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江西省鄱阳湖地理知识

江西省鄱阳湖地理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2-28 09:27:44

『壹』 鄱阳湖景区的自然地理

地质地貌
保护区位于湖的西北面,基本处于海拔11-12米之间,地势平坦,西半部受修河水影响,东部受赣江水影响(图4),这两河在吴城镇相汇。吴城是由沉积岩构成的平缓的“小岛”,最高处狮子山高39.6米,地层断裂和河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了吴城现在的地貌。
气候
鄱阳湖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燥寒冷,冬季甚少出现霜冻。1983-1985年水修县录得最低温度为-4.9℃(1985年12月),夏季气温高达30℃以上,水温近似于气温。
降水全年都有,最大的降水量在4?月,但降水分布每年区别很大,年总降水量约为1700毫米。相对湿度颇为稳定,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鄱阳湖为多强风地区,特别是湖的北面,由长江经湖口狭窄通道进入鄱阳湖,对风有加速作用。水修县月平均风速为2.4-2.8米/秒。目前尚缺乏风向方面的数据,一般来说,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下雪不多,雪量仅3-7毫米。
水文
“鄱阳湖盆”的形成可追溯到地质史上300万年以前,当时发生了三组大的地层断裂共同作用形成了“鄱阳湖盆”。在距今约18000年以前最后一次冰川期,估计当时海平面比现在低120-130米,当时的长江底床比今天陡峭,在九江下游形成一个约40米的深漕,使得“鄱阳湖”水很迅速地进入长江,不能在“鄱阳湖盆”形成湖泊。冰期过后,气温逐渐变暖,海平而慢慢上升到现在的水平。由于海水的顶托作用,长江河床的溯流侵蚀作用停止,使得长江和“鄱阳湖盆”的高差因淤积而逐渐减少,从公元5世纪开始,鄱阳湖因河水潴留逐渐形成,到18世纪鄱阳湖达到现在的规模。
鄱阳湖可笼统地称之为“吞吐型”湖泊,或者说是“过水型”湖泊,积水面积达16.22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全部面积的9.72%。一般来说,从2月到6月,进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从7月达翌年1月,出湖水量大于进湖水量,出湖量取决于五条河(赣江、修河、信江、抚河和饶河)和长江的水位差,最大出湖量为28800立方米/秒,最小的出湖量可以是负数,即长江倒灌,达9450立方米/秒,鄱阳湖平均每年出湖量是1347亿立方米。在水位为21.69米时,鄱阳湖的水而积达3210.22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51.7亿立方米。当水位只有9米时,水而仅216.62平方公里,蓄水量仅4.6亿立方米。鄱阳湖平均每10天更新一次湖水。
鄱阳湖南北长170公里,平均宽度16.9公里(最大宽度70公里)。湖岸线1200公里,随着自然季节性的水位下降形成330000公顷湿地,其中保护区占22400公顷。
鄱阳湖的泥沙淤积主要来自五大河流,每年带进湖中的泥沙量达2104000吨,其中半数流入长江,剩余部分沉积在鄱阳湖,使湖床每年升高1.7毫米。
大量的围湖造田,使湖的容量减少,造成了鄱阳湖调节洪水能力下降,加剧了洪涝灾害。因此,湖堤不得不越修越高。长江流域其它湖泊也出现类似情况,使得长江水位上升。过去的40年中,由于围垦,与长江相连的湖区而积由20000平方公里萎缩到7000平方公里(鄱阳湖和洞庭湖是仅存的两个没有受人工控制的湖泊),1954年长江曾发生历史上最大洪水(水位达21.69米)。如果现在再发生这样大的洪水,由于鄱阳湖调节能力的降低,水位将比1954年增高2米。
鄱阳湖在控制长江洪水中有着重要的调蓄作用。通常情况下,雨季由东向西通过中国南部,因此,五河水流高蜂出现在长江高峰到来之前,这样,在长江水倒灌进鄱阳湖之前五河的洪水已流出了鄱阳湖。
鄱阳湖一般水质优良,局部地区的污染主要是有机废物、重金属(铜、锌、铅)污染和有机酚污染,在枯水季节水质较差,最大主要污染在鄱阳湖的南面,来自南昌的生活和工业污水。饶何上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铜矿基地,由饶河带进的主要是重金属铜污染。污染最轻微的地区是鄱阳湖的西北面,也就是鄱阳湖保护区所在地。鄱阳湖是大型的浅水湖泊,湖面大部分在海拔12?7米之间,最深点海拔7.5米,差不多位于湖的最南端。湖床的形成起因于泥沙的淤积。
