查询服务子系统的功能设计
基于WebGIS公交信息查询服务子系统应包括如下功能:(1)交通电子地图的编辑显示功能,如放大、缩小、移动等;(2)公交信息查询,如某条公交线路的停靠站点、首、末班车时间、票价等;(3)提供最优路径查询,包括公交线路、换乘站点及换乘线路、经过站点等,并且查询结果可以以矢量图的形式予以显示;(4)公交线路变更情况说明和征求市民意见等。
2)公交信息查询服务子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法
公交信息查询服务子系统由服务器端、客户端和Internet/Intranet网络等三部分组成(如图1)。服务器端建立在监控调度中心,由Web服务器(Web Server)、IMS服务器(Internet Mapping Server, 简称IMS)和空间数据库(Database)等三部分组成;客户端是连接在Internet/Intranet网络上的所有电脑;网络是已经存在的Internet/Intranet。目前IMS服务器开发平台有美国ESRI的ArcIMS、加拿大VTT公司的VTT WebGIS、我国超图公司的SuperMap I5.NET5等可供选用。
服务器端WebGIS应用软件的开发可以利用ActiveX技术或Java Applet技术,将具有GIS功能的组件嵌入用户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中,用集成二次开发方式设计实现。这种开发方式将计算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作了个较为均衡和合理的分配,客户端在浏览WebGIS网页时一次性下载一个ActiveX控件或Java Applet小程序,实现诸如地图缩放、平移、测量、最优路径分析、图层叠加和专题地图生成等GIS功能,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计算负载,使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能力。
客户端有HTML viewer和Java viewer两种。HTML viewer是一个轻量级的客户端,不支持一些GIS功能,但它支持最广泛的浏览器并有着高度的可定制性。Java viewer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一些GIS功能,包含丰富的GIS工具。用户在查询公交信息时,只要从服务器端下载一个ActiveX控件或Java Applet小程序,就可以进行正常查询了。现阶段成熟的IMS都有这个的功能。
监控调度中心把城市电子地图、公交线网、公交站点、公交时刻表等公交相关信息发布到IMS服务器上,用XML(eXtended Markup Language,简称XML)编辑器创建地图配置文件。该地图配置文件是用XML写的。然后使用IMS服务器开发平台自带的服务发布工具把地图服务在服务器上发布为地图服务。当客户想查询信息时,只要输入相应的查询信息或在电子地图上直接点击相应的图形图像,该信息在客户端生成XML格式的请求,并传送给服务器。如果服务器收到一个来自客户端的XML格式的请求,空间服务器会生成一个XML格式的响应,同时地图服务通过一种或两种方式把地图和相关信息发送到客户端:用图像的方式或矢量流的方式。
2、公交车辆的自动监控和调度
公交车辆监控调度子系统是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随着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Web GIS和GPRS通信技术等一批新技术登上应用舞台,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构建一个高效、大容量、易扩展的现代的GPS公交车辆定位导航调度系统就成为可能。
1)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WebGIS的公交车辆监控调度子系统应该具有如下功能:(1)公交车辆的定位;(2)中心与公交车辆之间的双向通信;(3)随时向车辆发送调度指令;(4)向乘客信息系统发送交通信息等。
2)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法
该系统在逻辑上主要由GPS定位系统、GPRS移动通信网和Internet/Intranet网络、WebGIS信息管理调度系统有机组合而成。而在物理上,(如图2),则主要由基于惯性原理的GPS/DR车载定位仪、GPRS通信网、车辆监控调度中心(Web Server)、信息发布终端4部分构成。运行时,车辆定位调度系统将车载GPS/DR数据,经由通信控制器、GPRS模块以及自定义的GPRS通信应用层协议接口,由GPRS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的Web Server服务器端,显示在电子地图上;控制中心由监控调度中心的主服务器和分布在各服务区的区域调度中心的子服务器共同构成,形成分布式管理调度网络。控制中心通过GPRS公用网提供的各项服务,在将调度信息发送到车载平台的同时,还可以利用GPRS和Internet/Intranet,将导航地理信息发送到各类信息发布终端。
基于GPRS/Internet/Intranet通信平台的分布式GIS系统,让用户可以利用各种终端,如普通PC、支持无线Internet/Intranet访问的 PDA和嵌入式设备,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访问GIS服务器获得地图数据和车辆状态信息。工作时,由数据通信服务器完成监控中心和客户端之间数据流的接收和发送,并对数据作分类预处理,即直接输入车辆属性信息数据库或实时转发给客户端;数据库服务器支持空间地理信息和属性数据库;信息发布Web服务器通过Web C/S和 B/S方式支持客户端数据访问服务。
四、总体评价
作为智能运输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既自成体系,又需要和ITS其它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共享信息(这些信息为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格式)。而这些信息数据量大,实时性高,并且分布于不同系统的局域网上。这个问题,必须通过高科技手段来科学地解决。同时,作为直接面向人民大众的窗口服务系统,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面向普通老百姓的界面又必须简单易懂、容易操作。目前北京、上海、杭州、青岛等一些大城市也在试用一些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这些系统对于提高公交调度的效率、改善公交的服务水平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系统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对于系统内部信息共享、和其它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面向Internet/Intranet的公交信息实时发布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1)系统与城市交通信息中心及其它诸如市政管理系统等其它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路不畅通,无法做到公交调度的实时调整和公交相关信息的实时发布;(2)由于系统软硬件的差异,很难与现存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等系统的融合,违背了一次规划分步实现建设ITS的初衷;(3)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共享信息通路不畅,无法很好地满足实时公交调度的需求;(4)乘客信息系统存在提供的信息实时性差,查询界面不人性化,可供查询的信息较少,查询系统响应速度慢,对用户自身的要求较高等不足。
