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可视化

发布时间: 2021-02-28 02:45:24

㈠ 可视化GIS 系统功能设计

( 1) 地图浏览

地图浏览是 GIS 的最基本功能,它包括地图的漫游、放大、缩小和全图查看等详细功能。为增加系统的可操作性,地图的放大缩小还提供了鼠标滚动支持,当使用 3D 及以上的鼠标时,滚动鼠标滚轮,根据滚轮的滚动方向,地图会随着放大或缩小。鼠标形状能形象生动地表示当前的工具,譬如当前工具为放大地图时,鼠标形状则变为一放大镜,用户会非常乐意看到鼠标的这种变形。系统提供了图中图 ( 又称鹰眼) 功能,以方便当用户将地图放大到很大视野时的定位。用户可以通过图层设置对话框来设置图层的可见状态、可选择状态和自动标注状态,还可以自己配置地图的背景色,选择是否显示地图标题以及是否支持鼠标滚动的放大缩小功能。

图 7. 4 系统网络拓扑图

距离测量也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由于地图一直可以放大缩小,用户对地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没有距离感。系统有针对性地提供了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测量功能。假使地图上只有空间数据而没有与这些空间数据相对应的文字说明和注释,这样的地图是不适合查看的。所以,系统还提供了专门的标注工具以及让整个地图全部自动标注的功能。

( 2) 地图编辑

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随着矿山生产的进行,系统的数据肯定要随着更新。系统提供了对地图的编辑功能,包括对空间图形数据的编辑和对后台属性数据的修改。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新增、修改、删除或合并地图图元,以及编辑图元的属性信息。系统还提供了单步回撤功能,支持对上一步空间数据编辑的撤销。

( 3) 图属互访

图属互访指空间数据 ( 又称图形数据) 与属性数据的相互查询。GIS 相比 MIS (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和机助制图系统 ( 譬如 AutoCAD) 的优越性就在于它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了良好的关联,而在 GIS 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互访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系统中,双击地图上某图元,即可查看其属性信息。而通过属性信息名称的匹配,也可以快速地在地图上定位图元,支持模糊查询。

( 4) 统计报表

系统能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生成统计报表。统计结果包括评价过程中输入的各种评分值及最终产生的评价结果。

( 5) 地图输出

某些时候用户需要将当前的地图窗口内容输出,以方便查看地图某局部放大后的内容。地图的输出包括空间数据的输出和属性数据的输出。系统支持将空间地图数据输出为常见的位图格式 ( bmp) ,支持地图打印,输出内容为当前地图窗口的地图。系统支持将属性数据输出到 Microsoft Excel,以执行进一步的操作。

( 6) 评价功能

通过上述矿山安全评价信息系统来实现系统的评价功能,并利用评价结果将两个子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矿山安全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 7) 评价结果管理、报表生成打印

评价结果可以进行分析统计,并自动产生报表,用户可以导出或者打印这些报表。

㈡ 地理信息系统动态可视化方式有哪些

  1.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信息可视化从表现内容上来分:

  2. 有地图(图形)、多专媒体、虚拟现实等,从空间属维数上来分有:二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多维动态可视化等。

  3. 地理信息可视化是运用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结果和数据以图形符号、图标、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4.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可视化则以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地图学、认知科学、信息传输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并通过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动态,直观、形象地表现、解释、传输地理空间信息并揭示其规律,是关于信息表达和传输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一门学科。

㈢ 如何进行三维gis 建模和可视化

试试北京超维创想的GSIS系列软件吧,该系列软件依托北京大学科研实力,进行自主回创新开发而成。广答泛应用于工程勘察、城市地质、矿产勘查、灾害气象预警、石油勘探开发等众多地学相关领域。
该软件是我国第一个参加科技部软件测评的真三维GIS(1999),面向地学行业应用、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在三维地质建模、栅格一体化、海量模型处理、多元数据一体化显示等关键技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该系列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三维地质建模、三维空间分析、数据查询与管理和决策支持等功能部分。
你可以去超维创想公司网站看看
www.creatar.com

㈣ 时空数据的可视化和动态可视化的区别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信息可视化从表现内容上来分:有地图(图形)、多媒体、虚内拟容现实等,从空间维数上来分有:二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多维动态可视化等。地理信息可视化是运用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结果和数据以图形符号、图标、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可视化则以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地图学、认知科学、信息传输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并通过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动态,直观、形象地表现、解释、传输地理空间信息并揭示其规律,是关于信息表达和传输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一门学科。