植被情况
保护区内植物分布受到全年水位大幅升降变动的重大影响,导致一些亲缘接近的植物群落环湖分布并随着高度逐渐改变。1985年12月至1986年元月,吴英豪、戴惠平、黄祖友三人对鄱阳湖保护区的植被进行过简单的调查,鉴定出保护区内16个群丛和区邻近地点另三个群丛(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把部分独立的群丛划归同类),简述如下。
1、水生植被
(1)马来眼子菜-苦草群丛
分布于各湖池水域深处。主要以马来眼子菜、苦草生物量最高。常见的还有黑藻、大茨藻、小茨藻(Naias minor Rll.)、--菜、菹菜、金鱼藻等。本群丛面积最大,生物量高。尤其是马来眼子菜,它的块茎是珍禽白鹤和天鹅的主要饵料。
(2)牛毛毡群丛
本群丛基本上由牛毛毡组成,介入值物除了极少量的水蓼和马来眼子菜外,并无其它植物介入,分布在梅西湖等处。
(3)荻-苔草,马来眼子菜群丛
本群丛见于蚌湖湖滩与水际文汇处,面积不大,介入植物有水蓼等。其中荻呈片状分布,占主要成份。在荻未占领的区域由苔草和马来眼子菜稀疏覆盖。
2、草洲植被
草洲植被主要是指生长在湖滩上除水生植物外的陆生、湿生植物的构成。草洲植被的面积严重地受湖水水位控制。汛期,湖面扩大,使得大部分草洲植物缩短了生长期,即必须在汛期前完成生长,水淹后进入休眠状态。在秋天汛期结束后,不少植物为了积聚有机物,在冬天并不落叶,如蛇含委陵菜等。
苇丛植被,主要包含苔草、芦苇、紫云英、水田碎米荠等。
(1)苔草群丛
本群丛主要分布在大湖池、大汊湖、梅西湖等离湖水有较远距离的区域。以苔草占主要地位,有委陵菜、藜蒿等植物介人。
(2)苔草,水田碎米荠、藜蒿-荸荠群丛
本群丛主要分布在大湖池近湖100?000米的部分地域。组成植物除苔草、水田碎米荠、藜蒿和刚毛荸荠外,渗入的植物还有水蓼、野艾蒿等。
(3)苔草,水蓼群丛
本群丛面积较小,分布在梅西湖湖滩的中间地段,除苔草和水蓼外,很少有其它植物介入。
(4)苔草,藜篙-芦苇群丛
本群丛分布在沙湖南面。面积约1平方公里以上。
(5)芦苇,季陵菜群丛
本群丛分布面积比较广,大湖池西南、南缘,沙湖南缘及令公洲均有。以芦苇为主要种,多为人工栽培,在梅西湖地区沙山边也有生长。
(6)狗牙根,破铜钱,紫云英群丛
本群丛常见于河岸、湖缘及路边,尤以常湖池和象湖为多。渗入植物有少量藜蒿、野艾蒿、马兰和水田碎米荠。
(7)委陵菜群丛
本群丛面积极小,分布在沙湖东南。
(8)苔草,刚毛荸荠群丛
本群丛面积较小,分布在象湖,介入植物有水蓼等。
(9)苔草,刚毛荸荠-野义蒿群丛
本群丛分布在梅西湖西缘,由苔草、刚毛荸荠、野艾蒿组成。范围内有若干小塘池,池内行有荇菜、刚毛荸荠、水蓼、轮生狐尾藻和苔草等。
(10)苔草,藜蒿,蛇含委陵菜,紫云英群丛
本群丛分布在蚌湖,面积比较大,组成植物也较固定。有苔草、藜蒿、蛇含委陵菜、紫云英等植物组成。
(11)苔草,蛇含委陵菜,紫云英群丛
本群丛也见于蚌湖。在本群丛内围,组成植物以苔草为主,蛇含委陵菜、紫云英为副。由于土壤肥沃,各种植物生长旺盛,竞争激烈,以苔草占优势。
(12)肉根毛茛,水田碎米荠,水蓼群丛
本群丛分布比较广,在中湖池、常湖池、大汊湖等有分布。其中在中湖池分布较匀,在常湖池水田碎米荠较少。肉根毛茛有时迅速地先于其他植物从才退出的湖滩上萌出,开花结果,会至在较浅水中萌出。在大汊湖,介入本群丛的还可见南亚稷、马兰、结缕草、水田碎米荠等。
(13)苔草-董菜,委陵菜,野艾蒿-紫云英群丛
本群丛主要分布在中湖池外缘。
除以上群丛外,还可以区分出(17)蛇含委陵菜,紫云英群丛和(18)酢浆草,荠菜,猪殃殃群丛等。
(14)沙生植被
只分布于吴城镇东北的吉山的沙质地带。
沙生植被的构造简单,其中以马鞭草科的落叶灌木,单叶蔓荆子为主,它能在沙地上利用匍匐茎向前伸展,同时各茎节还能生根扎入沙中,属于一种良好的固沙灌木。它的黑色球果入药,能治神经性头痛,风湿骨痛和感冒等。
(15)单叶蔓荆子,茵陈蒿,苔草群丛
本群丛分布在梅西湖附近的吉山沙区,介入植物有结缕草、白茅、羊蹄、胡枝子、一年蓬等。吉山一带曾为林区,在19世纪60年代,大部分林木被砍伐。在抗战期间也有伐林,最后一片林区在1958年砍尽。
3、保护区内主要的植物由禾本科,莎草科,眼子菜科,菊科,蓼科,水鳖科组成。据考察,鄱阳湖有102种水生维管束植物(附录1),其中大部分(可能全部)部分布于保护区内。