WebGIS是Internet网络和传统地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的技术,不仅包含了传统Internet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全部性能,而且还具备了它们二者所不具备的优点。基于WebGIS的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如下优点:
1、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更强
WebGIS的数据整合可以打破空间数据固有的界限,将空间数据与其他各种类型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为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取模式,从而为空间数据共享、综合和知识发现提供更大的方便。在Internet这个开放的、分布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础平台上,以Open GIS的标准为参考,重构GIS软件的体系结构而形成的WebGIS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易拓展性、数据更新快等特点。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GIS数据资源,将常用的多种数据转换成自己的空间格式和相应的关系数据库。利用现有Internet/Intranet的基础设施和老的调度系统,以较少的投资就可以建立一套覆盖整个城市范围的系统。保护了先期投资。
其次,可以综合利用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所需要的ITS的其它子系统的各种信息不必全部集中到一个系统上来,而是按照其来源分布于各系统之中。只要通过Internet/Intranet相联,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就可以方便地实时地运用这些数据。大大地降低系统负载,加快访问速度。在公交调度过程中,控制中心需要根据得到的实时信息和历史资料权衡比较,才会形成一个调度方案,而这些信息来自多个部门系统。比如道路交通情报来自交通管理信息中心,道路维护信息来自市政部门,天气状况来自气象部门等。及时动态获得各种信息是能够进行实时调度的关键。
再次,运用WebGIS技术,监控调度系统分布在各个区域的子服务器和监控中心的主服务器共享主服务器上的GIS软件,不需每个子服务器都安装GIS软件。做到合理分工,各司其职。降低了成本。公交运行过程中,客流变化情况、车辆运行状况和其它相关信息汇聚于监控调度中心,而各路车辆的实际调度由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区域调度中心负责。区域调度中心只要访问监控中心的服务器,调用自己需要的数据,运用WebGIS提供的GIS分析功能,进行相应的分析计算和发布指令,就可完成调度任务。
2、网络信息查询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查询界面更人性化
由于该系统是在Internet/Intranet信息发布、数据共享、交流协作基础之上实现GIS的在线查询和业务处理等功能,运用了分布式并行计算和多线程并行计算技术。WebGIS可以避开繁忙的Web服务器,直接利用JAVA提供的URL对象访问网络上的各种交通信息,其访问方式就如同访问本地文件系统一样。WebGIS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能提供活跃的、可执行进程,能够有效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处理负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有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多线程并行计算技术为I/O吞吐、查询计算、图形刷新和用户界面等操作赋予不同的线程优先级别,支持高度并发性的访问方式。这两种技术的运用大大地加快了用户查询计算的等待时间,方便了运用,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运用标准的Internet浏览器作为用户使用界面和工具。基于WebGIS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查询子系统不仅提供传统的文字信息的查询,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图文交互的“傻瓜式”查询模式,直接以电子地图为操作对象,辅以少量的文字界面。不仅可以查到相应的公交车路线、换乘站点、公交线路走向等基本公交信息,而且具有最短路径分析、公交车运行现状查看、自动生成出行计划或方案等高级计算查询功能。无论用哪种方法查询,查询结果都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并有相应的文字说明,简单易懂。真正地达到了为最广大的市民服务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地发展,高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调度手段的广泛应用,城市公交系统必将逐渐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公交服务质量将大大改善、公交竞争力将大大增强。把作为GIS的首要发展方向的WebGIS用在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可以加强公交调度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寄予厚望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而且有利于现有交通地理信息和城市管理信息各子系统的融合,加快了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为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提供的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⑤ 什么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
