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春秋战国的地理环境

春秋战国的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8 07:54:36

❶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气候温暖,秦和西汉继续温和;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之势,但东汉冷期不长,魏晋时期的气候已比现在寒冷。然从竺文所附“五千年来中国温度变迁图”来看,战国秦汉时期,气温总的呈下降之势,降温过程由两个阶段构成:一是从战国前就已开始的气候波动,气温由原来约高于现今的2℃(战国初期的气温约高于今1.5℃)下降到战国末期的仅高于今0.5℃。嗣后,气温回升,在约公元50年前后,气温上升至高于今1.5℃左右,恢复到战国初期的气温水平;另一个气温下降事件出现于公元50年前后,该过程约持续到东汉后期,气温下降至现今的气温水平。总的说来,战国秦汉时期气温上下波动的幅度为1.5℃左右①。不可否认,既有的成果,特别是竺可桢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有关结论业已被后来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所印证。如朱明道②、王开发③、王子今④等。
然竺可桢的结论并非无瑕之璧,它受到了来自学界不同研究领域的挑战,研究者著文或陈指竺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⑤,或得出了与竺说大相径庭的结论⑥。同时,其他学者彼此间的研究结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到本研究,如张丕远认为,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仍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森林和毛竹林广布⑦;张天麟关于长江三角洲历史气候的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到东汉后期气候温暖,人们通常认为开始于公元初的降温在三角洲地区则发生于公元200年以后⑧;而杨怀仁等却把战国初年作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环境变迁的转折点,认为在此前后,我国气候就转变为温凉偏干⑨;唐领余等在对洞庭湖地区和江汉平原的全新世气候进行研究时认为,战国以降,该地区气候逐渐恶化,趋于冷干⑩。
笔者以长江流域之中游地区为对象,对其战国秦汉时期(前475—220年)的气候状况作一初步的探讨。由于古文献载记之囿,本文所据文献除典籍记载、考古材料外,主要还有相关研究成果中之孢粉、沉积和泥炭资料等。

❷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政治上,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战国(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2)春秋战国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得名,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相传《春秋》为孔子修订,但至今学术界对此说尚有诸多质疑,并无统一观点。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公元前468年)、三家灭智(公元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❸ 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理位置

都成雍,商鞅变法后迁至咸阳。
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理位置:包括今天的陕西大部,山西西部,河南北部与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一部分(包括河南西部(一小块)、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

❹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及各国城市分布情况

战国时期的形式是,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齐国在东,秦国在西,韩国、版魏国在中间权。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

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姜姓齐国,中原姬姓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4)春秋战国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七雄疆域: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中东部。

战国中原地区形势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❺ 春秋战国时晋国的地理环境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不叫皇帝,都被称为王。 晋国,周代春秋时内期诸侯国名,出自容周成王之弟唐叔虞 姬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姬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
春秋战国\地理环境,晋国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不叫皇帝,都被称为王。 晋国,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 姬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姬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

❻ 春秋战国各国现在的地理位置

赵在山西,内蒙,魏在河南,周和秦在陕西,甘肃韩在河南与湖北交界,齐在山东

希望采纳

❼ 战国时期七国的地理位置分别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参考网址: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22d7a847d824a162,部分内容有改动。

燕:都城蓟(天津蓟县),疆域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南部,内蒙部分地区,后来拓展到朝鲜半岛。

赵:都城邯郸(河北邯郸),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的部分地区。(赵氏如今的主要分布地点在邯郸、甘肃天水、山西太原,其中山西太原也是赵氏发源地,即著名的马夫造父,赵的古体象形就是一个马夫赶着马车。)

齐:都城临淄(山东淄博),疆域包括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一小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区。

魏:都城安邑,后迁大梁(河南开封),疆域包括山西南部(一小块)、河南中部、东部、安徽西北部。

韩:都城平阳(山西临汾),后迁至新郑(河南新郑),疆域包括山西中部、河南西部,陕西东南部。

楚:都城郢(湖北荆州),后迁至寿春(安徽寿县),最大时疆域包括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部分、重庆、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山东西南、江苏南部、浙江北部。

秦:都成雍,商鞅变法后迁至咸阳。疆域包括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块)、河南西部(一小块)、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

❽ 古代文明古国在什么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亚非文明古抄国兴起的自然地袭理条件:一是临近大河,水源充足;二是位于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三是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

文明古国一般是指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古印度这几个人类文明最大且最早的国家或地区,有时也包括古希腊、古玛雅。这些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是现代不同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学者认为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不过,历史学家认为,古文明之初,先发生于山岳,然后扩展到河域。文明古国的社会制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采用奴隶制,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采用分封制和井田制。

❾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争霸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西周被异族攻破首都镐京后,东迁洛阳,周王朝定都洛阳的阶段,因政权所在地在镐京东方,是为东周。东周王朝前期为春秋,后期为战国。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如下:
1、周王朝的权威不再,西周,周王的权威在诸侯国中说一不二,甚至可以裁决诸侯争执时,把齐国的国君从现在的山东省叫到现在的陕西省,用鼎烹的酷刑杀死,而诸侯们也没有能力反抗,所谓礼乐征伐出自天子。东周的军队属于被灭国后孑遗,天子直属的六军已经组织不起来,直辖领地也缩小很多,供养不了太多人口,被攻破国都更是威权尽丧,各个诸侯国在烽火戏诸侯后对周王命令可以说是阳奉阴违。这个时候,诸侯之间的关系就不再存在绝对仲裁者周王,由强力诸侯运用军事、外交、政治手段代替周王处理诸侯关系也就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2、周王朝的权威尚未完全消失,对于正式的诸侯不能轻易消灭,否则会被其他诸侯国抵制和围攻,政治上会被孤立,春秋早期灭国,特别是灭亡正式的诸侯还是相当谨慎的;
3、诸侯国不平均的国力提升。经过西周几百年的分封,有些诸侯国国力逐渐强盛起来,300乘、500乘,千乘之国比比皆是,有些诸侯国凭着地利像宋、郑,贸易致富,养得起军队,像齐、晋、秦、楚对异民族战争获胜,取得新的领土和人口,也有吴越那样兵器制造业发达而国力强盛。这些国家凭着强大的国力,在不再过多理会周王的命令,自然成为地区的领导者,并且有成为华夏领导者的愿望。
总结下来:春秋争霸的自然条件就是在周王朝制度、社会道德尚存,周王的威权不在的情况,新崛起的多个地区强国对华夏领导权的争夺,是周王朝统一之后走向分裂阶段,也是秦王朝重新统一的前题。

❿ 春秋战国时期邹国的地理位置,现在的大概省市

你写错了应该是邾国~
邾 (zhu 轻声)国是今天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先秦古国,故址在今邹内城市周围地区。邾容,文献中又称之为“邾娄”,战国之后称邹。“邾娄”为春秋以前的古读音,连读后就读为“邹”了。邾国,曹姓,相传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陆终娶于鬼方,生有6子,第5子名安,为曹姓之祖,邾国即为曹安之后。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