『贰』 鄱阳湖的详细资料

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 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 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水域中有鱼类 122 种、浮游植物 50 种。鄱阳湖还有 200 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 98% 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 3 万只以上。保护区栖息着 54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13 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我国赢得了声誉。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
鄱阳湖的动植物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外国人冬季到保护区观鸟,观鸟的季节为11月至翌年3月。湖区著名的景点有落星墩、湖滨沙滩、火焰山、老爷庙等。
a.紫阳堤,是由花岗石砌成的堤坝,为宋朝朱熹任南知军时修建,因朱熹号“紫阳”,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取名“紫阳堤”。
b.落星墩,位于星子县城南两公里的湖中,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县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时,落星墩被封为宝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一酒杯”更是千古传名。驻足落星寺,远眺庐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鳞竞跃,白鹭翻飞,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归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见。
c.湖滨沙滩,由落星墩乘快艇向东南行八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十里金滩”。这里坡平沙细,阳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阳光浴、沙浴、湖浴场所,湖滨沙滩将以自然、纯朴的丰姿,使广大的内地游客尽情享受沙滩而不必去沿海。沙滩旅游,将一扫您旅途劳顿,感叹大自然丰厚的赏赐。
d.火焰山,位于旅游码头东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砾岩组成的石群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且呈赤色,所以当地百姓皆称此景为 “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尽享神秘、幽静似仙境般的美妙。
e.老爷庙,又名“显应宫”。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太祖与伪汉战于鄱阳。初失利,走湖滨,遇老人舣舟近岸,太祖得济,赐以金环,返顾之则鼋也。是夕,宿祠中,题诗于壁。”之后,明太祖御封之为“元将军庙”。老爷庙门前的水域有“中国百慕大”之称,水流湍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更使老爷庙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f.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旅游码头乘船向南四十公里,便是候鸟观赏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顶目,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落滩出,面积广大的草洲与湖池成为各类越冬鸟类最为理想的栖息之地。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考察,越冬候鸟达150多种,近11万只。其中白鹤1350只,当候鸟群飞来时,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因此,鄱阳湖候鸟区被列为“世界A级候鸟保护区”。
水上旅游线路及价格
紫阳堤·落星墩 紫阳堤·落星墩·湖滨沙滩·老爷庙 紫阳堤·落星墩·火焰山 25元/人 40元/人 35元/人
水上娱乐中心(即旅游码头)至各风景点距离
周瑜点将台 观音桥 爱莲池 白鹿书院 秀 峰 庐 山
0.5公里 6公里 0.5公里 10公里 6公里 50公里
落星墩 老爷庙 火焰山 鞋 山 湖滨沙滩 候鸟区
2公里 15公里 8公里 38公里 12公里 40公里
鄱阳湖正在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白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近些年来,由于长江水质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白鳍豚、江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它们的数量骤减。现在这些珍稀动物在长江流域已经很难见到,在鄱阳湖等少数几个地方偶而会出现。
在鄱阳湖,过去白鳍豚很常见,现在也难觅芳踪;而江豚的数量还保持相当的规模。据鄱阳湖管理局的周局长介绍,最近两年只发现一到两头次白鳍豚在江中活动,但发现了江豚300多头次。白鳍豚等野生动物数目减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江豚、白鳍豚自然繁殖能力比较低,生长周期比较长,发展能力比较弱;二是进入70、80年代以后,由于捕捞强度加大,渔类资源有所减少;三是人工的挖砂、爆破、长江航运的影响;四是环境等各方面的污染也对些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动物,当地政府在鄱阳湖地区设立了江豚等动物的保护区,保护区内每年都进行几个月的休渔,以便使这些动物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当地政府还致力于唤起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现在鄱阳湖地区渔民们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正在增强。
鄱阳湖不仅仅为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提供了广阔而安全的生存空间,它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之一,每年都吸引鹤类、鹳类、天鹅等大量珍稀候鸟来这里越冬。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世界白鹤最重要的冬季栖息地之一。每年到江西潘阳湖来越冬的白鹤大概有2900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8%.
据介绍,为了给这些珍稀候鸟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早在1988年中国政府就在鄱阳湖设立了候鸟保护区。通过多年来的宣传和管理,珍稀候鸟被捕杀、走私的现象明显地减少。与此同时,保护区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渔民也就告别了靠捕渔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样就使人与鸟争鱼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可以为鸟类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叁』 关于鄱阳湖的地理题