㈤ gis可视化表达

本文主要介绍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甘肃省引洮灌溉工程中的应用及所取得2、三维设计,GIS的另一优势就是良好的可视化表达,工程地质的研究成果可以

㈥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现形式有哪些

地图是空间实体的符号化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图具有以下特征: 1.采用特殊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制作地图采用地图投影、比例尺和定向将地球表面的实体投影到二维平面并制成各种分幅的地图。 2.使用符号化模型产生的直观性:地图使用符号表示实体,符号的视觉感受由符号的视觉变量决定,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尺寸、色相、色值、色强度、图案排列、图案方向、图案纹理等。地图符号根据其形式可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地图的符号模型简化了地物图形,可以选择性地表示地物并与地物的实际大小无关,能够表示视觉上相互重叠的多种要素和不能直接看到的现象,还可反映实体的质量特征。 3.采用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制图综合对实体质量特征进行分类分级,对次要的实体或实体特征进行选取概括,使得反映的地理现象主次分明,确切地表示出各要素间相互关系,更易于理解事物本质和规律。 根据地理实体的空间形态,常用的地图种类有点位符号图。线状符号图、面状符号图、等值线图、三维立体图、晕渲图等。点位符号图在点状实体或面状实体的中心以制图符号表示实体质量特征;线状符号图采用线状符号表示线状实体的特征;面状符号图在面状区域内用填充模式表示区域的类别及数量差异;等值线图将曲面上等值的点以线划连接起来表示曲面的形态;三维立体图采用透视变换产生透视投影使读者对地物产生深度感并表示三维曲面的起伏;晕渲图以地物对光线的反射产生的明暗使读者对三维表面产生起伏感,从而达到表示立体形态的目的。 图像也是空间实体的一种模型,它不采用符号化的方法,而是采用人的直观视觉变量(如灰度、颜色、模式)表示各空间位置实体的质量特征。它一般将空间范围划分为规则的单元(如正方形),然后在根据几何规则确定的图像平面的相应位置用直观视觉变量表示该单元的特征。 非空间信息可采用统计图表表示。统计图将实体的特征和实体间与空间无关的相互关系采用图形表示,它将与空间无关的信息传递给使用者,使得使用者对这些信息有全面、直观的了解。统计图常用的形式有柱状图、扇形图、直方图、折线图和散点图等。统计表格将数据直接表示在表格中,使读者可直接看到具体数据值。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制图系统以及各种分析模拟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产品成为广泛采用的一种产品形式,供信息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输出,使得多种系统的功能得到综合。数字产品的制作是将系统内的数据转换成其它系统采用的数据形式。

㈦ 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应用前景如何

主要应用领域有灾害监测 、环境评估 作战指挥 交通运输、宏观决策、商业金融通讯邮电日常生活等各领域、资源管理、区域和城乡规划
GIS用户分布的主要行业
空间基础数据建设部门:勘测测绘、遥感等
城市市政管理部门:规划、土地、房地产、市政水电气
能源部门:石油、天然气、地质
自然利用:农林、水利、环保
公众服务部门:公安、消防、紧急救援
金融服务部门:银行、保险
社会经济部门:统计局、信息中心
教育部门:高校、中学等

资源清查是GIS的最基本的职能
包括:
1)土地资源的清查、管理;
2)森林资源的清查、管理;
3)矿产资源的清查、管理;
4)土地利用规划;
5)野生动物的保护
GIS在区域和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包括:
1)城镇总体规划;
2)公共设施配置;
3)道路交通规划;
4)城市环境动态监测;
5)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6)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灾害监测
GIS方法和多时相的遥感数据,用于:
1)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
2)洪水灾情监测和淹没损失估算;
3)确定泄洪区内人员撤退、财产转移和救灾物资供应的最佳路线;
4)为救灾抢险和防洪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宏观决策
GIS利用地理数
据库,通过一系列
决策模型的构建和
对比分析,可为国
家宏观决策提供依
据。

目前GIS的发展状况
1.GIS组件化取得重要进展(Com-GIS)
2.GIS网络化取得重要进展(WebGIS)
3.纯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在GIS中逐步得到应用
4.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取得进一步进展(3DGIS)