交通地理信来息系统GIS-T(GeographylnformationSystem -Transportation)是自GIS在勘测设计、规划、管理等交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GIS的基本思想是将地表信息按其特性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层管理和分析。GIS实质上是一种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除了具有一般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之外,如数据输入、存储、查询和显示等,还可进行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⑥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因具有强大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功能,所以应用范围广泛。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可以应用在交通管理的各个环节,即从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和养护的所有阶段以及交通科研。二是它可以广泛应用在国家、省、市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三是可以广泛应用在政府、交通运输管理、运输企业和工程设计施工等各部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具体应用。 当前交通决策要求GIS-T提供的数据范围在不断扩大,可喜的是数据采集的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这些技术包括GPS、视频技术、数码摄像技术、高清晰卫星图像、高清晰度扫描技术以及实时系统和传感器。这些实时系统和传感器众多:气象雷达、车辆身份证条码、交通量计数器、路面温度传感器、ITS中的车辆导航系统。ITS不仅需求大量的空间及其相关数据,同时也成为其它诸多用途的数据源,这无疑又激励更新数据采集技术的开发,所有这些技术均对GIS-T的设计实施产生影响。
开展研究的重点包括:
·对各种数据采集技术现状和特性的评估,了解它们相互作用和集成的可能性
·从运输部门的需求来设计技术上可行的数据采集方案
·在GIS-T的发展规划中制定策略来研究比选使用这些新技术。 可以预计未来十年内GIS-T、GPS和ITS这三种快速发展的技术将有效地集成起来,发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当前这些技术间合适的切入点还没有很好地研究清楚,要作的研究有:
·分析和评估这三类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方向
·研究如何将这三种技术有效集成,并分析这种联合发展的可行性
·开发适应全球不同地区需求的技术集成模式
·建造示范中心以便观测和测试技术集成的效果
·制定上述模式所需空间数据的标准
·调查并修正这些数据标准以最终满足ITS的需要 随着GIS-T的发展和推广,数据库的维护对许多用户来说还颇显陌生,开展的相关研究有:
·新的数据采集技术如GPS将对数据库维护产生怎样的影响?采用什么技术来合并和统一新的采集技术采集的数据和原有数据库存有的空间数据?
·存放在不同图层的数据在不同比例尺下使用时最佳的连接方式是什么?
·CAD与GIS-T之间数据模型的连接如何发展?
·遥感数据如何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
⑦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我国发展GIS-T的策略探讨和建议
由于公路、铁路和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需要的往往只是带状空间数据,随着国外GIS-T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我国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条件开始逐渐成熟,而且将成为我国发展GIS的重点领域,从GIS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领域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广东省综合交通规划信息系统等,但鉴于我国GIS基础工作薄弱,特别是基本的空间数据库尚未建立,因此GIS-T的开发费用十分巨大;加上GIS-T的发展涉及众多部门和多种技术,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和开展我国GIS-T的发展策略研究。
笔者认为:我国发展GIS-T应当采用“把握机遇、统一规划、完善基础、及时跟进、高起点开发、协调发展”的发展策略。 由于我国GIS发展基础薄弱,因此在统一规划的思路和明确的发展框架下,要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同时在技术上及时跟进国外先进的GIS技术,高起点开发,并与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相协调,共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GIS-T。
当前我国各地许多部门虽然已经开展了GIS-T的研究与开发,这些开发均是出于本部门的需要,很少考虑到将来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加上没有全国性的GIS-T发展框架和数据标准,数据的通用性将成为影响GIS-T开发的关键因素,建议交通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开展GIS-T发展体系和框架标准的研究。
⑧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道路文字注记原则
第一个,参见GB 917-2009,公路路线标示规则;GB/T 14395-2009,城市地理要素——道路、街坊内、管线编码规则;容GB/T 23705-2009,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
第二个,包括属性一致性、格式一致性、分层一致性、关系一致性、语义一致性、拓扑关系的正确性、多边形闭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