应该是选择C,
具备条件
①粮食生产条件较好,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内较多;
②人均占有粮食数容量多,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且投资少而见效快的地区;
③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便于统一规划、建设和布局生产;
④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粮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大,交通运输方便.

『肆』 鄱阳湖的简介

鄱阳湖旅游景区,主要指湖区内的景点及自然保护区整体。湖区有41个岛内屿和七个自然保护容区。
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世界上现有白鹤大约为4000多只。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鄱阳湖是白鹤的世界,水鸟的天堂。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和种质资源库,江豚数量稳定,种群结构合理,属于长江江豚的优质种群。“截止2016年,鄱阳湖现有江豚数量为450头左右,是洞庭湖拥有江豚数量的5倍,占全中国一半。[1]
中文名
鄱阳湖
外文名
Poyang Lake
地理位置
中国江西省北部
气候类型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湖中岛屿
41个,最大为莲湖山
湖边城镇
南昌、南昌县、新建、九江、湖口
.
星子、都昌、鄱阳等
主要保护区
7个
水利项目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伍』 江西省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位置:
江西省位于北纬24°7′至29°9′,东经114°02′至117°97′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

二、城市职能:
南昌市,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交通和信息中心。
景德镇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要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
九江市,有江西北门之称。境内京九铁路、合九铁路、铜九铁路等铁路线贯通。交通十分便利。她左邻鄱阳湖,右连洞庭水,京九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构成了中国南北、东西交流的轴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著名旅游城市。建成区面积90.1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
赣州市,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世界重要的钨产地,有“世界钨都”之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三、气候:
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热干燥;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气候明显。由于江西地势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
江西省年平均气温18℃左右;江西年均日照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县最多,铜鼓县最少;全省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
全省主要自然灾害有寒害、洪涝、干旱和冻害以及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的高温危害等

四、经济:
2009年江西财政总收入完成928.7亿元,生产总值约7600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3.1亿元。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94.8亿美元。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010.3万人次。

五、旅游:
全省共拥有2处世界遗产、1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各类风景名胜区(点)多达2400余处。
世界遗产:庐山、三清山。
世界遗产提名地:龙虎山、龟峰。
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滕王阁、龟峰、高岭—瑶里、武功山、云居山—柘林湖等11处。
国家森林公园:庐山、梅岭风景区、明月山、梅关、岩泉、云碧峰、三百山、翠微峰、峰山、清凉山、九岭山、五指峰、三爪仑、枫树山、瑶里、九连山、上清等36处。
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井冈山。