㈧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何编写

李同学,我给你班布置的作业要自己完成,别去弄这种歪门邪道

㈨ gis空间分析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特点

1. 空间可视化(Spatial Visualizaiton)

a. 空间地物轮廓特征的可视化

信息系统是对现实世界的计算机模拟,而地理信息系统则突出了它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模拟。使用我们对于在空间中各事物的状态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无论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可以无级缩放和信息查询的地图,还是展现一幅三维的地形模型,都使我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认识更为直观、具体。或许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所见即所得”一词来解释这一点。

b. 具有空间参照特点的地物专题属性信息的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可视化功能还包括对空间分布的地物的属性信息的图形可视化,这一点是由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来保证的,即GIS实现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集成管理,并能够完善地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利用一张中国的行政区划图,我们可以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提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4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并按人口密度的分级指标指定不同的色彩和填充方式显示行政区所对应的图斑(这实现上是一个从属性到空间的关联过程),这样空间地物的专题属性特征就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实现具有空间参照信息的可视化。

2. 空间导向(Spatial Navigation) 专业的3S站 3s8.cn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我们不仅可以纵览研究区域的全域,还可以利用缩放和漫游等GIS所提供的基本功能深入到我们更感兴趣的区域去研究。

一个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数据库功能,使用我们可以以小比例尺查看全局,以中比例尺查看局部,以大比例尺查看细部。在比例尺不断增大的同时,展现给用户的空间信息内容会不断更新。例如在浏览一个行政省全局时,只需要显示大的河流、省级公路铁路以及市县级行政分区图斑等全局信息,而随着比例尺的不断增大,就需要显示宗地、建筑物、公园等具体的空间地物。这些与地图学中强调的制图综合的概念是相似的。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导向功能还可以从空间查询功能中得到体现。例利用一张省级土地利用图,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查询找到“城市中的公园”,并即时将地图的显示范围缩放到所有“公园”空间分布的范围内,这样同样是空间导向作用的体现。


3. 空间思维(Spatial Thinking)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在存贮各地物的空间描述信息的同时,还存贮了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这一特点为进行空间分析提供了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思维,就是要利用GIS数据库中已经存贮的信息,通过GIS的工具(例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生成GIS空间数据库中并求存贮的信息。 专业的3S站 3s8.cn

地理信息系统将许多空间分析工具集成起来,并提供二次开发工具。在进行空间分析时,用户将各种分析工具按所研究领域的专业模型组织成一个程序(即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操作的思路),交由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最后提供空间可视化的分析结果。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思维功能使我们能够揭示空间关系、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发展趋势等其它类型信息系统所无法完成的任务。