六、发展方向:
南北 东西部交通枢纽,沿海地区、台商等产业转移内陆的前沿基地。

『陆』 江西的鄱阳湖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你所指的应该是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 老爷庙水域位于鄱阳湖区的江西都昌县,在湖东岸山边有一座庙宇称作老爷庙,水域由此得名。千百年来,这片水域一直是一个谜,在这里神秘失踪的船只不计其数,甚至有载重2000多吨的大船在此沉没,江西省九江市海事部门以及都昌县志有关记载显示,仅在1985年8月3日一天,就有13艘船只在此接连失事,这在世界沉船史上也是罕见。因此这片水域又被冠于“中国百慕大”的称号。 为了探寻这片水域的奥秘,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它的研究,可都未有结果。最近,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再次迎来了一次解密的机遇。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被确定为国家水下文物普查试点。从今年11月开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利用目前鄱阳湖枯水季节,开展对鄱阳湖区大规模的水下专项科学考察,而老爷庙水域则是此次科考的一个重点。 在本次科考中,专家们希望寻找一些鄱阳湖中的沉船或者其他水下文物,为揭开老爷庙水域的船舶失踪谜团提供一些线索,另外研究人员也希望通过对水文、气象、地理、地质等各个方面进行一些有价值的观察、探测和研究,揭开这里的船舶失踪真相。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多年来一直都在对鄱阳湖进行考察与研究,该所研究员姜加虎表示,虽然在老爷庙水域沉没的船只不计其数,也埋葬了许多财宝,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在湖底进行过多次考察,都没有发现任何沉船的遗物,也从来没有见到过遇难者的遗骸。就正常情况而言,湖底应该会有一些遗留物,它们会到哪里去呢?老爷庙水域最让人感到困惑的事情是一旦有船在这片区域出现失踪,就是人船俱失,什么也找不到。 姜加虎告诉记者,侵华日军也曾经在老爷庙水域遭受厄运。1945年4月16日,侵华日军一艘2000多吨的运输船“神户丸号”装满了抢夺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等,准备从鄱阳湖下行出海运回日本,可是当这艘船行驶到老爷庙水域时,就悄无声息地沉没了。船上200多名日本官兵全部沉入水底,无一幸免。日军得知船只在老爷庙水域失踪后,便命令驻九江的日本海军派人打捞,但下去的潜水员中最后只有1人回到了岸上,而这个潜水员上岸后惊恐万状,一句话也不说,已经精神失常。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想把沉船打捞上来,于是请来美国最著名的潜水打捞专家爱得华

『柒』 有关鄱阳湖方面的地理专业知识

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1]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来此越冬。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50多种。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湖体特征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南北长110km,东西宽50~70km,北部狭窄处仅5~15km。在平水位(14~15m)时湖水面积为3,150k㎡,高水位(20m)时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时仅500k㎡,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使数百万亩湖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易孳生草滩钉螺,而钉螺又能寄存血吸虫。湖体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km,宽3~5km,最窄处约2.8km。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km,最宽处达74km。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洩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产鱼类100馀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鱼、草鱼、鲢鱼、鱅鱼,贝、螺产量也较丰。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该湖区秋冬季节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等水源不足的影响,每年进入秋冬季节到第二年仲春,鄱阳湖则进入枯水期,形成“碧野无垠接天云”的广阔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小湖泊连接,成为北方候鸟迁徙越冬的最佳之地。这个季节芦花飞舞藜蒿飘香(藜蒿是鄱阳湖的天然特产,是江西人喜爱的美食佳品)。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1636mm,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专家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大“特色”就是生态,目的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从根本上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然而,由于现阶段鄱阳湖区系列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仅在部分地区试行,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加之沿鄱阳湖地区的污染现象仍然较普遍地存在,生态修复从“示范”走向“全面推广”仍面临多重困境。鄱阳湖区生态退化是自然和人为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水质污染、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点多面广”,涉及地方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利益,生态修复工程仅仅靠科技和农业部门的“单兵作战”显然“力量单薄”。以都昌县多宝乡土地沙化治理为例,该县科技局副局长陈志强指出,虽然当地湿地生态修复的工作也正在积极开展,但要根本上扭转沙化现状仍然艰难。鄱阳湖周边仅都昌全县被沙化的湿地面积有4万亩,仅仅600亩基地内的治理还处于“示范”阶段,要将沙化治理工作在鄱阳湖周边全面推广,必须要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从全局考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他建议建立生态补偿的治理机制,健全制度保障,并按照“资源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逐步探索征收资源开发补偿税费,提高社会环保意识。星子县王晓玲表示,利用“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及“三级湿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还只是在少数村示范,今后还要在全县进行推广,但是她也坦言,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如果下一步要推广,巨额经费从何而来将是第一大难题。除了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预算内财政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外,通过财税和信贷政策优惠,引导社会资金和外部企业参与生态修复项目中来,集合资金、人力、科技优势,形成生态修复规模效益。江西鄢帮有认为,治理最终还要依靠技术,因此,要重视生态修复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投入,利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与高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对重点项目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进行集中攻关。鄢帮有认为,鄱阳湖生态修复关系重大,要从根本上实现对鄱阳湖的生态保护、修复,既要整合国内资源,调动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参与,也要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交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捌』 江西的鄱阳湖经济区有什么区位优势,用高中地理知识怎么论述

自然条件:
1.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年降水量800mm以上),光热条件好.受工业污染小,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2.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面积广阔,生物物种丰富(野禽有凫、雁、天鹅、鸨、鸥、鹭等,最名贵的属国家一级保护的丹顶鹤),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3.矿产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
1.农业基础好,具有悠久的农业历史,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誉.为中国淡水渔业主要基地之一。鱼类达90余种,以鲤、鳙、鲫、□、鳊、□、鳜、鲶、鲭等较多,以鲥、银鱼著名.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2.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经过此区.
3.人口密集,市场广阔,有大量廉价劳动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受辐射带动影响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4.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玖』 鄱阳湖资料

鄱(pó)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回隶属于答上饶市。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扬澜湖、宫亭湖等多种称谓,知名度可媲美杭州西子湖和济南大明湖。 一为“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泽薮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条载:“彭蠡泽在西”。还有另一种说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 二为“宫亭湖”,原来专指星子县东南鄱阳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宫亭庙而得名,后来逐泛指鄱阳湖的全部; 三为“扬澜湖”,是由—一些亲身经历过鄱阳湖风涛险恶的人们而得名,李纲《彭蠡》诗:“世传扬澜并左蠡,无风白浪如山起。”宋余靖《扬澜》诗:“彭蠡古来险,汤汤贯侯卫。源长云共浮,望极天无际。传闻五月交,兹时一阴至。飓风生海隅,馀力千里噎。万窍争怒号,惊涛得狂势。”

『拾』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保护区为半湿润区域, 区内相对湿度稳定。鄱阳湖,古称彭蠡、彭泽,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大河流的汇集处。分南北两湖,南北长 170km,东西宽 50~70km,湖水北经九江注入长江。湖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影响,水位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 3 月是枯水季节,这时水面仅有 500k㎡,低水位仅13m,晚冬最低水位时湖水仅 0.2~0.8m,形成大大小小9个独立的季节性湖泊及湖滩草地,暴露出来的湖底,形成旷如平野的泥滩和草洲;4~9 月是丰水季节,水面约 3000k㎡,最高水位达海拔 21m,9 个湖泊与鄱阳湖连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鄱阳湖水一片汪洋,具水乡泽国的景观。因此,人们经常用“枯水一线,丰水一片”来形容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景观。鄱阳湖具有典型湿地的特点,按成因和分布主要有潮间带滩涂和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岸湿地;季节性漫滩与泛滥洼地形成的河流湿地;水位消落区滩地与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面积(即水位消落区及其邻近浅水区)逾 2500k㎡,占鄱阳湖面积的78%。
9 个湖均处在赣江西支、修河尾闾入湖洲前缘,其水文特征受赣江西支、修河及鄱阳湖水文情势的三重影响。保护区水位与鄱阳湖水位的年内变化趋势一致,月平均水位 7 月最高,其次是 8 月;1 月最低,12 月次之。赣江吴城站历年最高水位 22.29m,历年最低水位10.46m。都昌站历年最高水位 21.78m,历年最低水位 8.84m。赣江吴城站和鄱阳湖都昌站的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 5~9 月。两站的年最低水位为 10.46~12.61m 和 8.84~11.63m,多年平均值分别为 11.34m 和 9.77m,一般出现在12月至次年3月。
鄱阳湖区平均水温 18.3℃,比平均气温偏高1.2℃。历年极端最低水温0℃,极端最高水温 37.8℃。月平均水温 8 月为最高,1 月最低,年较差21.8~26.0℃,平均24.3℃。在汛期, 保护区的湖泊与草洲被洪水淹没,与大鄱阳湖融为一体,湖流以吞吐流为主。其中中低水位期以重力型湖流为主,中高水位期以顶托型湖流为主,也经常出现倒灌型湖流,顶托型湖流的流向与重力型湖流基本相同。赣江西支和修河是鄱阳湖各入湖河流中含沙量较大者,年输沙量分别为 284.0 万吨和 224.6 万吨(包括悬移质和推移质) 。湖水含沙量随水位的变化而改变,两者关系密切。保护区是鄱阳湖泥沙淤积较严重的区域。赣江西支尾闾河床平均每年约淤高 20mm,自然堤淤高速度相对慢些,平均每年约淤积 10~15mm,自然湖堤内的洼地泥沙淤积速度很慢,均在 1.5mm/年以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