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体现空间思维特征的最典型的应用领域

㈩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的图书目录

导论
1.1地理信息系统
1.1.1基本概念
1.1.2 GIS系统构成
1.1.3 GIS功能与应用
1.1.4 GIS技术与发展
1.2 GIS空间分析
1.2.1空间分析
1.2.2基于GIS的空间分析
1.2.3常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比较
1.3 ArcGIS 9概述
1.3.1 ArcGIS 9体系结构
L 3.2 ArcGIS 9软件特色
1.3.3 ArcGIS 9空间分析 ArcGIS应用基础
2.1 ArcMap基础
2.1.1 ArcMap的窗口组成
2.1.2新地图文档创建
2.1.3数据层的加载
2.1.4数据层的基本操作
2.1.5数据层的保存
2.2 ArcCatalog应用基础
2.2.1 ArcCatalog基础操作
2.2.2 目录内容浏览
2.2.3数据搜索
2.2.4地图与图层操作
2.2.5地理数据输出
2.3 Geoprocessing空间处理框架
2.3.1空间处理框架的基本介绍
2.3.2ArcToolbox应用基础
2.3.3 ArcToolBox内容简介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3.1 Shapefile文件创建
3.1.1创建Shapefile和dBASE表
3.1.2添加和删除属性项
3.2 Coverage文件创建
3.2.1创建新的Coverage和INFO表
3.2.2建立拓扑
3.2.3定义Coverage的坐标系统
3.2.4 Coverage维护操作
3.3 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
3.3.1 Geodatabase概述
3.3.2 Geodatabase建立的一般过程
3.3.3创建一个新的Geodatabase
3.3.4建立数据库中的基本组成项
3.3.5向Geodatabase加载数据
3.3.6进一步定义数据库
3.4数据编辑
3.4.1图形编辑
3.4.2属性编辑
3.5实例与练习
3.5.1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
3.5.2某市区几何网络的建立 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4.1投影变换
4.1.1定义投影
4.1.2投影变换
4.1.3数据变换
4.2数据格式转换
4.2.1数据结构转换
4.2.2数据格式转换
4.3数据处理
4.3.1数据裁切
4.3.2数据拼接
4.3.3数据提取
4.4练习:数据更新变换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5.1数据符号化
5.1.1矢量数据符号化
5.1.2栅格数据符号化
5.2专题地图编制
5.2.1版面设计
5.2.2制图数据操作
5.2.3地图标注
5.2.4地图整饰
5.2.5地图输出
5.3实例与练习——制作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GIS空间分析导论
6.1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
6.2 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2.1栅格数据分析的模式
6.2.2矢量数据分析方法
6.2.3空间统计分析与内插
6.2.4三维空间分析
6.3 ArcGIS 9空间分析模块和功能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7.1缓冲区分析
7.1.1基本概念
7.1.2缓冲区的建立
7.2叠置分析
7.2.1图层擦除(Erase)
7.2.2识别叠加(Identity)
7.2.3交集操作(Intersect)
7.2.4对称区别(symrnetrical Difference)
7.2.5图层合并(Union)
7.2.6修正更新(Update)
7.3网络分析
7.3.1网络的组成和建立
7.3.2网络分析的预处理
7.3.3网络分析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7.4实例与练习
7.4.1市区择房分析
7.4.2最短路径问题分析与应用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8.1设置分析环境
8.1.1加载分析模块
8.1.2设置工作路径
8.1.3设置单元大小
8.1.4设置分析区域
8.1.5选择坐标系统
8.1.6管理过程文件
8.2距离制图
8.2.1距离制图基础
8.2.2直线距离
8.2.3区域分配
8.2.4成本距离加权
8.2.5最短路径
8.3密度制图
8.4表面分析
8.4.1栅格插值
8.4.2等值线绘制
8.4.3地形因子提取
8.4.4山体阴影
8.5统计分析
8.5.1单元统计
8.5.2邻域统计
8.5.3分类区统计
8.6重分类
8.6.1新值替代
8.6.2旧值合并
8.6.3重新分类
8.6.4空值设置
8.7栅格计算
8.7.1数学运算
8.7.2函数运算
8.7.3栅格计算器
8.8实例与练习
8.8.1学校选址
8.8.2寻找最佳路径
8.8.3熊猫分布密度制图
8.8.4 GDP区域分布图的生成与对比
8.8.5山顶点的提取 三维分析
9.1创建表面
9.1.1栅格表面的创建
9.1.2 TIN表面的创建
9.2表面分析
9.2.1计算表面积与体积
9.2.2坡度与坡向的计算
9.2.3可视性分析
9.2.4提取断面
9.2.5表面阴影
9.2.6表面长度的计算
9.3 ArcScene三维可视化
9.3.1要素的立体显示
9.3.2设置场景属性
9.3.3飞行动画
9.4数据转换
9.4.1二维要素三维化
9.4.2表面数据的矢量转换
9.5实例与练习
9.5.1地形指标提取
9.5.2地形特征信息提取
9.5.3表面创建及景观图制作
9.5.4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
9.5.5模拟场景飞行 地统计分析
10.1地统计基础
10.1.1基本原理
10.1.2克里格插值
10.1.3 ArcGIs地统计分析
10.2探索性数据分析
10.2.1数据分析工具
10.2.2检验数据分布
10.2.3寻找数据离群值
10.2.4全局趋势分析
10.2.5空间自相关及方向变异
10.2.6多数据集协变分析
10.3空间确定性插值
10.3.1反距离加权插值
10.3.2全局多项式插值
10.3.3局部多项式插值
10.3.4径向基函数插值
10.4地统计插值
10.4.1克里格插值基础
10.4.2普通克里格插值
10.4.3简单克里格插值
10.4.4泛克里格插值
10.4.5指示克里格插值
10.4.6概率克里格插值
10.4.7析取克里格插值
10.4.8协同克里格插值
10.5练习:克里格方法内插生成高程曲面 水文分析
11.1无洼地DEM生成
11.1.1水流方向提取
11.1.2洼地计算
11.1.3洼地填充
11.2汇流累积量
11.3水流长度
11.4河网的提取
11.4.1河网的生成
11.4.2 Stream Link的生成
11.4.3河网分级
11.5流域的分割
11.5.1流域盆地的确定
11.5.2汇水区出水口的确定
11.5.3集水流域的生成
11.6实例与练习
11.6.1山脊、山谷线的提取
11.6.2地形鞍部的提取
11.6.3沟谷网络的提取及沟壑密度的计算 空间分析建模
12.1空间分析模型与建模
12.1.1空间分析模型及其分类
12.1.2空间分析建模
12.2图解建模
12.2.1基本概念及类型
12.2.2图解模型的形成过程
12.2.3实例分析
12.3脚本文件
12.3.1简介
12.3.2脚本编写基础
12.3.3创建脚本文件
12.4实例与练习
12.4.1明暗等高线制作
12.4.2提取坡向变率(SClA)
参考文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